CN212890893U -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90893U
CN212890893U CN202021994494.7U CN202021994494U CN212890893U CN 212890893 U CN212890893 U CN 212890893U CN 202021994494 U CN202021994494 U CN 202021994494U CN 212890893 U CN212890893 U CN 212890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arm section
horn
connecting pie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944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兵
徐智芹
肖锭锋
吴旭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944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90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90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90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机身组件包括:机身、多个机臂和多个支撑臂。多个机臂沿机身的周向分布,每个机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第一臂段的一端与机身相连且相对机身固定,第一臂段的另一端与第二臂段可转动地相连,支撑臂的数量与机臂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支撑臂邻近对应的机臂,每个支撑臂的一端与机身可转动地相连,每个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臂段可拆卸地相连,在机臂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二臂段位于第一臂段的轴向一侧,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支撑臂相连,在机臂处在折叠状态时,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支撑臂分离,第二臂段位于第一臂段的径向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身组件,机臂可以实现折叠且折叠结构可靠。

Description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采用多旋翼形式的飞行器,飞行器的机臂尺寸相对较长,占用空间大。相关技术中,有的飞行器的机臂不能折叠,有的飞行器的机臂也可以实现折叠,但是折叠结构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飞行器的机身组件,该机身组件的机臂可以实现折叠且折叠结构可靠,机臂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身组件的飞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包括:机身;多个机臂,多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机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且相对所述机身固定,所述第一臂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段可转动地相连;多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机臂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臂邻近对应的所述机臂,每个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可转动地相连,每个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段可拆卸地相连;其中,每个所述机臂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位于所述第一臂段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臂相连;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臂分离,所述第二臂段位于所述第一臂段的径向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通过将每个机臂设置成包括可转动相连的两部分,在需要折叠机臂时可以将支撑臂与第二臂段分离,并将第二臂段朝向邻近机身的方向转动至折叠状态,从而可以方便实现机臂的折叠且易于操作;在需要展开机臂时,可以将机臂的第二臂段转动至展开状态,并且通过支撑臂与第二臂段相连,使得支撑臂、机臂和机身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第二臂段固定在展位状态,同时支撑臂对第二机臂具有支撑作用,使得机臂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臂段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沿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之间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一臂段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具有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连通的避让开口;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臂段的邻近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臂段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避让开口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与所述支撑臂相对且远离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为止抵板,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与所述止抵板止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臂段相连,所述第一枢接部内限定出所述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枢接部上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臂段相连,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枢接板以及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板之间的套筒,套筒套设于转轴的外周侧且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套筒可转动,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枢接部适于与所述止抵板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臂段和所述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臂相连且相对所述支撑臂固定,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卡勾;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臂段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臂段固定,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柱;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柱配合;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柱脱离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件邻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扳手件,所述扳手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所述卡勾连接在所述扳手件上,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扳手件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且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柱配合,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柱脱离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勾与所述扳手件可转动地相连,在所述扳手件处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卡勾与所述扳手件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扳手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轴线的邻近所述支撑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三连接部和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支撑臂相连,所述第三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三连接部和两个所述第二枢接板之间限定出第二配合空间,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相连的连接套环和第四枢接部,所述连接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臂段,所述第四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枢接板,所述卡柱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枢接板之间,所述第四枢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所述扳手件与两个所述第二枢接板可转动地相连,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扳手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锁定件,所述扳手件上形成有锁定扣,所述第二枢接板上形成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件适于穿设于所述锁定孔并与所述锁定扣配合,以将所述扳手件锁定在所述锁定位置。
可选地,所述锁定孔在所述支撑臂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锁定件在所述支撑臂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三枢接板上形成有止抵凸起,所述第二枢接板上形成有止抵缺口,所述止抵凸起止抵配合在所述止抵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止抵凸起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凸起段和第二凸起段,所述止抵缺口的形状与所述止抵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飞行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身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机身组件,机臂可以实现折叠且折叠结构可靠,机臂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飞行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机臂以及起落架与机身的连接配合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机臂与第一安装框的连接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飞行器的机臂与第一安装框的另一角度的连接立体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机臂与第一安装框的连接立体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图10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0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0中的转轴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支撑臂与第三连接件的装配图;
图15是图14中的第三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扳手件与卡勾的装配图;
图17是图16中的扳手件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6中的卡勾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中的飞行器的第四连接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机身1;机身本体11;固定框111;顶板112;底板113;第一安装框12;固定板121;第一连接板122;第二安装框13;第二连接板131;第三连接板132;隔离板133;
机臂2;第一臂段21;第二臂段22;
支撑臂3;
第一连接组件4;第一连接件41;第一连接部411;第一枢接部412;止抵板4121;第一配合空间4122;避让开口4123;定位槽4124;转轴413;连接凸耳4131;锁定板414;紧固件415;第二连接件42;第二连接部421;第二枢接部422;第一枢接板4221;套筒4222;
第二连接组件5;第三连接件51;第三连接部511;第三枢接部512;第二枢接板5121;第二配合空间5122;锁定孔5123;止抵缺口5124;扳手件513;锁定扣5131;卡勾514;锁定件515;第四连接件52;连接套环521;第四枢接部522;第三枢接板5221;止抵凸起5222;第一凸起段52221;第二凸起段52222;卡柱523;
起落架61;动力组件62;电池63;储液容器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该飞行器可以用于农耕产业中对农作物进行农药喷洒或者水分喷灌等作业活动。当然,该飞行器也可以用于森林火灾中灭火液的喷洒、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
参照图1-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包括:机身1、多个机臂2和多个支撑臂3。
多个机臂2沿机身1的周向分布,例如机臂2为两个且两个机臂2分布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每个机臂2包括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与机身1相连且相对机身1固定,例如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与机身1之间通过夹持组件相对固定连接,第一臂段21的另一端与第二臂段22可转动地相连。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支撑臂3的数量与机臂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支撑臂3邻近对应的机臂2。例如机臂2为两个时,支撑臂3也为两个,在两个机臂2分布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时,两个支撑臂3也分布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每个支撑臂3可以位于对应机臂2的后侧且邻近其对应的机臂2。每个支撑臂3的一端与机身1可转动地相连,每个支撑臂3的另一端与第二臂段22可拆卸地相连,通过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的可拆卸相连,可以方便实现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的相连以及分离,在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相连时,支撑臂3可以起到支撑第二臂段22的作用,提高机臂2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其中,每个机臂2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二臂段22位于第一臂段21的轴向一侧,第二臂段22与第一臂段21可以同轴设置,此时整个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第二臂段22与对应的支撑臂3相连,此时支撑臂3、机臂2和机身1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第二臂段22固定在展开状态,同时支撑臂3对第二机臂2具有支撑作用,使得机臂2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在机臂2处在折叠状态时,第二臂段22与对应的支撑臂3分离,由于支撑臂3与对应的机臂2的第二臂段22之间是可拆卸地相连,通过将支撑臂3与对应的第二臂段22解除连接关系,也就解除了对第二臂段22的限制,支撑臂3可以朝向邻近机身1的方向转动以避让出折叠空间,第二臂段22朝向邻近机身1的方向转动,例如支撑臂3和第二臂段22均可以朝向后转动,使得第二臂段22转动至位于第一臂段21的径向一侧,使得机臂2整体处在折叠状态,在飞行器不使用时,通过折叠机臂2,可以减少飞行器占用空间,便于收纳、运输。并且,机臂2的折叠过程易于操作。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飞行器包括上述的机身组件、起落架61、动力组件62、储液容器64、电池63、电调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机身组件包括上述的机身1、多个机臂2和多个支撑臂3。多个机臂2(例如两个机臂2)分布于机身1的两侧并与机身1相连。起落架61连接于机身1的下方以保证飞行器起飞和着陆的稳定性,动力组件62连接于机臂2的远离机身1的端部,具体地,动力组件62连接于第二臂段22的远离机身1的端部。动力组件62为飞行器飞行提供升力,储液容器64搭载于机身1上用于盛装待喷洒或者待运输的物品,电池63固定于机身1上以为动力组件62提供动力,电调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固定于机身1上,用于控制飞行器的飞行姿势。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机身1包括机身本体11和连接于机身本体11的第一安装框12和第二安装框13,其中机身本体11包括固定框111以及相对设置于固定框111两侧的顶板112和底板113,顶板112与底板113用于承载电调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等,储液容器64和电池63适于设置于第一安装框12和第二安装框13内。
参照图2,第一安装框12和第二安装框13分别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和第二安装空间。储液容器64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电池63可以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其中,第一安装框12包括与机身本体1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1以及连接于固定板121两端的两第一连接板122,两个第一连接板122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框13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131、第三连接板132以及隔离板133。两个第二连接板13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122远离固定板121的端部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板132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131的另一端。隔离板133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131靠近第一连接板122一侧。
可选地,第一安装框12和第二安装框13可以一体成型。
参照图3-4,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大致形成为呈圆柱形的中空杆体。且该杆体是采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铝合金管。当然,该杆体还可以是采用塑胶制成的塑胶管或者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碳管。第一臂段21的一端通过机臂2夹持组件与机身1固定连接,第一臂段21的另一端与第二臂段22转动连接,第二臂段22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用于固定动力组件6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通过将每个机臂2设置成包括可转动相连的两部分,在需要折叠机臂2时可以将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分离,并将第二臂段22朝向邻近机身1的方向转动至折叠状态,从而可以方便实现机臂2的折叠且易于操作;在需要展开机臂2时,可以将机臂2的第二臂段22转动至展开状态,并且通过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相连,使得支撑臂3、机臂2和机身1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第二臂段22固定在展位状态,同时支撑臂3对第二机臂2具有支撑作用,使得机臂2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第二臂段22的长度大于第一臂段21的长度。例如第二臂段22的长度可以是第一臂段21的长度的数倍,由此在将机臂2折叠时,可以使得长度较大的第二臂段22朝向机身1的方向靠拢折叠,从而有效地减少机臂2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二臂段22沿左右方向延伸,此时机臂2可以正常使用;在机臂2处在折叠状态时,第二臂段2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臂段22折叠至靠近机身1且沿机身1的长度方向延伸,可以使得折叠后的机身组件的整体结构紧凑,有效地减少折叠之后的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及图6,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之间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由此,使得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之间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与飞行器的升力同向,使得第二臂段22保持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4、图6、图10-图13,机身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的第一连接组件4,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与第一臂段21的远离机身1的一端相连且相对第一臂段21固定,第一连接件41内具有第一配合空间4122,第一配合空间4122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配合空间4122连通的避让开口4123。第二连接件42与第二臂段22的邻近第一臂段21的一端相连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第二连接件42的一部分穿过避让开口4123伸入至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且与第一连接件41可转动地相连,避让开口4123沿第二连接件42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第二连接件42相对第一连接件41转动时,避让开口4123可以用于避让第二连接件42的转动。
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并且通过使得第二连接件42的一部分伸入至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可以增大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接触面积,实现第二连接件42相对第一连接件41的稳定转动,且使得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强度较高且稳定可靠。并且,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空间4122的侧壁与支撑臂3相对且远离支撑臂3的部分为止抵板4121,第二连接件42适于与止抵板4121止抵。由此,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在支撑臂3、机臂2和机身1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的基础上,使得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连接件41的止抵板4121止抵,在第二臂段22由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在第二臂段22转动至第二连接件42与止抵板4121止抵时,表明第二臂段22展开到位,从而可以使得第二臂段22快速、准确展开到位,而且可以增加第二臂段22在展开状态的支撑点,使得第二臂段22在展开状态时机臂2的结构更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图6、图10-图13,第一连接件41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一枢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一臂段21相连且相对第一臂段21固定,第一枢接部412内限定出第一配合空间4122,第一枢接部412上设有转轴413且转轴4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第二连接件42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二连接部421和第二枢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21与第二臂段22相连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第二枢接部422的至少一部分穿过避让开口4123伸入至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第二枢接部42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以及设在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之间的套筒4222,套筒4222套设于转轴413的外周侧且转轴413相对套筒4222可转动。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二枢接部422适于与止抵板4121止抵。由此,该结构设置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转动连接,也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的转动连接,并且通过将第二枢接部422设置为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以及设在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之间的套筒4222,使得第二枢接部422的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较高,保证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套筒4222还可以起到保护转轴413的作用。
例如,在图10和图13的示例中,转轴413可以是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枢接部412,转轴413穿设于第一枢接部412,转轴413的主体部分位于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转轴413的轴向一端形成有连接凸耳4131,第一枢接部412的外壁上形成有定位槽4124,连接凸耳4131配合在定位槽4124内且与第一枢接部412通过紧固件相连,连接凸耳4131与第一枢接部412的一轴向端相连。转轴413的轴向另一端与锁定板414通过紧固件415例如螺钉相连,且该锁定板414与第一枢接部412的另一轴向端面抵接,从而可以将转轴413连接于第一枢接部4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机身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第二臂段22和支撑臂3的第二连接组件5,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第三连接件51与支撑臂3相连且相对支撑臂3固定,第三连接件51上设有卡勾514。第四连接件52与第二臂段22相连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第四连接件52上设有适于与卡勾514配合的卡柱523。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卡勾514和卡柱523配合,从而可以实现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的相连且该连接是可拆卸的;在机臂2处在折叠状态时,卡勾514和卡柱523脱离配合,从而可以实现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的分离,方便对机臂2进行折叠操作。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5,可以方便地实现支撑臂3和第二臂段22的连接,并且将第二连接组件5设置为包括通过卡勾514和卡柱523配合的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之间的连接和拆卸,也就方便地实现第二臂段22和支撑臂3之间的连接和拆卸,使得机臂2的折叠和展开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第四连接件52邻近第二连接件42设置。由此,可以缩短支撑臂3的长度,使得支撑臂3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得机臂2与机身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为可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扳手件513,扳手件513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第三连接件51上,卡勾514连接在扳手件513上,在扳手件513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手件513相对第三连接件51固定且卡勾514与卡柱523配合,在扳手件513位于解锁位置时,卡勾514与卡柱523脱离配合。由此,通过在第三连接件51上设置可转动的扳手件513且将卡勾514设于该扳手件513,通过扳动扳手件513转动,可以带动卡勾514转动,可以方便地实现卡勾514与卡住的配合以及脱离配合。并且在扳手件513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手件513相对第三连接件51固定,从而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由于扳手件513相对第三连接件51固定而无法转动,使得卡勾514与卡柱523可以保持配合而避免出现卡柱523脱出卡勾514,从而使得机臂2可以保持固定在展开状态。
可选地,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卡勾514与扳手件513可转动地相连,在扳手件513处在锁定位置时,卡勾514与扳手件513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扳手件513与第三连接件51之间的转动轴线的邻近支撑臂3的一侧。由此,通过将卡勾514与扳手件513可转动地相连,使得卡勾514的设置更为灵活,并且扳动扳手件513使得卡勾514与卡柱523配合的过程中,可以先扳动扳手件513使得卡勾514与卡柱523配合,而后再往相反的方向扳动扳手件513,使得扳手件513转动至锁定位置,然后将扳手件513锁定在锁定位置,该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卡勾514与卡柱523的配合,通过反向扳动扳手件513,可以起到进一步地预紧作用,使得卡勾514与卡柱523配合地更为紧密可靠,可以更好地防止卡柱523从卡勾514内脱出。
可选地,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第三连接件51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三连接部511和第三枢接部512,第三连接部511与支撑臂3相连且相对支撑臂3固定。第三枢接部51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第三连接部511和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之间限定出第二配合空间5122。第四连接件52包括相连的连接套环521和第四枢接部522,连接套环521套设在第二臂段22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例如连接套环521与第二臂段22之间可以通过粘胶相连。第四枢接部52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枢接板5221,卡柱523连接在两个第三枢接板5221之间,第四枢接部522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伸入至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扳手件513与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可转动地相连,在扳手件513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手件513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由此,在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之间通过卡柱523和卡勾514的配合实现连接时,同时使得第四连接件52的第四枢接部52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第三连接件51的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可以增大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之间的连接配合强度,且使得支撑臂3和第二臂段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强度较高且稳定可靠。并且,使得在扳手件513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手件513的至少一部分也容纳在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使得第二连接组件5的整体结构紧凑且结构强度较高。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锁定件515,扳手件513上形成有锁定扣5131,第二枢接板5121上形成有锁定孔5123,锁定件515适于穿设于锁定孔5123并与锁定扣5131配合,以将扳手件513锁定在锁定位置,此时扳手件513无法转动。例如,锁定件515可以包括锁定柱和连接在锁定柱的轴向两端的锁定帽,锁定柱可以穿设于锁定孔5123并与锁定扣5131配合,锁定柱两侧的锁定帽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可以将扳手件513锁定在锁定位置,使得扳手件513无法转动。在扳手件513转动至锁定位置时,通过上述锁定件515与第二枢接板5121上的锁定孔5123以及扳手件513上的锁定扣5131配合,可以将扳手件513锁定在锁定位置,使得扳手件513相对第三连接件51固定而无法转动;在需要转动扳手件513时,可以将锁定件515拆下,此时扳手件513解锁,扳手件513可以转动,通过转动扳手件513至解锁位置,可以使得卡勾514与卡柱523脱离配合。
可选地,参照图5、图7和图15,锁定孔5123在支撑臂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锁定件515在支撑臂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由此,使得锁定孔5123相对锁定件515留有一定的余地,即使第二连接组件5在加工及装配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误差,在机臂2的多次折叠及展开的过程中,扳手件513转动至锁定位置时,即使扳手件513的位置发生较小的变动,依然可以使得扳手件513上的锁定扣5131与第二枢接板5121上的锁定孔5123相对,可以顺利地将锁定件515与锁定孔5123以及锁定扣5131配合。
可选地,参照图3-图9、图15以及图19,第三枢接板5221上形成有止抵凸起5222,第二枢接板5121上形成有止抵缺口5124,止抵凸起5222适于止抵配合在止抵缺口5124内。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通过卡勾514和卡柱523的配合实现连接,并且通过第四连接件52上的止抵凸起5222与第三连接件51上的止抵缺口5124止抵配合,可以更好地阻挡第二臂段22转动,进一步地增强第二臂段2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9、图15以及图19,止抵凸起5222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凸起段52221和第二凸起段52222,例如止抵凸起5222可以大致呈L形设置,第一凸起段52221和第二凸起段52222可以均为直线段,第一凸起段52221和第二凸起段522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止抵缺口5124的形状与止抵凸起5222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增强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之间的相互连接时的稳定性,且可以更好地阻挡第二臂段22转动,使得第二臂段22稳定地保持在展开状态。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9以及图14-图19,机臂2的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通过上述的第一连接组件4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一连接部411和第一枢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一臂段21相连且相对第一臂段21固定,第一枢接部412内限定出第一配合空间4122,第一枢接部412上设有转轴413且转轴41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第一配合空间4122的侧壁上形成有与第一配合空间4122连通的避让开口4123。第二连接件42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二连接部421和第二枢接部422,第二连接部421与第二臂段22相连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第二枢接部42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以及设在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之间的套筒4222,套筒4222套设于转轴413的外周侧且转轴413相对套筒4222可转动,第二枢接部422的一部分穿过避让开口4123伸入至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且与第一枢接部412可转动地相连,避让开口4123沿第二连接件42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在机臂2处在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空间4122的侧壁与支撑臂3相对且远离支撑臂3的部分为止抵板4121,第二枢接部422适于与止抵板4121止抵。
支撑臂3和第二臂段22通过上述的第二连接组件5实现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连接组件5包括上述的第三连接件51、第四连接件52、扳手件513、卡勾514、锁定件515。第三连接件51包括相连且相对固定的第三连接部511和第三枢接部512,第三连接部511与支撑臂3相连且相对支撑臂3固定,第三枢接部51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第三连接部511和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之间限定出第二配合空间5122。扳手件513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卡勾514可转动地连接于扳手件513,在扳手件513处在锁定位置时,卡勾514与扳手件513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扳手件513与第三连接件51之间的转动轴线的邻近支撑臂3的一侧。第四连接件52包括相连的连接套环521和第四枢接部522,连接套环521套设在第二臂段22且相对第二臂段22固定,第四枢接部52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枢接板5221,卡柱523连接在两个第三枢接板5221之间,第四枢接部522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伸入至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在扳手件513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手件513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第三枢接板5221上形成有止抵凸起5222,第二枢接板5121上形成有止抵缺口5124,止抵凸起5222适于止抵配合在止抵缺口5124内。
下面描述机臂2展开和折叠过程:机臂2展开时,首先,转动第二臂段22向前转动,直至第二枢接部422配合在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配合空间4122内且第二枢接部422的两个第一枢接板4221和第一枢接部412的止抵板4121止抵,第二臂段22无法向前转动;其次,转动支撑臂3,直至第三连接件51的两个第二枢接板5121上的止抵缺口5124与第四连接件52的第四枢接部522的两个第三枢接板5221上的止抵凸起5222分别配合;再次,扳动扳手件513使得扳手件513转动从而带动卡勾514转动,当卡勾514与卡柱523配合时,再往相反的方向扳动扳手件513,使得扳手件513转动至锁定位置且扳手件513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第三连接件51的第二配合空间5122内,同时将锁定件515插入至第二枢接板5121的锁定孔5123以与扳手件513上的锁定扣5131配合,此时第二臂段22无法向后转动,由此完成机臂2展开动作,机臂2展开至展开状态且可以稳定在展开状态。
机臂2折叠时,首先,将锁定件515与扳手件513上的锁定扣5131脱离配合,扳手件513解除锁定,扳手件513可以转动;其次,转动扳手件513,从而带动卡勾514转动,使得卡勾514与第四连接件52上的卡柱523脱离配合,此时第三连接件51和第四连接件52解除连接关系;再次,转动支撑臂3,使得支撑臂3与第二臂段22分离且避让出折叠空间,支撑臂3朝向后转动并靠近机身1;最后,向后转动第二臂段22,使得第二臂段22朝向机身1方向靠近,直至第二臂段22转动至折叠状态,此时完成机臂2的折叠动作。
参照图1-图2并结合图3-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飞行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机身组件,飞行器可以为无人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机身组件,机臂2可以实现折叠且折叠结构可靠,机臂2在展开状态时结构稳定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多个机臂,多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的周向分布,每个所述机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相连且相对所述机身固定,所述第一臂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段可转动地相连;
多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机臂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臂邻近对应的所述机臂,每个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可转动地相连,每个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臂段可拆卸地相连;
其中,每个所述机臂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位于所述第一臂段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臂相连;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臂分离,所述第二臂段位于所述第一臂段的径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臂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臂段沿前后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之间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一臂段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具有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连通的避让开口;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臂段的邻近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臂段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避让开口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
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与所述支撑臂相对且远离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为止抵板,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与所述止抵板止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臂段相连,所述第一枢接部内限定出所述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枢接部上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臂段相连,所述第二枢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所述第二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枢接板以及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枢接板之间的套筒,套筒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外周侧且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套筒可转动,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枢接部适于与所述止抵板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臂段和所述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臂相连且相对所述支撑臂固定,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卡勾;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臂段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臂段固定,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柱;
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柱配合;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卡勾和所述卡柱脱离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臂段和所述第二臂段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一臂段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具有第一配合空间,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合空间连通的避让开口;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臂段的邻近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臂段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避让开口伸入至所述第一配合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避让开口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件邻近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
在所述机臂处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空间的侧壁与所述支撑臂相对且远离所述支撑臂的部分为止抵板,所述第二连接件适于与所述止抵板止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扳手件,所述扳手件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所述卡勾连接在所述扳手件上,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扳手件相对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且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柱配合,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柱脱离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与所述扳手件可转动地相连,在所述扳手件处在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卡勾与所述扳手件之间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扳手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轴线的邻近所述支撑臂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三连接部和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支撑臂相连,所述第三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枢接板,所述第三连接部和两个所述第二枢接板之间限定出第二配合空间,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相连的连接套环和第四枢接部,所述连接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臂段,所述第四枢接部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枢接板,所述卡柱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枢接板之间,所述第四枢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所述扳手件与两个所述第二枢接板可转动地相连,在所述扳手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扳手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二配合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锁定件,所述扳手件上形成有锁定扣,所述第二枢接板上形成有锁定孔,所述锁定件适于穿设于所述锁定孔并与所述锁定扣配合,以将所述扳手件锁定在所述锁定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在所述支撑臂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锁定件在所述支撑臂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枢接板上形成有止抵凸起,所述第二枢接板上形成有止抵缺口,所述止抵凸起适于止抵配合在所述止抵缺口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凸起包括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凸起段和第二凸起段,所述止抵缺口的形状与所述止抵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16.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身组件。
CN202021994494.7U 2020-09-11 2020-09-11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Active CN212890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494.7U CN212890893U (zh) 2020-09-11 2020-09-11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94494.7U CN212890893U (zh) 2020-09-11 2020-09-11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90893U true CN212890893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57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94494.7U Active CN212890893U (zh) 2020-09-11 2020-09-11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908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355A (zh) * 2021-07-10 2022-01-11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便携式无人飞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355A (zh) * 2021-07-10 2022-01-11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便携式无人飞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911355B (zh) * 2021-07-10 2023-06-09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便携式无人飞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2241B1 (ko) 무인 항공기
CN212890893U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KR20170135579A (ko) 슬라이드 암이 적용된 다목적 드론
US7497638B2 (en) Socket joint for tie-rod attach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12339982A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及飞行器
CN213139118U (zh) 锁持组件及飞行器
CN210707875U (zh) 无人机
US5437345A (en) Pinnable waterway
CN201849660U (zh) 多旋翼飞行器的支臂结构
CN213200078U (zh) 用于无人机机臂的连接组件和无人机
AU2016393889B2 (en) Compliant aft pivot assemblies and systems
CN212556754U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US20120292885A1 (en) Collapsible tow bar for light aircraft
CN112339983A (zh) 飞行器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飞行器
CN112339979B (zh) 用于无人机的机身组件和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12556774U (zh) 无人机的机臂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205738112U (zh) 一种用于多轴飞行器上的可折叠喷杆
CN213200083U (zh) 无人机
US3463424A (en) Quick disconnect mechanism for securing auxiliary equipment to an aircraft
CN218681474U (zh) 喷洒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07311834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四轴植保无人机
CN212556752U (zh) 无人机尾翼连接结构
JPH06173713A (ja) ジェットエンジン取付装置
CN112298566A (zh) 一种电动智能消防大载重多旋翼灭火无人机
CN210455171U (zh) 悬臂折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A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