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9215U - 一种喷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99215U
CN213199215U CN202021259545.1U CN202021259545U CN213199215U CN 213199215 U CN213199215 U CN 213199215U CN 202021259545 U CN202021259545 U CN 202021259545U CN 213199215 U CN213199215 U CN 213199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spraying
adjusting
transfer
cod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95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嘉文
付常宝
向鹏
陈涛
赖振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95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99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99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99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码装置,包括机架、喷码机构及移送机构,所述喷码机构沿所述移送机构移送方向水平一侧或两侧设置,用于对产品喷码,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将产品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本实用新型喷码装置的将喷码机构设置在移送机构移送方向的一侧或两侧,从而完成对移送机构上待喷码产品单侧或双侧喷码,可有效的避免上、下喷码质量不一致,下喷码质量较差、及上喷码造成双侧喷码时不连续生产的问题,有效提高喷码质量的一致性及喷码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喷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铝塑膜包装中,需要对铝塑膜壳体进行喷码,以实现信息追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从上向下、从下向上或上下两侧同时对电芯进行喷码,但从下向上时,喷码效果较差,而从上向下时,在铝塑膜壳体双侧喷码时,喷完一侧后需翻转再喷另外一侧,存在喷码效率低的问题,上下两侧同时对电芯喷码时,又存在上下喷码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技术效果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的喷码装置,包括机架、喷码机构及移送机构,所述喷码机构沿所述移送机构移送方向水平一侧或两侧设置,用于对产品喷码,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将产品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喷码机构包括喷码头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喷码头,用于多方位调整喷码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纵向丝杆和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喷码头相连,所述横向丝杆与调节座相连,以调整喷码头沿Z方向动作,以兼容不同规格大小的待喷码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的横向丝杠,所述横向丝杠与喷码头相连接,以调整喷码头沿X方向动作,以兼容不同规格大小的待喷码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座两侧的导向块,所述喷码头与导向块相连接,确保沿X方向调节喷码头时,喷码头不会发生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导向槽,并与所述调节座连接,用于对喷码头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规格产品及不同喷码角度,提高设备的兼容性。
进一步的,所述移送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和移送组件,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移送组件,用于夹持产品;所述移送组件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以对不同朝向的待喷码产品,进行位置调整,以适应喷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喷码装置还包括中转平台,所述中转平台包括对产品固定的固定组件,以及对所述固定组件多角度位置调整的动力部件,进一步实现中转平台的多方位调节待喷码产品的位置,以与夹持机构相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码装置还包括扫码机构,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喷码机构上,用于对喷码完成的产品进行扫码以判断喷码效果,便于及时排出不良品。
本实用新型喷码装置实现的有益效果至少有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的喷码装置解决了从下向上喷码效果较差,从上向下不连续喷码效率低,上下两侧同时喷码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喷码质量一致性及喷码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装置实现喷码头多方向、多角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规格产品及不同角度喷码,提高喷码装置的柔性化生产。
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扫码装置,可快速对产品喷码效果进行确认,从而及时排出不良品,提高产品的分选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组件与翻转组件对接,以与中转平台上的产品对接,从而适应不同朝向产品位置调整,以提高喷码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喷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送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喷码机构与调节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中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喷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2-移送机构,21-移送组件,22-夹持机构,221-安装座,222-驱动部,223-夹持部,23-翻转机构,231-翻转驱动部,232-回转轴,3-喷码机构,31-调节装置,311-第一调节组件,3111-支撑板,3112-调节座,3113-连接杆,3114-纵向丝杆,312-第二调节组件,3121-横向丝杆,3122-连接块,313-第三调节组件,3131-导向槽,32-喷码头,33-支架,4-扫码机构,5-中转平台,51-第一移送部,52-第二移送部,53-角度调整部,54-第三移送部,55-固定部。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码装置,用于对铝膜产品喷码,可解决从下向上喷码效果较差,从上向下不连续喷码效率低,上下两侧同时喷码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喷码质量一致性及喷码效率。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喷码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机架1、移送机构2、喷码机构3以及扫码机构4,所述喷码机构3和扫码机构4固定和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机架1和所述移送机构2固定在同一机台上;所述喷码机构3沿所述移送机构2的移送方向两侧设置,且固定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用于对所述移送机构1上的产品两侧进行喷码,从而确保产品双侧喷码时,喷码效果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只需单侧喷码时,也可以只在一侧设置喷码机构3;所述移送机构2设置在所述喷码机构3的喷码方向上,用于移送产品到喷码位,从而完成对产品喷码,提高双侧喷码效果的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及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兼容产品单侧的喷码;所述扫码机构4沿移送机构1移送方向两侧设置,并固定在机架1顶部,且位于所述喷码机构3的后方,用于对喷码后的产品进行扫码,以区分不良品和良品,提高设备良品率,所述扫码机构4与所述喷码机构3一一对应。
所述机架1上设有立柱,立柱上方设置安装板,所述喷码机构3和扫码机构4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其中机架1底部填充有水泥等重物以减少机架在工作中振动,提高喷码机构3及扫码机构4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移送机构2用于移送待喷码的产品,所述移送机构2包括移送组件21和夹持机构22,所述移送组件21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3;所述夹持机构22固定于所述移送组件21,用于夹持产品。
移送组件21为电机控制的单轴机械手,需要说明的是移送组件可以为气缸驱动的滑动板沿滑轨动作,也可以是电机驱动的滚珠丝杠沿滑轨动作,此处不做限定。
夹持机构22包括安装座221、驱动部222、夹持部223,所述安装座221与所述移送组件21的动子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部222固定在安装座221上方,所述夹持部223设置在驱动部222上,具体的驱动部222为双向气缸,夹持部223安装在双向气缸的活动部上,夹持部223相向动作,实现开夹或合夹,便于对产品进行松开和夹持。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2还包括翻转机构23,所述翻转机构23包括翻转驱动部231和回转轴232,所述翻转驱动部231固定在安装座221上,所述回转轴232与驱动部222固定,具体的回转轴232可以通过轴承座与轴承连接,并安装在安装座221上;所述翻转驱动部231具体可以为回转气缸,通过回转气缸与回转轴232连接,驱动部222与回转轴232连接,在回转气缸的作用下,带动回转轴232上的驱动部222和夹持部223做回转动作,以调整夹持部223的位置,从而兼容对不同来料状态的产品进行夹持。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夹持部223在翻转过程中与其他部件运动干涉,增设有挡停机构;为提高驱动部222的稳定翻转,在回转轴232与驱动部222之间,增设有固定板,通过固定板安装在回转轴232上,再将驱动部222安装在固定板上,使得驱动部222在翻转过程中更加稳固。
如图3-4所示,喷码机构3包括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调节装置31及喷码头32,所述喷码头32通过支架33安装在调节装置31上。调节装置31包括与安装板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311、第二调节组件312、第三调节组件313,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包括支撑板3111、调节座3112、连接杆3113、纵向丝杆3114,所述支撑板3111相对设置并通过多根连接杆3113连接,其中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另一端呈悬空状态;所述调节座3112设多个通孔,供连接杆3113穿过,设置在相对设置的支撑板3111之间,沿所述连接杆3113滑动;所述纵向丝杆3114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支撑板3111转动连接,一端通过丝杆轴承与调节座3112螺钉固定,通过转动支撑板3111一端的丝杆,带动调节座3112沿丝杆上下动作,为便于提高操作性,在支撑板3111一端的纵向丝杆3114设置调节手轮。
第二调节组件312包括横向丝杆3121、连接块3122,所述横向丝杆3121与滚珠丝杠3114相互垂直,并安装在调节座3112上,一端通过滚动轴承与连接座3112转动连接,一端固定在连接块3122上;所述连接块3122与支架33固定连接。通过转动与连接座3112转动连接的横向丝杆3121,从而实现支架33沿横向丝杆3121动作,为便于提高操作性,在与调节座一端连接的横向丝杆3121设置调节手轮。
第二调节组件312还包括导向块3123,所述导向块3123对称设置在横向丝杆3121的两侧,并与调节座3112固定连接,滑动部与支架33固定连接。通过导向块3123与支架33连接,提高安装在支架33上的喷码头32的移送精度,避免出现倾斜的情况。
第三调节组件313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导向槽3131,且与所述支撑板3111螺钉连,通过调整螺钉紧固位,实现支撑板3111位置调整,从而带动喷码头32位置变化,提高喷码装置的兼容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槽3131可以是沿Y方向设置,也可以是弧形设置,或者其他不同角度的设置。
如图1、3所示,扫码机构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安装板上,设置在移送机构2移送方向一侧或两侧,位于喷码机构3之后,与喷码机构3在同一方向上,且与喷码机构的数量一一对应,用于喷码后的产品及时扫码,以对产品进行分类,防止不良品转入下工序生产,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的喷码装置工作时,假设来料状态为平放时,装置启动,驱动翻转机构23带动夹持机构22沿回转轴232转动到平放状态,并控制驱动部222打开,外部上料机构将产品移送到夹持部223的开口处,控制驱动部222将产品夹紧,翻转到竖立状态,控制移送组件21带动夹有产品的夹持机构22移送到喷码处;夹持机构22到位触发感应器,控制端控制喷码头32对产品进行喷码;喷完码后控制移送组件21,移送到扫码机构4处,扫码机构4对产品喷码进行扫描,并判断不良品和良品;移送组件21将产品移出,外部机构根据扫码机构4的判断,将产品转移到指定的位置处;当需要换型时,调整第一调节组件311、第二调节组件312及第三调节组件313,实现喷码头各方向、角度调整,以适应新产品的喷码。通过夹持机构22的自适应来料位置,喷码机构3沿移送机构2移送方向两侧设置,解决了从下向上喷码效果较差,从上向下不连续喷码效率低,上下两侧同时喷码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喷码质量一致性及喷码效率;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11、第二调节组件312及第三调节组件313实现喷码头32多方向、多角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规格产品的喷码及不同角度喷码,提高喷码装置的柔性化生产;通过喷码机构3与扫码机构4的一一对应,可快速对产品喷码效果进行确认,从而及时排出不良品,提高产品的分选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喷码装置,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组件,其主要区别在于:
如图5-6所示,所述喷码装置包括中转平台5,所述中转平台5与机架1及移送组件2设置在同一机台上,且与移送组件2上料位或出料位相邻设置,以便产品与所述移送组件2的夹持机构22对接。
中转平台5包括第一移送部51、第二移送部52、第三移送部54、角度调整部53及固定部55。所述第一移送部51通过气缸与第二移送部52固定,并设置双滑轨及双滑块与第二移送部52固定,具体为沿Y方向设置,通过驱动气缸,实现第二移送部52靠近或远离移送机构2。
所述第二移送部52与所述第一移送部51相互垂直,沿X方向设置,并通过连接螺杆将角度调整部固定在动作块上,通过调节连接螺杆实现角度调整部53沿X方向动作;
所述角度调整部53具体为回转气缸,且所述固定部55固定在角度调整部53上方,通过驱动回转气缸,调整产品的位置,以适应夹持机构22。
所述第三移送部54设置在角度调整部53的上方。通过沿Z方向的滑块与固定部55滑动连接,并通过螺钉与固定部55连接,实现对固定部55沿Z方向的调节。
所述固定部55具体为设有多个吸嘴的平台,通过接头与真空相连,实现固定部55平台上产品的吸住,防止在夹持机构取料时挪动,造成夹料困难。
工作时,外部移送机构上料到固定部55,固定部55吸住产品;控制角度调整部将产品调整到夹持部223的延伸方向上;控制第一移送部51,将产品移送到夹持部223;检测产品到位后,控制驱动部222对产品夹紧;51切离到原始状态准备下一个产品。通过夹持组件与翻转组件对接,以与中转平台上的产品对接,从而适应不同朝向产品位置调整,以提高喷码装置的适应性。
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码装置,可有效解决从下向上喷码效果较差,从上向下不连续喷码效率低,上下两侧同时喷码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喷码质量一致性及喷码效率;调节装置实现喷码头多方向、多角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大小规格产品及不同角度喷码,提高喷码装置的柔性化生产;扫码装置,可快速对产品喷码效果进行确认,从而及时排出不良品,提高产品的分选效率;夹持组件与翻转组件对接,以与中转平台上的产品对接,从而适应不同朝向产品位置调整,以提高喷码装置的适应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喷码机构及移送机构,所述喷码机构沿所述移送机构移送方向水平一侧或两侧设置,用于对产品喷码,并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将产品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机构包括喷码头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喷码头相连,用于多方位调整喷码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纵向丝杆和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喷码头相连,所述纵向丝杆与调节座相连,以调整喷码头沿Z方向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调节座上的横向丝杠,所述横向丝杠与喷码头相连接,以调整喷码头沿X方向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座两侧的导向块,所述喷码头与导向块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导向槽,并与所述调节座连接,以调整喷码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和移送组件,所述夹持机构固定于所述移送组件,用于夹持产品;所述移送组件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喷码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夹持机构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转平台,所述中转平台包括对产品固定的固定部,以及对所述固定部X、Y、Z及角度位置调整的动力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码机构,所述扫码机构安装于所述喷码机构上。
CN202021259545.1U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喷码装置 Active CN213199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545.1U CN2131992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喷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9545.1U CN2131992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喷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99215U true CN213199215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9545.1U Active CN213199215U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喷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99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7259A (zh) 一种锂电池包自动生产线
CN213199215U (zh) 一种喷码装置
CN116727803B (zh) 一种多功能火焰切割机
CN209078082U (zh) 一种方桩法兰自动焊接装置
CN217433456U (zh) 四角焊机推料下料装置
CN115971702A (zh) 全极耳圆柱电池集流片全自动焊接机
CN215826189U (zh) 具有清洁功能的玻璃丝印设备
CN103611937B (zh) 用于磁性材料压铸成型的机器人系统中的双机械手
CN215146602U (zh) 一种锂电池包自动生产线
CN211277144U (zh) 一种自动焊接设备
CN213325473U (zh) 一种陶瓷墙板生产设备
CN109822114B (zh) 一种自动送料接料装置
CN113878247A (zh) 激光切管设备
CN112537138A (zh) 一种全自动软板喷印设备
CN214821792U (zh) 一种基于转盘式输送的口罩自动移印机
CN117645146B (zh) 一种正反位储能电芯同步固定装置
CN115071252B (zh) 一种快速定位型丝网印刷机结构
CN109649907A (zh) 一种基于直线滑台技术的上料装置
CN220969634U (zh) 一种新型喷塑加工机
CN110589492A (zh) 一种led高速固晶设备及其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20662056U (zh) 一种电芯表面喷印机构
CN214774678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软管丝印机
CN218656932U (zh) 一种高效调心滚子轴承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15747332U (zh) 具备自动切换功能的上料台车
CN212762385U (zh) 一种二拖二式桁架机械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