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6620U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6620U
CN213186620U CN202021250273.9U CN202021250273U CN213186620U CN 213186620 U CN213186620 U CN 213186620U CN 202021250273 U CN202021250273 U CN 202021250273U CN 213186620 U CN213186620 U CN 213186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re
lead
coil panel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02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502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6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6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6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10)和至少一个线圈(20),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至少部分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设置有电性绝缘的隔板(60),至少部分隔板(60)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的一侧;线圈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引线(30)的多个卡固组件(70),至少一个卡固组件(70)位于隔板(60)的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一侧。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引线的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发生磨损,提高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引线布线的复杂度,提升线圈盘的生产效率,从而保证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烹饪器具,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一般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底壳和面板围成容置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炉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内侧引线由线圈的内圈引出,经过线圈的顶面或底面后与外侧引线汇合,并同时引至电路板。在内侧引线和外侧引线引至电路板的布线过程中,部分引线的外部会设置保护管,利用保护管防止引线与外部的结构件发生摩擦。
然而,现有的保护管无法完全适应引线的分支部分的走线路径,造成保护管对引线的保护效果较差,导致引线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易于与外部结构件发生磨损而造成短路的问题,降低了线圈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影响电磁炉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能够有效避免引线的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发生磨损,提高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引线布线的复杂度,提升线圈盘的生产效率,从而保证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至少一个线圈,线圈包括至少两条由线圈引出的引线。至少部分引线和线圈之间设置有电性绝缘的隔板,至少部分隔板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的一侧。
线圈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引线的多个卡固组件,至少一个卡固组件位于隔板的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通过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与线圈之间设置电性绝缘的隔板,并且在隔板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设置卡固组件,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固定引线,阻挡引线与线圈盘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引线与线圈件之间发生摩擦,防止引线由于磨损而造成引线内部的导线外露,同时避免导线外露后与线圈接触发生短路的问题,并且该隔板可以有效减小引线在线圈上引出过程的布线复杂度,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的生产效果,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部分引线外部的套管结构,从而减小了引线装配的复杂度,提高线圈盘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隔板位于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一侧,至少一个卡固组件位于隔板的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一侧。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靠近线圈盘边缘位置的引线设置的稳定性,同时限定引线引出线圈盘的位置,便于引线与外部的供电元件连接。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多个磁条在支架本体上呈辐射状排布,线圈绕设在支架本体和磁条上,线圈和至少部分引线分别位于支架本体的相对两侧;隔板设置在支架本体上。
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隔板在线圈盘上设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引线位于隔板的中部,且引线在线圈上的投影位于隔板在线圈上的投影的内部,引线与隔板的边缘具有间距,间距的范围为1-30mm;和/或,隔板的厚度的范围为0.3-5mm。
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隔板对引线和线圈的阻隔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卡固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扣件和至少一个碰穿孔,碰穿孔和卡扣件之间形成供引线穿过的卡固区域;
或,卡固组件包括多个卡扣件和多个碰穿孔,多个卡扣件和多个碰穿孔沿引线的延伸方向一一对应的间隔设置。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卡固组件提高引线在隔板上设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隔板、卡固组件的卡扣件和支架本体均为塑胶件,隔板、卡扣件和支架本体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一体成型。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盘结构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为至少两个,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至少部分引线和线圈之间设置有隔板。
这样的设置可以优化线圈盘的加热效果,同时避免引线与线圈发生摩擦,提高引线引出的稳定性,以及线圈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至少包括沿线圈盘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且内环线圈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
通过将线圈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并且两者之间设置间隔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线圈盘产生磁场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减少线圈盘加热区域中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并且减少线圈绕制的圈数,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相互并联,引线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内侧的内环进线和连接在内环线圈外侧的内环出线,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内侧的外环进线和连接在外环线圈外侧的外环出线;
至少部分内环进线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合并形成引线的进线,至少部分内环出线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合并形成引线的出线。
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的连接难度,并且内环进线和外环进线电性连接,内环出线和外环出线电性连接,从而便于用户通过引线的进线和出线同时控制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的电信号输入过程,提高线圈盘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引线的进线由进线口穿过,引线的出线由出线口穿过;
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内环进线口和外环进线口,内环进线口位于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一侧,外环进线口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之间;
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内环出线口和外环出线口,内环出线口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之间,外环出线口位于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一侧。
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引线在线圈盘上的引出布线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隔板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进线和线圈之间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第一端朝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一隔板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或间隔区域延伸;
第一隔板上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内环进线口相对的第一开口,和/或,第一隔板上靠近间隔区域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环进线口相对的第二开口;
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引线中的进线在第一隔板上的布线难度,同时利用第一隔板阻隔进线与线圈之间的摩擦,提高对进线的保护效果。
和/或,隔板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出线和线圈之间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第一端朝间隔区域延伸,第二隔板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延伸;
第二隔板上靠近间隔区域设置有与内环出线口相对的第三开口,和/或,第二隔板上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与外环出线口相对的第四开口。
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引线中的出线在第二隔板上的布线难度,同时利用第二隔板阻隔出线与线圈之间的摩擦,提高对出线的保护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相邻磁条之间具有间隙,至少部分引线和至少部分隔板位于间隙内;
磁条包括多个第一磁条和多个第二磁条,第一磁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第二磁条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设置,第二磁条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多个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间隔设置;
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之间,或,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二磁条之间,或,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之间。
通过将磁条设置为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提高线圈支架对线圈产生磁场的导磁效果,使得磁场作用于线圈盘的加热面一侧。并且将至少部分引线和至少部分隔板设置在间隙中,可以避免磁条对引线和隔板的设置过程产生影响。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引线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
套管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进线外部的进线套管,进线套管靠近线圈盘的端部抵接内环进线和外环进线的合并处;
和/或,套管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出线外部的出线套管,出线套管靠近线圈盘的端部抵接在内环出线和外环出线的合并处。
通过在至少部分进线和/或至少部分出线上设置套管,利用套管提高引线和/或出线的保护效果,保证线圈盘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进线口和/或至少部分出线口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或,进线口和/或出线口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穿设进线口和/或出线口时被划损,提高对引线保护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上述的线圈盘,线圈盘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通过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与线圈之间设置电性绝缘的隔板,并且在隔板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设置卡固组件,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固定引线,阻挡引线与线圈盘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引线与线圈件之间发生摩擦,防止引线由于磨损而造成引线内部的导线外露,同时避免导线外露后与线圈接触发生短路的问题,并且该隔板可以有效减小引线在线圈上引出过程的布线复杂度,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的生产效果,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部分引线外部的套管结构,从而减小了引线装配的复杂度,提高线圈盘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9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9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圈盘;10-线圈支架;11-支架本体;111-内环进线口;
112-内环出线口;113-外环进线口;114-外环出线口;12-磁条;
121-第一磁条;122-第二磁条;123-间隙;20-线圈;21-内环线圈;
22-外环线圈;23-间隔区域;24-中心空置区域;30-引线;31-进线;
311-内环进线;312-外环进线;313-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
321-内环出线;322-外环出线;323-出线接线端子;40-套管;
41-进线套管;42-出线套管;50-热缩管;60-隔板;61-第一隔板;
611-第一开口;612-第二开口;62-第二隔板;621-第三开口;
622-第四开口;70-卡固组件;71-卡扣件;72-碰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电磁炉中,线圈盘一般放置在面板和底壳围成的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烹饪装置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内侧引线由线圈的内圈引出,经过线圈的顶面或底面后与外侧引线汇合,并同时引至电路板。在内侧引线和外侧引线引至电路板的布线过程中,部分引线的外部会设置保护管,利用保护管防止引线与外部的结构件发生摩擦。然而,现有的保护管无法完全适应引线的分支部分的走线路径,造成保护管对引线的保护效果较差,导致引线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易与引线周围或者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发生磨损,造成引线的漆皮脱落,引线中的导线外露,从而容易引发引线与电子元件短路的问题,降低了线圈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引线外部套设保护管,导致引线的布线方式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引线的排布操作过程繁琐,增加了制造难度,降低了该线圈盘和电磁炉的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电磁炉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其中线圈盘设置为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与线圈之间设置电性绝缘的隔板,并且在隔板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设置卡固组件,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固定引线,阻挡引线与线圈盘之间的接触,从而避免引线与线圈件之间发生摩擦,防止引线由于磨损而造成引线内部的导线外露,同时避免导线外露后与线圈接触发生短路的问题,并且该隔板可以有效减小引线在线圈上引出过程的布线复杂度,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的生产效果,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利用隔板和卡固组件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部分引线外部的套管结构,从而减小了引线装配的复杂度,提高线圈盘的装配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9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9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的爆炸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100,包括线圈支架10和盘绕在线圈支架10上的至少一个线圈20,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由线圈引出的引线30。至少部分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设置有电性绝缘的隔板60,至少部分隔板60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的一侧。
线圈盘100上靠近隔板60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引线30的多个卡固组件70,至少一个卡固组件70位于隔板60的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00可以包括通过导磁材料制成的线圈支架10以及盘绕的至少一个线圈20。其中线圈支架10和线圈盘100可以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圆形结构,也可以根据电磁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的限制,调整为椭圆形或者方形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线圈支架10可以至少部分或全部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从而形成线圈支架10的磁性部,该磁性部可以对线圈20产生的磁感线具有聚拢和引导作用,使其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烹饪锅具。该磁性部可以是位于线圈支架10和线圈20之间的多个磁条12,即线圈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磁条12在支架本体11上以线圈支架10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排布,线圈20绕设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12上,该磁条12的宽度以及高度可以根据线圈支架10的结构及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线圈支架10上可以设置多个螺旋状排布的线圈槽,线圈20可以按照线圈槽的位置盘绕,从而利用线圈槽有效固定线圈20在线圈支架10上的排布位置。
其中,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可以是漆包线束沿线圈支架10的径向绕制而成,漆包线束是多根铜线缠绕或者绞合成股,外部包覆绝缘体(一般为漆皮)制成。基于线圈支架10上盘绕有多层线圈20,线圈20的通过至少两条引线30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因此引线30中传递有大量的电信号,单靠漆包线束本身的漆皮阻绝相邻引线30之间以及引线30与线圈20之间电性接触和摩擦,其阻绝效果并不理想,易导致线圈20传递电信号时常常发生引线30处的信号干扰或者相互磨损的问题,严重影响线圈盘10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在至少部分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设置电性绝缘的隔板60。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板60可以设置在全部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或者设置在部分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例如隔板60可以设置在与线圈20距离较近的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从而有针对性形成保护与线圈20距离较近的引线30,避免该引线30在布线过程中与线圈20发生摩擦,防止引线30由于摩擦而出现导线外露的情况,避免外露导线与线圈20接触而出现短路的问题,提高了引线30布线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引线30以及线圈20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该隔板60可以选用环氧树脂或者酚醛树脂等材料制成,保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达到对引线30的支撑效果,便于引线30在隔板60上的稳定布线。并且,隔板60需要具有电性绝缘的效果,避免磨损后的引线30与线圈20之间发生电性接触。在实际使用中,隔板60还可以选用其他电性绝缘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基于至少一个引线30会由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引出,因此本实施例中在隔板60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固组件70,该卡固组件70能够固定该引线30,避免引线30脱离隔板60,保证引线30设置的稳定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引线外部套设保护管,本实施例利用隔板60和卡固组件70可以同时完成引线30的保护和固定作用,从而简化了线圈盘100的结构,同时提高了线圈盘100的装配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隔板60的厚度的范围为0.3-5mm。该隔板60的厚度可以是图8中c示出的部分。若该隔板60的厚度过小,隔板60的机械强度过低,无法实现对引线30支撑的目的,并且隔板60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裂的问题;若隔板60的厚度过大,则导致隔板60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导致线圈盘100的整体厚度较大,并且增加了线圈盘100的制造成本。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选定隔板60厚度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参照图6至图8所示,引线30位于隔板60的中部,且引线30在线圈20上的投影位于隔板60在线圈20上的投影的内部,引线30与隔板60的边缘具有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引线30设置在隔板60的中部,引线30在线圈20上的投影位于隔板60在线圈20上投影的内部,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隔板60沿着引线30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隔板60的宽度大于引线30的外径,防止引线30在引出线圈盘100的过程中,被外力牵拉移位后移出隔板60的位置,从而与线圈20接触,因此本实施例隔板60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对引线30的保护效果。其中,引线30与隔板60的边缘之间具有间距,可以是引线30外缘与隔板6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引线30的端部与隔板6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该间距的范围为1-30mm。该间距可以是图6中内环进线311与第一隔板61边缘之间的间距a,也可以是内环出线321与第二隔板62边缘之间的间距b。当然,该间距还可以是图8中示出的引线30与隔板60边缘之间的间距d。
若该间距过小,引线30在外力牵拉作用下,容易移出隔板60所在位置,导致引线30容易与线圈20发生摩擦,从而降低了引线30的保护效果;若该间距过大,导致隔板60的体积较大,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增加了线圈20的体积。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选定间距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线圈20和至少部分引线30分别位于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支架本体11对引线30和线圈20形成阻隔的作用,增加两者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引线30与线圈20之间发生磨损,避免磨损后的引线30中导线外露所引起的短路的问题。其中,隔板60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在引线30的布线过程中,可以直接沿着隔板60走线即可,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将保护管套设在引线30上,再将引线30进行固定完成布线,因此本实施例的隔板60可以有效减小引线30布线的复杂度和操作难度,从而增加了引线30的布线效率。同时隔板60可以对引线30起到支撑的效果,并且隔板60的板面可以为引线30提供安装面,增加了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设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2所示,至少部分隔板60位于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至少一个卡固组件70位于隔板60的靠近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引线30会由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引出,因此在隔板60靠近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处设置至少一个卡固组件70,该卡固组件70能够固定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的引线30,限制引线30的引出位置,避免引线30在引出过程中发生缠绕,从而提高引线30设置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引线30与外部的供电元件连接,从而减小线圈盘100与外部供电元件的连接难度,提高线圈盘100的装配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的供电元件可以通过引线30向线圈盘100中输入电信号,从而保证线圈盘100工作产生磁场,同时可以控制线圈盘100的工作状态。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卡固组件70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扣件71和至少一个碰穿孔72,碰穿孔72和卡扣件71之间形成供引线30穿过的卡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卡固组件70是卡扣件71和碰穿孔72组成的,其中碰穿孔72可以减小支架本体11的模具的制造难度,并且碰穿孔72的位置设置卡扣件71,可以利用卡扣件71和碰穿孔72形成的卡固区域供引线30穿设,利用卡扣件71卡设引线30,提高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走线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卡固组件70包括多个卡扣件71和多个碰穿孔72,多个卡扣件71和多个碰穿孔72沿引线30的延伸方向一一对应的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引线30走线路径上各个位置的卡固稳定性,其中,卡扣件71和碰穿孔72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在引线30的弯曲部分,或者引线30的端部等位置。该卡扣件71和碰穿孔7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具体的,隔板60、卡固组件70的卡扣件71和支架本体11均为塑胶件,隔板60、卡扣件71和支架本体11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一体成型。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盘100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0为至少两个,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30,至少部分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设置有隔板6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20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线圈,至少两个线圈可以内外套设的排布,或者上下叠设的排布,亦或者阵列方式的排布,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具体排布方式并不加以限制。线圈20设置为至少两个,可以分别利用不同的线圈形成不同的加热效果。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通过分别控制线圈的电信号输入,从而调控每个线圈的实际加热温度,以保证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效果。例如,用户在烹饪过程中,需要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温度较高,而靠近边缘的位置温度较低,此时可以提高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同时降低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丰富线圈20的加热效果,并且满足用户对不同加热效果的需求。其中,本实施例对线圈20中的线圈的具体数量并不加以限制。其中,每个线圈均具有至少两条引线30,隔板60可以设置在所有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也可以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的部分引线30和线圈60之间。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3、图5、图7、图9、图11和图12所示,线圈20至少包括沿线圈盘100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且内环线圈21的外缘与外环线圈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线圈20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均紧密盘绕,线圈盘100产生的磁场在靠近线圈盘100半径的中点的位置相互叠加,从而导致此处的磁场强度较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强的多。这样的现象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温度较低,产生了加热低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夹生的问题。然而,靠近半径中点位置的温度较高,产生了加热高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糊锅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将线圈20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间隔区域23内并不设置任何线圈20,当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间隔区域23叠加后,间隔区域23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磁场强度大致等同,从而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不存在加热低温区和加热高温区,提高整个锅具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食物夹生或者糊锅的问题,提升具有该线圈盘100的电磁烹饪装置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地,基于间隔区域23中未设置线圈20,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线圈20绕制的圈数,降低线圈盘100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11所示,线圈的中心位置预留一定的中心空置区域24,该中心空置区域24并未盘绕线圈20,测温元件可以设置在部分的中心空置区域24中。其中,中心空置区域24的半径可以是图3中L1示出的部分,内环线圈21的长度可以是图3中L2示出的部分,间隔区域23的长度可以是L3示出的部分,外环线圈22的长度可以是L4示出的部分。线圈盘100的半径可以是L0示出的部分。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L1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14%-34%,L2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32%-52%,L3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5%-25%,L4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9%-29%。
进一步地,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可以相互并联,引线30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内侧的内环进线311和连接在内环线圈21外侧的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22内侧的外环进线312和连接在外环线圈22外侧的外环出线322。
至少部分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引线30的进线31,至少部分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引线30的出线32。
需要说明的是,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联,可以利用进线31同时向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输入电信号,利用出线32同时接收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的输出电信号,提高线圈盘100控制工作的效率。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引线30的进线31由进线口穿过,引线30的出线32由出线口穿过。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支架本体11对引线30和线圈20形成阻隔的效果,增加两者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引线30和线圈20之间发生磨损,避免磨损后的引线30中导线外露所引线的短路的问题。
具体的,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进线口111和外环进线口113,内环进线口111位于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外环进线口113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这样的设置便于内环进线311由内环进线口111引出后直接在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处开始盘绕在线圈槽中,同时外环进线312由外环进线口113引出后直接在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的线圈槽中盘绕,减少了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自由放置状态的部分的长度,提高了两者布线稳定性。
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和外环出线口114,内环出线口112位于线圈盘100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之间,外环出线口114位于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一侧。这样的设置便于由位于线圈盘100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之间的线圈槽引出的内环出线321直接穿设进入内环出线口112,由靠近边缘位置的线圈槽引出的外环出线322直接穿设进入外环出线口114,减少内环出线321和外环出线322的自由放置状态的部分的长度,提高两者布线的稳定性。
其中,内环进线311由内环进线口111引出,并延伸至外环进线口113,与外环进线口113引出的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进线31。内环出线321由内环出线口112引出,并延伸至外环出线口114,与外环出线口114引出的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进线31和出线32的连接难度,提高进线31和出线32的布线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隔板60可以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进线31和线圈20之间的第一隔板61,第一隔板61的第一端朝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一隔板61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或间隔区域23延伸。
第一隔板61上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内环进线口111相对的第一开口611,和/或,第一隔板61上靠近间隔区域23的位置设置有与外环进线口113相对的第二开口612。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一隔板61位于进线31和线圈20之间,为提高进线31的保护效果,第一隔板61的第一端可以延伸至进线31的内环进线311处,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当然,第一隔板61的第一端还可以连接在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支架本体11上。第一隔板61的第二端可以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从而保护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合并后的进线31,当然,第一隔板61的第二端还可以只延伸至间隔区域23,即有针对性的保护内环进线311。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隔板61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第一隔板61的第一开口611便于内环进线311引入内环线圈21,第二开口612便于外环进线312引入外环线圈22,减小了引线中进线31的布线难度。
进一步地,该隔板6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出线32和线圈20之间的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的第一端朝间隔区域23延伸,第二隔板62的第二端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
第二隔板62上靠近间隔区域23设置有与内环出线口112相对的第三开口621,和/或,第二隔板62上靠近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与外环出线口114相对的第四开口622。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第二隔板62位于出线32和线圈20之间,为提高出线32的保护效果,第二隔板62的第一端可以延伸至内环出线321处,即线圈盘100的间隔区域23。当然,第二隔板62的第一端可以连接在间隔区域23的支架本体11上。第二隔板62的第二端可以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从而保护内环出线321和外环出线322合并后的出线32。
第二隔板62的第三开口621便于内环出线321引出内环线圈21,第四开口622便于外环出线322引出外环线圈22,减小引线中出线32的布线难度。
参照图13至图15所示,相邻磁条12之间具有间隙123,至少部分引线30和至少部分隔板60位于间隙123内。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磁条12对引线30的布线过程产生影响。
其中,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和多个第二磁条122,第一磁条121的两端分延伸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23设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多个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间隔设置。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121之间,或,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二磁条122之间,或,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条121可以对内环线圈21以及外环线圈22均起到导磁的效果,第二磁条122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外环线圈22起到导磁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12所示,至少部分引线30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引线的保护效果,至少部分引线30的外部设置电性绝缘的套管40,该套管40可以为单层管,例如为玻纤管或硅胶管;套管40还可以为双层管,例如包括玻纤管和套设在玻纤管外侧的硅胶管。
其中,套管40管壁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0.7mm。当套管40的管壁厚度过小时,降低了套管40的电性绝缘的性能,并且影响套管40的机械强度,而套管40的管壁厚度过大,增加线圈盘100制造成本,并且套管40的弯曲度降低,无法适应引线30的弯曲走线过程,本实施例对套管40管壁的具体厚度数值并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定。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套管40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进线31外部的进线套管41,进线套管41靠近线圈盘100的端部抵接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合并处。基于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合并处存在两者分叉区域,因此将进线套管41设置在进线31上,可以有效避开该分叉区域,提高了进线套管41在进线31外部套设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内环进线311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和外环进线312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电性连接形成进线31的接线端,两者可以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热压的过程中高温会将漆包线束的漆皮融化,并且将漆包线束中的导线压合以使两者电性连接,连接后外部套设热缩管50,以保护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其中热缩管50的部分可以套设在套管40的外部,利用热缩管50紧固套管40,避免套管40在引线30的外部滑动或移位。其中,进线31的接线端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313,便于与电子元件连接。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套管40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出线32外部的出线套管42,出线套管42靠近线圈盘100的端部抵接在内环出线321和外环出线322的合并处。与上述进线类似的是,内环出线321和外环出线322的合并处存在两者的分叉区域,因此将出线套管42设置在出线32上,可以有效避开分叉区域,提高了出线套管42在出线32外部套设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内环出线321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和外环出线322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电性连接形成出线32的接线端,出线32的接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323。出线32的接线端与出线接线端子323的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50。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进线口和/或至少部分出线口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该曲率半径过大,会导致进线口和/或出线口过大,影响线圈支架10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而曲率半径过小时,则无法保证引线30顺利通过进线口和/或出线口。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进线口和/或出线口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该圆形孔的孔径过大,同样会影响线圈支架10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而圆形孔的孔径过小时,则同样无法保证引线30顺利穿设。进线口和/或出线口的上述设置都可以避免引线30穿设进线口和/或出线口时被划损,提高对引线30保护效果。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的线圈盘100,线圈盘100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磁热水壶以及电磁电饭煲。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取得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支架(10)和盘绕在所述线圈支架(10)上的至少一个线圈(20),所述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由所述线圈(20)引出的引线(30);
至少部分所述引线(30)和所述线圈(20)之间设置有电性绝缘的隔板(60),至少部分所述隔板(60)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的一侧;
所述线圈支架(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引线(30)的多个卡固组件(70),至少一个所述卡固组件(70)位于所述隔板(60)的靠近所述线圈盘(100)中心位置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隔板(60)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至少一个所述卡固组件(70)位于所述隔板(60)的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所述磁条(12)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呈辐射状排布,所述线圈(20)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1)和所述磁条(12)上,所述线圈(20)和至少部分所述引线(30)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
所述隔板(60)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30)位于所述隔板(60)的中部,且所述引线(30)在所述线圈(2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隔板(60)在所述线圈(20)上的投影的内部,所述引线(30)与所述隔板(60)的边缘具有间距,所述间距的范围为1-30mm;
和/或,所述隔板(60)的厚度的范围为0.3-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组件(70)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卡扣件(71)和至少一个碰穿孔(72),所述碰穿孔(72)和所述卡扣件(71)之间形成供所述引线(30)穿过的卡固区域;或,所述卡固组件(70)包括多个卡扣件(71)和多个碰穿孔(72),多个所述卡扣件(71)和多个所述碰穿孔(72)沿所述引线(30)的延伸方向一一对应的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隔板(60)、所述卡固组件(70)的所述卡扣件(71)和所述支架本体(11)均为塑胶件,所述隔板(60)、所述卡扣件(71)和所述支架本体(11)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至少部分所述引线(30)和所述线圈(20)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板(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至少包括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且所述内环线圈(21)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相互并联,所述引线(30)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内侧的内环进线(311)和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外侧的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内侧的外环进线(312)和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外侧的外环出线(322);
至少部分所述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所述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所述引线(30)的进线(31),至少部分所述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所述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所述引线(30)的出线(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所述引线(30)的所述进线(31)由所述进线口穿过,所述引线(30)的所述出线(32)由所述出线口穿过;
所述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进线口(111)和外环进线口(113),所述内环进线口(111)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所述外环进线口(113)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
所述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和外环出线口(114),所述内环出线口(112)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所述外环出线口(114)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0)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所述进线(31)和所述线圈(20)之间的第一隔板(61),所述第一隔板(61)的第一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延伸,所述第一隔板(61)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或间隔区域(23)延伸;
所述第一隔板(61)上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内环进线口(111)相对的第一开口(611),和/或,所述第一隔板(61)上靠近所述间隔区域(23)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外环进线口(113)相对的第二开口(612);
和/或,所述隔板(60)包括设置在至少部分出线(32)和所述线圈(20)之间的第二隔板(62),所述第二隔板(62)的第一端朝所述间隔区域(23)延伸,所述第二隔板(62)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
所述第二隔板(62)上靠近所述间隔区域(23)设置有与所述内环出线口(112)相对的第三开口(621),和/或,所述第二隔板(62)上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外环出线口(114)相对的第四开口(62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磁条(12)之间具有间隙(123),至少部分引线(30)和至少部分隔板(60)位于所述间隙(123)内;
所述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和多个第二磁条(122),所述第一磁条(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所述间隔区域(23)设置,所述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多个所述第一磁条(121)和所述第二磁条(122)间隔设置;
所述间隙(123)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磁条(121)之间,或,所述间隙(123)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磁条(122)之间,或,所述间隙(123)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磁条(121)和所述第二磁条(12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引线(30)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
所述套管(40)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进线(31)外部的进线套管(41),所述进线套管(41)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抵接所述内环进线(311)和所述外环进线(312)的合并处;
和/或,所述套管(40)包括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出线(32)外部的出线套管(42),所述出线套管(42)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内环出线(321)和所述外环出线(322)的合并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进线口和/或至少部分所述出线口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
或,所述进线口和/或所述出线口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
14.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位于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中。
CN202021250273.9U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ctive CN213186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273.9U CN213186620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50273.9U CN213186620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6620U true CN213186620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0273.9U Active CN213186620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6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55555A (en) Terminal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CN21318662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41345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09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10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US5915980A (en) Wiring interconnection system
CN21201309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4973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6034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16375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EP179139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adiant electric heater
MXPA06005722A (es) Contacto blindado conductor.
KR200448447Y1 (ko) 절연 피복 및 스페이서를 갖는 전열선
EP0748577A1 (e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211294685U (zh) 一种t型绞合电缆
CN217274314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107396479B (zh) 一种多功能感应加热线架
CN210055645U (zh) 烹饪器具
CN212413461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6437524U (zh)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CN217546347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14696503B (zh) 定子、电机和家电设备
CN210183771U (zh) 家用电器
CN218830693U (zh) 线圈盘
CN217546343U (zh)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