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0347U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0347U
CN212660347U CN202021249520.3U CN202021249520U CN212660347U CN 212660347 U CN212660347 U CN 212660347U CN 202021249520 U CN202021249520 U CN 202021249520U CN 212660347 U CN212660347 U CN 212660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ead
panel
bos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95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95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0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0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0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100)包括线圈支架(10)和绕设在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至少部分线圈支架(10)朝靠近线圈(20)的一侧弯折,并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60);弯折部(60)在朝向线圈(20)一侧形成凸台,弯折部(60)在背离线圈(20)一侧形成凹槽(61)。弯折部(60)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凹槽(6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线圈盘整体的强度,避免线圈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从而增加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同时提高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Description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烹饪器具,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一般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底壳和面板围成容置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盘设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炉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线圈盘支架整体呈平面结构,线圈绕设在该平面结构上,并且线圈在线圈盘上有中心位置至边缘位置呈紧密绕设的状态。
然而,现有的线圈盘支架整体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形变,降低了线圈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线圈的设置方式影响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线圈盘整体的强度,避免线圈盘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从而增加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同时提高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绕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至少部分线圈支架朝靠近线圈的一侧弯折,并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
弯折部在朝向线圈一侧形成环形的凸台,弯折部在背离线圈一侧形成凹槽。弯折部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之间,至少部分线圈位于凸台的靠近线圈盘中心位置的一侧,至少另一部分线圈位于凸台的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的一侧。凹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通过设置线圈支架和绕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绕设路径,从而提高了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增加了通电状态下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和分布均匀性。通过将至少部分线圈支架朝靠近线圈的一侧弯折,从而在整个线圈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利用弯折部的弯折区域将原有的平面线圈支架变为立体的线圈支架,从而增强线圈支架的强度,避免线圈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其中弯折部可以在朝向线圈一侧形成凸台,利用凸台可以有效限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并且弯折部在背离线圈一侧形成凹槽,可以有效减小线圈支架的重量,同时利用凹槽中加强部可以提高弯折部的机械强度。通过在凸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部分线圈,避免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在凸台所在位置过于集中,从而减小线圈盘的加热高温区和低温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线圈支架上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并且提高线圈支架以及该线圈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加强部为设置在凹槽中的至少一个加强筋,加强筋的端部低于或齐平于凹槽的槽口。
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线圈支架上弯折部所在区域内的机械强度,并且避免加强筋影响线圈支架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线圈盘的径向间隔设置,相邻隔板之间形成线圈槽,线圈绕设在线圈槽中。
至少部分支架本体朝靠近线圈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形成的凸台的上表面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齐平。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隔板形成的线圈槽限制线圈的设置位置,提高线圈在支架本体上的设置稳定性,并且凸台的上表面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齐平,可以提高支架本体的外表美观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包括至少两条引线,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的引线槽,至少一条引线穿过引线槽。
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形成引线槽;或,凸台为多个弧段,多个弧段沿线圈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弧段之间的区域形成引线槽;和/或,引线槽的槽宽范围为5-35mm。
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线圈的引线由引线槽穿设,减少了引线在线圈盘上的布线难度,并且保证了线圈盘表面的平整度,避免引线引出后与外部的结构件摩擦,提高了对引线的保护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至少包括沿线圈盘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弯折部形成的凸台位于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之间。
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并联,引线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上的内环进线和内环出线,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上的外环进线和外环出线;内环进线穿设引线槽,并与外环进线合并形成进线,内环出线穿设引线槽,并与外环出线合并形成出线。
或,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串联,引线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内侧的进线、连接在外环线圈外侧的出线以及连接在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之间的连接线,连接线穿设引线槽。
通过将线圈设置为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可以提高线圈盘结构的灵活性,增加线圈盘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弯折部形成的凹槽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交叉。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弯折部的机械强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弯折部的上表面高于线圈的上表面,且弯折部的上表面与线圈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5-3mm。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弯折部保护线圈,提高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凸台的中心和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与线圈盘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40%-60%。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盘产生的磁场分布的均匀性,优化线圈盘的加热效果。
和/或,凸台的宽度与线圈盘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5%-35%。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隔板上靠近线圈槽的槽口一侧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封挡至少部分线圈槽的槽口。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在线圈槽中设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引线穿过的引线口,引线口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或,引线口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穿设进线口和/或出线口时被划损,提高对引线保护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上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引线的固定装置,至少两条引线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设至少两个固定装置,并与外部的供电元件电性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引线引出过程中走线的稳定性,同时减小引线引至供电元件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引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连接端电性连接在供电元件上。当引线穿设固定装置,并且引线的连接端连接至供电元件时,任意两条引线的连接端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任意两条引线对应穿设的的固定装置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引线连接至供电元件的布线难度。
和/或,引线沿线圈盘的径向引出线圈盘,任意两条引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60°;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沿线圈盘的径向延伸的磁条,相邻的磁条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夹角。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的走线和磁条的设置相互影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线圈盘,该线圈盘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在线圈盘设置线圈支架和绕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绕设路径,从而提高了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增加了通电状态下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和分布均匀性。通过将至少部分线圈支架朝靠近线圈的一侧弯折,从而在整个线圈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利用弯折部的弯折区域将原有的平面线圈支架变为立体的线圈支架,从而增强线圈支架的强度,避免线圈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其中弯折部可以在朝向线圈一侧形成凸台,利用凸台可以有效限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并且弯折部在背离线圈一侧形成凹槽,可以有效减小线圈支架的重量,同时利用凹槽中加强部可以提高弯折部的机械强度。通过在凸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部分线圈,避免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在凸台所在位置过于集中,从而减小线圈盘的加热高温区和低温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线圈支架上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并且提高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在上述的电磁烹饪装置中,可选的是,电磁烹饪装置中设置有电源板,电源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线端,线圈盘的至少两条引线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至少两个连接端一一对应地连接至少两个接线端。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电源板向线圈盘供电,同时控制线圈盘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的电磁烹饪装置中,可选的是,电源板上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具有出风口,至少一个接线端靠近出风口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接线端处引线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6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4中I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电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电源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圈盘;10-线圈支架;11-支架本体;111-内环进线口;
112-内环出线口;113-外环进线口;114-外环出线口;12-磁条;
121-第一磁条;122-第二磁条;15-固定装置;20-线圈;21-内环线圈;
22-外环线圈;23-中心空置区域;30-引线;31-进线;311-内环进线;
312-外环进线;32-出线;321-内环出线;322-外环出线;33-连接端;
40-套管;41-进线套管;42-出线套管;50-热缩管;60-弯折部;
61-凹槽;62-引线槽;70-加强筋;80-隔板;81-线圈槽;200-电源板;
201-接线端;300-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电磁炉中,线圈盘一般放置在面板和底壳围成的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烹饪装置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线圈支架整体呈现平面的结构,线圈绕设在该平面结构上。然而,现有的线圈盘支架的平面结构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在外力挤压或牵拉作用力发生弯曲形变,导致线圈盘支架上设置的线圈的稳定性降低,并且线圈盘支架发生形变后容易与线圈发生摩擦,导致线圈磨损并且线圈内部的导线外露,从而引起导线与线圈盘支架上的其余电子元件电性接触,并且发生短路的问题,影响线圈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且线圈在线圈盘上有中心位置至边缘位置呈紧密绕设的状态,线圈的这种设置方式影响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因此现有的线圈盘支架机械强度较低,影响线圈设置的稳定性以及线圈盘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线圈盘的加热效果并不理想。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在线圈盘设置线圈支架和绕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绕设路径,从而提高了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增加了通电状态下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稳定性和分布均匀性。通过将至少部分线圈支架朝靠近线圈的一侧弯折,从而在整个线圈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利用弯折部的弯折区域将原有的平面线圈支架变为立体的线圈支架,从而增强线圈支架的强度,避免线圈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其中弯折部可以在朝向线圈一侧形成凸台,利用凸台可以有效限制线圈的设置位置,并且弯折部在背离线圈一侧形成凹槽,可以有效减小线圈支架的重量,同时利用凹槽中加强部可以提高弯折部的机械强度。通过在凸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部分线圈,避免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在凸台所在位置过于集中,从而减小线圈盘的加热高温区和低温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线圈支架上线圈设置的稳定性,并且提高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线圈盘的加热均匀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6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的爆炸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100,包括线圈支架10和绕设在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至少部分线圈支架10朝靠近线圈20的一侧弯折,并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60。弯折部60在朝向线圈20一侧形成环形的凸台,弯折部60在背离线圈20一侧形成凹槽61。
弯折部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之间,至少部分线圈位于凸台的靠近线圈盘中心位置的一侧,至少另一部分线圈位于凸台的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的一侧,凹槽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00可以包括通过导磁材质制成的线圈支架10以及盘绕的线圈20。其中线圈支架10和线圈盘100可以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圆形结构,也可以根据电磁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的限制,调整为椭圆形或者方形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线圈支架10可以至少部分或全部采用导磁材质制成,从而形成线圈支架10的磁性部,该磁性部可以对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具有聚拢和引导作用,使其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烹饪锅具。该磁性部可以是位于线圈支架10和线圈之间的多个磁条12,即线圈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磁条12在支架本体11上以线圈支架10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排布,线圈20绕设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12上,该磁条12的宽度以及高度可以根据线圈支架10的结构及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其中,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可以是漆包线束沿线圈支架10的周向绕制而成,漆包线束是多根铜线缠绕或者绞合成股,外部包覆绝缘体(一般为漆皮)制成。
其中,线圈20可以包括绕设的多层线圈,即上层线圈可以叠放在下层线圈的上方,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线圈20中线圈的绕设数量,从而增加线圈20产生的磁场强度,提高线圈盘100的加热效率,并且可以减小线圈在线圈支架10上所占用的安装面积,提高线圈支架10上安装空间的利用率。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至少部分线圈支架10弯折,弯折的方向是朝向靠近线圈20一侧,弯折后的线圈支架10上形成了至少一个弯折部60,该弯折部60在靠近线圈20的一侧形成凸台,在背离线圈20的一侧形成凹槽61。该弯折部60可以有一个,即图1至图4中示出的圆环状的弯折部60。
在实际使用中,基于线圈支架10的平面结构容易在线圈支架10的中部发生形变,因此将弯折部60设置在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可以有效增强线圈之间中部区域的机械强度。相比于原有的平面结构的线圈支架10,本实施例的具有弯折部60的线圈支架10在受到外力挤压或牵拉时,所形成的应力在线圈支架10中传递时,弯折部60可以有效减缓应力传递速率,并且增加应力的传递路径,从而起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应力传递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应力所引起的形变问题,从而使得线圈支架10的机械强度增加。
其中,弯折部60形成的凸台位于线圈支架10靠近线圈20的一侧,因此当线圈20绕设在线圈支架10上时,可以利用凸台限制线圈20的设置位置,以及线圈20在线圈支架10上的偏移过程,从而增加了线圈20在线圈支架10上的设置稳定性。弯折部60形成的凹槽61为中空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线圈支架10的整体重量。线圈20可以分别设置在凸台的相对两侧,凸台位置并不绕设线圈20。
参照图1所示,弯折部60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并且至少部分线圈20位于凸台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一侧。至少另一部分线圈20位于凸台的靠近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20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线圈20分别位于凸台的两侧,当然线圈20还可以为一个,一个线圈20的两段分别位于凸台的两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凸台对线圈设置的影响,并且凸台的侧壁面可以有效阻碍线圈的移位过程,从而利用凸台限制线圈的设置位置,提高了线圈在线圈盘100上的设置稳定性。进一步地,这样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避免线圈和凸台呈叠放的方式设置,从而减小了线圈盘100整体的厚度。需要指出的是,凸台的相对两侧可以是凸台沿线圈盘100径向的相对两侧,也可以是凸台沿线圈盘100周向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参照图3、图6和图7所示,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隔板80,多个隔板80沿线圈盘100的径向间隔设置,相邻隔板80之间形成线圈槽81,线圈20绕设在线圈槽81中。
至少部分支架本体11朝靠近线圈20一侧弯折形成弯折部60,弯折部60形成的凸台的上表面与支架本体11的上表面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1以及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隔板80,该隔板80可以是圆环状或者弧段状结构,多个隔板80可以沿着线圈盘100的径向间隔设置,相邻的隔板80之间形成线圈槽81,该线圈槽81可供线圈20绕设,线圈20由线圈槽81的槽口进入并且按照由槽底至槽口的方向上以此层叠设置。
其中,隔板80可以是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也可以是隔板80和支架本体11一体成型,两者可以均采用塑胶材质制造,从而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线圈槽81的槽宽可以由槽口至槽底设置为相等或者设置为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的弯折部60可以是支架本体11弯折形成的,即在支架本体11的成型过程中利用模具形成该弯折部60,减小了支架本体11的制造难度。并且弯折部60形成的凸台上表面与支架本体11的上表面齐平,可以提高了支架本体11外表的美观性。
参照图5所示,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引线槽62,至少一条引线30穿过引线槽62。需要说明的是,线圈20的至少两条引线30可以引至线圈盘100外部的供电元件处,从而利用引线30将供电元件与线圈20电性连接,实现了线圈20中电信号的输入。基于弯折部60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引线30在引出线圈盘100的过程中会经过该弯折部60所形成的凸台,因此凸台会阻碍引线30的布线。基于此,本实施例在凸台上设置至少一个引线槽62,该引线槽62连通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该引线槽62可以供引线30穿过,避免引线30由该凸台的顶部穿过时,线圈盘100表面的平整度降低,并且避免了引线30与凸台发生摩擦,减小了引线30的磨损,提高了对引线30的保护效果。该引线槽62的数量可以根据引线30的布线路径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形成引线槽62。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凸台为多个弧段,多个弧段沿线圈盘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弧段之间的区域形成引线槽62。
进一步地,该引线槽62的槽宽范围可以为5-35mm,该槽宽可以是图5中a示出的部分。当该槽宽过小时,不便于引线30的穿过,而当该槽宽过大时,又会影响凸台整体强度,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选定引线槽62的槽宽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槽宽的具体数值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6和图8所示,线圈20至少包括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弯折部60形成的凸台位于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线圈20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均紧密盘绕,线圈盘100产生的磁场在靠近线圈盘100半径的中点的位置相互叠加,从而导致此处的磁场强度较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强的多。这样的现象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温度较低,产生了加热低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夹生的问题。然而,靠近半径中点位置的温度较高,产生了加热高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糊锅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将线圈20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弯折部60形成的凸台,凸台处并不设置任何线圈20,当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凸台处叠加后,间隔区域23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磁场强度大致等同,从而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不存在加热低温区和加热高温区,提高整个锅具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食物夹生或者糊锅的问题,提升具有该线圈盘100的电磁烹饪装置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地,基于凸台处未设置线圈20,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线圈20绕制的圈数,降低线圈盘100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5所示,线圈的中心位置预留一定的中心空置区域23,该中心空置区域23并未盘绕线圈20,测温元件可以设置在部分的中心空置区域23中。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所示,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联,引线30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上的内环进线311和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22上的外环进线312和外环出线322;内环进线311由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进线口111穿出后穿设引线槽62,并与由外环进线口113穿出的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进线31,内环出线321由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穿出后穿设引线槽62,并与由外环出线口114穿出的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
其中,至少部分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312在合并后的进线31中电性连接形成进线31的连接端33,两者可以利用热压的方式电性连接,热压过程中高温会将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外部的漆皮融化,并且将漆包线束中的导线压合实现连接电性连接。进线31的连接端33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进线接线端子的外部套设有热缩管50,以保证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与进线31类似的是,至少部分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322电性连接形成出线32的连接端33,出线32的连接端33连接出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的外部同样可以套设有热缩管50。
其中,至少部分引线3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进线31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进线套管41,出线32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出线套管42。进线套管41和出线套管42可以有效阻隔进线31和出线32与线圈盘100发生摩擦,从而减小两者的磨损,避免磨损后进线31或者出线32内部的导线外露,从而防止外露导线与线圈盘100上的电子元件接触产生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线圈盘10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串联,引线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内侧的进线、连接在外环线圈22外侧的出线以及连接在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之间的连接线,连接线穿设引线槽62。
进一步地,为增加线圈支架10的机械强度,本实施例的加强筋可以是设置在凹槽61中的至少一个加强筋70。该加强筋70还可以设置在弯折部60的外壁面上或者弯折部60与支架本体11的连接处。
参照图4所示,当弯折部60形成的凹槽6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70时,加强筋70的端部低于或齐平于凹槽61的槽口。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线圈支架10上弯折部60所在区域内的机械强度,并且避免加强筋70凸出凹槽61后影响线圈支架10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
其中,弯折部60形成的凹槽61内可以设置有多个加强筋70,多个加强筋7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交叉。本实施例对多个加强筋70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7所示,弯折部60的上表面高于线圈20的上表面,且弯折部60的上表面与线圈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5-3mm。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弯折部60保护线圈20,避免线圈20高出弯折部60后,线圈20与线圈盘100上的其余结构件发生摩擦而造成磨损,防止线圈磨损后导线外露所引起的短路的问题,提高对线圈20的保护效果,增加了线圈20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中,弯折部60上表面与线圈20上表面之间的间距可以是图7中d示出的部分,当该间距过大时,导致线圈槽81中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当该间距过小时,线圈20过于靠近线圈槽81的槽口,降低了线圈20的保护效果以及设置的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上述范围内选定该间距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6所示,凸台的中心和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与线圈盘100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40%-60%。凸台的中心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可以是图6中b示出的部分,其中线圈盘100中心位置可以是内环线圈21的内侧部分,线圈盘100的半径可以是图6中c示出的部分,该线圈盘100的半径可以是内环线圈21的内侧与外环线圈22的外侧之间的间距。上述的比例限定可以保证凸台位于整个线圈盘100半径上的中段,即磁场叠加强度最高的位置,在此处设置凸台可以有效减小此处的磁场强度,保证整个线圈盘100磁场分布的均匀性,优化线圈盘的加热效果。
其中,凸台的宽度与线圈盘100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5%-35%。凸台的宽度可以是图6中e示出的部分,当该比例过小时,即凸台的宽度较小,导致凸台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过高,降低了线圈盘100的加热效果,而当该比例过大时,即凸台的宽度较大,导致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的区域较小,降低了线圈盘100上的磁场强度以及线圈盘100的加热效率,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上述范围内选定凸台宽度与线圈盘100半径比例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为提高线圈在线圈槽81中设置的稳定性,至少部分隔板80上靠近线圈槽81的槽口一侧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封挡至少部分线圈槽81的槽口。该阻挡件用于阻挡线圈槽81内的线圈脱出线圈槽81,从而提高线圈20在线圈槽81中设置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架本体11可以是塑胶材质制成,在支架本体11的制造过程中,当线圈绕设在该线圈槽81内后,可以利用热压的方式使得至少部分隔板80靠近线圈槽81槽口的部分发生热熔形变,从而形成封挡部分槽口的阻挡件。当然该阻挡件还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隔板80上靠近槽口的位置。
参照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和多个第二磁条122,第一磁条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中间区域50设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多个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间隔设置且呈辐射状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条121可以对内环区域20内的线圈以及外环区域30内线圈产生的磁场起到导磁的效果,第二磁条122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外环区域30内线圈产生的磁场起到导磁的效果。
参照图4所示,为提高引线30在支架本体11上的设置稳定性,支架本体11上会设置至少一个卡扣件和至少一个碰穿孔,该卡扣件和碰穿孔相对设置。其中,碰穿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塑胶材质的支架本体11的模具在成型过程中的制造难度,将卡扣件对应碰穿孔设置,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供引线30穿过的卡固区域,从而提高引线30在支架本体11设置的牢固度和稳定性。在实际使用中,卡扣件和碰穿孔均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在支架本体11的任意位置,例如支架本体11的边缘位置,或者支架本体11上引线30的走线路径上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线圈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引线穿过的引线口,引线口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该曲率半径过大,会导致进线口和/或出线口过大,影响线圈支架10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而曲率半径过小时,则无法保证引线30顺利通过引线口。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引线口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该圆形孔的孔径过大,同样会影响线圈支架10上其余结构件的设置,而圆形孔的孔径过小时,则同样无法保证引线30顺利穿设。引线口的上述设置都可以避免引线30穿设时被划损,提高对引线30保护效果
参照图4和图12,线圈支架10上靠近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引线30的固定装置15,至少两条引线30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设至少两个固定装置15,并与外部的供电元件电性连接。
其中,引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33,连接端33电性连接在供电元件上。当引线30穿设固定装置15,并且引线30的连接端33连接至供电元件时,任意两条引线30的连接端33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任意两条引线30对应穿设的的固定装置15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间距可以是图12中a示出的部分,第二间距可以是图12中b示出的部分。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引线30引出过程中走线的稳定性,同时减小引线30引至供电元件的操作难度。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引线30沿线圈盘100的径向引出线圈盘100,任意两条引线30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60°;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多个沿线圈盘100的径向延伸的磁条50,相邻的磁条50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可以是图12中α示出的部分,第二夹角可以是图12中β示出的部分。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30的走线和磁条50的设置相互影响。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俯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图14中I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电源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的电源板的俯视图。
参照图13至图17所示,同时结合实施例一中的图1至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的线圈盘100,线圈盘100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磁热水壶以及电磁电饭煲。本实施例以电磁烹饪装置是电磁炉为例画图。
其中,电磁烹饪装置中设置有电源板200,电源板2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线端201,线圈盘100的至少两条引线30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33,至少两个连接端33一一对应地连接至少两个接线端201。该电源板200可以通过引线向线圈盘100供电,同时控制线圈盘100的工作状态。
可行的是,电源板200上设置有散热装置300,散热装置300具有出风口,至少一个接线端201靠近出风口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散热装置300出风口的散热风流作用于接线端201,从而降低接线端201附近的温度,保证线圈盘100与电源板200的连接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中,第一间距还可以是电源板200上两个接线端201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提高引线30的连接端33与电源板200的接线端201的位置的匹配性,从而减小两者连接的操作难度,提高该电磁烹饪装置的装配效率。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取得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支架(10)和绕设在所述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至少部分所述线圈支架(10)朝靠近所述线圈(20)的一侧弯折,并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60);
所述弯折部(60)在朝向所述线圈(20)一侧形成环形的凸台,所述弯折部(60)在背离所述线圈(20)一侧形成凹槽(61);
所述弯折部(60)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线圈(20)位于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一侧,至少另一部分所述线圈(20)位于所述凸台的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一侧;
所述凹槽(6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凹槽(61)中的至少一个加强筋(70),所述加强筋(70)的端部低于或齐平于所述凹槽(61)的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隔板(80),多个所述隔板(80)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隔板(80)之间形成线圈槽(81),所述线圈(20)绕设在所述线圈槽(81)中;
至少部分所述支架本体(11)朝靠近所述线圈(20)一侧弯折形成所述弯折部(60),所述弯折部(60)形成的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架本体(11)的上表面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引线槽(62),至少一条所述引线(30)穿过所述引线槽(62);
所述凸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引线槽(62);或,所述凸台为多个弧段,多个所述弧段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弧段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引线槽(62);和/或,所述引线槽(62)的槽宽范围为5-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至少包括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所述弯折部(60)形成的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之间;
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并联,所述引线(30)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上的内环进线(311)和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上的外环进线(312)和外环出线(322);所述内环进线(311)穿设所述引线槽(62),并与所述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进线(31),所述内环出线(321)穿设所述引线槽(62),并与所述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
或,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串联,所述引线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内侧的进线、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外侧的出线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之间的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穿设所述引线槽(6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60)形成的所述凹槽(61)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70),多个所述加强筋(7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60)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线圈(20)的上表面,且所述弯折部(60)的上表面与所述线圈(2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5-3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中心和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线圈盘(100)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40%-60%;
和/或,所述凸台的宽度与所述线圈盘(100)的半径的比例范围为5%-35%;
和/或,至少部分所述隔板(80)上靠近所述线圈槽(81)的槽口一侧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封挡至少部分所述线圈槽(81)的槽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引线(30)穿过的引线口,所述引线口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0.1-2mm;
或,所述引线口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孔径范围为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上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引线(30)的固定装置(15),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设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装置(15),并与外部的供电元件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的端部设置有连接端(33),所述连接端(33)电性连接在所述供电元件上;
当所述引线(30)穿设所述固定装置(15),并且所述引线(30)的连接端(33)连接至所述供电元件时,任意两条所述引线(30)的所述连接端(33)之间具有第一间距,任意两条所述引线(30)对应穿设的所述的固定装置(15)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和/或,所述引线(30)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引出所述线圈盘(100),任意两条所述引线(30)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60°;所述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延伸的磁条(50),相邻的所述磁条(50)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夹角。
12.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置在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中设置有电源板(200),所述电源板(2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接线端(201),所述线圈盘的至少两条引线(30)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33),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端(33)一一对应地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接线端(20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200)上设置有散热装置(300),所述散热装置(300)具有出风口,至少一个所述接线端(201)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CN202021249520.3U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ctive CN212660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520.3U CN212660347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9520.3U CN212660347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0347U true CN212660347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9520.3U Active CN212660347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0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35220T3 (es) Hogar de coccion por induccion de elevado rendimiento.
CN10334876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1266034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109767892A (zh) 扼流圈
CN109245003A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母线槽
CN21264973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0007941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318662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41345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16375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09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09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10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EP0748577A1 (e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210055645U (zh) 烹饪器具
CN212413461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9949448U (zh) Ptc电加热器
CN213754119U (zh) 定子、电机和家电设备
CN212649735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5637381U (zh) 烹饪器具
CN107396479B (zh) 一种多功能感应加热线架
CN210183771U (zh) 家用电器
CN218830693U (zh) 线圈盘
CN21667136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线圈结构
CN216648196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