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13097U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3097U
CN212013097U CN202020951030.1U CN202020951030U CN212013097U CN 212013097 U CN212013097 U CN 212013097U CN 202020951030 U CN202020951030 U CN 202020951030U CN 212013097 U CN212013097 U CN 212013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roove
wire
sleeve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10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10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3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3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3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10)和线圈组(20),线圈组(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引线(30)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至少部分套管(4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4),第一通槽(44)与套管(40)的管口(40a)具有间距,至少部分套管(40)内的引线(30)穿设第一通槽(44)。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引线的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发生磨损,提高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引线布线复杂度,提升线圈盘的生产效率,保证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烹饪器具,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一般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底壳和面板围成容置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炉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中,内侧引线由线圈的内圈引出,经过线圈的顶面或底面后与外侧引线汇合,并同时引至电路板。在内侧引线和外侧引线引至电路板的布线过程中,部分引线的外部会设置保护管,利用保护管防止引线与外部的结构件发生摩擦。
然而,现有的保护管无法完全适应引线的分支部分的走线路径,造成保护管对引线的保护效果较差,导致引线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易于与外部结构件发生磨损而造成短路的问题,降低了线圈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影响电磁炉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能够有效避免引线的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发生磨损,提高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引线布线复杂度,提升线圈盘的生产效率,保证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至少一个线圈组,线圈组包括至少两条由线圈组引出的引线。
引线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至少部分套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与套管的管口具有间距,至少部分套管内的引线穿设第一通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通过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组,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组,并且限定线圈组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组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组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组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的外部套设电性绝缘的套管,避免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影响引线中电信号的传输,并且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槽,至少部分的引线可以穿设在第一通槽中,从而引至套管的外部,便于完成线圈中的电信号的输入。这样可以利用套管保护引线,尤其是引线的分支部分不与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发生磨损,从而避免引线外部的保护层磨损后引线与电子元件发生短路的问题,同时减小了引线在套管中的布线复杂度,防止套管划损引线,从而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的生产效率,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至少部分套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连通,第一通槽的内径大于第二通槽的槽宽,至少部分套管内的引线可经过第二通槽后穿设第一通槽。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第二通槽减小引线穿过第一通槽的难度,并且利用第一通槽内径与第二通槽槽宽的差异,限制引线在第一通槽中的位置,提高引线在第一通槽中的设置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二通槽的槽口与套管的管口连通,第二通槽的槽底朝套管的中段延伸,至少部分套管内的引线经过第二通槽的槽口并穿设在第一通槽中。
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引线由第二通槽的槽口处安装进入第一通槽中,减少引线安装进入套管的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一通槽连接在第二通槽的中段或者第二通槽的槽底,和/或,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连通处平滑过渡,和/或,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槽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套管上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结构的灵活性,以适应引线的布线路径。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一通槽有多个,多个第一通槽沿套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通槽均位于第二通槽的同一侧;或,多个第一通槽分别位于第二通槽的相对两侧,第二通槽的相对两侧的多个第一通槽相对设置或者相互错开。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根据引线的布线路径调整引线在套管中的具体穿设位置,从而减小套管对引线的划损。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二通槽的槽宽由第二通槽的槽口至第二通槽的槽底逐渐减小;和/或,第一通槽的槽宽由靠近第二通槽的一侧至远离第二通槽的一侧逐渐减小;和/或,第一通槽为圆形槽,矩形槽或椭圆形槽中的任意一者。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减少引线安装进入第二通槽或者第一通槽的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二通槽的最大槽宽的范围为0-3mm;和/或,第二通槽的长度范围为10-60mm;和/或,第一通槽的最大槽宽的范围为1-5mm;和/或,第一通槽的最大槽宽大于或等于单条引线的直径。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组包括至少两个线圈,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至少两条引线穿设在同一个套管中,且至少两条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可经过第二通槽后穿设第一通槽。
通过将线圈组设置为至少两个线圈,可以提高线圈盘的发热效果,同时利用套管的第一通槽,便于引线由第一通槽中引出,降低了引线的布线难度,同时提高了引线的保护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组至少包括由线圈盘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的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且内环线圈的外缘与外环线圈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
通过将线圈组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并且两者之间设置间隔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线圈盘产生磁场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减少线圈盘加热区域中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并且减少线圈绕制的圈数,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相互并联,引线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内侧的内环进线和连接在内环线圈外侧的内环出线,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内侧的外环进线和连接在外环线圈外侧的外环出线。
至少部分内环进线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合并形成引线的进线,至少部分内环出线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合并形成引线的出线。
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的连接难度,并且内环进线和外环进线电性连接,内环出线和外环出线电性连接,从而便于用户通过引线的进线和出线同时控制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的电信号输入过程,提高线圈盘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套管至少包括套设在进线上的进线套管,进线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
第一延伸管的靠近第二延伸管的第一端朝间隔区域延伸,第一延伸管的远离第二延伸管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一延伸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
内环进线穿设在第一延伸管中并引至第二延伸管,外环进线经过第一延伸管上的第二通槽并穿设第一通槽,同时与内环进线合并形成进线,进线穿设在第二延伸管中。
通过设置进线套管,并将进线套管分为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可以保证内环进线和进线分别位于进线套管的不同部位,并且便于外环进线通过第二通槽与内环进线合并,并引入套管内部,从而减小了外环进线与内环进线在并线过程的布线复杂度以及操作难度,并且保护了进线中电信号的传输。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套管至少包括套设在出线上的出线套管,出线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管和第四延伸管;
第三延伸管的靠近第四延伸管的第一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延伸,第三延伸管的远离第四延伸管的第二端朝间隔区域延伸,第三延伸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
内环出线穿设在第三延伸管中并引至第四延伸管,外环出线经过第三延伸管上的第二通槽并穿设所述第一通槽,同时与外环出线合并形成出线,出线穿设在第四延伸管中。
通过设置出线套管,并将出线套管分为第三延伸管和第四延伸管,可以保证内环出线和出线分别位于出线套管的不同部位,并且便于外环出线通过第二通槽与内环出线合并,并引入套管内部,从而减小了外环出线与内环出线在并线过程的布线复杂度以及操作难度,并且保护了出线中电信号的传输。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套管的管壁的厚度范围为0.2-0.7mm。
套管的管壁厚度过小,降低了套管的电性绝缘的性能,并且影响套管的机械强度,而套管的管壁厚度过大,增加线圈盘制造成本,并且套管的弯曲度降低,无法适应引线的走线过程。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套管为单层管,套管为玻纤管或硅胶管;
或,套管为双层管,套管包括玻纤管和套设在玻纤管外侧的硅胶管。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内环进线中未与外环进线合并部分的长度范围为20-60mm,和/或,内环出线中未与外环出线合并部分的长度范围为15-55mm。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内环进线的远离线圈盘的端部和外环进线的远离线圈盘的端部电性连接形成进线的接线端,进线的接线端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
内环出线的远离线圈盘的端部和外环出线的远离线圈盘的端部形成出线的接线端,出线的接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
进线的接线端与进线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和/或,出线的接线端与出线接线端子的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
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进线接线端子和出线接线端子同时控制内环进线和外环进线的电信号输入,减少了线圈盘的连接难度,同时提高线圈盘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多个磁条在支架本体上呈辐射状排布,线圈组绕设在支架本体和磁条上,至少部分引线和线圈组分别位于支架本体的相对两侧;
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引线的进线由进线口穿过,引线的出线由出线口穿过。
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和线圈组之间发生磨损,并且避免引线由于磨损所引起的导线外露,防止引线与线圈组或者线圈盘上其余电子元件之间发生短路的问题。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内环进线口和外环进线口,内环进线口位于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一侧,外环进线口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之间。
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内环出线口和外环出线口,内环出线口位于线圈盘中心位置和线圈盘边缘位置之间,外环出线口位于靠近线圈盘边缘位置一侧。
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少引线在线圈支架上的设置难度,提高线圈盘上引线的布线效率和布线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内环进线由内环进线口引出,并延伸至外环进线口,与外环进线口引出的外环进线合并形成进线。
内环出线由内环出线口引出,并延伸至外环出线口,与外环出线口引出的外环出线合并形成出线。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进线和出线的连接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相邻磁条之间具有间隙,至少部分进线和至少部分出线位于间隙内。
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磁条对引线的布线过程产生影响。
磁条包括多个第一磁条和多个第二磁条,第一磁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的边缘位置,第二磁条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设置,第二磁条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多个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间隔设置。
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之间,或,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二磁条之间,或,间隙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之间。
通过将磁条设置为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提高线圈支架对线圈组产生磁场的导磁效果,使得磁场作用于线圈盘的加热面一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盘上设置有卡扣件,卡扣件包括用于固定进线的进线卡扣和用于固定出线的出线卡扣。
线圈盘上具有多个碰穿孔,碰穿孔位于靠近卡扣件的位置,卡扣件与碰穿孔相对设置,并在卡扣件和碰穿孔之间形成供引线穿过的卡固区域。
通过设置卡扣件可以提高引线在线圈盘上的设置稳定性,并且卡扣件与碰穿孔相对设置,可以减少线圈支架的制备难度。
和/或,进线卡扣和出线卡扣均位于靠近线圈盘的边缘位置。
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进线卡扣和出线卡扣对线圈盘上其余结构件的影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上述的线圈盘,线圈盘位于容置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将线圈盘设置为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组,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组,并且限定线圈组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组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组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组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的外部套设电性绝缘的套管,避免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影响引线中电信号的传输,并且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槽,至少部分的引线可以经过第二通槽穿设在第一通槽中,从而引至套管的外部,从而完成线圈组中的电信号的输入。这样可以利用套管保护引线不与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发生磨损,从而避免引线外部的保护层磨损后引线与电子元件发生短路的问题,同时减小了引线在套管中的布线复杂度,防止套管划损引线,从而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利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组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具有第一通槽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具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一侧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三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四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圈盘;10-线圈支架;11-支架本体;111-内环进线口;112-内环出线口;113-外环进线口;114-外环出线口;12-磁条; 121-第一磁条;122-第二磁条;123-间隙;13-卡扣件;14-碰穿孔; 20-线圈组;21-内环线圈;22-外环线圈;23-间隔区域; 24-中心空置区域;30-引线;31-进线;311-内环进线;312-外环进线; 313-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321-内环出线;322-外环出线; 323-出线接线端子;40-套管;40a-管口;41-进线套管; 411-第一延伸管;412-第二延伸管;42-出线套管;421-第三延伸管; 422-第四延伸管;43-第二通槽;431-槽口;432-槽底;44-第一通槽; 50-热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电磁炉中,线圈盘一般放置在面板和底壳围成的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烹饪装置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中,内侧引线由线圈的内圈引出,经过线圈的顶面或底面后与外侧引线汇合,并同时引至电路板。在内侧引线和外侧引线引至电路板的布线过程中,部分引线的外部会设置保护管,利用保护管防止引线与外部的结构件发生摩擦。然而,现有的保护管无法完全适应引线的分支部分的走线路径,造成保护管对引线的保护效果较差,导致引线分支部分在走线过程中易与引线周围或者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发生磨损,造成引线的漆皮脱落或者引线漆皮挤压变形开裂,引线中的导线外露,从而容易引发引线与电子元件短路的问题,降低了线圈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并且两者的布线方式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引线的排布操作过程繁琐,增加了制造难度,降低了该线圈盘和电磁炉的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电磁炉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将线圈盘设置为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在引线的外部套设电性绝缘的套管,避免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影响引线中电信号的传输,并且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槽,至少部分的引线可以经过第二通槽穿设在第一通槽中,从而引至套管的外部,从而完成线圈中的电信号的输入。这样可以利用套管保护引线,尤其是引线的分支部分不与套管外部的电子元件发生磨损,从而避免引线外部的保护层磨损后引线与电子元件发生短路的问题,同时减小了引线在套管中的布线复杂度,防止套管划损引线,从而提高了线圈盘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增加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和高效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3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一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第二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利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组的爆炸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具有第一通槽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具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一侧的主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二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三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套管的第四种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100,包括线圈支架 10和盘绕在线圈支架10上的至少一个线圈组20,线圈组20包括至少两条由线圈组20引出的引线30。引线30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至少部分套管4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4,第一通槽44与套管40 的管口40a具有间距,至少部分套管40内的引线30穿设第一通槽4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00可以包括通过导磁材料制成的线圈支架10以及盘绕的至少一个线圈组20。其中线圈支架10和线圈盘100可以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圆形结构,也可以根据电磁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的限制,调整为椭圆形或者方形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线圈支架10可以至少部分或全部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从而形成线圈支架10的磁性部,该磁性部可以对线圈组20产生的磁感线具有聚拢和引导作用,使其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烹饪锅具。该磁性部可以是位于线圈支架10和线圈组20之间的多个磁条12,即线圈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磁条12在支架本体11上以线圈支架10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排布,线圈组20绕设在支架本体 11和磁条12上,该磁条12的宽度以及高度可以根据线圈支架10的结构及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线圈支架10上可以设置多个螺旋状排布的线圈槽,线圈组20可以按照线圈槽的位置盘绕,从而利用线圈槽有效固定线圈组20在线圈支架10上的排布位置。
其中,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组20可以是漆包线束沿线圈支架10的径向绕制而成,漆包线束是多根铜线缠绕或者绞合成股,外部包覆绝缘体 (一般为漆皮)制成。基于线圈支架10上盘绕有多层线圈组20,线圈组 20的通过至少两条引线30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因此引线30中传递有大量的电信号,单靠漆包线束本身的漆皮阻绝相邻引线30之间以及引线30与线圈组20之间电性接触,其阻绝效果并不理想,易导致线圈组20传递电信号时常常发生引线30处的信号干扰的问题,甚至发生电击穿的现象,严重影响线圈盘10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在线圈组20的引线30外部套设电性绝缘的套管40。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套管40可以为单层管,该套管40为玻纤管或硅胶管。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套管40可以为双层管,套管40包括玻纤管和套设在玻纤管外侧的硅胶管。
其中,套管40的管壁的厚度范围可以为0.2-0.7mm。当套管40的管壁厚度过小时,降低了套管40的电性绝缘的性能,并且影响套管40的机械强度,而套管40的管壁厚度过大,增加线圈盘100制造成本,并且套管40的弯曲度降低,无法适应引线30的弯曲走线过程,本实施例对套管40管壁的具体厚度数值并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定。
具体的,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至少部分套管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4,该第一通槽44与套管40的管口40a具有间距,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套管40中部分引线30由套管40的一侧向套管40的另一侧穿引时,无需经过套管40的管口40a,而是直接穿设第一通槽44即可实现,并且第一通槽44的孔壁较为光滑,且孔内径可供引线30穿过,减少了对引线30外部漆皮的挤压和磨损,不仅可以减小引线30走线路径的复杂度,同时可以减少对引线30的磨损,提高对引线30的保护效果。其中,第一通槽44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通槽44可以沿着套管40的延伸方向或者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通槽44与套管40的管口40a之间的间距f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13所示,至少部分套管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槽43,该第二通槽43和第一通槽44均连通套管40的内部和外部,并且第二通槽43和第一通槽44的连接处同样设置为相互连通。在实际使用中,套管4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30可以在穿设套管40时,可以先经过第二通槽43,继而经过第二通槽43与第一通槽44的连通处引至第一通槽 44中,该引线30穿过第一通槽44,并且盘绕在线圈支架10的线圈槽中,减小套管40中引线30引至线圈支架10上的布线难度和复杂度。基于第一通槽44的内径大于第二通槽43的槽宽,因此引线30通过第一通槽44 穿设套管40,可以减少对引线30的挤压和磨损,同时引线30位于第一通槽44中,第一通槽44和第二通槽43的连通处可以阻隔引线30在外力的牵扯下滑入第二通槽43中,从而保证引线30稳定地穿设在第一通槽44 中,提高了引线30在套管40中穿设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与套管40的管口40a连通,第二通槽 43的槽底432朝套管40的中段延伸,至少部分套管40内的引线30经过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并穿设在第一通槽44中。当套管40内的引线30 引出套管40时,或者当套管40外的引线30引入套管40时,可以通过与管口40a连通的槽口431走线,并经过第二通槽43后穿设在第一通槽44 中,有效减小了引线30的布线难度,提高线圈盘100的制造效率。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通槽44连接在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或者第二通槽43的中段。参照图13至图19所示,第一通槽44可以连接在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引线30穿设整个第二通槽43后引至第一通槽44中。当然,参照图20至图22所示,第一通槽44还可以连接在第二通槽43的中段,引线30可以穿设部分第二通槽43后引至第一通槽44 中,第一通槽44在第二通槽43中段的具体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引线30的布线路径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通槽44和第二通槽43的连通处平滑过渡。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引线30在由第二通槽43至第一通槽44的滑动过程中被两者连通处磨损或者划损,提高了引线30的保护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通槽4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通槽43 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第一通槽44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通槽4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时,可以有效避免引入第一通槽44的引线30重新滑入第二通槽43中,提高了引线30在第一通槽44中的设置稳定性。当然,第一通槽44的延伸方向还可以与第二通槽43的延伸方向相互倾斜设置,此时第一通槽44的槽底432可以朝向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一侧,这样同样可以避免第一通槽44中的引线30滑入第二通槽43中。进一步地,此时第一通槽44的槽底432还可以朝向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一侧,这样可以减少引线30由第二通槽43引入第一通槽44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从而提高两者结构的灵活性,以适应引线30的布线路径。
可选的是,参照图13至图19所示,第一通槽44的槽体可以分别位于第二通槽43的相对两侧。参照图18至图20所示,第一通槽44的所有槽体也可以位于第二通槽43的同一侧。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第一通槽44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通槽44沿套管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根据引线30的布线路径,将引线30穿设在不同的第一通槽44中,从而避免在引线30内部形成较大的牵引力,防止引线30由于该牵引力而断裂。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0所示,多个第一通槽44均位于第二通槽43的同一侧。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1和图22所示,多个第一通槽44分别位于第二通槽43的相对两侧,第二通槽43的相对两侧的多个第一通槽44 相对设置或者相互错开,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根据引线30的布线路径调整引线30在套管40中的具体穿设位置,从而减小套管40对引线30的划损。
其中,第二通槽43的槽宽由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至第二通槽43 的槽底432逐渐减小。第一通槽44的槽宽由靠近第二通槽43的一侧至远离第二通槽43的一侧逐渐减小。这样的设置使得引线30在经过第二通槽 43时或者引入第一通槽44中,减小了引线30的移动难度,并且可以利用第二通槽43的槽壁或者第一通槽44的槽壁对引线30形成导向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引线30穿设套管40的难度。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通槽44可以为圆形槽,矩形槽或椭圆形槽中的任意一者,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该第二通槽43的最大槽宽的范围可以为0-3mm,该槽宽可以是图14中d示出的部分。第二通槽43的长度范围可以为10-60mm,该长度可以是图14中c示出的部分。第一通槽44的最大槽宽的范围为1-5mm,该槽宽可以是图14中e示出的部分。并且,第一通槽44的最大槽宽大于或等于单条引线30的直径,这样可以避免引线30穿设第一通槽44时,第一通槽44的槽壁挤压或者磨损该引线30。
在本实施例中,线圈组20包括至少两个线圈,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30,至少两条引线30穿设在同一个套管40中,且至少两条引线 30中的至少一个可经过第二通槽43后穿设第一通槽4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组20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线圈,至少两个线圈可以内外套设的排布,或者上下叠设的排布,亦或者阵列方式的排布,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具体排布方式并不加以限制。线圈组20中设置至少两个线圈,可以分别利用不同的线圈形成不同的加热效果。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通过分别控制线圈的电信号输入,从而调控每个线圈的实际加热温度,以保证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效果。例如,用户在烹饪过程中,需要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温度较高,而靠近边缘的位置温度较低,此时可以提高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同时降低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丰富线圈组 20的加热效果,并且满足用户对不同加热效果的需求。其中,本实施例对线圈组20中的线圈的具体数量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参照图1至图4所示,线圈组20至少包括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 22,且内环线圈21的外缘与外环线圈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线圈组20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 100的边缘位置均紧密盘绕,线圈盘100产生的磁场在靠近线圈盘100半径的中点的位置相互叠加,从而导致此处的磁场强度较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强的多。这样的现象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温度较低,产生了加热低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夹生的问题。然而,靠近半径中点位置的温度较高,产生了加热高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糊锅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将线圈组20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间隔区域23内并不设置任何线圈组20,当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间隔区域23叠加后,间隔区域23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磁场强度大致等同,从而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不存在加热低温区和加热高温区,提高整个锅具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食物夹生或者糊锅的问题,提升具有该线圈盘100的电磁烹饪装置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地,基于间隔区域23中未设置线圈组20,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线圈组20绕制的圈数,降低线圈盘100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4所示,线圈的中心位置预留一定的中心空置区域24,该中心空置区域24并未盘绕线圈组20,测温元件可以设置在部分的中心空置区域24中。其中,中心空置区域24的半径可以是图4中L1示出的部分,内环线圈21的长度可以是图4中L2示出的部分,间隔区域23的长度可以是L3示出的部分,外环线圈22的长度可以是L4示出的部分。线圈盘 100的半径可以是L0示出的部分。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L1与L0 的比例范围可以是14%-34%,L2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32%-52%,L3 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5%-25%,L4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9%-29%。
进一步地,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可以相互并联,引线30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内侧的内环进线311和连接在内环线圈21外侧的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22内侧的外环进线312和连接在外环线圈 22外侧的外环出线322。
至少部分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引线30的进线31,至少部分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引线 30的出线32。
需要说明的是,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联,可以利用进线31 同时向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输入电信号,利用出线32同时接收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的输出电信号,提高线圈盘100控制工作的效率。
参照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管40至少包括套设在进线31上的进线套管41,进线套管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管411和第二延伸管412。
第一延伸管411的靠近第二延伸管412的第一端朝间隔区域23延伸,第一延伸管411的远离第二延伸管412的第二端朝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二通槽43开设在第一延伸管411上。
内环进线311穿设在第一延伸管411中并引至第二延伸管412,外环进线312穿设第一延伸管411上的第二通槽43,并与内环进线311合并形成进线31,进线31穿设在第二延伸管412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引线30的布线过程中,进线31穿设进线套管41,外环进线312通过与管口40a连通的槽口431穿过,从套管40的一侧穿至套管40的另一侧,在外环线圈22所在位置的线圈槽中盘绕。内环进线 311仍位于套管40的第一延伸管411中,跟随第一延伸管411向线圈盘 100的中心位置延伸,并沿着内环线圈21所在位置的线圈槽中盘绕,第一延伸管411可以保护内环进线311中未与外环进线312合并的部分不与外部的电子元件发生电信号干扰的现象,并且减小了外环进线312引出进线套管41过程中的布线复杂度和操作难度。
与上述进线31类似的是,套管40至少包括套设在出线32上的出线套管42,出线套管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管421和第四延伸管422。
第三延伸管421的靠近第四延伸管422的第一端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第三延伸管421的远离第四延伸管422的第二端朝间隔区域23 延伸,第二通槽43开设在第三延伸管421上。
内环出线321穿设在第三延伸管421中并引至第四延伸管422,外环出线322穿设第三延伸管421上的第二通槽43,并与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出线32穿设在第四延伸管422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引线30的布线过程中,出线32穿设出线套管42,外环出线322通过与管口40a连通的槽口431穿过,从套管40的一侧穿至套管40的另一侧,在外环线圈22所在位置的线圈槽中盘绕。内环出线 321仍位于套管40的第三延伸管421中,跟随第三延伸管421向线圈盘 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的区域延伸,并沿着内环线圈21所在位置的线圈槽中盘绕,第三延伸管421可以保护内环出线321中位于外环出线 322合并的部分不与外部的电子元件磨损后发生电信号干扰的现象,并且减小了外环出线322引出出线套管42过程中的布线复杂度和操作难度。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内环进线311中未与外环进线312合并部分的长度范围为20-60mm,该长度可以是图11中示出的a部分。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内环出线321中未与外环出线322合并部分的长度范围为15-55mm,该长度可以是图11中示出的b部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范围内选定内环进线311中未与外环进线312合并部分的长度具体数值,以及内环出线321中未与外环出线322合并部分的长度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参照图5和图11所示,内环进线311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和外环进线312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电性连接形成进线31的接线端,进线31的接线端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313。
内环出线321的远离线圈盘100的端部和外环出线322的远离线圈盘 100的端部形成出线32的接线端,出线32的接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 323。
进线31的接线端与进线接线端子313的连接处,和/或,出线32的接线端与出线接线端子323的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50。
需要说明的是,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合并处的至少部分可以通过热压的方式连接,热压的过程中高温会将漆包线束的漆皮融化,并且将漆包线束中的导线压合以使两者电性连接,连接后外部套设热缩管 50,以保护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其中热缩管50的部分可以套设在套管 40的外部,利用热缩管50紧固套管40,避免套管40在引线30的外部滑动或移位。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至少部分引线30和线圈组20分别位于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引线30的进线31由进线口穿过,引线30的出线32由出线口穿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支架本体11对引线30和线圈组20形成阻隔的效果,增加两者之间的间距,从而避免引线30和线圈组20之间发生磨损,避免磨损后的引线30中导线外露所引线的短路的问题。
具体的,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进线口111和外环进线口113,内环进线口111位于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外环进线口113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这样的设置便于内环进线311由内环进线口111引出后直接在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处开始盘绕在线圈槽中,同时外环进线312由外环进线口113引出后直接在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的线圈槽中盘绕,减少了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自由放置状态的部分的长度,提高了两者布线稳定性。
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和外环出线口 114,内环出线口112位于线圈盘100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之间,外环出线口114位于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一侧。这样的设置便于由位于线圈盘100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边缘位置之间的线圈槽引出的内环出线321直接穿设进入内环出线口112,由靠近边缘位置的线圈槽引出的外环出线322直接穿设进入外环出线口114,减少内环出线321和外环出线322的自由放置状态的部分的长度,提高两者布线的稳定性。
其中,内环进线311由内环进线口111引出,并延伸至外环进线口113,与外环进线口113引出的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进线31。内环出线321由内环出线口112引出,并延伸至外环出线口114,与外环出线口114引出的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这样的设置可以减小进线31和出线32 的连接难度,提高进线31和出线32的布线效率。
参照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圈支架10的磁性部是多个磁条 12情况下,相邻磁条12之间具有间隙123,至少部分进线31和至少部分出线32位于间隙123内。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磁条12对引线30的布线过程产生影响。
其中,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和多个第二磁条122,第一磁条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23设置,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多个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条121可以对内环线圈21以及外环线圈22均起到导磁的效果,第二磁条122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外环线圈22起到导磁的效果。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121之间,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二磁条122之间,或,间隙123位于相邻的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之间。
参照图6所示,线圈盘100上设置有卡扣件13,卡扣件13包括用于固定进线31的进线卡扣和用于固定出线32的出线卡扣。线圈盘100上具有多个碰穿孔14,碰穿孔14位于靠近卡扣件13的位置,卡扣件13与碰穿孔14相对设置,并在卡扣件13和碰穿孔14之间形成供引线30穿过的卡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线圈盘100的支架本体11上设置碰穿孔14,可以减小支架本体11的模具的制造难度,并且在碰穿孔14的位置设置卡扣件 13,可以利用卡扣件13提高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的设置稳定性,并且卡扣件13与碰穿孔14相对设置,有利于卡扣件13模具的成型,从而进一步减小支架本体11的制备难度。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进线卡扣和出线卡扣均位于靠近线圈盘 100的边缘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线圈盘100的内部具有线圈槽,可以利用线圈槽固定线圈,而在线圈的引线30在引出线32圈盘100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该进线卡扣和出线卡扣对其进行固定,因此不仅可以提高线圈在线圈支架10上的设置稳定性,还可以避免进线卡扣和出线卡扣对线圈盘100内部其余结构件的影响。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的线圈盘,线圈盘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磁热水壶以及电磁电饭煲。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取得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支架(10)和盘绕在所述线圈支架(10)上的至少一个线圈组(20),所述线圈组(20)包括至少两条由所述线圈组(20)引出的引线(30);
所述引线(30)的外部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至少部分所述套管(4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槽(44),所述第一通槽(44)与所述套管(40)的管口(40a)具有间距,至少部分所述套管(40)中的所述引线(30)穿设所述第一通槽(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套管(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槽(43),所述第二通槽(43)与所述第一通槽(44)连通,所述第一通槽(4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宽,至少部分所述套管(40)内的所述引线(30)可经过所述第二通槽(43)后穿设所述第一通槽(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与所述套管(40)的管口(40a)连通,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朝所述套管(40)的中段延伸,至少部分所述套管(40)内的所述引线(30)经过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槽(44)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44)连接在所述第二通槽(43)的中段或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和所述第二通槽(43)的连通处平滑过渡;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槽(43)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44)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槽(44)沿所述套管(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槽(44)均位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同一侧;或,多个所述第一通槽(44)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通槽(43)相对两侧的多个所述第一通槽(44)相对设置或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宽由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口(431)至所述第二通槽(43)的槽底(432)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的槽宽由靠近所述第二通槽(43)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第二通槽(43)的一侧逐渐减小;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为圆形槽,矩形槽或椭圆形槽中的任意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43)的最大槽宽的范围为0-3mm;和/或,所述第二通槽(43)的长度范围为10-60mm;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的最大槽宽的范围为1-5mm;和/或,所述第一通槽(44)的最大槽宽大于或等于单条所述引线(30)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20)包括至少两个线圈,每个所述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穿设在同一个所述套管(40)中,且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中的至少一个可经过所述第二通槽(43)后穿设所述第一通槽(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20)至少包括由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且所述内环线圈(21)的外缘与所述外环线圈(22)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线圈(21)和所述外环线圈(22)相互并联,所述引线(30)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内侧的内环进线(311)和连接在所述内环线圈(21)外侧的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内侧的外环进线(312)和连接在所述外环线圈(22)外侧的外环出线(322);
至少部分所述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所述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所述引线(30)的进线(31),至少部分所述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所述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所述引线(30)的出线(3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0)至少包括套设在所述进线(31)上的进线套管(41),所述进线套管(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管(411)和第二延伸管(412);
所述第一延伸管(411)的靠近所述第二延伸管(412)的第一端朝所述间隔区域(23)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管(411)的远离所述第二延伸管(412)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延伸,所述第一延伸管(41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槽(43)和所述第一通槽(44);
所述内环进线(311)穿设在所述第一延伸管(411)中并引至所述第二延伸管(412),所述外环进线(312)经过所述第一延伸管(411)上的所述第二通槽(43)并穿设所述第一通槽(44),同时与所述内环进线(311)合并形成所述进线(31),所述进线(31)穿设在所述第二延伸管(412)中;
和/或,所述套管(40)至少包括套设在所述出线(32)上的出线套管(42),所述出线套管(4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管(421)和第四延伸管(422);
所述第三延伸管(421)的靠近所述第四延伸管(422)的第一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所述第三延伸管(421)的远离所述第四延伸管(422)的第二端朝所述间隔区域(23)延伸,所述第三延伸管(42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通槽(43)和所述第一通槽(44);
所述内环出线(321)穿设在所述第三延伸管(421)中并引至所述第四延伸管(422),所述外环出线(322)经过所述第三延伸管(421)上的所述第二通槽(43)并穿设所述第一通槽(44),同时与所述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所述出线(32),所述出线(32)穿设在所述第四延伸管(42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0)的管壁的厚度范围为0.2-0.7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进线(311)的远离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和所述外环进线(312)的远离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电性连接形成所述进线(31)的接线端,所述进线(31)的接线端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313);
所述内环出线(321)的远离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和所述外环出线(322)的远离所述线圈盘(100)的端部形成所述出线(32)的接线端,所述出线(32)的接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323);
所述进线(31)的接线端与所述进线接线端子(313)的连接处,和/或,所述出线(32)的接线端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323)的连接处套设有热缩管(50)。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所述磁条(12)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呈辐射状排布,所述线圈组(20)绕设在所述支架本体(11)和所述磁条(12)上,至少部分所述引线(30)和所述线圈组(20)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
所述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线口和至少一个出线口,所述引线(30)的所述进线(31)由所述进线口穿过,所述引线(30)的所述出线(32)由所述出线口穿过;
所述进线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内环进线口(111)和外环进线口(113),所述内环进线口(111)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一侧,所述外环进线口(113)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
所述出线口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和外环出线口(114),所述内环出线口(112)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之间,所述外环出线口(114)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进线(311)由所述内环进线口(111)引出,并延伸至所述外环进线口(113),与所述外环进线口(113)引出的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所述进线(31);
所述内环出线(321)由所述内环出线口(112)引出,并延伸至所述外环出线口(114),与所述外环出线口(114)引出的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所述出线(32)。
16.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100),所述线圈盘(100)设置在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中。
CN202020951030.1U 2020-05-29 2020-05-29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ctive CN212013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030.1U CN212013097U (zh) 2020-05-29 2020-05-29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030.1U CN212013097U (zh) 2020-05-29 2020-05-29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3097U true CN212013097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7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1030.1U Active CN212013097U (zh) 2020-05-29 2020-05-29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3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26365B2 (ja) 高周波数、高電圧の電力ケーブル
CA1055555A (en) Terminal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
US5921818A (en) Low crosstalk electrical connector
WO1990008388A1 (en) Bundled hybrid ribbon electrical cable
CA2047242A1 (en) Wiring layout for use in constructing new homes
JPS63170879A (ja) 可撓性の電気加熱要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59920A1 (ko) 전자기 유도가열용 워크 코일 조립체
CN21201309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NZ506433A (en) Flexible power and control cable for high noise environments having lubricated insulated power and grounding conductors surrounded by a flexible braided sheath
CN21201309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41345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10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318662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4973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KR200448447Y1 (ko) 절연 피복 및 스페이서를 갖는 전열선
CN21216375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6034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US2635169A (en) Electric waffle iron and heating element therefor
CN209843302U (zh) 一种抗撕耐高低温线缆
KR101208110B1 (ko) 전자파차단 발열선 연결장치
US6328596B1 (en) Plug and cable for information appliances
CN216437524U (zh)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CN217274314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109193262A (zh) 一种防松脱的母线槽
CN219778563U (zh) 一种阻燃耐高温泄漏同轴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