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63759U -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63759U
CN212163759U CN202021246481.1U CN202021246481U CN212163759U CN 212163759 U CN212163759 U CN 212163759U CN 202021246481 U CN202021246481 U CN 202021246481U CN 212163759 U CN212163759 U CN 212163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magnetic strip
coil pan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64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64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63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63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63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该线圈盘的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多个磁条(12),相邻的磁条(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磁条(12)包括至少一个磁条(12)的排布方式不同的过线磁条(123),过线磁条(123)与相邻的磁条(1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124),第二间隙(124)形成引线区域,至少两条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引线区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小引线在线圈盘上的设置难度,减小线圈盘的厚度,有利于减小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体积,利于制造薄款的电磁烹饪装置。

Description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炉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烹饪器具,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一般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底壳和面板围成容置腔,线圈盘设置在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盘设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炉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线圈一般设置有至少两条引线,靠近线圈盘内侧的引线在引出过程中设置在线圈盘的上方,或者引至线圈盘支架的下方,同时与磁条重叠放置,靠近线圈盘外侧的引线直接由线圈盘外侧边缘引出,线圈盘通过上述至少两条引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然而,现有的引线设置方式导致线圈盘厚度过大,使得由该线圈盘制造的电磁炉体积较大,并不利于制造薄款的电磁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能够有效减小引线在线圈盘上的设置难度,减小线圈盘的厚度,有利于减小线圈盘以及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烹饪装置的体积,利于制造薄款的电磁烹饪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绕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多个磁条呈辐射状排布在支架本体上,相邻的磁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线圈和磁条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相对两侧。
线圈包括至少两条引线,磁条包括至少一个与其余磁条排布方式不同的过线磁条,过线磁条与相邻的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形成引线区域,至少两条引线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引线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通过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将线圈支架设置为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利用磁条对线圈产生的磁场形成导磁效果,使得磁场作用于线圈盘上方的待加热器具,提高线圈盘对待加热器具的加热效果。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调整磁条的排布方式,以在线圈盘中形成供引线穿设的引线区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引线引出过程中与磁条堆叠设置,减少了引线在线圈盘上的安装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线圈盘的厚度,有利于制造体积较小的线圈盘。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过线磁条的第一端靠近线圈盘的中心位置,与过线磁条相邻的两个磁条分别为第一相邻磁条和第二相邻磁条;过线磁条的第一端靠近第一相邻磁条且远离第二相邻磁条,以在过线磁条的第一端与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通过调整过线磁条的排布位置从而形成第二间隙,将第二间隙作为引线区域可以有效减小该引线区域的设置难度,同时利用引线区域设置引线,避免引线在走线过程中与磁条堆叠设置,减少了引线在线圈盘上安装所占用的空间。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过线磁条的长度小于其余磁条的长度;和/或,过线磁条的整体宽度或过线磁条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其余磁条的宽度。
通过调整过线磁条第一端的长度和/或宽度,从而形成引线区域,减小了引线区域的形成难度。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盘上靠近引线区域的磁条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大于线圈盘上其余位置的磁条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
和/或,过线磁条靠近引线区域处设置有延伸磁条。
和/或,线圈盘上靠近引线区域的磁条的厚度大于线圈盘上其余位置的磁条的厚度。
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引线区域附近的磁条的导磁效果,减小对线圈盘其余结构件的影响。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过线磁条靠近引线区域处设置有延伸磁条,延伸磁条与过线磁条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延伸磁条提高过线磁条靠近引线区域处的导磁效果。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支架本体远离线圈的一侧设置有与多个磁条位置对应的多个磁条安装槽,多个磁条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磁条安装槽中。
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磁条在线圈盘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磁条包括多个第一磁条、多个第二磁条和至少一个过线磁条;第一磁条的第一端朝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一磁条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延伸;第二磁条的第一端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抵接第一磁条的中段,第二磁条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延伸;过线磁条的第一端位于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过线磁条的至少部分第一端与第一磁条的中段之间具有间距,过线磁条的第二端朝线圈盘的边缘位置延伸;多个第一磁条、多个第二磁条以及至少一个过线磁条间隔设置。
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对线圈盘的导磁效果,而且可以减小引线区域附近磁条的设置难度,同时降低了该引线区域对磁条设置的影响。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为至少两个,相邻的线圈之间具有间隔区域,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至少两条引线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第二间隙。
这样的设置可以优化线圈盘的加热效果,同时便于引线由第二间隙引出线圈,提高引线引出的稳定性,以及线圈中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线圈至少包括沿线圈盘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且内环线圈的外缘和外环线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第二磁条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设置。
通过将线圈设置为相互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和外环线圈,并且两者之间设置间隔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线圈盘产生磁场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减少线圈盘加热区域中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并且减少线圈绕制的圈数,降低成本。
在上述的线圈盘中,可选的是,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引线的外径,和/或,第二间隙的宽度范围为3-7m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线圈盘,该线圈盘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在线圈盘中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将线圈支架设置为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利用磁条对线圈产生的磁场形成导磁效果,使得磁场作用于线圈盘上方的待加热器具,提高线圈盘对待加热器具的加热效果。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调整磁条的排布方式,以在线圈盘中形成供引线穿设的引线区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引线引出过程中与磁条堆叠设置,减少了引线在线圈盘上的安装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线圈盘的厚度,有利于制造体积较小的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利一提供的线圈盘的支架本体的线圈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支架本体的磁条安装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中I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线圈盘;10-线圈支架;11-支架本体;111-内环进线口;
112-内环出线口;113-外环进线口;114-外环出线口;12-磁条;
121-第一磁条;122-第二磁条;123-过线磁条;124-第二间隙;
13-磁条安装槽;131-第一磁条槽;132-第二磁条槽;133-过线磁条槽;
14-线圈槽;20-线圈;21-内环线圈;22-外环线圈;23-间隔区域;
24-中心空置区域;30-引线;31-进线;311-内环进线;312-外环进线;
313-进线接线端子;32-出线;321-内环出线;322-外环出线;
323-出线接线端子;40-套管;41-进线套管;42-出线套管;
50-热缩管;60-卡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电磁炉中,线圈盘一般放置在面板和底壳围成的容置腔中,线圈盘包括线圈支架和盘设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线圈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端部脱漆处理后形成裸露导线并通过连接端子与容置腔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向线圈供电从而在线圈盘周围产生交变磁场,利用交变磁场对电磁烹饪装置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目前的线圈盘中,线圈一般设置有至少两条引线,靠近线圈盘内侧的引线在引出过程中设置在线圈盘的上方,并堆叠在线圈盘上。或者靠近线圈盘内侧的引线引至线圈盘支架的下方,同时与磁条重叠放置,靠近线圈盘外侧的则引线直接由线圈盘外侧边缘引出,线圈盘通过上述至少两条引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然而,现有的引线与线圈或者磁条堆叠放置,导致了线圈盘厚度不仅包括了线圈盘本身的厚度,还进一步包括了引线的厚度,因此线圈盘整体厚度过大,使用该线圈盘制造的电磁炉时,还会引起电磁炉的体积较大,这样的线圈盘结构并不利于制造薄款的电磁炉。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通过在线圈盘中设置线圈支架和盘绕在线圈支架上的线圈,利用线圈支架支撑线圈,并且限定线圈的盘绕路径,从而提高线圈的设置稳定性,提高了通电状态的线圈产生磁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将线圈支架设置为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磁条,利用磁条对线圈产生的磁场形成导磁效果,使得磁场作用于线圈盘上方的待加热器具,提高线圈盘对待加热器具的加热效果。通过在线圈中设置至少两条引线,从而便于将线圈盘与电磁烹饪装置中的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线圈盘中电信号的输入。通过调整磁条的排布方式,以在线圈盘中形成供引线穿设的引线区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引线引出过程中与磁条堆叠设置,减少了引线在线圈盘上的安装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线圈盘的厚度,有利于制造体积较小的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支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利一提供的线圈盘的支架本体的线圈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支架本体的磁条安装槽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5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仰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图7中I部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的线圈爆炸图。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线圈盘100,包括线圈盘100,包括线圈支架10和绕设在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磁条12呈辐射状排布在支架本体11上,相邻的磁条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线圈20和磁条12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
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磁条12包括至少一个与其余磁条12排布方式不同的过线磁条123,过线磁条123与相邻的磁条1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第一间隙小于第二间隙124,第二间隙124形成引线区域,至少两条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引线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100可以包括通过导磁材质制成的线圈支架10以及盘绕的线圈20。其中线圈支架10和线圈盘100可以是图1和图2中示出的圆形结构,也可以根据电磁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的限制,调整为椭圆形或者方形结构,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线圈支架10可以至少部分或全部采用导磁材质制成,从而形成线圈支架10的磁性部,该磁性部可以对线圈产生的磁感线具有聚拢和引导作用,使其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烹饪锅具。该磁性部可以是位于线圈支架10和线圈之间的多个磁条12,即线圈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磁条12在支架本体11上以线圈支架10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排布,线圈20绕设在支架本体11和磁条12上,该磁条12的宽度以及高度可以根据线圈支架10的结构及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磁条12可以对线圈20产生的磁场起到导磁效果,即引导磁场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待加热器具上,从而提高线圈盘100的加热效果。相邻的磁条12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间隙,即相邻的磁条12相互靠近,基于磁条12是设置在支架本体11的磁条安装槽13中,相邻的磁条安装槽13可以相互抵接,使得相邻的磁条12之间的第一间隙为两者之间磁条安装槽13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磁条12在线圈盘上紧密排布,提高对线圈20的导磁效果。第一间隙的具体数值可以选用小于第二间隙124的任意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其中,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可以是漆包线束沿线圈支架10的周向绕制而成,漆包线束是多根铜线缠绕或者绞合成股,外部包覆绝缘体(一般为漆皮)制成。
其中,线圈20可以包括绕设的多层漆包线束,即上层漆包线束可以叠放在下层漆包线束的上方,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线圈20中线圈的绕设数量,从而增加线圈20产生的磁场强度,提高线圈盘100的加热效率,并且可以减小线圈在线圈支架10上所占用的安装面积,提高线圈支架10上安装空间的利用率。支架本体1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隔板,相邻的隔板之间可以形成线圈槽14,漆包线束可以设置在该线圈槽14中,从而绕设形成线圈2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线圈20包含了至少两条引线30,线圈20通过至少两条引线30与外部的供电元件电性连接,通过引线30为线圈20中输入电信号,保证线圈20的正常工作。基于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中走线,为避免引线30堆叠在磁条12或者线圈20的上方,本实施例在线圈盘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过线磁条123,过线磁条123与其与磁条12的排布方式不同,过线磁条123与相邻的磁条1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第二间隙124形成供引线30穿设的引线区域,从而防止引线30在走线过程中堆叠在磁条12或者线圈20的上方,有效减小线圈盘100整体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位于线圈盘100内侧的引线30在引出线圈盘100的过程中需要穿设该引线区域,在实际使用中,该引线区域还可供其余走线路径上的引线30穿设,例如,可以是位于线圈盘100中间的引线30穿设该引线区域,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过线磁条123的排布方式不同,可以是调整过线磁条123的设置位置。参照图2和图4所示,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靠近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与过线磁条123相邻的两个磁条12分别为第一相邻磁条和第二相邻磁条。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靠近第一相邻磁条且远离第二相邻磁条,以在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与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
需要说明的是,过线磁条123可以是整体向第一相邻磁条偏移,从而远离第二相邻磁条,使得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与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也可以是,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朝第一相邻磁条倾斜,从而使得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远离第二相邻磁条,两者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小于其余磁条12的长度。当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减小时,可以使得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同时远离第一相邻磁条和第二相邻磁条,从而满足过线磁条123和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的设置。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过线磁条123的整体宽度或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其余磁条12的宽度。当过线磁条123的宽度减小时,可以使得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同时远离第一相邻磁条和第二相邻磁条,从而满足过线磁条123和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的设置。
基于需要形成引线区域,因此调整了靠近引线区域的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和宽度,为避免此处的导磁效果降低,本实施例中特别针对提高过线磁条123靠近引线区域处的导磁效果进行如下改进: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线圈盘100上靠近引线区域的磁条12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大于线圈盘100上其余位置的磁条12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靠近引线区域的过线磁条123的材料替换为导磁率更高的材料,从而提高此处的导磁效果。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过线磁条123靠近引线区域处设置有延伸磁条。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增设延伸磁条,可以利用延伸磁条对过线磁条123未涉及的区域的磁场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导磁效果。例如,延伸磁条可以位于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附近,延伸磁条的边缘可以贴合与过线磁条123相邻的磁条12,从而提高磁条12之间的接合效果,增加导磁面积,从而提高导磁效果。其中,延伸磁条可以与过线磁条123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线圈盘100上靠近引线区域的磁条12的厚度大于线圈盘100上其余位置的磁条12的厚度。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磁条1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至少两条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通槽,通槽形成引线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槽可以是开设在至少部分磁条12上的,可以是设置在磁条12的中段,或者磁条12的端部,具体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引线30的走线路径设置,本实施例对通槽在磁条12上的具体位置并不加以限制。其中,该通槽可以连通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即通槽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边缘位置的方向,从而便于位于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引线30穿过引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或者位于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的引线30穿过引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在实际使用中,该通槽的具体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引线30的走线路径设置。
基于通槽的槽底低于线圈盘100的上表面,将至少部分引线段设置在该通槽内,可以保证引线段位于通槽的槽体内,从而避免引线段高于线圈盘100的上表面或者避免引线段高出线圈盘100的部分过大,从而避免引线30在走线过程中与磁条12堆叠设置,减少了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减小线圈盘100的整体厚度。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相邻的磁条1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至少两条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第二间隙124,第二间隙124形成引线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引线区域还可以设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磁条12之间的第二间隙124处,相比于上述的通槽,本实施方式中的引线区域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在磁条12上开槽,从而减小了对磁条12的影响,保证磁条12对线圈20产生磁场的导磁效果。基于第二间隙124处并未设置磁条12,因此将至少部分引线段设置在第二间隙124处,可以避免引线30与磁条12堆叠放置,从而避免引线段高于线圈盘100的上表面,或者避免引线段高出线圈盘100上表面的部分过大,从而减小了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减小了线圈盘100的整体厚度。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多个第二磁条122和至少一个过线磁条123,第一磁条121的第一端朝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延伸,第一磁条121的第二端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抵接第一磁条121的中段,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过线磁条123的至少部分第一端与第一磁条121的中段之间具有间距,过线磁条123的第二端朝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多个第一磁条121、多个第二磁条122以及至少一个过线磁条123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一磁条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因此第一磁条121可以有效提高线圈20中分布在整个线圈盘100中心位置至边缘位置处的磁场的导磁效果,引导磁场作用于线圈盘100上方的待加热器具上。
其中,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并且抵接在第一磁条121的中段,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第一磁条121的第一端可以是仅仅抵接在第一磁条121的中段,这样便于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的安装和拆卸,减小线圈盘100的制造难度。当然,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可以抵接并且连接在第一磁条121的中段,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磁条121和第二磁条12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个线圈盘100的机械强度。
其中,过线磁条123与第二磁条122的整体分布区域大致相同,即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也是位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第二端延伸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与第二磁条122不同的是,过线磁条123与第二磁条122的中段之间具有间距,即两者并非直接抵接。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磁条12为立方体结构,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具有两个侧边s和s’,即第一端的两个拐角位置。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可以是两个侧边s和s’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条121的中段抵接,当然,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也可以是本实施例图8所示的,其中一个侧边s’与第一磁条121的中段抵接,另一个侧边s与第一磁条121的中段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24。即,将过线磁条123向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条121中的任意一个倾斜,保证过线磁条123第一端的其中一个侧边s’抵接即可,使得过线磁条123第一端的另一侧边s与第一磁条12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过线磁条123的具体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除了上述描述的相邻的第一磁条121和过线磁条123之间可以形成第二间隙124。在实际使用中,相邻的第一磁条121之间可以形成第二间隙124,相邻的第二磁条122之间可以形成第二间隙124,亦或者相邻的第二磁条122和过线磁条123之间也同样可以是形成第二间隙124。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小于第二磁条122的长度。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过线磁条123与第一磁条121的中段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其中,第二磁条122的长度可以是图6和图8中b示出的部分,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可以是图6和图8中a示出的部分。在实际使用中,第二磁条122和过线磁条123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线圈20为至少两个,相邻的线圈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每个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引线30,至少两条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第二间隙12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圈20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线圈可以内外套设的排布,或者上下叠设的方式排布,亦或者阵列方式的排布,本实施例对线圈的具体排布方式并不加以限制。线圈20设置为至少两个,可以分别利用不同的线圈形成不同的加热效果。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通过分别控制线圈的电信号输入,从而调控每个线圈的实际加热温度,以保证位于不同位置的线圈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效果。例如,用户在烹饪过程中,需要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温度较高,而靠近边缘的位置温度较低,此时可以提高靠近线圈盘100中心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同时降低靠近线圈盘100边缘位置的线圈输入的电流,丰富线圈20的加热效果,并且满足用户对不同加热效果的需求。其中,本实施例对线圈20中的线圈的具体数量并不加以限制。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圈20至少包括沿线圈盘100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且内环线圈21的外缘和外环线的内缘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间隔区域23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线圈20由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至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均紧密盘绕,线圈盘100产生的磁场在靠近线圈盘100半径的中点的位置相互叠加,从而导致此处的磁场强度较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强的多。这样的现象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温度较低,产生了加热低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夹生的问题。然而,靠近半径中点位置的温度较高,产生了加热高温区,导致此处的食物常常出现糊锅的问题。针对于此,本实施例将线圈20设置为相互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23,间隔区域23中并不设置任何线圈20,当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产生的磁场在间隔区域23处叠加后,间隔区域23与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磁场强度大致等同,从而使得被加热的锅具中不存在加热低温区和加热高温区,提高整个锅具的加热均匀性,避免出现食物夹生或者糊锅的问题,提升具有该线圈盘100的电磁烹饪装置的加热效果。进一步地,基于间隔区域23处未设置线圈20,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线圈20绕制的圈数,降低线圈盘100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5所示,线圈的中心位置预留一定的中心空置区域24,该中心空置区域24并未盘绕线圈20,测温元件可以设置在部分的中心空置区域24中。其中,参照图6所示,中心空置区域24的半径可以是图6中L1示出的部分,内环线圈21的长度可以是图6中L2示出的部分,间隔区域23的长度可以是L3示出的部分,外环线圈22的长度可以是L4示出的部分。线圈盘100的半径可以是L0示出的部分。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L1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14%-34%,L2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32%-52%,L3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5%-25%,L4与L0的比例范围可以是9%-29%。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和图6所示,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并联,引线30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上的内环进线311和内环出线321,以及连接在外环线圈22上的外环进线312和外环出线322。内环进线311由支架本体11上内环进线口111穿出后穿设第二间隙124,并与由外环进线口113穿出的外环进线312合并形成进线31,内环出线321由支架本体11上的内环出线口112穿出后穿设第二间隙124,并与由外环出线口114穿出的外环出线322合并形成出线32。
其中,至少部分内环进线311和至少部分外环进线312在合并后的进线31中电性连接形成进线31的接线端,两者可以利用热压的方式电性连接,热压过程中高温会将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外部的漆皮融化,并且将漆包线束中的导线压合实现连接电性连接。进线31的接线端连接有进线接线端子313,进线接线端子313的外部套设有热缩管50,以保证内环进线311和外环进线312的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与进线31类似的是,至少部分内环出线321和至少部分外环出线322电性连接形成出线32的接线端,出线32的接线端连接出线接线端子323,出线接线端子323的外部同样可以套设有热缩管50。
并且,至少部分引线3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进线31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进线套管41,出线32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出线套管42。进线套管41和出线套管42可以有效阻隔进线31和出线32与线圈盘100发生摩擦,从而减小两者的磨损,避免磨损后进线31或者出线32内部的导线外露,从而防止外露导线与线圈盘100上的电子元件接触产生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线圈盘100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然,为了提高穿设引线区域处的引线段的保护效果,本实施例中穿设引线区域的引线段的外部也可以套设有电性绝缘的套管40。利用该套管40可以减小引线区域处的引线段与磁条或者线圈盘100上其余结构件之间的摩擦,减少引线段的磨损。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串联,引线30包括连接在内环线圈21内侧的进线、连接在外环线圈22外侧的出线以及连接在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之间的连接线,连接线穿设第二间隙124。
参照图4所示,支架本体11上远离线圈20的一侧设置有与多个磁条12位置对应的多个磁条安装槽13,多个磁条1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磁条安装槽13中。与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条121、第二磁条122以及过线磁条123对应的是,该磁条安装槽13可以包括第一磁条槽131、第二磁条槽132以及过线磁条槽133,三者的形状和设置方式分别于第一磁条121、第二磁条122和过线磁条12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利用磁条安装槽13可以提高磁条12的安装稳定性。
参照图7和图8所示,支架本体1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引线30的卡扣组件60,该卡扣组件60可以包括卡扣件和与卡扣件对应设置的碰穿孔,卡扣件和碰穿孔之间可以形成供引线30穿过的卡固区域。利用卡扣组件60可以提高引线30在线圈盘100上的设置稳定性,并且,支架本体11上设置碰穿孔有利于支架本体11模具的成型,减小支架本体11的制造难度。
其中,多个卡扣组件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靠近引线区域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靠近引线区域处的引线30走线的稳定性,保证引线30顺利穿过该引线区域。
参照图8所示,第二间隙12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引线30的外径,其中第二间隙124的宽度可以为图中d示出部分,引线30的外径可以是图中c示出的部分。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二间隙124的宽度范围为3-7mm,当该第二间隙124宽度过小时,引线30穿过该第二间隙124时,需要经过挤压才可顺利穿设,这样会损坏引线30外部的漆皮,容易引起引线30内部的导线外露,并且容易导致引线30发生短路的问题。而当第二间隙124宽度过大时,磁条占用的支架本体11上的安装空间较大,并不利于制造体积较小的线圈盘100。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选定第二间隙124宽度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具体数值并不加以限制。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的线圈盘100,线圈盘100位于电磁烹饪装置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磁热水壶以及电磁电饭煲。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取得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支架(10)和绕设在线圈支架(10)上的线圈(20),所述线圈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的多个磁条(12),多个所述磁条(12)呈辐射状排布在所述支架本体(11)上,相邻的所述磁条(1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线圈(20)和所述磁条(1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1)的相对两侧;
所述线圈(20)包括至少两条引线(30),所述磁条(12)包括至少一个与其余磁条(12)排布方式不同的过线磁条(123),过线磁条(123)与相邻的所述磁条(1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24),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所述第二间隙(124),所述第二间隙(124)形成引线区域,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所述引线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与所述过线磁条(123)相邻的两个磁条(12)分别为第一相邻磁条和第二相邻磁条;
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相邻磁条且远离所述第二相邻磁条,以在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相邻磁条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1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磁条(123)的长度小于其余所述磁条(12)的长度;和/或,所述过线磁条(123)的整体宽度或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的宽度小于其余所述磁条(1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100)上靠近所述引线区域的所述磁条(12)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大于所述线圈盘(100)上其余位置的所述磁条(12)的磁性材料的导磁率;
和/或,所述过线磁条(123)靠近所述引线区域处设置有延伸磁条;
和/或,所述线圈盘(100)上靠近所述引线区域的所述磁条(12)的厚度大于所述线圈盘(100)上其余位置的所述磁条(12)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磁条(123)靠近所述引线区域处设置有延伸磁条,所述延伸磁条与所述过线磁条(123)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1)远离所述线圈(20)的一侧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磁条(12)位置对应的多个磁条安装槽(13),多个所述磁条(12)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所述磁条安装槽(13)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12)包括多个第一磁条(121)、多个第二磁条(122)和至少一个所述过线磁条(123);
所述第一磁条(121)的第一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延伸,所述第一磁条(121)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
所述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抵接所述第一磁条(121)的中段,所述第二磁条(122)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
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线圈盘(100)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之间,且所述过线磁条(123)的至少部分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条(121)的中段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过线磁条(123)的第二端朝所述线圈盘(100)的边缘位置延伸;
多个所述第一磁条(121)、多个所述第二磁条(122)以及至少一个所述过线磁条(123)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线圈之间具有间隔区域(23),每个所述线圈均引出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至少两条所述引线(30)中的至少部分引线段穿设所述第二间隙(1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至少包括沿所述线圈盘(100)的径向内外套设的内环线圈(21)和外环线圈(22),且所述内环线圈(21)的外缘和所述外环线的内缘之间具有所述间隔区域(23);所述第二磁条(122)的第一端靠近所述间隔区域(23)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124)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引线(30)的外径,和/或,所述第二间隙(124)的宽度范围为3-7mm。
11.一种电磁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100),所述线圈盘(100)设置在所述电磁烹饪装置中。
CN202021246481.1U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ctive CN212163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6481.1U CN2121637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6481.1U CN2121637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63759U true CN212163759U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00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6481.1U Active CN212163759U (zh) 2020-06-30 2020-06-30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63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66884A (en) High efficiency induction cooking-range
KR101450238B1 (ko) 인덕션 가열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6471864B (zh) 感应加热装置和感应灶具
WO2019080632A1 (zh) 电磁加热器具的多段控制线圈绕线结构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05921776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CN212163759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4973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104219809B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7124782U (zh) 电磁炉及线圈盘
EP0748577B1 (en) Induction heating element
CN21241345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1846495U (zh) 高频扁排线多圈间隔式线盘
CN21272746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12013100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66034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12013098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8258126U (zh) 一种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212013097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102697375A (zh) 电磁感应加热饭煲
CN215734914U (zh) 线圈盘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2413461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CN206251373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8830693U (zh) 线圈盘
CN214592057U (zh) 一种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6437524U (zh)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