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69611U -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69611U
CN213169611U CN202021656884.3U CN202021656884U CN213169611U CN 213169611 U CN213169611 U CN 213169611U CN 202021656884 U CN202021656884 U CN 202021656884U CN 213169611 U CN213169611 U CN 213169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d part
floor
bottom plate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568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年成
徐岩
王晓毅
丁新安
宁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Trai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Tra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Qingdao CIMC Reefer Tra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568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69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69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69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其中底板分片包括底板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部的门端部装、墙端部装和多个底横梁;所述门端部装以及墙端部装分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横梁间隔设于所述门端部装与所述墙端部装之间;所述门端部装和所述墙端部装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底边梁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底边梁之间的多个底连接梁;所述底边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连接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并沿所述底边梁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底板分片整体发泡后以散件形式运输。减小了该钢结构部装的体积,使其能够与底板固定连接,并一起发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板前后端与前后端区域的底架钢结构部装无法固定连接,为浮动状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背景技术
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因具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重要运输形式之一。
海运集装箱多年来的发展,已经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场剧变。目前用于海运集装箱的规格主要有20英尺集装箱、40英尺集装箱和45英尺集装箱。集装箱不仅能进行远洋运输,也能方便地在公路或铁路上进行运输。北美已经首先根据相关道路法规开发出了用于北美内陆运输的53英尺内陆集装箱。
传统北美内陆53英尺集装箱,前后中间框分别与前后端框架组成了整体的前框及后框结构,前后框架体积重量巨大,无法同底板一同进入发泡平台,只能底板发泡后将前后端插入前后框架;故底板前后端与前后端区域的底架钢结构部装无法固定连接,为浮动状态,整体性差,底板可靠性差,易于出现底板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底板分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板前后端与前后端区域的底架钢结构部装无法固定连接,为浮动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底板分片,包括底板、门端部装以及墙端部装和多个底横梁;所述门端部装以及墙端部装分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横梁间隔设于所述门端部装与所述墙端部装之间;所述门端部装和墙端部装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底边梁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底边梁之间的多个底连接梁;所述底边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连接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并沿所述底边梁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底板分片整体发泡后以散件形式运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散件形式运输的两侧板分片、顶板分片、底板分片、前墙分片以及后墙分片;所述底板分片为如上所述的底板分片;所述两侧板分片的下端分别贴合于所述底板分片的底边梁上并与所述底边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墙分片和所述后墙分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分片相对的两端,且连接于所述侧板分片的端部,所述前墙分片与位于同一端的墙端部装固定连接,所述后墙分片与位于同一端的门端部装固定连接;顶板盖合于所述侧板分片、所述前墙分片以及所述后墙分片的上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公开中,通过将与底板两端固定连接的钢结构部装简化为贴合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底边梁和将底边梁连接的底连接梁,减小了该钢结构部装的体积,使其能够与底板固定连接,并一起发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板前后端与前后端区域的底架钢结构部装无法固定连接,为浮动状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板分片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板分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板分片一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板分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板分片另一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底横梁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侧板分片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集装箱实施例中侧板分片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底板分片100、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后墙分片400、顶板分片500;
底板110、底横梁120、底架部装140、安装件160;
上地板111、下地板112、隔离筋113;
底边梁141、底连接梁142、中间框底横梁143、底角件144;
安装板161、连接板162;
第一紧固件101、第二紧固件102;
门端部装105、墙端部装106;
连接纵梁1051、连接横梁1052、鹅颈槽板1053;
侧板主体210、中间框立柱220、顶侧梁230、底侧梁240;
容纳腔219、下安装口241。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公开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板分片100、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后墙分片400以及顶板分片500。底板分片100、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后墙分片400以及顶板分片500围合形成有用于放置和运输物品的运输仓。
集装箱的底板分片100、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后墙分片400以及顶板分片500以散件的形式运输,运输至目的地后,在异地组装形成完整的集装箱。
下述以集装箱装配后的结构为例,下文涉及前、后、上、下、顶、底、侧、内、外等方位表述时,均以集装箱的使用状态为参照。
侧板分片200设置为两个,两个侧板分片200竖立在底板分片100的两侧,侧板分片200的底端贴合并固定于底板分片100纵向的侧面。
前墙分片300和后墙分片400分别设置于底板分片100横向的两端。前墙分片300和后墙分片400均连接在底板分片100和侧板分片200的端部。
顶板分片500盖合于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以及后墙分片400的上部。
请参阅图3,底板分片100包括底板110以及固定于底板110底部的底横梁120和两底架部装140。该两底架部装140分设于底板110的两端,底横梁120间隔设于两底架部装140之间。底横梁120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分片100两侧的侧板分片200贴合连接,两底架部装140的两侧也分别与底板分片100两侧的侧板分片200贴合连接。同时,请参阅图5和图7,两底架部装140可以分为一门端部装106和一墙端部装105,墙端部装105与位于同一端的前墙分片300固定连接,门端部装106与位于同一端的后墙分片400固定连接。
在传统的集装箱中,其两端的底架部装是和其位于同一端的前墙或者后门以及中间框架结构等共同组成一个大型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体积重量巨大,无法同底板110一同进入发泡平台,只能在发泡完成后,将底板110的两端插入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而出于对工艺的考虑,此时故底板的两端就无法和其对应的底架部装固定连接,使得底板110的两端浮动于底架部装上,导致该集装箱的整体性差,底板可靠性差,易于出现底板失效的问题。而本公开中,将底架部装从框架结构中脱离,使得其能够在发泡前即安装贴合于底板的底部,形成整体的底板分片100,进而使得底板分片100能够整体发泡,并在发泡后以散件形式运输。
请参阅图4至6,底架部装14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底边梁141、多个底连接梁142、中间框底横梁143和底角件144,底连接梁142和中间框底横梁143均固定连接两底边梁141之间,底角件144设于中间框底横梁143的两端。底角件144与底边梁141的外侧面抵接接触,向外凸出于底边梁141。底边梁141贴合于底板110的两侧,底连接梁142和中间框底横梁143均贴合于底板110的底部,底连接梁142沿底边梁141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中间框底横梁143将底边梁141的中部区域连接,底角件144也相应位于底边梁141的中部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墙端部装105的中部还设有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纵梁1051,该两连接纵梁1051与两侧的底边梁141相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横梁1052与位于同一侧的底边梁141连接。连接横梁1052为与底连接梁142平行的梁体,其对称分布于底板分片100靠近侧板分片200两侧的区域。两连接纵梁1051的顶部设有一鹅颈槽板1053,鹅颈槽板1053与两连接纵梁1051合围形成一鹅颈槽。该鹅颈槽可以与鹅颈式车架配合使用,以降低整车的高度,使其能够符合桥隧道路的限高。
请继续参阅图5至7,底板110包括上地板111、下地板112以及设于上地板111和下地板112之间的多个隔离筋113,隔离筋113的顶部与上地板111贴合连接,隔离筋113的底部与下地板112贴合连接。下地板112的底部与底架部装140、底横梁120贴合连接。上地板111和隔离筋113之间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102紧固连接,该第二紧固件102可以为螺栓、螺钉、铆钉等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其为一自攻螺钉。该第二紧固件1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具体数量需根据隔离筋113的尺寸以及第二紧固件102的强度具体设置,该多个第二紧固件102沿隔离筋11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隔离筋113、下地板112与底连接梁142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101固定连接在一起,该第一紧固件101由上至下贯穿隔离筋113以及下地板112,其可以为螺栓、螺钉、铆钉等紧固件,在本实施例中,其为一自攻螺钉,且为沉头螺钉。上地板111覆盖于第一紧固件101上。该第一紧固件10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其也沿隔离筋11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同时,第一紧固件101和第二紧固件102于隔离筋113的延伸方向相交错。
在底板110中,发泡填充物位于上地板111和下地板112之间,其填充于每两个隔离筋113之间的间隙中。故在发泡之前,若想完成底架部装140和底板110的组装,即需要将隔离筋113、下地板112一同与底架部装140连接,故本公开采用了第一紧固件101紧固连接的方式。
底横梁120也贴合于底板110的底部,其与底板110的连接方式与底连接梁142一致,即通过由上至下贯穿隔离筋113以及下地板112的第一紧固件101,将其与隔离筋113以及下地板112连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8,底横梁120两端设有安装件160,安装件160包括安装板161和垂直安装板设置的连接板162。连接板162与底横梁120的侧部贴合连接,并使安装板161垂直设于底横梁120的端部,同时安装板161的外侧壁与位于同一侧的底边梁141的外侧面平齐,处于同一直线上。
请参阅图9至10,竖立设置与底板分片100两侧的侧板分片200,包括侧板主体210、中间框立柱220、顶侧梁230以及底侧梁240,侧板主体210的外表面开设有两竖直贯穿该侧板主体210的容纳腔219,该两容纳腔219间隔设置,并分别与侧板主体210的两端部具有间隔。中间框立柱220的数量与容纳腔219对应,每个分别侧板分片200上均有两个,其分别容置于对应的容纳腔219中,并与侧板主体210固定。顶侧梁230固定于侧板主体210的顶部,并与顶板分片500的两侧贴合连接,以将顶板分片500与侧板分片200连接。底侧梁240固定于侧板主体210的底部,其上开设有与容纳槽219相对应的下安装口241,该下安装口241贯穿底侧梁240,并与容纳槽219相通,将底侧梁240分为多段。底侧梁240的内侧面贴合于安装板161以及底边梁141的外侧面上,并与其紧固连接。同时,突出于底边梁141的底角件144的位置与下安装口241对应,并容置于下安装口241中。底角件144的顶部还设有角件梁(图中未示出),该角件梁的顶部与中间框立柱220的底部抵接并焊接连接。
底角件144、中间框立柱220以及中间框底横梁143共同构成该集装箱中间框架结构的一部分,相比于传统集装箱中间框架结构一体式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将其拆分为多个结构,并分别融入其对应的分片中,使得整个集装箱能够简单拆分为底板分片100、侧板分片200、前墙分片300、后墙分片400以及顶板分片500,并使上述分片结构均能以全散件形式运输,大大增加了该集装箱的运输组装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公开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底部的门端部装、墙端部装和多个底横梁;
所述门端部装以及墙端部装分设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底横梁间隔设于所述门端部装与所述墙端部装之间;
所述门端部装和所述墙端部装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底边梁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底边梁之间的多个底连接梁;所述底边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连接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并沿所述底边梁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底板分片整体发泡后以散件形式运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上地板、下地板以及设于所述上地板和下地板之间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的顶部与所述上地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筋的底部与所述下地板贴合;所述下地板的底部与底连接梁、底横梁贴合;所述隔离筋、所述下地板与所述底连接梁之间通过贯穿所述隔离筋以及所述下地板的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自攻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筋的顶部与所述上地板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和所述第一紧固件相交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有多个,其沿所述隔离筋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墙端部装的中部还设有两相对设置的连接纵梁,所述连接纵梁与两侧的底边梁相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横梁与位于同一侧的底边梁连接,所述两连接纵梁的顶部设有一鹅颈槽板,所述鹅颈槽板与所述两连接纵梁合围形成一鹅颈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端部装和墙端部装还均包括中间框底横梁和底角件,所述底角件设于所述中间框底横梁的两端;所述中间框底横梁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底角件与所述底边梁的外侧面抵接接触,向外凸出于所述底边梁,并位于所述底边梁的中部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角件顶部均设有向上凸出的角件梁,以与集装箱的中间框立柱抵接并焊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两端还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和垂直所述安装板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横梁固定连接,并使所述安装板垂直设于所述底横梁的端部,所述安装件与位于同一侧的底边梁的外侧面平齐。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散件形式运输的两侧板分片、顶板分片、底板分片、前墙分片以及后墙分片;
所述底板分片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底板分片;所述两侧板分片的下端分别贴合于所述底板分片的底边梁上并与所述底边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墙分片和所述后墙分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分片相对的两端,且连接于所述侧板分片的端部,所述前墙分片与位于同一端的墙端部装固定连接,所述后墙分片与位于同一端的门端部装固定连接;顶板盖合于所述侧板分片、所述前墙分片以及所述后墙分片的上部。
CN202021656884.3U 2020-08-11 2020-08-11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Active CN213169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6884.3U CN213169611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56884.3U CN213169611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69611U true CN21316961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800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56884.3U Active CN213169611U (zh) 2020-08-11 2020-08-11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69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12921C (en) Frameless container for carrying cargo having overlapped sidewalls and a unitary bottom scuff panel
JP2532325Y2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WO2011120254A1 (zh) 铁路货车侧墙和铁路货车车厢
WO2022021583A1 (zh) 货运车侧墙、车厢及轨道车辆
CN213169611U (zh) 集装箱及其底板分片
CN210212379U (zh) 轨道车辆司机室骨架及轨道车辆司机室
US6279767B1 (en) Container with an increased door opening height
CN210971078U (zh) 车辆底架形成件、车辆底架和轨道车辆
CN213230004U (zh) 集装箱及其侧板分片
CN103204185A (zh) 一种货车车厢
CN110588686B (zh) 一种铁路保温运输车及其侧墙和组装方法
CN111098937B (zh)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112622950A (zh) 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
CN110027578B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13801236U (zh) 端门和底板的连接结构以及集装箱
CN2548879Y (zh) 一种厢式半挂车结构板的连接结构
JP2002316639A (ja) 鉄道車両の先頭部構体構造
CN212607142U (zh) 底板以及集装箱
AU2020362710B2 (en) Railway heat-insulating transportation vehicle and side wall thereof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212402189U (zh) 冷藏集装箱
CN112026809A (zh) 端部侧墙结构、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2046956A (zh) 底板以及集装箱
CN216761927U (zh) 一种冷藏车车厢用拼接式箱体结构
CN218661800U (zh) 一种轨道车辆隔墙装置
CN211593687U (zh) 交换箱及其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