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4411U - 安全带插扣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插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4411U
CN213154411U CN202021541889.1U CN202021541889U CN213154411U CN 213154411 U CN213154411 U CN 213154411U CN 202021541889 U CN202021541889 U CN 202021541889U CN 213154411 U CN213154411 U CN 213154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belt
shell
groove
hol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18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永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18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4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4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4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壳体和舌片,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设有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第一孔槽内设有两个滚筒,两滚筒之间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间距;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安全带穿过两滚筒之间,两滚筒在第一孔槽内可转动,在通过安全带插扣拉扯安全带的过程中,安全带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随着安全带的拉扯,滚筒转动,减小了安全带插扣对安全带的磨损,从而延长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两个滚筒的设置,可以使拉扯安全带插扣的过程更为的顺滑不费力。

Description

安全带插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插扣。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唯一保障,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关键时刻会起到救命的作用,即便汽车在较慢速度下行驶,若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虽然产生的惯性力相对较小,但仍足以使驾乘人员无法控制身体,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坚硬部件碰撞,对身体造成伤害,安全带插扣是一种可以安装在汽车安全带插孔中,保护驾乘人员的部件。传统的安全带插扣在与安全带体连接时往往对安全带造成磨损,长期使用后安全带容易被安全带插扣磨破,从而降低了安全带的使用寿命;车用安全带插扣,穿过安全带的滑动环,一般都是封闭的结构,一旦安全带插扣与插槽之间,因外力作用变形或失效,安全带无法自主及时打开,会给驾乘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插扣,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插扣在与安全带体连接时对安全带造成磨损,导致安全带的使用寿命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壳体和舌片,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孔槽与所述第二孔槽相对设置并用于供安全带穿过,所述第一孔槽内设有两个滚筒,两所述滚筒之间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舌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围设的区域内,所述舌片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外。
可选地,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伸出于所述筒体之外并分别与第一孔槽的两侧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筒体的表面呈光滑设置。
可选地,所述舌片包括安装部和插接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围设的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的侧端延伸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插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多干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槽适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一通孔与各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插接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安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适配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防滑凸条,各所述防滑凸条均位于所述第一孔槽下方。
可选地,所述舌片为不锈钢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为塑料材料制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插扣,壳体与舌片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围成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域,舌片的一端置于该区域内,另一端伸出该区域外,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把设于壳体内的舌片从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中取出,即可完成舌片的更换;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槽用于供安全带通过,安全带穿过两滚筒之间,两滚筒在第一孔槽内可转动,在通过安全带插扣拉扯安全带的过程中,安全带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随着安全带的拉扯,滚筒转动,减小了安全带插扣对安全带的磨损,从而延长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两个滚筒的设置,可以使拉扯安全带插扣的过程更为的顺滑不费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的第一壳体的剖切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插扣的舌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11—第一壳体 12—第二壳体
20—舌片 21—安装部 22—插接部
111—第一孔槽 112—滚筒 113—第一安装槽
114—凸起 121—第二孔槽 122—第二安装槽
123—防滑凸条 211—连接头 212—第一通孔
213—卡槽 221—第二通孔 222—导向斜面
1121—筒体 112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安全带插扣,包括壳体10和舌片20,所述壳体10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第一孔槽111,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有第二孔槽121,所述第一孔槽111与所述第二孔槽121相对设置并用于供安全带穿过,所述第一孔槽111内设有两个滚筒112,两所述滚筒112之间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上还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13和第二安装槽122,所述舌片20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3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围设的区域内,所述舌片20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外。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插扣,壳体10与舌片20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槽113与第二安装槽122围成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域,舌片20的一端置于该区域内,另一端伸出该区域外,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分离,把设于壳体10内的舌片20从第一安装槽113或第二安装槽122中取出,即可完成舌片20的更换;第一孔槽111和第二孔槽121用于供安全带通过,安全带穿过两滚筒112之间,两滚筒112在第一孔槽111内可转动,在通过安全带插扣拉扯安全带的过程中,安全带与滚筒112的外表面接触,随着安全带的拉扯,滚筒112转动,减小了安全带插扣对安全带的磨损,从而延长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两个滚筒112的设置,可以使拉扯安全带插扣的过程更为的顺滑不费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滚筒112包括筒体1121和转轴1122,所述转轴1122设于所述筒体1121内,且所述转轴1122的两端均伸出于所述筒体1121之外并分别与第一孔槽111的两侧端连接。具体地,转轴1122与筒体1121固定连接,转轴1122可与筒体1121一同转动,转轴112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壳体11连接,轴承安装于第一孔槽111的侧端;筒体1121的外表面与安全带接触,安全带插扣在安全带上移动时,筒体1121带动转轴1122转动,减小筒体1121与安全带的摩擦力,避免安全带收到磨损,从而延长安全带使用寿命,并且在拉扯安全带插扣在安全带上移动的过程更为的顺滑不费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筒体1121的表面呈光滑设置。具体地,筒体1121的表面呈光滑设置可以减小筒体1121表面与安全带的摩擦力,避免安全带收到磨损,从而延长安全带使用寿命,并且在拉扯安全带插扣在安全带上移动的过程更为的顺滑不费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舌片20包括安装部21和插接部22,所述安装部21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3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围设的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连接,所述安装部21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部22连接。具体地,安装部21设于第一安装槽113和第二安装槽122围设的区域内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安装部21伸出于该区域外一端的横截面积,如此,保证安装部21与壳体10连接后不会掉出;插接部22与安装部21伸出于壳体10之外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安装部21的侧端延伸有连接头211,所述连接头21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2,所述插接部22设有连接槽,所述插接部22上设有多干第二通孔221,所述连接头211与所述连接槽适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一通孔212与各所述第二通孔221一一对应。具体地,安装部21正面投影完全覆盖连接头211的正面投影,连接头211伸入至连接槽内,直至各第一通孔212与各第二通孔221分别一一对应,然后将绳子穿过第一通孔212与第二通孔221打一个活结实现连接头211与插接部22的连接,当安全带插扣无法拔出时,可以解开活结,将连接头211从连接部中抽出,从而解开安全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插接部22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222,所述导向斜面222位于所述插接部22远离所述安装部21的一端。具体地,导向斜面222由插接部22的端部,用于安全带插扣的导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凸起114,所述凸起11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3内,所述安装部21设有卡槽213,所述卡槽213与所述凸起114适配连接。具体地,凸起114位于第一安装槽113内的中心位置,且不予第一安装槽113的内壁接触,将安装部21放置于第一安装槽113内,凸起114与卡槽213适配,卡槽213对凸起114限位,防止安装部21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12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防滑凸条123,各所述防滑凸条123均位于所述第一孔槽111下方。具体地,防滑凸条123排布呈倒梯形,防滑凸条123增加了摩擦力,使用户可以更好的握持安全带插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舌片20为不锈钢件。具体地,舌片20为不锈钢件制造成型,具有一定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均为塑料材料制造成型。具体地,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均为塑料材料制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舌片,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孔槽与所述第二孔槽相对设置并用于供安全带穿过,所述第一孔槽内设有两个滚筒,两所述滚筒之间设有供安全带穿过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还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舌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围设的区域内,所述舌片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伸出于所述筒体之外并分别与第一孔槽的两侧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表面呈光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包括安装部和插接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围设的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侧端延伸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插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插接部上设有多干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槽适配连接,且各所述第一通孔与各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安装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适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防滑凸条,各所述防滑凸条均位于所述第一孔槽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舌片为不锈钢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插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为塑料材料制造成型。
CN202021541889.1U 2020-07-29 2020-07-29 安全带插扣 Active CN213154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1889.1U CN213154411U (zh) 2020-07-29 2020-07-29 安全带插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1889.1U CN213154411U (zh) 2020-07-29 2020-07-29 安全带插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4411U true CN213154411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1889.1U Active CN213154411U (zh) 2020-07-29 2020-07-29 安全带插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4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54411U (zh) 安全带插扣
JP2008260463A (ja) ベルトガイドアンカ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86349C (zh) 用于汽车座椅安全带的降低卷取器拉力的机构
US4479327A (en) Electric car with winch having automatic shutoff
CN201974115U (zh) 一种自制动卷尺
JP401994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CN214396676U (zh) 一种新型安全带
KR100736790B1 (ko) 안전벨트 마모방지용 리트렉터
KR0114527Y1 (ko) 시트벨트 압박감 완화장치가 내설된 자동차의 리트랙터
CN213384169U (zh) 一种抗形变的安全带芯轴
CN214367527U (zh) 一种传动链条机构
KR100456552B1 (ko) 자동차의 시트벨트 꼬임방지장치
HUE025781T2 (en) Damping roller
CN211207579U (zh) 一种安全带体验装置
CN209813915U (zh) 车辆座椅安全带出口装饰板固定结构
KR10124072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 웨빙 마찰감소구조
KR200156233Y1 (ko) 시트 벨트의 연결구
CN111976401A (zh) 一种拖挂式应急抢险救险车
JPS5835560Y2 (ja) パツシブシ−トベルト装置
JPH11222169A (ja) 内周駆動型ゴムクロ−ラ
KR0138890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벨트
KR200205957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
JP2003072514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用スリップアン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960008804B1 (ko) 2륜 자동차용 안전벨트 장치
KR200148255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