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2888U - 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移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2888U
CN213152888U CN202020805541.2U CN202020805541U CN213152888U CN 213152888 U CN213152888 U CN 213152888U CN 202020805541 U CN202020805541 U CN 202020805541U CN 213152888 U CN213152888 U CN 213152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machine body
ridge
riding
trans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55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并昌实
大久保嘉彦
山根畅宏
东幸太
田﨑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2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2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移植机,与车高的高低无关,能够从机体前侧容易地进行乘降。在行驶车体具有行驶轮(44)、插植料斗(20a、20b)和供作业者进行搭乘的底板踏板(122),在行驶车体的前侧分别设置有检测到达垄的端部的第1垄端传感器(182)、以及作业者在底板踏板(122)乘降时使用的乘降辅助踏板(173),该乘降辅助踏板(173)和第1垄端传感器(182)中的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一侧,另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另一侧。

Description

移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洋葱或生菜等蔬菜秧苗的移植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移植机:作业者搭乘于行驶车体上的作业座椅,利用秧苗插植装置将投放到秧苗供给装置的秧苗插植到田地(专利文献1)。
该移植机设置有供作业者在行驶车体上移动的底板踏板,进行乘降的频率高的机体前侧与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上下高度较低。由此,作业者乘车时容易搭脚,在下车时落差较小,因此,能够快速且安全地进行乘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510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移植机中,当与垄的高度对应地提高车高时,底板踏板的前侧的上下高度也相对地上升,因此,作业者必须额外地抬高脚进行乘车,需要消耗额外的劳力。此外,落差也变大,因此,作业者乘降时需要格外注意,存在作业效率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考虑现有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移植机:与车高的高低无关地能够从机体前侧容易地进行乘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取以下这种技术手段。
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移植机,其在行驶车体具有行驶装置44、插植料斗20a、20b和供作业者进行搭乘的底板踏板12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侧分别设置有检测到达垄的端部的第1垄端传感器182、以及作业者在所述底板踏板122乘降时使用的乘降辅助踏板173,该乘降辅助踏板173和第1垄端传感器182中的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一侧,另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的上部设置有前侧搭乘踏板113,作业者从行驶车体的前侧乘降时通过该前侧搭乘踏板113,在所述第1垄端传感器182的上部设置有间隔调节罩114,该间隔调节罩114以操作自如的方式装配有间隔调节部件801、802,该间隔调节部件801、802设定由所述插植料斗20a、20b进行的秧苗插植的前后间隔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由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构成,该外侧支承臂171在机体外侧支承乘降辅助踏板173,在侧视观察时,该外侧支承臂171的下部侧具有朝向机体前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71a,该内侧支承臂172在机体内侧支承乘降辅助踏板173,在正面观察时,该内侧支承臂172的下部侧具有朝向机体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72a,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在比所述前侧搭乘踏板113更靠机体前侧位置处装配于所述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所述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分别装配于行驶车体,该共同紧固螺栓174将支承前侧搭乘踏板113的踏板支承板111和缓冲板109a装配于行驶车体。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乘降辅助踏板173和第1垄端传感器182分别配置于机体左右的不同侧,因此,防止第1垄端传感器182妨碍作业者的乘降,并且,防止第1垄端传感器182由于与作业者接触而破损。
此外,抑制机体左右方向的重量的偏颇,因此,行驶车体的行驶稳定,并且,基于插植料斗20a、20b的秧苗的插植姿态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在乘降辅助踏板173的上部设置有前侧搭乘踏板133,由此,即使根据垄的高度等田地条件而提高行驶车体的车高,作业者也容易乘降于行驶车体,因此,作业效率提高。
此外,当在与前侧搭乘踏板133处于机体左右方向的相反侧的左右另一侧设置有装配间隔调节部件801、802的间隔调节罩114时,能够将由于存在第1垄端传感器182而不适于乘降行驶车体的一侧活用为间隔调节部件801、802的装配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将乘降辅助踏板173设置于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由此,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不配置于与踩着乘降辅助踏板173的作业者的脚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乘降。
此外,借助将踏板支承板111和缓冲板109a装配于行驶车体的共同紧固螺栓174,将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分配装配于行驶车体,由此,通过安装实现行驶车体的强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移植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移植机的右侧视图。
图3是移植机的后视图。
图4是移植机的主视图。
图5是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示出升降机构和左右的插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升降机构和左右的插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升降机构和左右的插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后视图。
图12是示出升降机构和左右的插植料斗的行间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插植料斗的开闭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4是示出机体后部的操纵部、插植料斗、秧苗供给装置等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1垄端传感器和搭乘踏板等的移植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与各种传感器对应的动作部件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在作业者的搭乘时,当过剩倾斜传感器成为检出状态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在作业者的搭乘时,当左右任意一个过剩倾斜传感器成为检出状态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在垄上的插植作业行驶过程中过剩倾斜传感器成为检出状态且作业者进行搭乘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图20是具有第2垄端传感器的移植机的右侧视图。
图21是示出第1垄端传感器和第2垄端传感器检测到到达垄端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在垄端处垄面传感器与垄分开而车高降低、过剩倾斜传感器成为检出状态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在垄端处垄面传感器与垄分开而车高降低、过剩倾斜传感器成为检出状态、并且第1垄端传感器和第2垄端传感器检测到到达垄端时使传动停止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20a 插植料斗
20b 插植料斗
41 发动机
44 行驶轮
109a 缓冲板
111 踏板支承板
113 前侧搭乘踏板
122 底板踏板
171 外侧支承臂
171a 第1突出部
172 内侧支承臂
172a 第2突出部
173 乘降辅助踏板
174 共同紧固螺栓
182 第1垄端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操纵手柄404的一侧设为后,将配置发动机41的一侧设为前。而且,朝向机体前侧将右手侧设为右,将左手侧设为左。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的移植机10具有:行驶车体;设置于行驶车体的后部的步行操纵用的操纵手柄404;向田地插植秧苗的插植装置;以及向插植装置供给秧苗的秧苗供给装置43。
行驶车体在机体前部设置变速箱39,在变速箱39的前侧设置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41。在变速箱39的左右两侧的机体后侧下部分别连结有车轴罩101,该车轴罩101覆盖能够进行变更行驶轮44的左右位置的轮距调节的车轴,在该车轴罩101的机体外侧端部分别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装配有行驶传动箱38,该行驶传动箱38向设置于机体后侧的行驶轮44传递驱动力。
更准确地讲,构成为:左右的车轴罩101装配成能够以内部的车轴(图示省略)为支点旋转,在这些车轴罩101分别装配行驶传动箱38,通过后述的升降缸300或摇摆缸的伸缩而使车轴罩101旋转,由此,行驶传动箱38上下转动。
而且,如图1~图5和图14所示,传动箱26从所述变速箱39被传递动力并将驱动力分支供给到插植装置和秧苗供给装置43,在传动箱26设置基础板400,该基础板400至少覆盖传动箱26的左右侧面和背面,在基础板400的后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框架撑杆401。而且,在框架撑杆401设置朝向机体后侧上方以描绘圆弧的形状突出的手柄框架402,在手柄框架402的后部设置操纵部单元403和操纵手柄404,该操纵部单元403对车高的上下调节、行驶和插植作业的传动的连接/断开等进行操作,在不进行秧苗插植的移动时等作业者对机体进行操作时把持操纵手柄404。操纵手柄404为以手柄框架402为中心朝向机体左右方向且朝向机体后方屈曲的形状,在左右的后部侧分别设置连接/断开朝向行驶轮44的传动的侧离合器操作杆405。此外,在操纵手柄404中的左右任意一侧设置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的第1节气门杆406。
而且,在手柄404的左右之间设置操纵面板47a,在操纵面板47a设置:车高调节杆123,其对升降缸300进行伸缩操作,以对行驶车体的车高进行调节;主离合器杆125,其连接/断开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第1发动机开关407,其对发动机41的启动的可否进行切换,并且进行停止操作;以及主变速杆150,其将行驶车体的行驶传动切换为移动速度、插植作业速度、行驶中立和后退中的任意一方。
在使发动机41进行启动时,作业者将第1发动机开关407操作到接通位置。在使发动机41停止时,当轻轻按压第1发动机开关407时,利用内置的扭力弹簧(图示省略)的力切换为断开位置,发动机41成为停止状态。
在断开操作时,轻轻按压第1发动机开关407即可,因此,能够立即停止行驶和插植。由此,在到达垄端时,行驶和插植立即停止,因此,防止不是垄的部位的秧苗的插植动作,额外消耗的秧苗减少。此外,在使机体移动到进行下次插植作业的垄时,不会产生额外的移动,因此,减少燃料消耗和作业时间。
在操纵手柄404的机体前侧、且传动箱26的上部设置有秧苗供给装置43,该秧苗供给装置43将作业者投放的秧苗运送到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跨着秧苗供给装置43的后部和加强连结撑杆151设置前后方向的加强框架152,所述加强连结撑杆151设置于手柄框架402的后侧上部且操纵面板47a的前侧,所述加强框架152提高操纵手柄404和秧苗供给装置43附近的强度,并且减少振动。
而且,在加强框架152的前后之间,以后视观察时朝向机体左右另一侧(机体右侧)突出的姿态装配侧视观察时为L字形状的转动支承板153。转动支承板153的机体左右另一侧开放,在该开放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装配目视确认转动臂154的基部。另外,目视确认转动臂154在机体左右一侧(机体左侧)能够转动到与手柄框架402接触为止,在机体左右另一侧能够转动到与转动支承板153接触的位置为止。换言之,在使目视确认转动臂154向机体左右另一侧方向转动时,秧苗供给装置43和目视确认转动臂154大致平行、或者成为朝向机体外侧的向下倾斜姿态的位置处,转动支承板153通过位于机体下部侧的转动限制部153a限制目视确认转动臂154的转动。
另外,在设置目视确认转动臂154的部分的下方,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配置有使机体左右另一侧的插植料斗20b升降的左右另一侧的上下移动机构21,但是,向机体左右另一侧转动到与转动限制部153a接触为止的目视确认转动臂154构成为位于比最大限度向上方转动的上下移动机构21更靠机体上方处。
在目视确认转动臂154的端部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目视确认部件155,行驶车体的行进方向上、即机体前侧的景色映入该目视确认部件155,供背对着行驶车体的行进方向搭乘于作业座椅46和底板踏板122的作业者进行目视确认,该目视确认部件155在机体后侧具有球状的连结体(图示省略),将该球状的连结体拧入目视确认转动臂154侧的连结孔部(图示省略),构成为自如地进行旋转和角度调节。
当将目视确认部件155形成为反射镜155a时,仅通过进行装配,就能够映出机体前侧的景色,因此,抑制装配导致的成本上升。另外,为了防止由于太阳光等的反射而难以观察,可以在反射镜155a的上侧装配遮光罩(图示省略)等。由此,构成目视确认装置157。
在上述结构中,能够使目视确认转动臂154以前后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呈圆弧状转动,对目视确认部件155的左右位置和上下高度进行变更,因此,能够结合作业者的作业姿态例如是坐在作业座椅46进行作业还是站在底板踏板122进行作业、以及作业者的体格,容易观察目视确认部件155上映出的机体前方的景色。由此,作业者能够可靠地发现接近结束秧苗的插植作业的垄端、前进路上有无障碍物等,因此,防止在垄以外的部位白白种植秧苗、或者与障碍物接触而使行驶车体破损。
此外,作业者需要背对着行进方向,向配置于机体后侧的秧苗供给装置43投放秧苗,但是,不需要为了观察机体前侧的状况而朝向背后,因此,防止发生秧苗的供给中断、插植料斗20a、20b未向田地插植秧苗的所谓缺株。
由此,不需要在缺株的发生部位通过手动作业种植秧苗,减轻了作业者的劳力。
而且,在收纳时等使目视确认转动臂154朝向机体左右一侧转动时,目视确认转动臂154构成为位于比机体的左右一侧端部更靠机体内侧,且收敛于机体的左右宽度内,因此,防止目视确认装置157在收纳场所勾挂而破损。
此外,即使在非使用时等使目视确认转动臂154朝向机体左右另一侧的转动限制部153a以最大限度转动,由于目视确认转动臂154位于不与上下移动机构21干涉的上方位置,因此,防止目视确认转动臂154与上下移动机构21接触而破损。
进而,目视确认装置157的基部侧设置于加强框架152的前后之间,因此,机体的振动不容易传递到目视确认装置157,容易目视确认目视确认部件155上映出的景色。
此外,利用加强框架152连结手柄框架402和秧苗供给装置43,由此,实现机体的强度的提高。
另外,目视确认转动臂154相对于转动支承板153的安装采用双螺母,防止脱落和由于自重而向下方转动,并且,在作业者的转动操作中,利用较轻的力进行转动,当设为这种结构时,容易进行调节作业,并且,即使没有工具也能够进行调节作业。
在变速箱39的机体前侧且左右两侧,以向机体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正面截面观察时为コ字形状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而且,在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前方设置向机体前侧突出的缓冲器109。
另外,如图6~图8所示,缓冲器109由使板体的机体前侧和左右两侧向下方弯折而成的缓冲板109a、能够相对于缓冲板109a的上表面进行拆装的前部重物109b、以及从缓冲板109a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缓冲杆109c构成。前部重物109b由较重且硬的原材料构成,形成为比缓冲板109a更向机体前侧突出的形状。
由此,由具有重量和硬度的原材料构成的前部重物109b最向机体前方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在与障碍物接触时损伤波及到缓冲板109a。
在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机体前侧且机体下部侧形成有机体下侧成为开口部的凹部(图示省略),在这些凹部中插入将机体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前部梁框架110并进行固定。
通过设置前部梁框架110,利用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和变速箱39在机体前侧也呈四边形组成框架,因此,机体前侧的强度提高。特别是在缓冲器109与障碍物接触时,由于在前部梁框架110中插入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并进行固定,因此,破损和冲击不容易传递到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后部侧。
此外,在将变速箱39组装到机体时,在将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凹部插入于前部梁框架110之后使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固定了变速箱39的前后位置的基础上对左右位置进行调节,因此,防止由于变速箱39的安装位置的偏移而使组装作业拖延。
另外,构成为在变速箱39的前侧且左右一侧装载发动机41的后部,发动机41的前部装载于发动机架,该发动机架配置于前部梁框架110的左右中央部附近,但是,构成为配置有发动机41的一侧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和发动机4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即,缓冲器支承框架108不是从下方承受发动机41的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缓冲器109与障碍物接触时的冲击从缓冲器支承框架108传递到发动机41,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41破损、以及由于冲击而引起动作不良。
此外,构成为即使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由于冲击而变形也不会对发动机41的装载状态造成影响,即使缓冲器109破损,也能够利用发动机41的动力进行作业和移动。
而且,在所述缓冲板109a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踏板支承板111,该踏板支承板111具有装配缓冲杆109c的左右方向的凹部。左右的踏板支承板111构成为经由加强臂112进行支承,该加强臂112分别设置于前部梁框架110的机体后侧且左右两侧。
左右的踏板支承板111的上表面平坦,在行驶车体的机体左右一侧(机体左侧)装配前侧搭乘踏板113的机体前侧部分,作业者从机体前侧乘降时将脚踩在该前侧搭乘踏板113上。另一方面,在机体左右另一侧(机体右侧)形成间隔调节罩114,该间隔调节罩114支承设定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彼此的前后间隔即所谓株间的作为间隔调节部件的株间主变速杆801、株间副变速杆802以及在主变速杆150被操作为插植速度时选择第1插植速度或第2插植速度的插植变速杆803。
前侧搭乘踏板113由位于机体前侧且上下方向下侧的下部脚踩部113a、位于比下部脚踩部113a更靠机体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侧的上侧脚踩部113b、以及位于下部脚踩部113a与上侧脚踩部113b的上下之间且朝向机体外侧方向扭转倾斜的中间倾斜部113c构成。在下部脚踩部113a的表面形成多个防滑突起,中间倾斜部113c形成为在乘降时作业者在心理上不容易用脚踩的倾斜角度、且在下部脚踩部113a与上侧脚踩部113b之间移动时跨越通过的前后长度。
另一方面,间隔调节罩114由位于机体前侧且上下方向下侧的下侧台部114a、位于比下侧台部114a更靠机体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侧的上侧台部114b、以及位于下侧台部114a与上侧台部114b的上下之间的杆装配部114c构成,该杆装配部114c朝向机体外侧方向扭转倾斜,并且形成供株间主变速杆801、株间副变速杆802和主变速杆150分别移动的移动槽。
另外,所述前侧搭乘踏板113和间隔调节罩114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可以将设置于机体左右一侧的部件设为间隔调节罩114,将设置于机体左右另一侧的部件设为前侧搭乘踏板113。
而且,在上侧脚踩部113b和上侧台部114b的机体后侧分别设置侧部踏板118,该侧部踏板118供作业者从机体侧方进行乘降,并且作为作业时的搭脚处。侧部踏板118构成为在框内纵横地配置板体而形成多个空间部,使附着于作业者的鞋底的土向下方掉落。此外,在左右的侧部踏板118的左右之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作为搭乘的作业者的搭脚处的中央踏板。如上所述构成底板踏板122。
分别独立地进行前侧搭乘踏板113、间隔调节罩114、左右的侧部踏板118和中央踏板的安装,即,不是利用一个安装部件共同紧固。由此,在局部的维护作业时卸下各踏板结构体时,不需要卸下其他踏板结构体,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在前侧搭乘踏板113的前侧下部装配乘降辅助机构170,在相对于前侧搭乘踏板113乘降时作业者将脚踩在该乘降辅助机构170上。乘降辅助机构170由以下部分构成:外侧支承臂171,其位于机体外侧,侧视观察时为L字形状,在比屈曲部分更靠机体下侧具有向机体前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171a;内侧支承臂172,其位于机体内侧,正面观察时为L字形状,在比屈曲部分更靠机体下侧具有向机体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72a;以及乘降辅助踏板173,其跨着设置于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
外侧支承臂171与踏板支承板111一起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进行共同紧固而装配于行驶车体。此外,内侧支承臂172与缓冲板109a一起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进行共同紧固而装配于行驶车体。
由此,构成为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紧固多个部件,因此,实现行驶车体的机体前侧附近的强度的提高,减轻作业者乘降时的负荷导致的耐久性降低。
此外,通过设置乘降辅助踏板173,即使与垄的高度等对应地提高行驶车体的车高,作业者也能够将脚踩在乘降辅助踏板173上,阶段地将脚踩在前侧搭乘踏板113的下侧脚踩部113a上进行乘车,并且通过相反的动作下车,因此,在乘降时不需要抬高脚,也不需要跳下,减轻对作业者的身体的负担。
而且,通过将乘降辅助踏板173跨着设置于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不位于乘降辅助踏板173的左右宽度内,因此,防止作业者的脚与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接触。
另一方面,在使行驶车体的车高下降时或插植作业中,不仅不需要乘降辅助机构170,根据车高,乘降辅助机构170还有可能与垄面或垄的法面接触而使垄塌陷,使秧苗的插植精度降低。
为了防止该情况,可以利用双螺母(图示省略)装配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的基部,以能够将共同紧固螺栓174…作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的方式装配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构成乘降辅助机构17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不需要时使乘降辅助机构170向远离垄面的上方转动,因此,防止乘降辅助机构170使垄塌陷,维持秧苗的插植精度。
如图1~图8所示,在间隔调节罩114的下部设置支承第1垄端传感器182的垄端传感器撑杆182a,该第1垄端传感器182借助自重向下方转动而与垄面接触,当行驶车体到达垄的端部而不接触地时进一步向下方转动,使向作业者报知已到达田地端部的报知装置进行动作。报知装置为装配于行驶车体的各部的蜂鸣器或灯、或者向作业者的信息终端进行通知的通信装置。
第1垄端传感器182构成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传感器臂183,在传感器臂183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垄面接触辊184,设置对传感器臂183向下方进行施力的触地施力弹簧185,并且,在传感器臂183的基部设置当成为规定角度以上时接通(或断开)的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触地施力弹簧185构成为,上端部侧装配于能够沿着长孔进行角度调节的检测调节板187,能够根据垄高变更进行动作的角度。
该第1垄端传感器182在秧苗的插植作业行驶的开始时,通过行驶车体的车高调整而与垄面接触。通过使旋转自如的垄面接触辊184触地,不容易使垄面塌陷,并且能够将微细的凹凸弄平,实现秧苗的插植精度的提高。
然后,行驶车体继续前进而到达垄的端部,当垄面接触辊184不与垄面接触时,传感器臂183借助触地施力弹簧185的作用力以及传感器臂183和垄面接触辊184的自重而向下方转动,成为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未被按压的状态。当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未被按压时,对报知装置进行通电,由此,报知装置进行动作,向作业者报知行驶车体的机体前端附近已到达垄端。
另外,在第1垄端传感器182检测到垄端的时刻,在垄剩余有数株的插植空间,因此,作业者不使机体立即停止,而是将插植到剩余的插植空间的数量的秧苗投放到秧苗供给装置43,并且准备停止操作。
由此,作业者不用向背后回头就能够得知接近垄端,因此,能够在结束将秧苗插植到垄上的定时使机体停止,防止额外行驶导致的燃料的消耗、以及朝向下次作业行的移动距离变长。
此外,在垄端接近时,能够调整投放到秧苗供给装置43的秧苗的数量,因此,即使插植作业行驶的停止操作延迟而使插植料斗20a、20b进行插植动作,也防止向不是垄的部位放出秧苗。
另外,如图4、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所述传感器臂183设为左右一对的传感器臂183a、183a,关于垄面接触辊184,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左右的垄面接触辊184a、184a,并分别设置左右的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186。
由此,当左右的传感器臂183、183中的任意一方向下方转动而成为对应的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186中的一方未被按压的状态时,报知装置进行动作,由此,即使垄端由于风雨塌陷而使形状紊乱,也容易检测垄端,作业者能够定时良好地进行插植作业行驶的停止操作。
此外,在行驶车体的机体前侧的左右两侧且比行驶轮44更靠机体前侧,经由横框架16设置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前轮45,该横框架16设置于前部梁框架110的下部侧并向机体左右方向突出。
而且,从变速箱39向左右两外侧方延伸的驱动轴的末端进入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的转动轴心位置,经由变速箱39内的行驶部系统变速传动部的行驶用的动力传递到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而且,构成为行驶用的动力经由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传动到行驶用传动箱38的行驶车轴12,行驶轮44进行驱动旋转。
另外,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变速箱39内的左右各侧离合器(未图示)切断左右的各行驶轮44的驱动。因此,构成为在使机体转弯时,通过侧离合器使成为转弯内侧的左右一方的行驶轮44成为非驱动状态而进行转弯。
此外,在行驶传动箱38连接有上下转动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使行驶轮44以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侧为转动支点进行上下转动。具体而言,在行驶传动箱38针对变速箱39的安装部一体地安装有向上方延伸的臂,臂与安装于升降缸300的活塞杆末端的连结体的左右两侧部连结,该升降缸300固定于变速箱39。左右一侧(右侧)利用连结杆连结,另一侧(左侧)利用能够与机体的倾斜对应地进行伸缩动作的左右水平缸连结。
当升降缸300进行动作而使其活塞杆向机体后方突出时,左右的臂向后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传动箱38向下方转动,机体上升。相反,当升降缸300的活塞杆向机体前方移动而缩回到缸内时,左右的臂向前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传动箱38向上方转动,机体下降。
该升降缸300通过垄面传感器14进行动作,该垄面传感器14与垄面接触,随着机体与垄面的上下间隔的变动而进行动作。垄面传感器14的动作成为检测以机体的位置为基准的垄上表面高度的动作,构成为根据该垄面传感器14的检测动作使机体与垄上表面高度对应地成为设定高度,利用该结构使升降缸300进行动作。
此外,当左右水平缸进行伸缩动作时,与该左右水平缸连结的左侧的臂转动,仅使左侧的行驶轮44上下移动,使机体左右倾斜。该左右水平缸根据以左右水平为基准来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动作,使机体成为左右水平。
上述升降缸300根据所述垄面传感器14的检测或设置于机体后部的车高调节杆123的操作而伸缩,使车高变化。
车高调节杆123在机体前侧具有提高车高的“高”位置,在机体后侧具有降低车高的“低”位置,并且,从“低”位置向机体外侧方向具有使升降缸300的伸缩停止而维持车高的“固定”位置。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横框架16以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中心摇摆转动的方式装配于前部梁框架110,在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装配上下较长的纵框架17。而且,左右前轮4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前轮车轴18,该前轮车轴18固定于纵框架17的下端部侧方。因此,左右前轮45绕机体的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的轴心摇摆转动自如。此外,以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为基准,以能够上下调节的方式设置有纵框架17,构成为能够进行前轮45的高度调节。
操纵手柄404设置于机体后部,装配于比行驶轮44的行驶车轴12更靠机体后侧,即装配于机体框架的后端部,该机体框架将前端部固定于变速箱39。机体框架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向后方延伸,此外,从前后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
操纵手柄404从机体框架的后端部起在左右向后方延伸,将其各后端部作为操纵手柄404的握持部。
插植装置具有:嘴状的多个插植器,它们的末端朝向下方;上下移动机构21,其在插植器的下端部成为比田地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和下端部成为比田地面更靠下方的位置之间使插植器上下移动;以及开闭机构,其在嘴状的插植器的下端部关闭而能够从上方接受秧苗并在内侧收纳秧苗的关闭状态和插植器的下端部左右打开而能够将内侧收纳的秧苗向下方放出的打开状态下,对插植器进行开闭。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的插植装置成为左右并排配备两个插植料斗20a和插植料斗20b的两行种植的结构。这些插植料斗20a和插植料斗20b分别装配于上下移动机构21,该上下移动机构21设置于从变速箱39被传递动力的传动箱26的左右两侧部。
而且,如图9~图13所示,上下移动机构21由上下的连杆臂21a、21b构成,上下的连杆臂21a、21b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将前端部侧分别装配于传动箱26,并且,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将后端部侧分别装配于左右的连杆保持架210、210的左右之间。上侧连杆臂21a的前端部设置于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于传动箱26的非圆形凸轮211的旋转轴向外周缘部侧分开的位置,构成为使通过上下移动机构21而上下移动的插植料斗20a、20b从前向后摆动。
另外,传动箱26固定于安装部件的上部,该安装部件将下部固定于机体框架。此外,在侧视观察时,插植料斗20a、20b和上下移动机构21的后端部侧位于比左右的行驶轮44、44的后端部更靠机体后侧,各自的机体外侧方成为没有其他部件的空间部。
特别地,将上侧连杆臂21a的前端部装配于非圆形凸轮211的位置为如下位置:在插植料斗20a、20b的静态轨迹中,在从接受秧苗到朝向下死点的期间,使插植料斗20a、20b从后倾姿态变化成与田地面大致垂直的姿态,并且,在从下死点起开始上升时,从垂直姿态变化成前倾姿态。
由此,在插植料斗20a、20b的动态轨迹中,能够缩短为了插植秧苗而进入土中的时间和距离,因此,将插植料斗20a、20b在田地形成的插植孔的大小抑制为较小,因此,防止秧苗倾倒而使插植姿态紊乱。
此外,插植料斗20a、20b在上死点附近成为大幅前倾的姿态,因此,能够使插植料斗20a、20b的上端部接近将作业者投放的秧苗运送到规定位置并落下供给的秧苗供给装置43的落下供给位置,因此,防止秧苗未供给到插植料斗20a、20b内而发生缺株。
而且,秧苗落下供给时的插植料斗20a、20b处于倾斜姿态,由此,能够使进入插植料斗20a、20b内的秧苗从上部侧朝向下部侧滑动移动,因此,防止如下情况:秧苗留在插植料斗20a、20b内,即使插植料斗20a、20b进入土中也未插植秧苗而发生缺株。
另外,构成为在所述非圆形凸轮211与上侧连杆臂21a之间配置调节板212,该调节板212形成有多个圆弧上的调节长孔212a…,通过对在调节长孔212a…中插入螺栓等共同紧固螺栓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够调节成作业者意图的插植料斗20a、20b的前后倾斜角度。
由此,能够与秧苗的长度或插植深度等作业条件对应地适当调节插植料斗20a、20b的前后倾斜角度,因此,以适于生长的姿态和插植深度插植秧苗,秧苗的生长良好。
从设置于比所述非圆形凸轮211的旋转轴更靠机体后侧的升降驱动轴213传递所述上下移动机构21的升降驱动力。在该升降驱动轴213装配不规则圆形的升降凸轮214,在该升降凸轮214与上侧连杆臂21a的左右之间设置使上侧连杆臂21a上下转动的升降曲柄215。另外,下侧连杆臂21b与上侧连杆臂21a的上下转动联动地上下转动,将上下移动机构21设为平行连杆。
所述升降曲柄215将一端装配于从升降凸轮214朝向机体外侧的转动轴,将另一端装配于连结板216,该连结板216设置于上侧连杆臂21a的机体内侧,使插植料斗20a、20b的轨迹适合于秧苗的插植以及从秧苗供给装置43接受秧苗。
另外,连结板216被配置成从上侧连杆臂21a朝向机体下方突出,连结板216的下端部位于下侧连杆臂21b的上端部或者比上端部稍微靠上方,在连结板216的下端部附近装配升降曲柄215的另一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升降曲柄215配置于靠近机体下方处,因此,重心靠近机体下部,由此,机体不容易由于部件的重量等而前后倾斜,秧苗的插植深度和插植姿态稳定。
此外,将升降曲柄215的另一端部装配于连结板216,由此,成为上侧连杆臂21a不从升降曲柄215直接承受负荷的结构,因此,实现上侧连杆臂21a的耐久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由于升降动作而施加的负荷较小,因此,上下的连杆臂21a、21b可以由内部中空的方管构成。当上下的连杆臂21a、21b为轻量时,通过升降曲柄215和升降凸轮214传递到传动箱26的负荷较小,因此,传动箱26的耐久性也提高。
此外,不会由于重量而使上升速度过慢或下降速度过快,插植料斗20a、20b的升降轨迹稳定,秧苗的插植姿态和插植深度稳定,生长良好。
进而,在传动箱26与上下移动机构21的左右之间配置升降凸轮214、升降曲柄215和连结板216,由此,成为上下的连杆臂21a、21b在上下转动时不会发生干涉的结构,因此,能够使上下的连杆臂21a、21b双方均成为直线状,能够简化结构并维持强度。
另外,为了使插植料斗20a、20b的升降和前后倾斜动作更加适合于秧苗的插植,设上侧连杆臂21a和下侧连杆臂21b的前后长度不同。在本案件中,构成为上侧连杆臂21a比下侧连杆臂21b短。
如上所述,上下的连杆臂21a、21b的后端部上下隔开间隔地装配于左右的连杆保持架210、210的左右之间,但是,此时,使上侧连杆臂21a的装配位置位于比下侧连杆臂21b的装配位置更靠机体前侧。
由此,在插植料斗20a、20b上升到上死点附近时,上下的连杆臂21a、21b的后端部侧的支点之间距离变长,将插植料斗20a、20b的前后摆动量抑制为较小,因此,在秧苗供给装置43的落下供给位置附近,插植料斗20a、20b上侧的前后位置量不容易变化,接受秧苗失败而受损的情况减少。
此外,在插植料斗20a、20b上升到下死点附近时,上下的连杆臂21a、21b的后端部侧的支点之间距离变短,插植料斗20a、20b的前后摆动量变大,因此,能够使插植料斗20a、20b从后倾姿态变更为前倾姿态,防止插植料斗20a、20b与秧苗接触而倾倒或损伤。
在所述下侧连杆臂21b的前端部,以能够前后转动的方式装配开闭臂218,该开闭臂218在上端部侧装配有使开闭机构进行动作的开闭线220,该开闭机构使插植料斗20a、20b与升降位置对应地进行开闭。在该开闭臂218的上部后侧设置接触辊219,在所述非圆形凸轮211的直径为一定以上的部分通过时与该接触辊219接触。
构成为当非圆形凸轮211接触时,开闭臂218向前方转动,拉拽开闭线220,由此,插植料斗20a、20b关闭,当非圆形凸轮211不接触时,开闭臂218向后方转动,开闭线220松弛,由此,插植料斗20a、20b打开。
另外,插植料斗20a、20b打开的期间是从下降中途到插植秧苗而开始上升的期间,插植料斗20a、20b关闭的期间是从插植秧苗而开始上升到接受秧苗并再次下降的期间,非圆形凸轮211的形状是对应的。
在所述左右的料斗保持架210、210的后部侧分别形成切口部221,该切口部221为在机体后侧开口的コ字形状。在该切口部221的上部和下部,料斗保持架210的结构体向机体后方突出。
对于插植料斗20a、20b,使料斗罩226以朝向机体后侧的方式覆盖料斗保持架225的上方,切掉机体后侧且左右两侧的上表面而形成开放空间部。进而,在料斗保持架225的后部侧的壁面与料斗罩226的后部侧的壁面的前后之间分别设置左右的转动支轴227、227,在转动支轴227、22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装配转动臂228、228。该左右的转动臂228、228的大部分从开放空间部向上方突出。
左右的转动支轴227、227配置于比连杆保持架210、210的切口部221和行间调节板222更靠机体下侧处。
由此,能够将料斗保持架225侧的转动支轴227、227配置于行间调节板222的下部侧,并且不与连杆保持架210、210前后隔开较大间隔,因此,插植料斗20a、20b的前后位置不会过于靠后,能够成为紧凑的结构。
另外,构成为在该转动臂228、228中的机体外侧装配开闭线220的缆线外部,在机体内侧连接缆线内部,通过开闭线220的牵引和松弛,左右的转动臂228、228转动。
此外,在左右的转动支轴227、227以能够左右转动的方式分别装配コ字形状的开闭臂230、230,该开闭臂230、230在下部侧装配左右的料斗撑杆229、229。该开闭臂230、230为覆盖料斗撑杆229、229的前后和侧面的上方的形状,如图13所示,在前后面的上部侧分别形成有左右方向的凹凸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啮合的齿轮部230a、230a。构成为通过该齿轮部230a、230a的啮合而使开闭臂230、230的开闭时的转动量同步,成为能够没有偏差地从插植料斗20a、20b放出秧苗的开度。
此外,在开闭臂230、230的前后面的机体下部侧,左右分别设置支承销232、232,在左右的支承销232、232,前后分别配置弹簧233,该弹簧233对左右的开闭臂230、23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进行施力。
此外,料斗撑杆229、229使前后的向上方弯折的部分与开闭臂230、230的前后部连结,在前后方向的底部的各机体内侧部形成半圆形状的切口部,该切口部装配左右的料斗结构体231、231。左右的料斗结构体231、231构成为,在打开时,越是下端部侧,在左右方向上打开得越大,并且,在关闭时,端面彼此遍及上下,大致均等地接触。此外,料斗结构体231、231的下端部附近形成为板状,为减轻进入土中时的阻力的形状。
进而,在料斗罩226形成直径与左右的料斗结构体231、231的最上部大致相同、或者稍小的开口部(图示省略),在该开口部中插入秧苗引导件234进行装配,该秧苗引导件234使从秧苗供给装置43供给的秧苗进入并将其引导至左右的料斗结构体231、231的内部。另外,所述左右的料斗结构体231、231的上端部附近的直径比上端部附近靠下侧的直径大。
该秧苗引导件234中的比料斗罩226更靠下侧的直径大致相同,比料斗罩226更靠上侧构成为越是机体上侧则直径越大,在侧视观察和后视观察时成为锥形状。
秧苗引导件234的上部侧为锥形状,由此,上端侧的直径最大,因此,即使秧苗落下供给的位置些许偏移,也能够接住秧苗,防止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秧苗失败而受损的情况。
此外,使秧苗引导件234的下部侧的直径与料斗结构体231、231的上端部的直径大致相同或者稍小,由此,在秧苗引导件234与料斗结构体231、231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承接秧苗,可靠地插植秧苗。
各秧苗收纳体22具有上下开口的筒状体、以及对该筒状体的下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底盖,相互呈环状连结。移动机构在所连结的各秧苗收纳体22通过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附近的状态下,以俯视观察机体时左右较长的长圆形状的环状的轨迹使所连结的秧苗收纳体22向左进行绕转。秧苗落下机构使秧苗收纳体22的底盖在与该秧苗收纳体22对应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位置处开放。
在本申请中,在秧苗收纳体22的外周形成圆筒外周部,在该圆筒外周部设置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从外侧连接的卡合部(圆孔),形成多个连结2个秧苗收纳体22而成的连结体。进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将该连结体的卡合部与秧苗收纳体22的圆筒外周部连接,成为相邻的秧苗收纳体22以该圆筒外周部为转动轴转动自如地连结的状态,将多个秧苗收纳体22相互连结。
由此,对于秧苗收纳体22,在直线移动的直线状部分和圆弧状移动的圆弧状部分中,相邻的秧苗收纳体22的间隔均没有变化,因此,在从秧苗收纳体22向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供给秧苗的部位,不容易产生秧苗收纳体22的以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为基准的位置偏移,能够适当地进行秧苗供给并进行恰当的秧苗插植。
秧苗供给装置43的移动机构构成为,将循环链条那样相互连结的秧苗收纳体22卷绕于左右设置的链轮的外周的圆弧状切口部,利用从传动箱26内取出的动力驱动该左右的链轮旋转,由此使各秧苗收纳体22进行绕转。
秧苗收纳体22进行环绕的环绕移动路径为具有俯视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部分和由于链轮而从直线状部分向前侧或后侧呈圆弧状弯曲的圆弧状部分的长圆状,配置于比左右的行驶轮44更靠机体内侧。
关于秧苗供给装置43的秧苗收纳体22,在直线状部分,比较稳定地在规定方向上移动,但是,在左右两侧部的圆弧状部分,秧苗收纳体22彼此的间隔变窄或变宽,可能对秧苗供给装置43的驱动赋予负荷而使其破损,或者使秧苗的落下供给定时不稳定。为了防止该情况,在多个秧苗收纳体22的内周缘部且秧苗供给装置43的左右两外侧部分别设置驱动旋转的星形轮,在星形轮的外周缘部等间隔地形成有突起部。通过使这些突起部进入秧苗收纳体22的间隔部,分别确保各秧苗收纳体22通过秧苗供给装置43的左右两侧的圆弧状部分时的位置,由此,防止过负荷的产生、以及秧苗的落下供给定时偏移的产生。
作业者坐在作业座椅46上或站在底板踏板122上对秧苗供给装置43进行秧苗的供给作业,但是,在没有补充用的秧苗时或产生某些问题、例如秧苗的插植姿态未连续插植时,需要停止行驶车体的行驶、或者停止插植料斗20a、20b的驱动。此外,在行驶速度或插植料斗20a、20b的升降进度比作业者的进度快时,需要使发动机41的输出降低、变化成容易进行作业的速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坐在作业座椅46上或不从底板踏板122上下来而进行上述操作,在所述秧苗供给装置43的机体前侧且左右一侧端部、即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的右手侧设置第2发动机开关408,该第2发动机开关408对发动机41的启动可否进行切换,并且进行停止操作,并且,在比该第2发动机开关408更靠机体内侧(机体左右另一侧)的位置,以能够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进行转动操作的方式设置第2节气门杆409,该第2节气门杆409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
另外,所述第2发动机开关408的操作方法与第1发动机开关407相同,但是,如果这些第1发动机开关407和第2发动机开关408双方未被操作到接通位置,则发动机41不启动。
由此,在移动时等作业者在机体的后方握着操纵手柄404进行操纵时,能够利用第1发动机开关407进行停止操作,并且,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等搭乘于行驶车体时,能够对第2发动机开关408进行断开操作而使发动机41停止,因此,在搭乘过程中不需要从行驶车体下来而对第1发动机开关407进行断开操作,能够中断使插植或机体产生问题的动作。
此外,能够从行驶车体上操作第2节气门杆409,因此,在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时,不需要乘降行驶车体,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提高。
此外,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配置于比行驶车轴12的位置更靠后侧。秧苗供给装置43构成为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使秧苗收纳体22环绕移动一圈来供给秧苗。插植料斗20a、20b分别在第1落下供给位置31a和第2落下供给位置31b处从秧苗收纳体22落下供给秧苗。
而且,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分别设置收纳落下供给的秧苗的秧苗收纳体22,构成为仅在秧苗收纳体22来到对应的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时,底盖打开,在不对应的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底盖不打开。
即,构成为仅在与插植料斗20a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来到第1落下供给位置31a时、与插植料斗20b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来到第2落下供给位置31b时,各自的底盖打开,向对应的插植料斗20a、20b供给秧苗。
另外,第1落下供给位置31a和第2落下供给位置31b构成为,在对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行间进行调节时,能够移动到对应的位置。
移动机构的动作周期成为与上下移动机构21的动作周期同步的设定,合并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而作为一个秧苗收纳体单元,连结多个该秧苗收纳体单元,由此,秧苗收纳体22一边直列地通过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1a、31b,一边能够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供给秧苗而不产生秧苗漏供给,并且,能够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供给秧苗而没有剩余,以使得在通过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1a、31b后不会产生未被供给秧苗的秧苗收纳体22。
本申请的移植机10将覆土平整轮37设置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秧苗插植位置的各后方左右两侧的附近位置,该覆土平整轮37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对应地将土弄平。左右的覆土平整轮37由以下部分构成:平整臂370、370,它们是将一根棒材在俯视观察时屈曲成J形状而构成的,分别单独上下转动自如;以及平整旋转体371、371,它们分别以左右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左右的平整臂370、370的后部侧。
另外,平整臂370的位于机体内侧的一侧端部以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行驶车体的后部侧,平整臂370使朝向后方突出的直线部分的后部向上方屈曲后,向机体外侧屈曲,进而向下方屈曲,在与机体内侧的直线部分相同的上下位置处向机体前侧屈曲。而且,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中的机体外侧的平整旋转体371设置于向机体前侧屈曲的机体外侧的直线部分,机体内侧的平整旋转体371装配于机体内侧的直线部分。
如上所述,在平整臂370的后部形成有朝向机体上方突出的退避部分372,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左右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由此,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通过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的左右间隔部,并且将周边的土弄平,并且通过退避部分372的下方,因此,防止被覆土平整轮37、37压倒而使插植姿态紊乱。
另外,左右的平整臂370、370分别装配成能够对机体左右位置进行调节,构成为能够与插植料斗20a、20b的行间设定对应地对要平整的位置进行变更。此外,关于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当分别构成为能够对左右位置进行调节时,可靠地固定插植后的秧苗的周围的土,防止秧苗由于倒伏或低温而引起生长不良。
行驶车体进行作业的田地有时为倾斜地。移植机10在行进方向后侧搭载有传动箱26、秧苗供给装置43、插植料斗20a、20b等重物,在向上倾斜中,机体前侧容易抬起。为了抑制该抬起,在行驶车体的前侧配置发动机41和变速箱39,并且,配置作业者搭乘的作业座椅46而取得前后的重量平衡,但是,尽管如此,根据倾斜作业场所,机体前侧有时还是抬起而成为前高后低倾斜姿态。由此,秧苗以后方倾斜姿态插植于垄面,不仅外观变差,还可能对生长带来障碍。特别地,由于作业的行进而消耗燃料罐内的燃料,并且,当预备秧苗架50中装载的补充用的秧苗减少时,机体前侧的重量变动,存在容易成为前高后低倾斜姿态的倾向。
此外,在从秧苗供给装置43向插植料斗20a、20b投放秧苗时,秧苗可能未进入插植料斗20a、20b的上侧开口部而掉落到田地,从而在本来要进行插植的位置处发生缺株。即使秧苗进入插植料斗20a、20b内,也被靠近插植料斗20a、20b内的机体后侧投放,因此,与行驶车体的前后倾斜相互作用,插植姿态可能紊乱。
进而,当倾斜角度过大时,行驶车体倾倒,产生收集所装载的秧苗的劳力和时间,并且,在倾倒时,机体各部可能破损。
为了防止该情况,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左右的平整臂370、370的安装基部侧分别设置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在行驶车体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该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与左右的平整臂370、370接触。当该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中的左右任意一方被按压而成为检出状态时,判断为行驶车体处于以规定角度(例如:5~10度)以上前高后低倾斜的姿态,使发动机41停止,或者在变速箱39内切断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
另外,使停止致动器41a进行动作,让发动机41停止。此外,使对行驶离合器(图示省略)的连接/断开进行切换的行驶传动致动器38a和对插植离合器(图示省略)的连接/断开进行切换的插植传动致动器26a分别进行动作,或者使连接/断开比行驶离合器和插植离合器更靠传动上游侧的主离合器(图示省略)的主传动致动器125a进行动作,来切断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
由此,当行驶车体成为不适于秧苗的插植作业的倾斜姿态时,插植作业行驶自动停止,因此,防止秧苗的插植姿态紊乱,并且,防止由于倾倒而使机体各部破损。
此外,如图16和图18所示,当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的左右任意一方成为检出状态时,插植作业行驶停止,由此,即使行驶车体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倾斜,也能够检测出过剩的前高后低倾斜。
另外,在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成为检出状态时,需要在机体前侧施加负荷,因此,在缓冲器109等预先形成平衡重(图示省略)的装配部。
当在插植作业行驶过程中产生行驶车体的前高后低倾斜时成为问题,但是,在不插植秧苗的作业时、例如向田地移动时或向拖拉机等运输单元卸货时,作业者从机体后部握着操纵手柄404进行操纵,因此,行驶车体的前高后低倾斜不会特别成为问题。但是,在跨越台阶时或向货台移动时,需要使行驶车体以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检测倾斜的倾斜角度以上前高后低倾斜。此时,当发动机41或行驶传动停止时,作业者必须通过人力使行驶车体移动,需要额外的劳力,并且,必须再次启动发动机41,产生需要消耗燃料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情况,在作业座椅46或底板踏板122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设置搭乘传感器195,该搭乘传感器195检测作业者的搭乘。构成为在搭乘传感器195检测到作业者的搭乘时,如果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检测到过剩的倾斜,则发动机41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在未检测到作业者的搭乘时,即使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检测到过剩的倾斜,也不使发动机41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
由此,在未进行插植作业时,能够利用驱动力使行驶车体继续移动,因此,作业效率提高,并且实现作业者的劳力的减轻。
进而,为了防止误检测,如图19所示,将处于第1垄端传感器182未检测到到达垄端的状态、且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处于检出状态作为条件即可。在未通过垄上的场所,第1垄端传感器182的传感器臂183向下方转动,始终处于检测垄端的状态,并且,在前高后低倾斜姿态下,即使地面存在凹凸也不容易接触,因此,防止由于误检测而使发动机41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
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能够与秧苗的插植作业条件对应地对左右位置进行调节,对行间进行变更,但是,如果不结合设定行间来变更垄面传感器14的触地位置,则检测精度可能降低。
如上所述,行驶车体构成为通过升降缸300使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上下转动,来对插植深度进行变更,但是,为了使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插植深度分别尽可能地适当,嵌入摇摆控制,该摇摆控制使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中的左右一方、本案件中为机体左侧的行驶传动箱38单独地上下转动。
具体而言,构成为在左侧的行驶传动箱38与液压天平的机体左侧端部之间配置摇摆缸,与左右的覆土平整轮37的上下转动量之差对应地使摇摆缸伸长或收缩。
另外,垄面传感器14在越过垄端而不触地时向下方转动,此时,使行驶车体的车高下降。由此,作业者需要在进行下次插植作业的垄处重新进行车高调节,因此,进行适当的插植作业高度的调节,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
如图20所示,在垄面传感器14的机体左右一侧设置第2垄端传感器188,该第2垄端传感器188与垄面传感器14一起触地而向上方转动,当到达垄端时向下方转动,对行驶车体到达了越过秧苗插植范围的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第2垄端传感器188构成为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将垄端检测转动臂189设置于垄面传感器14的机体左右一侧,在垄端检测转动臂189的下部设置垄端检测触地板190和第2垄端检测开关191,当垄端检测触地板190向下方转动时,垄端检测转动臂189离开,该第2垄端检测开关191成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如图16和图21所示,构成为当在第1垄端检测开关186检测到垄端的状态下、该第2垄端检测开关191检测到垄端时,发动机41停止,或者切断变速箱39内的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
根据上述结构,在向秧苗的插植空间插植全部秧苗后,在从垄离开之前切断行驶和插植传动,因此,防止额外的行驶和插植动作,抑制燃料消耗,并且防止秧苗在垄以外的部位放出而落下到地面。
此外,当第1垄端传感器182和第2垄端传感器188均未检测到垄端时,不切断行驶和插植传动,由此,例如,即使由于垄面产生的较大凹陷使第2垄端传感器188向下方转动而使第2垄端检测开关191成为检出状态,也不中断插植作业行驶,防止作业效率降低。
进而,第1垄端传感器182和第2垄端传感器188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由此,即使在垄的中途产生较大凹陷而存在第1垄端传感器182和第2垄端传感器188分别大幅向下方转动的部位,只要任意一方触地,则不中断插植作业行驶,防止作业效率降低。
另外,也可以代替上述第2垄端传感器188而将垄面传感器14和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用于垄端处的行驶车体的停止。
如图22所示,行驶车体前进,当垄面传感器14从垄面离开而向下方转动时,升降缸300伸长,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38向上方转动,降低行驶车体的车高。此时,左右的覆土平整轮37、37依然与垄面接触,因此,左右的平整臂370、370向上方转动,与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接触。
由此,发动机41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能够在垄端且向垄上的插植空间插植了秧苗的位置处使行驶车体停止,因此,防止额外的燃料和秧苗的消耗。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结构中,在第2垄端传感器188的基础上,当在第1垄端传感器182和第2垄端传感器188双方检测到垄端的状态下、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成为检出状态时,发动机41停止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
如图23所示,通过使用第2垄端传感器188,即使与垄面接触的状态的第1垄端传感器182由于垄面的凸部而向上方转动、并且左右的平整臂370、370由于垄面的凸部而向上方转动并与倾斜传感器194、194接触,行驶和插植传动也不停止,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误检测。
另外,在该结构中,设为如下条件:当在第1垄端传感器182未检测到垄端的状态下、左右的平整臂370、370与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接触时,使发动机41或行驶和插植传动停止,构成为行驶车体成为前高后低倾斜姿态时可靠地停止。另外,第1垄端传感器182构成为在左右的平整臂370、370与左右的倾斜传感器194、194接触的前高后低倾斜角度下,成为与垄面接触的状态。
在本申请中,设置供作业者坐着的作业座椅46,以使得向秧苗供给装置43补给秧苗的作业者乘车进行秧苗补给作业。具体而言,在作为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的机体左右中央位置,向后配置作业座椅46。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以朝向后侧的姿态朝着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落座,与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特别是秧苗收纳体22的环绕移动路径中的前侧的直线状部分对应地进行秧苗补给作业。
此外,在操纵面板47a的左右另一侧设置主离合器杆125,该主离合器杆125内置于变速箱39,连接/断开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
在向田地移动、从运输单元卸货、向仓库收纳、在田地端部转弯时,作业者利用机体后部的操纵手柄404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作业者搭乘于作业座椅46,很难利用操纵手柄404的操纵面板47a进行操作。
因此,在行驶车体上设置搭乘于作业座椅46的作业者用的车体上操纵部126。
如图4和图15所示,在所述秧苗供给装置43的下部设置朝向机体后侧向上方倾斜的后部踏板127,如图2、图4、图5和图15所示,在该后部踏板127的左右任意一侧、在本案件中为机体右侧(以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为基准则为左侧)的端部设置车体上操纵部126。
该车体上操纵部126在最靠机体外侧配置第2车高调节杆128,该第2车高调节杆128对行驶车体的车高进行调节,以对插植料斗20a、20b的插植深度进行调节,在比该第2车高调节杆128更靠机体内侧配置第2主离合器杆129。
另外,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基本上不需要固定车高,因此,第2车高调节杆128构成为仅具有“高”位置和“低”位置。
而且,在后部踏板127的外侧端部,以朝向机体前侧的上方倾斜姿态设置车高调节杆引导件,该车高调节杆引导件使第2车高调节杆128收敛于框内,并且形成了表示车高标准的显示刻度,在车高调节杆引导件130的机体内侧方,以朝向机体前侧的上方倾斜姿态设置主离合器杆引导件,该主离合器杆引导件使第2主离合器杆129收敛于框内。
另外,与第2主离合器杆129相比,第2车高调节杆128朝向机体前侧的突出量大。
此外,当第2车高调节杆128和第2主离合器杆12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将基部侧装配于机体左右一侧(机体右侧)的安装支承板和前后的梁框架时,不需要额外设置安装部件,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进而,在比车体上操纵部126更靠机体左右另一侧即机体左侧,以露出于后部踏板127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对左右的侧离合器进行连接/断开操作的侧离合器踏板。
车高调节杆引导件和主离合器杆引导件被配置成与侧部踏板118的上表面之间隔开一定的上下间隔。上述的上下间隔设为即使放入作业者的脚也可确保空间的程度(例如:约15cm~20cm)。
根据上述结构,搭乘于底板踏板122上和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不从行驶车体下来就能够进行插植深度的手动操作、以及插植作业的连接/断开的手动操作,因此,作业效率提高,并且,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
此外,将第2主离合器杆129配置于比第2车高调节杆128更接近作业座椅46的机体内侧,由此,作业者的手容易到达在秧苗的补充、插植状态的修正、休息等时使用的第2主离合器杆129,实现劳力的减轻。
特别是能够在产生问题时迅速地中断秧苗的插植作业,不需要秧苗的重新插植作业,并且,不适于生长而被丢弃的秧苗的数量减少。
此外,使第2车高调节杆128比第2主离合器杆129更向机体前侧突出,由此,在操作远离作业座椅46的一侧的第2车高调节杆128时,不需要大大地伸出手臂,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而且,在后部踏板127设置有左右的侧离合器踏板,由此,在行驶车体的行进方向从以垄为基准的直进方向偏离时,对侧离合器踏板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使对应的侧离合器暂时成为断开状态,由此,能够修正行驶车体的前进路线,防止秧苗的插植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蛇行。
此外,构成为在车高调节杆引导件与主离合器杆引导件、即车体上操纵部126与侧部踏板118之间沿上下形成有上下间隔,由此,不会妨碍搭乘于作业座椅46的作业者的脚的移动,作业者能够以舒服的姿态进行搭乘,实现劳力的减轻。
在侧视观察机体时,在作业座椅46的左右两侧且行驶轮44的行驶车轴12的上方位置设置预备秧苗架50,该预备秧苗架50能够收纳向秧苗供给装置43补给的秧苗。
预备秧苗架50构成为在向行驶车体的机体外侧突出的秧苗载置支柱51的上部设置支承撑杆,在该支承撑杆设置能够切换转动状态和非转动状态的秧苗载置转动臂,在秧苗载置转动臂隔开间隔地配置上下方向的秧苗架框架,并且,在秧苗架框架的相同面装配载置台55的一侧端部,该载置台55载置收纳补充用的秧苗的秧苗箱或秧苗托盘等容器。
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仅设置一个载置台55,但是,也可以隔开不会妨碍容器取出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而配置多个载置台55。
上述结构的预备秧苗架50分别设置于行驶车体的左右两侧,结合状况而在支承撑杆上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例如,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使载置台55的长度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由此,容易从载置台55取出秧苗的容器,并且放回变空的容器,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在该位置处,载置台55位于行驶车体的左右两侧,因此,作业者容易掌握行驶车体的可搭乘部分的端部,防止脚从行驶车体上露出而失去姿态。
此外,在作业者乘降行驶车体时,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大约90度。由此,在行驶车体的左右两侧形成乘降的空间部。
此外,作业者还能够从行驶车体的机体前侧进行乘降,但是,当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而成为秧苗架框架位于机体前侧、载置台55位于机体后侧的状态时,作业者能够使用秧苗架框架作为扶手,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行驶车体的乘降。
此外,在针对载置台55装载或取出秧苗的容器时,如果从机体后侧进行,则不存在妨碍容器装载、取出的部件,因此,作业效率提高。
对于作业座椅46向行驶车体的安装,装配于座椅框架中的成为机体左右方向的部分的上部,该座椅框架49跨越机体罩,该机体罩在正面观察或后视观察时为コ字形状,覆盖发动机41等的上方。在座椅框架的上部装配有朝向机体前侧的左右的座椅撑杆的基部,作业座椅46被装配成,能够以左右的座椅撑杆的基部侧的左右方向的转动支点为中心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转动。
由此,能够以与秧苗供给装置43的机体前侧端部附近接触的姿态载置作业座椅46,因此,能够防止在作业中断时砂石或雨水附着于作业者的落座部分。
在向田地移植秧苗时,有时考虑田地的土质、周边的水环境或作业前的气候等条件,进行向已插植的秧苗的附近供给水即所谓灌溉作业。
在本申请的移植机中,如图1~图4所示,在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38分别设置装载水罐600的水罐保持架601。
水罐600中贮留的灌溉用的水通过灌溉泵(图示省略)的动作被汲取,并且排出到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秧苗的位置,该灌溉泵设置于行驶车体的底部且机体前后中央附近。灌溉泵与插植料斗20a、20b的数量对应地进行配置,以行驶车体的左右中央部为基准隔开间隔而左右配置。

Claims (3)

1.一种移植机,其在行驶车体具有行驶轮(44)、插植料斗(20a、20b)和供作业者进行搭乘的底板踏板(122),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驶车体的前侧分别设置有检测到达垄的端部的第1垄端传感器(182)、以及作业者在所述底板踏板(122)乘降时使用的乘降辅助踏板(173),
该乘降辅助踏板(173)和第1垄端传感器(182)中的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一侧,另一方配置于机体左右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的上部设置有前侧搭乘踏板(113),作业者从行驶车体的前侧乘降时通过该前侧搭乘踏板(113),
在所述第1垄端传感器(182)的上部设置有间隔调节罩(114),该间隔调节罩(114)以操作自如的方式装配有间隔调节部件(801、802),该间隔调节部件(801、802)设定由所述插植料斗(20a、20b)进行的秧苗插植的前后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由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构成,该外侧支承臂(171)在机体外侧支承乘降辅助踏板(173),在侧视观察时,该外侧支承臂(171)的下部侧具有朝向机体前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171a),该内侧支承臂(172)在机体内侧支承乘降辅助踏板(173),在正面观察时,该内侧支承臂(172)的下部侧具有朝向机体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72a),
所述乘降辅助踏板(173)在比所述前侧搭乘踏板(113)靠机体前侧的位置处装配于所述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
所述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分别装配于行驶车体,该共同紧固螺栓(174)将支承前侧搭乘踏板(113)的踏板支承板(111)和缓冲板(109a)装配于行驶车体。
CN202020805541.2U 2019-05-15 2020-05-14 移植机 Active CN2131528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2284A JP6919674B2 (ja) 2019-05-15 2019-05-15 移植機
JP2019-092284 2019-05-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2888U true CN213152888U (zh) 2021-05-11

Family

ID=7322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5541.2U Active CN213152888U (zh) 2019-05-15 2020-05-14 移植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9674B2 (zh)
CN (1) CN21315288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5209A (ja) * 1999-03-03 2000-09-12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のステップ構造
JP2009131177A (ja) * 2007-11-29 2009-06-18 Iseki & Co Ltd 潅水仕様の野菜苗移植機
JP2010004813A (ja) * 2008-06-27 2010-01-14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JP2011004627A (ja) * 2009-06-24 2011-01-13 Iseki & Co Ltd 球根類の移植機
JP2012223112A (ja) * 2011-04-18 2012-11-15 Iseki & Co Ltd 移植機
JP5894900B2 (ja) * 2012-10-03 2016-03-30 株式会社丸山製作所 乗用管理機
JP5783198B2 (ja) * 2013-03-18 2015-09-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6237224B2 (ja) * 2013-12-26 2017-11-2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2015139438A (ja) * 2014-01-30 2015-08-0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KR101663093B1 (ko) * 2014-04-18 2016-10-07 국제종합기계 주식회사 비료방출량 조절기능을 가진 이앙기용 시비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9674B2 (ja) 2021-08-18
JP2020184950A (ja)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5654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6320212A (ja) 苗植付機
KR20080069114A (ko) 복수조 이식 묘식기
JP2020068743A (ja) 移植機
CN213152888U (zh) 移植机
CN213152889U (zh) 移植机
JP4810992B2 (ja) 複数条植えの苗植機
CN111937547B (zh) 移植机
CN215601880U (zh) 移植机
CN215957123U (zh) 移植机
JP3821063B2 (ja) 苗植機
JP2008253231A (ja) 走行車体
JP6984634B2 (ja) 移植機
JP2013048570A (ja) 移植機
JP2013212091A (ja) 歩行型の作業機
JP4247580B2 (ja) 苗植機
JP2009232715A (ja) 苗植機
JP5050510B2 (ja) 苗移植機
JP7230881B2 (ja) 移植機
JP2023050375A (ja) 移植機
JP2013176331A (ja) 苗移植機
JP7180647B2 (ja) 移植機
JP7028222B2 (ja) 移植機
JP6859987B2 (ja) 苗植機
JP5136464B2 (ja) 苗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