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9080U - 一种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9080U
CN213129080U CN202020899109.4U CN202020899109U CN213129080U CN 213129080 U CN213129080 U CN 213129080U CN 202020899109 U CN202020899109 U CN 202020899109U CN 213129080 U CN213129080 U CN 21312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holding part
rotating arm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991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张根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991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9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炒菜机,包括锅盖、内锅和锅体,锅盖可翻转地设置在锅体上,锅体设有发热盘,内锅可取放的设置在锅体内,锅盖包括转臂及设置在转臂上且可拆卸的盖体,盖体上设有柔性支撑件,锅盖盖合在锅体时,柔性支撑件与内锅的锅口翻边配合,使得内锅的底面与发热盘的盘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柔性支撑件,在锅盖与锅体盖合时,柔性支撑件容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与内锅的任何位置配合完全,使得内锅的锅口任何位置都能有锅盖施加的均匀的压力,以使得内胆的底部能与发热盘接触的更为紧密,使得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的传递,热效率更高,温升性能更好,较能快速的熟化食材。

Description

一种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置有搅拌铲的铲式炒菜机,另一种是通过锅胆的自转实现食材翻炒的滚筒式炒菜机;根据搅拌铲的设置形式,又可以分为上置式炒菜机和下置式炒菜机,上置式的炒菜机锅盖的结构大概如下,首先,锅盖包括转臂及设置在转臂上且可拆卸的盖体,转臂包括上盖和衬盖,衬盖上盖设有上盖,转臂用于设置搅拌电机和搅拌铲,为了便于观察炒菜的过程,一般呈悬臂结构,以预留出空间设置盖体,盖体一般为玻璃盖体,方便透光,烹饪的过程中,合上锅盖,锅盖上的搅拌铲伸入内胆中,经搅拌电机的驱动,完成食材的翻炒;
炒菜机的锅盖一端铰接在锅体上,锅盖与锅体之间没有设置扭簧,且锅盖上也是简单的盖合在锅体上,锅盖与锅体之间没有设置按钮卡扣使得锅盖与锅体之间盖合后扣死,这样,炒菜机的锅盖要想开盖,只能通过人手将锅盖打开,不能依靠扭簧和按钮的组合实现锅盖的自动弹开;
因此为了方便开盖,一般在锅盖上设有将锅盖开启或盖合在锅体上的把手,由于锅盖不能自动弹起,所以人手在开盖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处于内胆的上方,容易被内部溢出的蒸汽烫伤,为了解决炒菜机防烫的问题,炒菜机的把手一般设置成旋转把手,旋转把手的开盖角度只能是在炒菜机的侧部,以避开蒸汽大量排出的一侧,即炒菜机的前侧,但旋转把手结构相对复杂,使得产品成本较高;
还有一种把手则不是旋转把手,为固定把手,把手向着转臂的前端延伸,通过控制把手与盖体前侧边缘的距离,可避免开盖过程中手腕或手臂与盖体的前侧边缘接触,实现防烫;但是,这样的防烫解决方案终究没有根本性解决开盖时蒸汽涌出而烫手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炒菜机,以解决炒菜机固定把手开盖容易烫伤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炒菜机,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上设有将锅盖开启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的把手,所述锅盖包括转臂及设置在所述转臂上且可拆卸的盖体,所述转臂的设有相对所述转臂不可转动的把手,所述把手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偏离所述锅盖的翻转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臂包括衬盖和上盖,所述握持部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转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衬盖、上盖、中框和面盖,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中框上。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凸出于所述转臂的侧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臂的外侧壁部分内凹形成内凹部,所述握持部形成于所述内凹部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臂的前端之间平滑连接。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臂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转臂上设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至少覆盖所述握持部所在区域。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握持空间。
优选地,所述转臂的外侧壁的前端为弧形侧壁。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炒菜机的转臂具有不可转动的把手,从而使得转臂的结构相对简单,该把手具有握持部,握持部偏离锅盖的翻转方向设置;因此,人手开盖时,只能从锅盖除翻转方向外其他方向去通过握持部进行开盖,当锅盖沿着铰接侧翻转起来时,处于翻转方向的锅体前侧首先被打开,所以内部的蒸汽容易大量的从锅体的前侧溢出,用户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开盖结构,在开盖时,可以避开内锅蒸汽大量溢出的一侧,从而避免烫伤。
2、握持部与上盖一体成型,可以在成型上盖时,一次性成型出把手,从而使得整个转臂的结构简单,组装时,无需额外的对把手进行固定或组装,提高了装配效率。一体成型时,由于塑胶在冷却时会发生缩水现象,那么应控制壁厚,从而保证外观面良好,为此,握持部的壁厚应与上盖的其他位置的壁厚一致;为了能顺利成型,因此,此时握持部的上部分及上盖的部分上表面不是外观面,而形成槽口,为此,为了保证握持部的外观,在所述槽口上设有装饰盖,装饰盖可以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住。
当然,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的,转臂除了具有衬盖和上盖外,还具有中框以及面盖,此时衬盖、上盖、中框和面盖从下至上依次设置,而握持部设置在所述中框上,如果将握持柱设置成分件,那么对于注塑成型而言,则更加容易实现更为复杂的结构外形,利于炒菜机的外观更得美观。
3、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握持部是凸出于转臂的侧面设置的,凸出的部分用于人手的握持,便于成型尺寸更大、造型更为合适的握持部,从而提高用户的握持体验;例如在握持部上成型出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握持空间,这样用户在握持时,可以将手指经握持空间绕过,从而方便握紧握持部,以打开锅盖。
4、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转臂外侧壁部分内凹形成的内凹部,握持部是内凹部的上侧,内凹而形成握持部,能够在原有体积的基础上成型把手,不会过多的占用空间,当转臂体积不大时,不会遮挡盖体,可以提高炒菜时的可视效果;进一步的,握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臂的前端之间平滑连接,可以使得握持部与转臂的轮廓融为一体,提高握持体验。
5、握持部设置成两个,两个握持部分别设置在转臂的两侧,位于翻转方向的两边,用户可以从炒菜机的左右两侧去开启上盖。
更多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详见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炒菜机的合盖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炒菜机的开盖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炒菜机的全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锅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把手内凹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把手凸出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锅体,20、内锅,30、锅盖,31、转臂,32、盖体,33、把手,34、握持部,35、内凹部,36、搅拌电机,37、发热盘,38、搅拌装置,39、衬盖,40、上盖,41、装饰盖,42、握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为此,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炒菜机,用于完成食材的翻炒,具体包括锅盖30和锅体10,锅体10内放置有内胆,锅盖30可翻转地设置在锅体10上,锅盖30包括转臂31及设置在转臂31上且可拆卸的盖体32。如图1所示,锅盖30盖合在锅体10上,如图2所示,锅盖30从锅体10上打开。箭头的方向为翻转方向,转轴为铰接侧。
如图2所示,锅盖30上设有将锅盖30开启或盖合在锅体10上的把手33,转臂31设有相对转臂31不可转动的把手33,把手33具有握持部34,握持部34偏离锅盖30的翻转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炒菜机的转臂31具有不可转动的把手33,从而使得转臂31的结构相对简单,该把手33具有握持部34,握持部34偏离锅盖30的翻转方向设置;因此,人手开盖时,只能从锅盖30除翻转方向外其他方向去通过握持部34进行开盖,当锅盖30沿着铰接侧翻转起来时,处于翻转方向的锅体10前侧首先被打开,所以内部的蒸汽容易大量的从锅体10的前侧溢出,用户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开盖结构,在开盖时,可以避开内锅20蒸汽大量溢出的一侧,从而避免烫伤。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锅体10设有发热盘37,内锅20可取放的设置在锅体10内,内锅20放置在锅体10上时,发热盘37在内锅20之上。转臂31用于设置搅拌电机36和搅拌装置38,为了便于观察炒菜的过程,一般呈悬臂结构,以预留出空间设置盖体32,盖体32一般为玻璃盖体32,方便透光,烹饪的过程中,在内锅20中放入食材,合上锅盖30,锅盖30上的搅拌装置38伸入内锅20中,经搅拌装置38的驱动,完成食材的翻炒。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2也可以其他可视的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炒菜机采用IH加热,所谓IH加热即电磁加热,是通过交变磁场,使内锅20自身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感应处涡流而自发热;自发热的形式,内锅20的温度上升速率更快,这意味着,对于炒菜而言,更能实现中式烹饪的爆炒的效果;为此,在锅体10上设有电磁线盘,电磁线盘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产生交变的磁场,进而是内锅20自发热产生热量。
锅盖30可翻转地设置在锅体10上,具体的为,转臂31的后侧与锅体10铰接,但此处没有设置能使得锅盖30自动上翻的扭力弹簧,所以锅盖30的打开只能手动进行。不设置成自动弹开,主要为了使得搅拌装置38能在搅拌过程中避免卡滞,如食材过多,转速较快出现卡转时,此时锅盖30可以被搅拌装置38撑起,进而避免搅拌装置38卡转。
搅拌装置38可以从锅盖30上拆下,一般烹饪完后进行清洗,同时,盖体32部分也可以从转臂31上取下,进行清洗。盖体32和搅拌铲均可以可拆设置,能够提高用户体验,保证烹饪装置的干净卫生。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转臂31包括衬盖39和上盖40,握持部34与上盖40一体成型。握持部34与上盖40一体成型,可以在成型上盖40时,一次性成型出把手33,从而使得整个转臂31的结构简单,组装时,无需额外的对把手33进行固定或组装,只需要将上盖40和衬盖39连接即可,提高了装配效率。
但是,一体成型时,由于塑胶在冷却时会发生缩水现象,那么应控制壁厚,从而保证外观面良好,为此,握持部34的壁厚应与上盖40的其他位置的壁厚一致;为了能顺利成型,此时握持部34的上部分及上盖40的部分上表面不是外观面,而形成槽口,为此,为了保证握持部34的外观,在槽口上设有装饰盖41,装饰盖41可以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住。
为了保证上盖40的外观面能顺利出模,为此,将握持部34的上表面成型出槽口,为此应该设置装饰件来遮蔽该外观缺陷,本实用新型中,装饰盖41至少覆盖握持部34所在区域,以保证一体成型的握持部34上部能平整,提升产品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而是将把手33单独成型,例如,在转臂3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衬盖、上盖、中框和面盖的情况下,握持部34则可设置在中框上。此时,转臂31除了具有衬盖和上盖外,还具有中框以及面盖,此时衬盖、上盖、中框和面盖从下至上依次设置,而握持部34设置在中框上,如果将握持柱设置成分件,那么对于注塑成型而言,则更加容易实现更为复杂的结构外形,利于炒菜机的外观更得美观。
对于握持部34而言,具体的,不管是一体成型,还是分体成型,考虑到握持的手感,可有如下设置形式:
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6所示,握持部34是凸出于转臂31的侧面设置的,凸出的部分用于人手的握持,便于成型尺寸更大、造型更为合适的握持部34,从而提高用户的握持体验;例如在握持部34上成型出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握持空间42,这样用户在握持时,可以将手指经握持空间42绕过,从而方便握紧握持部34,以打开锅盖30。
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如图1-5所示,转臂31外侧壁部分内凹形成的内凹部35,握持部34是内凹部35的上侧,内凹而形成握持部34,能够在原有体积的基础上成型把手33,不会过多的占用空间,当转臂31体积不大时,不会遮挡盖体32,可以提高炒菜时的可视效果;进一步的,握持部34的外表面与转臂31的前端之间平滑连接,可以使得握持部34与转臂31的轮廓融为一体,提高握持体验。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从而使得盖体32的可视面积更大,使用体验更好。
当凸出设置时,可将转臂31与把手33一起,构成的顶部外轮廓设置成矩形,为了视觉效果更好,可以将转臂31的外侧壁的前端为弧形侧壁;以使得炒菜机的造型更为美观。此时凸出的把手33可与弧形侧壁相切,以避免在翻转方向上有可握持的凸出物。
当内凹设置时,此时把手33相当于隐藏设置,从俯视的角度上看,不妨碍用户对内锅20中食材的观察,具有良好的可视效果,且隐藏设置的把手33不会对转臂31的上轮廓有影响,不会让用户又突兀感,提高了用户体验,由于俯视观察时,把手33是隐藏的,所以可仅在转臂31的单侧设置把手33,而无需为了避免突兀感,在转臂3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把手33。由于转臂31的外侧壁部分内凹形成内凹部35,所以内部空间必然受到挤压,势必影响到搅拌电机36等其他结构或部件的设置,所以设置单个握持部34和内凹部35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不够是内凹设置,还是凸出设置,握持部34都可以包括两个,具体的,如图5或6所示,握持部34包括第一握持部34和第二握持部34,分别设置在转臂31的两侧。握持部34设置成两个,两个握持部34分别设置在转臂31的两侧,位于翻转方向的两边,用户可以从炒菜机的左右两侧去开启上盖40。此时,若是一体成型,则装饰盖41可以设置成1或2个,本实施例设置成1个,通过一个装饰盖41覆盖两个握持部34,便于安装,也便于出模。
本实施例中,当利用炒菜机烹饪完成时,锅盖30需通过锅盖30前侧的握持部34来打开,由于刚刚烹饪完成的食材,在烹饪腔中或多或少都残存着不少高温蒸汽,而在开盖的过程中,锅盖30是一侧铰接在锅体10上,可翻转的设置,在绕铰接轴向上翻起的过程中,炒菜机的前侧的盖体32首先与内锅20之间分离打开,打开的豁口,使得内部的高温蒸汽首先从锅体10的前侧大量冒出,这样的情况下,若将把手33的握持部34设置在转臂31的翻转方向上,那么,用户就会用手,从翻转方向上来握持把手33,并将锅盖30沿着翻转方向向上翻起,此时用户的手势必被接触冒出的大量蒸汽;本实施例中,把手33的握持部34偏离锅盖30的翻转方向设置,即,握持部34未成型在转臂31的最前端,使得在转臂31最前侧没有可供用户着力的点,只用一个光滑的外壁,迫使用户不得不从转臂31的其他方向来开启锅盖30,进而使得用户能够避开蒸汽大量冒出的方向,也即翻转方向,从而避免用户手被烫伤。

Claims (10)

1.一种炒菜机,包括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锅体上,所述锅盖上设有将锅盖开启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的把手,所述锅盖包括转臂及设置在所述转臂上且可拆卸的盖体,所述转臂设有相对所述转臂不可转动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偏离所述锅盖的翻转方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包括衬盖和上盖,所述握持部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衬盖、上盖、中框和面盖,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中框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凸出于所述转臂的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外侧壁部分内凹形成内凹部,所述握持部形成于所述内凹部的上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臂的前端之间平滑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包括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臂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上设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至少覆盖所述握持部所在区域。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握持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的外侧壁的前端为弧形侧壁。
CN202020899109.4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炒菜机 Active CN21312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9109.4U CN21312908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9109.4U CN21312908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9080U true CN213129080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99109.4U Active CN213129080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90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503A (zh) * 2021-09-29 2021-12-03 苏州西顿家用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以及装配有该锅盖的炒菜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503A (zh) * 2021-09-29 2021-12-03 苏州西顿家用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锅盖以及装配有该锅盖的炒菜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9491B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207520040U (zh) 一种两用电饼铛
GB2459309A (en) A Stand Mixer with guarding device
CN205758292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烹饪器具
CN213129080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5127567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JP2000041838A (ja) 電気鍋
CN211748773U (zh) 自动炒菜机顶盖及自动炒菜机
CN210540735U (zh) 一种搅拌铲可折叠的炒菜机
CN20973362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012457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0169718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0124572U (zh) 一种旋转烹饪器具
CN210169717U (zh) 一种炒菜烹饪器具
CN210540950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烹饪器具
CN21312908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027684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169780U (zh) 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KR20060095245A (ko) 곡물 볶음 냄비
CN207745051U (zh)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CN211961805U (zh) 一种折叠防溅盖
KR200240903Y1 (ko) 전기쿠커
CN211299499U (zh) 一种养生壶
CN214510728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11961804U (zh) 一种折叠防溅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13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