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6739U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26739U CN213126739U CN202021807127.1U CN202021807127U CN213126739U CN 213126739 U CN213126739 U CN 213126739U CN 202021807127 U CN202021807127 U CN 202021807127U CN 213126739 U CN213126739 U CN 2131267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ddle frame
- frame
- gear
- rotating
- fold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用于支撑一柔性件,所述可折叠壳体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的连接框,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依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及所述连接框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可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层叠时收容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以减少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可折叠壳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置有可折叠壳体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件支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柔性件的可折叠壳体、设置有所述可折叠壳体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材的发展,现已出现了一种可弯折超薄的电子显示屏,即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相对于传统的显示装置而言,具有可折叠、柔性等优点,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可适应弯曲需求的支撑结构通常是由多个铰链组成,相邻的铰链通过销轴等机构铰接而可相对转动,柔性显示屏贴合于中框及支撑结构上;现有技术中的折叠装置的结构复杂,当屏幕折叠后,会导致产品的整体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减少整体厚度的电子装置,以及所述电子装置的可折叠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用于支撑一柔性件,所述可折叠壳体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的连接框,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依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及所述连接框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可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层叠时收容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可折叠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可折叠壳体上的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折叠时,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中框、第二中框及连接框能围成容置腔,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折叠时,柔性件的弯折部容置于容置腔内,以减少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可折叠壳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可折叠壳体的第一中框、连接框和第二中框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可折叠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可折叠壳体的进一步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可折叠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VII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的覆盖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9是图2中的可折叠壳体沿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的可折叠壳体的折叠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可折叠壳体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可折叠壳体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0中的电子装置沿XV-X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可折叠壳体20及设置于可折叠壳体20正面的柔性件50,可折叠壳体20用于支撑柔性件50。壳体20包括一第一中框21、一第二中框23,以及位于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之间的一连接框24;第一中框21、连接框24和第二中框23依次转动连接,第一中框21、第二中框23及连接框24围成一容置腔250(如图15所示)。柔性件50可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柔性件50包括弯折部51及连接于弯折部51相对两侧的两个非折弯部53,柔性件50的弯折部51位于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之间,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折叠时,弯折部51容置于容置腔250内。
本实施例中,柔性件50为柔性屏,所述正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相同的面,背面指与所述柔性屏的出光面朝向背离的面。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可以理解地,除非通过修饰词、前缀或后缀等方式限定,否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称的“连接”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枢接、螺接、活动连接、干涉连接、摩擦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粘胶连接等。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称的“固定”并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固定,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元件固定。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所称“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旋转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枢接”、“螺接”等各种特定的连接关系也均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除非明确指明两个元件为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100的第一中框21、第二中框23及连接框24能围成容置腔250,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折叠时,柔性件50的弯折部51容置于容置腔250内,减少了弯折部51弯折后需占用壳体厚度方向的空间,以减少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且可折叠壳体20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第一中框21呈矩形的框体,第一中框21包括面朝柔性件50的第一贴接面211、背离第一贴接面211的背面213,相对的两端壁215,以及相对的两侧壁。第一贴接面211用于贴设柔性件50,即柔性件50的其中一非折弯部53的背面贴设于第一贴接面211上。第一中框21的内腔用于安装电路板等电子器件。邻近连接框24的端壁215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齿轮216,第一转动齿轮216沿轴向设有第一轴孔217。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二中框23呈矩形的框体,第二中框23包括正面板、设于所述正面板相对两侧的侧板,以及相对的两端板,所述正面板、两端板及两侧板围成容置空间234,容置空间234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等电子产品。所述正面板包括面朝柔性件50的第二贴接面231,第二贴接面231用于支撑柔性件50,即柔性件50的另一非折弯部53的背面贴设于第二贴接面231上。第二中框23靠近连接框24的端壁远离第二贴接面231的一侧设有用于转动连接框24的转动部235,转动部235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转动齿轮236,第二转动齿轮236沿轴向设有第二轴孔237。转动部235邻近每一第二转动齿轮236处设有收容槽238。第二中框23靠近连接框24的端壁设有倾斜面233,即倾斜面233靠近第二贴接面231的一侧朝另一端壁倾斜,倾斜面233靠近第二贴接面231的一侧设置有通槽239,通槽239连通容置空间234。
请一并参阅图5-图8,连接框24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连接板241及连接于连接板241相对两端的两个覆盖件245,连接板241包括面朝柔性件50的第一圆弧面2411及圆弧形的外表面2413、相对的两侧面2414,以及相对的两端面2415,第一圆弧面2411平行于外表面2413;其中一侧面2414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转动齿轮2416,每一第三转动齿轮2416沿轴向设有第三轴孔2417。连接板241相对的两端面2415开设若干第一轴孔2418,若干第一轴孔2418排列成弧形,即若干第一轴孔2418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弧线上,且所述圆弧线平行于第一圆弧面2411。本实施例中,每一端面2415开设四个第一轴孔2418。
具体地,当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层叠时,第一中框21、第一圆弧面2411及倾斜面233围成容置腔250。优选地,第二中框23的转动部235包括面朝柔性件50的第二圆弧面2350(如图5所示),在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层叠时,第一圆弧面2411与第二圆弧面2350围成完整的圆弧,柔性件50容置于容置腔250内并至少部分贴触所述完整的圆弧。
在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展平时,第一贴接面211与第二贴接面231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圆弧面2411与第二圆弧面2350低于第一贴接面211或第二贴接面231。
如图8所示,每一覆盖件245包括概呈半圆形的盖板2451、凸设于盖板2451内侧的弧形凸条2453、凸设于弧形凸条2453相对的两端部的第一连接轴2455和第二连接轴2457,以及凸设于弧形凸条2453远离覆盖件245内侧的包覆缘2456。弧形凸条2453背离盖板2451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轴孔2458,若干第二轴孔2458沿弧形凸条2453排列成弧形,即若干第二轴孔2458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弧线上,所述圆弧线平行于第一圆弧面2411,若干第二轴孔2458的轴心线平行并与第一连接轴2455及第二连接轴2457的轴心线平行。本实施例中,每一覆盖件245的弧形凸条2453上开设有四个第二轴孔2458。每一覆盖件245设在面朝第二中框23的密封面2459。第一轴孔2418和第二轴孔2458对应设置。
如图5至图9所示,可折叠壳体20包括连接于第一中框21、第二中框23和连接框24之间的传动机构25,传动机构25包括活动地设置于第二中框23的支撑件251,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在展开的过程中,传动机构25带动支撑件251向容置腔250移动以覆盖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在折叠的过程中,传动机构25带动支撑件251向远离容置腔250的一侧移动以露出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251至少部分覆盖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
支撑件251包括滑动地容置于第二中框23的容置空间234的支撑板2511,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在折叠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支撑板2511收缩至第二中框23内,以打开容置腔250;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的展平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25带动支撑板2511伸出第二中框23,以覆盖空置腔250。
传动机构25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中框21与连接框24之间的第一齿轮组件253及连接于第二中框23与连接框24之间的第二齿轮组件255,支撑件251设有啮合于第二齿轮组件255的齿条2513,第一中框21相对于连接框24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组件253及第二齿轮组件255同步转动,以带动支撑件251滑动。如图5至图9所示,支撑板2511为可滑动地穿插于第二中框23的通槽239中的矩形板,支撑板2511的正面可滑动地接触所述正面板的背面,支撑板2511的背面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齿条2513,每一齿条2513的齿牙沿支撑板2511的滑动方向排列;支撑板2511的背面靠近连接框24一侧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挡片2516;当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展开时,挡片2516贴合于密封面2459(如图8所示),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折叠时,密封面2459贴合于第二中框23的侧面(如图14)。
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件253包括啮合于第一转动齿轮216与第二转动齿轮236之间的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第一转动齿轮216随第一中框21相对于连接框24转动以同步带动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转动,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实现支撑件251同步移动以覆盖或露出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件253包括相互啮合的四个第一传动齿轮2531,每一第一传动齿轮2531沿轴向设有转轴2533,四个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轴2533与对应的覆盖件245的四个第二轴孔2458及连接框24对应端部的四个第一轴孔2418对应,即每一转轴2533的一端穿插于对应的第二轴孔2458,相对的另一端穿插于对应的第一轴孔2418;第一齿轮组件253最外侧的两个第一传动齿轮2531分别啮合于第一转动齿轮216及第二转动齿轮236。
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相互啮合并以圆弧状排列,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弧线上,所述圆弧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圆弧面2411。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圆心位于平行于第一圆弧面2411的同一圆弧线上。
第二齿轮组件255包括相互啮合的若干第二传动齿轮2551,第三转动齿轮2416与第二转动齿轮236同轴设置,第三转动齿轮2416啮合于其中一第二传动齿轮2551,至少一第二传动齿轮2551啮合于齿条2513。具体地,第二齿轮组件255包括定位板2552及设置于定位板2552一侧相互平行的若干连接轴2553,若干第二传动齿轮2551分别套设于若干连接轴2553上,这些第二传动齿轮2551的直径大小不同,其中远离定位板2552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的直径较大,以便于啮合对应的齿条2513。
请一并参阅3至图9,组装可折叠壳体20时,将支撑件251容置于第二中框23内,使得支撑件251对应通槽239;将两个第二齿轮组件255分别安装于第二中框23内,且两个定位板2552分别固定于第二中框23的两个侧板,使得第二传动齿轮2551啮合于对应的齿条2513;将连接板241的两个第三转动齿轮2416分别插设于第二中框23的两个收容槽238内,使得第三转动齿轮2416啮合地对应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将两个第一齿轮组件253分别置于连接板241相对的两端,使每一第一齿轮组件253的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轴2533分别插穿于分别第一轴孔2418内,使得第一传动齿轮2531啮合于对应的第二转动齿轮236;将第一中框21设有第一转动齿轮216的一侧靠近连接板241背离第二中框23的一侧,将两个覆盖件245分别覆盖于连接板241相对两端的第一齿轮组件253,即每一覆盖件245覆盖于若干第一传动齿轮2531,将每一覆盖件245的第一连接轴2455插设于第一转动齿轮216的第一轴孔217,且第二连接轴2457插设于第二转动齿轮236及第三转动齿轮2416,即第二连接轴2457穿插第二轴孔237及第三轴孔2417内,使得第一转动齿轮216啮合于对应的第一传动齿轮2531。此时,支撑件251覆盖容置腔250正面的开口。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5,弯折可折叠壳体20时,手持第二中框23将第一中框21朝向第二中框23折叠,第一中框21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齿轮216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组件253的第一传动齿轮2531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由于手持第二中框23,因此,第二转动齿轮236不转动,使得第一齿轮组件253沿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以带动连接框24随第一齿轮组件253向靠近第二中框23转动,使第三转动齿轮2416随连接框24转动;所述第三转动齿轮2416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组件255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带动支撑板2511滑入第二中框23的容置空间234内,以露出容置腔250的开口。此时,覆盖件245的密封面2459贴合于所述第一中框21及第二中框23的侧面,即密封面2459贴合于第一中框21的侧壁的端面及第二中框23的侧板的端面,从而能防止灰尘或杂物从侧面进入可折叠壳体20的内部。
展开可折叠壳体20时,手持第二中框23将第一中框21向远离第二中框23展开,第一中框21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齿轮216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组件253的第一传动齿轮2531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由于手持第二中框23,因此,第二转动齿轮236不转动,使得第一齿轮组件253沿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以带动连接框24随第一齿轮组件253向远离第二中框23转动,使第三转动齿轮2416随连接框24转动;所述第三转动齿轮2416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组件255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带动支撑板2511向容置腔250移动以覆盖容置腔250的开口。此时,覆盖件245的密封面2459贴合于支撑件2511对应的挡片2516上,从而能防止灰尘或杂物从侧面进入可折叠壳体20的内部。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组装柔性件50至可折叠壳体20上,先展平可折叠壳体20,再将柔性件50放置于可折叠壳体20的正面,并使柔性件50的两个非折弯部53的背面分别固定贴接于第一中框21及第二中框23的正面,柔性件50的弯折部51正对连接框24,且支撑板2511支撑弯折部51。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4,弯折电子装置100时,手持第二中框23将第一中框21朝向第二中框23折叠,第一中框21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齿轮216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组件253的第一传动齿轮2531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由于手持第二中框23,因此,第二转动齿轮236不转动,使得第一齿轮组件253沿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以带动连接框24随第一齿轮组件253向靠近第二中框23转动,使第三转动齿轮2416随连接框24转动;所述第三转动齿轮2416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组件255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带动支撑板2511滑入第二中框23的容置空间234内,以露出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柔性件50的弯折部51随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的层叠而弯折,使得弯折后的弯折部51容置于容置腔250内,即弯折部51的背面贴合于容置腔250的内表面。由于弯曲后的弯折部51容置于容置腔250内,使得弯折部51所占用的厚度空间减少,从而能减少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厚度。
展开电子装置100时,手持第二中框23将第一中框21向远离第二中框23展开,第一中框21的转动使得第一转动齿轮216带动对应的第一齿轮组件253的第一传动齿轮2531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531的转动同步带动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由于手持第二中框23,因此,第二转动齿轮236不转动,使得第一齿轮组件253沿第二转动齿轮236转动以带动连接框24随第一齿轮组件253向远离第二中框23转动,第三转动齿轮2416随连接框24转动;所述第三转动齿轮2416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组件255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转动,使得相应的第二传动齿轮2551带动支撑板2511向容置腔250移动以覆盖容置腔250朝向柔性件50的开口。柔性件50的弯折部51随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的展开而展平,使得弯折部51脱离容置腔250而覆盖于支撑板2511的正面。由于弯折部51在容置于容置腔250内和展平覆盖在支撑板2511上时只是形状的不同,两种形状下的弯折部51的实际长度不会改变,因此,弯折区在第一中框21与第二中框23折叠或展平过程中的长度不变。
本发明电子装置100在展平状态时,由于支撑板2511的正面位于第一中框21及第二中框23的正面的后侧,即第一中框21的正面、支撑板2511及第二中框23的正面围成深度较少的凹陷区域,弯折部51覆盖在所述凹陷区域上,弯折部51具有向所述凹陷区域凹陷的趋势,因此,在电子装置100弯折时,弯折部51必定会向容置腔250内弯曲,而不会向外凸。
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部51的长度略大于可折叠壳体20展平时第一中框21邻近连接框24的侧边与第二中框23邻近连接框24的侧边之间的距离,使得电子装置100在展平状态时弯折部51具有向支撑板2511的预留凹陷部,因此,在电子装置100弯折时,能确保弯折部51向容置腔250内弯曲,而不会向外凸。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用于支撑一柔性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的连接框,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依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及所述连接框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可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层叠时收容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所述可折叠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和所述连接框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中框的支撑件,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在展开的过程中,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件向所述容置腔移动以覆盖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柔性件的开口;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支撑件向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移动以露出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柔性件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包括面朝所述柔性件的第一圆弧面,所述第二中框包括面朝所述连接框一侧的倾斜面,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一圆弧面及所述倾斜面围成所述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用于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框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面朝所述柔性件的第二圆弧面,在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层叠时,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围成完整的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包括用于贴设柔性件的第一贴接面,所述第二中框还包括用于贴设柔性件的第二贴接面,在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展平时,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低于所述第一贴接面或所述第二贴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中框与所述连接框之间的第一齿轮组件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框与所述连接框之间的第二齿轮组件,所述支撑件设有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齿条,所述第一中框相对于所述连接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组件及第二齿轮组件同步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框包括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啮合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之间的若干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随所述第一中框相对于所述连接框转动以同步带动所述若干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若干第一传动齿轮的转动同步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齿轮转动,实现所述支撑件同步移动以覆盖或露出所述容置腔朝向所述柔性件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并以圆弧状排列,若干第一传动齿轮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弧线上,所述圆弧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圆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包括靠近第二中框的第三转动齿轮,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若干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转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转动齿轮啮合于其中一第二传动齿轮,至少一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于所述齿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覆盖于若干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覆盖件包括间隔的第一连接轴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连接轴插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及第三转动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对应若干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有若干第二轴孔,每一第一传动齿轮的转轴背离所述连接框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第二轴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设在面朝所述第二中框的密封面,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密封面设有挡片,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展开时,所述挡片贴合于所述密封面,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折叠时,所述密封面贴合于所述第一中框及所述第二中框的侧面。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可折叠壳体上的柔性件,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之间,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折叠时,所述弯折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在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折叠或展平过程中的长度不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07127.1U CN213126739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07127.1U CN213126739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26739U true CN213126739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5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07127.1U Active CN213126739U (zh) | 2020-08-25 | 2020-08-25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267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95205A (zh) * | 2022-07-22 | 2023-05-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及轴盖组件 |
-
2020
- 2020-08-25 CN CN202021807127.1U patent/CN2131267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95205A (zh) * | 2022-07-22 | 2023-05-0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及轴盖组件 |
CN116095205B (zh) * | 2022-07-22 | 2023-11-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及轴盖组件 |
CN117880402A (zh) * | 2022-07-22 | 2024-04-1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以及轴盖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889452B1 (en) | Rotating devic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EP3910919B1 (en) | Rotating devic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37245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EP4030740A1 (en) | Fold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2812291U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铰链模块 | |
EP4286985A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foldable assembly | |
CN115263907B (zh) |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 |
CN113873059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
CN213145080U (zh) | 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3126739U (zh)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
CN112449036B (zh)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
CN211557294U (zh)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5941822A (zh) | 电子设备、锁合机构 | |
CN114810803A (zh) | 转轴机构和折叠显示设备 | |
CN114882798B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压合机构 | |
CN114340243B (zh) |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 |
CN212003929U (zh) |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 |
CN113719523A (zh) |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2822879B (zh) | 电子设备 | |
CN212649898U (zh) |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 |
CN210518450U (zh)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200498247Y1 (ko) | 폴더블 휴대 단말기용 케이스 모듈 | |
CN217582853U (zh) | 一种折叠式铰链及其电子显示设备 | |
CN218850818U (zh) | 保护壳 | |
CN115883693B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和转轴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