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7294U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7294U
CN211557294U CN202020529709.1U CN202020529709U CN211557294U CN 211557294 U CN211557294 U CN 211557294U CN 202020529709 U CN202020529709 U CN 202020529709U CN 211557294 U CN211557294 U CN 211557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otating
folding mechanism
accommodat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97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297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7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7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7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其包括容置框、设于容置框的至少一对转动组合、位于至少一对转动组合之间的齿轮组合,以及至少一天线,至少一转动组合包括支撑框、转动连接于支撑框上的转动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框与转动架之间的连杆,连杆的一端活动地连接于转动架,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啮合于齿轮组合的驱动齿轮,连杆具有驱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至少一转动架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转动,以带动相应的连杆转动使连杆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齿轮组合转动实现至少一对转动组合的转动架的同步转动,天线设于容置框上,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屏弯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弯折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由于具有可折叠、曲面、柔性和可拉伸等优点,广泛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的柔性显示屏一般通过折叠机构支撑于终端如手机的壳体,所述折叠机构能实现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及弯折;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终端类似一个平板,当折叠机构处于弯折状态时,终端类似一个小齿轮手机。然而,现有的移动终端的天线一般设于机壳上,当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外壳相互折叠在一起时,外壳上的天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其中一个外壳上天线可能会被另一外壳遮挡、且天线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所述天线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天线的功能受到影响的折叠机构及设有所述折叠机构的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其包括容置框、设于所述容置框的至少一对转动组合、位于至少一对所述转动组合之间的齿轮组合,以及至少一天线,至少一所述转动组合包括支撑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上的转动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与所述转动架之间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地连接于转动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啮合于所述齿轮组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连杆具有驱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至少一转动架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转动,以带动相应的连杆转动使所述连杆的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带动所述齿轮组合转动实现至少一对转动组合的转动架的同步转动,所述天线设于所述容置框上,所述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柔性屏,以及折叠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折叠机构用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的折叠或展平。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通过折叠机构的联动方式实现同步相对转动或相反转动,以完成柔性屏的折弯或展平,以方便移动终端的折弯或展平,使用方便,且所述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节省装拆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所述容置框上还设有至少一天线,所述天线能接收信号,特别是当所述移动终端折弯后,所述天线外露,避免了天线的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天线接收信号的功能,提升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折叠机构与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折叠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折叠机构的转动主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转动主体包括一对转动组合及齿轮组合。
图7是图6中的其中一转动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另一转动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移动终端的进一步组装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沿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移动终端沿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主体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主体与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折叠机构40与壳体20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折叠机构4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折叠机构40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壳体20、柔性屏30,以及折叠机构40,所述壳体20包括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所述柔性屏30设置于所述壳体20及所述折叠机构40上,所述折叠机构40用于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的折叠或展平。所述柔性屏30包括对应所述折叠机构40的一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所述折叠机构40支撑在柔性屏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背面,所述第一框体21及所述第二框体23分别支撑在柔性屏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所述折叠机构40包括容置框41、设置于所述容置框41的至少一转动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容置框41的至少一天线401。至少一所述转动主体包括设于所述容置框41的至少一对转动组合42及位于至少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之间的齿轮组合46;至少一所述转动组合42包括支撑框43、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43上的转动架44,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43与所述转动架44之间的连杆45;所述连杆45的一端活动地连接于转动架44,所述连杆45的另一端设置有啮合于所述齿轮组合46的驱动齿轮451,所述连杆45具有驱动齿轮4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43,至少一转动架44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43转动,以带动相应的连杆45转动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1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1带动所述齿轮组合46转动实现至少一对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的同步转动;所述天线401设于所述容置框41上,所述天线401用于接收信号。
具体地,至少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的支撑框43间隔地固定于所述容置框41的内腔,至少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远离支撑框43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上。每一转动架44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43转动,能带动相应的连杆45转动以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1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1带动所述齿轮组合46转动以实现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的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同步相对转动或相反转动,即通过所述折叠机构40的联动方式实现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同步折弯或同步展平。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为手机。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无线电电话、寻呼机、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所述容置框41内设置相互间隔的两个所述转动主体,每一转动主体包括一对转动组合42及位于所述一对转动组合42之间的所述齿轮组合46。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100的折叠机构40的每一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转动连接于支撑框43,每一转动组合42的连杆45设置于所述支撑框43与转动架44之间;所述连杆45的一端活动地连接于转动架44,所述连杆45相对的另一端的驱动齿轮450啮合于所述齿轮组合46,且连杆45具有驱动齿轮45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43,至少一转动架44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43转动时,至少一所述转动架44能带动相应的连杆45转动以使所述连杆45上的驱动齿轮450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0带动所述齿轮组合46转动以实现每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的同步转动,从而使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通过所述折叠机构40的联动方式实现同步相对转动或相反转动,以完成柔性屏30的折弯或展平,以方便移动终端100的折弯或展平,使用方便,且所述折叠机构40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节省装拆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所述容置框41上还设有至少一天线401,所述天线401能接收信号,特别是当所述移动终端100折弯后,所述第一框体21及所述第二框体23中的天线由于壳体20的弯折叠加可能被遮挡而相互干扰,但所述天线401外露,避免天线401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了所述天线401接收信号的功能,提升移动终端100的用户体验。
所述折叠机构40的每一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与支撑框43之间的转动轴是虚拟轴,虚拟轴的所述轴心线位于所述转动组合42的外部;具体的,所述折叠机构40的每一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与支撑框43之间的虚拟的转动轴的轴心线位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柔性屏30的中性层上,从而能提高所述柔性屏30的耐弯曲性,且能保证柔性屏30最大程度不受损。
所述中性层是指柔性屏30在弯曲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30的外层受拉伸,所述柔性屏30的内层受挤压,在其断面上有一个不受拉伸,又不受挤压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的应力很少,所述过渡层即为中性层。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组合42转动轴的轴心线在移动终端100折弯或展平时均位于所述中性层上,从而能保证柔性屏30最大程度不受损。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正面指面朝所述柔性屏30的出光面的面,背面指背朝所述柔性屏30的出光面的面。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容置框41呈中空的条形框,所述容置框41包括矩形的基板411,位于所述基板411相对的两侧边的两个弧形的侧板413,以及位于所述基板411相对两端的端板415;所述基板411、两个所述侧板413及两个端板415共同围成一安装空间416,两个所述转动主体的支撑框43及齿轮组合46收容于所述安装空间416内。两个所述侧板413的内表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向所述安装空间416内凸设连接块412,每一连接块412上开设有连接孔4120。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框41的基板411或侧板413上设有电性连接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的天线401;具体地,容置框41的外表面设有定位槽410,天线401容置于所述定位槽410中;优选地,定位槽410位于所述基板411上并沿所述容置框4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410可以连通所述容置框41的内腔,也可以不全部连通所述容置框41的内腔,当所述天线401容置于所述定位槽410中时,所述天线401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框41的外表面共面。具体地,当所述定置框41由铜合金、铝合金或钢等信号屏蔽材料制成时,所述定位槽410开设于所述容置框41的外表面,所述定位槽410可以连通或不连通所述容置框41的内腔,所述天线401容置于所述定位槽410内后,所述天线401不会被所述容置框41屏蔽;当所述容置框41通过信号可穿透材料制成,所述定位槽410可以设于所述容置框41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定位槽410不需穿通所述容置框41的外表面,所述天线401容置于所述定位槽410中能正常接收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框41上可以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相互间隔的天线401。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框体21于邻近第二框体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容槽211,所述第二框体23于邻近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收容槽231,当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收容槽211与第二收容槽231围成的收容空间,所述折叠机构40的容置框4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框体21的正面邻近所述第一收容槽211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置槽212;所述第二框体23的正面邻近所述第二收容槽231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槽232。所述第一框体21于第一容置槽212的底面开设横截面为T形的两个间隔的连接空间213,每一连接空间213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211,每一连接空间213包括矩形的收容槽214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21于所述收容槽214的底面上的定位槽216;每一所述连接空间213用于安装一转动架44,收容槽214的底面开设有若干锁固孔215;第二框体23于第二容槽232的底面开设横截面为T形的两个间隔的连接空间233,所述连接空间233连通所述第二收容槽231,每一连接空间233包括矩形的收容槽234,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23于所述收容槽234的底面的定位槽236。所述连接空间233用于安装另一转动架44,具体的,所述连接空间233的底面开设有若干锁固孔235。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6是图4中的折叠机构40的转动主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转动主体包括一对转动组合42及齿轮组合46;图7是图6中的其中一转动组合4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6中的另一转动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支撑框43包括正面430及背面,所述背面能贴合于所述容置框41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撑框43的一端面开设有若干轴孔431,这些轴孔431用于连接齿轮组合46;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框43在面朝另一支撑框43的端面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四个轴孔431。所述背面对应所述容置框41上的连接块412开设有连接口433,所述连接块412能收容于所述连接口433内。所述支撑框43的正面上开设有对应连接孔4120的通孔434,通孔434为沉头孔,以便收容锁固件的头部。所述支撑框43的正面430的中部开设有一收容口436,所述收容口436远离连接口433,所述收容口436穿通所述支撑框43的背面。所述支撑框43于收容口436内远离通孔434的一侧设置有一定位杆432,所述定位杆432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收容口436相对的两个内壁上,且定位杆432邻近所述支撑框43的正面430,即所述定位杆432的正面与支撑框43的正面430相隔一段距离。所述支撑框43于所述收容口436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向所述收容口436内凸设有一对圆弧形的转动筋438,转动筋438的轴心线与所述转动组合42的转动架44与支撑框43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重合。每一转动筋438相对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撑框43的正面430。
转动架44包括转动块445、安装框447,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块445与所述安装框447之间的连接板448,所述连接板448上增加有加强板,以增加所述转动块445与所述安装框447之间的连接强度。转动块445是呈半圆柱形的转动块,即所述转动块445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转动块445包括矩形的正面4450,以及圆弧形的背面。所述转动块445能转动收容于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转动块445相对的两侧面上开设有一对弧形槽4452,一对所述弧形槽4452对应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的一对转动筋438,弧形槽4452的轴心线与所述转动架44与对应的支撑框43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重合。每一弧形槽4452相对的两端均穿通所述转动块445的正面4450。所述安装框447包括矩形的连接板4471,以及凸设于所述连接板4471的背面的定位部4470。所述定位部4470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4471背面的相对间隔的两个延伸板4473,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延伸板4473远离所述转动块445一端的端板4474,两个所述延伸板4473与所述端板4474之间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连杆45的一端。延伸板4473沿垂直于所述弧形槽4452的轴心线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延伸板4473上开设有一对连杆槽4476,每一连杆槽4476倾斜延伸。具体的,每一连杆槽4476在对应的延伸板4473上从邻近所述端板4474的一端且靠近连接板4471处沿所述延伸板4473的延伸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转动块445位于所述连接板4471远离所述端板4474的一侧的一端,即所述转动块445通过所述连接板448连接于所述连接板4471远离所述端板4474的一侧的端部。所述连接板4471的正面于定位部4470的两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4478,安装孔4478为沉头的通孔。
连杆45包括连杆条451、设置于所述连杆条451一端的连接轴452,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条451另一端的驱动齿轮450。所述连接条451包括直条部及弧形条部,所述连接轴452固定于所述直条部远离所述弧形条部的一端,所述驱动齿轮450设置于所述弧形条部远离所述连接轴452的一端。所述连接轴452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驱动齿轮450的轴心线。所述驱动齿轮450的中部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一轴孔456。所述驱动齿轮450包括轮体及凸设于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的若干齿牙,每一齿牙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轴452的轴心线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450的齿牙并非在所述轮体的外周面上轴向圆周阵列完整的一周,所述驱动齿轮450的若干齿牙是在所述轮体背朝所述连接轴452的外周面上轴向圆周阵列成圆弧形。具体的,所述驱动齿轮450包括五个齿牙。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450的齿牙可以绕轮体设置一周。
如图6所示,所述齿轮组合46包括一对传动齿轮460,以及若干转轴461。一对所述传动齿轮460相互啮合,且能分别啮合于一对转动组合42的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每一传动齿轮460的中部轴向开设有通孔464,所述通孔464内固定一转轴461。每一驱动齿轮450的轴孔456内也固定一转轴461。本实用新型中,传动齿轮460及驱动齿轮450均采用直齿轮。
如图2至图8所示,组装折叠机构40时,先组装每一转动主体,具体的,将转动架44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43上,即,转动架44的转动块445插入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并使一对转动筋438滑动地收容于所述转动块445的一对弧形槽4452内。此时,转动架44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框43上。再将连杆45设置有连接轴452的一端收容于两个所述延伸板4473之间,使连接轴452相对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入两个所述连杆槽4476内。再将齿轮组合46安装于一对所述转动组合42之间;具体的,将齿轮组合46放置于一对转动组合42之间,使一对传动齿轮460上的转轴461正对每一转动组合42上中间的两个轴孔431,使转轴461相对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入对应的轴孔431内;并将两个连杆45上的驱动齿轮450上的转轴461正对每一转动组合42上外侧的两个轴孔431,使每一驱动齿轮450上的转轴46相对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插入对应的轴孔431内。此时,同一转动组合42上的转动块445与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位于所述转动架44的同侧,一对传动齿轮460相互啮合,且分别啮合于一对传动齿轮460,以形成联动机构。再将每一对转动组合42放置于容置框41内,连接块412分别插入对应的转动组合42的连接口433内,提供若干锁固件分别穿过对应的支撑框43的通孔434,锁固于对应的连接孔4120内,使一对转动组合42固定于容置框41内。
组装完成的每一转动主体的支撑框43与转动架44通过相互配合的弧形槽4452与转动筋438连接来实现相互转动,弧形槽4452开设于所述转动架44上,转动筋438设置于所述支撑框43上。所述转动架44与支撑框43之间的转动轴是虚拟轴,所述虚拟轴的轴心线位于所述转动组合42的外部,且所述虚拟轴的轴心线与弧形槽4452的轴心线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槽也可以开设于支撑框43上,转动筋也可以设置于转动架44上,具体的,所述弧形槽开设于所述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的内壁上,所述转动筋凸设于转动块445上,所述转动筋能滑动地收容于弧形槽内,使转动架44与支撑框43之间转动连接。
如图2及图9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分别贴合于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的正面的两个盖板60,以及贴合于柔性屏30的背面的支撑片70。每一盖板60上开设若干收容槽62,每一收容槽62对应转动架44的连接板448上的加强板。所述支撑片70是柔性支撑片,所述支撑片70可以是薄金属片如铜箔、液态金属片、记忆合金片、塑胶片或其他符合材料制成的薄片。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70是薄钢片。
请一并参阅图2、图6至图11,图9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移动终端100的进一步组装示意图;图11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沿XI-XI线的剖视图。组装所述移动终端100时,将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齐平,使第一框体21的第一收容槽211与第二框体23的第二收容槽231围成收容空间;将折叠机构40的容置框41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转动组合42的安装框447分别放置于第一框体21对应的连接空间213及第二框体23对应的连接空间233内;具体地,每一转动组合42的其中一安装框447的定位部4470卡入对应的定位槽216内,且连接板4471收容于收容槽214内;另一安装框447的定位部4470卡入对应的定位槽236内,且连接板4471收容于收容槽234内。若干锁固件分别穿过连接板4471上的安装孔4478锁固于对应的锁固孔215、235内。此时,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呈展平状态,每一转动架44定位于对应的定位杆432上,即定位杆432支撑于转动架44的连接板448的背面;将两个盖板60分别贴合于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的正面,每一转动组合42的连接板448上的加强板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62内,由于移动终端100上的锁固件的头部均收容于对应的沉头孔内,从而能使两个所述盖板60的正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有利于减少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整体厚度。将支撑片70的正面贴合于柔性屏30的背面,再将支撑片70的背面贴合于盖板60的正面,即移动终端100组装完成。此时,所述天线401被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覆盖,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第一框体21和/或第二框体23上的天线不会被遮挡能有效地接收信号。
请一并参阅图12及图13,图1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100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15是图12中的移动终端100沿XIII-XIII线的剖视图。需要折弯所述移动终端100时,对移动终端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至少其中一个施加折弯的力F1,如图13中对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F1,能使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具体的,固定于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架44向第一框体21的方向顺时钟转动,转动块445在对应的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顺时钟转动,即转动筋438在对应的弧形槽4452内滑动,使连接于所述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连接轴452沿连杆槽4476朝邻近容置框41的一端滑动,且所述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所述传动齿轮460带动对应的另一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另一所述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从而使所述另一连杆45逆时钟转动,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滑动地抵推对应的连杆槽4476的内壁,且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第一框体21朝向第二框体23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邻近,即所述折叠机构40通过联动的方式使移动终端完成弯折。此时,天线401外露以方便所述天线401有效地接收信号。
在折弯所述移动终端100时,也可以对第一框体21施加折弯的力,能使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朝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具体的,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的转动架44朝第二框体23的方向逆时钟转动,转动块445在对应的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逆时钟转动,即转动筋438在对应的弧形槽4452内滑动,带动转动架44逆时钟转动,使连接于所述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连接轴452沿连杆槽4476朝邻近容置框41的一端滑动,且所述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所述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所述另一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从而使所述另一连杆45顺时钟转动,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滑动地抵推对应的连杆槽4476的内壁,且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第二框体23朝向第一框体21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邻近,即所述折叠机构40通过联动的方式使移动终端完成弯折。
在折弯所述移动终端100时,也可以一同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折弯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架44朝相互邻近的方向转动;其中一个转动架44顺时钟转动,另一个转动架44逆时钟转动,顺时钟转动的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逆时钟转动的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每一连杆45上的连接轴452在对应的连杆槽4476朝向容置框41滑动,并在连杆槽4476内转动;顺时钟转动的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逆时钟转动的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邻近,以完成移动终端的弯折。
当需要展平移动终端100时,对移动终端100的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的至少其中一个施加展平的力,如对第二框体23施加展平的力F2(如图13所示),能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架44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具体的,固定于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块445在对应的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逆时钟转动,即转动筋438在对应的弧形槽4452内滑动,带动转动架44逆时钟转动,使连接于所述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连接轴452沿连杆槽4476朝向远离容置框41的一端滑动,且所述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所述传动齿轮460带动对应的另一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所述另一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从而使所述另一连杆45顺时钟转动,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滑动地抵推对应的连杆槽4476的内壁,且另一所述连杆45的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第一框体21朝远离第二框体23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远离,即所述折叠机构40通过联动的方式使移动终端完成展平。此时,所述天线401被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覆盖,但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不重叠,即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第一框体21和/或第二框体23上的天线不会被遮挡能有效地接收信号。
在展平所述移动终端100时,也可以对第一框体21施加展平的力,能使固定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架44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具体的,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的转动块445在对应的支撑框43的收容口436内顺时钟转动,即转动筋438在对应的弧形槽4452内滑动,带动转动架44顺时钟转动,使连接于所述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连接轴452沿连杆槽4476朝远离容置框41的一端滑动,且所述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所述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所述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所述另一传动齿轮460带动另一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从而使所述另一连杆45逆时钟转动,所述另一连杆45的连接轴452滑动地抵推对应的连杆槽4476的内壁,且另一所述连杆45的连接轴452在所述连杆槽4476内转动,使所述第二框体23朝远离第一框体2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远离,即所述折叠机构40通过联动的方式使移动终端完成展平。
在折弯所述移动终端100时,也可以一同对第一框体21及第二框体23施加展平的力,使连接于第一框体21和第二框体23上的转动架445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其中一个转动架44顺时钟转动,另一个转动架44逆时钟转动,顺时钟转动的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顺时钟转动,逆时钟转动的转动架44上的连杆45的驱动齿轮450逆时钟转动,每一连杆45上的连接轴452在对应的连杆槽4476朝远离容置框41的一端滑动,并在连杆槽4476内转动;顺时钟转动的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逆时钟转动,逆时钟转动的驱动齿轮450带动对应的传动齿轮460顺时钟转动,从而使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相互远离,以完成移动终端的展平。
在折叠机构40从展平状态至完全弯折状态之间的任一弯折状态中,由于每一驱动齿轮450与对应的传动齿轮460之间,以及两个传动齿轮460之间具有摩擦阻尼力,因此,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折叠机构40能在上述任一弯折状态下进行定位。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主体40与壳体20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与第一实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框体21对应第一收容槽211设有信号穿透区210,所述第一框体23对应第一收容槽231设有信号穿透区230,所述壳体20a展平时,所述第一框体21的信号穿透区210与所述第二框体23的信号穿透区230围成对应所述天线401的信号穿透区域。具体地,所述信号穿透区210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于第一收容槽211的内壁,所述信号穿透区230位于所述第二框体23于第二收容槽231的内壁。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穿透区210、230均为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框体21面朝第二框体23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二框体23面朝第一框体21的侧面,当所述第一框体21与所述第二框体23展平时,两个所述缺口围成正对所述天线401的信号穿透区域。因此,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下,天线401也不会被遮挡,有利于所述天线401接收信号。
优选地,所述信号穿透区210、230内填充有塑料、橡胶或硅胶等信号能穿透的材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体21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11的内壁设有第一信号穿透区,所述壳体20展平时,所述第一信号穿透区对应所述天线401;因此,在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时,天线401也不会被遮挡,有利于所述天线401接收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体23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31的内壁设有第二信号穿透区,所述壳体20展平时,所述第二信号穿透区对应所述天线401;因此,在移动终端在展平状态时,天线401也不会被遮挡,有利于所述天线401接收信号。
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主体40a与壳体20b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与第一实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容置框41a的内腔还设有至少一电子器件,所述容置框41a的外表面设有对应所述电子器件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容置框41a的内腔设有电性连接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的一个扬声器51及充电接口53,所述扬声器51及所述充电接口53分别位于所述容置框41a相对的两端;所述通孔包括设于容置框41a的外表面的若干出音孔,及设于所述容置框41a的外表面的插孔;所述若干出音孔连通所述容置框41a的安装空间416,并对应所述扬声器;第一框体21面朝所述第二框体23的侧面开设第一缺口217,第二框体23面朝第一框体21的侧面设有第二缺口237,所述壳体20呈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缺口217与所述第二缺口237配合后的空间与所述容置框41的出音孔连通;所述扬声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经所述出音孔,从所述第一缺口217与所述第二缺口237配合后的空间传出;所述插孔连通所述容置框41a的安装空间416,并对应所述充电接口53,外部的充电插头穿过所述插孔插接于所述充电接口53。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框体21与第二框体23通过所述折叠机构40a的联动方式实现同步相对转动或相反转动,以完成柔性屏的折弯或展平,以方便电子装置的折弯或展平,使用方便,且所述折叠机构40a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节省装拆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所述折叠机构40a的容置框41a设有天线401,所述天线401能接收信号,特别是当所述移动终端100折弯后,所述天线401外露,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天线401接收信号的功能;另外,所述容置框41上还设有至少一电子器件,至少一所述电了器件能实现自有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机构40不仅能方便电子装置100的折弯或展平,还能实现至少一电子器件的功能,从而增加了折叠机构40的新功能,能提升电子装置100的用户体验。
在其他实施例中,容置框41a内设有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100的至少一USB接口,至少一所述USB接口容置于所述容置框41内,所述容置框41的外表面设有对应至少一所述USB接口的通孔;USB插头穿过所述通孔插接于USB接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框41a上还可以设置各种按键开关,每一按键开关的按压部露出所述容置框41a的外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框41a上设有扬声器51、充电接口53、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一;所述容置框41a上设有扬声器51、充电接口53、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二;所述容置框41a上设有扬声器51、充电接口53、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三;或者所述容置框41a上设有扬声器51、充电接口53、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等。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直齿轮啮合的方式联动,相比于采用斜齿轮啮合联动的方式而言,不需要很高的制造精度,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容置框、设于所述容置框的至少一对转动组合、位于至少一对所述转动组合之间的齿轮组合,以及至少一天线,至少一所述转动组合包括支撑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上的转动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与所述转动架之间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地连接于转动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啮合于所述齿轮组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连杆具有驱动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框,至少一转动架相对于对应的支撑框转动,以带动相应的连杆转动使所述连杆的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带动所述齿轮组合转动实现至少一对转动组合的转动架的同步转动,所述天线设于所述容置框上,所述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设有定位槽,至少一所述天线容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连通所述容置框的内腔,所述天线的外表面与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通过信号可穿透材料制成,所述容置框的内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天线容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间隔的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的内腔还设有至少一电子器件,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设有对应所述电子器件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电子器件为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容置于所述容置框内,所述通孔是设于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的出音孔,所述出音孔对应所述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从所述出音孔传出;至少一所述电子器件为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容置于所述容置框内,所述通孔是设于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的插孔,所述插孔对应所述充电接口;或者至少一所述电子器件为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容置于所述容置框内,所述通孔对应所述USB接口设于所述容置框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设有扬声器、充电接口、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一;所述容置框设有扬声器、充电接口、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二;所述容置框设有扬声器、充电接口、USB接口及按键开关的四者之三;或者所述容置框设有扬声器、充电接口、USB接口及按键开关。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柔性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中的所述折叠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体及第二框体,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之间,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壳体及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折叠机构用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的折叠或展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于邻近第二框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框体于邻近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呈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折叠机构的容置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设有第一信号穿透区,所述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一信号穿透区对应所述天线;所述第二框体对应所述第二收容槽设有第二信号穿透区,所述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二信号穿透区对应所述天线;或者所述第一框体对应所述第一收容槽及所述第二框体对应所述第二收容槽分别设有信号穿透区,所述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一框体的信号穿透区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信号穿透区围成对应所述天线的信号穿透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的一对转动组合的转动轴为虚拟轴,所述虚拟轴的轴心线位于所述柔性屏的中性层上。
CN202020529709.1U 2020-04-10 2020-04-10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1557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9709.1U CN211557294U (zh) 2020-04-10 2020-04-10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9709.1U CN211557294U (zh) 2020-04-10 2020-04-10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7294U true CN211557294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9709.1U Active CN211557294U (zh) 2020-04-10 2020-04-10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72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167A (zh) * 2021-04-20 2021-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5263907A (zh) * 2020-11-03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WO2023280126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3907A (zh) * 2020-11-03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5263907B (zh) * 2020-11-03 2023-1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3194167A (zh) * 2021-04-20 2021-07-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2222653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3194167B (zh) * 2021-04-20 2023-08-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以及内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3280126A1 (zh) * 2021-07-06 2023-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9452B1 (en) Rotating devic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10919B1 (en) Rotating devic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557294U (zh)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EP3951754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1049954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003929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11550435U (zh) 同步转动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0168069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EP1422593B1 (en) Flexible conductors connected between two part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98765B (zh) 一种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JP3525381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ヒンジコネクタ
EP3958546A1 (en) Folding terminal structure
JP2008135248A (ja) ヒンジ構造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8508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2822879B (zh) 电子设备
JP4553811B2 (ja) 折畳み式電子機器
CN213126739U (zh)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JP4992113B2 (ja)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JP4569903B2 (ja) Fpc実装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4633068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4079680A (zh) 可折叠电子装置
CN115460842A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JP2002246819A (ja) 携帯電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