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287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2879B CN112822879B CN201911121539.1A CN201911121539A CN112822879B CN 112822879 B CN112822879 B CN 112822879B CN 201911121539 A CN201911121539 A CN 201911121539A CN 112822879 B CN112822879 B CN 1128228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electronic device
- housing
- curved
- matching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04M1/0269—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ounted in a fixed curved configuration, e.g. display curved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telephon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封盖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封盖件包括第一侧部、中间部及第二侧部,所述中间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彼此间隔相对以形成开口,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排相邻;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封盖件。本申请的方案能够解决壳体与外观件难以组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为追求简洁一致的外观,通常会设计一体式的外观件,外观件具有主体和侧壁。外观件的内侧需要安装壳体,以支撑外观件。但是,在将壳体与此种外观件组装时,壳体较难装进去。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中框,能够解决壳体与外观件难以组装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封盖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封盖件包括第一侧部、中间部及第二侧部,所述中间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彼此间隔相对以形成开口,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排相邻;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以支撑所述第一封盖件。
第一封盖件可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观件。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均可以相对中间部弯折,以使第一封盖件形成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连在中间部的相对两侧,且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相隔开,使第一封盖件围成具有开口的C形的收容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并排相邻排布并固定连接,以共同支撑第一封盖件。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分体设计,可分次装入收容腔内与第一封盖件配合,使得与第一封盖件的组装较为容易,不会在组装时出现干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容腔在所述开口处收拢。该收拢指收容腔在开口处收紧聚合,开口处的周向长度并非是收容腔内壁的最大周向长度。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为分体设计,相较于一体式的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分次装入收容腔,并不会与呈收拢状的收容腔内壁干涉。因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体设计及分次组装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收拢状的收容腔的结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均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此种结构的第一封盖件可具有饱满、扩张的外观效果,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体验,也能增强用户的握持感。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体设计及分次组装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种收容腔的结构。因此,本实现方式的方案使得电子设备的可制造性与外观体验均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部的弯曲角度在150°至180°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部的弯曲角度在150°至180°之间。由此,第一封盖件形成大角度弯曲,能够营造出饱满、扩张的外观效果,提升了电子设备的外观体验,也能增强用户的握持感。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体设计及分次组装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种收容腔的结构。因此,本实现方式的方案使得电子设备的可制造性与外观体验均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侧部。此种设计能够很好地利用收容腔的内部空间安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此种设计能充分利用收容腔内的最宽处安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提升结构空间利用率。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体设计及分次组装方式,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种收容腔的结构。因此,本实现方式的方案使得电子设备的可制造性与外观体验均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封盖件包括曲面盖板和曲面屏;所述曲面盖板包括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曲面屏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与所述曲面屏背离所述曲面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当第一封盖件为曲面屏模组时,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大视角和立体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形成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光滑的斜平面。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凸,所述第二配合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凸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槽相配合。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通过粘胶相连,以形成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台阶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通过粘胶相连,以形成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包括第一子面和第二子面,所述第一子面与所述第二子面呈夹角相连,所述第二子面凸设有第二卡凸;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第三子面和第四子面,所述第三子面与所述第四子面呈夹角相连,并且所述第三子面与所述第一子面相对,所述第四子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凸伸入所述第二卡槽,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通过粘胶形成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形成不可拆卸连接。此种配合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和组装,并且连接强度较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封盖件,所述第二封盖件设在所述开口处,并将所述曲面屏、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收容腔内。设置第二封盖件能够使电子设备具有完整、浑然一体的的外观,也能增强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封盖件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是平板状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曲面屏。通过使第二封盖件作为显示屏,能够使电子设备实现环绕全向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三封盖件和第四封盖件,所述第三封盖件与所述第四封盖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封盖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封盖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同侧,所述第四封盖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同侧。设置第二封盖件能够使电子设备具有完整、浑然一体的的外观,也能增强电子设备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封盖件包括显示屏,和/或所述第四封盖件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是平板状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曲面屏。通过使第三封盖件和或第四封盖件作为显示屏,能够使电子设备实现空间360度环绕全向显示。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电子器件可以包括电路板和布设在电路板上的功能器件。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封盖件的一面可以同时布设电路板和功能器件,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封盖件的一面可以仅布置功能器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手机的中框。通过设计分体式的中框,能够很好地适应第一封盖件的结构,使手机的可制造性与外观体验均较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框,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外观件。该外观件围成具有开口的C形的收容腔。该中框包括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用于安装在该收容腔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并排相邻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共同支撑该外观件。通过设计分体式的中框,能够很好地适应外观件的结构,使电子设备的可制造性与外观体验均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电子设备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曲面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曲面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的曲面屏模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电子器件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三中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四中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五中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六中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七中的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八中的曲面屏模组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该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设备、充电宝等。以下将以电子设备1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第一封盖件24、承载结构件、第二封盖件14、第三封盖件22和第四封盖件23。
结合图2与图4所示,第一封盖件24可以包括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和第二侧部113,中间部112连接在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之间。中间部112可以是厚度均匀或基本均匀的板状结构,例如平板状结构或弯板状结构。或者,中间部112可以是厚度不均匀的板状结构,例如中间部112的一个表面(该表面可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观面)可以为弧面,与该弧面相对的表面可以为平面。
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一侧部111和/或第二侧部113可以为厚度均匀或基本均匀的板状结构,例如平板状结构或弯板状结构。或者,第一侧部111和/或第二侧部113可以为厚度不均匀的板状结构。
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可以相对中间部112弯折。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基本为弯板状。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第一侧部111及第二侧部113沿弯曲方向的长度可以相等或不等。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基本为平板状,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朝靠近对方的方向相对中间部112倾斜。第一侧部111与中间部112形成第一夹角,第二侧部113与中间部112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均为锐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可以相等或不等。
第一侧部111远离中间部112的一端,与第二侧部113远离中间部112的一端之间形成开口11g,使得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和第二侧部113围成C形的收容腔。收容腔在开口11g处收拢。例如图4所示,收容腔内壁的拱起最高处的周向长度最大,开口11g处的周向长度L1小于最大周向长度。从该拱起最高处到开口11g,收容腔内壁的周向长度呈缩小趋势。或者例如图5所示,从收容腔的底部到开口11g,收容腔内壁的周向长度呈缩小趋势,开口11g的周向长度L2最小。该周向长度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以基本平行于中间部112的若干平面分别与收容腔的内壁相交,得到若干条交线。每条交线的长度可称为收容腔内壁的一个周向长度。
如图2所示,C形的该收容腔的上下两端均开放(由于视角原因,该收容腔的下端未出)。即该收容腔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承载结构件可安装在第一封盖件24的收容腔内,承载结构件可对第一封盖件24进行支撑。承载结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均安装在收容腔内。从第一侧部111到第二侧部113的方向上,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并排相邻设置。例如在图4或图5视角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在左右方向上并排相邻,而非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形状可与收容腔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壳体12远离第二壳体13的一端朝向第一侧部111,第二壳体13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朝向第二侧部113。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当然,可选的,承载结构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壳体,该其他壳体与第一壳体12及第二壳体13并排相邻。
第二封盖件14设在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之间的开口11g中,以将承载结构件封装在收容腔中。第二封盖件14的相对两端可分别与第一侧部111及第二侧部113配合。第二封盖件14也可以与承载结构件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承载结构件分体设计,能够分次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装入呈收拢状的收容腔内,使得承载结构件与第一封盖件24的组装较为容易,不会出现干涉。
结合图2与图4所示,第三封盖件22安装在第一封盖件24的一端,且位于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及第二侧部113的同侧,也即第三封盖件22封盖在收容腔一端的开口处(例如图2视角中收容腔上端的开口)。第三封盖件22可以与第一封盖件24及第二封盖件14配合。第三封盖件22也可以与承载结构件配合。第三封盖件22可以为厚度均匀或基本均匀的板状结构,例如平板状结构或弯板状结构。或者,第三封盖件22可以为厚度不均匀的板状结构。
结合图2与图4所示,第四封盖件23安装在第一封盖件24的另一端,且位于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及第二侧部113的同侧,第四封盖件23与第三封盖件22间隔相对设置。也即第四封盖件23封盖在收容腔另一端的开口处(例如图2视角中收容腔下端的开口)。第四封盖件23可以与第一封盖件24及第二封盖件14配合。第四封盖件23也可以与承载结构件配合。第四封盖件23可以为厚度均匀或基本均匀的板状结构,例如平板状结构或弯板状结构。或者,第四封盖件23可为厚度不均匀的板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封盖件24可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观件,第一封盖件24的外表面(与收容腔的内壁相对的表面)可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观面。第一封盖件24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例如,第一封盖件24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曲面屏模组(可称为主屏),第一封盖件24的整个区域都能显示。当第一封盖件24为曲面屏模组时,第一封盖件24还可以包括曲面屏。或者,第一封盖件24仅有局部区域能够显示。或者,第一封盖件24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盖板,该盖板不具有显示功能。
承载结构件例如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中框。
第二封盖件14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例如,盖件14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可称为副屏,该副屏可以是平板状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曲面屏),盖件14的整个区域都能显示。或者,盖件14仅有局部区域能够显示。或者,盖件14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盖板,该盖板不具有显示功能。
第三封盖件22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例如,第三封盖件22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可称为副屏,该副屏可以是平板状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曲面屏),第三封盖件22的整个区域都能显示。或者,第三封盖件22仅有局部区域能够显示。或者,第三封盖件22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盖板,该盖板不具有显示功能。
第四封盖件23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例如,第四封盖件23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可称为副屏,该副屏可以是平板状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曲面屏),第四封盖件23的整个区域都能显示。或者,第四封盖件23仅有局部区域能够显示。或者,第四封盖件23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盖板,该盖板不具有显示功能。
以下将以第一封盖件24为曲面屏模组,承载结构件为中框,第二封盖件14、第三封盖件22及第四封盖件23均为副屏为例继续描述。应理解,这仅仅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方式实际上不限于此。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6所示,曲面屏模组可以包括曲面盖板11和曲面屏15,曲面盖板11与曲面屏15相贴合。
曲面盖板11包括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与第二侧部113。中间部112可以为平板状结构。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的结构相同,二者可以对称设在中间部112的相对两侧。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均可以为弧形板状结构,二者分别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第一侧部111的弯曲角度以及第二侧部113的弯曲角度均可达150度-180度(含150度与180度)。以第一侧部111为例,该弯曲角度可通过以下方式度量:在第一侧部111连接中间部112的位置做第一侧部111的切线L1,在第一侧部111远离中间部112的位置做第一侧部111的切线L2,切线L1与切线L2均为射线。从切线L1转动到切线L2,切线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侧部111的延伸方向一致。例如,图6中从切线L1转动到切线L2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第一侧部111连接中间部1112的一端到远离中间部112的一端延伸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切线L1与切线L2所成角度称为弯曲角度。
由此,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可形成大角度弯曲,使得收容腔在开口11g处收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部111和/或第二侧部113的弯曲角度可以是其他值,例如小于或等于90度。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不限于为弧形。
曲面屏15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例如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或者曲面屏15可以是具有弯曲形状的刚性显示面板。曲面屏15与曲面盖板11仿形,曲面屏15收容在第一侧部111、中间部112及第二侧部113所围成的收容腔内,并与收容腔的内壁贴合。曲面屏15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151、平整部152和第二弯曲部153,平整部152连接在第一弯曲部151和第二弯曲部153之间,平整部152与曲面盖板11的中间部112对应贴合,第一弯曲部151与第一侧部111对应贴合,第二弯曲部153与第二侧部113对应贴合。第一弯曲部151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可与第一侧部111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平齐,第二弯曲部153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可与第二侧部113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平齐。由此,电子设备10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行显示,极大增加了显示面积,能实现曲面环绕显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151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可与第一侧部111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平齐,但第二弯曲部153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可内缩于收容腔内,即第二侧部113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可超出第二弯曲部153靠近开口11g的端部。反之亦可。或者如图7所示,第一弯曲部151可短于第一侧部111,即第一侧部111靠近开口11g的一端可超出第一弯曲部151靠近开口11g的一端。第二弯曲部153可短于第二侧部113,即第二侧部113靠近开口11g的一端可超出第二弯曲部153靠近开口11g的一端。另外,曲面盖板11与曲面屏15也可做成一体,即曲面屏模组为一体式的显示模组。
本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10由于采用了曲面屏15,能够增加显示面积,实现电子设备10的大视角和立体显示。通过增设副屏,又能够实现360度环绕全向显示。并且,曲面盖板11的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的弯曲角度较大,能够营造出圆润饱满的外观体验,也优化了用户的持握感。
以下将以图6所示的曲面屏15与曲面盖板11平齐配合为例,继续进行描述。
在图8的视角中,左侧的为第一壳体12、右侧的为第二壳体13,这仅仅是一种示意。实际上也可以是右侧的为第一壳体12、左侧的为第二壳体13。
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均收容在收容腔内,并均与曲面屏15背离曲面盖板11的至少部分表面通过粘胶16粘接。第一壳体12远离第二壳体13的一端与第一弯曲部151仿形,第一壳体12的该端与第一弯曲部151粘接。第二壳体13远离第一壳体12的一端与第二弯曲部153仿形,第二壳体13的该端与第二弯曲部153粘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可通过其他方式与曲面屏15固定,不限于使用粘胶。
在图8视角中以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该宽度方向也为在横截面A-A内,由第一侧部111到第二侧部113或由第二侧部113到第一侧部111的方向。基于该宽度方向可以定义宽度尺寸。第一壳体12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壳体13的宽度,二者的具体宽度比例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另外,在该宽度方向上,第一壳体12的左端到第二壳体13的右端的距离大于开口11g的宽度。
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能够对曲面屏模组进行支撑。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背离曲面屏15的一侧还可以布置电子器件,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171和布设在电路板171上的功能器件172,功能器件172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闪光灯、电池、指纹模组、扬声器等。当然,第一壳体12和/或第二壳体13朝向曲面屏15的一侧也可以布置功能器件,该功能器件可称为屏下功能器件。
如图9所示,第一壳体12靠近第二壳体13的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面12a,第一配合面12a为光滑的斜平面,第一配合面12a的法线相对平整部152倾斜。第二壳体13靠近第一壳体12的一端具有第二配合面13a,第二配合面13a也为光滑的斜平面,第二配合面13a与第一配合面12a的斜率适配(例如第二配合面13a与第一配合面12a平行)。该光滑指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的表面粗糙度均较小,也较为光洁,能够满足配合要求。第二配合面13a与第一配合面12a相贴合(无间隙贴合或近似无间隙贴合)。由于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的配合,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这能增强中框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对曲面屏模组进行可靠支撑。
本实施例一中,可以先在中框上安装电子器件,再将中框与曲面屏模组组装。或者也可先将中框与曲面屏模组组装,再在中框上安装电子器件。
结合图8与图9所示,在将曲面屏模组与中框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曲面屏15背离曲面盖板11的表面可预先贴附背胶,可以先将宽度较小的第二壳体13从该开口11g处放入收容腔中对应第二弯曲部153的位置,再将第二壳体13与曲面屏15上的背胶粘接,使第二弯曲部153与第二壳体13连接。然后,保持第一壳体12处于倾斜姿态,将第一壳体12的第一端(该第一端为第一壳体12安装到位后,第一壳体12远离第二壳体13的一端)从该开口11g处放入收容腔中对应第一弯曲部151的位置,此时第一壳体12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可以位于收容腔外。待第一端安装到位后,再将第二端放入收容腔,最终使第一壳体12通过背胶与曲面屏15连接,且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形成配合。为保证第一壳体12顺利从开口11g进入收容腔,可以合理设计第一壳体12的宽度与开口11g的宽度,使第一壳体12的第二端在进入收容腔时不会与第二侧部113近开口11g的一端干涉。
当然,背胶也可以仅贴附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表面,或者同时贴附在曲面屏15、第一壳体12及第二壳体13的表面。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曲面屏15与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之间形成粘胶层,例如通过点胶工艺。
如图8所示,副屏14可以包括副屏盖板142和副显示面板141,二者相贴合。在将中框装入收容腔后(电子器件也已安装在中框上),再将副屏14封盖在开口11g处,使得副显示面板141朝向收容腔内部、副屏盖板142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观件。副屏14可与曲面屏模组严密拼接,使电子设备10实现360度环绕全向显示,形成浑然一体的无缝外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屏盖板142和副显示面板141可做成一体,即副屏14为一体式的显示模组。
实施例一中,通过将中框设计成包括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分体式结构,使得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能分别装入曲面屏模组的收容腔。此种分体式中框设计,能够满足曲面屏模组中第一侧部111与第二侧部113之间的开口11g较窄,而中框的整体宽度较大时的装配需求,克服了传统中框与具有大弧度的曲面屏模组的组装难题,便于实现电子设备10的大视角显示设计。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配合面12a上凸设有第一卡凸121,所述第二配合面13a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31,所述第一卡凸121与所述第一卡槽131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第一卡凸121与第一卡槽131的形状相适配。
其中,第一卡凸121例如可以呈具有棱边的块状结构。第一卡凸121可以具有第一卡合面1211、第一连接面1212及第二卡合面1213。第一连接面1212连接在第一卡合面1211与第二卡合面1213之间,第一卡合面1211与第一连接面1212可形成钝角,第一连接面1212与第二卡合面1213可形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第一卡合面1211比第二卡合面1213更靠近曲面屏15,在将第一壳体12的第二端放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壳体13形成配合的过程中,第一卡合面1211可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一卡凸121卡入第一卡槽131。在第一壳体12的第二端放置到位时,第一卡凸121卡入第一卡槽131中并相卡合,此时第一卡合面1211与第二卡合面1213分别与第一卡槽131的对应表面配合。
如图10所示,第一卡凸121可以为若干个,例如为两个。若干第一卡凸121可间隔分布。第一卡槽13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卡凸121的数量适配。例如第一卡槽131的数量与第一卡凸121的数量相同,一个第一卡槽131与一个第一卡凸121对应配合;或者,第一卡槽131的数量小于第一卡凸121的数量,多个第一卡凸121可与同一第一卡槽131配合。
实施例二中,通过第一卡凸121与第一卡槽131的卡合,使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形成可拆卸连接,能够便捷可靠地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固定安装在曲面屏模组的收容腔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凸121与第一卡槽13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卡凸121设在第二壳体13的第二配合面13a上,第一卡槽131开设在第一壳体12的第一配合面12a。第一卡凸121与第一卡槽131的结构不限于上文所述,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例如,第一卡凸121可以近似呈半球状或半椭球状。第一卡凸121与第一卡槽13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最少可以是一个。如图12所示,当第一卡凸121仅有一个时,为保证连接强度,可将第一卡凸121设置成长条状,使第一卡凸121设的相对两端尽量靠近第一配合面12a的相对两边。第一卡槽131也相应的为长条形槽。或者,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也无需是斜平面,例如二者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与曲面屏15的平整部152垂直的平面,或者为曲面。
结合图13与图9所示,在实施例三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并未直接接触和配合,而是通过粘胶18形成不可拆卸连接。此种组装设计使得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连接可靠。可以通过在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的间隙内点胶实现粘接,也可以在第一配合面12a和/或第二配合面13a上贴附背胶实现粘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无需是斜平面,例如二者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曲面,或者是与曲面屏15的平整部152垂直的平面。
结合图14与图9所示,在实施例四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并非是斜平面而是台阶面。第一配合面12a形成若干第一台阶122(例如为两个),第二配合面13a形成若干第二台阶(例如为两个),第一台阶122与第二台阶均包括呈夹角相连的两个台阶面,如第一台阶122包括台阶面1221和台阶面1222,台阶面1221和台阶面1222形成夹角,该夹角可以是钝角。一个第一台阶122与一个第二台阶对应咬合,以使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形成可拆卸连接,由此能够便捷可靠地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固定安装在曲面屏模组的收容腔内。并且,第一台阶122与第二台阶的两个台阶面形成钝角,这能避免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形成尖锐薄弱的棱角,利于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加工,也能提升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15与图9所示,在实施例五中,与上述实施例四不同的是,第一台阶122与第二台阶并未直接咬合,而是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粘胶19,通过粘胶19将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粘接在一起,形成不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点胶工艺实现粘接。此种方式能增强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的连接强度。
在实施例六中,与上述实施例均不同的是,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配合面13a均非平直面,而是由若干呈夹角连接的子面构成。第一配合面12a的子面设有第二卡凸123,第二配合面13a的子面开设有第二卡槽132,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形成配合。
具体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配合面包括第一子面12a1和第二子面12a2,所述第一子面12a1与所述第二子面12a2呈夹角相连,该夹角例如近似为直角,也可以是钝角或锐角。第一子面12a1的法线可基本平行于曲面屏15的平整部152,第一子面12a1远离第二子面12a2的一边可通过粘胶16连接至曲面屏15。所述第二子面12a2凸设有第二卡凸123。第二卡凸123可以具有第三卡合面1231、第二连接面1232及第四卡合面1233,第二连接面1232连接在第三卡合面1231与第四卡合面1233之间,第二连接面1232可基本平行于曲面屏15的平整部152。第三卡合面1231与第二连接面1232可形成钝角,第二连接面1232与第四卡合面1233可形成钝角。
如图16所示,第二配合面13a包括第三子面13a1和第四子面13a2。第三子面13a1与第一子面12a1相对(例如可以无间隙贴合,或者保持设定间隙)。第四子面13a2开设有第二卡槽132,第二卡槽132具有与第二卡凸123适配的形状。
结合图16与图17所示,在将第一壳体12放入收容腔并与第二壳体13形成配合的过程中,第三卡合面1231与第四卡合面1233可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二卡凸123卡入第二卡槽132。在第一壳体12放置到位时,第二卡凸123卡入第二卡槽132中并相卡合,此时第三卡合面1231与第四卡合面1233分别与第二卡槽132的对应表面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六中,第二卡凸123可以为若干个,例如为一个或至少两个。第二卡槽132的数量可与第二卡凸123的数量适配。当第二卡凸123仅有一个时,为保证连接强度,可将第二卡凸123设置成长条状,使第二卡凸123的相对两端尽量靠近第一配合面12a的相对两边(以图16视角为例,第二卡凸123的相对两端指垂直于纸面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第一卡槽131也相应的为长条形槽。当第二卡凸123为至少两个时,若干第二卡凸123可间隔分布。对应的,第二卡槽132的数量与第二卡凸123的数量可以相同,一个第一卡槽131与一个第一卡凸121对应配合;或者,第二卡槽132的数量小于第二卡凸123的数量,多个第二卡凸123可与同一第二槽配合。
实施例六中,通过第一子面12a1与第三子面13a1的配合,以及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的卡合,使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形成可拆卸连接,能够便捷可靠地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固定安装在曲面屏模组的收容腔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的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二卡凸123设在第二壳体13的第二配合面13a上,第二卡槽132开设在第一壳体12的第一配合面12a。第二卡凸123的结构不限于上文所述,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例如,第二卡凸123可以近似呈半球状或半椭球状。
结合图18与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七中,与上述实施例六不同的是,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并未直接接触配合,而是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内填充有粘胶20,通过粘胶20实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不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在该间隙内点胶实现粘接。第一子面12a1与第三子面13a1之间可具有间隙,第一子面12a1与第三子面13a1之间的间隙可作为收容胶水的预留空间。进行点胶时,可控制出胶量,确保胶水填充在第二卡凸123与第二卡槽132配合的区域内,且最多进入该预留空间而不会从该预留空间溢出,以此避免胶水顶到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与曲面屏15之间的粘胶16。本实施例七能增强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的连接强度。
如图19所示,在实施例八中,与上述实施例均不同的是,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可通过连接件21形成可拆卸连接。例如,结合图19与图9所示,连接件21可穿过第一壳体12的第一配合面12a与第二壳体13的第二配合面13a,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固定。当然,连接件21还可安装在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上的其他任意合适的位置。连接件21包括但不限于螺钉、销钉等。此种方式能增强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的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可通过连接件21形成不可拆卸连接,该连接件21例如可以是铆钉。或者,也可以不使用连接件21,而是采用其他形成不可拆卸连接的工艺将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3组装,例如采用焊接(如超声波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封盖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封盖件包括第一侧部、中间部及第二侧部,所述中间部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彼此间隔相对以形成开口,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围成收容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安装在所述收容腔内;在从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并排相邻,所述第一壳体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仿形,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仿形;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配合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封盖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腔在所述开口处收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均朝背离对方的方向弯曲拱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部的弯曲角度在150°至180°之间;和/或,所述第二侧部的弯曲角度在150°至18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盖件包括曲面盖板和曲面屏;所述曲面盖板包括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曲面屏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与所述曲面屏背离所述曲面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形成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配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光滑的斜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凸,所述第二配合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凸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卡槽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斜平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通过粘胶相连,以形成不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台阶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通过粘胶相连,以形成不可拆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面包括第一子面和第二子面,所述第一子面与所述第二子面呈夹角相连,所述第二子面凸设有第二卡凸;所述第二配合面包括第三子面和第四子面,所述第三子面与所述第四子面呈夹角相连,并且所述第三子面与所述第一子面相对,所述第四子面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凸伸入所述第二卡槽,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通过粘胶形成不可拆卸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件形成不可拆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封盖件,所述第二封盖件设在所述开口处,并将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收容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封盖件包括显示屏。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三封盖件和第四封盖件,所述第三封盖件与所述第四封盖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封盖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三封盖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同侧,所述第四封盖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中间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同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封盖件包括显示屏,和/或所述第四封盖件包括显示屏。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构成所述手机的中框。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1539.1A CN112822879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电子设备 |
US17/764,290 US20220376729A1 (en) | 2019-11-15 | 2020-10-27 | Electronic device |
EP20888603.6A EP4021154B1 (en) | 2019-11-15 | 2020-10-27 | Electronic device |
PCT/CN2020/124028 WO2021093573A1 (zh) | 2019-11-15 | 2020-10-27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1539.1A CN112822879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2879A CN112822879A (zh) | 2021-05-18 |
CN112822879B true CN112822879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585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21539.1A Active CN112822879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76729A1 (zh) |
EP (1) | EP4021154B1 (zh) |
CN (1) | CN112822879B (zh) |
WO (1) | WO202109357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29795B (zh) * | 2020-04-15 | 2022-05-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4025525B (zh) * | 2021-09-29 | 2022-12-1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42023Y (zh) * | 2008-07-11 | 2009-05-20 | 黄泽军 | 一种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支架 |
CN204439971U (zh) * | 2015-01-15 | 2015-07-01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设备的超薄边框模组 |
CN105263281A (zh) * | 2015-08-31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JP2016048357A (ja) * | 2014-08-28 | 2016-04-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曲面スクリーンを構成する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CN106055027A (zh) * | 2015-04-09 | 2016-10-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带屏幕的电子装置 |
CN207489951U (zh) * | 2017-11-14 | 2018-06-12 |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包、电池模组、模组支架 |
CN208141355U (zh) * | 2018-03-14 | 2018-11-23 | 深圳市宏发展电子有限公司 | 热弯贴合式曲面触控屏 |
CN109087588A (zh) * | 2018-09-19 | 2018-12-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 |
CN109246260A (zh) * | 2018-09-11 | 2019-0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组件 |
CN110012138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中框及其制造方法、曲面屏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粘接工艺 |
CN110035155A (zh) * | 2019-04-19 | 2019-07-19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 |
CN209402893U (zh) * | 2018-11-01 | 2019-09-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
CN209497492U (zh) * | 2019-04-11 | 2019-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209540372U (zh) * | 2019-03-06 | 2019-10-25 | 深圳市铂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85337A1 (en) * | 2006-06-12 | 2007-12-13 | Alan Maddock | Visual display screen apparatus |
CN102804942B (zh) * | 2010-03-18 | 2015-12-16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便携电子设备的壳 |
US20160156754A1 (en) * | 2012-11-16 | 2016-06-02 | Manuel Cotelo | Cell phone case with illuminated magnifier |
KR102592054B1 (ko) * | 2016-12-23 | 2023-10-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글래스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207218781U (zh) * | 2017-10-10 | 2018-04-1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屏幕盖板及移动终端 |
CN108566454B (zh) * | 2018-02-27 | 2020-09-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中框及终端 |
CN208081852U (zh) * | 2018-04-03 | 2018-11-13 | 江西粤华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儿童玩具 |
US10742789B2 (en) * | 2018-08-30 | 2020-08-11 | Lifeworks Technology Group LLC | Mobile device cases, mobile device assemblie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
-
2019
- 2019-11-15 CN CN201911121539.1A patent/CN112822879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7 US US17/764,290 patent/US2022037672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27 WO PCT/CN2020/124028 patent/WO2021093573A1/zh unknown
- 2020-10-27 EP EP20888603.6A patent/EP402115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42023Y (zh) * | 2008-07-11 | 2009-05-20 | 黄泽军 | 一种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支架 |
JP2016048357A (ja) * | 2014-08-28 | 2016-04-0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曲面スクリーンを構成する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CN204439971U (zh) * | 2015-01-15 | 2015-07-01 |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设备的超薄边框模组 |
CN106055027A (zh) * | 2015-04-09 | 2016-10-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带屏幕的电子装置 |
CN105263281A (zh) * | 2015-08-31 | 2016-01-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
CN207489951U (zh) * | 2017-11-14 | 2018-06-12 |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包、电池模组、模组支架 |
CN208141355U (zh) * | 2018-03-14 | 2018-11-23 | 深圳市宏发展电子有限公司 | 热弯贴合式曲面触控屏 |
CN109246260A (zh) * | 2018-09-11 | 2019-01-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组件 |
CN109087588A (zh) * | 2018-09-19 | 2018-12-25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装置 |
CN209402893U (zh) * | 2018-11-01 | 2019-09-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
CN209540372U (zh) * | 2019-03-06 | 2019-10-25 | 深圳市铂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支架 |
CN110012138A (zh) * | 2019-04-11 | 2019-07-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中框及其制造方法、曲面屏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粘接工艺 |
CN209497492U (zh) * | 2019-04-11 | 2019-10-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0035155A (zh) * | 2019-04-19 | 2019-07-19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2879A (zh) | 2021-05-18 |
EP4021154A4 (en) | 2022-10-26 |
EP4021154A1 (en) | 2022-06-29 |
US20220376729A1 (en) | 2022-11-24 |
EP4021154B1 (en) | 2023-09-06 |
WO2021093573A1 (zh) | 2021-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22879B (zh) | 电子设备 | |
TWI599296B (zh) | 殼體及採用該殼體的電子裝置 | |
JP5417478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08337336B (zh) |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3186172U (zh) |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8600425B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2015015711A (ja) | 多機能モバイル電源 | |
JP4916388B2 (ja) | 携帯用電子機器 | |
US9282668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
CN217307727U (zh) | 外壳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0963993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11464682B (zh) |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 |
CN213126739U (zh) |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 |
CN108418913B (zh) | 电子装置 | |
JP2013106196A (ja) | 携帯端末 | |
CN111429795A (zh) | 电子设备 | |
CN214959816U (zh) | 电子设备 | |
CN107896442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 |
CN217881254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9372794U (zh) | 中框结构及移动终端 | |
US1163286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2183859U (zh) | 定位机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210928270U (zh) | 电器外壳 | |
TWI711850B (zh) | 音圈馬達及應用其的攝像頭模組和電子裝置 | |
CN107920437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