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9680A - 可折叠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9680A
CN114079680A CN202010830917.XA CN202010830917A CN114079680A CN 114079680 A CN114079680 A CN 114079680A CN 202010830917 A CN202010830917 A CN 202010830917A CN 114079680 A CN114079680 A CN 114079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tating
electronic device
foldab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309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德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309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9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9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9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装置,该可折叠电子装置包括柔性件、可折叠机构及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可折叠机构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柔性件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之间的连接区;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一区,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二区。本申请在折弯所述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所述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进而防止柔性件裸露,保护柔性件不被破坏。

Description

可折叠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装 置。
背景技术
可折叠电子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各个电子设备厂家追求高 端的标志,首先,可折叠电子产品折叠后尺寸较小,满足了手感,收藏也 方便;其次,可折叠电子产品展开后可以获得较大的使用面积,满足了观 感。
现有的可折叠电子产品,一般包括折叠机构和屏幕组件,折叠机构和 屏幕组件相连,在需要折叠该可折叠电子产品时,通过翻折折叠机构,进 而带动屏幕组件翻折,实现整个电子产品的折叠效果。
但是现有的可折叠电子产品在折叠时,屏幕的弯折区位于屏幕与可折 叠机构的连接面的上方,使得屏幕有裸露的可能,有被破坏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能够防止柔性件裸露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装置,该可折叠电子装置包括:
柔性件,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之间 的连接区;
可折叠机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可折叠机构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组 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一区, 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二区;
在折弯所述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所述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位于展 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装置在翻折起第一壳体组 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时,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 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进而防止柔性件裸露,保护柔 性件不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分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部分分 解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分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组 装图。
图3为图1中的可折叠机构在一实施例中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分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分 解图。
图5为图3中的安装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6为图3中的同步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3中的同步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3中的阻尼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3中的阻尼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后的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 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 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 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 “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 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 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 “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分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的部分分解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 分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组装图。该可折叠电子装置100包括可折叠机 构200及与可折叠机构200连接的第一壳体组件6、第二壳体组件7。该 可折叠电子装置100通过可折叠机构200使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 件7能够相对转动从而折叠和展开。在该实施例中,该可折叠电子装置100 包括一柔性件(图未示),例如柔性显示屏。该柔性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组 件6、第二壳体组件7及可折叠机构200上,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信息。
具体地,柔性件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区,连接区连接于第一区 和第二区之间。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7连接于可折叠机构200 相对的两侧,并且第一壳体组件6与柔性件的第一区连接,用于支撑柔性 件的第一区;第二壳体组件7与柔性件的第二区连接,用于支撑柔性件的 第二区。定义与所述柔性件显示面朝向相同的面为正面,与所述柔性件显 示面朝向相反的面为背面。可折弯电子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 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7支撑所述柔性件的一面所在平面为支撑面。
在折弯该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位于展平状态 时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7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进而防止柔性 件(屏幕)裸露,保护柔性件不被破坏。
进一步地,可折叠机构200包括弯折轴,该弯折轴位于可折叠机构200 的轴心,可折叠机构200绕弯折轴转动以弯折或展开。第一壳体组件6绕 第一转动轴线转动,第二壳体组件7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第一转动轴线 和第二转动轴线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7的支撑 面的背面一侧。优选的,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平行于支撑面,且 位于支撑面的背面一侧,即低于支撑面。柔性件第一区邻近可折叠机构弯 折轴的侧边位于第一转动轴线远离可折叠机构200的弯折轴的一侧,柔性 件第二区邻近可折叠机构200的弯折轴的侧边位于第二转动轴线远离可折 叠机构弯折轴的一侧。
可选的,柔性件的连接区在可折叠机构200上的投影位于可折叠机构 200内。
优选的,在折弯该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柔性件的连接区完全位于展平 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件7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进一步防 止柔性件(屏幕)裸露,保护柔性件不被破坏。
参照图3,所示为图1中的可折叠机构在一实施例中的部分分解图。 该可折叠机构200包括安装座1、第一转动组件2和第二转动组件3。安 装座1包括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第一凹槽101以第一转动轴线 为槽心,第二凹槽102以第二转动线为槽心。第一转动组件2滑动连接于 第一凹槽101,第二转动组件3滑动连接于第二凹槽102。第一壳体组件6 与第一转动组件2连接,进而使第一壳体组件6与安装座1转动连接。第 二壳体组件7与第二转动组件3连接,进而使第二壳体组件7与安装座1 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组件2包括第一转动件21,第一转动件21滑动 连接第一凹槽101。第二转动组件3包括第二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1 转动连接于第二凹槽102。
参照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装置部分结构在一实施 例中的立体分解图。第一壳体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件61和第一壳体62, 第二壳体组件7包括第二连接件71和第二壳体72。第一连接件61与第一 转动件21连接并位于安装座1的一侧,第二连接件71与第二转动件31 连接并位于安装座1的另一侧。第一壳体62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件61远离可折叠机构200的一侧,第二壳体7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71远离可 折叠机构200的一侧。柔性件的第一区可整面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62,柔 性件的第二区可整面连接于第二壳体72,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固连接 于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71。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的连接区也 可以不与第一连接件61或第二连接件71连接。
参照图5,所示为图3中的安装座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安装座开 设有安装腔1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呈长条形,其截面为“U”型结 构,外表面为弧形,安装腔11呈“U”型结构。安装座1包括第一定位柱 12、第二定位柱13、第三定位柱14和第四定位柱15。第一定位柱12开 设有第一连接孔121,第二定位柱13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31,第四定位柱 15开设有第六连接孔151。进一步地,可折叠机构200还包括同步组件4。 安装座1开设有安装腔1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1呈“U”型结构。 同步组件4设置于安装腔11内,第一壳体组件6经第一转动组件2与同 步组件4连接,第二壳体组件7经第二转动组件3与同步组件4连接。其 中,同步组件4用于使位于安装座1两侧的第一壳体组件6和第二壳体组 件7同步转动。当第一壳组件6转动时,第一壳体组件6经同步组件4带 动第二壳体组件7同步转动,或者,当第二壳体组件7转动时,第二壳体 组件7经同步组件4带动第一壳体组件6同步转动。
参照6和图7所示,图6为图3中的同步组件4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 分解图;图7为图3中的同步组件4在一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 图。同步组件4包括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第一固定件42、第二固定件 43、第三固定件44和限定件45。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间隔设 置于安装腔11,第三固定件44设置于安装腔11内并位于第一固定件42 和第二固定件43之间,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连接于第三固定件44。第一 转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转轴24,第二转动组件3还包括第二转轴34。第 一转轴24的一端经第一凹槽101与第一固定件4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4 的另一端与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啮合,第二转轴34的一端经第二凹槽102 与第二固定件43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4的另一端与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 啮合。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42包括第一固定件本体421、第一限位部422 和第二限位部423,第一限位部422和第二限位部423分别连接于第一固 定件本体421。第一凹槽101开设于第一固定件本体421,并且第一固定 件本体421还开设有第一定位槽421a、第三连接孔421b、第一凹部421c 和第二凹部421d。第一定位槽421a与第一定位柱12对应设置,第三连接 孔421b与第一连接孔121对应设置。第二固定件43包括第二固定件本体 431、第三限位部432和第四限位部433,第三限位部432和第四限位部 433分别连接第二固定件本体431。第二凹槽102开设于第二固定件本体 431,并且第二固定件本体431还开设有第二定位槽431a、第四连接孔 431b、第三凹部431c和第四凹部431d,第二定位槽431a与第二定位柱 13对应设置,第四连接孔431b与第二连接孔131对应设置。
第一转轴24包括第一轴芯241及与第一轴芯241一端连接的第一凸 起部242,第一凸起部242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42a,第一限位槽242a与 第一限位部422对应设置。第一轴芯241远离第一凸起部242的一端具有 第一齿轮部241a。第二转轴34包括第二轴芯341及与第二轴芯341一端 连接的第二凸起部342,第二凸起部342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42a,第二限 位槽342a与第三限位部432对应设置,第二轴芯341远离第二凸起部342 的一端具有第二齿轮部341a。
第三固定件44包括第三固定件本体441和第一限位凸起442,第一限 位凸起442连接于第三固定件本体441。第三固定件本体441开设有安装 部441a、第一定位孔441b、第一滑槽441c、第二滑槽441d、第一限位凹 部441e、第二限位凹部441f、第五连接孔441g和第三定位槽441h。第一 定位孔441b、第一滑槽441c、第二滑槽441d位于安装部441a内,第一 限位凹部441e与第二限位部423对应设置,第二限位凹部441f与第四限 位部433对应设置。
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包括第一齿条411、第二齿条412和齿轮件413, 齿轮件413包括第一限位凸部413a和第二限位凸部413b,第二限位凸部 413b与第一定位孔441b对应设置。限定件45开设有第七连接孔451、第 二定位孔452和第三定位孔453。第七连接孔451与第五连接孔441g对应 设置,第二定位孔452与第一限位凸部413a对应设置,第三定位孔453与第一限位凸起442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固定件44设置于安装腔11内,使第三定位柱14位 于第三定位槽441h内。第一固定件42设置于安装腔11内并位于第三固 定件44的一端,使第二限位部423位于第一限位凹部441e,第一定位柱 12位于第一定位槽421a内,并通过螺钉、第三连接孔421b及第一连接孔 121使第一固定件42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43设置于安装腔11内并位于第三固定件44的另一端,使第四限位部433位于第二限位凹 部441f,第二定位柱13位于第二定位槽431a内,并通过螺钉、第四连接 孔431b及第二连接孔131使第二固定件43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将齿轮 件413设置于安装部441a,使第二限位凸部413b位于第一定位孔441b内, 将第一齿条411和第二齿条412分别设置于齿轮件413的两端,使第一齿 条41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441c,并使第一齿条411与齿轮件413啮合, 第二齿条412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41d,并使第二齿条412与齿轮件413 啮合。将第一转轴24的第一凸起部242设置于第一凹槽101,使第一限位 部422位于第一限位槽242a,第一齿轮部241a与第一齿条411啮合。第 二转轴34的第二凸起部342设置于第二凹槽102,使第三限位部432位于 第二限位槽342a,第二齿轮部341a与第二齿条412啮合。将限定件45设 置于安装部441a并位于齿轮件413的上部,使第一限位凸部413a位于第 二定位孔452,第一限位凸起442位于第三定位孔453内,并使限定件45 通过螺钉、第七连接孔451、第五连接孔441g与第三固定件44固定连接。 通过限定件45限制齿轮件413的位移。
当折叠起该可折叠电子设备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部件41驱动第一 转轴24、第二转轴34同步转动,进而驱动连接于该第一转轴24、第二转 轴34的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71转动,最终实现同步驱动第一壳体 62、第二壳体72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该可折叠电子装置还包括阻尼组件5,阻尼组件5设置于 安装腔腔11内,第一壳体组件6经第一转动组件2与阻尼组件5连接, 第二壳体组件7经第二转动组件3与阻尼组件5连接。第一转动组件2、 第二转动组件3分别与阻尼组件5之间存在阻尼。在该可折叠电子装置折 叠或展开过程中,通过阻尼组件5增加折叠过程的阻尼感。
参照图8和图9,图7所示为图3中的阻尼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立体 分解图,图9所示为图3中的阻尼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 解图。阻尼组件5包括第一阻尼件51、第二阻尼件52、第四固定件53、 第一隔离件54和第二隔离件55。第四固定件53包括第四固定件本体531、 第一连接柱532和第二连接柱533,第一连接柱532和第二连接柱533连接于第四固定件本体531的两端。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还开设于 第四固定件本体531,并且第四固定件本体531还开设有第一凹位531a、 第二凹位531b、第四定位槽531c和第八连接孔531d,第四定位槽531c与 第四定位柱15对应设置,第八连接孔531d位于第四定位槽531c内,与 第六连接孔151对应设置。第一阻尼件51和第二阻尼件52均包括多个阻 尼件,这些阻尼件包括穿孔。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阻尼轴22、第一齿轮23。第 二转动组件3包括第二阻尼轴32和第二齿轮33。
具体地,第四固定件53设置于安装腔11内,使第四定位柱15位于 第四定位槽531c内,并通过螺钉、第八连接孔531d、第六连接孔151使 第四固定件53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51和第二阻尼件52分 别设置于第四固定件53的两端,并使第一阻尼件51套设于第一连接柱 532,第二阻尼件52套设于第二连接柱533。第一阻尼轴22的一端穿设于 第一阻尼件51的各阻尼片的穿孔内,与第一阻尼件51转动连接,第一阻 尼轴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3,并使第一齿轮23位于第一凹位531a 内。第二阻尼轴32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阻尼件52的各阻尼片的穿孔内,与 第二阻尼件52转动连接,第二阻尼轴3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33,并 使第二齿轮33位于第二凹位531b内。第一转动件2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 第一凹槽101内,第一转动件21具有齿轮的一端位于第一凹位531a内, 与第一齿轮23啮合。第二转动件31的一端滑连连接于第二凹槽102内, 第二转动件31具有齿轮的一端位于第二凹位531b内,与第二齿轮33啮 合。第一隔离件54套设于第一阻尼轴22、第一连接柱532并位于第一阻 尼件51和第四固定件本体531之间,第二隔离件55套设于第二阻尼轴32、 第二连接柱533并位于第二阻尼件52和第四固定件本体531之间。本申 请通过隔离件的设置,防止齿轮轴的齿轮端面直接与阻尼件接触,避免阻 尼件影响到齿轮轴的齿轮端转动。
具体折叠时,当转动第一壳体62时,带动第一连接件61转动,第一 转轴24随第一连接件61的转动而转动。由于第一转轴24与第一齿条411 啮合,此时,第一转轴24会带动第一齿条411移动,第一齿条411的移 动会带动齿轮件413转动,齿轮件413的转动带动第二齿条412移动,第 二齿条412的移动又带动第二转轴34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转轴34连接 的第二连接件71转动,进一步地带动第二壳体72转动,即,通过该同步 组件4能够同步驱动第一壳体62和第二壳体72同步转动。若转动第二壳 体72,其传动过程与转动第一壳体62相同,在此不累述,折叠后的可折 叠电子设备如图10和图11所示。
进一步地,阻尼组件5设置有两个,同步组件4设置于安装腔11的 中部,两个阻尼组件5分别设置于安装腔11的两端部,并位于同步组件4 的两端。
现有技术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屏幕折叠后呈现U形,U形屏幕呈现在 屏幕与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的连接面之上,屏幕有裸露可能,有 被破坏风险,并且现有技术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使用齿轮机构对设备两端进 行同步,齿轮机构占据内部空间较大,同时现有技术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无 法保证折叠前后屏幕长度不变。
本申请在第一连接件61和第一连接件61作相对转动时,第一连接件 61绕第一凹槽101的槽心旋转,第二连接件71绕第二凹槽102的槽心旋 转,通过该结构设计,使连接于第一壳体62、第二壳体72的柔性件的弯 折区在弯折后位于柔性件与第一壳体组件6、第二壳体组件7的连接面之 下,并且折叠前和折叠后的柔性件的弯折区长度不变。
本申请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折叠后,柔性件(屏幕)呈U形,避免柔 性件折弯半径太小,导致柔性件损坏,U形柔性件在其连接面之下,柔性 件不裸露,可保护柔性件,同时本申请使用齿轮齿条传动组件将柔性件两 端壳体进行同步转动,节省内部空间,同时还可以保证折叠前后柔性件长 度不变。
另外,当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71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1、第 二转动件31也随着转动,第一转动件21的转动会带动第一阻尼轴22转 动,第二转动件31的转动会带动第二阻尼轴32转动,此时,第一阻尼件 51会产生一个用于阻止第一阻尼轴22转动的力,第二阻尼件52会产生一 个用于阻止第二阻尼轴32转动的力,使得可折叠机构在翻折时产生阻尼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包括第一固定件42和第二固定件43,第 一固定件42设置有第一凹槽101,第二固定件43设置有第二凹槽102。 第一转轴24与第一固定件42通过第一凹槽10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4 与第二固定件43通过第二凹槽102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1 包括第四固定件53,第四固定件53设置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 第一转动件21和第二转动件31分别通过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与 第四固定件53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同步组件4或阻尼组件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 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件,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之间的连接区;
可折叠机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可折叠机构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一区,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并支撑所述柔性件的第二区;
在折弯所述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所述柔性件的连接区至少部分位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弯折轴;
所述柔性件的第一区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件第一区邻近所述弯折轴的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远离所述弯折轴的一侧;所述柔性件的第二区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件第二区邻近所述弯折轴的侧边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远离所述弯折轴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的连接区在所述可折叠机构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位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折弯所述可折叠电子装置时,所述柔性件的连接区完全位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支撑面的背面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以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为槽心,所述第二凹槽以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槽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可折叠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可折叠机构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阻尼组件之间存在阻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多个阻尼片,所述阻尼片包括穿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包括一阻尼轴和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的齿轮,所述阻尼轴穿设于所述穿孔中,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阻尼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滑动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转轴滑动连接于所述另一所述第二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同步组件连接,所述同步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同步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包括齿轮齿条传动部件,所述齿轮齿条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件,所述齿轮件与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或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二齿条移动,通过所述齿轮件带动所述第二齿条或第一齿条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同步转动。
CN202010830917.XA 2020-08-18 2020-08-18 可折叠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4079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917.XA CN114079680A (zh) 2020-08-18 2020-08-18 可折叠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30917.XA CN114079680A (zh) 2020-08-18 2020-08-18 可折叠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9680A true CN114079680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30917.XA Pending CN114079680A (zh) 2020-08-18 2020-08-18 可折叠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9680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28327U (zh) * 2018-05-04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96550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9517205U (zh) * 2018-10-26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881844U (zh) * 2019-07-31 2019-12-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0714977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327739A (zh) * 2020-04-09 2020-06-23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1508371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26238A (zh) * 2020-04-20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5503A (zh) * 2017-05-17 2018-12-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8128327U (zh) * 2018-05-04 2018-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714977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19346A (zh) * 2018-07-13 2020-01-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09517205U (zh) * 2018-10-26 2019-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45913A (zh) * 2019-07-31 2019-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881844U (zh) * 2019-07-31 2019-12-3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1327739A (zh) * 2020-04-09 2020-06-23 东莞市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1526238A (zh) * 2020-04-20 2020-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1508371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059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1455017B2 (en) Hinge for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nwardly bendable flexible screen
JP4584717B2 (ja) 携帯電子装置の2つのパーツ間に接続される可撓性伝導体
KR101221428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EP3627803A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3627805A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EP1463273A2 (en) Folding electric device having perpendicular and horizontal shafts
WO2021143500A1 (zh)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09002079B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的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JP3525381B2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ヒンジコネクタ
CN111885859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1557294U (zh)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JP2008135248A (ja) ヒンジ構造
CN114079680A (zh) 可折叠电子装置
CN11434024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JP4553811B2 (ja) 折畳み式電子機器
JP4212578B2 (ja) 折畳み機器の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のヒンジ機構を備えた折畳み機器
CN117478772A (zh) 折叠屏设备
JP4224712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器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221316B2 (ja) 電子機器
RU2772867C1 (ru) Шарнирный модуль и складное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ключающее в себя такой модуль
JP2007040373A (ja)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TWI757865B (zh) 電子裝置
CN114518783B (zh) 电子装置
TWI780733B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