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0818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0818U
CN218850818U CN202222571932.4U CN202222571932U CN218850818U CN 218850818 U CN218850818 U CN 218850818U CN 202222571932 U CN202222571932 U CN 202222571932U CN 218850818 U CN218850818 U CN 218850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rotective
bent plate
plat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19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波
姜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19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0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0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0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护壳。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均能够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使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闭合以使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或者使第一壳体相对第三壳体展开以使保护壳呈展开状态,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三壳体包括第三配合部,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相向设置,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二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端盖,端盖位于第二弯板的内侧,第一配合部位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第二弯板及端盖均滑动连接;第三配合部位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第一配合部及端盖均滑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保护壳可以充分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可便携移动的电子设备成为人们外出必备品,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可移动电子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希望可移动电子设备既具有便携性,又具有大屏显示的效果,这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应运而生。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是整个设备中较容易损坏的区域。已经有一些用于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但是这些保护壳无法对转轴进行充分的防护,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用于保护内可折叠电子设备,避免折叠设备在跌落或撞击时被其他物体碰伤、刮擦,导致电子设备损坏。该保护壳能实现保护壳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展开与折叠,以及全方位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
本申请的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均能够相对第二壳体转动,使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闭合以使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或者使第一壳体相对第三壳体展开以使保护壳呈展开状态;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三壳体包括第三配合部,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相向设置;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二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端盖,端盖位于第二弯板的内侧;第一配合部位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第二弯板及端盖均滑动连接;第三配合部位于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第一配合部及端盖均滑动连接。
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相向设计是指,展开状态时,在第一壳体中第一配合部设置于靠近第三壳体的一侧,在第三壳体中第三配合部设计于靠肩第一壳体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相互靠近且朝向不相同。
本方案通过限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能相对第三壳体转动,进而使得保护壳可跟随可折叠电子设备而展开或折叠。进一步的,本方案通过限定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弯板和端盖,使得保护壳在折叠状态时,可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共同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展开状态时,可以通过第二壳体的端盖与第二弯板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从而能使得保护壳可以在不同状态全方位保护转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时,第一配合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外,第三配合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外,第一配合部、第二壳体及第三配合部围成收容空间;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均收容于第二壳内。本方案限定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闭合折叠时,第一配合部、第二壳体以及第三配合部可共同协作形成一两端部封闭的收容区间,限定保护壳展开状态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均收容与第二壳体,这既保证保护壳的状态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状态相适配,也保证不同状态下的电子设备的转轴均被保护壳结构有效收容与保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侧板,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滑动连接,第一侧板与端盖滑动连接;第三配合部包括第三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第三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三侧板,第三弯板与第一弯板滑动连接,第三侧板与端盖滑动连接;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时,第一弯板的一部分与第一侧板的一部位于第二壳体外,第三弯板的一部分与第三侧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外,第一弯板位于第二壳体内的部分与第三弯板位于第二壳体内的部分间隔相对;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第三弯板、第一弯板及第二弯板依次层叠,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及端盖依次层叠。本方案通过限定第一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的结构,使得保护壳不仅能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的转动,还能保证保护壳在保护不同状态下均能实现重复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盖具有第一滑槽与第一凸轴;第一侧板具有第二凸轴,第三侧板具有第二滑槽;第二凸轴位于第一滑槽内,并能沿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第一凸轴位于第二滑槽内,并能沿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本申请通过限定第二凸轴可相对第一滑槽相对滑动以及第一凸轴可相对第二滑槽相对滑动,以保证保护壳中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相对转动,从而保证保护壳能有效实现机构运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滑槽的开口所在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凸轴所在的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段差。本方案通过限定第一表面和第一面板之间具有段差,从而保证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能够可靠连接,进而使得保护壳在产生机构运动时,第一滑槽与第一侧板的配合与第一凸轴与第侧板的配合不会干扰,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运动干涉,保证保护壳机构运动的流畅度与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表面上形成凸台,凸台背向第一表面的面为第二表面。通过本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具有高度差的设计,从而保证保护壳机构运动的流畅度与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凸台与第一侧板抵持;在保护壳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行程中,凸台与第一侧板分离。本方案通过限定展开状态时凸台可与第一侧板抵持,以使得凸台可对第一壳体的运动进行限位,进而避免第一侧板直接与第一凸轴相接触,减少第一侧板对第一凸轴的作用力。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台的边缘形成缺口,第一侧板的边缘具有台阶结构;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缺口与台阶结构啮合,以使凸台与第一侧板抵持。本方案通过限定凸台边缘具有缺口、第一侧板边缘具有台阶结构,使得第一侧板与凸台相抵接限位的同时能提供一个避让空间,以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相配合,并避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运动干涉。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面板与第一边框,第一边框围绕于第一面板的边缘;第一面板与第一边框均与第一配合部连接;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第一面板与第一边框均位于第一配合部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本方案通过进一步进行第一壳体的构成,使得保护壳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充分的保护可折叠电子设置的转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盖与第二弯板可拆卸连接。本方案限定端盖和第二弯板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至少一个端盖可以与第二弯板为可拆卸连接,即包括两个端盖与第二弯板均为可拆卸连接以及一个端盖与第二弯板连为一体,另一端盖与第二弯板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有利于保护壳中各组件的组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折屏手机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内折屏手机在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内折屏手机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的第二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保护壳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在展开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的保护壳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在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壳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4中的保护壳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4中的保护壳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5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平行:本申请所定义的平行不限定为绝对平行,此平行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基本平行,允许在组装公差、设计公差、结构平面度的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不是绝对平行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导致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轴和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轴不是绝对的平行,但是本申请也定义为这种情况是平行的。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壳,该保护壳用于对可折叠电子设备进行收容和防护,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是内折屏电子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以内折屏手机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并未限定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例如,图1至图3为不同状态下内折屏手机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处于展开状态的内折屏手机10,图2为半折叠状态的内折屏手机10,图3为处于折叠状态的内折屏手机10。以下将描述内折屏手机10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内折屏手机10包括柔性屏11、左壳体12、右壳体13和转轴14。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通过转轴14连接,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均能相对转轴14转动,从而使得内折屏手机10展开或折叠。
如图1至图3所示,柔性屏11包括第一非弯折区111、第二非弯折区112和可弯折区113,其中,第一非弯折区111可以固定于左壳体12上,第二非弯折区112可以固定于右壳体13上,可弯折区113覆盖于转轴14上。第一非弯折区111、可弯折区113和第二非弯折区112依次相连。内折屏手机10展开或折叠时,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分别随着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相背或相向转动,而可弯折区113随着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移动发生弯折变形。当内折屏手机1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11位于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的内侧,且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可以相互贴合。当内折屏手机10处于半折叠的中间状态时,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成夹角。当内折屏手机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可以共面,即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的表面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至图3所示的内折屏手机10只是示意性的表达其基本形态,并未限定其具体的结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内折屏手机10进行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均可以是单一壳体,或者是由若干部件组成而成的壳体组件,左壳体12、右壳体13和转轴1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此外,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的相互贴合或平行,可以理解为不完全重合或基本平行,基本平行是指允许在组装公差、设计公差、结构平面度的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不是绝对平行的情况。
可折叠电子设备既保留了电子设备的便携移动的特性,也提高电子设备尺寸调整的灵活性。因可折叠电子设备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变电子设备的尺寸和形状,所以可折叠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也使得传统的针对直板式电子设备的保护套不再适用于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
因而可折叠的保护壳也应运而生,与传统保护套相比,可折叠保护壳需要适配可折叠电子设备频繁开合的特性。对于可折叠电子设备而言,转轴是设备中较为容易被损坏的部分,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充分保护转轴的保护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运动轨迹可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相同,且能全方位包裹转轴,从而不仅能适配于手机频繁开合的特性,还能对转轴提供有效的保护。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壳。
图4所示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保护壳20,图4所示的保护壳20可用于保护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的内折屏手机10。本实施例的保护壳20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第三壳体23,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均能相对第二壳体22转动,使第一壳体21与第三壳体23闭合以使保护壳20呈折叠状态,或者使第一壳体21相对第三壳体23展开以使保护壳20呈展开状态。
将图1所示的内折屏手机10与图4所示的保护壳20装配时,保护壳20套设在内折屏手机10的外侧,其中第一壳体21套设于左壳体12的外侧,第三壳体23套设于右壳体13的外侧,而第二壳体22可以收容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柔性屏11位于远离保护壳20的一侧。保护壳20处于展开状态时,内折屏手机10的柔性屏11从保护壳20中露出以便显示。保护壳2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11的第一非弯折区111和第二非弯折区112随着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的闭合而相互贴合,柔性屏11收容在保护壳20的内部。示意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的基本结构、尺寸可以大致关于第二壳体22相对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也可以是非对称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面板211、第一边框212和第一配合部213。第一面板211可以大致为平板状。第一边框212可以围设在第一面板211的边缘,例如第一面板211的两短边的边缘和一长边的边缘,其中,短边是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边线,长边是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线。第一配合部213设置于第一面板211的另一长边的边缘,且第一配合部213与第一面板211和第一边框212连接。第一面板211和第一边框212所构成的收容空间用于容纳内折屏手机10的左壳体12。
如图5所示,第一配合部213包括第一弯板2131和两个第一侧板2132。两个第一侧板2132间隔相对地设置于第一弯板2131的相对两端。第一弯板2131与第一面板211相连接,两个第一侧板2132与第一边框212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弯板213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法线可以沿长度方向)可以呈弯曲状,例如为弧形状或者其他光滑曲线形状。第一弯板2131包括第一内侧面2131a、第一端面2131b和第一外侧面(图未注)。第一内侧面2131a为第一弯板2131的内侧弯曲面,第一端面2131b为远离第一面板211的平直端面,第一外侧面为与第一内侧面2131a相背的外侧面。示意性的,第一内侧面2131a和第一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一致(例如均为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侧面2131a和第一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2132的边缘可以有台阶结构2133,台阶结构2133可以由若干个面依次弯折连接形成(例如图5中的台阶结构2133可以由四个面依次弯折连接形成),弯折角例如可以为90度。
如图5所示,第一侧板2132背离第一弯板2131的一侧可以有第二凸轴2134。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轴2134可以呈圆柱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轴2134也可以是圆台状、球状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第一壳体21只是示意性的表达其基本形态,并不代表其具体的结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壳体21进行设计,如在第一面板上设置摄像头开孔。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21的具体的结构、尺寸等做具体限定。
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22包括第二弯板221和两个端盖222,两个端盖222间隔相对地设置于第二弯板221的相对两端。示意性的,至少一个端盖222可以与第二弯板221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结构有利于保护壳20中各部件的组装(下文将继续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端盖222与第二弯板221可以形成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中的一个端盖222与第二弯板221可以连为一体,另一端盖222与第二弯板221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端盖222和第二弯板221均通过连接件连接。
如图7所示,第二弯板22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法线可以沿长度方向)可以呈弯曲状,例如为弧形状或者其他光滑曲线形状。第二弯板221包括第二内侧面221a与第二端面221b。第二内侧面221a为第二弯板221的内侧弯曲面,第二端面221b为第二弯板221两侧边的平直端面。示意性的,第二内侧面221a和与其相背的第二弯板221的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一致(例如均为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内侧面221a和与其相背的第二弯板221的外侧面的形状可以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8所示,端盖222可以具有第一滑槽2221、凸台2222以及第一凸轴2223,第一滑槽2221可以设置于端盖222的第一表面222a,其中第一表面222a是指端盖222面向第二弯板221的平面。第一滑槽2221可以呈弧状。结合图8与图7所示,第一滑槽2221可以从端盖222的第一表面222a的上侧向第二弯板221一侧延伸。第一滑槽2221的内侧弧面与第二弯板221中的第二内侧面221a的部分弧面的形状相适配,例如第一滑槽2221的内侧弧面的形状,可与第二内侧面221a的一部分弧面的形状一致。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221也可以为其他光滑曲线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8所示,凸台2222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222a上,其可以位于第一滑槽2221内侧的斜上方。设凸台2222面向第二弯板221的平面为第二表面222b,则第一表面222a与第二表面222b可以相互平行且存在高度差。第二表面222b上可以有呈圆柱状的第一凸轴2223。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凸轴2223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的凸起结构,例如呈圆台状或者球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示意性的,凸台2222面向第一滑槽2221的边缘可以形成一个缺口2222a,缺口2222a可以由凸台2222若干个侧面依次弯折连接形成(例如图8中的凸台2222的三个侧面依次弯折连接形成缺口2222a),弯折角例如可以为90度。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2222布置在第一滑槽2221上方的可用空间,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221和凸台222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布局,如第一滑槽2221与凸台2222并排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9所示,第三壳体23包括第三面板231、第三边框232和第三配合部233。第三面板231大致为平板状,第三边框232可以围设在第三面板231的边缘,例如第三边框232围设在第三面板231的两短边的边缘和一长边的边缘,其中,短边是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边线,长边是指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线。第三配合部233设置于第三面板231的另一长边的边缘,且第三配合部233与第三面板231和第三边框232连接。第三面板231和第三边框232所构成的收容空间用于容纳内折屏手机10的右壳体13。
如图9所示,第三配合部233包括第三弯板2331和两个第三侧板2332。两个第三侧板2332间隔相对地设置于第三弯板2331的相对两端,第三弯板2331与第三面板231相连接,两个第三侧板2332与第三边框232相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三弯板2331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法线可以沿长度方向)可以呈弯曲状,例如为弧形状或者其他光滑曲线形状。第三弯板2331包括第三外侧面2331a。第三外侧面2331a为与第三弯板2331的内侧弯曲面。示意性的,第三外侧面2331a和与其相背的第三弯板2331的内侧面的形状可以一致(例如均为弧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外侧面2331a和与其相背的第三弯板2331的内侧面的形状可以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侧板2332背离第三弯板2331的一侧可以有第二滑槽2333,第二滑槽2333可以呈弯曲状第一滑槽2221可以从端盖222的第一表面222a的上侧向第二弯板221一侧延伸。第二滑槽2333的内侧弧面与第三弯板2331中的第三外侧面2331a的部分弧面形状相适配,例如第二滑槽2333的该内侧弧面,可与第三外侧面2331a的一部分弧面的形状一致。示意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2333的形状为弧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槽2333也可以是其他光滑曲线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施例的保护壳20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下文将描述保护壳20的组装结构。
如图10至图14所示,其中,图10为保护壳20的爆炸图。图11为展开状态下的保护壳20。图12为图4所示的保护壳20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4所示的保护壳20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10至图14所示,在展开状态下,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的第一配合部213、第三壳体23的第三配合部233依次层叠、嵌套,第二壳体22可以位于最外侧,第一配合部213与第三配合部233均位于第二壳体22的内侧。具体的,第二壳体22的第二弯板221、第一壳体21的第一弯板2131、第三壳体23的第三弯板2331依次层叠,在图12视角中,第二弯板221可以位于下侧,第一弯板2131位于中间,第三弯板2331位于上侧。端盖222、第一侧板2132、第三侧板2332依次层叠,在图13视角中,端盖222位于外侧,第一侧板2132位于中间,第三侧板2332位于内侧。第一侧板2132与第二壳体22中的凸台2222抵接,在图14视角中,第一侧板2132中的台阶结构2133与凸台2222中的缺口2222a相啮合。第一壳体21中的第二凸轴2134与第二壳体22中的第一滑槽2221相连接,第三壳体23中的第二滑槽2333与第二壳体22中的第一凸轴2223相连接。第二壳体22中的第二弯板221与端盖222通过螺钉相连接固定。
如图11、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壳体21与第三壳体23可以基本位于第二壳体22相对的两侧,且均可以相对第二壳体22转动。第一壳体21转动时,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弯板2131可以相对第二壳体22中的第二弯板221以及第三壳体23中的第三弯板2331滑动,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侧板2132可以相对第二壳体22中的端盖222滑动,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凸轴2223可以相对第二壳体22中的第一滑槽2221滑动。第三壳体23转动时,第三壳体23中的第三弯板2331可以相对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弯板2131滑动,第三壳体23中的第三侧板2332可以相对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侧板2132滑动,第三壳体23中的第二滑槽2333可以相对第二壳体22的第一凸轴2223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用于连接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的滑槽和凸轴交叉设置于不同的部件上,能够保证保护壳20的结构简单、机构运动可靠。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凸轴均设置于第二壳体22上,滑槽设置于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图11、图15和图16所示为保护壳20的三种不同状态。其中,图11是处于展开状态的保护壳20,可用于保护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下的内折屏手机10。图15是处于半折叠状态的保护壳20,可用于保护图2所示的半折叠状态下的内折屏手机10。图16是处于折叠状态的保护壳20,可用于保护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下的内折屏手机10。折叠状态时,与第二壳体22连接的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相互贴合,呈闭合状态。半折叠状态是保护壳20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中间状态,此时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成夹角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两侧。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分布于第二壳体22的两侧。保护壳20由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会依次经历图11、图15和图16所示的状态。反之,保护壳20由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会依次经历图16、图15和图11所示的状态。
如图16和图17所示,其中,图17是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保护壳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弯板2131的一部分与第一侧板213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2外。第三弯板2331的一部分与第三侧板233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2外。第一弯板2131位于第二壳体22内的部分,与第三弯板2331位于第二壳体22内的部分间隔相对,第一弯板2131与第三弯板2331不再层叠贴合。也即,第一配合部213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2外,第三配合部233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壳体22外。此时,第一配合部213、第二壳体22及第三配合部233围成收容空间,用于包裹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
保护壳20处于展开状态时,保护壳20中的第二壳体22、第一配合部213与第三配合部233依次层叠,第一配合部213被收容于第二壳体22内,第三配合部233被收容于第一配合部213内侧。当保护壳20与内折屏手机10装配时,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位于第三配合部233内,所以可被充分保护。
图18和图19所示剖视图,为图4所示的保护壳20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设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的弯板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R3,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的壁厚均为L,则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第三壳体23的弯板的曲率半径的关系可以为R2=R1+L=R3+2L。又因展开状态时,第二弯板221、第一弯板2131和第三弯板2331依次层叠贴合,所以第一弯板2131、第二弯板221与第三弯板2331的曲率中心可以重合。或者说,展开状态下,第二弯板221的第二内侧面221a和第一弯板2131的第一外表面2131c相贴合,形成第一贴合面S1。第一弯板2131的第一内侧面2131a和第三弯板2331的第三外侧面2331a相贴合,形成第二贴合面S2。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其中,图20是图4所示保护壳20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是图15所示保护壳20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2是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在外力驱动下,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能够转动,使得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壳体23中的第三配合部233相对滑动。具体的,转动折叠的过程中,第二凸轴2134沿着第一滑槽2221的内壁由第一滑槽2221的底端向第一滑槽2221的顶端滑动。第一凸轴2223沿着第二滑槽2333的内壁滑动,使得第一凸轴2223的位置由第二滑槽2333的顶端逐渐向第二滑槽2333的底端移动。第一侧板2132与端盖222、第一侧板2132与第三侧板2332滑动连接,第一弯板2131与第二弯板221、第三弯板2331与第一弯板2131分别在第一贴合面S1和第二贴合面S2处滑动连接。
当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转动至某一角度时,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可以相互脱离,使得第一侧板2132与端盖222、第一侧板2132与第三侧板2332、第一弯板2131与第二弯板221,以及第三弯板2331与第一弯板2131不再接触。也即当转动至某一角度后,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之间无滑动连接。反之,当由折叠状态运动至展开状态时,在某一角度后,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相互接触,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之间重新滑动连接。
如图18和图19所示,展开状态时,第二壳体22的第二端面221b抵接于第一弯板2131与第一面板211连接处,第一壳体21的第一端面2131b和第二壳体22的第二端面221b抵接于第三弯板2331与第三面板231的连接处。当保护壳20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弯板处的抵接,能限定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的转动角度,从而避免过度转动损坏保护壳20。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当保护壳20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上的第一侧板2132逐渐向第二壳体22上的凸台2222靠近,而第一侧板2132上的台阶结构2133与凸台2222的边缘的缺口2222a逐渐啮合,以使凸台2222与第一侧板2132逐渐抵持,从而对第一壳体21的转动进行限位,该限位不仅避免因过度转动而损坏保护壳20,还可避免第一侧板2132直接抵接凸台2222上的第一凸轴2223,从而保护第一凸轴2223。第一侧板2132的边缘的台阶结构2133除了与缺口2222a配合外,还能为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的连接提供一个避让空间,以避免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相互干涉。
本实施例中,转动过程中,第一贴合面S1和第二贴合面S2处存在滑动连接,因此为保证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在转动过程中能完成滑动连接,要求存在贴合面的两弯板的弯曲形状需要相互适配。所以,当存在贴合面的两弯板中任一弯曲面的形状发生变化时,与其配合的另一弯曲面也需要变成与其适配的形状,以保证相互贴合的两弯板处的滑动连接。
示意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板2131、第二弯板221和第三弯板2331横截面(该横截面的法线可以沿长度方向)均呈弧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光滑曲线形状,只需贴合面处的形状能相互配合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将内折屏手机10的左壳体12装入第一壳体21的第一面板211和第一边框212围成的容纳空间,将内折屏手机10的右壳体13装入第三壳体23的第三面板231和第三边框232围成的容纳空间,使得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所在区域装入第二壳体22内,即可将保护壳20套设在内折屏手机10的外部。展开状态时,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被第二壳体22完全包围在内。折叠状态时,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被第二壳体22、第一配合部213和第三配合部233完全包围在内。所以内折屏手机10的转轴14可被保护壳20充分地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第三壳体23与第二壳体22可以通过弧形的滑槽、凸轴及弧形的弯曲面连接,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21、第三壳体23在与第二壳体22连接处的运动轨迹呈弧形,但这只是示意性的说明。在实际产品中,滑槽与弯曲面的形状,可以根据内折屏手机10的铰链结构、内折屏手机10的左壳体12的运动轨迹、右壳体13的运动轨迹进行设计,以使得保护壳20装配在内折屏手机10上时,第一壳体21的运动轨迹与左壳体12的运动轨迹一致,第三壳体23的运动轨迹与右壳体13的运动轨迹一致为准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可绕第二壳体22相对转动的第一壳体21与第三壳体23能保证保护壳20能跟随可折叠电子设备展开和折叠。而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不仅可以保证保护壳20的运动轨迹都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相同,还可以对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转轴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20能有效的全方位的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均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闭合以使所述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或者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三壳体展开以使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第三配合部,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相向设置;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二弯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弯板及所述端盖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端盖均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第三配合部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均收容于所述第二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弯板与所述第二弯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端盖滑动连接;
所述第三配合部包括第三弯板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弯板与所述第一弯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端盖滑动连接;
所述保护壳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弯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三弯板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侧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外,所述第一弯板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弯板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部分间隔相对;
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三弯板、所述第一弯板及所述第二弯板依次层叠,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端盖依次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具有第一滑槽与第一凸轴;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二凸轴,所述第三侧板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轴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凸轴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能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槽的开口所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轴所在的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段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凸台,所述凸台背向所述第一表面的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持;在所述保护壳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行程中,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边缘形成缺口,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具有台阶结构;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缺口与所述台阶结构啮合,以使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4-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面板与第一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围绕于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边框均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所述保护壳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一边框均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4-8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弯板可拆卸连接。
CN202222571932.4U 2022-09-27 2022-09-27 保护壳 Active CN218850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1932.4U CN21885081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1932.4U CN21885081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0818U true CN21885081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4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1932.4U Active CN218850818U (zh) 2022-09-27 2022-09-27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0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317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07936A1 (zh)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059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9658826B (zh)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CN106603773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4584717B2 (ja) 携帯電子装置の2つのパーツ間に接続される可撓性伝導体
CN107408362B (zh) 可弯折移动终端
US7667959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ouble-axis hinge and locking spring
JP4035051B2 (ja) 携帯用情報表示装置用折り畳み式ケース
CN111049954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EP4033740B1 (en) Foldable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20395B2 (en) Hinge module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513914B (zh) 利用轉軸空間設置訊號線路之電子裝置及其顯示模組
WO2022247565A1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TWM502867U (zh) 摺疊式顯示裝置
WO2020038219A1 (zh) 转动组合体、铰链和电子设备
JP7407739B2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CN115022430B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JP2006010025A (ja) 2軸ヒン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情報端末
CN219268892U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218850818U (zh) 保护壳
CN113938543A (zh)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218934999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