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9898U -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9898U
CN212649898U CN202021772805.5U CN202021772805U CN212649898U CN 212649898 U CN212649898 U CN 212649898U CN 202021772805 U CN202021772805 U CN 202021772805U CN 212649898 U CN212649898 U CN 21264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frame
frame
disposed
driving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8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豪
全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28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9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壳体,用于支撑柔性件,所述折叠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之间的折叠机构、活动地插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中框的活动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框与对应的中框之间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至少一中框及所述活动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框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柔性件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以实现所述柔性件的展开或蜷曲,以提高屏占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折叠壳体的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壳体及设有所述折叠壳体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均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显示屏,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有显示屏上下内折的结构,如三星Galaxy ZFlip;有些产品的显示屏左右折叠,如华为Mate X;还有些产品设有卷轴屏结构,如TCL“云卷屏”概念机等。然而,折叠型手机没有充分利用手机空间扩大屏幕面积,而四面显示的手机无法进行机身伸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的机身能伸缩且提高屏占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壳体,用于支撑柔性件,所述折叠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之间的折叠机构、活动地插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中框的活动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框与对应的中框之间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至少一中框及所述活动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框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柔性件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以实现所述柔性件的展开或蜷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折叠壳体及柔性件,每一中框设有容置空间,活动框包括正面、背面及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活动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柔性件蜷曲以覆盖所述活动框的正面、所述活动框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及所述活动框的背面;活动框伸出容置空间时,所述柔性件展开以覆盖所述中框的正面、所述活动框的正面和所述活动框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驱动组件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能带动活动框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从而使折叠壳体能伸缩;第二传动组件能带动柔性件相对于活动框移动,以实现柔性件的展开或蜷曲;当活动框伸出对应的中框,柔性件同步展开,从而增大了移动终端正面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当活动框收缩于对应的中框,柔性件同步蜷曲,且柔性件覆盖至活动框的背面,不仅缩少了移动终端的体积,不占空间,方便握持和收纳,并且移动终端的正面、相对的两端面及活动框的背面均覆盖有柔性件,也提高了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其中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其中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正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9是图1中沿IX-IX线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X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沿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XII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的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沿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中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伸展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移动终端的驱动机构与折叠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图18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8中的移动终端的正视图。
图23是图18中的移动终端的背视图。
图24是图18中沿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图18中沿XXV-XX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包括一折叠壳体20及设置于折叠壳体20上的一柔性件30,折叠壳体20用于支撑柔性件30。柔性件30可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折叠壳体20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22、连接于两个中框22之间的折叠机构25、活动地设于至少一个中框22的活动框27,以及设置于活动框27与对应的中框22之间的驱动机构28。柔性件30包裹于活动地设于至少一个中框22的活动框27。驱动机构28包括驱动组件281、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驱动组件281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第一传动组件283用于带动活动框27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22,第二传动组件285用于带动柔性件30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以实现柔性件30的展开或蜷曲。
本实施例中,每一中框22中滑动地插设有活动框27,每一活动框27与对应的中框2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28,柔性件30可活动地包裹于两个活动框27。两个驱动组件同步驱动对应的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两个第一传动组件283同步带动两个活动框27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22,两个第二传动组件285同步带动柔性件30相对于两个活动框27移动,以实现柔性件30的展开或蜷曲。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VR头戴显示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可以理解地,除非通过修饰词、前缀或后缀等方式限定,否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称的“连接”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枢接、螺接、活动连接、干涉连接、摩擦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粘胶连接等。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称的“固定”并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固定,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元件固定。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所称“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旋转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枢接”、“螺接”等各种特定的连接关系也均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除非明确指明两个元件为直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100的驱动组件281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第一传动组件283能带动活动框27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22,从而使折叠壳体20能伸缩;第二传动组件285能带动柔性件30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以实现柔性件30的展开或蜷曲;当活动框27伸出对应的中框22,柔性件30同步展开,从而增大了移动终端100正面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当活动框27收缩于对应的中框22,柔性件30同步蜷曲,且柔性件30覆盖至活动框27的背面,不仅缩少了移动终端100的体积,不占空间,方便握持和收纳,并且移动终端100的正面、相对的两端面及活动框27的背面均覆盖有柔性件30,也提高了屏占比。
如图3及图4所示,每一活动框27概呈矩形体,活动框27用于容置主板、电池等电子元件,活动框27包括正面270、背面272、相对的两端面273,以及相对的两侧面276。每一中框22包括连接于折叠机构25的端壁221及设置于端壁221相对两端的侧壁223,端壁221与两个侧壁223围成容置空间224。活动框27滑动地插设于容置空间224内。当活动框27收容于中框22的容置空间224内时,活动框27的正面270、背面272及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外露出对应的中框22,柔性件30蜷曲以覆盖活动框27的正面270、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及背面272;此时,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两个活动框27的正面270、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和背面272为柔性件30的显示区域,提高屏占比。当活动框27伸出中框22时,活动框27的正面270及背面272伸出容置空间224,柔性件30展开以覆盖活动框27的正面270、背面272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此时,两个中框22的正面、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两个活动框27的正面270及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为柔性件30的显示区域,提高屏占比。本实施例中,活动框27沿垂直于折叠机构25的折叠轴向滑动地插设于容置空间224内。
本实施例中,柔性件30包括位于中部的可弯折区域31及设于可弯折区域31相对两侧的蜷曲区域35,可弯折区域31覆盖于折叠机构25的正面,蜷曲区域35活动地包裹于活动框27。折叠机构25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随折叠机构25折弯或展平;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随着活动框27相对于对应的中框22伸出或收缩而展平或蜷曲。具体地,活动框27伸出或收缩对应的中框22的过程中,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即活动框27伸出中框22的过程中,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朝远离折叠机构25的一侧移动;活动框27收缩于中框22的过程中,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朝靠近折叠机构25的一侧移动。当活动框27收缩在对应的中框22的容置空间224内时,蜷曲区域35包裹活动框27的正面270、背面272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当活动框27伸出对应的中框22的容置空间224时,蜷曲区域35包裹活动框27的正面270和端面273。
进一步地,每一活动框27包括前板275、设置于前板275相对的两侧的两侧板276,以及设置于前板275相对两端的端板277,活动框27的两侧板276与中框22的两个侧壁223分别对应,活动框27的正面270为前板275面朝可弯折区域31一侧的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中框22包括连接于折叠机构25的端壁221、设置于端壁221相对两端的侧壁223,以及设置于端壁221与两侧壁223之间的前壁;端壁221、两个侧壁223及前壁围成容置空间224。所述前壁包括背离容置空间224的正面,所述前壁的正面及折叠机构25的正面覆盖有柔性件30。当活动框27收容于中框22内时,活动框27的正面270收容于容置空间224内,活动框27的背面272及端面273外露出对应的中框22,柔性件30蜷曲以覆盖中框22的正面、活动框27的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及活动框27的背面272;此时,两个中框22的正面、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两个活动框27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273和背面272为柔性件30的显示区域。当活动框27伸出中框22时,活动框27的正面270伸出容置空间224,柔性件30展开以覆盖中框22的正面、折叠机构25的正面、活动框27的正面270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此时,两个中框22的正面、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两个活动框27的正面270及端面273为柔性件30的显示区域。柔性件30包括位于中部的可弯折区域31、设于可弯折区域31相对两侧的非弯折区域,以及设于每一非弯折区域33远离可弯折区域31一端的蜷曲区域35,可弯折区域31覆盖于折叠机构25的正面,所述非弯折区域固定贴接于中框的正面,蜷曲区域35活动地包裹于活动框27。折叠机构25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随折叠机构25折弯或展平,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随着活动框27相对于对应的中框22伸出或收缩而展平或蜷曲。当活动框27伸出或收缩对应的中框22的过程中,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当活动框27收缩在对应的中框22的容置空间224内时,蜷曲区域35包裹活动框27的背面272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当活动框27伸出对应的中框22的容置空间224时,蜷曲区域35包裹活动框27的正面270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折弯机构25为铰链,两个中框22连接于可折弯机构25相对的两侧;具体地,两个中框22的端壁221连接于所述可折弯机构25相对的两侧,两个中框22随可折弯机构25折叠或展平。可选地,可折弯机构25也可为其他可满足弯折需求的机构,如柔性带、弹簧、软胶、柔性钢板、橡胶片等。
请一并参阅图1、图5-图6及图9-图12,第一传动组件283设于活动框27与对应的中框22之间,第一传动组件283带动活动框27相对于中框22滑动,第二传动组件285设置于活动框27与柔性件30之间,第二传动组件285带动柔性件30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具体地,第一传动组件283带动活动框27滑出容置空间224的同时,第二传动组件285带动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当活动框27完全伸出容置空间224时,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至远离折叠机构25的一端,蜷曲区域35覆盖活动框27的正面270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第一传动组件283带动活动框27滑入容置空间224的同时,第二传动组件285带动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向邻近折叠机构25的一侧滑动,当活动框27完全收缩至容置空间224内时,蜷曲区域35移动至活动框27邻近折叠机构25的一端,蜷曲区域35覆盖于活动框27的背面272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273。
第一传动组件283包括设置于中框22或活动框27的齿条2831,以及设于活动框27或中框22的齿轮2833,齿轮2833啮合于齿条2831,驱动组件281驱动齿轮2833转动,以带动活动框27相对于中框22滑动。本实施例中,齿条2831沿活动框27的滑动方向设置于中框22,齿轮2833设置于活动框27上,驱动组件281设置于活动框27,驱动组件281驱动齿轮2833转动,使齿轮283沿齿条2831转动,以带动活动框27相对于中框22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齿条2831沿活动框27的滑动方向设置于活动框27,齿轮2833设置于中框22上,驱动组件281设置于中框22,驱动组件281驱动齿轮2833转动,以带动活动框27相对于中框22滑动。
第二传动组件285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活动框27的蜗杆2851及套设于蜗杆2851的连接件2853,蜗杆2851的轴向平行于活动框27的滑动方向,连接件2853设有螺接于蜗杆2851的内螺纹2854,柔性件30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部连接于连接件2853,驱动组件281驱动蜗杆2851旋转,使得连接件2853沿蜗杆2851的轴向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以带动柔性件30相对于活动框27移动。具体地,驱动组件281设置于连接件2853,驱动组件281驱动蜗杆2851在活动框27中自转,蜗杆2851的转动带动连接件2853沿蜗杆2851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853包括沿蜗杆2851的轴向滑动地设于活动框27背部的连接条,内螺纹2854设于连接条2851,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沿垂直于蜗杆2851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条相对的两端滑动地连接于活动框27,柔性件30的端部绕过活动框27远离铰链25的端面273后连接于所述连接条。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81设于活动框27,驱动组件281包括马达2812及连接于马达2812的驱动轴2814,齿轮2833套设于驱动轴2814。具体地,马达2812设置于连接件2853上。第二传动组件285还包括设置于蜗杆2851与驱动轴2814之间的齿轮组2855,马达2812驱动所述驱动轴2814旋转以带动齿轮2833及齿轮组2855同步转动,齿轮2833转动啮合于齿条2831,齿轮组2855带动蜗杆2851旋转。
具体地,齿条2831设置于中框22邻近背面处,马达2812设置于活动框27内,驱动轴2814远离马达2812的一端伸出活动框27延伸至邻近齿条2831,齿轮2833固定套接于驱动轴2814伸出活动框27的一端。齿轮组2855设置于连接件2853上,齿轮组2855包括固定套设于驱动轴2814的第一斜齿轮2857,以及啮合于第一斜齿轮2857与蜗杆2851之间的第二斜齿轮2858。马达2812驱动所述驱动轴2814转动以带动第一斜齿轮2857转动,第一斜齿轮2857的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轮2858转动,使得第二斜齿轮2858带动蜗杆2851转动,以带动连接件2853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
如图3及图4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中框22的侧部设有收容槽229,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包括升降架52以及设于升降架52的电子元件54,升降架52收缩或伸出于收容槽229,以带动电子元件54收容或外露于收容槽229。电子元件54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光感应器、闪光灯或接口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伸出收容槽229时,使得电子元件54外露,方便使用;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收缩于收容槽229时,使得电子元件54容置于收容槽229,方便收纳。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还包括驱动件55,驱动件55用于驱动升降架52收缩或伸出于收容槽229。当需要使用电子元件54时,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控制驱动件55驱动升降架52伸出收容槽229,使得电子元件54外露,使用方便,且电子元件升降机构50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侧部,不占用柔性屏的区域,提高了屏占比。当不需要使用电子元件54时,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控制驱动件55驱动升降架52收缩于收容槽229,使得电子元件54容置于收容槽229,方便收纳。
如图13所示,驱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同步作业的第一驱动件2815及第二驱动件2816,第一驱动件2815和第二驱动件2816同步分别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第一驱动件2815设于活动框27或中框22,第一驱动件2815驱动齿轮2833旋转;具体地,当第一驱动件2815设于活动框27时,齿条2831沿活动框27的滑动方向设于中框22,齿轮2833啮合于齿条2831,第一驱动件2815驱动齿轮2833旋转;当第一驱动件2815设于中框22时,齿条2831沿活动框27的滑动方向设于活动框27,齿轮2833啮合于齿条2831,第一驱动件2815驱动齿轮2833旋转。优选地,第一驱动件2815包括第一驱动轴2817,齿轮2833套接于第一驱动轴2817。第二驱动件2816设于活动框27,第二驱动件2816驱动蜗杆2851旋转;具体地,第二驱动件2816包括第二驱动轴2818,第二驱动轴2818轴向连接于蜗杆2851,第二驱动件2816驱动第二驱动轴2818旋转,第二驱动轴2818带动蜗杆2851旋转,使得连接件2853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283可以包括丝杆,活动框27设有螺接于所述丝杆的螺纹,设置于中框27的驱动件驱动丝杆旋转以带动活动框27相对于中框22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7,折叠移动终端100时,两个活动框27分别容置于两个中框22内,将两个中框22相互靠近而折叠,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随折叠机构25折弯,直至两个中框22相互层叠。此时,柔性件30包裹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两个活动框27的正面及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优选地,折叠机构25中还包括联动装置,当折叠或展平其中一中框22时通过所述联动装置同步带动另一中框22折叠或展平。
请一并参阅图18至图25,展平移动终端100的柔性件30时,先展平两个中框22,即将两个中框22相互远离而展平,柔性件30的可弯折区域31随折叠机构25展平;再通过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控制驱动组件281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使得第一传动组件283带动活动框27滑出容置空间224,且第二传动组件285带动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直至活动框27全部伸出容置空间224,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向远离折叠机构25的一侧移动至靠近活动框27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此时,柔性件30覆盖折叠机构25的正面、中框22的正面、活动框27的正面和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使所述移动终端100正面的柔性件30展平面积最大。
需要蜷曲移动终端100的柔性件30时,通过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控制驱动组件281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83及第二传动组件285,使得第一传动组件283带动活动框27滑入容置空间224,且第二传动组件285带动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相对于活动框27滑动,直至活动框27全部收容于容置空间224内,且柔性件30的蜷曲区域35的端部相对于活动框27向靠近折叠机构25的一侧移动至靠近活动框27靠近折叠机构25的端面。此时,柔性件30覆盖折叠机构25的正面、活动框27的正面、活动框27远离折叠机构25的端面和背面,缩少移动终端100的体积,且柔性件30的分布范围大小不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折叠壳体,用于支撑柔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中框、连接于两个所述中框之间的折叠机构、活动地插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中框的活动框,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框与对应的中框之间的驱动机构,所述柔性件包裹于所述至少一中框及所述活动框,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及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框伸出或收缩于对应的中框,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柔性件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以实现所述柔性件的展开或蜷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沿垂直于所述折叠机构的折叠轴向滑动地插设于所述中框内,当所述活动框伸出所述中框,所述柔性件展开以覆盖所述活动框的正面及远离所述折叠机构的端面,当所述活动框收缩于所述中框内,所述柔性件蜷曲以覆盖所述活动框的背面及远离所述折叠机构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设于所述活动框与对应的中框之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活动框相对于所述中框滑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框与所述柔性件之间,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带动所述柔性件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中框或所述活动框的齿条,以及设于所述活动框或所述中框的齿轮,所述齿轮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框相对于所述中框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蜗杆及套设于所述蜗杆的连接件,所述蜗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活动框的滑动方向,所述连接件设有螺接于所述蜗杆的内螺纹,所述柔性件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蜗杆旋转,使得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蜗杆的轴向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以带动所述柔性件相对于所述活动框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蜗杆的轴向滑动地设于所述活动框背部的连接条,所述内螺纹设于所述连接条,所述柔性件的端部绕过所述活动框远离所述折叠机构的端面后连接于所述连接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活动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马达及连接于所述马达的驱动轴,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轴之间的齿轮组,所述马达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以带动所述齿轮及所述齿轮组同步转动,所述齿轮转动啮合于所述齿条,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蜗杆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中框邻近背面处,所述马达设置于所述活动框内,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马达的一端伸出所述活动框延伸至邻近所述齿条,所述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第一斜齿轮,以及啮合于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蜗杆之间的第二斜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活动框或所述中框,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活动框,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蜗杆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轴,所述齿轮套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轴向连接于所述蜗杆。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壳体及柔性件,每一中框设有容置空间,活动框包括正面、背面及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活动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柔性件蜷曲以覆盖所述活动框的正面、所述活动框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及所述活动框的背面;活动框伸出容置空间时,所述柔性件展开以覆盖所述中框的正面、所述活动框的正面和所述活动框远离折叠机构的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包括位于中部的可弯折区域及设于所述可弯折区域相对两侧的蜷曲区域,所述可弯折区域覆盖于折叠机构的正面,所述蜷曲区域活动地包裹于活动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每一中框包括连接于折叠机构的端壁及设置于端壁相对两端的侧壁,所述端壁与两个所述侧壁围成容置空间,活动框滑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框包括前板、设置于所述前板相对的两侧的两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前板远离折叠机构一端的端板,活动框的两侧板与中框的两个侧壁分别对应,活动框的正面为前板面朝柔性件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元件升降机构,所述中框的侧部设有收容槽,所述电子元件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架的电子元件,所述升降架收缩或伸出于所述收容槽,以带动所述电子元件收容或外露于所述收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升降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收缩或伸出于所述收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包括摄像头、光感应器、闪光灯或接口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CN202021772805.5U 2020-08-21 2020-08-21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264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805.5U CN212649898U (zh) 2020-08-21 2020-08-21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805.5U CN212649898U (zh) 2020-08-21 2020-08-21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9898U true CN212649898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805.5U Active CN212649898U (zh) 2020-08-21 2020-08-21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9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332A (zh) * 2021-06-21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332A (zh) * 2021-06-21 2021-09-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345332B (zh) * 2021-06-21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379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1692196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EP3992751A1 (en) Rotating mechanism and folding display terminal
CN20937570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JP7227402B2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回転表示装置
CN110005694A (zh) 铰链结构、折叠机构以及移动终端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CN108633198B (zh) 电子装置
CN111708403B (zh) 显示装置
CN211378428U (zh) 覆盖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45334A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10156034U (zh) 一种可卷曲平板
CN212649898U (zh) 折叠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10086914A (zh) 电子设备
CN113079237A (zh) 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123830U (zh) 转动机构、折叠显示终端
CN113645328A (zh) 电子设备
CN114810805A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434024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2230714A (zh) 电子设备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814513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3126739U (zh) 可折叠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7478772A (zh) 折叠屏设备
CN215895844U (zh) 一种中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