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40243B -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40243B
CN114340243B CN202011055881.9A CN202011055881A CN114340243B CN 114340243 B CN114340243 B CN 114340243B CN 202011055881 A CN202011055881 A CN 202011055881A CN 114340243 B CN114340243 B CN 114340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upporting
support
fram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58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40243A (zh
Inventor
史长春
郑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58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3B/zh
Priority to CN202310619543.0A priority patent/CN1166850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904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3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40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40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40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壳体,用于支撑柔性件,折叠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框体,以及设置于两个框体之间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柔性件的支撑机构及连接于支撑机构与每一框体之间的连杆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的支撑组件,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件,连杆件的一端与框体滑动连接,连杆件远离框体的另一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组件,每一所述框体相对于另一框体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转动,所述连杆件的转动以带动对应的两个支撑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或展平。支撑机构设置于柔性件的背部,远离柔性件的侧边,不会加大了柔性件的黑边宽度,且能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有折叠壳体的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壳体及设有所述折叠壳体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均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显示屏,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有显示屏上下内折的结构,如折叠屏手机等。现有的折叠屏手机一般分为内折屏手机和外折屏手机,其中内折屏手机进一步分为U型内折叠屏手机和水滴型内折叠屏手机;所述水滴型内折叠屏手机相较于U型内折叠屏手机在完全折叠状态时整机更薄,用户体验更佳。然而,现有的水滴型内折叠屏手机中用于带动显示屏折叠的折叠装置一般设置在屏幕的侧边,因此,加大了显示屏的黑边宽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窄边框的移动终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折叠壳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壳体,用于支撑柔性件,所述折叠壳体包括相对的两个框体,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之间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件的支撑机构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与每一框体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的支撑组件,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连杆件远离所述框体的另一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每一所述框体相对相对于另一框体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转动,所述连杆件的转动以带动对应的支撑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或展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折叠壳体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覆盖于所述折叠壳体的正面,所述柔性件随着所述折叠壳体的折叠或展平而同步折叠或展平。
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的折叠装置设置于两个框体之间,折叠装置的支撑机构设置于柔性件的背部,且每一框体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的支撑组件,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杆件相对的另一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组件。因此,每一所述框体相对相对于另一框体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转动,所述连杆件的转动以带动对应的支撑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或展平,所述柔性件随着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或展平而同步折叠或展平,且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柔性件的背部,远离柔性件的侧边,不会加大了柔性件的黑边宽度,且能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柔性屏与折叠壳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壳体的折叠装置与框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框体与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折叠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折叠装置的进一步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折叠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的折叠壳体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中沿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中沿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中沿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移动终端的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5中沿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5中沿XIX-XIX线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5中沿XX-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包括一折叠壳体20及设置于折叠壳体20上的一柔性件30,折叠壳体20用于支撑柔性件30。柔性件30可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触摸显示屏等各种具备相应功能的柔性部件。折叠壳体20包括相对的两个框体22及设置于两个框体22之间的折叠装置23。折叠装置23包括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支撑机构24及连接于支撑机构24与每一框体22之间的连杆机构25。支撑机构24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22的支撑组件26,连杆机构25包括连杆件251及连杆基座255,连杆件251的一端与对应的框体22滑动连接,连杆件251远离框体22的另一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支撑组件26,每一框体22相对于另一框体22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251转动,所述连杆件251的转动带动对应的支撑组件26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而同步折叠或展平。优选地,两个框体22同步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转动而带动连杆件251转动,连杆件251的转动以带动连接于每一框体22的支撑组件26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而同步折叠或展平。
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杆件251包括位于相对两端的第一端杆2511和第二端杆2513,以及连接于第一端杆2511与第二端杆2513之间的连接杆2514,第一端杆2511与第二端杆2513分别自连接杆2514相对的两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一端杆251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框体22,第二端杆2513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支撑组件26,两个框体22相对折叠或展平过程中通过两个连杆件251带动两个支撑组件26相对折叠或展平,以实现柔性件30的弯折或展平。具体地,两个框体22相对靠近转动而折叠,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251转动,连杆件251的转动带动两个支撑组件26转动而相互靠近,使折叠装置23折叠以实现柔性件30的弯折;两个框体22相对远离转动而展平,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251转动,连杆件251的转动带动两个支撑组件26转动而相互远离,使折叠装置23展平以实现柔性件30的展平。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例如是,但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电视、智慧手表、车载显示器等其它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的“连接”是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比如A和B连接包括A和B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个元件C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连接还包括一体化连接和非一体化连接两种情况,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一体形成并连接,非一体化连接是指A和B是非一体化形成并连接。可以理解地,除非通过修饰词、前缀或后缀等方式限定,否则本发明实施例所称的“连接”应当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连接、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枢接、螺接、活动连接、干涉连接、摩擦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粘胶连接等。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所称的“固定”并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固定,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元件固定。可以理解地,本发明所称“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旋转连接”、“弹性连接”、“刚性连接”、“固定连接”、“活动连接”、“枢接”、“螺接”等各种特定的连接关系也均不限于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而是可以通过第三方元件或更多的其他元件连接,除非明确指明两个元件为直接连接。
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折叠装置23设置于两个框体22之间,折叠装置23的支撑机构24设置于柔性件30的背部,即支撑机构24用于支撑柔性件30;每一框体22与支撑机构24之间设有连杆机构25,支撑机构24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22的支撑组件26,连杆机构25的连杆件251的一端与框体22滑动连接,且连杆件251相对的另一端转动并滑动地连接于支撑组件26,因此,两个框体22相对折叠或展平,通过连杆件251带动两个支撑组件26相对折叠或展平,从而实现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0的折叠或展平同步实现折叠或展平。柔性件30的弯折部容置于两个支撑组件26围成的容置空间中,减少了柔性件30的弯折部弯折后需占用移动终端100厚度方向的空间,以减少移动终端100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厚度;另外,支撑机构24设置于柔性件30的背部,远离柔性件30的侧边,不会加大了柔性件30的黑边宽度,提高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
如图1及图3所示,柔性件30包括覆盖于支撑机构24正面的可折弯区域31,以及连接于可折弯区域31相对的两侧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可折弯区域31弯折后形成柔性件30的弯折部,两个非折弯区域33分别连接于两个框体22的正面。支撑机构24用于支撑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可折弯区域31随支撑机构24折弯或展平。具体地,两个框体22在折叠的过程中,带动连杆件251转动,连杆件251的转动及框体22的折叠带动支撑机构24折弯,可折弯区域31随支撑机构24弯折,可折弯区域31弯折后形成的弯折部容置于支撑机构24折弯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两个框体22在展平的过程中,带动连杆件251转动,连杆件251的转动和框体22的折叠带动支撑机构24展平,可折弯区域31随支撑机构24展平。本发明中的正面指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下各部件面朝柔性件30的面,如支撑组件26的正面、框体22的正面指移动终端100展平时面朝柔性件30的表面;本发明中的背面指移动终端100处于展平状态下各部件背离柔性件30的面,本发明中出现的正面及背面均适合上述定义。
如图4所示,每一框体22靠近另一框体22的一侧设有第一收容槽221,具体地,第一收容槽221设于每一框体22的正面220靠近另一框体20的一侧处,第一收容槽221相对的两端分别穿通框体22相对的两侧面,第一收容槽221没有穿通框体22的背面,以在框体22的背部形成挡板222。每一框体22靠近对应的第一收容槽221处设有第二收容槽223,第二收容槽223连通第一收容槽221;具体地,第二收容槽223设于每一框体22的正面220靠近第一收容槽221处,第二收容槽223相对的两端分别穿通框体22相对的两侧面,第二收容槽223的一侧连通第一收容槽221,第二收容槽223没有穿通框体22的背面,以在框体22的背部形成连接板224。连接板224沿框体22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大于挡板222沿框体22的厚度方向的厚度,从而在每一框体22面朝另一框体22的一侧形成阶梯结构,两个框体22的阶梯结构围成用于容置折叠装置23的容置空间。
每一框体22设有垂直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的导槽226,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滑动地插设于导槽226中;具体地,导槽226设于框体22的连接板224的正面靠近第一收容槽221的一侧,导槽226沿垂直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方向延伸并穿通第一收容槽221。本实施例中,每一框体22的连接板224上间隔地设有两个导槽226,每一导槽226中可滑动地插设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框体22的连接板224上可以设有一个或二个以上的导槽226,每一导槽226中可滑动地插设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框体22设有垂直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的导轨,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设有配合于所述导轨的导槽,框体22的导轨与连杆件251的导槽之间能相对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3-图9,每一支撑组件26包括第一支撑件261、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261的第二支撑件265,以及支撑座体267,第一支撑件261远离第二支撑件265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支撑座体267,第二支撑件265远离第一支撑件26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框体22。在折叠壳体20展平时,支撑机构24的两个支撑组件26的正面与两个框体22的正面220共面,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61的正面、第二支撑件265的正面,以及框体22的正面220位于同一平面,以用于支撑展平的柔性件30;如图15所示,在折叠壳体20折叠时,支撑机构24的两个支撑组件26之间围成用于收容柔性件30的弯折部301的容置空间27,具体地,两个第一支撑件261与两个第二支撑件265围成所述容置空间27,容置空间27的内腔自第二支撑件265向第一支撑件265的方向逐渐增大。
每一框体22与支撑组件26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228与第一圆弧轨2653的配合转动连接,以实现支撑组件26相对于框体22的相对转动。每一框体22向第二收容槽223内延伸有连接片227,每一连接片227设有第一圆弧槽228,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本实施例中,每一框体22向第二收容槽223内延伸有间隔的两个连接片227,两个连接片227分别邻近两个导槽226;每一连接片227是圆弧片,第一圆弧槽228设于连接片227的正面。具体地,第一支撑件261包括矩形的第一支撑板2611,第二支撑件265包括矩形的第二支撑板2651,第二支撑板2651与框体22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228与第一圆弧轨2653的配合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611与第二支撑板2651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槽2655与第二圆弧轨2613的配合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61与支撑座体267之间通过第三圆弧槽2672与第三圆弧轨2614的配合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支撑件265背面的其中一侧设有间隔的两个第一圆弧轨2653,每一第一圆弧轨2653可转动地配合于对应的第一圆弧槽228内;每一第二支撑件265背面远离第一圆弧轨2653的另一侧设有间隔的两个第二圆弧槽2655。具体地,第二支撑板2651的背面远离第一圆弧轨2653的一侧设有两个圆弧形的延伸片2654,第二圆弧槽2655设于延伸片2654的正面。第一圆弧轨2653与对应的第一圆弧槽228可转动地贴合。第一圆弧轨2653为圆弧片,所述第一圆弧轨2653的背面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第一圆弧槽228的内表面转动贴合,第一圆弧轨2653与第一圆弧槽228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A1(如图12所示)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A1为虚轴,第一转动轴A1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心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圆弧轨2653与对应的连接片227可转动地相互插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圆弧轨2653上沿其周向设有圆弧槽,圆弧形的连接片227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使得第一圆弧轨2653相对于连接片227沿第一转动轴A1转动连接,或者在连接片227上沿其周向设有圆弧槽,第一圆弧轨2653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使得第一圆弧轨2653相对于连接片227沿第一转动轴A1转动连接。由于,第一圆弧轨2653与连接片227可转动地插接于一起,因此,第一圆弧轨2653与连接片227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会相互脱离。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支撑件261远离另一第一支撑件261的一侧设有间隔的两个第二圆弧轨2613,每一第一支撑件261靠近另一第一支撑件261的一侧设有间隔的两个第三圆弧轨2614,每一第二圆弧轨2613与对应的第二圆弧槽2655转动地连接,每一第三圆弧轨2614与对应的支撑座体267的第三圆弧槽2672转动地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二圆弧轨2613设于每一第一支撑板2611的背面远离另一第一支撑板2611的一侧,两个第三圆弧轨2614设于每一第一支撑片2611靠近另一第一支撑板2611的一侧。每一第二圆弧轨2613的背面设为可转动地贴合于对应的第二圆弧槽2655的内表面的圆弧面,第二圆弧轨2613与第二圆弧槽2655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A2(如图12所示)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A2为虚轴,且第二转动轴A2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心线。每一第三圆弧轨2614的背面设为可转动地贴合于对应的第三圆弧槽2672的内表面的圆弧面,第三圆弧轨2614与第三圆弧槽2672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A3(如图12所示)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A3为虚轴,且第三转动轴A3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心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圆弧轨2613与对应的延伸片2654可转动地相互插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二圆弧轨2613上沿其周向设有圆弧槽,圆弧形的延伸片2654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使得第二圆弧轨2613相对于延伸片2654沿第二转动轴A2转动连接;或者在延伸片2654上沿其周向设有圆弧槽,第二圆弧轨2613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使得第二圆弧轨2613相对于延伸片2654沿第二转动轴A2转动连接。由于第二圆弧轨2613与延伸片2654可转动地插接于一起,因此,第二圆弧轨2613与延伸片2654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会相互脱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三圆弧轨2614与对应的支撑座体267可转动地相互插接,具体地,可以在支撑座体267上设有圆弧槽,第三圆弧轨2614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使得第三圆弧轨2614相对于支撑座体267沿第三转动轴A3转动连接;也可以在第三圆弧轨2614上沿其周向设有圆弧槽,支撑座体267设有插设于所述圆弧槽中的弧形轨,使得所述弧形轨与所述圆弧槽沿第三转动轴A3转动连接。由于第三圆弧轨2614与支撑座体267可转动地插接于一起,因此,第三圆弧轨2614与支撑座体267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不会相互脱离。
如图9所示,每一第一支撑件261的背面设有倾斜的凸条2616,凸条2616沿其延伸方向设有滑槽2617。具体地,每一第一支撑板2611的背面设有间隔的两个凸条2616,每一凸条2616自第一支撑板2611的背面中部位置向远离另一第一支撑件261的一侧倾斜延伸,滑槽2617相对的两侧穿通凸条2616相对的两侧面,滑槽2617远离第一支撑板2611的一端没有穿通凸条2616的端面。每一第一支撑板2611远离第二圆弧轨2613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避位缺口2617及两个第二避位缺口2618,两个第一避位缺口2617分别对应两个第三圆弧轨2614,两个第二避位缺口2618分别靠近两个凸条2616。
如图6至图8所示,每一连杆件251概呈Z字形结构,连接杆2514自第一端杆2511的端部向第二端杆2513倾斜延伸,第二端杆2513自连接杆2514远离第一端杆25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端杆2511的一侧倾斜延伸。每一连杆件251的第二端杆2513远离第一端杆2511的端部转动地连接于连杆基座255,第二端杆2513与连杆基座255之间的转动连接轴心线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具体地,第二端杆2513远离第一端杆2511的一端设有连接轴2516,连杆基座255的顶部开设连接缺口2551,连杆基座255的顶部沿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的方向开设轴孔2553,轴孔2553穿通连接缺口2551,第二端杆2513远离第一端杆2511的端部容置于连接缺口2551内,连接轴2516转动地连接于轴孔2553中;连杆基座255于连接缺口2551靠近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的一侧设有限位面2555,限位面2555防止折叠装置23反折。
每一连杆件251还包括设于第一端杆2511与第二端杆之间的导轴2517,导轴2517的轴心线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导轴2517滑动并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的滑槽2617内,框体22的转动带动连杆件251相对于连杆基座255转动,使得导轴2517抵推滑槽2617的内壁以带动第一支撑件261相对于支撑座体267转动。具体地,导轴2517设于连接杆2514的侧部,并沿平行于连接轴2516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导轴2517设于连接杆2514邻近第二端杆2513处。
折叠装置23还包括连接框28,连接框28位于两个支撑组件26之间,支撑座体267及连杆基座255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框28。具体地,连接框28包括矩形的固定板281及设于固定板281相对两侧的凸缘283,固定板281与两个凸缘283围成安装槽285,支撑座体267及连杆基座255固定设置于安装槽285中。本实施例中,折叠装置23的支撑机构24包括两个支撑组件26,每一支撑组件26的背部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杆机构25,即连接框28的安装槽285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连杆基座255及两个支撑座体267,同侧的连杆基座255及支撑座体267分别位于连接框28相对的两端,每一支撑座体267邻近对应的连杆基座255。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14,组装折叠装置23时,将每一第一支撑件261的第二圆弧轨2613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支撑件264的第二圆弧槽2655;将每一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插入对应的滑槽2617中;将连接于每一支撑组件26的两个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插入连接框28同侧的两个连杆基座255的轴孔2553,且两个第一支撑件261的第三圆弧轨2614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支撑座体267的第三圆弧槽2672。
组装折叠壳体20时,将两个框体22并排放置,即两个挡板222的侧面贴合,使两个框体22的第一收容槽221及第二收容槽223围成安装空间,再将组装完成的折叠装置23置于所述安装空间中,使每一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可滑动地插设于对应的导槽226中,每一第二支撑件265的两个第一圆弧轨265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圆弧槽228中。此时,两个第一支撑件261的正面、两个第二支撑件264的正面及两个框体22的正面220共面。组装移动终端100时,将柔性屏30一端的非折弯区域33的背面固定于其中一框体22的正面220,将柔性屏30相对的另一端的非折弯区域33的背面固定于另一框体22的正面220,将柔性屏30的可折弯区域31的背面贴合于支撑机构24的正面。
如图10至图14所示,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及第三圆弧槽2672的轴心线相互间隔平行,并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具体地,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与对应的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重合,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与对应的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重合,第三圆弧槽2672的轴心线与对应的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重合;第一转动轴A1、第二转动轴A2及第三转动轴A3均为虚轴,且第一转动轴A1、第二转动轴A2及第三转动轴A3平行于折叠装置23的折叠轴线。因此,支撑机构24通过虚轴转动连接,能减少占用两个框体22的第一收容槽221及第二收容槽223所围成安装空间,方便收容其他元件,且能减轻折叠壳体20的整体重量,并能减少制造成本等。
在折叠壳体20展平时,连接框28容置于两个框体22的第一收容槽221及第二收容槽围成的安装空间中,第一支撑件261的正面、第二支撑件265的正面,以及框体22的正面220位于同一平面,柔性件30展平在所述平面上。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及第三圆弧槽2627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即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及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具体地,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及第三圆弧槽2627的轴心线位于平行于柔性件的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及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位于柔性件30的背部,即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及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所在的平面间隔平行于柔性件30的背面;优选地,第一支撑板2611的背面及第二支撑板2651的背面共面,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及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位于所述共面上。第一支撑件261与支撑座体267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较连杆件251与连杆基座255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更靠近第一支撑件261的正面;即第一支撑件261与支撑座体267之间的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较连杆件251与连杆基座255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更靠近第一支撑件261的正面。即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较连杆件251与连杆基座255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更靠近柔性件30。每一连杆件251的第二端杆2513被支撑于对应的连杆基座255的限位面2555上,以阻止连杆件251进一步向背部转动,从而防止折叠装置23反折而损坏柔性件30;此时,每一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位于对应的滑槽2617远离柔性件30的一端。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20,折叠移动终端100时,对移动终端100的其中一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使得所述其中一框体22向另一框体22转动,以带动连接于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连杆件251转动。具体地,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转动使得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在对应的导槽226内滑动,且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沿对应的轴孔2553转动,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在对应的滑槽2617内向靠近柔性件30的一端滑动并转动地抵推滑槽2617的内壁,使得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随连杆件251相对于支撑座体267转动;由于第一支撑件261与对应的第二支撑件265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轨2613与第二圆弧槽2655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件265与对应的框体22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2653与第一圆弧槽228转动地连接,因此,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转动和第一支撑件261的转动共同带动第二支撑件261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61及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按同样的方法将另一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使得所述另一框体22向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以带动连接于所述另一框体22的连杆件251转动;具体地,所述另一框体22的转动使得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在对应的导槽226内滑动,且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沿对应的轴孔2553转动,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在对应的滑槽2617内向靠近柔性件30的一端滑动并转动地抵推滑槽2617的内壁,使得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随连杆件251相对于支撑座体267转动;由于第一支撑件261与对应的第二支撑件265之间通过第二圆弧轨2613与第二圆弧槽2655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件265与对应的框体22之间通过第一圆弧轨2653与第一圆弧槽228转动地连接,因此,所述另一框体22的转动和第一支撑件261的转动共同带动第二支撑件261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61及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3的折叠。由于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与轴孔2553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较对应的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远离柔性件30,且导轴2517滑动并转动地设于对应的滑槽2617内,因此,在折叠装置23的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61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支撑件265的转动角度,即同一支撑组件26的第一支撑板2611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二支撑板2651的转动角度;使得支撑机构24的两个支撑组件26之间围成锥形的容置空间27。具体地,两个支撑组件26的第一支撑件261间隔相对,第二支撑件265间隔相对,且两个第一支撑件261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二支撑件265之间的间隔,即两个第一支撑板2611之间的间隔大于两个第二支撑板2651之间的间隔。在折叠装置23的折叠过程中,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弯曲形成容置于容置空间27中的弯折部301,弯折部301的横截面呈水滴形,柔性件30的两个非折弯区域33的正面相贴合,从而使移动终端100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厚度减少。每一第一支撑件261上的第一避位缺口2617及第二避位缺口2618用于分别避让对应的支撑座体267及连杆基座255,以避免支撑座体267及连杆基座255抵顶对应的第一支撑板2611。
在对移动终端100的其他折弯方式中,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2施加折弯的力,使得两个框体20相互靠近,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251转动而相互靠近,框体22和连杆件251的转动带动第一支撑件261及第二支撑件265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3的折叠,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3折叠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折弯。
如图16至图20所示,在折叠装置23处于折弯状态时,每一支撑机构24的第一支撑件261及第二支撑件265容置于两个框体22的第一收容槽221及第二收容槽223围成的安装空间中;折叠装置23的两个第一圆弧槽228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两个第二圆弧槽2655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所述第三圆弧槽2672之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即两个第一转动轴A1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两个第二转动轴A2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第三转动轴A3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
如图11至图14所示,当需要展平移动终端100时,向外拉开其中一框体22,使得所述其中一框体22朝远离另一框体22转动,以带动连接于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连杆件251转动。具体地,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转动使得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在对应的导槽226内滑动,且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沿对应的轴孔2553转动,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在对应的滑槽2617内向远离柔性件30的一端滑动并转动地抵推滑槽2617的内壁,使得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随连杆件251相对于支撑座体267转动;所述其中一框体22的转动和第一支撑件261的转动共同带动第二支撑件261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61及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按相同的方法将另一框体22施加展平的力,使得所述另一框体22朝远离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以带动连接于所述另一框体22的连杆件251转动;具体地,所述另一框体22的转动使得连杆件251的第一端杆2511在对应的导槽226内滑动,且连杆件251的连接轴2516沿对应的轴孔2553转动,连杆件251的导轴2517在对应的滑槽2617内向远离柔性件30的一端滑动并转动地抵推滑槽2617的内壁,使得对应的第一支撑件261随连杆件251相对于支撑座体267转动;所述另一框体22的转动和第一支撑件261的转动共同带动对应的第二支撑件261相对于第一支撑件261及所述其中一框体22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3的展平。在折叠装置23的展平过程中,柔性件30的可折弯区域31随折叠装置23展平。
在对移动终端100的其他展平方式中,可以同时对两个框体22施加展平的力,使得两个框体20相互远离,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251转动而相互远离,框体22和连杆件251的转动带动第一支撑件261及第二支撑件265转动,以实现折叠装置23的展平,柔性件30随折叠装置23展平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展平。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的两个框体,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框体之间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柔性件的支撑机构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与每一框体之间的连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每一框体的支撑组件,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包括位于其相对两端的第一端杆和第二端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杆与所述第二端杆之间的连接杆,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侧部的导轴,所述框体设有垂直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轴线的导槽,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杆滑动地插设于所述导槽,所述导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轴线,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背面设有倾斜的凸条,所述凸条沿其延伸方向设有滑槽,所述导轴滑动并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每一所述框体相对于另一框体转动以带动对应的连杆件转动,所述连杆件的转动以带动对应的支撑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或展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展平时,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与两个所述框体的正面共面;所述折叠壳体折叠时,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正面之间围成用于收容所述柔性件的弯折部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支撑件,以及支撑座体,所述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体,所述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框体,所述折叠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正面、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正面,以及所述框体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以用于支撑所述柔性件;所述折叠壳体折叠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正面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正面围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的内腔自所述第二支撑件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折叠时,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件的正面之间的间隔大于第二支撑件的正面之间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框体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槽与第一圆弧轨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槽与第二圆弧轨的配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座体之间通过第三圆弧槽与第三圆弧轨的配合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轴心线、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轴心线及所述第三圆弧槽的轴心线相互间隔平行,并平行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轨与所述第一圆弧槽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圆弧槽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圆弧轨与第二圆弧槽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圆弧槽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三圆弧轨与第三圆弧槽之间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三圆弧槽的轴心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展平时,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及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位于平行于所述柔性件的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壳体折叠时,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两个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小于两个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件相对于框体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轴线。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杆基座,所述连杆件的第二端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杆基座,所述第二端杆与所述连杆基座之间的转动连接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轴线,所述连杆件相对于所述连杆基座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体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杆件相对于所述连杆基座转动,使得所述导轴抵推所述滑槽的内壁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体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杆与所述第二端杆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自所述第一端杆向所述第二端杆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端杆自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端杆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杆的一侧延伸,所述导轴设于所述连接杆邻近所述第二端杆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自邻近所述支撑座体的一侧向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杆倾斜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支撑座体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较所述连杆件与所述连杆基座之间的转动轴的轴心线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正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位于两个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座体及所述连杆基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折叠壳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框体靠近另一框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收容槽及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的第二收容槽,所述折叠壳体展平时,所述连接框容置于两个框体的第一收容槽围成的安装空间中;所述折叠壳体折叠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容置于两个框体的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围成的安装空间中。
1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壳体及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覆盖于所述折叠壳体的正面,所述柔性件随着所述折叠壳体的折叠或展平而同步折叠或展平。
CN202011055881.9A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Active CN114340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881.9A CN114340243B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202310619543.0A CN116685087A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PCT/CN2021/110904 WO2022068390A1 (zh) 2020-09-29 2021-08-05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5881.9A CN114340243B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9543.0A Division CN116685087A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243A CN114340243A (zh) 2022-04-12
CN114340243B true CN114340243B (zh) 2023-06-20

Family

ID=8094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5881.9A Active CN114340243B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202310619543.0A Pending CN116685087A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19543.0A Pending CN116685087A (zh) 2020-09-29 2020-09-29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340243B (zh)
WO (1) WO20220683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9754A (zh) * 2022-05-31 2023-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992229B (zh) * 2022-08-05 2022-12-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折叠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701A (zh) * 2018-01-22 2018-09-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414383U (zh) * 2018-03-12 2019-09-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11370998U (zh) * 2019-07-15 2020-08-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9835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07583A1 (en) * 2015-04-09 2021-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CN111615277B (zh) * 2019-02-25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0030255A (zh) * 2019-05-07 2019-07-19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四板水滴形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CN111583791B (zh) * 2020-05-07 2022-04-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701A (zh) * 2018-01-22 2018-09-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414383U (zh) * 2018-03-12 2019-09-2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1698355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1370998U (zh) * 2019-07-15 2020-08-28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联动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40243A (zh) 2022-04-12
CN116685087A (zh) 2023-09-01
WO2022068390A1 (zh)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63907B (zh) 折叠装置、折叠机壳及移动终端
CN11158379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111692196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2443562B (zh) 电子设备
CN112313927A (zh) 可弯曲装置、壳体及电子装置
CN11434024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11833724B (zh) 电子设备
CN213751699U (zh) 覆盖机构、可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38328A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CN112230714A (zh) 电子设备
CN113719523A (zh) 铰链机构、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7582862U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4507123U (zh) 新型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4882798B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压合机构
WO2023231390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7421850U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CN215679894U (zh) 可折弯显示设备
CN217440543U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WO2024037141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4202972U (zh) 可折叠显示设备
WO2023231410A1 (zh) 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404386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4001103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052780A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CN117189755A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