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4676U -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4676U
CN213124676U CN202021922296.XU CN202021922296U CN213124676U CN 213124676 U CN213124676 U CN 213124676U CN 202021922296 U CN202021922296 U CN 202021922296U CN 213124676 U CN213124676 U CN 213124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ductive member
cover body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22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世标
周冠宇
王华文
王明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Huizhou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222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4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4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4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包括盖体、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盖体外部设有正极部、负极部。第一导电件固定于盖体上,且一端位于盖体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另一端延伸至正极部;第二导电件固定于盖体上,且一端位于盖体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另一端延伸至负极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盖体上的两个导电件,可以直接将电池内部电路的电极输出端引出至盖体外壳上的正极部和负极部,从而在装配过程中,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包括上述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的电池同样具备上述优点及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的内部电路连接完成后,需要用盖体密封防止漏电,为了将电池的供电端从内部引出,还需要设置额外的电路与电池的内部电路连接,此装配过程工序繁琐,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能够通过固定在盖体上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在完成盖体装配后,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导电件将电池正极输出端延伸至盖体的正极部,通过第二导电件将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延伸至盖体的负极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的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包括:
盖体,盖体的外部设置有正极部和负极部;
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固定于盖体上,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位于盖体的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的外部并延伸至正极部;
第二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固定于盖体上,第二导电件的一端位于盖体的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的外部并延伸至负极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在盖体上的第一导电件,可以直接将电池内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引出至盖体外壳上的正极部,通过固定在盖体上的第二导电件,可以直接将电池内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引出至盖体外壳上的负极部,从而在装配过程中,简化了装配步骤,能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与盖体成型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电件用以连接正极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正极输出端,第二导电件用以连接负极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导电件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负极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螺纹紧固件,盖体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供螺纹紧固件从外部穿入的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盖体的外部对应穿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槽,各密封槽的底部分别设置穿孔,螺纹紧固件位于密封槽中,密封槽内固定有密封件,密封件外与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并将螺纹紧固件密封于密封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密封件底部设置有凹槽,螺纹紧固件的上部位于凹槽内,密封件抵持于密封槽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密封件的外部沿周向设置有凸棱,凸棱与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电件位于正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导电件位于负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盖体对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为铜导电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
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连接于箱体的盖体的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正极输出端,并且第二导电件连接于负极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盖体连接于箱体时,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正极输出端,并且第二导电件连接于负极输出端,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外部并延伸至正极部,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外部并延伸至正极部负极部,从而便于电池外部设备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的盖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盖体 100,第一导电件 110,第二导电件 120,正极部 130,负极部 140,第一密封槽 150,第二密封槽 160,内部电路 200,正极输出端 210,负极输出端 220,第一螺钉230,第二螺钉 240,第一密封件 250,第二密封件 260,箱体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内部结构及其连接,图2隐藏了盖体。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盖体100上固定有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第一导电件110一端连接内部电路200的正极输出端210,另一端延伸至盖体100上的正极部130,内部电路200的正极输出端210通过第一导电件110延伸至盖体100上的正极部130;第二导电件120一端连接内部电路200的负极输出端220,另一端延伸至盖体100上的负极部140,内部电路200的负极输出端220,通过第二导电件120延伸至盖体100上的的负极部140。通过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的传导作用,外部设备可通过正极部、负极部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从而电连接于内部电路200的正极输出端210、负极输出端220。外部负载只需连接正极部130端的第一导电件110和负极部140端的第二导电件120,即可实现电池供电,不需要额外连接电路,简化了装配步骤,能够有效提升装配效率。
其中,正极输出端210是电池连接负载时内部电路200电流流出的电路端,负极输出端220是电池连接负载时内部电路200电流流入的电路端。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均具有导电性能,其材料可以是各类金属,也可以是各类合金,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经济、电阻率、应用环境等因素确定具体材料。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形状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不同,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形状可以从盖体100的形状、节省材料、易于装卸、受力情况等方面考虑确定。
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在盖体100上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和一体成型,直接连接可采用焊接、螺纹、胶粘等连接方式,间接连接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连接件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一体成型可采用膜内注塑工艺成型为一体等成型方式;两个导电件与内部电路20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焊接或铆合等方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电件与内部电路200通过激光焊接实现连接固定。
通过上述固定方式与连接方式后,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的设置满足:盖体100装配完成后,即可通过第一导电件110和第二导电件120实现将电池的正极输出端210和负极输出端220引出至正极部130和负极部140。现有的相关技术中,一般在装配盖体100前,需要通过导线连接的方式,将正极输出端210和负极输出端引出至正极部130和负极部140,该方案在装配时,需要先将导线连接于内部电路,再将导线引至外部,或者连接至引出电池外部的导电柱,以便外部设备的连接,装配工序繁琐,效率低。然而,由前文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置于盖体上,装配时,将盖体连接于箱体,即可实现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与内部电路的连接,并且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外部,便于外部设备的连接,简化装配工序,能够有效提升装配效率。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均与盖体100上注塑成型为一体,增加了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在盖体100内的稳定性,避免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出现松动甚至脱离的情况。且塑料具有绝缘性能,能避免发生漏电现象。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通过注塑与盖体100成型为一体,因此不需要再设计绝缘层,简化了装配流程,并且减少了所需装配的零件数量,更方便装配生产及库房的零部件管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用以连接正极输出端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导电件110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正极输出端210,第二导电件120用以连接负极输出端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导电件120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负极输出端220。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均以螺纹连接方式实现与内部电路200的连接,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螺纹紧固件,盖体100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供螺纹紧固件从外部穿入的穿孔。例如,第一导电件110与正极输出端2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通孔,电池的箱体对应正极输出端210的位置可设置有第一螺孔,通过第一螺钉230与第一螺孔的配合,可将第一导电件110与正极输出端210固定连接。同理,第二导电件120与正极输出端210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通孔,电池的箱体对应正极输出端210的位置可设置有第二螺孔,通过第二螺钉240与第二螺孔的配合,可将第二导电件120与负极输出端220固定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过程简易,此外,电池在装配完成后,盖体100与电池箱体间仍可以拆卸,利于内部电路200的检查及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的外部对应穿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槽,各密封槽的底部分别设置穿孔,螺纹紧固件位于密封槽中,密封槽内固定有密封件,密封件外与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并将螺纹紧固件密封于密封槽中。密封件的外部沿周向可设置有凸棱,凸棱与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密封件可以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螺钉,密封件可以是密封胶水胶粘、增设绝缘层等方式形成。对螺钉设置密封件,可以防止电池供电时螺钉发生漏电,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其中,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长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密封件的材料为具有绝缘性能的材料,以防止螺钉漏电。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具有可以拆卸的特性,从而方便对螺钉的拆卸,此外,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也易于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50和第二密封槽160,第一密封件250的外部设置有凸棱,该凸棱沿周向围成密封圈状结构,密封圈状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一密封槽150的宽度,第一密封件250通过弹性形变装入第一密封槽150内,其密封圈状结构与第一密封槽150内壁贴靠,从而形成线接触/面接触密封,并能够将第一密封件250固定于第一密封槽150。同理,第二密封件260的外部设置有凸棱,该凸棱沿周向围成密封圈状结构,密封圈状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二密封槽160的宽度,第二密封件260通过弹性形变装入第二密封槽160内,其密封圈状结构与密封槽内壁贴靠,从而形成线接触/面接触密封,并能够将第二密封件260固定于第二密封槽160。由此,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通过自身弹性及密封圈状结构,与密封槽内壁配合完成密封及固定。第一密封件250和第二密封件260上的密封圈状结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
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密封槽150的底部,第一螺钉23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固定于正极输出端210。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密封槽160的底部,第二螺钉24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固定于负极输出端220。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的材料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和绝缘性能的材料。将密封件装入盖体100的密封槽中,可以防止其松动影响密封效果,提升了密封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50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宽度应比第一螺钉的宽度小。利用第一密封件250的弹性,第一螺钉230的上部可以装入第一凹槽中并固定于第一凹槽中,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一螺钉230的上部的配合,第一螺钉230与第一密封槽150之间不存在间隙,提高了密封性。
第二密封件260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宽度应比第二螺钉240的宽度小。利用第二密封件260的弹性,第二螺钉240的上部可以装入第二凹槽中并固定于密第二凹槽中,通过第二凹槽与第二螺钉240的上部的配合,第二螺钉240与第二密封槽160之间不存在间隙,提高了密封性。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位于正极部1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导电件120位于负极部14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盖体100对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以便连接外部设备。具体来说,第一导电件110位于正极部1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盖体100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螺孔,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端可以固定于一个螺纹连接件上,该螺纹连接件穿过第三通孔并与第三螺孔螺纹旋接,从而外部负载的正极端电连接于第一导电件110,并固定在盖体100上。第二导电件120位于负极部140的连接端设置有第四通孔,盖体100对应位置设置有第四螺孔,外部负载的负极连接端可以固定于一个螺纹连接件上,该螺纹连接件穿过第四通孔并与第四螺孔螺纹旋接,从而外部负载的负极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二导电件120,并固定在盖体100上。
其中,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端固定在螺纹连接件上的方式可以是设置通孔,具体地,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端也设置一个通孔,该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过该通孔和第三通孔,然后与第三螺孔螺纹旋接,实现与第一导电件110电连接。
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端固定在螺纹连接件上的方式也可以是:将导线缠绕在该螺纹连接件上,该螺纹连接件在拧紧后,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端导线接触第一导电件110并固定于螺孔中,实现与第一导电件110的电连接。外部负载的负极连接端固定在螺纹连接件上的方式与外部负载的正极连接同理。
通过设置第三通孔、第三螺孔、第四通孔和第四螺孔,外部负载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来实现与第一导电件110、第二导电件120的电连接,螺纹连接具有可拆卸和易于安装的特点,方便安装与更换外部负载的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110与第二导电件120的材料均为铜。铜相对于铁、铝等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率,能降低传导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铜相对于银和其他合金,经济成本较低。因此,铜导电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件1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120均为板状结构。其中,板状结构是指成片状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参照图2,为了适应盖体的形状及结构,将板状导电件延伸至对应的电极部,导电件的形状可以根据工艺或结构需求设置折弯或其他变形。板状结构的特点在于其接触面的面积较大,易于连接与固定。
参照图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盖体100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于箱体。箱体300内设置有内部电路200,通过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盖体100连接于箱体300时,第一导电件110连接于正极输出端210,并且第二导电件120连接于负极输出端220,第一导电件110的另一端位于盖体100外部并延伸至正极部130,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盖体100外部并延伸至负极部140,由此,内部电路200的延伸至盖体100上的正极部130与负极部140,外部负载只需要连接正极部130的第一导电件110和负极部140的第二导电件120,即可实现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盖体100和箱体200的电池设置于汽车内,汽车或汽车部件作为外部负载与第一导电件110位于正极部130的连接端、第二导电件120位于负极部140的连接端电连接,电池即可为汽车或汽车部件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汽车包括由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成的电池组。设置电池组,是为了满足供电端的输出功率,且在其中一块电池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的电池,节省了维修的成本。具体地,电池组内部的电池相互串联,即相邻电池之间,上一个电池的第二导电件120位于负极部140的连接端电连接下一个电池的第一导电件110位于正极部130的连接端。整个电池组只存在一个电池的第一导电件110位于正极部130的连接端未连接、只存在另外一个电池的第二导电件120位于负极部140的连接端未连接,这两个连接端组成电池组向外部负载供电的正、负两极。汽车或汽车部件作为外部负载与上述正、负两极电连接,电池组即可为汽车或汽车部件供电。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可以简化汽车电池及电路连接的装配步骤,尤其在汽车包括多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时,能够有效提升汽车的装配效率。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Claims (11)

1.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外部设置有正极部和负极部;
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盖体的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盖体的外部并延伸至所述正极部;
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盖体的内部,用于连接电池内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盖体的外部并延伸至所述负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盖体成型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以连接所述正极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以连接所述负极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负极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纹紧固件,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供所述螺纹紧固件从外部穿入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部对应所述穿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密封槽,各所述密封槽的底部分别设置所述穿孔,所述螺纹紧固件位于所述密封槽中,所述密封槽内固定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外与所述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并将所述螺纹紧固件密封于所述密封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螺纹紧固件的上部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件抵持于所述密封槽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外部沿周向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与所述密封槽的侧壁相贴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正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导电件位于所述负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为铜导电件。
10.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所述内部电路,所述内部电路包括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箱体的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并且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于所述负极输出端。
11.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
CN202021922296.XU 2020-09-04 2020-09-04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Active CN213124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2296.XU CN213124676U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22296.XU CN213124676U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4676U true CN213124676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0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2296.XU Active CN213124676U (zh) 2020-09-04 2020-09-04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4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5114C (zh) 二次电池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二次电池模块
US9627151B2 (en) Electrical storage module
JP2005322647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2062562U (zh) 一种电池顶盖极柱的加强结构及电池
US2020037354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2625810U (zh)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US20120015242A1 (en) Batter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20230113878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3124676U (zh) 电池电极端电路连接结构、电池及汽车
CN107316970A (zh) 一种弹性导电装置
CN111435714B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6793835U (zh) 壳体、圆柱电池和圆柱电池系统
CN203406338U (zh) 电池罩及含其的动力电池包
CN202957335U (zh) 拥有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蓄电池
JP2016162590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10467971U (zh) 电容型镍氢动力电池用极柱
CN210015909U (zh) 一种方形电池极耳结构
CN22030647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接触点杆
US7358702B2 (en) Storage battery with auxiliary terminals
CN217589297U (zh) 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5644852U (zh)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65927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
CN220358286U (zh) 模块极柱、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21009170U (zh) 一种装配式电池模组汇流排结构
CN218996881U (zh) 软包电池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