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84526U -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84526U
CN213084526U CN202021504054.9U CN202021504054U CN213084526U CN 213084526 U CN213084526 U CN 213084526U CN 202021504054 U CN202021504054 U CN 202021504054U CN 213084526 U CN213084526 U CN 213084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incubator
container
conveyor line
chang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405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涛
于宗靖
汪钊
徐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405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84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84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84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其中保温箱换冰系统包括: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将主输送部件(1)上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和加冰装置(3),沿第一方向(X)位于倒冰装置(2)的下游,第一方向(X)为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Description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物流仓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递员向消费者运送生鲜商品时,需要用添加冰板的保温箱进行保鲜,客户签收商品后,将保温箱和冰板返回仓库,由人工将冰板倒出,并将不同的冰板分拣至不同的回收筐内,并将新的冰板添加至空的保温箱内,然后合盖后搬运至打包处供新订单打包用。此种人工回收分拣冰板的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易出错,不利于仓储的全流程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能够提高保温箱的换冰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包括:
主输送部件,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
倒冰装置,被配置为将主输送部件上的保温箱内的冰倒出;和
加冰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倒冰装置的下游,第一方向为主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加冰装置被配置为向主输送部件上倒冰后的保温箱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输送部件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在第二方向上,缓存输送线位于输入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缓存输送线与输入输送线的下游段和输出输送线的上游段重叠;
其中,倒冰装置设在缓存输送线对应的位置,加冰装置设在输出输送线对应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移载装置,被配置为将输入输送线的保温箱移动至缓存输送线进行倒冰,并将缓存输送线上倒冰后的保温箱移动至输出输送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辊子,多根辊子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移载装置包括:
多个输送带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一方向上,输送带组件位于相邻辊子之间,在第二方向上,输送带组件至少部分覆盖输入输送线、缓存输送线和输出输送线;和
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在需要使保温箱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将多个输送带组件升高至高于辊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
至少两根固定梁,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至少两根固定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连杆,沿第二方向延伸;
铰接座,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和第三铰接点,位于最底部的第一铰接点与连杆铰接,第二铰接点与其中一根固定梁铰接,第三铰接点与输送带组件连接;和
直线驱动部件,第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固定梁,第二端与连杆连接且被配置为在伸出时驱动连杆沿第二方向运动,以通过铰接座绕第二铰接点摆动使输送带组件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连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根连杆对应设置一个铰接座,升降机构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至少两根连杆连接;和
第二连接件,与至少两个铰接座各自的第三铰接点连接;
其中,直线驱动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铰接,输送带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冰回收装置,冰回收装置包括:
漏斗,设在主输送部件侧面,被配置为接收通过倒冰装置倒出的冰;
第一回收输送部件,设在漏斗下方;
第一提升机,第一提升机的入口与第一回收输送部件的出口端连通;和
容器,被配置为收集从第一提升机的出口输出的冰。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
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入口端与第一提升机的出口连通;
拍摄部件,设置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被配置为拍摄经过拍摄部件的冰,以便识别冰的种类;
推冰装置,设置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且位于拍摄部件沿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和
控制部件;
其中,容器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分别设在第二回收输送部件的出口端和侧部;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在通过拍摄部件识别出冰为第一种类时,使冰落入第一容器内;并在识别出冰为第二种类时,使推冰装置动作将冰推入第二容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加入保温箱内的冰包括至少两种,每种冰对应设置一组加冰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冰装置包括:
容器翻转部件,被配置为翻转容器以倒出容器内储存的冷冻后的冰;
振动给料机,被配置为接收从容器倒出的冰;
第二提升机,设在振动给料机的出口,被配置为将振动给料机输出的冰提升;和
加冰输送部件,设在第二提升机的出口,被配置为将第二提升机提升的冰输送至主输送部件,以将冰加入保温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中的至少一个为隔板提升机,隔板提升机包括隔板和挡板,隔板的高度小于冰的厚度,挡板设在隔板上方,被配置为限制由隔板提升的冰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翻转部件包括:
第一框架,第一框架的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放;
转轴,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框架顶部远离开放侧面的位置;
第二框架,设在第一框架内,且与转轴连接,第二框架被配置为放置容器;和
第一驱动部件,固定于第一框架,被配置为驱动转轴转动,以带动第二框架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冰装置包括:
位置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保温箱是否到达加冰装置所在位置;
加冰检测部件,被配置为拍摄加冰装置是否向保温箱内加冰成功;和
控制部件,被配置为在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到保温箱到达加冰装置所在位置时,使保温箱停止运行,并在加冰检测部件检测到加冰成功后使保温箱恢复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档杆,设在主输送部件上与加冰装置对应的位置,被配置为在阻挡保温箱运行和允许保温箱运行之间可切换地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合盖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冰装置的下游,被配置为将加冰后的保温箱的盖体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开盖装置,沿第一方向位于加冰装置与合盖装置之间,被配置为使保温箱打开的盖体的外表面与箱体的外表面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保温箱换冰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将保温箱倒冰、加冰和转运等由人工处理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能够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升保温箱的换冰效率,并减少保温箱内漏加冰的现象,利于实现例如仓库等仓储系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换冰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移载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升降机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隐藏固定梁后升降机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加冰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中开盖装置和合盖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方法的再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保温箱换冰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组合。
本公开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顶”、“底”、“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保温箱换冰系统,用于将保温箱9内使用后的冰更换为冷冻后的冰,例如,冰可以是冰板、冰块等,冰可以具有塑料盒、塑料袋等外包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保温箱换冰系统包括:主输送部件1、倒冰装置2和加冰装置3。其中,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例如,可采用皮带、链条或辊子等输送部件。倒冰装置2可设在主输送部件1的侧部或上方,被配置为将主输送部件1上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加冰装置3可设在主输送部件1的侧部或上方,且沿第一方向X位于倒冰装置2的下游,第一方向X为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本公开将保温箱9倒冰、加冰和转运等由人工处理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能够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升保温箱9的换冰效率,并减少保温箱9内漏加冰的现象,利于实现例如仓库等仓储系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倒冰装置2设有多个,被配置为对多个保温箱9同时进行倒冰,可提高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输送部件1包括: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的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输入输送线11被配置为输入保温箱9,缓存输送线12被配置为使保温箱9进行倒冰操作,输出输送线13被配置为使倒冰后的保温箱9输出。例如,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对保温箱9的输送可按组进行。
在第二方向Y上,缓存输送线12位于输入输送线11和输出输送线13之间,在第一方向X上,缓存输送线12与输入输送线11的下游段和输出输送线13的上游段重叠。例如,缓存输送线12的一端与输入输送线11的下游端对齐,缓存输送线12的另一端与输出输送线13的上游端对齐。其中,倒冰装置2设在缓存输送线12对应的位置,加冰装置3设在与输出输送线13对应的位置。
该实施例使三条输送线并行布置,当前组保温箱9在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的过程中,输入输送线11可输入下一组保温箱至倒冰区域;与此同时,输出输送线13可将上一组已经倒冰完成的保温箱9输出至加冰区域。在当前组保温箱9倒冰完成后,当前组保温箱9向输出输送线13移动的同时,输入输送线11上的下一组保温箱9同时向缓存输送线12移动。此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多组保温箱9的输送过程并行,可节约等待时间,并提升换冰效率。可选地,主输送部件1也可设置为两条输送线并行的方式,或只有一条输送线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可包括移载装置4,被配置为将输入输送线11的保温箱9移动至缓存输送线12进行倒冰,并将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移动至输出输送线13。
如图2所示,移载装置4被配置为将输入输送线11的保温箱9沿第二方向Y移动至缓存输送线12进行倒冰,并将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沿第二方向Y移动至输出输送线13。此种方式能够提高移载效率,简化结构。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移载装置4,能够方便地将保温箱9在相邻输送线之间移动,移载装置4与各输送线配合,既能实现保温箱9沿第一方向X输送,又能在需要切换输送线时使保温箱9沿第二方向Y移动。
如图2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缓存输送线12上设有多个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对多个保温箱9同时进行倒冰,可提高处理效率。
如图2所示,倒冰装置2可设在缓存输送线12上方,例如,可在主输送部件1设置倒冰装置2的区域设置支架10,倒冰装置2固定在支架10上。具体地,倒冰装置2包括翻转夹21,在第一方向X上,间隔设置多个翻转夹21,每个翻转夹21用于为一个保温箱9倒冰,支架10上设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经过所有翻转夹21,所有翻转夹21均与转动轴22连接,支架10上设有第二驱动部件23,被配置为驱动转动轴22旋转,以带动与之相连的所有翻转夹21翻转,以将当前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在倒冰完成之后,第二驱动部件23驱动转动轴22反向旋转,以带动所有翻转夹21将倒冰后的保温箱9放回缓存输送线12。
图3所示为移载装置4沿第一方向X其中一段的结构示意图,或者图3所示的结构也可作为独立的模块,通过多个模块沿第一方向X并排设置形成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的重叠段以及移载装置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辊子14,多根辊子14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以通过辊子14的转动输送保温箱9。
如图3所示,移载装置4包括:升降机构42和多个输送带组件41。其中,多个输送带组件41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输送带组件41位于相邻辊子14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输送带组件41至少部分覆盖输入输送线11、缓冲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升降机构42被配置为在需要使保温箱9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将多个输送带组件41升高至高于辊子14,以通过在多个输送带组件41移载保温箱9;在需要使保温箱9沿第一方向X移动时,使多个输送带组件41降低至不高于辊子14,以通过辊子14输送保温箱9。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2,能够实现保温箱9输送和移载的功能切换。另外,将移载装置4与缓存输送线12集成设置,能够减小空间占用。如图2所示,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在第一方向X上重叠段的每一排辊子14在第一方向X上均对齐,相邻排辊子14之间的输送带组件41沿第二方向Y全部覆盖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升降机构42包括:铰接座423、直线驱动部件424和至少两根固定梁421,固定梁421可以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的侧梁。
至少两根固定梁4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且多根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连杆422,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高度方向Z上,连杆422可位于固定梁421下方。铰接座423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位于最底部的第一铰接点A与连杆422铰接,第二铰接点B通过第一固定铰接座4211与其中一根固定梁421铰接,第三铰接点C与输送带组件41连接。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固定梁421,第二端与连杆422连接且被配置为在伸出时驱动连杆422沿第二方向Y运动,以通过铰接座423绕第二铰接点B摆动将输送带组件41顶起。例如,直线驱动部件424可以是直线电机、液压缸或气缸等。
该实施例能够通过直线驱动部件424的伸缩带动连杆422运动,进一步通过铰接座423的摆动使输送带组件41升降,升降动作平稳,能够将直线驱动部件424第二端的伸缩量通过铰接座423摆动实现第三铰接点C的小幅升降,从而在结构紧凑的基础上实现输送和移载功能的切换。
具体地,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伸出时,带动连杆422沿第二方向Y的正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铰接座423摆动使第三铰接点C升高,进而使输送带组件41升高;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缩回时,带动连杆422沿第二方向Y的负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铰接座423摆动使第三铰接点C降低,进而使输送带组件41降低。
如图5所示,连杆42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铰接座423,直线驱动部件424沿第二方向Y位于两个铰接座423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杆422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连杆42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每根连杆422对应设置一个铰接座423,升降机构4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25和第二连接件426。
第一连接件425与至少两根连杆422连接,直线驱动部件424设在相信连杆422之间,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固定铰接座424A与固定梁421铰接。第二连接件426与至少两个铰接座423各自的第三铰接点C连接。其中,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固定铰接座424B与第一连接件425铰接,输送带组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6连接。
该实施例设置至少两根连杆422,并通过第一连接件425连接,形成框架形结构,在直线驱动部件424施加驱动力时,能够使连杆422的运动更加平稳,减小沿第一方向X的晃动量,从而使输送带组件41的升降更加平稳。
如图4和5所示,输送带组件41包括输送带411、两个挡板412、多个导向轮413和电动滚筒43。其中,输送带411为环形输送带,两个挡板412分别位于输送带41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用于限制输送带411发生偏移;多个导向轮413安装于两个挡板412之间,且在输送带411的延伸路径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输送带411;电动滚筒43位于输送带411下方,用于驱动输送带411运动。
如图4所示,挡板412包括主体部412A、第一延伸部412B和第二延伸部412C。主体部412A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长条结构,且位于固定梁421上方;第一延伸部412B连接于主体部412且向下延伸,第一延伸部412B通过第二连接件426与铰接座423的第三铰接点C连接;第二延伸部412C连接于主体部412且向下延伸,第二延伸部412C上沿高度方向Z可间隔固定两个导向轮413,以便于实现输送带411的环形缠绕和张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可包括冰回收装置5,冰回收装置5包括:漏斗51、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第一提升机53和容器。其中,漏斗51设在主输送部件1侧面,被配置为接收通过倒冰装置2倒出的冰;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设在漏斗51下方;第一提升机53的入口与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的出口端连通;容器被配置为收集从第一提升机53的出口输出的冰,容器可采用笼框、桶、盒等。
该实施例能够将倒冰装置2倒出的冰自动收集到容器中,便于保温箱9内使用过的冰的回收,便于后续对收集的冰重新进行冷冻,可提高换冰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8所示,本公开的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可还包括: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拍摄部件55、推冰装置56和控制部件8。其中,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入口端与第一提升机53的出口连通。拍摄部件55设置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被配置为拍摄经过拍摄部件55的冰,以便识别冰的种类。推冰装置56可采用电动推杆、直线电机等,设在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上,且位于拍摄部件55沿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输送方向的下游。
例如,保温箱9内放置白冰或蓝冰,白冰和蓝冰所需的冷冻时间不同,因此需要分类回收,以便后续设置不同的冷冻时间。容器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容器571和第二容器572,分别设在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出口端和侧部;控制部件8被配置为在通过拍摄部件55识别出冰为第一种类时,直接通过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运行使冰落入第一容器571内;并在识别出冰为第二种类时,使推冰装置56动作将冰推入第二容器572内。为了能够使冰顺利进入第二容器572,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侧面可设置引导槽541,以引导第二种类的冰进入第二容器572。该实施例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冰分类回收,便于后续按照合适的时间冷冻,也便于分类加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待加入保温箱9内的冰包括至少两种,每种冰对应设置一组加冰装置3。该装置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冰分类加入,例如不同类型的冰可保持制冷的时间不同,这样在后续将订单中的冷藏商品根据需要冷藏的时间放入不同的保温箱9内,可减少分类加冰过程中的错误率。
如图1所示,加冰装置3包括:容器翻转部件31、振动给料机32、第二提升机33和加冰输送部件34。
其中,容器翻转部件31被配置为翻转容器以倒出容器内储存的冷冻后的冰。振动给料机32被配置为接收从容器倒出的冰,冰以振动方式输出冰,冰由于温度较低容易粘合,通过振动给料机32可使各块冰分离。振动给料机32可逐步向第二提升机33供料,避免容器内的冰集中倾倒造成第二提升机33卡滞。
第二提升机33设在振动给料机32的出口,被配置为将振动给料机32输出的冰提升。加冰输送部件34设在第二提升机33的出口,被配置为将第二提升机33提升的冰输送至主输送部件1,以将冰加入保温箱9内。例如,到达加冰输送部件34末端的冰可自由落入保温箱9内,也可通过夹爪或拨动杆将冰放入保温箱9内。
该实施例能够将容器内冷冻后的并自动地加入保温箱9内,可提高保温箱9内换冰的效率,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在加冰过程中便于将冰分离开,以便按量准确地加入保温箱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提升机53和第二提升机33中的至少一个为隔板提升机,第一提升机53和第二提升机33中的至少一个为隔板提升机,隔板提升机包括隔板331和挡板,在提升过程中冰处于相邻隔板331之间,隔板331的高度小于冰的厚度,可使冰的顶面高于隔板331的顶面,挡板设在隔板331上方,被配置为限制由隔板331提升的冰的厚度。例如,挡板的设置高度仅容许通过单个厚度的冰板。
此种结构能够保证将冰分离为单块的冰提升,粘合后尺寸较大的冰将在挡板的作用下落下,待回落过程中散开后才能继续提升,能够将冰按量准确地加入保温箱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容器翻转部件31包括:第一框架311、转轴312、第二框架313和第一驱动部件314。其中,第一框架311的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放;转轴312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框架311顶部远离开放侧面的位置,转轴31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第一框架311顶部;第二框架313设在第一框架311内,且通过连接板315与转轴312连接,第二框架313被配置为放置容器;第一驱动部件314固定于第一框架311,例如设在第一框架311顶部,被配置为驱动转轴312转动,以带动第二框架313翻转,以将容器内的冰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冰装置3包括:位置检测部件35、加冰检测部件36和控制部件8。其中,位置检测部件35被配置为检测保温箱9是否到达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加冰检测部件36被配置为拍摄加冰装置3是否向保温箱9内加冰成功,例如,加冰检测部件36可以是拍摄部件、红外传感器或激光对射传感器等;控制部件8被配置为在位置检测部件35检测到保温箱9到达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时,使保温箱9停止运行,并在加冰检测部件36检测到加冰成功后使保温箱9恢复运行。
该实施例能够通过判断保温箱9是否到达加冰位置,以使冷冻后的冰准确地加入到保温箱9内,使加冰过程准确可控。而且,在加冰完成后,能够使保温箱9继续输送至后续环节,可提高整个加冰过程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挡杆,设在主输送部件1上与加冰装置3对应的位置,被配置为在阻挡保温箱9运行和允许保温箱9运行之间可切换地动作。例如,挡杆可通过伸缩或者摆动实现状态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合盖装置7,可设在主输送部件1上,且沿第一方向X位于加冰装置3的下游,被配置为将加冰后的保温箱9的盖体91关闭。保温箱9包括箱体92和盖体91,盖体91的一端相对于箱体92可转动地连接,合盖装置7通过向盖体91顶面朝内施加作用力,可将盖体91关闭。该实施例能够使保温箱9换冰后自动将盖体91关闭,可提高换冰效率。
如图7所示,合盖装置7包括设在主输送部件1的输出输送线13侧部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各自的第一端相互靠近,各自的第二端沿输送方向距离逐渐增大,第一导向杆71位于第二导向杆72上方,且第一导向杆71逐渐加高。盖体91处于打开状态的保温箱9经过合盖装置7时,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穿过盖体91和箱体92之间的空隙,随着保温箱9的运动,逐渐加高的第一导向杆71将盖体91逐渐抬起,最终使盖体91闭合。具体地,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均包括倾斜段和与倾斜段连接的水平段,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各自的倾斜段沿输送方向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逐渐增大。
该实施例通过采用导向杆合盖装置,无需动力,成本地,可连续对多个保温箱9进行合盖,工作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保温箱换冰系统还包括开盖装置6,设在主输送部件1上,且沿第一方向X位于加冰装置3与合盖装置7之间,被配置为使保温箱9打开的盖体91的外表面与箱体92的外表面分离。保温箱9使用时会粘贴胶带,胶带撕除后的粘性物质或其它污物容易使盖体91与箱体92粘连,该实施例能够防止盖体91与箱体92受到互相粘连,便于后续通过合盖装置7将盖体91顺利闭合。
具体地,开盖装置6包括设在主输送部件1的输出输送线13侧部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在第三导向杆61和导向轮组62,导向轮组62位于第三导向杆61的内侧,第三导向杆61与第一导向杆71和第二导向杆72平滑过渡连接。盖体61处于打开状态的保温箱经过开盖装置6时,第三导向杆61进入盖体61和箱体62的外表面之间,且盖体61位于第三导向杆61和导向轮组62之间。
其次,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例如仓库等,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对于仓库中需要保鲜的物品,需要采用添加冰的保温箱9进行保鲜,客户签收物品将保温箱9返回仓库后,能够通过本公开的保温箱换冰系统自动进行换冰,并合盖后搬运至打包处供新订单打包用,将保温箱输送、倒冰、收集冰、冰分类、上料加冰和合盖等一系列流程均自动化实现,有利于提高仓储系统内仓储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可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保温箱换冰系统的换冰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101、通过主输送部件1输送保温箱9;
步骤102、通过倒冰装置2将主输送部件1上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
步骤103、通过加冰装置3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其中,步骤103在步骤102之后执行。该实施例将保温箱9倒冰、加冰和转运等由人工处理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能够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升保温箱9的换冰效率,并减少保温箱9内漏加冰的现象,利于实现例如仓库等仓储系统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步骤101通过主输送部件1输送保温箱9包括:
步骤101A、通过输入输送线11输入保温箱9,可通过人工将使用后带有冰的保温箱9放置于输入输送线11;
步骤101B、通过移载装置4将输入输送线11上的保温箱9移动至缓存输送线,以倒出保温箱9内的冰;例如,保温箱9可沿第二方向Y移动;
步骤101C、通过移载装置4将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移动至输出输送线13;例如,保温箱9可沿第二方向Y移动;
步骤101D、通过输出输送线13将保温箱9输出以加冰。
其中,对于同一组保温箱9,步骤101A~101D顺序执行。此种布置方式能够使多组保温箱9的输送过程并行,可节约等待时间,并提升换冰效率。移载装置4能够方便地将保温箱9在相邻输送线之间移动,移载装置4与各输送线配合,既能实现保温箱9沿第一方向X输送,又能在需要切换输送线时使保温箱9沿第二方向Y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移载装置4移动保温箱9之前,还包括:
步骤101E、使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伸出,以驱动连杆422沿第二方向Y运动,并带动铰接座423绕第二铰接点B摆动将输送带组件41升高至高于辊子14。
步骤101E在图中未示意出,其可在步骤101B或101C之前执行。
该实施例能够通过直线驱动部件424的伸缩带动连杆422运动,进一步通过铰接座423的摆动使输送带组件41升降,升降动作平稳,能够将直线驱动部件424第二端的伸缩量通过铰接座423摆动实现第三铰接点C的小幅升降,从而实现输送和移载功能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倒冰装置2对当前组处于缓存输送线12上的保温箱9倒冰的过程中,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可包括:
通过输入输送线11输入下一组未倒冰的保温箱9;和/或
通过输出输送线13输出上一组已倒冰的保温箱9。
该实施例能够使多组保温箱9的输送过程并行,可节约等待时间,并提升换冰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步骤102通过倒冰装置2将主输送部件1上的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之后,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201、采用漏斗51接收通过倒冰装置2倒出的冰;
步骤202、通过设在漏斗51下方的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将冰输送至第一提升机53的入口处;
步骤203、通过第一提升机53将冰提升至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
步骤204、通过设在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上的拍摄部件55拍摄经过拍摄部件55的冰;
步骤205、通过控制部件8识别冰的种类,若为第一种类,则执行步骤206使冰落入位于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出口端的第一容器571内;若为第二种类,则执行步骤207通过推冰装置56将冰推入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侧部的第二容器572内。
该实施例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冰分类回收,便于后续按照合适的时间冷冻,也便于分类加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步骤103通过加冰装置3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包括:
步骤103A、通过容器翻转部件31将容器翻转以将容器内储存的冷冻后的冰倒出至振动给料机32;
步骤103B、通过振动给料机32将冰供应至第二提升机33;
步骤103C、通过第二提升机33将冰提升至加冰输送部件34;
步骤103D、通过加冰输送部件34将冰输送至主输送部件1,以将冰加入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
该实施例能够将容器内冷冻后的并自动地加入保温箱9内,可提高保温箱9内换冰的效率,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在加冰过程中便于将冰分离开,以便按量准确地加入保温箱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加入保温箱9内的冰包括至少两种,每种冰对应设置一组加冰装置3,在一种冰对应容器内的冰全部进入第二提升机33后,再将另一种冰对应容器内的冰倒出。
该装置能够将不同类型的冰分类加入,例如不同类型的冰可保持制冷的时间不同,这样在后续将订单中的冷藏商品根据需要冷藏的时间放入不同的保温箱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103通过加冰装置3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之前,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2A、通过位置检测部件35检测保温箱9是否到达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
步骤102B、在检测到保温箱9到达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时,使保温箱9停止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103通过加冰装置3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之后,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4、通过加冰检测部件36检测加冰装置3是否向保温箱9内加冰成功;
步骤105、在检测到加冰成功后使保温箱9恢复运行。
该实施例能够通过判断保温箱9是否到达加冰位置,以使冷冻后的冰准确地加入到保温箱9内,使加冰过程准确可控。而且,在加冰完成后,能够使保温箱9继续输送至后续环节,可提高整个加冰过程的连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103通过加冰装置3向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之后,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7、通过合盖装置7将加冰后的保温箱9的盖体91关闭。
该实施例能够使保温箱9换冰后自动将盖体91关闭,可提高换冰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步骤107通过合盖装置7将加冰后的保温箱9的盖体91关闭之前,保温箱换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6、通过开盖装置6使保温箱9打开的盖体91的外表面与箱体92的外表面分离。
该实施例能够防止盖体91与箱体92受到互相粘连,便于后续通过合盖装置7将盖体91顺利闭合。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输送部件(1),被配置为输送保温箱(9);
倒冰装置(2),被配置为将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的所述保温箱(9)内的冰倒出;和
加冰装置(3),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倒冰装置(2)的下游,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主输送部件(1)的输送方向,所述加冰装置(3)被配置为向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倒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内加入冷冻后的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送部件(1)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的输入输送线(11)、缓存输送线(12)和输出输送线(1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缓存输送线(12)位于所述输入输送线(11)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缓存输送线(12)与所述输入输送线(11)的下游段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的上游段重叠;
其中,所述倒冰装置(2)设在所述缓存输送线(12)对应的位置,所述加冰装置(3)设在所述输出输送线(13)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装置(4),被配置为将所述输入输送线(11)的所述保温箱(9)移动至所述缓存输送线(12)进行倒冰,并将所述缓存输送线(12)上倒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移动至所述输出输送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送线(11)、所述缓存输送线(12)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辊子(14),所述多根辊子(14)均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移载装置(4)包括:
多个输送带组件(41),均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所述输送带组件(41)位于相邻辊子(14)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所述输送带组件(4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输入输送线(11)、所述缓存输送线(12)和所述输出输送线(13);和
升降机构(42),被配置为在需要使所述保温箱(9)沿所述第二方向(Y)移动时,将所述多个输送带组件(41)升高至高于所述辊子(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
至少两根固定梁(421),沿所述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且所述至少两根固定梁(421)均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
连杆(42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
铰接座(423),具有呈三角形布置的第一铰接点(A)、第二铰接点(B)和第三铰接点(C),位于最底部的所述第一铰接点(A)与所述连杆(422)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点(B)与其中一根固定梁(421)铰接,所述第三铰接点(C)与所述输送带组件(41)连接;和
直线驱动部件(424),第一端固定于另一根固定梁(421),第二端与所述连杆(422)连接且被配置为在伸出时驱动所述连杆(422)沿所述第二方向(Y)运动,以通过所述铰接座(423)绕所述第二铰接点(B)摆动使所述输送带组件(41)升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22)设有至少两根,至少两根连杆(422)沿所述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每根所述连杆(422)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铰接座(423),所述升降机构(42)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425),与所述至少两根连杆(422)连接;和
第二连接件(426),与至少两个铰接座(423)各自的所述第三铰接点(C)连接;
其中,所述直线驱动部件(42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25)铰接,所述输送带组件(4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42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冰回收装置(5),所述冰回收装置(5)包括:
漏斗(51),设在所述主输送部件(1)侧面,被配置为接收通过所述倒冰装置(2)倒出的冰;
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设在所述漏斗(51)下方;
第一提升机(53),所述第一提升机(53)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回收输送部件(52)的出口端连通;和
容器,被配置为收集从所述第一提升机(53)的出口输出的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所述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机(53)的出口连通;
拍摄部件(55),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被配置为拍摄经过所述拍摄部件(55)的冰,以便识别冰的种类;
推冰装置(56),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且位于所述拍摄部件(55)沿所述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和
控制部件(8);
其中,所述容器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容器(571)和第二容器(572),分别设在所述第二回收输送部件(54)的出口端和侧部;所述控制部件(8)被配置为在通过所述拍摄部件(55)识别出冰为第一种类时,使冰落入所述第一容器(571)内;并在识别出冰为第二种类时,使所述推冰装置(56)动作将冰推入所述第二容器(572)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机(53)为隔板提升机,所述隔板提升机包括隔板(331)和挡板,所述隔板(331)的高度小于冰的厚度,所述挡板设在所述隔板(331)上方,被配置为限制由所述隔板(331)提升的冰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待加入所述保温箱(9)内的冰包括至少两种,每种冰对应设置一组所述加冰装置(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冰装置(3)包括:
容器翻转部件(31),被配置为翻转容器以倒出容器内储存的冷冻后的冰;
振动给料机(32),被配置为接收从所述容器倒出的冰;
第二提升机(33),设在所述振动给料机(32)的出口,被配置为将所述振动给料机(32)输出的冰提升;和
加冰输送部件(34),设在所述第二提升机(33)的出口,被配置为将第二提升机(33)提升的冰输送至所述主输送部件(1),以将冰加入所述保温箱(9)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升机(33)为隔板提升机,所述隔板提升机包括隔板(331)和挡板,所述隔板(331)的高度小于冰的厚度,所述挡板设在所述隔板(331)上方,被配置为限制由所述隔板(331)提升的冰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翻转部件(31)包括:
第一框架(311),所述第一框架(311)的顶面和其中一个侧面开放;
转轴(312),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311)顶部远离开放侧面的位置;
第二框架(313),设在所述第一框架(311)内,且与所述转轴(312)连接,所述第二框架(313)被配置为放置所述容器;和
第一驱动部件(314),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311),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转轴(312)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框架(313)翻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冰装置(3)包括:
位置检测部件(35),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保温箱(9)是否到达所述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
加冰检测部件(36),被配置为拍摄所述加冰装置(3)是否向所述保温箱(9)内加冰成功;和
控制部件(8),被配置为在所述位置检测部件(35)检测到所述保温箱(9)到达所述加冰装置(3)所在位置时,使所述保温箱(9)停止运行,并在所述加冰检测部件(36)检测到加冰成功后使所述保温箱(9)恢复运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档杆(15),设在所述主输送部件(1)上与所述加冰装置(3)对应的位置,被配置为在阻挡所述保温箱(9)运行和允许所述保温箱(9)运行之间可切换地动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盖装置(7),沿所述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加冰装置(3)的下游,被配置为将加冰后的所述保温箱(9)的盖体(91)关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盖装置(6),沿所述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加冰装置(3)与所述合盖装置(7)之间,被配置为使所述保温箱(9)打开的盖体(91)的外表面与箱体(92)的外表面分离。
18.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保温箱换冰系统。
CN202021504054.9U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Active CN213084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4054.9U CN213084526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4054.9U CN213084526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84526U true CN213084526U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2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4054.9U Active CN213084526U (zh) 2020-07-27 2020-07-27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845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0398B (zh) 对象处理系统
CN207903266U (zh) 一种自动导引设备
US11312573B2 (en) Method and dispensing station for distributing articles
CN2841584Y (zh) 重力式密集货柜自动存取装置
US3993189A (en) Processing conveyor
JP2022519504A (ja) 物品仕分けシステム及び物品仕分け方法
CN104150206A (zh) 采血管贴标与组装自动连线装置
CN110921169A (zh) 一种智能储存柜
JPH02150221A (ja) ひな鳥収容器の繰出し及び積重ね装置並びに繰出し及び積重ね方法
WO2021000655A1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物流用输送机
JP2004075365A (ja) 立体倉庫装置及び立体倉庫の収納物品搬送方法
CN213084526U (zh)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仓储系统
JPH10236642A (ja) 農産物を載せた受皿の搬送合流装置
CN112249632A (zh) 保温箱换冰系统及方法、仓储系统
WO2023207231A1 (zh) 物品分拣装置和物品分拣系统
CN113443315B (zh) 一种自动拣货平台及其拣货流转方法
WO2022142597A1 (zh) 一种接料装置、接驳装置及分拣系统
CN203283270U (zh) 一种手推车
JP3660791B2 (ja) 農産物の選別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の運転方法
CN214022083U (zh) 模块化屏幕光学检测补偿设备
US4882895A (en) Automate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lining-up and stowing cylindrical fragile bodies
CN114871119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分拣装置
CN217512325U (zh) 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JPS61257806A (ja) 自動倉庫
KR20090005969U (ko) 다수개의 포크가 있는 자동 창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