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59875U - 吊具及起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具及起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9875U
CN213059875U CN202120612944.XU CN202120612944U CN213059875U CN 213059875 U CN213059875 U CN 213059875U CN 202120612944 U CN202120612944 U CN 202120612944U CN 213059875 U CN213059875 U CN 2130598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hook
swing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29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福全
米野
刘益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29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98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98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98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具及起吊装置,吊具包括安装架、吊钩、第一弹性件和摆动架,吊钩连接在安装架上并能够摆动;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吊钩连接并用于抵压吊钩,摆动架能够沿第一轴线摆动并连接在安装架上,吊钩的一端与摆动架转动连接并沿第二轴线摆动,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设置。起吊装置包括起吊梁及前述的吊具,吊具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在起吊梁上。吊钩具备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摆动能力,当多个吊点存在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不一致时,对应的吊具能够自动适应匹配,以解决吊钩与吊点的位置自适应匹配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设置,若吊钩在入钩时遭遇阻力,则第一弹性件能够通过在挤压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吊钩顺利入钩。

Description

吊具及起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具及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施工作业转移到后台的工厂中进行,在后台工厂中制造所需的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这些在后台工厂中制造的所需构件和配件统称为预制构件,当预制构件制造完成之后,将预制构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再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现场完成装配形成建筑。
为提高施工效率,预制构件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操作,如预制叠合楼板的吊装就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预制构件的表面通常有拉毛处理,表面的平整度较差,当吊钩的底部接触到预制构件的表面进行入钩时,一方面容易产生较大的阻力,导致吊钩难以实现入钩;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误差,预期的吊点位置可能出现偏移等问题,从而导致不同的吊点之间出现水平位置、高度位置的错位,导致吊钩与吊点之间无法适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吊具及起吊装置;该吊具通过第一弹性件的抵压,克服入钩时的阻力,从而顺利入钩;该起吊装置采用前述的吊具,更易入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
安装架;
吊钩,所述吊钩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吊钩能够摆动;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抵压所述吊钩,以使所述吊钩入钩;
所述吊具还包括摆动架,所述摆动架能够摆动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吊钩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架沿第一轴线摆动,所述吊钩沿第二轴线摆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设置。
上述吊具,摆动架能够在安装架上绕第一轴线摆动,吊钩能够在摆动架上绕第二轴线摆动,且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如此设置,相当于吊钩能够具备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摆动能力,提高吊钩末端的位置适应性,当多个吊点存在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不一致时,对应的吊具能够自动适应匹配,以解决多个吊点的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不匹配时难以顺利入钩起吊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设置,若吊钩在入钩时遭遇阻力,则第一弹性件能够通过在挤压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吊钩顺利入钩。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成本低廉,且采购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架上设有第一安装轴和第一传感器,所述吊钩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吊钩的摆动阻力。通过第一传感器对吊钩摆动阻力的检测,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进而避免未知的损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架上还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吊钩是否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吊钩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吊钩的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吊钩的背向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均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侧。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联合设置,全面判断摆动是否正常,以保障整个工作过程的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摆动架上,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架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吊钩的所述第二侧,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轴上。通过安装板和第二安装轴的设置,完成第一弹性件的具体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具还包括滑移板、连接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滑移板与所述安装架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压所述滑移板和所述安装架。通过滑移板与安装架的滑移配合,实现吊具能够进行上下浮动的功能,以适应吊点在纵向方向上的高度误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滑移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滑移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滑移配合;
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板导向配合,所述摆动架和所述滑移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压所述底板和所述滑移板。通过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的配合,并借助第一通孔进行滑移板、第二弹性件等的具体装配,从而实现滑移板与安装架的滑移配合,使吊钩具备上下浮动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的弹簧;所述吊钩呈L形设置;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安装轴,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轴上。吊钩呈L形设置更加便于入钩,第三安装轴提供摆动架的转动支撑。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包括:
起吊梁;及
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吊具,所述安装架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吊具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在所述起吊梁上。
上述起吊装置,吊具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起吊梁上,吊具呈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吊具通过吊钩与被起吊件如预制构件顺利入钩完成后,通过升降起吊梁实现对被起吊件的起吊操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梁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梁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且所述吊具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且所述吊具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设置,使得吊钩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上移动,以实现在一个平面范围的移动,满足对不同尺寸物件的起吊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起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吊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吊具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4为图2实施例中吊具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图2实施例中吊具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图6为图2实施例中吊具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吊具;110、安装架;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底板;120、吊钩;130、摆动架;141、第一传感器;142、第二传感器;143、第一安装轴;151、安装板;152、第二安装轴;153、第一弹性件;161、滑移板;162、连接柱;163、第二弹性件;170、第三安装轴;210、第一横梁;220、第二横梁;230、第一纵梁;240、第二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起吊装置包括起吊梁和吊具100,吊具100通常可以设置多个,以便于通过吊具100的吊钩120与预制构件的多个侧端进行配合,并便于后续的平稳起吊。
请参照图2至图6,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100,包括安装架110、吊钩120和第一弹性件153。其中:
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吊钩120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10上,所述吊钩120能够摆动。
请参照图2、图3和图5,第一弹性件153,所述第一弹性件153的一端与所述吊钩12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53用于抵压所述吊钩120,以使所述吊钩120入钩。
安装架110用于将吊具100安装在起吊梁上,吊钩120能够在安装架110上摆动移动,从而通过摆动进行入钩操作,而在入钩过程中出现阻力时,第一弹性件153会受压,受压后的第一弹性件153通过弹性作用力推动吊钩120克服阻力顺利实现入钩。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53为弹簧。当起吊梁放下时,吊具100的吊钩120逐渐接触预制构件的表面,后续进行入钩操作,在入钩的过程中,若受到预制构件上进行拉毛处理而产生的阻力时,吊钩120在阻力的作用下后移,后移时对第一弹性件153形成抵压,在抵压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53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推动吊钩120逐渐克服阻力,进而顺利实现入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6,所述吊具100还包括摆动架130,所述摆动架130能够摆动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10上,所述吊钩120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架130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架130沿第一轴线摆动,所述吊钩120沿第二轴线摆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设置。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视角下,摆动架130能够前后摆动,而吊钩120在摆动架130上进行左右摆动,相当于吊钩120能够进行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因而提高了吊钩120在水平方向上的自适应性。
当被起吊件如预制叠合板的长度较长时,各吊点的水平位置误差可能较大,且桁架筋本身也存在形状误差且混凝土浇筑后平面度误差也较大,因此进一步导致各吊点垂直高度不一致,因此,使得吊钩120能够左右前后摆动,进而具有水平方向的自适应能力,可以适应各种误差的客观存在。
工作时,摆动架能够在安装架上绕第一轴线摆动,吊钩能够在摆动架上绕第二轴线摆动,且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垂直,相当于吊钩能够具备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摆动能力,提高吊钩末端的位置适应性,当多个吊点存在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不一致时,对应的吊具能够自动适应匹配,以解决多个吊点的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不匹配时难以顺利入钩起吊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的设置,若吊钩在入钩时遭遇阻力,则第一弹性件能够通过在挤压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吊钩顺利入钩。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摆动架130绕第三安装轴170转动,吊钩绕第一安装轴143转动;第三安装轴170的轴线即为第一轴线,第一安装轴143的轴线即为第二轴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呈垂直设置,以使摆动架130和吊钩120分别绕不同的轴线摆动,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摆动架130上设有第一安装轴143和第一传感器141,所述吊钩12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轴143上,所述第一传感器141用于检测所述吊钩120的摆动阻力。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吊钩120通过第一安装轴143转动安装在摆动架130上,从而实现左右摆动的功能。
第一传感器141用于检查吊钩120在退钩时的阻力,若由于某种远离退钩时吊钩120被卡在或挂在被起吊件上,则阻力必然会大于某个值,通过第一传感器141检测出,并进一步通过后台报警等进行提示,以尽快停机,避免造成未知的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摆动架130上还设有第二传感器142,所述第二传感器142用于检测所述吊钩120是否处于竖直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吊钩12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吊钩120的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吊钩120的背向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142和所述第一传感器141均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153位于所述第二侧。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吊钩120的缺口朝左侧设置,第一侧为吊钩120的左侧,第二传感器142和第一传感器141均位于吊钩120的第一侧(即左侧),而第一弹性件153位于背向缺口的一侧(也即右侧)。入钩时,若吊钩120遭遇阻力,则通过第一弹性件153的回弹作用力推动吊钩120顺利入钩,而在退钩时,若吊钩120被挂到或出现意外,则第一传感器141能够检测吊钩120的摆动阻力,如果阻力过大,则说明出现异常,此时,表示吊钩120无法顺利退钩,需采取进一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吊钩120的缺口是指吊钩形成钩状结构的缺口。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吊钩120呈L形设置,L形的下端朝左侧延伸,因此,相当于形成了开口朝左侧的缺口,而入钩的一侧在左侧,吊钩120朝左侧移动,以使钩部伸入吊点的吊孔内,完成入钩,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摆动架13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板151,所述安装板15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摆动架130上,所述安装板15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架130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吊钩120的第二侧,两个所述安装板151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轴152,所述第一弹性件15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轴152上。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板151分别固定在摆动架130的左侧和右侧,第二安装轴152支撑在两个安装板151之间,而第一弹性件153的另一端则安装在第二安装轴152上。
第一弹性件153的设置增大了吊钩120在水平方向上的入钩力,避免吊钩120在入钩时被阻挡在吊点外面;同时保持一定的弹性,从而解决入钩时卡顿以及各吊点水平位置误差导致的适应性问题。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53为扭转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吊具100还包括滑移板161、连接柱162和第二弹性件163,所述滑移板161与所述安装架110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板161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柱162的一端,所述摆动架130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16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163的两端分别抵压所述滑移板161和所述安装架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安装架110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113的相对两端,所述滑移板161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之间,且所述滑移板16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滑移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底板113设有与所述连接柱162的截面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柱16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板113导向配合,所述摆动架130和所述滑移板161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13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性件163的相对两端分别抵压所述底板113和所述滑移板161。
如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当吊钩120上起吊被起吊物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吊钩120带动摆动架130下移,摆动架130带动连接柱162下移,而连接柱162下移过程中与底板113上的第一通孔导向配合,而由于滑移板161固定在连接柱162的上端,从而带动滑动板朝下方移动,而滑移板161在下移的过程中,又会对第二弹性件163进行挤压。如此设置,当具有至少两个吊具100(如图1)进行一个被起吊件的吊装操作时,若被起吊件的吊点位置高度不一,则能够通过第二弹性件163的设置使吊钩120能够进行上下窜动,进而适配不同的吊点高度,从而使吊钩120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自适应能力,以适应高度误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第二弹性件163为套设在所述连接柱162上的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吊钩120呈L形设置。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吊钩120大致呈L形设置,如此设置,当吊点位置的垂直方向空间较小时,更容易伸入吊点位置实现顺利入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连接柱162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安装轴170,所述摆动架13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轴170上。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柱162的下端设有第三安装轴170,摆动架130转动设在第三安装轴170上,以实现摆动架130的摆动操作。
可选地,第一安装轴143和第三安装轴170均为销轴,第二安装轴152可以是弹性销轴,以进行具体适配和安装,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包括起吊梁及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吊具100,所述安装架110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吊具100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在所述起吊梁上。
该起吊装置,吊具100通过安装架110安装在起吊梁上,吊具100呈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吊具100通过吊钩120与被起吊件如预制构件顺利入钩完成后,通过升降起吊梁实现对被起吊件的起吊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起吊梁包括第一横梁210、第二横梁220、第一纵梁230和第二纵梁240;所述第一横梁2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230和所述第二纵梁240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梁210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23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2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230和所述第二纵梁240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梁220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230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210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100,且所述吊具100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210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220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100,且所述吊具100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220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10和第二横梁220均设在第一纵梁230和第二纵梁240之间,且第一横梁210和第二横梁220均能够沿第一纵梁230(或第二纵向)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以带动吊具100移动被起吊物或调整起吊位置。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210上设有两个吊具100,且两个吊具100均能够沿第一横梁21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同理,第二横梁220上设有两个吊具100,且两个吊具100均能沿第二横梁220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可选地,第一传感器141为销轴传感器,通过检测吊钩120受到的摆动阻力或/和第一安装轴143受到的挤压力,以通过与其他控制器件配合限制吊钩120向入钩方向移动的趋势,使吊钩120顺利脱钩;第二传感器142为接近开关,以检测吊钩120与被起吊件的位置关系。
起吊时,第二弹性件163缓冲冲击,并平衡各吊点的受力情况。入钩前,吊钩120首先下降到最低位置,吊钩120接触到被起吊件(预制构件如预制叠合板)的混凝土表面;入钩时,吊钩120水平移动并到达被起吊件上桁架筋的正下方,连接柱162带动吊钩120上下传动,从而自适应各吊点下方高度的差异,同时,第一弹性件153驱动吊钩120克服水平方向的阻力,保证入钩成功。
脱钩时,吊钩120朝后方水平移动,以退出吊点,此时,第一传感器141限制吊钩120朝前方摆动(也即限制吊钩120朝吊点位置摆动),以避免摆动后挂住桁架筋;同时,第一传感器141还检测脱钩时的水平阻力,如果有异常卡顿(如吊钩120挂住桁架筋),则第一传感器141显示的阻力值会超出正常的脱钩阻力值范围,此时会触发自动报警停机,以防止设备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
吊钩,所述吊钩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吊钩能够摆动;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吊钩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抵压所述吊钩,以使所述吊钩入钩;
所述吊具还包括摆动架,所述摆动架能够摆动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吊钩的一端与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架沿第一轴线摆动,所述吊钩沿第二轴线摆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上设有第一安装轴和第一传感器,所述吊钩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轴上,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吊钩的摆动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上还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吊钩是否处于竖直状态;
所述吊钩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位于所述吊钩的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吊钩的背向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均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摆动架上,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摆动架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吊钩的所述第二侧,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滑移板、连接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滑移板与所述安装架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压所述滑移板和所述安装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端,所述滑移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滑移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滑移配合;
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连接柱的截面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板导向配合,所述摆动架和所述滑移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压所述底板和所述滑移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的弹簧;所述吊钩呈L形设置;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安装轴,所述摆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轴上。
9.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吊梁;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吊具,所述安装架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吊具设有至少两个并呈间隔设在所述起吊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梁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活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梁能够沿所述第一纵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且所述吊具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吊具,且所述吊具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CN202120612944.XU 2021-03-26 2021-03-26 吊具及起吊装置 Active CN2130598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2944.XU CN213059875U (zh) 2021-03-26 2021-03-26 吊具及起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2944.XU CN213059875U (zh) 2021-03-26 2021-03-26 吊具及起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9875U true CN213059875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6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2944.XU Active CN213059875U (zh) 2021-03-26 2021-03-26 吊具及起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98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957A (zh) * 2021-07-13 2021-11-05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吊具
CN117682422A (zh) * 2024-02-04 2024-03-12 睢宁兴港商砼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自动对位安装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957A (zh) * 2021-07-13 2021-11-05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吊具
CN117682422A (zh) * 2024-02-04 2024-03-12 睢宁兴港商砼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自动对位安装设备
CN117682422B (zh) * 2024-02-04 2024-04-09 睢宁兴港商砼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混凝土自动对位安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59875U (zh) 吊具及起吊装置
JP2013019195A (ja) 足場用昇降機の制動装置
SG182387A1 (en) Lifting method for formwork working platform
JP5964127B2 (ja) 揚重装置
TWI486300B (zh) 一種升降式物料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KR101873394B1 (ko) 건축용 클라이밍 시스템의 고정슈
KR102063608B1 (ko) 텔레스코핑 기구를 가지는 크레인
KR101462646B1 (ko) 소방호스 건조장치
CN211310538U (zh) 平衡配重插入式吊装装置
AU2021208843A1 (en) Mobile transpo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n installation frame into a shaft
CN204754391U (zh) 停车设备中载车板的防坠安全器
JP6309224B2 (ja) 吊り下げ構造体及び吊り下げ構造体の使用方法
CN104649132B (zh) 一种吊具
CN217478796U (zh) 一种电梯偏载报警装置
KR102106715B1 (ko) 엘리베이터 가이드 레일 리프팅 지그
JP2020063128A (ja) 横引き検出装置及びクレーン
CN212027059U (zh) 一种起吊吊篮的托架装置
JP4863045B2 (ja) 金型反転フック並びに金型反転基台
KR102037305B1 (ko) 고소작업대
CN114104954B (zh) 吊装钩和用于炉门的吊装设备
JP6343217B2 (ja) 搬送装置の動作停止装置
CN215326574U (zh) 吊装组件
JPH0762871A (ja) 外壁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方法
CN215854712U (zh) 一种检测干熄焦提升机吊具吊钩开位装置
CN212897526U (zh) 一种脚手架用附墙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