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6792U -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6792U
CN213016792U CN202021565830.6U CN202021565830U CN213016792U CN 213016792 U CN213016792 U CN 213016792U CN 202021565830 U CN202021565830 U CN 202021565830U CN 213016792 U CN213016792 U CN 213016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vacuum pump
vacuum
rotating shaf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658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象兴
张宏洲
沈全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658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6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6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6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真空泵叶片包括相互插接装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间隙配合;弹性件,弹性件位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弹性件对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施加第一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第一方向垂直于真空泵叶片的转轴方向。本公开真空泵叶片在工作过程中,任何转速下始终保持密封,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同时增加叶片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车辆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真空在汽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目前增压发动机均匹配真空泵以实现给整车制动助力器抽真空,使其能产生负压,实现真空助力,都需要稳定的真空源,以确保汽车可靠运行和安全。
汽车发动机尾气为强制排气,具有较高的动能,能量高达30%左右,现有利用发动机排气为动力的真空装置,能够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尾气作为动力源抽取并存储真空,然而,现有发动机排气真空系统或存在真空度无法按需调节,或是无法满足高转速下转子轴的散热需求,或密封性差导致真空抽取能力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满足高转速下的散热需求,按需调节真空度及保证良好的真空抽取能力。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泵叶片,包括:
相互插接装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间隙配合;
弹性件,弹性件位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弹性件对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施加第一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第一方向垂直于真空泵叶片的转轴方向。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外侧面呈圆弧状。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其中一个上开设有装配槽,另一个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插接装配于装配槽中。
作为可选的方案,连接部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至少一个减重孔沿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布设。
作为可选的方案,弹性件位于装配槽中,且一端与连接部的端面接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包括:
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驱动组件和真空组件;
驱动组件包括:涡轮叶片和与涡轮叶片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外壁与浮动轴承间隙配合,浮动轴承外圈与壳体内壁间隙配合,且浮动轴承与转轴和壳体的间隙中充满有润滑油;
真空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转动支座和第一方面的真空泵叶片,真空泵叶片固定安装于转动支座上,转动支座与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的方案,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
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套设在转轴靠近涡轮叶片的一端上;
以及密封套,密封套套设在转轴靠近转动支座一端上,密封套外侧设置有封油盖,封油盖通过紧固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密封,密封套和封油盖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环密封。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系统,真空系统包括:
第二方面的真空泵;
和电磁三通阀,电磁三通阀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的废气排气管路上,发动机的废气经过电磁三通阀进入真空泵。
作为可选的方案,还包括:
单向阀,单向阀安装于真空泵的出气管路上,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发动机的进气端,单向阀可防止发动机的进气端气体回流至真空泵中。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的真空系统。
本公开的真空泵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间隙配合,间隙配合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便于调节第一叶片端部和第二叶片端部的距离,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真空泵叶片和壳体内壁紧密接触,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提高真空抽取能力,增加了使用寿命。本公开的真空泵中涡轮转轴与壳体内部间隙配合且形成有润滑膜,降低了涡轮转轴高转速下产生的热量,提高真空泵的真空度。真空系统中的电磁三通阀可按需调节真空系统的真空度,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真空泵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真空泵叶片的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真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泵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叶片主体两端的叶片,叶片主体的两端设置有安装凹槽,叶片配合安装在安装凹槽中,使得叶片的端部始终与泵腔内壁接触,但是该叶片结构中叶片与叶片主体凹槽形成紧配合,在低转速下,叶片端部可能无法与泵腔内表面很好的贴合,导致真空泵抽取真空的能力较弱,而且真空泵的长时间使用,叶片存在磨损,从而降低真空泵的真空能力和减少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泵叶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相互插接装配的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间隙配合;
弹性件30,弹性件30位于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之间,弹性件30对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施加第一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第一方向垂直于真空泵叶片的转轴方向。
本公开的第一叶片10可以构造为立方体或圆柱体,同样地,第二叶片20也可以构造为立方体或圆柱体。
相互插接装配的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插接可以理解为一个连接体在另一个连接体的内部能够产生轴向或长度方向的位移,插接是一种可活动的连接方式,例如:套接。示例地,当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为立方体时,第一叶片10或第二叶片20上开设有装配槽,此处的装配槽可以是沿着第一叶片10的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此时第二叶片20沿着长度方向插接于第一叶片10的凹槽中;装配槽还可以是贯穿第一叶片10相对两侧面的U型槽,此时第二叶片20可以沿着长度方向插接于第一叶片10的U型槽中,还可以是沿着宽度方向插接于第一叶片10的U型槽中。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第一叶片10与第二叶片20的具体插接方向不做限制,只要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可装配在一起即可。
同样地,当第一叶片10第二叶片20为圆柱体时,装配方式同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叶片10与第二叶片20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指的是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允许孔轴配合后能产生相对运动。有利于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之间易于装配,且易于发生相对移动。
弹性件30位于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之间,弹性件30可沿着其伸长方向使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相互远离。此处弹性件30是具有弹性的元件,可以是弹簧、橡胶等。弹性件30设置于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之间,在真空泵叶片安装于真空泵中时,应当保持弹性件10在任何工况下一直处于相对压缩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0沿着其伸长方向对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施加推力,使得第一叶片10的端部和第二叶片20的端部处于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从而保证第一叶片10的端部和第二叶片20的端部与真空泵的壳体内壁紧密接触,保证叶片在任何转速下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从而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
示例地,第一叶片10上开设有装配槽,第二叶片20的一端插接装配于第一叶片10内部,第二叶片的端部和第一叶片装配槽的底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弹性件30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其中,弹性件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工艺设计以及第一叶10和第二叶片20的结构而定。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还有利于补偿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产生的磨损,增加叶片的使用寿命,故而由于保证真空泵的可靠使用。
本公开的真空泵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插接装配,且间隙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紧配合,本公开的方案有利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设置弹性件,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叶片的端部和第二叶片的端部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的叶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密封,即使在低转速下工作时,也能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同时增加叶片的使用寿命。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外侧面均呈圆弧状。该实施方式的凸起部有利于叶片在旋转时,始终与真空泵的壳体内壁紧密配合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叶片10的一端经过切削,打磨等加工工艺形成凸起部,同样地,对第二叶片20的一端经过切削,打磨等加工工艺形成凸起部。
凸起部也可以是通过任意的固定连接方式分别连接在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的一端上。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凸起部连接在第一叶片10的一端上,当然还可以是螺接、铆接或从第一叶片10上冲压并钣金形成等。同样地,凸起部通过焊接、螺接、铆接连接在第二叶片端部,或从第二叶片20上冲压并钣金形成。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0为立方体,其一端经过切削打磨工艺加工成圆弧形凸起部,为了降低叶片重量,第一叶片10另一端沿长度方向贯穿挖空成装配槽,第二叶片20与装配槽形状匹配的立方体,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凸起部,凸起部与第一叶片10的上的凸起部的尺寸相同。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其中一个上开设有装配槽11,另一个设置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插接装配于装配槽11中,连接部21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22,减重孔22的轴线与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垂直。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在保证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可靠装配的同时,降低叶片结构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21不限于是设置在第一叶片10或第二叶片20上的结构,也可以是第一叶片10或第二叶片20本身结构的一部分。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由于叶片工作过程发生旋转,为了保证叶片长度方向的受力均匀,因此,至少一个减重孔22沿着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布设,且至少一个减重孔22的中心所在直线与连接部21长度方向的对称轴共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弹性件30位于装配槽11中,且一端与连接部21的端部接触,如图3所示,连接部21靠近装配槽11的端部开设第一限位槽211,装配槽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11,第一限位槽211与第二限位槽111开口正对,弹性件30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211,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111。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固定弹性件30,避免弹性件30在叶片旋转时沿着转动方向发生移动,而导致无法有效地第一方向对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施加推力。有利于真空泵叶片绕转轴转动时,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向垂直于转轴方向相互远离,实现与壳体内壁密封。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真空泵叶片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插接装配,且间隙配合,有利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的相对移动,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设置弹性件,弹性件限位分别限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保证弹性件不会发生除伸长方向其他方向的移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叶片的端部和第二叶片的端部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一端的凸起部使得叶片结构在旋转过程中与真空泵壳体完美贴合,始终保持密封,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弹性件还可以补偿叶片的磨损,增加叶片的使用寿命。本公开的叶片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拆卸、密封性好、重量轻及使用可靠。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泵,如图4所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和真空组件;
驱动组件包括涡轮叶片201和与涡轮叶片201固定连接的转轴202,转轴202外壁间隙配合有浮动轴承203,浮动轴承203外圈与壳体100内壁间隙配合,间隙中充满润滑油;
真空组件包括位于壳体100内部的转动支座301和第一方面的真空泵叶片302,真空泵叶片302固定安装于转动支座301上,转动支座301与转轴20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的涡轮叶片201在吸入外部气体,在外部气体的推动下,涡轮叶片201旋转,通过转轴202带动真空组件的转动支座301转动,从而使得真空泵叶片302运动,抽取真空。
涡轮叶片201与转轴202通过任意的固定方式连接,例如:涡轮叶片20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转轴202上,当然也可以是螺接、铆接或者涡轮叶片201与转轴202一体成型。
驱动组件和真空组件均位于壳体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内部应当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放置驱动组件,第二容纳空间用于放置真空组件,为了保证一定真空度,第二容纳空间应当做密封处理。
对于汽油发动机,真空泵的转轴202的转速高达18万转,转轴202外壁间隙配合有浮动轴承203,浮动轴承203与转轴202以及壳体100之间均有间隙,间隙中充满润滑油。当转轴202高速旋转时,润滑油使浮动轴承204在内外两层油膜中随转轴202同向旋转,但其转速却比转轴202低得多,从而使浮动轴承204相对轴承孔和转轴202的相对线速度大幅度下降,双层油膜可以双层冷却,并产生双层阻尼,满足高转速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方案有利于转轴202在高速转动下散热,防止转轴202和外壳100之间由于高温而发生烧蚀。
真空泵叶片302固定安装于转动支座301上,其中真空叶片302可以通过任意的固定方式连接在转动支座301上,例如:真空叶片30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转动支座301上,当然也可以是螺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转动支座301上开设有安装槽,真空泵叶片302安装于安装槽中。转动支座301与转动轴202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螺接、铆接或一体成型。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转轴202螺接在转动支座301上,并通过锁紧螺母303固定。
真空泵叶片302随着转动支座301转动,其中真空泵叶片302的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可以在径向自由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与壳体100内表面紧密贴合接触,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以及转动支座将壳体100分为两个小腔体,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之间的弹性件30,在壳体100的限制下,弹性件30始终保持压缩状态,由于弹性件30的作用,不论驱动组件100的动力大小,真空泵叶片302与壳体100内表面之间始终密封,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使得真空泵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本公开的真空泵,转轴外壁设置有浮动轴承并涂抹润滑油,在转轴和外壳之间形成润滑膜,降低了转轴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使得转轴能够承受较高的转速,产生更大的真空度,提供更多机构真空。真空泵叶片与壳体内表面之间始终密封,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使得真空泵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壳体100上靠近真空组件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进气口101连接外部需抽真空的设备,例如真空制动器,出气口102与发动机的进气管道连通,用于将抽取的气体通过出气口102输出到发动机中,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防止润滑油进入真空组件中。
密封组件包括:转轴202靠近涡轮叶片201的一端上套设有第一密封环204。为了避免润滑油进入涡轮叶片201或者驱动气体进入真空组件,第一密封环204密封了转轴202与壳体100之间的缝隙,且在转轴202转动时第一密封环204跟随一起转动,实现密封。其中,由于转轴202的涡轮叶片201一端通过废气驱动,因此废气的压力大于润滑油的压力,通过润滑油和废气之间的压力差也可以实现转轴202靠近涡轮叶片端的密封。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密封组件还包括位于转轴202靠近转动支座301一端上的套设有密封套205、以及位于密封套205外侧的封油盖206,封油盖206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并且通过密封圈密封,密封套205和封油盖206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环207密封。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还开设有进油口103和出油口104,进油口103和发动机的主油道连通,用于提供转轴202润滑油,出油口104用于转轴202的润滑油排出至油底壳。
本公开的真空泵的工作过程如下:当该真空泵与设置在发动机的的尾气端时,涡轮叶片201吸入尾气,在尾气的推动下,发生旋转,涡轮叶片201通过转轴202带动转动支座301转动,转动支座301上的安装的真空泵叶片302,第一叶片10和第二叶片20在壳体1001内壁转动,从进气口101抽取真空制动器中的气体,并将抽取的气体经出气口102排出到发动机的进气管道中,提供车辆真空源。其中,转轴202在浮动轴承203和润滑油的作用下,高速旋转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保证了真空泵的安全可靠工作。
本公开的真空泵,转轴外壁设置有浮动轴承并在间隙中涂抹润滑油,降低了转轴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使得转轴能够承受较高的转速,产生更大的真空度,提供更多机构真空。真空泵叶片与壳体内表面之间始终密封,保证真空泵的真空度,使得真空泵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
第三方面,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系统500,安装于车辆上,包括第二方面的真空泵501和电磁三通阀502,电磁三通阀502安装于发动机的排气管道上,经过电磁三通阀502的废气进入真空泵501,用于驱动涡轮叶片201,进气口101连接真空制动器503。
本公开中的真空系统中电磁三通阀可以控制真空系统的废气量,有利于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真空度。
作为可选的方式,出气口102通过管路连通发动机的进气管,且管路上安装有单向阀504,用于防止发动机进气端气体回流到真空泵中。
下面通过一个示例,对本公开的真空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5所示,真空系统包括发动机505,发动机505连接有进气歧管506,进气歧管506的输入端上安装有空滤507,空气经过空滤507过滤后通过进气歧管506进入发动机505,使得发动机505的燃油尽可能充分燃烧,发动机505产生的废气经过排气歧管508进入三元催化器509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一部分经过电磁三通阀502进入真空泵501中,驱动涡轮叶片201转动,涡轮叶片201通过转轴202带动转动支座301转动,安装在转动支座301上的真空泵叶片302在壳体100内转动,第一叶片和10和第二叶片20在弹性件30的作用下,与壳体内表面紧密贴合接触,从而使得真空泵501工作,真空泵501的进气口连接真空制动器503,抽取真空制动器503中的气体,造成真空,抽取的气体经过排气口,在单向阀504的控制下再次进入发动机505中,另外一部分废气排出或经过废气循环阀510进入水冷中冷器511冷却并分离后再次循环进入进气歧管506。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真空系统相比于技术,增加了电磁三通阀,控制进入真空系统的废气量,按需调节真空度;该真空系统在真空泵转轴周围形成润滑油膜,转轴与周边结构没有直接接触,降低了转轴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使转轴能够承受高达18万转的转速,产生更大的真空度,额外给更多机构提供真空。该真空系统的叶片结构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始终与真空泵腔体接触,保证叶片在任何转速都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可以很好的补偿叶片的磨损,极大的增加叶片的使用寿命。废气经过真空系统后,温度可降低100-150℃。然后气体再进行废气再循环利用,可显著减少EGR中冷器的冷却载荷,降低EGR中冷器的选型难度及成本。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的真空系统。
本公开的车辆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尾气驱动真空系统工作,为车辆上需要真空的机构提供足够的真空源。该真空系统适用于高速工作的而汽油发动机,且真空度可按需调节,并且真空系统排出的气体可以循环补充给发动机,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本公开的车辆节约能耗,工作可靠性高。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真空泵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插接装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间隙配合;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所述弹性件对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施加第一方向相互远离的推力,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真空泵叶片的转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外侧面呈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其中一个上开设有装配槽,另一个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装配于所述装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所述至少一个减重孔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泵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装配槽中,且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接触。
6.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驱动组件和真空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涡轮叶片和与所述涡轮叶片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与浮动轴承间隙配合,所述浮动轴承外圈与所述壳体内壁间隙配合,且所述浮动轴承与所述转轴和所述壳体的间隙中充满有润滑油;
所述真空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转动支座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泵叶片,所述真空泵叶片固定安装于转动支座上,所述转动支座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套设在所述转轴靠近所述涡轮叶片的一端上;
以及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套设在所述转轴靠近所述转动支座一端上,所述密封套外侧设置有封油盖,所述封油盖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密封,所述密封套和所述封油盖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环密封。
8.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真空泵;
和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的废气排气管路上,发动机的废气经过所述电磁三通阀进入所述真空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真空泵的出气管路上,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端,所述单向阀可防止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端气体回流至所述真空泵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真空系统。
CN202021565830.6U 2020-07-31 2020-07-31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3016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5830.6U CN213016792U (zh) 2020-07-31 2020-07-31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65830.6U CN213016792U (zh) 2020-07-31 2020-07-31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6792U true CN213016792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65830.6U Active CN213016792U (zh) 2020-07-31 2020-07-31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6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4257B (zh) 蜗轮增压器轴承抗旋转板
EP2872753B1 (en) Turbocharger with lubricant deflector
EP0140506B1 (en) Combined power steering pump and vacuum pump assembly
CN103206271B (zh) 涡轮机轴密封装置
CN103075351A (zh) 具有密封电机的电动水泵
CN213016792U (zh) 真空泵叶片及真空泵、真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22936U (zh) 涡轮增压器
CN216894556U (zh) 具有改进型定位及供油组件的涡轮增压器
CN212454826U (zh) 一种串联泵
CN114251290A (zh) 一种轴向压缩旋涡型氢气循环泵
CN114017347A (zh) 一种取消平衡装置的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CN210196008U (zh) 一种水润滑螺杆压缩机
CN112855496B (zh) 真空系统和车辆
CN111577604A (zh) 一种串联泵
CN214698454U (zh) 一种具有止推作用的封油盖结构
CN218760414U (zh) 一种使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氢气循环泵
KR101631743B1 (ko) 마찰 부하를 줄일 수 있는 차량용 냉각수 펌프
CN2517874Y (zh) 车用涡轮增压器
US11739659B2 (en) Supercharging device
CN215927554U (zh)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CN219754795U (zh) 涡旋压缩机和车辆
CN214698455U (zh) 涡轮增压器轴系止推定位结构
CN220102805U (zh) 车辆的润滑系统、驱动总成以及车辆
CN212389526U (zh) 一种高性能旋片式真空泵
CN216477868U (zh) 一种取消平衡装置的节段式多级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