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7554U -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7554U
CN215927554U CN202121945335.2U CN202121945335U CN215927554U CN 215927554 U CN215927554 U CN 215927554U CN 202121945335 U CN202121945335 U CN 202121945335U CN 215927554 U CN215927554 U CN 215927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harger
oil
driving
lubricating oil
driv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53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彬
黄继轩
刘宝玉
王文全
邵清
范旭东
翟浩
丁金
李晓辉
崔毅
赵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453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7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7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7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器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壳体内设有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通过连接轴相连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固定件,固定件活动套设于驱动件的外侧并与壳体相连接,驱动件固定套设于连接轴的外侧并能够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固定件内沿壳体朝驱动件的方向设有若干润滑油道,壳体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润滑油道推动驱动件进行转动。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增压器,壳体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的固定件的润滑油道进行流入,并由润滑油道流出并作用在驱动件上,驱动件能够对连接轴进行辅助驱动,从而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

Description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增压器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借以增加气缸进气压力的装置,进入发动机气缸前的空气先经过增压器压缩以提升空气密度,使更多空气充填到气缸内,增大发动机功率。涡轮部分,废气进入蜗壳,驱动涡轮旋转后排除。涡轮通过连接轴带动压端叶轮旋转,实现进气压缩,让更多的气体进入气缸供给气缸燃烧。
压端的进气压缩是由排气驱动,进气压缩工况滞后于排气变化。当发动机需要进行突加负荷工况时,因排气排出量不足,会引发进气量压缩响应不及时,无法根据油量及时供给充足进气,从而造成发动机功率响应慢和自由加速冒黑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发动机突加负荷增压器进气量压缩响应不及时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增压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涡轮组件通过连接轴相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活动套设于所述驱动件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驱动件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轴进行转动,所述固定件内沿所述壳体朝所述驱动件的方向设有若干润滑油道,所述壳体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所述润滑油道推动所述驱动件进行转动。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增压器,采用壳体和驱动组件的组合结构,壳体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的固定件的润滑油道进行流入,并由润滑油道流出并作用在驱动件上,由于驱动件和固定件能够进行相对转动且驱动件与连接轴相固定,因此驱动件能够对连接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的连接轴进行辅助驱动,从而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提升了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在发动机需要额外空气支持燃烧时,能够利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助力增压器增压工作,提升了增压器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润滑油道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的表面设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分别与若干所述润滑油道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轴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的外侧面沿所述驱动件的周向均匀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若干驱动油腔,所述驱动油腔的一侧与所述润滑油道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油腔的另一侧设有泄压油道,所述泄压油道与所述驱动油腔相连通且所述泄压油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驱动件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油腔远离所述泄压油道的一侧的深度大于所述驱动油腔靠近所述泄压油道的另一侧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压油道的方向与所述驱动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增压器系统,包括:
润滑油泵;
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润滑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端相连通;
增压器,所述控制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器相连通,所述增压器为上述的增压器;
油底壳,所述油底壳的进口端接收从所述增压器回流的润滑油,所述油底壳的出口端与所述润滑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增压器系统,其中,所述增压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排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缸体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缸体的排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路相连。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增压器系统的增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增压器的固定件和驱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增压器的固定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增压器的固定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增压器的固定件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增压器的驱动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0:增压器、11:壳体、121:固定件、1211:润滑油道、1212:连通油道、122:驱动件、1221:驱动油腔、1222:泄压油道;
20:润滑油泵;
30:机油滤清器;
40:控制阀;
50:油底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图1中增压器系统的增压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增压器的固定件和驱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器10包括壳体11和驱动组件,壳体11内设有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通过连接轴相连接,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122和固定件121,固定件121活动套设于驱动件122的外侧并与壳体11相连接,驱动件122固定套设于连接轴的外侧并能够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固定件121内沿壳体11朝驱动件122的方向设有若干润滑油道1211,壳体11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润滑油道1211推动驱动件122进行转动。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增压器10,采用壳体11和驱动组件的组合结构,壳体11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的固定件121的润滑油道1211进行流出,并由润滑油道1211流出并作用在驱动件122上,由于驱动件122和固定件121能够进行相对转动且驱动件122与连接轴相固定,因此驱动件122能够对连接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的连接轴进行辅助驱动,从而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提升了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10在发动机需要额外空气支持燃烧时,能够利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助力增压器10增压工作,提升了增压器10的可靠性。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压缩组件包括压缩机壳和压缩机轮,压缩机轮位于压缩机壳内。涡轮组件包括涡轮机壳和涡轮,涡轮位于涡轮机壳内。涡轮和压缩机轮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6所示,若干润滑油道1211沿固定件121的周向均匀设置。这样能够使得进入润滑油道1211的润滑油最后会均匀的作用于驱动件122上,使得驱动件122进行均匀受力,从而使得驱动件122的旋转更加稳定,提升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另外均匀受力还能够使得驱动件122的使用寿命增长,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增压器10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若干润滑油道1211呈类似渐开线式排列。呈渐开线式排列能够使得从润滑油道1211流出的润滑油的冲击方向与驱动件122的径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从而使得驱动件122具有周向旋转的力矩,最终使得驱动件122进行周向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转动,实现助力增压器10增压的操作,提升了增压器10的可靠性。另外,渐开线式排列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延长润滑油道1211的长度,使得在润滑油道1211内进行流动的润滑油具有较大的动能,使得最后冲击驱动件122的动能最大化,从而进行对驱动件122、连接轴、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的助力功能,提升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固定件121远离驱动件122的一侧的表面设有连通油道1212,连通油道1212分别与若干润滑油道1211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件121与壳体11进行连接,固定件121的外侧面与壳体11相接触,壳体11内的主油道与固定件121的连通油道1212相连通,从而将润滑油输送给固定件121,再通过与连通油道1212连通的润滑油道1211将润滑油作用于驱动件122上,最终实现驱动件122助力连接轴的功能,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提升了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22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与连接轴相适配。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孔和连接轴可以为键连接的方式,也可以为其他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阐述,任何孔轴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驱动件122的外侧面沿驱动件122的周向均匀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若干驱动油腔1221,驱动油腔1221的一侧与润滑油道1211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油腔1221为凹槽式结构,凹槽式结构的一端与润滑油道1211相对应,这样能够使得润滑油对凹槽结构的一端进行冲击,从而使得驱动件122具有单向旋转的趋势,当多个润滑油道1211作用于相对应的多个凹槽结构时,便能够使得驱动件122进行单向转动,最终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实现提升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驱动油腔1221的另一侧设有泄压油道1222,泄压油道1222与驱动油腔1221相连通且泄压油道12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驱动件122的外侧。润滑油液在冲击到驱动油腔1221的一侧后,此处会成为高压区域,因此高压区域的水流会随着驱动油腔1221的底面流动到驱动油腔1221的另一侧(即低压区域),并最后流至泄压油道1222中,由于泄压油道122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驱动件122的外侧,所以冲击驱动件122之后的润滑油会最终流出驱动件122并流至油底壳50进行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油腔1221远离泄压油道1222的一侧的深度大于驱动油腔1221靠近泄压油道1222的另一侧的深度。这样能够使得由润滑油道1211过来的润滑液与远离泄压油道1222的一侧相接触,由于远离泄压油道1222的一侧的深度较大,因此会产生高压并随着驱动油腔1221的底面进行流动,最终流至靠近泄压油道1222的一侧并通过泄压油道1222进行泄压,进而形成润滑油液的流动和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泄压油道1222的方向与驱动件122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润滑油快速流出到驱动件122的外侧,从而进行对润滑油的快速回收,提升了增压器1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增压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润滑油泵20;
机油滤清器30,机油滤清器30的进口端与润滑油泵20的出口端相连通;
控制阀40,控制阀40的进口端与机油滤清器30的出口端相连通;
增压器10,控制阀40的出口端与增压器10相连通,增压器10为上述的增压器10;
油底壳50,油底壳50的进口端接收从增压器10回流的润滑油,油底壳50的出口端与润滑油泵20的进口端相连通。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增压器系统,采用壳体11和驱动组件的组合结构,壳体11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的固定件121的润滑油道1211进行流入,并由润滑油道1211流出并作用在驱动件122上,由于驱动件122和固定件121能够进行相对转动且驱动件122与连接轴相固定,因此驱动件122能够对连接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的连接轴进行辅助驱动,从而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提升了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10在发动机需要额外空气支持燃烧时,能够利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助力增压器10增压工作,提升了增压器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增压器系统的控制阀40为比例截止阀,比例截止阀可通过ECU控制调节供给增压器10的油量。本实施方式中ECU采集发动机转速和油门开度的变化,对照标定的工况开度map,及时调整比例截止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增压器10助力可控,让增压器10的进气压缩不再完全滞后于排气量,提升了可靠性。另外可根据工况需要,提前进行进气量调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增压器系统的润滑油在润滑冷却的同时,提升了发动机气缸换气效率,优化了发动机排放性能。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增压器系统,增压器10设置于发动机的进气管路,进气管路的排气口与发动机的缸体的进气口相连,缸体的排气口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路相连。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车辆,采用壳体11和驱动组件的组合结构,壳体11内部的润滑油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的固定件121的润滑油道1211进行流入,并由润滑油道1211流出并作用在驱动件122上,由于驱动件122和固定件121能够进行相对转动且驱动件122与连接轴相固定,因此驱动件122能够对连接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的连接轴进行辅助驱动,从而使得发动机进气量及时响应工况变化,提升了发动机瞬态响应的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10在发动机需要额外空气支持燃烧时,能够利用发动机润滑油压力助力增压器10增压工作,提升了增压器10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缩组件和涡轮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涡轮组件通过连接轴相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活动套设于所述驱动件的外侧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驱动件固定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轴进行转动,所述固定件内沿所述壳体朝所述驱动件的方向设有若干润滑油道,所述壳体的润滑油能够通过所述润滑油道推动所述驱动件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润滑油道沿所述固定件的周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驱动件的一侧的表面设有连通油道,所述连通油道分别与若干所述润滑油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连接轴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的外侧面沿所述驱动件的周向均匀设有彼此间隔开的若干驱动油腔,所述驱动油腔的一侧与所述润滑油道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油腔的另一侧设有泄压油道,所述泄压油道与所述驱动油腔相连通且所述泄压油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驱动件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油腔远离所述泄压油道的一侧的深度大于所述驱动油腔靠近所述泄压油道的另一侧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油道的方向与所述驱动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
9.一种增压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润滑油泵;
机油滤清器,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端与所述润滑油泵的出口端相连通;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端相连通;
增压器,所述控制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增压器相连通,所述增压器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
油底壳,所述油底壳的进口端接收从所述增压器回流的润滑油,所述油底壳的出口端与所述润滑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器系统,其中,所述增压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排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缸体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缸体的排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路相连。
CN202121945335.2U 2021-08-18 2021-08-18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5927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335.2U CN215927554U (zh) 2021-08-18 2021-08-18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5335.2U CN215927554U (zh) 2021-08-18 2021-08-18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7554U true CN215927554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23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5335.2U Active CN215927554U (zh) 2021-08-18 2021-08-18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7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24286A (en) Hydraulic supercharger system
US6481990B2 (en) Hydraulically balanced multi-vane hydraulic motor
US5411385A (en)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oil passage to the bearings
US20070056283A1 (en)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20180481A1 (en) Hybrid turbocharger system with brake energy revovery
CN101878358A (zh) 具有弯曲翅片的环形中冷器
US20120180482A1 (en) Hydraulic turbine-pump hybrid turbocharger system
CN103244257A (zh) 蜗轮增压器轴承抗旋转板
CN105545381A (zh) 蜗轮增压器的止推轴承碎屑捕获
US20170254332A1 (en) Vacuum pump
CN104395561A (zh) 具有改进排出系统的涡轮增压器支撑壳体
CN101458003A (zh) 带接触保护轴承的浮动轴承式高速电机驱动的空气制冷机
US20120180480A1 (en) Hybrid turbocharger system with brake energy revovery
CN101418996A (zh) 一种带静压旋驱的浮动轴承式高速电机驱动的空气制冷机
WO2014004347A1 (en) Bearing support for a turbocharger
EP3441577A1 (en) Turbocharger with gas and liquid flow paths
CN101109383A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滚动活塞式空调压缩机
CN208310897U (zh) 用于车辆的涡轮增压器
CN215927554U (zh) 增压器、增压器系统及车辆
CN200949525Y (zh) 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
JP2005515356A (ja) 容積式ロータリーマシン
CN108571347B (zh) 用于车辆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
CN103362637B (zh) 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液力传动机构
US6726457B2 (en) Compressor with supercharged inlet
US20040136838A1 (en) Electronic pressure relief valve for engine oil pu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