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6515U -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6515U
CN213016515U CN202020928149.7U CN202020928149U CN213016515U CN 213016515 U CN213016515 U CN 213016515U CN 202020928149 U CN202020928149 U CN 202020928149U CN 213016515 U CN213016515 U CN 213016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exhaust manifold
ring
multiunit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81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超
卢志文
李根全
马世榜
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9281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6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6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6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包括排气歧管、多组进气法兰、发动机缸体、出气法兰、多组连接螺栓、多组连接螺母、多组减震螺栓、增压器和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前直管、转向管、第二法兰、限位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前直管的左端与第一法兰的右端连接,第一法兰与出气法兰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连接,前直管的右部插进转向管的左部,前直管的右部设置有里限位槽,转向管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里限位槽与外限位槽相对应,限位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位于里限位槽和外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气歧管与增压器的连接方向,便于增压器的安装固定,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排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带有分歧的管路,排气歧管是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配套构件,其结构通常具有与汽车发动机气缸排气口对应的进气气道,其进气口部位设有进气法兰,各进气法兰通过连接螺栓与发动机缸体相连接;出气口通过出气法兰与增压器相连接,现有的排气歧管直接与增压器连接,而使得增压器的位置固定,不能根据车辆具体实际情况改变排气歧管与增压器的连接方向,不利于增压器的固定,使用局限性较高。
为此,提出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气歧管与增压器的连接方向,便于增压器的安装固定,降低了使用局限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包括排气歧管、多组进气法兰、发动机缸体、出气法兰、多组连接螺栓、多组连接螺母、多组减震螺栓和增压器,排气歧管设置有多组进气口,多组进气口分别与多组进气法兰连接,多组进气法兰分别通过多组连接螺栓与发动机缸体连接,排气歧管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出气法兰连接;还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前直管、转向管、第二法兰、限位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前直管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出气法兰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连接,所述前直管的右部插进所述转向管的左部,所述前直管的右部设置有内限位槽,所述转向管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所述内限位槽与所述外限位槽相对应,所述限位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位于所述内限位槽和所述外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左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左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右端与所述限位圈的左端连接,所述限位圈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右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右壁连接,所述转向管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增压器通过所述减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转向把、限位环、固定环和连接环,所述转向把的左端与所述转向管的中间区域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前直管套装,所述限位环的外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前直管套装,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限位环的左方,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固定环可转动套装,所述连接环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
优选的,还包括多孔转换接头,所述多孔转换接头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连接孔,所述多孔转换接头通过其中三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增压器连接,所述多孔转换接头通过其中两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均采用耐热合金钢带制成的V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前直管和所述转向管均采用不锈钢管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减震螺栓包括减震弹簧、垫片、螺栓主体,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螺栓主体套装,所述减震弹簧的右端与所述垫片的左端连接,所述螺栓本体的右端穿过所述垫片和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增压器螺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与所述前直管和所述转向管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将前直管的左端与第一法兰的右端连接,第一法兰与出气法兰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前直管的右部插进转向管的左部,前直管的右部设置有内限位槽,转向管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内限位槽与外限位槽相对应,限位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位于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内,转向管的右端与第二法兰的左端连接,第二法兰与增压器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转动转向管,来改变排气歧管和增压器的连接方向,达到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气歧管与增压器的连接方向,便于增压器的安装固定,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歧管;2、进气法兰;3、发动机缸体;4、出气法兰;5、连接螺栓;6、连接螺母;7、增压器;8、第一法兰;9、前直管;10、转向管;11、第二法兰;12、限位圈;13、第一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5、转向把;16、限位环;17、固定环;18、连接环;19、连接座;20、多孔转换接头;21、减震弹簧;22、垫片;23、螺栓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排气歧管1、多组进气法兰2、发动机缸体3、出气法兰4、多组连接螺栓5、多组连接螺母6、多组减震螺栓和增压器7,排气歧管1设置有多组进气口,多组进气口分别与多组进气法兰2连接,多组进气法兰2分别通过多组连接螺栓5与发动机缸体3连接,排气歧管1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出气法兰4连接;还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法兰8、前直管9、转向管10、第二法兰11、限位圈12、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所述前直管9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法兰8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法兰8与所述出气法兰4通过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6连接,所述前直管9的右部插进所述转向管10的左部,所述前直管9的右部设置有内限位槽,所述转向管10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所述内限位槽与所述外限位槽相对应,所述限位圈12、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均位于所述内限位槽和所述外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左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左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右端与所述限位圈12的左端连接,所述限位圈1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14的右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右壁连接,所述转向管10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法兰11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法兰11与所述增压器7通过所述减震螺栓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6所示,还包括转向把15、限位环16、固定环17和连接环18,所述转向把15的左端与所述转向管10的中间区域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16与所述前直管9套装,所述限位环16的外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所述固定环17与所述前直管9套装,所述固定环17位于所述限位环16的左方,所述连接环18与所述固定环17可转动套装,所述连接环18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转向把15来带动转向管10与前直管9发生相对转动,在转向管10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使用者将转向把15向前直管9方向扳动,使转向把15卡在限位槽内,然后转动连接环18,并将连接座19与转向把15连接,来将转向管10的方向定位,增强了连接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1-6所示,还包括多孔转换接头20,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连接孔,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通过其中三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增压器7连接,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通过其中两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法兰11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法兰11的安装孔与增压器7的安装孔不对应时,可以通过多孔转换接头20连接第二法兰11和增压器7,降低了连接装置的使用局限性。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均采用耐热合金钢带制成的V型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在废弃进入转向装置后,受热膨胀,其两侧面更能够紧密贴合在转向管10的内壁和前直管9的外侧面,进一步增强了连接装置的密封性能。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前直管9和所述转向管10均采用不锈钢管加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不锈钢管以后,连接装置的整体重量大幅减轻,同时连接装置耐高温性提高,提高了连接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减震螺栓包括减震弹簧21、垫片22、螺栓主体23,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螺栓主体23套装,所述减震弹簧21的右端与所述垫片22的左端连接,所述螺栓本体的右端穿过所述垫片22和所述第二法兰11与所述增压器7螺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器7与第二法兰11通过减震螺栓连接,在增压器7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减震弹簧21和垫片22可以吸收减小震动对转向装置的影响,减小转向装置发生泄漏的可能,增强了连接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14分别与所述前直管9和所述转向管10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强转向装置的密封性,增强了连接装置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使用者将前直管9的左端与第一法兰8的右端连接,第一法兰8与出气法兰4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前直管9的右部插进转向管10的左部,前直管9的右部设置有内限位槽,转向管10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内限位槽与外限位槽相对应,限位圈12、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均位于内限位槽和外限位槽内,转向管10的右端与第二法兰11的左端连接,第二法兰11与增压器7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转动转向管10,来改变排气歧管1和增压器7的连接方向,达到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气歧管1与增压器7的连接方向,便于增压器7的安装固定,降低了使用局限性。
使用方法:在使用时,使用者先根据车辆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转向把15转动转向管10,然后将转向杆的活动端卡在限位槽内,并与连接座19连接,防止转向管10自行转动,然后将排气歧管1和发动机缸体3通过进气法兰2连接,将排气歧管1和前直管9通过出气法兰4和第一法兰8连接,将转向管10和增压器7通过第二法兰11和减震螺栓连接,然后将增压器7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发动机缸体3、排气歧管1、进气法兰2、增压器7以及上述部件的使用过程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资料所给出的,并且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的阐述,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得出其使用过程,并且得到相应的使用效果,故没有一一公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包括排气歧管(1)、多组进气法兰(2)、发动机缸体(3)、出气法兰(4)、多组连接螺栓(5)、多组连接螺母(6)、多组减震螺栓和增压器(7),排气歧管(1)设置有多组进气口,多组进气口分别与多组进气法兰(2)连接,多组进气法兰(2)分别通过多组连接螺栓(5)与发动机缸体(3)连接,排气歧管(1)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出气法兰(4)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第一法兰(8)、前直管(9)、转向管(10)、第二法兰(11)、限位圈(12)、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所述前直管(9)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法兰(8)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法兰(8)与所述出气法兰(4)通过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6)连接,所述前直管(9)的右部插进所述转向管(10)的左部,所述前直管(9)的右部设置有内限位槽,所述转向管(10)的左部的内侧设置有外限位槽,所述内限位槽与所述外限位槽相对应,所述限位圈(12)、第一密封圈(13)和第二密封圈(14)均位于所述内限位槽和所述外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左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左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3)的右端与所述限位圈(12)的左端连接,所述限位圈(1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14)的右端与所述内限位槽的右壁连接,所述转向管(10)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法兰(11)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法兰(11)与所述增压器(7)通过所述减震螺栓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把(15)、限位环(16)、固定环(17)和连接环(18),所述转向把(15)的左端与所述转向管(10)的中间区域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16)与所述前直管(9)套装,所述限位环(16)的外侧设置有多组限位槽,所述固定环(17)与所述前直管(9)套装,所述固定环(17)位于所述限位环(16)的左方,所述连接环(18)与所述固定环(17)可转动套装,所述连接环(18)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孔转换接头(20),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组连接孔,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通过其中三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增压器(7)连接,所述多孔转换接头(20)通过其中两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法兰(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3)与所述第二密封圈(14)均采用耐热合金钢带制成的V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直管(9)和所述转向管(10)均采用不锈钢管加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螺栓包括减震弹簧(21)、垫片(22)、螺栓主体(23),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螺栓主体(23)套装,所述减震弹簧(21)的右端与所述垫片(22)的左端连接,所述螺栓本体的右端穿过所述垫片(22)和所述第二法兰(11)与所述增压器(7)螺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3)和所述第二密封圈(14)分别与所述前直管(9)和所述转向管(10)过盈配合。
CN202020928149.7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Active CN213016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8149.7U CN213016515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8149.7U CN213016515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6515U true CN213016515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8149.7U Active CN213016515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6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28168B (zh) 一种静子叶片内腔冷却用集气引流结构
CN206917712U (zh) 一种节能环保降噪型的尾气综合处理装置
CN213016515U (zh) 一种排气歧管连接装置
CN113339122B (zh) 排气歧管及动力系统
CN209855882U (zh) 柴油车u型后处理器的dpf快速拆卸尿素混合器
CN21142272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排气管消声器
CN215633265U (zh) 一种催化器总成
CN207278332U (zh) 纵置增压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总成
CN211343102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取水总管
CN210113386U (zh) 一种含静压密封的分体式动力涡轮结构
CN220378362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防雨型排烟出口装置
CN221032824U (zh) 一种甲醇发动机排气尾管总成、尾气排气系统及矿用宽体车
CN212003374U (zh) 一种圆管式egr冷却器
CN220415497U (zh) 一种新型冷却式消声器
CN218937127U (zh) 一种微通道尾气回收换热器
CN218407585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
CN205445755U (zh) 隔热装置及排气管隔热装置
JP3318214B2 (ja)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CN216555795U (zh) 一种具有防渗漏结构的快速安装接头
CN215633276U (zh) 一种s形排气弯管接头总成
CN220849820U (zh) 一种用于船舶主机排气管路的变径波纹管膨胀节
CN2170379Y (zh) 换热消声器
CN215725377U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环形换热器
CN214092354U (zh) 一种内部集成冷却液流道并通过密封圈密封的电子水泵
CN217108750U (zh) 一种夹套伴热型旋转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