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638U -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07638U CN213007638U CN202020695492.1U CN202020695492U CN213007638U CN 213007638 U CN213007638 U CN 213007638U CN 202020695492 U CN202020695492 U CN 202020695492U CN 213007638 U CN213007638 U CN 2130076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assemblies
- vehicle
- wire harness
- positive
-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车辆,该车载取流器多个电极总成采用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在与授流装置接触时,不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排,能够实现与不同极性的授流极板接触,保证充电的正常进行,多个相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列,使得每一授流极板尽可能多地与多个电极总成接触,以使授流装置与车载取流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为授流装置提供支撑,提高了充电稳定性,以此避免了授流极板发生倾斜而导致的与车体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授流极板,保证了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新能源成为研究热点,各行各业引进新能源成为主流趋势。
新能源车辆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辆包括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利用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池驱动车辆行驶。
车辆电池一般通过车辆上的取流器以及充电设备上的授流器接触实现充电,在取流器与授流器接触的过程中,授流极板发生倾斜时会与车辆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极板的损坏甚至充电效率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充电刀槽,由于充电刀和充电槽有刚性碰撞和摩擦,轨道车辆过站速度快造成较大的噪音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取流器及轨道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取流器,包括固定在轨道车辆顶部的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呈多排多列排布的多个电极总成,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中,相邻的两个电极总成分别与车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连接,以使每排的多个电极总成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总成及至少一个负电极总成,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同,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
可选地,多个所述电极总成呈两排三列排布;
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或者是,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绝缘子、支撑结构及导电板,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正极线束连接,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负极线束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车载取流器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为绝缘件且用于支撑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
可选地,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安装在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的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底板并与轨道车辆的电池相连,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或负极线束。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绝缘子,两个所述绝缘子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所述绝缘子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缓冲装置,两个所述缓冲装置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导电板之间,两个所述缓冲装置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射频编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取流器,多个电极总成采用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在与授流装置接触时,不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排,能够实现与不同极性的授流极板接触,保证充电的正常进行,多个相同极性的电极总成形成一列,使得每一授流极板尽可能多地与多个电极总成接触,以使授流装置与车载取流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为授流装置提供支撑,提高了充电稳定性,以此避免了授流极板发生倾斜而导致的与车体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授流极板,保证了充电效率。
此外,在车载取流器装置与授流装置结合时,每个电极总成的缓冲装置,能够使车载取流器装置与授流装置的结合更加顺畅,避免刚性接触时接触不良带来的烧蚀现象。
另外,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在每一排包含三个以上的所述电极总成时,可以满足轨道车辆掉头充电要求,并且不会产生拉弧现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取流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取流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取流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取流器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取流器的单个电极总成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底板;
2、电极总成;21、绝缘子;22、支撑板;23、缓冲装置;24、导电板;241、连接片;
3、正极线束;
4、负极线束;
5、螺栓;
6、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
7、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取流器,包括固定在轨道车辆顶部的底板1及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呈多排多列排布的多个电极总成2,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中,相邻的两个电极总成2分别与车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连接,以使每排的多个电极总成2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总成及至少一个负电极总成,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极性相同,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3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4 连接以形成等势体。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呈两排三列排布(即设置有6个电极总成2),排的方向即为底板1的长度方向,列的方向即为底板1的宽度方向。排的方向可以是轨道车辆的前后方向,也可以是轨道车辆的左右方向。
在具有6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情况下,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极性为正电极总成并通过正极线束3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负电极总成并通过负极线束4连接以形成等势体。或者,也可以是,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2为负电极总成并通过负极线束4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2为正电极总成并通过正极线束3连接以形成等势体。
此时,无论是车辆正向驶入充电位还是反向驶入充电位,都有对应的正电极总成及负电极总成与授流装置的正极板及负极板一一对应,从而满足了车辆正反向充电的需求,不必限制了车辆驶入充电位的方向,提高了车辆充电的灵活性,即满足了车辆充电需求。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排的方向与列的方向垂直。
在其他图未示的实施例中,排的方向与列的方向还可以呈锐角设置,具体的角度设置需要与授流装置的极板而适应性调整。
所述底板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底板1通过螺栓5固定在轨道车辆的顶部。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极总成2包括绝缘子21、支撑结构及导电板24,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绝缘子21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导电板24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构成正极的部分所述电极总成2的导电板24通过正极线束3 串联,构成负极的其余所述电极总成2的导电板24通过负极线束4串联。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22及缓冲装置23,所述支撑板22通过所述绝缘子21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导电板24通过所述缓冲装置23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2上。支撑板22及导电板24的长度方向与底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
绝缘子21为SMC(Sheet molding compound,片状模塑料)、BMC(Bulk moldingcompounds,团状模塑料)、环氧树脂及陶瓷等。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导电板24上设置有用于与线束(正极线束3或负极线束4)连接的连接片241。连接片241由导电板24的边缘向下弯折,线束的裸露的端部连接在连接片241上以形成电气连接。优选地,导电板2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片24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取流器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为绝缘件且用于支撑正极线束3及负极线束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上安装有正极线束3及负极线束4,安装在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的正极线束3及负极线束4穿过所述底板1 并与轨道车辆内的电池的正极及负极连接(即,安装在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的正极线束3及负极线束4分别引出车载取流器的正、负极),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上安装有正极线束3或负极线束4。
如图2所示,线束固定支撑架分别位于多个电极总成的两侧。
在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呈两排三列排布的实施例中,中间一列的电极总成2 为正电极总成时,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上安装有负极线束4。
在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呈两排三列排布的实施例中,在中间一列的电极总成2为负电极总成时,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上安装有正极线束3。
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沿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排布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沿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排布方向的长度。
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呈L形,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的水平部分固定在底板1上,正极线束3及负极线束4安装在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6的竖直部分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的水平部分固定在底板1 上,正极线束3或负极线束4安装在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7的竖直部分上。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极总成2包括两个绝缘子21,两个所述绝缘子21支撑在所述支撑板22与底板1之间。两个所述绝缘子21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排布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极总成2包括两个缓冲装置23,两个所述缓冲装置23支撑在所述支撑板22与导电板24之间。两个所述缓冲装置23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2的排布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2为金属板或绝缘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装置23为橡胶球或弹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板24为镀锡铜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射频编码,用于识别授流器,以满足自动驾驶的轨道车辆的充电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取流器,多个电极总成2采用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在与授流装置接触时,不同极性的电极总成2形成一排,能够实现与不同极性的授流极板接触,保证充电的正常进行,多个相同极性的电极总成2 形成一列,使得每一授流极板尽可能多地与多个电极总成接触,以使授流装置与车载取流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为授流装置提供支撑,提高了充电稳定性,以此避免了授流极板发生倾斜而导致的与车体的碰撞,从而保护了授流极板,保证了充电效率。
此外,在车载取流器装置与授流装置结合时,每个电极总成的缓冲装置23,能够使车载取流器装置与授流装置的结合更加顺畅,避免刚性接触时接触不良带来的烧蚀现象。
另外,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3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4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在每一排包含三个以上的所述电极总成时,可以满足轨道车辆掉头充电要求,并且不会产生拉弧现象。
在其它未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所述电极总成2。例如两排两列、两排四列、三排两列、三排三列等。
此外,在其它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极总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取流器,其中排的方向可以是车辆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是车辆的宽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既可以包括如大巴、公交车等陆地车辆,还包括轨道车辆,本文对车辆的类型不做具体的限制,只要是使用电池作为至少的动力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轨道车辆顶部的底板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呈多排多列排布的多个电极总成,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中,相邻的两个电极总成分别与车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连接,以使每排的多个电极总成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总成及至少一个负电极总成,同一列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同,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通过正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通过负极线束连接以形成等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极总成呈两排三列排布;
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或者是,中间一列的两个所述电极总成为负电极总成,其余四个所述电极总成为正电极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绝缘子、支撑结构及导电板,所述支撑结构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安装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多个所述正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正极线束连接,多个所述负电极总成的导电板通过负极线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及缓冲装置,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绝缘子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取流器还包括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为绝缘件且用于支撑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支撑架包括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及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安装在所述第一线束固定支撑架的正极线束及负极线束穿过所述底板并与轨道车辆的电池的正极及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线束固定支撑架上安装有正极线束或负极线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绝缘子,两个所述绝缘子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底板之间,两个所述绝缘子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两个缓冲装置,两个所述缓冲装置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与导电板之间,两个所述缓冲装置的排布方向与每一排的多个所述电极总成的排布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取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射频编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取流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5492.1U CN213007638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5492.1U CN213007638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07638U true CN213007638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83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95492.1U Active CN213007638U (zh) | 2020-04-29 | 2020-04-29 |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076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25729A (zh) * | 2022-04-24 | 2022-07-08 |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车辆快速受流装置 |
-
2020
- 2020-04-29 CN CN202020695492.1U patent/CN2130076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25729A (zh) * | 2022-04-24 | 2022-07-08 |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车辆快速受流装置 |
CN114725729B (zh) * | 2022-04-24 | 2024-04-19 |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能车辆快速受流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002804B1 (en) |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tension bar | |
CN207967144U (zh) | 一种软包电芯模组 | |
US8974938B2 (en) | Batt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a battery cell assembly to an electrically non-conductive base member | |
US20160039308A1 (en) | Fuel cell vehicle | |
CN216672012U (zh) | 输出稳定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 |
CN213007638U (zh) | 车载取流器及车辆 | |
CN104321903A (zh) | 电池模块安装组件和用于将电池模块安装到底板的方法 | |
CN106740138B (zh) | 一种悬吊轨道车取电系统 | |
CN111231679B (zh) |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6784561A (zh) | 负极汇流母排及电池模组 | |
CN107230756A (zh) | 一种高强度的电芯支架 | |
CN208923244U (zh) | 电池模组的侧板、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212587835U (zh) | 车辆授流结构、车辆取流结构、车辆充电结构及车辆 | |
CN103400692A (zh) | 一种储能式电源模组 | |
CN207116508U (zh) | 一种高强度的电芯支架 | |
CN203983373U (zh) | 电池保护装置及使用该电池保护装置的电池模块 | |
CN20313488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 |
CN206631765U (zh) | 静电装置和油烟机 | |
CN212579622U (zh) |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 |
CN209896138U (zh) | 一种并联电池组 | |
CN203331857U (zh) | 一种承载静态大电流的受电弓及其弓头 | |
CN106299225A (zh) | 一种电池组件 | |
CN211493684U (zh) | 车载取流装置 | |
CN217387380U (zh) | 一种绝缘支架及12v锂电池电池包 | |
CN212412164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