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9622U -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9622U
CN212579622U CN202021133350.2U CN202021133350U CN212579622U CN 212579622 U CN212579622 U CN 212579622U CN 202021133350 U CN202021133350 U CN 202021133350U CN 212579622 U CN212579622 U CN 212579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vehicle
flow
curren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33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栋茂
谭志成
鲁豪
郭名扬
佘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33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9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9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9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取流装置包括:多个电极总成,多个电极总成包括第一电极总成和第二电极总成,第一电极总成的极性与第二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反,且在第一方向上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总成与第二电极总成错开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流装置,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的第一电极总成和第二电极总成,在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配合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总成与第二电极总成彼此支撑,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提高了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使取流装置和授流装置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供电技术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轨道车辆,通常设置取流装置和授流装置对车辆进行充电,其中授流装置与充电器连接,取流装置设置在车体上,车辆进站后,授流装置下降与取流装置结合,实现充电。然而,授流装置在下降与取流装置结合的过程中,授流装置与取流装置容易接触不良,影响充电性能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所述取流装置能为授流装置提供可靠支撑,保证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之间的可靠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取流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取流装置,包括:多个电极总成,多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第一电极总成和第二电极总成,所述第一电极总成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反,且在第一方向上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错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在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配合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的第一电极总成与第二电极总成彼此支撑,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提高了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使取流装置和授流装置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极总成还包括第三电极总成,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错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关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绝缘子;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绝缘子连接;
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导电板与所述绝缘子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电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缓冲装置在所述导电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导电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总成还包括导向柱和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缓冲装置内,且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导电板的一端穿出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板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
取流装置,所述取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取流装置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取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总成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流装置与授流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取流装置100,
底板1,
电极总成2,第一电极总成2a,第二电极总成2b,第三电极总成2c,支撑板21,第二限位槽211,绝缘子22,导电板23,第一凸台231,缓冲装置24,导向柱25,限位螺母26,销钉27,
授流装置200,
车辆1000,车体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该取流装置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0(例如轨道车辆)等交通系统。取流装置100和授流装置200配合可以对车辆1000进行供电。取流装置100可以设置在车体400的顶部,授流装置200和充电器连接且位于车辆1000上方。其中,授流装置200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正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100的正电极总成接触配合,负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的负电极总成接触配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100,包括:多个电极总成2。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总成2可以直接安装在车体400的顶部,例如,电极总成2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安装在车体400的顶部。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取流装置100还包括底板,电极总成2也可以设置在底板1上,通过底板1将取流装置100安装在车体400的顶部。例如,底板1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在车体400的顶部。
具体地,多个电极总成2包括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第一电极总成2a的极性与第二电极总成2b的极性相反。也就是说,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中的一个为正电极总成,另一个为负电极总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的结构相同,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的极性不同是由于与车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第一方向上和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总成2a与第二电极总成2b错开布置。其中,当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时,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还可以是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第一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
参照图1并结合图2,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均不排成一条直线。由此,当授流装置200与取流装置100配合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的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可以彼此支撑,形成了稳定的支撑结构,提高了取流装置100与授流装置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使取流装置100和授流装置200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电极总成2a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方向上错开布置”指的是,第一电极总成2a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存在部分不重合。以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所在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电极总成2a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二方向上错开布置”指的是,第一电极总成2a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二平面上的投影至少存在部分不重合。其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当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时的,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总成2a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完全不重合,第一电极总成2a在第二平面的投影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二平面的投影完全不重合。由此,增大了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间距,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取流装置100与授流装置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取流装置100和授流装置200短接,提高了取流装置100和充电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通过将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错开布置,当授流装置200与取流装置100配合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时,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可以稳定支撑授流装置200,提高了取流装置100与授流装置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电极总成2还包括第三电极总成2c,其中,第一电极总成2a、第二电极总成2b和第三电极总成2c的结构相同。第三电极总成2c与第一电极总成2a的极性相同,第三电极总成2c与第一电极总成2a分别位于第二电极总成2b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电极总成2b为正电极总成时,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三电极总成2c均为负电极总成。当第二电极总成2b为负电极总成时,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三电极总成2c为正电极总成。
由此,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可以形成一对电极与授流装置200配合以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第二电极总成2b和第三电极总成2c可以形成一对电极与授流装置200配合与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满足车辆1000掉头时的充电情况,无论车辆1000的哪端先进站,取流装置100都可以与授流装置200配合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提高了车辆1000的灵活性和充电的高效性。
例如,参照图5,在车体4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三电极总成2c分别位于第二电极总成2b的两侧。若车辆1000正向行驶时(即车头位于行驶方向的前端),可以通过第一电极总成2a和第二电极总成2b与授流装置200配合与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车辆1000掉头后(即车头位于行驶方向的后端),可以通过第二电极总成2b和第三电极总成2c与授流装置200配合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第三电极总成2c与第二电极总成2b错开布置。由此,在授流装置200与第二电极总成2b和第三电极总成2c配合对车辆1000进行充电时,第二电极总成2b和第三电极总成2c也可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对授流装置200进行稳定支撑,提高了取流装置100与授流装置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极总成2c与第二电极总成2b错开布置的含义、第一电极总成2a与第二电极总成2b错开布置的含义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电极总成2c与第一电极总成2a关于第二电极总成2b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例如,在图1、图2和图5的示例中,第三电极总成2a与第一电极总成2a关于第二电极总成2b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由此,无论车辆1000正向行驶还是掉头行驶,取流装置100上与授流装置200配合的电极总成2与授流装置200的相对位置均保持不变,从而可以不必改变对应授流装置200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掉头前和掉头后的充电,有利于提高充电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极总成2包括:支撑板21、绝缘子22、导电板23和缓冲装置24。支撑板21与绝缘子22连接且设置在绝缘子22的一端,支撑板21可以通过绝缘子22安装在车体400或者底板1上,导电板23与支撑板21间隔开设置,且导电板23与绝缘子22分别位于支撑板21的两侧。缓冲装置24设置在导电板23和支撑板21之间。
例如,参照图3,绝缘子22、支撑板21、缓冲装置24和导电板2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绝缘子22下端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或车体400上,绝缘子22的上端可以通过螺栓与支撑板21相连。其中,导电板23可以是镀锡铜或其它导电材料,支撑板21可以是金属材料或绝缘材料,绝缘子22可以是片状模塑料(SMC)、团状模塑料(BMC)、环氧树脂或陶瓷等。
其中,在充电过程中,当车辆1000或授流装置200发生晃动时,缓冲装置24可以为导电板23提供减震缓冲,使得授流装置200和导电板23之间的贴合面可以随晃动即时调整,从而始终保持贴合状态,避免了授流装置200和取流装置100之间因刚性碰撞而导致接触不良,杜绝了电弧的风险,降低了烧蚀风险,有效地提高了充电的可靠性。
可选地,缓冲装置24可以为弹簧、橡胶垫或硅胶垫。弹簧、橡胶垫和硅胶垫减震效果好,且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和图4所示,每个电极总成2中,缓冲装置24为两个,两个缓冲装置24在导电板2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导电板23受力均匀,有效地提高了缓冲装置24的减震缓冲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子22也为两个,两个绝缘子22沿支撑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两个绝缘子22可以对支撑板21形成稳定支撑,提高了电极总成2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支撑板21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导电板23上设有第二限位槽211,缓冲装置24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上端)固定在第一限位槽内,缓冲装置24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的下端)固定在第二限位槽211内。由此,可以将缓冲装置24方便且牢靠地固定在支撑板21和导电板23之间,使得缓冲装置24的位置稳定,保证了缓冲装置24的缓冲效果,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导电板23的靠近支撑板2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凸台231,第一限位槽可以设置在第一凸台231内。由于导电板23通常较薄,通过设置第一凸台231,可以避免在导电板23上开孔,有利于提高导电板23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槽211可以直接开设在支撑板21上,也可以在支撑板21上设置第二凸台,将第二限位槽211设置在第二凸台内。参照图1并结合图3,第二限位槽211直接开设在支撑板21上。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电极总成2还包括导向柱25和限位件,支撑板21上设有贯通孔,导向柱25穿设在缓冲装置24内,且导向柱25远离导电板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下端)穿出贯通孔与限位件相连。限位件与支撑板21间隔开设置。在导向柱25朝向靠近导电板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可以通过限位件与支撑板21的下表面止抵配合,限制导向柱25继续向上移动。由此,可以通过导向柱25可以对缓冲装置24进行导向,使得缓冲装置24的移动更加平稳。
可选地,限位件为限位螺母26。限位螺母26的端面较大,将限位件设置为限位螺母26可以增大限位件与支撑板2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受力面,避免限位件损坏支撑板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导向柱25上位于限位螺母26的下方设有销钉孔,销钉孔内设有销钉27。销钉27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限位螺母26脱出,进一步提高了电极总成2的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参照图4,授流装置200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正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100的正电极总成接触配合,负电极板可以与取流装置100的负电极总成接触配合。当车辆1000停到指定位置后,可以人工操作授流装置200,使授流装置200下降与车载取流装置100接触,接触良好后,充电器通过授流装置给取流装置100充电,然后取流装置100通过高压线束把电能存储到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装置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400和取流装置100,取流装置100设置在车体400上,取流装置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其中,车辆1000可以为轨道车辆1000,但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两编组车辆的示意图,即车辆1000包括头车和尾车两个车体400。取流装置100设置在车体400的顶部。其中,取流装置100上的每个电极总成2可以沿车体400的宽度方向延伸。由此,便于电极总成2与授流装置200接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取流装置100,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极总成,多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第一电极总成和第二电极总成,所述第一电极总成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反,且在第一方向上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极总成还包括第三电极总成,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错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总成与所述第一电极总成关于所述第二电极总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极总成包括:
绝缘子;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绝缘子连接;
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且所述导电板与所述绝缘子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电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缓冲装置在所述导电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导电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缓冲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总成还包括导向柱和限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贯通孔,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缓冲装置内,且所述导向柱远离所述导电板的一端穿出所述贯通孔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板间隔开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及
取流装置,所述取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取流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
CN202021133350.2U 2020-06-17 2020-06-17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12579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350.2U CN2125796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350.2U CN2125796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9622U true CN212579622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3350.2U Active CN212579622U (zh) 2020-06-17 2020-06-17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9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3623B1 (en)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s
EP3100900B1 (en) Power feeding device and contact power feeding system
EP3141417B1 (en) Charg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9030163B2 (en) Energy recharg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JP5322685B2 (ja) 蓄電型電車の給電システム
EP2819876A2 (de) Strom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zur aufladung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von fahrzeugen an überkopfladestationen
CN111231679B (zh)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12579622U (zh) 用于车辆的取流装置和车辆
CN212579634U (zh) 取流装置、授流装置、充电装置和车辆
CN110667416A (zh) 电极板组件及电弓、充电装置
CN104890536A (zh) 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
CN204845599U (zh) 一种多电极接触轨及供电装置
KR20210135546A (ko) 접촉 디바이스, 차량 및 충전 스테이션
CN211493684U (zh) 车载取流装置
CN212579623U (zh) 取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096459U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架
CN212587835U (zh) 车辆授流结构、车辆取流结构、车辆充电结构及车辆
EP4159521B1 (en) Contact head for current collector designed to charge electric vehicles, rapid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contact head
CN111497625B (zh) 轨道车辆的充电装置总成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CN216268705U (zh) 车载取流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297855B (zh) 有轨电车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17320053U (zh) 一种弓头组件、受电弓装置和充电弓装置
CN219947911U (zh) 一种双侧挎式滑触线取电装置
CN220086291U (zh) 线束隔离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363241U (zh) 一种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