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4883U -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4883U
CN203134883U CN2013200745797U CN201320074579U CN203134883U CN 203134883 U CN203134883 U CN 203134883U CN 2013200745797 U CN2013200745797 U CN 2013200745797U CN 201320074579 U CN201320074579 U CN 201320074579U CN 203134883 U CN203134883 U CN 2031348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module
module fixture
battery modules
ti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745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志强
刘波
杨圣
袁昌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0745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48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48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48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模组固定件(3)、第二模组固定件(4)和端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所述端部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端部固定结构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均与所述电池模组(1)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该固定装置通过将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宽度均延伸至电池模组(1)的端部,满足了电池模组(1)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同时,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通过端部固定结构连接,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成为人类新一代的清洁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清洁型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例如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电少、使用寿命长及安全性能好等特性。而电池模组作为动力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是否牢固可靠是评价动力电池的耐振动性能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在安装电池模组时要在保证高压安全性能的同时又要满足耐振动性能的要求。对于一些已加工出固定结构的电池模组,其高压安全性和振动性能均能满足要求,但对于一些各个表面均是平面的矩形电池模组,无法利用电池模组本身的结构对其进行固定,同时电池模组又伸出正、负两个极柱,若要保证电池模组的高压安全性能和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这时需要单独加工出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
如图1-2所示,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和限位压条103,其中底部限位结构包括四个底部限位件104,上述四个底部限位件104首尾固定形成能够与电池模组101的侧边相配合的底部限位槽,底部限位件104焊接在下箱体102上,两个限位压条1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对平行的底部限位件104上。
在固定电池模组101时,操作人员将电池模组101放置在底部限位槽中,再将限位压条103的两端与两个相对平行的底部限位件104固定。电池模组101中的极柱位置如图2所示,虽然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限位压条103距极柱的距离较远,保证了电池模组101的高压安全性能,但是按照《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中的3.12条的规定对该固定装置进行耐振动试验时,由于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的折角处接触面积较小,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相接触的折角位置发生了断裂,限位压条103满足不了电池模组101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若将限位压条103的宽度尺寸增大,虽然增大了限位压条103与电池模组101折角位置的接触面积,但是限位压条103上与电池模组101上表面接触面积也相应增大,增加了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使用较低的制造成本加工出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要求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一模组固定件、第二模组固定件和端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所述端部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端部固定结构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均与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上开设有便于极柱通过的高压安全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上开设有顺应铜排走向且延伸至所述高压安全孔处的高压安全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有缓冲减震垫。
优选地,所述端部固定结构包括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固定的端部拉条及固定在所述端部拉条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之间的端部固定支架。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为T形拉条。
优选地,所述端部固定支架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的端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端部拉条与所述端部固定支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为浸塑固定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端部固定结构、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端部与第二模组固定件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端部固定结构连接,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结构固定,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均与电池模组的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安装电池模组时,先将电池模组放置在底部限位结构的底部限位槽内,然后将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结构固定,再将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与端部固定结构固定。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中,第一模组固定件和第二模组固定件的宽度均延伸至电池模组的两端,增加了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的转角位置的接触面积,固定装置满足了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要求;同时,第一模组固定件与第二模组固定件之间通过端部固定结构连接,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占电池模组上表面的总面积比例较小,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中单将限位压条宽度尺寸增大,增大了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上表面的接触面积比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制造成本较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传统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第一模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端部拉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端部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铜排与电池模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8中:
101-电池模组、102-下箱体、103-限位压条、104-底部限位件;
1-电池模组、2-底部限位件、3-第一模组固定件、4-第二模组固定件、5-端部拉条、6-端部固定支架、7-电池承载底板、8-极柱、9-第二螺栓、10-铜排、11-高压安全孔、12-第一螺栓、13-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电池模组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较低。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3-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端部固定结构、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均为L形模组固定件,底部限位结构包括四个底部限位件2,四个底部限位件2首尾固定形成能够与电池模组1的侧面相贴合的底部限位槽,底部限位件2固定在下箱体或电池承载底板7上,两个端部固定结构固定在两个相对平行的底部限位件2上,同时两个端部固定结构相对平行,端部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固定。
在固定电池模组1时,先将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均与电池模组1的上表面和侧面贴合,再将端部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固定,然后将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结构固定。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宽度均延伸至电池模组1的两端,增加了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1的转角位置的接触面积,满足了电池模组1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同时,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仅通过端部固定结构连接,固定装置与电池模组1上表面的接触面积占电池模组1上表面的总面积比例较小,固定装置的制造成本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电池模组1的耐振动性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较低。
当电池模组1的极柱8位于电池模组1的上表面时,为了提高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第一模组固定件3上开设有高压安全孔11,极柱8与高压安全孔1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使得电池模组1在工作时处于安全状态。
作为优选,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均与电池模组1的上表面和相邻的三个侧面贴合,这样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对电池模组1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均进行了限位,固定装置能够对电池模组1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第一模组固定件3为浸塑固定件,即使第一模组固定件3上未开设高压安全孔11,仅开设有与极柱8的侧面贴合的极柱孔,该固定装置也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当然,在第一模组固定件3为浸塑固定件的基础上开设高压安全孔11,固定装置更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另一方面,当电池模组1上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表面发生磨损,该固定装置也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
更进一步,第二模组固定件4为浸塑固定件,即使电池模组1上与第二模组固定件4接触的表面发生磨损,该固定装置仍能够保证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
为了顺应铜排10的走向,第一模组固定件3上开设有延伸至高压安全孔11处的高压安全开口,该高压安全开口保证了铜排10与极柱8连接后,铜排10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第一模组固定件3同时设有高压安全孔11,进一步满足了电池模组1的高压安全性。
为了便于电池模组1的拆卸,端部固定结构通过螺栓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第二模组固定件4和底部限位结构固定。
优选地,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与电池模组1之间设有缓冲减震垫,缓冲减震垫安装在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与电池模组1接触的内表面上。为了保证缓冲减震垫能够更好地固定在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内表面上,缓冲减震垫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固定,同时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与电池模组1接触的折角处设有间隙。在汽车的行驶的过程中,缓冲减震垫可以起到缓冲压力,保护电池模组的作用,间接延长的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池模组1为长方体,其折角的位置容易磨损,缓冲减震垫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的折角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折角处隔离,避免了固定装置在固定电池模组1的同时磨损电池模组1,有效地延长了电池模组1的使用寿命。
更为优选地,端部固定结构包括端部拉条5和端部固定支架6,端部拉条5可以为工形拉条或U形拉条等,端部固定支架6为L形固定支架。端部拉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固定,端部固定支架6的一端固定在底部限位结构的上表面上,另一端与端部拉条5固定。由于端部固定支架6为L形固定支架,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当然,如果该端部固定支架6为高硬度固定支架,能够更好地满足电池模组1的耐振动性能。
另外,端部拉条5还可以为T形拉条,端部拉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固定,端部拉条5再与端部固定支架6固定,这样的端部拉条5受力比较均匀,延长了端部拉条5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制造端部拉条5的材料,制造端部固定支架6的材料也相应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固定装置的制造成本。
为了便于拆卸电池模组1,端部拉条5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螺栓9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固定,端部固定支架6也可以分别通过第三螺栓13和第一螺栓12与端部拉条5固定和底部限位结构固定。当需要更换固定装置中的某个零部件时,直接将固定装置拆开,更换所需零部件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个固定装置,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进一步地降低了固定装置的制造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可以在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上使用,并且固定装置上相应零部件的尺寸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电池模组1来改变。
在上述固定装置中,底部限位件2与下箱体或电池承载底板7的固定、端部固定结构与底部限位件2的固定、端部固定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的固定、端部拉条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的固定及端部固定支架6与端部拉条5和底部限位结构的固定,上述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粘接、铆接或螺纹连接等多种方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包括底部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模组固定件(3)、第二模组固定件(4)和端部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通过两个相对平行的所述端部固定结构相连接,所述端部固定结构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固定,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均与所述电池模组(1)上表面和侧面相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上开设有便于极柱(8)通过的高压安全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上开设有顺应铜排(10)走向且延伸至所述高压安全孔(11)处的高压安全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与所述电池模组(1)之间设有缓冲减震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结构包括两端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固定的端部拉条(5)及固定在所述端部拉条(5)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之间的端部固定支架(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拉条(5)为T形拉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支架(6)与所述底部限位结构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拉条(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的端部通过第二螺栓(9)固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拉条(5)与所述端部固定支架(6)通过第三螺栓(13)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固定件(3)和/或所述第二模组固定件(4)为浸塑固定件。
CN2013200745797U 2013-02-17 2013-02-17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48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45797U CN203134883U (zh) 2013-02-17 2013-02-17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0745797U CN203134883U (zh) 2013-02-17 2013-02-17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4883U true CN203134883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4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7457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4883U (zh) 2013-02-17 2013-02-17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488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2481B2 (en) 2014-03-31 2019-06-04 Byd Company Limited Hou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0319966B2 (en) 2014-04-30 2019-06-11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battery device
CN111952497A (zh) * 2020-07-14 2020-11-17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有利于电池单体回收梯次利用的电池成组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2481B2 (en) 2014-03-31 2019-06-04 Byd Company Limited Hous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0319966B2 (en) 2014-04-30 2019-06-11 Byd Company Limited Power battery device
CN111952497A (zh) * 2020-07-14 2020-11-17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有利于电池单体回收梯次利用的电池成组结构
CN111952497B (zh) * 2020-07-14 2023-01-03 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有利于电池单体回收梯次利用的电池成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4954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总成及新能源汽车
CN202839795U (zh) 一种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防撞装置
CN202797118U (zh) 平铺式电池组安装支架
CN203485731U (zh) 一种蓄电池箱总成
CN203134883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固定装置
CN201736783U (zh) 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安装支架总成
CN203967156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减震装置
CN21269523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包防撞外壳保护装置
CN104576999A (zh) 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包
CN102903873B (zh) 一种电池组定位装置
CN202616317U (zh) 一种bms安装架及使用该bms安装架的电池箱
CN207587795U (zh) 一种具有电池电芯缓冲功能的电池模组
CN103400948B (zh) 容纳电动商用车电池组的外仓体及电池组的固定结构
CN202753748U (zh) 蓄电池支架以及汽车
CN202827097U (zh) 电池安装结构
CN104795524A (zh) 一种电池模组固定装置
CN109546014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3063704U (zh) 基于太阳能组件的电动车
CN202294613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能源分配盒
CN204895353U (zh) 工程车蓄电瓶防护装置
CN212257603U (zh) 一种多功能四合一支架
CN210224135U (zh) 一种固定铜排的塑料支架
CN2038394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电池组
CN20780084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275890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的压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Ltd.|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500000022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ixing device of battery modu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8113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0

Address after: 401133 room 208, 2 house, 39 Yonghe Road, Yu Zui Town,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23, No. 260, Jianxin East Road,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Co-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