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7498U -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07498U CN213007498U CN202021575569.8U CN202021575569U CN213007498U CN 213007498 U CN213007498 U CN 213007498U CN 202021575569 U CN202021575569 U CN 202021575569U CN 213007498 U CN213007498 U CN 2130074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duct
- foot
- blo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以及直通风门,风道壳体内限定出冷风风道、热风风道、混风风道、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和吹脚风道,风道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除霜出风口、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进风口与冷风风道的入口连通,冷风风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热风风道的入口连通,第二出口、热风风道的出口、除霜风道的入口、吹面风道的入口和吹脚风道的入口均与混风风道连通,其中,吹脚风道上具有吹脚直通口,吹脚直通口与热风风道连通,直通风门设于吹脚直通口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风道组件,通过设置吹脚直通口和直通风门,可以实现热风风道与吹脚风道的适时直接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车辆,其空调风道中的吹脚流道的路径较长,难以实现暖风快速吹脚,气流到达吹脚流道的过程中经历的流动损失较大,致使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均有一定损失。此外,相关技术中的一些车辆,吹脚和吹面的暖风没有温差,当温度符合吹脚温度时,则吹面的温度较高,当温度符合吹面温度时,则吹脚的温度较低,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乘客的使用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所述空调风道组件通过设置吹脚直通口和直通风门,可以实现热风风道与吹脚风道的适时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内限定出冷风风道、热风风道、混风风道、除霜风道、吹面风道和吹脚风道,所述风道壳体上具有进风口、除霜出风口、吹面出风口和吹脚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冷风风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热风风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热风风道的出口、所述除霜风道的入口、所述吹面风道的入口和所述吹脚风道的入口均与所述混风风道连通,其中,所述吹脚风道上具有吹脚直通口,所述吹脚直通口与所述热风风道连通;放冷换热器,所述放冷换热器设于所述冷风风道;放热换热器,所述放热换热器设于所述热风风道;以及直通风门,所述直通风门设于所述吹脚直通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通过在吹脚风道上设置与热风风道连通的吹脚直通口,并在吹脚直通口处设置直通风门,从而可以通过直通风门控制吹脚直通口的开关情况,以控制是否将热风风道的热气流直接引入吹脚风道,从而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还包括:吹脚风门,所述吹脚风门设于所述吹脚风道的入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驱动所述吹脚风门和所述直通风门联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脚风门绕第一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所述直通风门绕第二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绕第三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转动盘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盘上具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以在所述转动盘转动时沿所述第一滑槽可滑移;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以在所述转动盘转动时沿所述第二滑槽可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于所述第一出口处;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设于所述第二出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二联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联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动机构为变传动比齿轮传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绕第四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所述第二风门绕第五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所述第二联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等传动比传动,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均为非圆齿轮且啮合以变传动比传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固连且绕所述第五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固连以绕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固连且均绕第六转轴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面风道的入口处还设有吹面风门,所述除霜风道的入口处还设有除霜风门,沿第一方向,所述吹脚风道位于所述热风风道的远离所述冷风风道的一侧,且所述放热换热器与所述吹脚直通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吹面风道和所述除霜风道均位于所述混风风道的远离所述热风风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从而提高了乘坐体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风道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风道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空调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第二联动机构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装配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转动角度关系曲线;
图7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风道组件的处于状态一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风道组件的处于状态二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所示的空调风道组件的处于状态三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0;空调风道组件100;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风道壳体1;外壳11;导流板12;
冷风风道11;进风口111;第一出口112;第二出口113;
热风风道12;混风风道13;除霜风道14;除霜出风口141;
吹面风道15;吹面出风口151;
吹脚风道16;吹脚出风口161;吹脚直通口162;
放冷换热器21;放热换热器22;
直通风门31;第二转轴311;吹脚风门32;第一转轴321;
吹面风门33;除霜风门34;
第一风门35;第四转轴351;第二风门36;第五转轴361;
第一联动机构4;转动盘41;第三转轴411;第一滑槽412;
第二滑槽413;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
第二联动机构5;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六转轴521;
第三齿轮53;第四齿轮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可以包括:风道壳体1、放冷换热器21、放热换热器22以及直通风门31,风道壳体1内限定出冷风风道11、热风风道12、混风风道13、除霜风道14、吹面风道15和吹脚风道16,放冷换热器21设于冷风风道11,以用于对流经冷风风道11的气流降温,放热换热器22设于热风风道12,以用于对流经热风风道12的气流加热。
结合图2和图3,风道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1、除霜出风口141、吹面出风口151和吹脚出风口161,进风口111与冷风风道11的入口连通,冷风风道11具有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13,第一出口112与热风风道12的入口连通,第二出口113、热风风道12的出口、除霜风道14的入口、吹面风道15的入口和吹脚风道16的入口均与混风风道13连通,其中,吹脚风道16上具有吹脚直通口162,吹脚直通口162与热风风道12连通,直通风门31设于吹脚直通口162处,以控制吹脚直通口162的开关情况。
由此,在第一出口112打开时,冷风风道11的气流可以直接进入热风风道12,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进入混风风道13;在第二出口113打开时,冷风风道11的气流可以直接进入混风风道13;在吹面风道15的入口打开时,混风风道13的气流可以由吹面风道15的入口进入吹面风道15;在除霜风道14的入口打开时,混风风道13的气流可以由除霜风道14的入口进入除霜风道14;在吹脚风道16的入口打开时,混风风道13的气流可以由吹脚风道16的入口进入吹脚风道16;在吹脚直通口162打开时,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通过吹脚直通口162直接进入吹脚风道16;在第一出口112、吹脚风道16的入口和吹脚直通口162均打开时,进入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一部分通过吹脚直通口162直接进入吹脚风道16,其余部分可以先进入混风风道13,再通过吹脚风道16的入口进入吹脚风道16。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通过在吹脚风道16上设置与热风风道12连通的吹脚直通口162,并在吹脚直通口162处设置直通风门31,从而可以通过直通风门31控制吹脚直通口162的开关情况,以控制是否将热风风道12的热气流直接引入吹脚风道16,从而满足不同实际要求。例如,在需要实现快速暖风吹脚时,可以利用直通风门31将吹脚直通口162打开,以使得热风风道12的热气流直接且快速地进入吹脚风道16,缩短热气流的流动路径,降低热量损失,缩短暖风到脚时长。又例如,在需要暖风吹面且吹脚时,可以利用直通风门31调节吹脚直通口162的开度,从而调节吹面暖气流和吹脚暖气流的温差,或者说,是在不改变吹面温度的情况下调节吹脚温度,从而提升乘客的体验舒适度。
更为具体地,例如在冬季吹面模式下,直通风门31可以是关闭状态(即关闭吹脚直通口162),保证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进入混风风道13,从而保证了吹面模式有较好的线性度。又例如在冬季吹脚模式下,直通风门31可以是打开状态(即打开吹脚直通口162),使得经过放热换热器22的热空气可以通过吹脚直通口162直接进入吹脚风道16以快速吹脚,由于此流道的路径非常短,且几乎没有转弯,这样可以保证吹脚热风的风量。再例如在冬季吹面和吹脚,或者冬季吹脚和除霜等模式下,直通风门31处于关闭状态(即关闭吹脚直通口162)或半开状态(即打开吹脚直通口162一部分),此时,一方面保证部分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直接通过吹脚直通口162到达吹脚,保证吹脚的风量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热风到达混风风道13,以调节其它出风口的温度。此外,还可以利用直通风门31实现对吹脚温度的独立调节,以实现非常理想地温度分层,即使得吹脚温度和吹面温度(或除霜温度)具有温差,提高乘客体验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放冷换热器21和放热换热器22的具体选择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放冷换热器21可以为车辆1000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放热换热器22可以为电加热器或者车辆1000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部分,这里不作特殊要求与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1的具体构成不限,例如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风道壳体1可以包括外壳11和设于外壳11内的导流板12等,从而将风道壳体1的内腔划分出相应的风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F1,吹脚风道16位于热风风道12的远离冷风风道11的一侧,且放热换热器22与吹脚直通口162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保证热风风道12的气流可以更加直接地通过吹脚直通口162进入吹脚风道16,沿与第一方向F1垂直的第二方向F2,吹面风道15和除霜风道14均位于混风风道13的远离热风风道12的一侧。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壳体1内的风道布局紧凑,可以实现快速送风,且占用空间小,有利于车辆1000使用。
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方向F1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F2为上下方向,冷风风道11和吹脚风道16分别位于热风风道12的前后两侧,且放热换热器22与吹脚直通口162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吹面风道15和除霜风道14均位于混风风道13的上方,热风风道12位于混风风道13的下方。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的具体方向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F1可以为放冷换热器21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F2可以为放冷换热器21的厚度方向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包括:吹脚风门32,吹脚风门32设于吹脚风道16的入口处,以控制吹脚风道16的入口的开关情况,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是否进入吹脚风道16,以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进入吹脚风道16的流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进入吹脚风道16的气流进行调控,例如还可以在吹脚风道16的出口处设置风门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包括:吹面风门33,吹面风门33设于吹面风道15的入口处,以控制吹面风道15的入口的开关情况,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是否进入吹面风道15,以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进入吹面风道15的流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进入吹面风道15的气流进行调控,例如还可以在吹面风道15的出口处设置风门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包括:除霜风门34,除霜风门34设于除霜风道14的入口处,以控制除霜风道14的入口的开关情况,从而从源头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是否进入除霜风道14,以及控制混风风道13的气流进入除霜风道14的流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进入除霜风道14的气流进行调控,例如还可以在除霜风道14的出口处设置风门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联动机构4,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联动机构4驱动吹脚风门32和直通风门31联动,也就是说,第一驱动器可以通过第一联动机构4同时驱动吹脚风门32和直通风门31,但是吹脚风门32和直通风门31的动作可以不一致。由此,可以减少第一驱动器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其中,第一驱动器可以为驱动电机等。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直通风门31还可以由独立的电机直驱控制。
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吹脚风门32绕第一转轴32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直通风门31绕第二转轴31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第一联动机构4包括:转动盘41、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转动盘41绕第三转轴41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第一驱动器驱动转动盘41绕第三转轴411的轴线转动,转动盘41上具有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第一连杆4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321相连,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412配合,以在转动盘41转动时沿第一滑槽412可滑移,第二连杆43的一端与第二转轴311相连,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槽413配合,以在转动盘41转动时沿第二滑槽413可滑移。
这样,在第一驱动器驱动转动盘41转动时,转动盘41可以通过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分别拉动第一转轴321和第二转轴311转动,从而驱动吹脚风门32和直通风门31转动,由此,第一联动机构4的结构简单,且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吹脚风门32和直通风门31的联动。需要说明的是,转动盘41不限于此是圆形盘,任意形状均可,例如可以是图4中所示的扇形盘等等,从而节约空间,此外,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均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限定,以满足吹脚出风各种模式要求即可,这里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第一风门35设于第一出口112处,以控制第一出口112的开关情况,从而调控冷风风道11进入热风风道12的气流流量,第二风门36设于第二出口113处,以控制第二出口113的开关情况,从而调控冷风风道11进入混风风道13的气流流量。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控制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13的开关情况。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13也可以共用同一个风门,该风门在打开第一出口112的时候,关闭第二出口113,在打开第二出口113的时候,关闭第一出口1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空调风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二联动机构5,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联动机构5驱动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联动。也就是说,第二驱动器可以通过第二联动机构5同时驱动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但是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的动作可以不一致。由此,可以减少第二驱动器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其中,第二驱动器可以为驱动电机等。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联动机构5可以为变传动比齿轮传动机构,例如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横轴X为第二驱动器的转角,纵轴Y为风门的转角,实现曲线代表第二风门36的转角变化曲线,虚线曲线代表第一风门35的转角变化曲线。由此看出,通过将第二联动机构5设置成变传动比齿轮传动机构,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的开关情况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如果实现全冷状态混热风,则可以使第二风门36只需要用较小的角度变化,同时使第一风门35有较大的角度变化,在保证足够风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出风口温度的提升。又例如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如果实现全热状态混冷风,则可以使第一风门35只需要用较小的角度变化,同时使第二风门36有较大的角度变化,在保证足够风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出风口温度的降低。
例如在图4和图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风门35绕第四转轴35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第二风门36绕第五转轴36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第二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4,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啮合且等传动比传动,即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之间的传动比可以为1,从而实现第一齿轮51和第二齿轮52的反向转动。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4均为非圆齿轮,且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4啮合以变传动比传动,第一齿轮51与第五转轴361固连且绕第五转轴361的轴线转动,第四齿轮54与第四转轴351固连以绕第四转轴351的轴线转动,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3固连且均绕第六转轴521的轴线相对风道壳体1可转动。
由此,第二联动机构5的结构简单,可以简单且有效地满足第一风门35和第二风门36的转向和转速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4均可以为渐开线齿轮等等。此外,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3固连的方式不限,例如第二齿轮52和第三齿轮53可以为一体件或者通过装配、焊接等工序固定相连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个风门均可以由单独的电机驱动,也可以手动驱动等等,此外,上述各转轴可以设置在相应的风门上,也可以设于风道壳体1上且与相应的风门装配等等,这里不作要求。
综上,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具有吹脚直通口162和直通风门31,从而可以至少具有如下三个状态,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风道组件100不限于仅具有以下三个状态,即还可以具有其他更多状态。
状态一,如图7所示,吹脚风门32打开,吹面风门33打开,直通风门31关闭(或微开),除霜风门34关闭,第二风门36处于半开状态,第一风门35处于半开状态,此时,热风风道12的热风会先沿导流板12到达混风风道13,与从第二出口113进入混风风道13的风混合,混合后的温风再分配到吹脚风道16和吹面风道15。如果此时再调整直通风门31的开度,就可以实现单独调节吹脚出风口161的温度,不影响吹面出风口151的温度。
状态二,如图8所示,吹面风门33打开,吹脚风门32、直通风门31、除霜风门34都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门36全开,第一风门35全闭,使所有冷风直接到吹面出风口151。
状态三,如图9所示,吹脚风门32、直通风门31打开,吹面风门33、除霜风门34都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门36全关,第一风门35全开,使热风直接到达吹脚出风口161,吹脚的热空气路径大大缩短,从面提高吹脚的风量,同时也提高了放热换热器22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模式下,如果不需要混风,可以将直通风门31完全打开,保证吹脚风量最大化。而如果需要混风,可以根据需求将直通风门31调整至非全开状态,以达到对吹脚温度的控制。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
如图10所示,车辆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通过设置上述空调风道组件100,从而可以实现暖风快速吹脚等效果,提高乘客体验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具体类型不限,可以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汽车等等,这里不作限定。另外,在车辆1000的类型确定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壳体(1),所述风道壳体(1)内限定出冷风风道(11)、热风风道(12)、混风风道(13)、除霜风道(14)、吹面风道(15)和吹脚风道(16),所述风道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1)、除霜出风口(141)、吹面出风口(151)和吹脚出风口(161),所述进风口(111)与所述冷风风道(11)的入口连通,所述冷风风道(11)具有第一出口(112)和第二出口(113),所述第一出口(112)与所述热风风道(12)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3)、所述热风风道(12)的出口、所述除霜风道(14)的入口、所述吹面风道(15)的入口和所述吹脚风道(16)的入口均与所述混风风道(13)连通,其中,所述吹脚风道(16)上具有吹脚直通口(162),所述吹脚直通口(162)与所述热风风道(12)连通;
放冷换热器(21),所述放冷换热器(21)设于所述冷风风道(11);
放热换热器(22),所述放热换热器(22)设于所述热风风道(12);以及
直通风门(31),所述直通风门(31)设于所述吹脚直通口(16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吹脚风门(32),所述吹脚风门(32)设于所述吹脚风道(16)的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一联动机构(4),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4)驱动所述吹脚风门(32)和所述直通风门(31)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风门(32)绕第一转轴(32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所述直通风门(31)绕第二转轴(31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4)包括:
转动盘(41),所述转动盘(41)绕第三转轴(41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转动盘(41)绕所述第三转轴(411)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盘(41)上具有第一滑槽(412)和第二滑槽(413);
第一连杆(42),所述第一连杆(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321)相连,所述第一连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412)配合,以在所述转动盘(41)转动时沿所述第一滑槽(412)可滑移;
第二连杆(43),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311)相连,所述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413)配合,以在所述转动盘(41)转动时沿所述第二滑槽(413)可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门(35),所述第一风门(35)设于所述第一出口(112)处;和
第二风门(36),所述第二风门(36)设于所述第二出口(113)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器和第二联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二联动机构(5)驱动所述第一风门(35)和所述第二风门(36)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机构(5)为变传动比齿轮传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35)绕第四转轴(35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所述第二风门(36)绕第五转轴(36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所述第二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4),所述第一齿轮(51)和所述第二齿轮(52)啮合且等传动比传动,所述第三齿轮(53)和所述第四齿轮(54)均为非圆齿轮且啮合以变传动比传动,所述第一齿轮(51)与所述第五转轴(361)固连且绕所述第五转轴(36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四齿轮(54)与所述第四转轴(351)固连以绕所述第四转轴(35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齿轮(52)和所述第三齿轮(53)固连且均绕第六转轴(521)的轴线相对所述风道壳体(1)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面风道(15)的入口处还设有吹面风门(33),所述除霜风道(14)的入口处还设有除霜风门(34),沿第一方向(F1),所述吹脚风道(16)位于所述热风风道(12)的远离所述冷风风道(11)的一侧,且所述放热换热器(22)与所述吹脚直通口(162)沿所述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沿与所述第一方向(F1)垂直的第二方向(F2),所述吹面风道(15)和所述除霜风道(14)均位于所述混风风道(13)的远离所述热风风道(12)的一侧。
10.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1000)的空调风道组件(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5569.8U CN213007498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75569.8U CN213007498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07498U true CN213007498U (zh) | 2021-04-20 |
Family
ID=7546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75569.8U Active CN213007498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0749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9761A (zh) * | 2021-06-02 | 2021-10-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箱及空调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21575569.8U patent/CN21300749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9761A (zh) * | 2021-06-02 | 2021-10-0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箱及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1998034804A1 (fr) | Mecanisme a volet pour conditionneur d'air d'automobile | |
JP2001058511A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1284295B (zh) |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 |
CN110678338B (zh) | 车用空调 | |
US20180141404A1 (en) | Rear Seat Air Regulating Device for HVAC Module | |
CN104276004A (zh) | 车辆空调 | |
KR102412025B1 (ko) | 차량용 에어 벤트 | |
JP6012975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213007498U (zh) | 用于车辆的空调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046778U (zh) | 车辆用空调进风系统和车辆 | |
US20080163634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vehicles | |
KR102343193B1 (ko) | 내접 기어 링키지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처리 시스템 | |
JP2003104032A (ja) |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 |
WO2008050985A1 (en) | Seat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 |
JPH10250345A (ja) | 自動車用空調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3352843A (zh) | 空调冷热风混风结构及汽车空调箱 | |
CN220374229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箱混合风门控制机构 | |
JP6810618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101200755B1 (ko) |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 |
KR101201299B1 (ko) |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 |
JP4045680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04237880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114701324A (zh) | 轻量化低成本后排独立空调结构 | |
CN113879071B (zh)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
JPH10250348A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ドア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