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05819U -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05819U
CN213005819U CN202021073976.9U CN202021073976U CN213005819U CN 213005819 U CN213005819 U CN 213005819U CN 202021073976 U CN202021073976 U CN 202021073976U CN 213005819 U CN213005819 U CN 213005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plate
block
groove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3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岩
左志军
刘洋
王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ju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ju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ju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ju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3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05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05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05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针对位于容置空间外部的钢筋会与螺栓碰撞,导致钢筋弯折的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包括模具底板,模具底板设置有两个侧边模板和两个竖端板,两个侧边模板和两个端板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侧边模板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端板固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钢筋和连接件接触,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叠合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筑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叠合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72454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生产模具,包括底部框架、承载钢板、侧边模板、端头板,承载钢板相对侧边上固定有侧边模板,侧边模板上开有钢筋卡槽,侧边模板的两端设有多个和钢筋卡槽交替排列的螺孔;端头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边模板上的螺孔螺接,端头板的板身平贴承载钢板的表面,端头板的板身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钢筋卡槽;当装配完成时、两个侧边模板、两个端头板和承载钢板围成一个顶部敞开的长方体状容置空间,若干根钢筋分别穿过侧边模板上的钢筋卡槽和端头板上的钢筋卡槽呈横、竖交叉架设在容置空间中形成钢筋网。
虽然该预制叠合楼板生产模具在使用时通过端头板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侧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螺栓孔,可以改变端头板的固定位置以做到调节预制楼板的尺寸,从而做到一个模具可以实现多种型号尺寸预制楼板的制作生产。
但是,端头板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当预制楼板靠近端头板和侧板连接处的钢筋和侧板之间的间距较短时,由于螺栓的长度一定,位于容置空间外部的钢筋会与螺栓碰撞,导致钢筋弯折,从而导致预制楼板边角裂缝、破损,降低预制楼板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具有避免钢筋和连接件接触,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模板和竖向设置的端板,所述侧边模板为两个,两个侧边模板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端板为两个,两个端板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边模板和两个端板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所述侧边模板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端板固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贴合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然后通过连接件顺次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端板和侧边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端板和侧边模板围成浇筑空间,便于实现对叠合板的浇筑。由于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后的连接件的端部和钢筋不接触,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顺次贯穿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螺栓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螺栓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穿设至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将连接螺栓的端部对钢筋形成干涉的截除,在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同时避免连接螺栓和钢筋接触,从而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挡块和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相邻所述连接杆之间可拆卸连接,当连接件贯穿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时,挡块抵接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所述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时,拆下多余部分的连接杆,使连接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和钢筋不接触,从而能够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插接块、另一端开设有供其相邻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插接块位移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相邻连接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插接块为和插接槽相适配的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的过程中,连接杆发生周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插接槽内部的限位块,所述插接块朝向限位块的一侧固设有多个限位齿,多个限位齿之间围成齿槽,所述限位块固设有和齿槽啮合的固定齿,所述限位块背向插接块的一侧和插接槽侧壁之间设置有保持固定齿和齿槽啮合状态的弹性件;所述插接槽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块绕其转动中心转动的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插接槽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插接块的过程中,限位齿作用于固定齿,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固定齿和齿槽对应时,弹性件带动限位块向靠近插接块的一侧运动,使得固定齿和齿槽啮合,从而实现相邻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拆除多余的连接杆时,转动拨动块,拨动块拨动限位块向远离插接块的一侧运动,从而解除固定齿和齿槽啮合,便于将插接块移出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齿朝向插接槽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一直面,所述限位齿朝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齿朝向插接槽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固定齿朝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二直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设置,当固定齿和齿槽啮合时,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二直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插接块的过程中,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抵接,将插接块水平方向作用于固定齿的作用力,转换为竖直方向固定齿挤压弹性件的作用力,无需转动拨动块,即可将插接块插入插接槽的内部;当插接块完全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时,通过第二直面和第一直面接触,避免插接块反向脱出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朝向拨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和拨动块的接触端设置为第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限位块和拨动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实现对限位块的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插接槽外部的拨动块的端部和连接杆的外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拨动块的端部开设有控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使拨动块的设置不妨碍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之间的螺纹连接;另一方面,便于驱动拨动块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边模板远离模具底板的一侧和端板远离模具底板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钢筋卡槽,若干钢筋卡槽沿侧边模板的长度方向和端板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钢筋卡槽的内部插接有垫块,所述垫块密封钢筋卡槽的上端开口,所述垫块的下端抵接于钢筋的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对钢筋的固定,在安装钢筋的过程中无需弯折钢筋;同时,通过垫块密封钢筋卡槽的上端开口,避免在浇筑叠合板的过程中,水泥从钢筋卡槽的上端开口溢出,避免原料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后的连接件的端部和钢筋不接触,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第二、由于连接件顺次贯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当需要拆除模具时,只需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旋出连接件,便于实现对模具的拆除;
第三、通过相邻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便于拆下多余部分的连接杆,使连接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和钢筋不接触,无需在安装时挑选连接件的规格或截断连接件的多余部分,操作方便,能够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第四、通过垫块密封钢筋卡槽的上端开口,避免在浇筑叠合板的过程中,水泥从钢筋卡槽的上端开口溢出,避免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模具底板;2、侧边模板;3、端板;4、浇筑空间;5、钢筋卡槽;6、钢筋网;61、钢筋;7、垫块;8、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10、连接螺栓;20、连接件;201、挡块;202、连接杆;2021、插接块;2022、插接槽;30、限位组件;301、限位块;302、弹性件;303、拨动块;40、固定齿;401、第二斜面;402、第二直面;50、转动轴;60、转动空间;70、限位齿;80、齿槽;90、转轴;901、控制槽;100、抵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模具底板1,模具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竖向设置的侧边模板2和两个竖向设置的端板3,两个侧边模板2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端板3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侧边模板2和两个端板3首尾相接围成具有上下两端开口的矩形浇筑空间4,模具底板1密封浇筑空间4的下端开口。
端板3的上端面和侧边模板2的上端面均开设有若干钢筋卡槽5,若干钢筋卡槽5的开口朝上设置,若干钢筋卡槽5沿侧边模板2的长度方向和端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若干根钢筋61分别穿过侧边模板2上的钢筋卡槽5和端头板上的钢筋卡槽5呈横、竖交叉架设在浇筑空间4中形成钢筋61网6。
结合图1和图2,钢筋卡槽5的内部插接有垫块7,垫块7密封钢筋卡槽5的上端开口,垫块7的下端抵接于钢筋61的外壁,在垫块7的作用下保持钢筋61和钢筋卡槽5内部的限位状态,同时,避免浇筑过程中水泥从钢筋卡槽5处溢出。
端板3呈L型设置,端板3的水平部抵接于模具底板1的上表面,端板3的两侧分别抵接于两个侧边模板2的内侧面,端板3位于两个侧边模板2之间。侧边模板2呈L型设置,侧边模板2的水平部抵接于模具底板1的上表面。
端板3外侧面的边缘处弯折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8分别设置于端板3的两侧,侧边模板2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延伸有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8和第一连接板9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8的侧面抵接于第一连接板9的内侧面。第二连接板8和第一连接板9的重合处通过连接件20固定连接。
结合图1和图2,连接件20为连接螺栓10,第二连接板8和第一连接板9的重合处均开设有螺纹孔,连接螺栓10的端部贯穿于第一连接板9后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当连接螺栓10的头部抵接于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面时,将连接螺栓10的端部超出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的多余部分截断,使连接螺栓10的端部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8一侧的钢筋61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连接螺栓10不能和钢筋61接触;或直接采用长度较短的连接螺栓10和第一连接板9后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面贴合于第一连接板9的内侧面,然后通过连接螺栓10顺次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再通过截断工具截除连接螺栓10对钢筋61的干涉部分,使得安装后的连接件20的端部和钢筋61不接触,然后端板3和侧边模板2围成浇筑空间4,实现对叠合板的浇筑。由于连接件20靠近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8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8一侧钢筋61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钢筋61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61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照图3,连接件20包括挡块201和多个连接杆202,多个连接杆202的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靠近挡块201一侧的连接杆202和挡块201焊接,相邻连接杆202之间通过限位组件30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4和图5,连接杆202的外部设置有和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多个连接杆202均能和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螺纹连接,当挡块201抵接于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面时,实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的固定。
结合图5和图6,挡块201的外径大于螺纹孔的孔径,连接杆202的一端沿其径向方向延伸有插接块2021、另一端开设有供其相邻插接块2021插入的插接槽2022,插接块2021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插接槽2022为和插接块2021相适配的矩形,使连接杆202旋入螺纹孔的过程中,相邻连接杆202之间不会发生周向转动。
结合图5和图6,限位组件30位于插接槽2022的内部,限位组件30包括限位块301、弹性件302、拨动块303。
限位块301的长度方向和连接杆202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限位块301和插接块2021平行设置。限位块301靠近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通过转动轴50和插接槽2022转动连接,转动轴50的轴线和连接杆202的轴线垂直设置,限位块301和插接槽2022侧壁之间预留有转动空间60,弹性件302安装于转动空间60的内部,弹性件302的截面呈V型设置,弹性件302的V型开口端朝向插接槽2022的底壁,弹性件302的一端抵接于限位块301、另一端抵接于插接槽2022的侧壁,当弹性件302处于自然状态时,插接块2021和限位块301平行设置。
结合图5和图6,限位块301远离弹性件302的一侧焊接有若干固定齿40,若干固定齿40沿限位块30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插接块2021朝向限位块301的一侧焊接有多个限位齿70,多个限位齿70之间围成齿槽80,当插接块2021限位于插接槽2022的内部时,固定齿40和齿槽80啮合。
限位块301远离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向朝向插接槽2022底壁的一侧延伸,拨动块303设置于限位块301和插接槽2022底壁之间,拨动块303通过转轴90和插接槽2022转动连接,拨动块303和转轴90同步转动,转轴90轴线和转动轴50的轴线平行设置。限位块301朝向拨动块303的一侧沿其长度放向延伸有抵接块100,抵接块100和拨动块303的接触端设置为第三斜面。
结合图6和图7,转轴90的一端延伸至插接槽2022外部,位于的插接槽2022外部转轴90的端面和连接杆202的外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转轴90的端面开设有控制槽901,控制槽901可以为一字槽,也可以为十字槽,本实施例以十字槽为例,驱动转轴90转动时,通过将工具插入十字槽,工具带动转轴90转动,带动拨动块303转动,拨动块303转动过程中推动限位块301绕其转动中心向远离插接块2021的一侧移动,从而解除固定齿40和齿槽80啮合。
结合图5和图6,限位齿70朝向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一直面,限位齿70朝向插接槽2022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斜面,第一直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限位齿70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固定齿40朝向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401,固定齿40朝向插接槽2022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二直面402,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401平行设置,固定齿40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设置,当固定齿40和齿槽80啮合时,第一直面和第二直面402抵接,避免插接块2021反向脱出插接槽202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面贴合于第一连接板9的内侧面,然后将多个连接杆202顺次连接,调节多个连接杆202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板9外侧面到钢筋61之间的距离,再将连接杆202顺次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使得安装后的连接件20的端部和钢筋61不接触,然后端板3和侧边模板2围成浇筑空间4,实现对叠合板的浇筑。由于连接件20靠近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8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8一侧钢筋61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钢筋61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61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模具底板(1),所述模具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模板(2)和竖向设置的端板(3),所述侧边模板(2)为两个,两个侧边模板(2)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端板(3)为两个,两个端板(3)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边模板(2)和两个端板(3)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模板(2)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端板(3)固设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8)和第一连接板(9)通过连接件(20)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20)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连接件(20)靠近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8)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8)一侧钢筋(61)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为连接螺栓(10),所述连接螺栓(10)的端部顺次贯穿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所述连接螺栓(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挡块(201)和多个连接杆(202),多个所述连接杆(202)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相邻所述连接杆(202)之间可拆卸连接,当连接件(20)贯穿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时,挡块(201)抵接于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面;所述连接杆(202)和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2)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插接块(2021)、另一端开设有供其相邻插接块(2021)插入的插接槽(2022),所述插接槽(2022)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插接块(2021)位移的限位组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022)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插接块(2021)为和插接槽(2022)相适配的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0)包括转动设置于插接槽(2022)内部的限位块(301),所述插接块(2021)朝向限位块(301)的一侧固设有多个限位齿(70),多个限位齿(70)之间围成齿槽(80),所述限位块(301)固设有和齿槽(80)啮合的固定齿(40),所述限位块(301)背向插接块(2021)的一侧和插接槽(2022)侧壁之间设置有保持固定齿(40)和齿槽(80)啮合状态的弹性件(302);所述插接槽(2022)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块(301)绕其转动中心转动的拨动块(303),所述拨动块(303)的一端延伸至插接槽(2022)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齿(70)朝向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一直面,所述限位齿(70)朝向插接槽(2022)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所述固定齿(40)朝向插接槽(2022)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401),所述固定齿(40)朝向插接槽(2022)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二直面(402),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401)平行设置,当固定齿(40)和齿槽(80)啮合时,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二直面(40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01)朝向拨动块(303)的一侧设置有抵接块(100),所述抵接块(100)和拨动块(303)的接触端设置为第三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插接槽(2022)外部的拨动块(303)的端部和连接杆(202)的外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拨动块(303)的端部开设有控制槽(9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模板(2)远离模具底板(1)的一侧和端板(3)远离模具底板(1)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钢筋卡槽(5),若干钢筋卡槽(5)沿侧边模板(2)的长度方向和端板(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所述钢筋卡槽(5)的内部插接有垫块(7),所述垫块(7)密封钢筋卡槽(5)的上端开口,所述垫块(7)的下端抵接于钢筋(61)的外壁。
CN202021073976.9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Active CN213005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3976.9U CN213005819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3976.9U CN213005819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05819U true CN213005819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93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3976.9U Active CN213005819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0581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545A (zh) * 2022-04-27 2022-06-14 重庆河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模盒空心楼板制作方法
CN117381952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CN114619545B (zh) * 2022-04-27 2024-05-14 重庆河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模盒空心楼板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545A (zh) * 2022-04-27 2022-06-14 重庆河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模盒空心楼板制作方法
CN114619545B (zh) * 2022-04-27 2024-05-14 重庆河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石膏模盒空心楼板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CN117381952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CN117381952B (zh) * 2023-12-08 2024-02-23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板模具及加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13621C (en) Method for forming masonry unit
CN213005819U (zh)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CN111485653B (zh) 一种便于稳固安装的预制楼板
CN209954908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墙板用的模板
JP5221705B2 (ja) 基本型横筋ブロック用目地型枠
CN209798806U (zh) 一种承台模板系统
CN218881222U (zh) 轻钢结构房屋用稳定型预制墙板
CN103122690B (zh) 可拼接的快速建模用建筑板材和模板筋及模板与模板结构
CN215857814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砖胎模预制板拼接的卡槽板
CN215519946U (zh) 一种墙体转角处构造柱免支模施工结构
CN211729620U (zh) 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
CN214144240U (zh) 榫卯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节点连接件
CN210316549U (zh) 一种l型填充墙构造柱的支模体系
CN211194338U (zh) 可制作长方体混凝土预制块可周转模具
CN112942565A (zh) 一种用于建筑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CN218479110U (zh) 一种排水沟定型模板
CN214995986U (zh) 一种快拼薄壁构造柱
CN2863962Y (zh) 多功能砌块及隔墙
CN217480596U (zh) 一种预制墙板及包含预制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16690097U (zh) 螺旋形钢套筒钢筋连接构件
CN213597020U (zh) 柱墩铝模板
CN219732836U (zh) 砌体辅助装置
CN213290682U (zh) 一种斜砌预制构件模具
CN210032196U (zh) 一种建筑砌块模板
CN114012874B (zh) 一种预制配电箱混凝土过梁钢模、组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