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316U -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316U
CN212921316U CN202020671747.0U CN202020671747U CN212921316U CN 212921316 U CN212921316 U CN 212921316U CN 202020671747 U CN202020671747 U CN 202020671747U CN 212921316 U CN212921316 U CN 212921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lamp
side wall
flanging
wall outer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717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业峰
丁宇
朱晓亮
陈才
温泉
于洪君
初丛莹
王丽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6717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包括侧围外板和尾灯板,尾灯周圈的侧围外板造型面与尾灯板上部的第一翻边间贴合并涂覆结构胶,尾灯上沿的侧围外板第一翻边与尾灯板第二翻边搭接处贴合并采用冷金属过渡焊,尾灯板下沿的第一翻边与侧围外板的造型表面贴合并涂覆结构胶;尾灯板下沿的第二翻边与侧围外板下部翻边贴合,点焊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灯舱空间扩到点焊结构的2倍,底面宽度也大幅增加使尾灯前沿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固定点,灯体刚性大幅提升,内部发光结构有足够的空间;较小翻边角度也解决了侧围外板上翻边起皱的问题,并通过结构胶和冷金属过渡焊保证了可靠的连接和密封性;该结构成形和匹配性良好、焊接后外观量好、密封可靠,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背景技术
尾灯区域的钣金结构一直是白车身领域的难点,需要充分考虑侧围外板和尾灯板的成型性、焊接性、涂装密封性和与尾灯的匹配性。尤其是近来汽车尾灯造型线条越来越犀利,针对尾灯为狭长、深度很深并且尾灯上沿位于倾斜腰线上的造型,传统点焊结构已无法满足。
如图1所示的车身后部造型,尾灯前沿相当锋利并且狭窄;图2为图1中尾灯前端的断面图,从断面可以看出尾灯上沿位于侧围外板倾斜的造型面上,并且深度非常深,如果想要在侧围外板的前端冲出一部分灯舱也是实现不了的。
针对这种造型传统的尾灯板结构如图3所示:尾灯板上沿采取点焊结构,为了防止焊钳和侧围外板造型面干涉、同时为了防止焊钳与下部造型面阻挡,侧围外板上部翻边角度非常大,导致上部侧壁与下部侧壁非常近,即尾灯舱体太小、尾灯强度不足且无法布置发光的电气结构,且底部安装面太小,50mm宽的造型表面最终配合的尾灯板宽度L1只剩下20mm,无法布置固定点,导致尾前沿固定不稳定,前部尖点和侧围匹配性差。侧围外板的上翻边的角度太大,整形方向为Y向,翻边角度与Y轴夹角大于45度,导致上翻边起皱严重,焊接性和密封性都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保证了尾灯板的成型性、焊接性、涂装密封性和匹配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尾灯有足够的空间、可靠的固定、足够的刚度和安装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由侧围外板1和尾灯板3构成;所述尾灯板上部第一翻边8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所述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上沿的侧围外板上翻边15角度为与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上部第二翻边9与侧围外板上翻边15贴合;
所述尾灯板下方第一翻边13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所述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下沿的侧围外板下翻边16角度为与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下方第二翻边14与侧围外板下翻边16贴合;
所述尾灯板上侧壁10与尾灯板下侧壁11所围成的舱体宽度L1为40mm,侧围外板造型面的宽度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外板上翻边15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上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上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0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冷金属过渡焊进行连接,且焊接后不用涂覆涂装胶。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外板下翻边16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下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下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6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点焊工艺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胶涂覆区域18范围是:上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上沿长度的80%区域;下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下沿长度的30%的区域;冷金属过渡焊区域17为:尾灯上沿从尾部向前60%的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冷金属过渡焊的焊枪7方向为从尾灯后部开阔的区域朝车前沿着侧围外板与尾灯板的搭接边进行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灯2的安装方向为X方向,即从车后向车前安装。
更进一步地,先Y向往尾灯板3上预埋一个尾灯卡扣19,然后X向安装尾灯2时通过底面的尾灯滑槽20卡到预埋的尾灯卡扣19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尾灯板钣金结构,使灯舱空间扩到了点焊结构的2倍,底面宽度也大幅增加使在尾灯前沿有足够的空间布置固定点,且灯体刚性大幅提升,内部发光结构有足够的空间;同时较小的翻边角度也解决了侧围外板上翻边起皱的问题,并通过结构胶和冷金属过渡焊保证了可靠的连接和密封性。该结构成形性良好、焊接后外观量好、密封可靠,且安装操作方便,匹配性良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尾灯区域示意图;
图2尾灯区域断面图A-A;
图3传统点焊结构断面示意图;
图4尾灯板钣金结构的尾灯侧面固定点处的断面图B-B;
图5尾灯板钣金结构的冷金属过渡焊处断面图C-C;
图6尾灯板钣金结构的连接工艺示意图;
图7尾灯安装示意图。
图中,1.侧围外板 2.尾灯 3.尾灯板 4.点焊焊点 5.冷金属过渡焊焊缝 6.结构胶 7. 焊枪 8.尾灯板上部第一翻边 9.尾灯板上部第二翻边 10.尾灯板上侧壁 11.尾灯板下侧壁 12.尾灯板安装面 13.尾灯板下方第一翻边 14.尾灯板下方第二翻边 15.侧围外板上翻边 16.侧围外板下翻边 17.冷金属过渡焊区域 18.结构胶涂覆区域 19.尾灯卡扣 20.尾灯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6所示,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由侧围外板1和尾灯板3构成。如图4所示尾灯板上部第一翻边8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所述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上沿的侧围外板上翻边15角度为与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上部第二翻边9与侧围外板上翻边15贴合,侧围外板上翻边15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上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上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0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冷金属过渡焊5进行连接,且焊接后不用涂覆涂装胶,如图5所示。采用冷金属过渡焊 (推荐使用钎焊),可以解决点焊焊枪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外观质量较好,且不用涂覆焊缝胶,密封效果良好。
如图4所示,尾灯板下方第一翻边13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下沿的翻边16角度为与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下方第二翻边14与侧围外板下翻边16贴合,翻边16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下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下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6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点焊工艺进行连接。
传统结构侧围外板上翻边15的角度几乎与造型表面垂直,与模具整形方向(Y向)夹角太大从而使翻边严重褶皱,而本结构中侧围外板翻边角度接近Y向,与整形模具的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翻边不起皱,焊接性能和密封性得到提升。
如图4所示,尾灯板上侧壁10与尾灯板下侧壁11所围成的舱体宽度L1为40mm,此位置侧围外板造型面的宽度为50mm;为狭长的尾灯造型提供了足够的钣金舱体空间。相比如图3所示的传统结构,L1的宽度提升了1倍。由于尾灯板安装面12足够大,使得尾灯可以在前沿接近尖点的位置布置1个固定点,使尾灯得到可靠地固定同时与侧围外板的匹配性能得到改善;由于灯舱空间增大了,尾灯布置发光等内部结构可以实现同时刚度得到增强。尽管尾灯板3为负角结构,但由于宽度足够可通过一序侧整形实现。
如图6所示,结构胶涂覆区域18范围是:上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上沿长度的80%区域;下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下沿长度的30%的区域;冷金属过渡焊区域17为:尾灯上沿从尾部向前60%的区域。结构胶6除了密封作用以外还具有刚性连接的作用,使得安装尾灯时按压预埋的尾灯卡扣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结构胶和冷金属过渡焊确保了密封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冷金属过渡焊的焊枪7方向为从尾灯后部开阔的区域朝车前沿着侧围外板与尾灯板的搭接边进行焊接,从而避免了被下方钣金遮挡而影响工具空间。在实际操作中,侧围外板总成仰面躺在夹具上的,也就是说焊接边是朝上的,冷金属过渡焊的操作性更为方便。
如图7所示,尾灯2的安装方向为X方向,即从车后向车前安装,而不是Y向安装(即从侧面安装),因此尾灯盒的负角结构不会对尾灯2安装构成遮挡。具体地如图7所示,先 Y向往尾灯板3上预埋一个尾灯卡扣19,然后X向安装尾灯2时通过底面的尾灯滑槽20卡到预埋的尾灯卡扣19上,从而保证了Y向的稳定性,尾灯侧面这一处固定点装配稳定后再打底面的几处螺栓后完成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尾灯周圈的侧围外板造型面与尾灯板上部的第一翻边之间贴合并涂覆结构胶;尾灯上沿的侧围外板第一翻边与尾灯板第二翻边搭接处贴合并采用冷金属过渡焊;尾灯板下沿的第一翻边与侧围外板的造型表面贴合,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尾灯板下沿的第二翻边与侧围外板下部翻边贴合,采用点焊工艺进行连接。侧围外板上部翻边为Y向向下3度,即夹角与外表面成锐角,相比于传统结构的接近直角的翻边,使得尾灯板上部侧壁比侧围外板的法向更靠上,腾出了足够的空间给尾灯。侧围外板由于翻边角度接近Y向,基本与模具的运动方向一致,翻边质量好不起皱,使焊接性能和密封性得到提升。由于尾灯板底面足够大,使得尾灯可以在前沿靠近尖点的区域附近布置1个固定点,使尾灯得到可靠地固定同时与侧围外板的匹配性能得到改善;由于尾灯板上方侧壁和下方侧壁有足够的距离L1,灯舱空间增大了,尾灯布置发光等内部结构可以实现,同时刚度得到增强。由于尾灯的安装方向是沿X方向而不是Y向,尾灯板的负角结构并不影响尾灯的正常安装。而尾灯板的负角结构通过一序侧整形即可实现。采用冷金属过渡焊,可以解决点焊焊枪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外观质量较好,且不需要再涂覆焊缝胶,密封效果良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侧围外板(1)和尾灯板(3)构成;所述尾灯板上部第一翻边(8)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所述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上沿的侧围外板上翻边(15)角度为与模具整形方向的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上部第二翻边(9)与侧围外板上翻边(15)贴合;
所述尾灯板下方第一翻边(13)与侧围外板(1)的造型表面贴合,翻边长度为12mm,二者中间涂覆结构胶(6);
所述侧围外板(1)在尾灯(2)下沿的侧围外板下翻边(16)角度为与Y轴成3度角,尾灯板下方第二翻边(14)与侧围外板下翻边(16)贴合;
所述尾灯板上侧壁(10)与尾灯板下侧壁(11)所围成的舱体宽度L1为40mm,侧围外板造型面L2的宽度为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上翻边(15)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上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上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0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冷金属过渡焊进行连接,且焊接后不用涂覆涂装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下翻边(16)的长度为:在尾灯前部尖点位置2mm,在下沿的非焊接区域长度8mm,在下沿的焊接区域长度为16mm;焊接区域采用的是点焊工艺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胶(6)的结构胶涂覆区域(18)范围是:上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上沿长度的80%区域;下方从尾灯尖点起到尾灯下沿长度的30%的区域;冷金属过渡焊区域(17)为:尾灯上沿从尾部向前60%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金属过渡焊的焊枪(7)方向为从尾灯后部开阔的区域朝车前沿着侧围外板与尾灯板的搭接边进行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2)的安装方向为X方向,即从车后向车前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其特征在于:先Y向往尾灯板(3)上预埋一个尾灯卡扣(19),然后X向安装尾灯(2)时通过底面的尾灯滑槽(20)卡到预埋的尾灯卡扣(19)上。
CN202020671747.0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Active CN212921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1747.0U CN21292131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71747.0U CN21292131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316U true CN212921316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1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71747.0U Active CN212921316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3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5180A (zh) * 2021-06-18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长尾灯装配用侧围外板和细长尾灯的车身结构
CN113458719A (zh) * 2021-06-07 2021-10-0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白车身的钣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94356A (zh) * 2022-08-30 2022-10-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表面焊接处理工艺及车身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8719A (zh) * 2021-06-07 2021-10-0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白车身的钣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58719B (zh) * 2021-06-07 2022-10-21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白车身的钣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35180A (zh) * 2021-06-18 2021-09-03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细长尾灯装配用侧围外板和细长尾灯的车身结构
CN115194356A (zh) * 2022-08-30 2022-10-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表面焊接处理工艺及车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21316U (zh) 一种尾灯板钣金结构
CN102745246B (zh) 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
CN210258566U (zh) 车身a柱下部搭接结构及车辆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550308U (zh)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与后流水槽的连接结构
CN211308743U (zh)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结构及汽车
CN115009155A (zh) 贯穿式尾灯板的激光焊接搭接结构和激光焊接方法
CN207931439U (zh) 一种车身尾门外板连接结构
CN114104122A (zh) 一种厢式车厢组装结构
CN212637697U (zh) 一种车身的顶盖与侧围搭接结构
CN201132250Y (zh) 一种新型汽车车身
CN211336205U (zh) 一种车辆的侧围与顶盖连接结构及车辆
CN110816229B (zh) 后视镜安装组件
CN108859971B (zh) 前门后视镜密封支架结构
CN212766494U (zh) 一种翼子板尖点刚度加强板
CN214493083U (zh) 氢能汽车铝合金车身后纵梁与门槛梁搭接结构
CN219236945U (zh) 一种车辆后部流水槽结构、车辆流水槽总成及车辆
CN117341569A (zh) 一种组合灯座板总成、安装方法及大弧度背门汽车
CN218193136U (zh) 一种提升成型性能的激光拼焊板
CN221698593U (zh) 商用车及车顶照明灯
CN211731574U (zh) 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与立柱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8172114U (zh) 一种散装水泥车后保险杠的侧标志灯灯架
CN101157370A (zh) 汽车车身
CN213862021U (zh) 尾灯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7435842U (zh) 侧围后部结构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