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1053U -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1053U
CN212921053U CN202021496238.5U CN202021496238U CN212921053U CN 212921053 U CN212921053 U CN 212921053U CN 202021496238 U CN202021496238 U CN 202021496238U CN 212921053 U CN212921053 U CN 212921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duct
inle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62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
李珂
罗宏斌
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4962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1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1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1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该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包括回风道及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出口侧的蒸发风机,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回风道之间设有回风口部件,所述回风口部件包括形成有新风入口和子回风口的回风口风道,其中:所述子回风口设有风口切换件,所述风口切换件用于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所述新风入口设有风阀,用于开闭所述新风入口。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有近距离飞沫传播、物理接触传播、封闭空间内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等,而大巴车辆人员聚集度高、封闭性强的空间特点,高度配合此类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条件,使得车内人员存在较高的空气传播风险。常规顶置式大巴空调,通过大巴空调底部开风口与整车内部连接,送风风道及回风风道一般布置于整车空间的上部,包括多个出风口及一个回风口,送风方式为:上部两侧送风,中间回风。出风在车厢内部循环,经过多个座位区后进入到顶部回风口,整车气流组织混合,大大提高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包括回风道及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出口侧的蒸发风机,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回风道之间设有回风口部件,
所述回风口部件,包括形成有新风入口和子回风口的回风口风道,其中:
所述子回风口设有风口切换件,所述风口切换件用于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
所述新风入口设有风阀,用于开闭所述新风入口。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回风口风道采用“T”形结构,包括总回风口风道和风道中部接设在所述总回风口风道一端的子回风口风道,所述子回风口包括设置在子回风口风道两端的第一子回风口和第二子回风口,
相应的,所述回风道包括第一回风道和第二回风道,其中所述第一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一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二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第一子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包括:开设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的第一口以及靠近所述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设置在回风口风道侧壁上的第二口,其中所述第一口连通外部环境;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回风道的出口,
所述第二子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子回风口结构相同,
所述风口切换件包括活塞以及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处的挡块,其中所述活塞调节所述挡块在与所述第一口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口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实现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
还包括送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送风道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的蒸发腔和冷凝腔,其中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上下分层设置,
所述蒸发腔设置在上层,所述蒸发腔的入口与所述蒸发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蒸发腔的出口用于与所述送风道连通,所述蒸发腔内设有蒸发器;
所述冷凝腔设置在下层,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腔的一侧壁上设有冷凝风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器,所述汽车空调器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内设置有舱室,所述舱室设置有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所述汽车舱室内设置所述送风道和所述回风道,其中:
所述送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上方,所述送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送风道子风口,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送风道子风口之间设有分隔板;
所述回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下方,所述回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回风道子风口;
所述送风道、回风道通过所述送风道子风口、分隔板和回风道子风口形成上出下回的布风方式,所述布风方式使每个或每排或每列座位获得预定范围内的从上向下的独立气流。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与所述子回风口之间的排风风机,用于将所述回风道中的空气经所述子回风口排至外部环境或回风口风道中。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排风扇,其中: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所述回风道中且与所述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送风道子风口朝向下方设置;所述回风道子风口朝向上方设置,
其中所述送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连接在新风入口的新风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新风风道之间的新风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新风处理模块用于对进入蒸发风机前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处理。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杀菌模块,
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
所述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杀菌。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废风处理模块,用于对经回风道输出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其中所述废风处理模块设置在回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子回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汽车空调器。
进一步可选地:
所述汽车空调器采用后置式,其中:汽车空调器中的蒸发腔和冷凝腔位于汽车后部,所述送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所述回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空调器的回风口部件,使空调器可实现切换内循环回风或外循环排风;在空调系统中结合风道布置及风口位置的分布,并采用加设挡板,实现了分区间局部隔离送风的方式,使得新风空气或处理后空气只经过单人呼吸区后直接排出,并切断车内气流组织混合途径,减少病患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被同车乘客吸入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风系统中回风口部件示意图(一);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风系统中回风口部件示意图(二);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送风系统中回风口部件示意图(三);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带有回风道的送风系统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循环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循环示意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内气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目前大巴空调内部气流组织交错混乱,且回风口单一,若有人员携带传染性病毒等情况出现时,无法切断座椅间气流流通途径,导致无法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厢下部两侧增加回风道,并根据车内座椅分布开设回风道子风口,使得洁净空气从上部风道送出后,经过乘客区,直接回到就近的回风道子风口,在乘客座位之间完成相互独立的循环;通过在每排座位之间增加隔离挡板,隔断前后气流流通途径;3、通过在回风风道增加新风口风阀,并改变排风口挡块位置,转换为全新风系统,提升车内循环空气质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图1-7所示,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包括回风道6及设置在回风道6出口侧的蒸发风机,蒸发风机与回风道6之间设有回风口部件。回风口部件包括形成有新风入口3和子回风口的回风口风道。其中:子回风口设有风口切换件5,风口切换件5用于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6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新风入口3设有风阀,用于开闭所述新风入口3。在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中加设一回风口部件,可以改变回风道中回流的气体输送路径,即实现对回风风道中的空气进行内循环利用或者外循环直接外排。优选:蒸发风机采用离心风机。
在一些可选的方式中,回风口风道包括总回风口风道1和子回风口风道2,其中总回风口风道1的一端接设在子回风口风道2上。在采用对称布置子回风口时,优选:回风口风道采用“T”形结构,将总回风口风道一端接设在子回风口风道2的中部,形成T形结构,此时,子回风口包括设置在子回风口风道2两端的第一子回风口2A和第二子回风口2B。
相应的:回风道也采用对称设置,包括第一回风道和第二回风道,其中第一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第一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第二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第二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
第一子回风口2A设置在子回风口风道2的第一端,包括开设在子回风口风道2的第一端的第一口21以及靠近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设置在回风口风道侧壁上的第二口22,其中:第一口21连通外部环境;第二口22连通回风道的出口。第二子回风口2B设置在子回风口风道2的第二端,与第一子回风口结构相同,且二者形成对称设置。
风口切换件5包括活塞以及设置在子回风口处的挡块,其中利用活塞调节挡块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实现将子回风口在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一口对应;第二位置与第二口对应。具体的:当将挡块滑至第一口处,关闭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回风道的空气会经第二口排至回风口风道中,最后经蒸发风机入口进入蒸发腔;当将挡块滑至第二口的前侧(靠近回风口风道内部的一侧),关闭回风道通往回风口风道的路径,此时对应的第一口打开,回风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还包括:送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送风道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的蒸发腔和冷凝腔。其中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上下分层设置。蒸发腔设置在上层,蒸发腔的入口与蒸发风机的出口连通,蒸发腔的出口用于与送风道连通,蒸发腔内设有蒸发腔;冷凝腔设置在下层,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在冷凝腔的一侧壁上还设有冷凝风机。
该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加设回风口部件后,可以通过改变回风口部件挡块位置,并结合新风入口3的风阀,转换为全新风系统,实现外循环,提升车内循环空气质量;也可以关闭新风入口3的风阀并切换挡块位置调整回风道的回风,实现内循环。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器,汽车空调器可采用实施例1中任一所述送风系统。
结合采用该汽车空调器的汽车:该汽车内设置有舱室,舱室设置有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此时,在汽车舱室内设置送风道和回风道6,其中:送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上方,送风道设有对应于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送风道子风口,其中相邻的两个送风道子风口之间设有分隔板;回风道6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下方,回风道6设有对应于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回风道子风口。
送风道和回风道6通过送风道子风口、分隔板和回风道子风口形成上出下回的布风方式,布风方式使每个或每排或每列座位获得预定范围内的从上向下的独立气流。
可以理解的是,在汽车中的舱室具有一定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上部设有顶棚、下部设有地板,中部为人员活动或落座区域,将本实施例中送风道设置在汽车的顶棚与舱室顶部之间,送风道子风口能经顶棚通入舱室内部,回风道位于舱室的底部与底板之间,回风道子风口能经底板通入舱室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是指沿车前至车后依次排布的座位,横向为排、竖向为列。
通过改进回风道6,并根据车内座椅分布开设回风道子风口,使得洁净空气从送风道送出后,经过乘客区,直接回到就近回风道子风口,完成相对独立的循环流通,座位与座位之间的空气循环流路不混合或极少混合;并通过在每排座位之间增加隔离挡板,隔断前后气流流通途径,进一步保证了循环的独立。
进一步的,该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6与子回风口之间的排风风机,用于将回风道中的空气经子回风口排至外部环境或回风口风道中。加设排风风机,使得循环的空气更快速的顺畅的流通,避免了循环时空气混合,使得座位与座位之间的空气不易交叉,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排风风机也可设置在第一口的外侧,仅用于在外循环时运行,在回风道内形成负压,吸走车内空气,保证外循环时空气能快速且顺畅的流动。
更进一步的,汽车空调器还包括:排风扇。优选:排风扇设置在回风道中且与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利用车内的回风道子风口布置排风扇,有效产生负压,实现车内气流从送风到排风具有单一路线,避免空气交叉流动。
送风道子风口朝向下方设置;回风道子风口朝向上方设置。其中送风道子风口与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基于相对应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循环在每一组风口间的空气在集中且顺畅流通的同时,还能满足乘客的制冷或制热或送新风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连接在新风入口3的新风风道;以及设置在蒸发风机与新风风道之间的新风处理模块,其中新风处理模块用于对进入蒸发风机前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可选的:新风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杀菌模块。过滤网设置在新风风道与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杀菌模块设置在过滤网与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杀菌。
在一些可选地方式中:汽车空调器还包括废风处理模块。该废风处理模块用于对经回风道输出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其中废风处理模块设置在回风道的出口与子回风口之间。该废风处理模块保证排出到大气中的空气也是经过杀菌处理过的,避免了细菌病毒在对车外环境造成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独立气流为风口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很小的流路,为相对现有的空调送回风口之间的易混合交错而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独立。通过送风道子风口与回风道子风口配合形成包围每一个座位或每一列座位或每一排座位的气流,防止空气在舱室环境内的扩散。
而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汽车空调器,也可以适用于除实施例1以外的其他的空调器,即:此时空调器连接有送风道、回风道及新风道,空调器基于三通或其他风道切换组件能够实现送风道与回风道之间的内循环,或实现由新风道吸入新风,经送风道进行送风,最后回风道进行排风的外循环等功能时均可适用。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中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采用实施例2中任意一种汽车空调器。优选地:汽车空调器采用后置式,其中:汽车空调器中的蒸发腔和冷凝腔均位于汽车后部,送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回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的回风口部件改进后采用对称的“T”形结构,子回风口设置第一子回风口2A和第二子回风口2B,此时:送风道对应汽车左右设置,包括左送风道和右送风道;回风道也左右设置,包括左回风道和右回风道。
左送风道与蒸发腔的左上出口4A连通,右送风道与蒸发腔的右上出口4B连通;第一子回风口与左回风道连通,第二子回风口与右回风道连通。
具体的:汽车采用后置整体式空调器后,空调器放置于车辆尾部,上层结构设计为蒸发腔,下层结构为冷凝腔,蒸发风机采用一个大直径、高静压的离心风机,并在蒸发腔形成负压抽吸回风道的回风。空调器顶部开有出风口(左上出口和右上出口),前部侧面开有子回风口。空调器的出风口输送空气,空气经送风道、送风道子风口连通至车内;车内的空气经回风道子风口、回风道、废风处理模块、排风风机、子回风口风道后至回风口风道或外部环境。此外,排风风机也可设置在第一口的外侧,仅用于在外循环时运行,在回风道内形成负压,吸走车内空气,保证外循环时空气能快速且顺畅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座椅下方区域至少设置一个回风口,每排座位之间通过设置隔离挡板,隔断座位前后气流流通途径。如图7所示,其在空调工作过程中,可在车内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气流路,避免交叉。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送风系统具有两种循环模式。
模式一:内循环模式,此时“T”形回风口风道的新风入口3的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挡块处于“T”形风道最外侧,回风气流流向如图5所示,车内气流组织分布为:空调出风经过车辆顶部送风道子风口吹出,由挡板导流,空气经过乘客座椅区,直接回到就近回风道子风口,经费风处理模块处理后,有效净化整合后的空气,净化后的空气回收到蒸发风机进行下一轮送风循环。整车分区间局部隔离送风,减少病患呼出的带病毒气体被同车乘客吸入的风险。
模式二:全新风模式,如图6所示,此时“T”形回风口风道的新风入口的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新风入口的风阀由电动执行器控制驱动,挡块处于第二口的靠近回风口风道的一侧,此时进入蒸发风机入口的空气全部为室外新鲜空气。为保证车内外压力平衡,车内空气通过第一口排出车外。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4)

1.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包括回风道及设置在所述回风道出口侧的蒸发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回风道之间设有回风口部件,
所述回风口部件,包括形成有新风入口和子回风口的回风口风道,其中:
所述子回风口设有风口切换件,所述风口切换件用于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
所述新风入口设有风阀,用于开闭所述新风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风道采用“T”形结构,包括总回风口风道和风道中部接设在所述总回风口风道一端的子回风口风道,所述子回风口包括设置在子回风口风道两端的第一子回风口和第二子回风口,
相应的,所述回风道包括第一回风道和第二回风道,其中所述第一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一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所述第二子回风口被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二回风道或外部环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包括:开设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的第一口以及靠近所述回风口风道的第一端设置在回风口风道侧壁上的第二口,其中所述第一口连通外部环境;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回风道的出口,
所述第二子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风道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子回风口结构相同,
所述风口切换件包括活塞以及设置在所述子回风口处的挡块,其中所述活塞调节所述挡块在与所述第一口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二口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以实现将所述子回风口在所述回风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切换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送风道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的蒸发腔和冷凝腔,其中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上下分层设置,
所述蒸发腔设置在上层,所述蒸发腔的入口与所述蒸发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蒸发腔的出口用于与所述送风道连通,所述蒸发腔内设有蒸发器;
所述冷凝腔设置在下层,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腔的一侧壁上设有冷凝风机。
5.一种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采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设置有舱室,所述舱室设置有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所述舱室内设置所述送风道和所述回风道,其中:
所述送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上方,所述送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送风道子风口,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送风道子风口之间设有分隔板;
所述回风道,设置在舱室座位的下方,所述回风道设有对应于所述一个或一列或一排或多列或多排座位的回风道子风口;
所述送风道、回风道通过所述送风道子风口、分隔板和回风道子风口形成上出下回的布风方式,所述布风方式使每个或每排或每列座位获得预定范围内的从上向下的独立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与所述子回风口之间的排风风机,用于将所述回风道中的空气经所述子回风口排至外部环境或回风口风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排风扇,
其中: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所述回风道中且与所述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道子风口朝向下方设置;所述回风道子风口朝向上方设置,
其中所述送风道子风口与所述回风道子风口一一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连接在新风入口的新风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风机与所述新风风道之间的新风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新风处理模块用于对进入蒸发风机前的空气进行过滤消毒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杀菌模块,
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
所述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杀菌。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还包括废风处理模块,用于对经回风道输出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其中所述废风处理模块设置在回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子回风口之间。
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采用权利要求6-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空调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空调器采用后置式,其中:汽车空调器中的蒸发腔和冷凝腔位于汽车后部,所述送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所述回风道从汽车后部延伸至汽车前部。
CN202021496238.5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Active CN212921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6238.5U CN21292105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6238.5U CN21292105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1053U true CN212921053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6238.5U Active CN21292105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10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6505A (zh) * 2023-02-08 2023-04-11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6505A (zh) * 2023-02-08 2023-04-11 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09207B1 (en) An air circulatory system for an enclosure
JP3088982B2 (ja) 大型旅客機を空調するための換気システム
CN21292105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CN111457539A (zh) 一种垂直新风隔离系统
CN111409419A (zh) 负压装置及救护车
CN111688437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1845267A (zh) 一种汽车空调的送风系统、汽车空调器及汽车
CN21235354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AU2008261322A1 (en) Modular ventilation system
JP2008100630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732487B2 (ja) 乗物の換気装置
CN212353532U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2816928U (zh) 负压隔离高压氧救治舱
JP4437584B2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CN219427894U (zh) 一种具备分布式换气功能的客车换气系统
JP393803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8171949U (zh) 客车空调舒适温度防疫节能送回风系统
CN212796450U (zh) 车辆
CN213747028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Z288197A3 (cs) Kolejové vozidlo, zejména pro dopravu osob
CN214565321U (zh) 一种列车车厢空气净化系统
CN213171044U (zh) 一种带有加速循环通风用内饰板的电梯轿厢
CN212531904U (zh) 一种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电梯轿厢
CN217685385U (zh) 立式空调器
CN116176223A (zh) 一种具备分布式换气功能的客车换气系统及换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