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18480U -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18480U
CN212918480U CN202021815911.7U CN202021815911U CN212918480U CN 212918480 U CN212918480 U CN 212918480U CN 202021815911 U CN202021815911 U CN 202021815911U CN 212918480 U CN212918480 U CN 212918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clamp
hole
main body
clamp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59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a F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a F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a F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a F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59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18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18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18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包括夹具主体、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夹具主体分别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连;夹具主体的端部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内部开设有夹具主体通孔,夹具主体的另一端上设有夹具主体固定件孔,夹具主体固定件孔的数量为二,夹具主体固定件孔的轴线与夹具主体通孔的轴线互相垂直;待装夹的零件端部与夹具主体通孔相连,零件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螺钉相连将零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夹具都需要在被夹物上先加工出一个基准面或孔,用具夹具定位。且基准面或孔的机械精度直接影响夹具的夹持精度。导致夹持物在前期需做一定准备工作,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生产周期。
在需要对心固定的零件中,特别是需要通过机床四轴转台进行固定加工的零件中,需要在机床上设计一个零件固定夹具来对零件进行固定。而目前现有的夹具对待加工零件固定不牢固,同时对心性较差,远远不能满足零件加工时的装夹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的柔性调整夹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包括夹具主体、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夹具主体分别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相连;夹具主体的端部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内部开设有夹具主体通孔,夹具主体的另一端上设有夹具主体固定件孔,夹具主体固定件孔的数量为二,夹具主体固定件孔的轴线与夹具主体通孔的轴线互相垂直;待装夹的零件端部与夹具主体通孔相连,零件位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螺钉相连将零件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夹具主体上设有夹具连接块,夹具连接块的数量为二且平行布置,夹具连接块上设有夹具连接块孔,外部设备的连接件通过夹具连接块孔能够将夹具主体与外部设备相连。
优选地,所述夹具主体上设有夹具主体凹槽,夹具主体凹槽对称的分布在夹具主体的两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为“凹”字型结构,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压板固定孔和第一压板连接孔,第一压板固定孔和第一压板连接孔均为通孔结构,螺钉穿过第一压板固定孔与第二压板相连,螺钉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与待固定零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固定孔的数量为二且平行的分布在第一压板上,第一压板固定孔的轴线和第一压板连接孔的轴线互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板为“凹”字型结构,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二压板固定孔和第二压板连接孔,第二压板固定孔和第二压板连接孔均为通孔结构,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和第二压板固定孔,将螺钉和第二压板紧密连接;螺钉穿过第二压板连接孔与待固定零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板固定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压板上,第二压板固定孔的轴线与第二压板连接孔的轴线互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固定孔、第一压板连接孔、第二压板固定孔和第二压板连接孔均为沉头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当待装夹的零件的轴线中心与夹具主体的轴线不重合时,通过调节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避免了因压紧力过大导致零件因装夹而变形的情况,同时提高了零件装夹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调整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调整夹具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夹具主体;11、第一压板固定孔;12、第一压板连接孔;21、第二压板固定孔;22、第二压板连接孔;31、夹具主体通孔;32、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3、夹具连接块;34、夹具主体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包括夹具主体3、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夹具主体3分别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相连2。夹具主体3的端部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内部开设有夹具主体通孔31。夹具主体3的另一端上设有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的数量为二,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的轴线与夹具主体通孔31的轴线互相垂直。待装夹的零件端部与夹具主体通孔31相连,零件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螺钉相连将零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用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固定零件,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和抖动。同时螺栓穿过夹具主体件孔32对零件在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位置进行微调,继而使零件的端部轴线与夹具主体3的圆柱体端部的轴线重合。
夹具主体3上设有夹具连接块33,夹具连接块33的数量为二且平行布置,夹具连接块33上设有夹具连接块孔,外部设备的连接件通过夹具连接块孔能够将夹具主体3与外部设备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夹具连接块33上还设有夹具连接块凸起,夹具连接块凸起为长方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在通过夹具连接块33上的夹具连接块孔进行固定过程中,夹具连接块凸起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夹具连接块33为扁平的凸起结构,夹具连接块33距离夹具主体3轴线的距离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而定。同时相邻夹具连接块33之间还设有连接筋,以便增加夹具连接块33的使用刚度,增加夹具连接块33的使用寿命。同时夹具连接块3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增加,以便能够达到更加稳定的额固定作用。从而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和实用性。
夹具主体3上设有夹具主体凹槽34,夹具主体凹槽34对称的分布在夹具主体3的两面。本实施例中的夹具主体凹槽34的数量为四且以夹具主体3的轴线对称分布在夹具主体3上。夹具主体凹槽34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通过在夹具主体34上设置夹具主体凹槽34能够增加夹具主体3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减轻夹具主体3的重量,节约夹具主体3的制造材料成本。
如图4所示,第一压板1为“凹”字型结构,第一压板1上设有第一压板固定孔11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一压板固定孔11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均为通孔结构,螺钉穿过第一压板固定孔11与第二压板2相连,螺钉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12与待固定零件相连。继而对零件进行固定,增加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压板固定孔11的数量为二且平行的分布在第一压板1上,第一压板固定孔11的轴线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的轴线互相垂直。两个第一压板固定孔11关于第一压板连接孔12对称的分布在第一压板1上。第一压板1的两端为倒斜角设置而不是直角,能够避免第一压板1在使用过程中因直角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的情况。
如图5所示,第二压板2为“凹”字型结构,第二压板2上设有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均为通孔结构,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12和第二压板固定孔21,将螺钉和第二压板2紧密连接;螺钉穿过第二压板连接孔22与待固定零件相连。
第二压板固定孔2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压板2上,第二压板固定孔21的轴线与第二压板连接孔22的轴线互相垂直。在实际使用时,第二压板固定孔21以及第二压板连接孔22的数量和孔的形状,均可根据实际使用进行更改,以便能够对零件进行更好更稳定的固定。继而保证零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或偏心的情况出现。
第一压板固定孔11、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均为沉头孔结构。螺栓在分别穿过第一压板固定孔11、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时,螺栓的端部位于第一压板固定孔11、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内部,可以通过用内六角等扳手进行转动螺栓,继而达到固定零件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时,将夹具主体3中呈圆柱体的端部与机床上的四轴转台固连,保证夹具主体3的轴线和机床上的四轴转台的轴线重合。待装夹零件的端部与夹具主体3内部相连,且与夹具主体通孔31的端部相连。通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固定,通过调节位于第一压板固定孔11内部的螺栓,使通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对零件进行固定。然后再用连接件穿过夹具主体件孔32对零件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使得零件的轴线与夹具主体3的轴线重合,即完成零件的对心操作。螺栓分别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12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与零件相连,增加零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固定零件,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当待装夹的零件的轴线中心与夹具主体的轴线不重合时,通过调节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避免了因压紧力过大导致零件因装夹而变形的情况,同时提高了零件装夹精度,也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具有实用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主体(3)、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夹具主体(3)分别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相连;夹具主体(3)的端部为圆柱体结构,圆柱体内部开设有夹具主体通孔(31),夹具主体(3)的另一端上设有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的数量为二,夹具主体固定件孔(32)的轴线与夹具主体通孔(31)的轴线互相垂直;待装夹的零件端部与夹具主体通孔(31)相连,零件位于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2)之间通过螺钉相连将零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3)上设有夹具连接块(33),夹具连接块(33)的数量为二且平行布置,夹具连接块(33)上设有夹具连接块孔,外部设备的连接件通过夹具连接块孔能够将夹具主体(3)与外部设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3)上设有夹具主体凹槽(34),夹具主体凹槽(34)对称的分布在夹具主体(3)的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1)为“凹”字型结构,第一压板(1)上设有第一压板固定孔(11)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一压板固定孔(11)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均为通孔结构,螺钉穿过第一压板固定孔(11)与第二压板(2)相连,螺钉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12)与待固定零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固定孔(11)的数量为二且平行的分布在第一压板(1)上,第一压板固定孔(11)的轴线和第一压板连接孔(12)的轴线互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2)为“凹”字型结构,第二压板(2)上设有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均为通孔结构,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压板连接孔(12)和第二压板固定孔(21),将螺钉和第二压板(2)紧密连接;螺钉穿过第二压板连接孔(22)与待固定零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固定孔(21)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的分布在第二压板(2)上,第二压板固定孔(21)的轴线与第二压板连接孔(22)的轴线互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柔性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固定孔(11)、第一压板连接孔(12)、第二压板固定孔(21)和第二压板连接孔(22)均为沉头孔结构。
CN202021815911.7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Active CN212918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911.7U CN21291848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5911.7U CN21291848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18480U true CN212918480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0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5911.7U Active CN212918480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18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18480U (zh) 一种柔性调整夹具
CN220073934U (zh) 一种气动执行器活塞加工定位机构
CN111168425A (zh) 连杆小头斜面加工用夹具
CN213889123U (zh) 一种摆动臂机加定位夹具
CN215700016U (zh) 捷达三厢车转向节五轴机加夹具
WO2022021578A1 (zh) 一种刀条夹具
CN105750571B (zh) 一种汽轮机叶片五轴精型面通用夹具
CN210360323U (zh) 车削偏心零件的夹具
CN212169723U (zh) 一种车削夹具及具有其的车削机床
CN208215140U (zh) 平口钳
CN209902968U (zh) 一种变量头内孔磨削加工的夹具
CN218193739U (zh) 一种快速定位装夹后箱体的工装
CN215317117U (zh) 稳定器加工复合专用装置
CN220260225U (zh) 一种钻铣专用夹具
CN218903730U (zh) 一种用于连杆铣剖分面的加工夹具
CN220679957U (zh) 加热器上丝工位
CN216681210U (zh) 一种通用型榫头叶片的夹具
CN216371812U (zh) 一种可调式工装夹具侧方定位装置
CN217254460U (zh) 一种圆形工件夹具
CN213591793U (zh) 一种舷外机曲柄的钻偏心孔夹具
CN212240069U (zh) 多功能加工工艺角度治具
CN217371487U (zh) 一种柔性自适应高效夹具
CN213945654U (zh) 一种端盖钻孔攻丝固定装置
CN220680023U (zh) 一种半导体密封排气螺套钻孔加工夹具
CN208195747U (zh) 一种用于飞机应急门曲柄钻镗孔的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