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49840U -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49840U
CN212849840U CN202021648956.XU CN202021648956U CN212849840U CN 212849840 U CN212849840 U CN 212849840U CN 202021648956 U CN202021648956 U CN 202021648956U CN 212849840 U CN212849840 U CN 212849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low
soft
fusible elemen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89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东柏
林慰翰
王玺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216489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49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49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49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其中保护装置连接至介于整流装置与刹车装置之间的直流母线上,包含旁路装置、缓起电阻模块及可熔断元件。旁路装置串联于直流母线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可熔断元件的熔点低于缓起电阻模块的熔点。缓起电阻模块与可熔断元件串联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且与旁路装置并联,当旁路装置无法被导通且保护装置发生过电流或过热,可熔断元件早于缓起电阻模块被熔断。

Description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避免缓起电阻烧毁的保护装置及应用此保护装置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当变频器中的部分电路异常时,可能出现持续的大电流流过缓起电阻,导致缓起电阻持续发热而燃烧或损坏,或者可能产生高温使得周遭其他元件被烧毁。
因此,如何保护缓起电阻以避免其烧毁,是本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保护装置,耦接至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与刹车装置之间。保护装置包含旁路装置、缓起电阻模块及可熔断元件,可熔断元件的熔点低于缓起电阻模块的熔点。旁路装置串联于直流母线的正母线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缓起电阻模块及可熔断元件串联于正母线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且与旁路装置并联,当旁路装置无法被导通时,且保护装置发生过电流或过热,可熔断元件早于缓起电阻模块被熔断。
于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缓起电阻模块包含缓起电阻,缓起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缓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可熔断元件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可熔断元件的轴心及缓起电阻的轴心在空间中沿第一轴方向设置,且缓起电阻的第一端比缓起电阻的第二端靠近可熔断元件的第二端。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缓起电阻模块包含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二缓起电阻,第一缓起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第一缓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可熔断元件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缓起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缓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可熔断元件的轴心、第一缓起电阻的轴心及第二缓起电阻的轴心在空间中沿第一轴方向设置,且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二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缓起电阻模块包含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二缓起电阻,第一缓起电阻与第二缓起电阻并联,再与可熔断元件串联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其中可熔断元件较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二缓起电阻更靠近第二节点。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可熔断元件的轴心、第一缓起电阻的轴心及第二缓起电阻的轴心在空间中沿第一轴方向设置,且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二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缓起电阻模块包含第一缓起电阻、第二缓起电阻、第三缓起电阻及第四缓起电阻,第一缓起电阻及第三缓起电阻并联于第一节点与可熔断元件之间,第二缓起电阻及第四缓起电阻并联于可熔断元件与第二节点之间。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可熔断元件的轴心、第一缓起电阻的轴心、第二缓起电阻的轴心、第三缓起电阻的轴心及第四缓起电阻的轴心在空间中沿第一轴方向设置,且第一缓起电阻、第二缓起电阻、第三缓起电阻及第四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
本公开内容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包含:整流装置,包含输出侧;逆变装置,包含输入侧,且通过直流母线耦接于整流装置的输出侧;刹车装置,耦接于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与逆变装置之间;保护装置,耦接于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与刹车装置之间,保护装置包含:旁路装置,串联于直流母线的正母线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缓起电阻模块;以及可熔断元件,可熔断元件的熔点低于缓起电阻模块的熔点,其中缓起电阻模块及可熔断元件串联于直流母线的正母线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且与旁路装置并联,当旁路装置无法被导通时,且保护装置发生过电流或过热,可熔断元件早于缓起电阻模块被熔断;电流检测电路,用以检测并获得自整流装置的输出侧流经直流母线的正极的一第一电流信号、自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逆变装置之间的一第二电流信号,以及自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刹车装置内部的第三电流信号;以及控制电路,用以根据第一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及第三电流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使得旁路装置被断开。
于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刹车装置包含刹车晶体,当刹车晶体为关断时,且若第三电流检测信号不为零,或第一电流检测信号与第二电流检测信号未互相对应时,控制电路即控制断开旁路装置。
于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刹车装置还包含刹车电阻,与刹车晶体串联于直流母线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综上所述,通过将可熔断元件串联于缓起电阻模块,并于空间中的配置接近缓起电阻模块,故当缓起电阻模块接收到过大电流时,可熔断元件熔点较低故将先于缓起电阻模块熔断而避免电流继续经过缓起电阻模块,达到保护缓起电阻模块免于烧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所示出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3A~图3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各种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A~图4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各种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模块的空间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900:驱动装置
100a,100b:保护装置
120:旁路装置
140:缓起电阻模块
R0,R1,R2,R3,R4:缓起电阻
160,F0:可熔断元件
200:整流装置
300:刹车装置
400:逆变装置
500:控制电路
610,620,630:电流检测电路
C1:母线电容
BD:二极管
BR:刹车电阻
BT:刹车晶体
M1:马达
N1:第一节点
N2:第二节点
P:正极
N:负极
Ia,Ib:电流
I1,I2,I3:检测电流
D1,D2,D3:电流检测信号
S1,S2:控制信号
X:轴方向
P1,P2:平面
R、S、T、U、V、W:相线
T1~T6: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是举实施例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操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技术效果的装置,皆为本公开所涵盖的范围。此外,根据业界的标准及惯常做法,附图仅以辅助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实际上各种特征的尺寸可任意地增加或减少以便于说明。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进行说明以便于理解。
在全篇说明书与相关申请文件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公开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公开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公开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此外,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含相关列举项目中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一个以及其所有组合。
于本文中,当一元件被称为“连接”或“耦接”时,可指“电性连接”或“电性耦接”。“连接”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个元件间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动。此外,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语描述不同元件,该用语仅是用以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上下文清楚指明,否则该用语并非特别指称或暗示次序或顺位,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
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所示出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900包含整流装置200、保护装置100a、刹车装置 300、逆变装置400、控制电路500及母线电容C1,以控制马达M1。保护装置100a包含旁路装置120及缓起电阻模块140。刹车装置300包含二极管BD、刹车电阻BR及刹车晶体BT。
结构上,保护装置100a耦接于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200与刹车装置300之间。具体而言,旁路装置120及缓起电阻模块140彼此并联,并且均串联于直流母线的正母线的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母线电容C1连接于直流母线的正极(P点)与负极(N点)之间。二极管BD与刹车电阻BR并联,且二极管BD与刹车电阻BR连接于直流母线的正极(P点)与刹车晶体BT的第一端之间。刹车晶体BT的第二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负极(N点)。逆变装置400连接于刹车装置300与马达M1之间。
操作上,整流装置200用以接收三相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传输至直流母线。当驱动装置900第一次进行上电启动时,位于整流装置 200输出侧的旁路装置120保持断开(即,不导通),而电流Ia经由缓起电阻模块140对母线电容C1进行充电。当持续充电直到驱动装置900的电源被建立后,旁路装置120将闭合(即,导通)以形成旁路(bypass)使得电流Ib直接流通于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不再通过缓起电阻模块 140。逆变装置400用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提供至马达M1。
在部分实施例中,逆变装置400可为全桥三相逆变电路所构成,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如图1所示,逆变装置400包含三组上下桥臂。六个桥臂中的每一者皆具有一个功率晶体管。其中晶体管T1、T3及T5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正极(P点)。晶体管T1、T3及T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晶体管T2、T4及T6的第一端。晶体管T2、T4及T6的第二端连接于直流母线的负极(N点)。晶体管T1及T2构成U相输出,晶体管T3及T4构成V相输出,而晶体管T5及T6构成W相输出。
然而,当驱动装置900中部分电路或元件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缓起电阻模块140发热、燃烧而损毁。举例来说,当旁路装置120无法正常导通,使得旁路未被有效建立时,电流Ia将持续流经缓起电阻模块140。此时,若驱动装置900要驱动重载而输出大电流,缓起电阻模块140便有可能因此发热燃烧甚至损毁。
又例如,若刹车电阻BR误接线于直流母线的正极(P点)与负极(N点) 之间,则当进行初始上电时,刹车电阻BR将造成正极(P点)与负极(N点) 之间的分压不足,导致驱动装置900无法有效建立电源。或者,当确定电源被建立之前,旁路装置120即维持关断,使得电流Ia将持续通过缓起电阻模块140而导致缓起电阻模块140烧毁。
此外,在驱动装置900成功建立电源后的运转过程中,当刹车晶体BT 出现异常而产生短路时,若电流Ib被负载消耗的够多,则直流母线的电压准位将下降,导致旁路装置120断开(即,不导通)。此时,由于刹车晶体 BT短路(相当于刹车电阻BR连接于直流母线的正极与负极之间),旁路装置120维持关断,使得电流Ia将持续通过缓起电阻模块140,而可能导致缓起电阻模块140烧毁。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改良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一种驱动装置的电路示意图。于图2所示实施例中,与图1中相似的元件续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其相关内容已于先前段落说明者,于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00b还包含可熔断元件160。可熔断元件160可由各种保险丝、熔断器或其他可因过电流及/或过热会熔断的等效电路或元件据以实施所组成,通常使用相对低熔点的铅锡合金、锌、铜等材料制成,故当线路发生过电流或过热时,使可早于线路上的其他元件先熔断,造成断路而达保护效果。也就是说,可熔断元件160的熔点低于缓起电阻模块140的熔点。
结构上,整流装置200包含一输出侧,逆变装置400包含一输入侧,且通过一直流母线耦接整流装置200的输出侧及逆变装置400的输入侧。刹车装置300耦接于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200与逆变装置400之间。保护装置100b耦接至直流母线,且介于整流装置200与刹车装置300之间。具体而言,旁路装置120串联于直流母线的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可熔断元件160及缓起电阻模块140(包含至少一缓起电阻)串联于直流母线的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换言之,可熔断元件160与缓起电阻模块140中的至少一缓起电阻彼此串联后,再与旁路装置120并联。需说明的是,可熔断元件160与缓起电阻模块140于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串联的顺序并无限制,图2的实施方式以可熔断元件160较靠近第一节点N1示意,而亦可以缓起电阻模块140较靠近第一节点N1的方式配置。
如此一来,当旁路装置120无法被导通,且保护装置100b发生过电流或过热,致使缓起电阻模块140接收到过大的电流而可能导致烧毁时,由于可熔断元件160与缓起电阻模块140相互串联,因此,相对低熔点的可熔断元件160将早于相对高熔点的缓起电阻模块140先被熔断造成断路,进而避免电流继续经过缓起电阻模块140,达到保护缓起电阻140的作用。
请参考图3A~图3D。图3A~图3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各种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具体而言,在部分实施例中,连接于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保护装置100b(如图2 所示),可包含一或多个可熔断元件及一或多个缓起电阻。
如图3A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的保护装置100b包一个含缓起电阻R0以及一个可熔断元件F0。缓起电阻R0 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N1。缓起电阻R0的第二端连接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N2。于此实施例中,图2中的缓起电阻模块140包含图3A中的单个缓起电阻R0。
如图3B所示,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00b包含一个可熔断元件F0及多个缓起电阻,例如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N1。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N2。亦即,可熔断元件F0串联于缓起电阻R1与缓起电阻R2之间。于此实施例中,图2中的缓起电阻模块140包含图3B中的第一缓起电阻R1以及第二缓起电阻R2。
如图3C所示,其可视为图3B所示实施例的变化。在此部分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00b包含一个可熔断元件F0及如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配置上第一缓起电阻R1与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 N1,第一缓起电阻R1与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N2。亦即,第一缓起电阻R1与第二缓起电阻R2并联,再与可熔断元件F0串联于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其中可熔断元件F0较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 R2更靠近第二节点N2,其中。于此实施例中,图2中的缓起电阻模块140 包含图3C中的第一缓起电阻R1以及第二缓起电阻R2。
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可由两个或以上的电阻元件以并联或串连等方式构成等效结构。如图3D所示,其可视为融合图3B与图3C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化。在此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00b包含一个可熔断元件F0及多个缓起电阻,例如第一缓起电阻R1、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三缓起电阻 R3及第四缓起电阻R4。第一缓起电阻R1与第三缓起电阻R3相互并联,且其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节点N1与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之间。第二缓起电阻R2与第四缓起电阻R4相互并联,且其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连接于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之间。于此实施例中,图2中的缓起电阻模块140包含图3D中的第一缓起电阻R1至第四缓起电阻R4。
值得注意的是,图3A~图3D中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的数量与连接方式仅为方便说明的例子,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换言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量及串/并联的各种设计调整。
请参考图4A~图4D,图4A~图4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部分实施例示出各种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模块的空间配置示意图。于图4A~图4D 所示实施例中,与图3A~图3D中相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其相关内容已于先前段落说明者,于此不再赘述。
图4A是根据图3A的实施例示出可熔断元件F0及缓起电阻R0的空间配置示意图。如图4A所示,可熔断元件F0大致为柱状,以可熔断元件F0 的轴心方向定义X轴,缓起电阻R0亦大致为柱状,缓起电阻R0的轴心亦沿着X轴的方向设置。附图示出的P1平面及P2平面垂直于X轴。缓起电阻R0的第一端及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大致设置于P1平面。缓起电阻 R0的第二端及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大致设置于P2平面。P1平面与P2 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可熔断元件F0与缓起电阻R0之间的距离。换言之,缓起电阻R0的第一端比缓起电阻R0的第二端更靠近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
图4B是根据图3B的实施例示出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空间配置示意图。在图4B中示出的可熔断元件F0及第一缓起电阻R1的构型与空间配置相似于图4A中的可熔断元件F0及缓起电阻R0的构型与空间配置。详细来说,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一端大致设置于P1平面。第二缓起电阻R1的第二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二端大致设置于P2平面。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一端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一端在P1平面上以X轴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二端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二端在P2平面上以X轴为中心对称设置。换言之,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在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F0。
图4C是根据图3C的实施例示出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空间配置示意图。在图4C中示出的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构型与空间配置分别相似于图4B中的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二缓起电阻R2的构型与空间配置,此不坠述。和图4B的实施例相比,区别为在图4C的实施例中,第一缓起电阻R1与第二缓起电阻R2相互并联后,再串联于可熔断元件F0。
图4D是根据图3D的实施例示出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三缓起电阻R3及第四缓起电阻R4的空间配置示意图。在图4D中示出的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三缓起电阻R3的构型与空间配置分别相似于图4C中的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及第三缓起电阻R3的构型与空间配置,且在图4D中示出的第二缓起电阻R2及第四缓起电阻R4的构型与空间配置亦相似于图4C中的第一缓起电阻R1 及第三缓起电阻R3的构型与空间配置。详细来说,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三缓起电阻R3的第一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二端、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一端及第四缓起电阻R4的第一端大致设置于P1平面。第一缓起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三缓起电阻R3的第二端、可熔断元件F0的第一端、第二缓起电阻R2的第二端及第四缓起电阻R4的第二端大致设置于P2平面。第一缓起电阻R1、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三缓起电阻R3及第四缓起电阻R4等的第一端在P1平面上以X轴为中心辐射对称设置。第一缓起电阻 R1、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三缓起电阻R3及第四缓起电阻R4等的第二端在P2平面上以X轴为中心辐射对称设置。换言之,可熔断元件F0、第一缓起电阻R1、第二缓起电阻R2、第三缓起电阻R3及第四缓起电阻R4等的轴心沿X轴配置,且于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F0。
值得注意的是,图4A~图4D中所示出的可熔断元件及缓起电阻的形状、数量、尺寸……等,仅为方便说明的例子,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功率需求设计电阻元件的阻值、数量及串/并联方式。例如,在其他部分实施例中,保护装置100b可包含三个相互并联的缓起电阻(图未示),电性连接于可熔断元件与第一节点N1之间,这三个缓起电阻的一端在P1平面上可以X轴为中心相距120度平均配置且于空间中环绕可熔断元件。
由于可熔断元件与缓起电阻的距离越近,可熔断元件相对于缓起电阻产生的热能越高,表现的熔断反应的灵敏度越高。如此一来,通过将可熔断元件在空间中配置于缓起电阻周围,便能缩短可熔断元件断开的反应时间,达到快速熔断并有效保护缓起电阻的技术效果。
另一方面,在驱动装置900成功建立电源后的运转过程中,当刹车晶体BT出现异常而产生短路时,若电流Ib被负载消耗的不够多,则直流母线的电压准位不会下降到导致旁路装置120会被断开的程度。因此,如图1 所示,旁路仍能有效被形成,而电流Ib不会流经缓起电阻模块140。然而,此时刹车电阻BR仍会持续被电流Ib的一部分通过,可能导致刹车电阻BR 烧毁。
针对上述问题,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驱动装置900的控制装置500 将用以分别接收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及第三电流检测信号D3,并根据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及第三电流检测信号D3选择性地输出控制信号S1以断开旁路装置120。具体而言,设置一电流检测电路610用以检测自整流装置200的输出侧流经直流母线的正极(P点)的第一检测电流I1以输出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设置一电流检测电路620用以检测自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逆变装置400的第二检测电流I2以输出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设置一电流检测电路630用以检测自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刹车装置300内部的刹车电阻BR的第三检测电流 I3以输出第三电流检测信号D3。
控制电路500可输出控制信号S2以控制刹车晶体BT关断。正常情况下,若刹车晶体BT为关断,则第三检测电流I3趋近于零,且控制电路500 所接收到的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与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彼此具有相对应的数值关系和波形变化。因此,此时若控制电路500接收到的第三电流检测信号D3不为零,亦即刹车晶体BT可能未关断时,或者所接收到的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相较于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差异过大时,亦即在同一电流路线上的第一电流检测信号D1与第二电流检测信号D2未互相对应或差异过大时,若有前述至少任一种状况,即代表刹车晶体BT有可能已损毁或短路,造成出现流过刹车装置300内部的第三检测电流I3,且使第一检测电流I1与第二检测电流I2不能互相对应。此时,不论直流母线的电压准位为何,控制电路500判断刹车晶体BT已经或可能出现异常,故将输出控制信号S1以强制断开旁路装置120,以保护刹车电阻BR及刹车晶体BT。
如此一来,通过三个检测电流I1~I3状态分别反映到三个电流检测信号D1~D3,以选择性地以控制信号S1主动且及时介入断开旁路装置120,便能有效避免刹车晶体BT已经或即将失效时刹车电阻BR烧毁的风险。此外,当旁路装置120不导通而未形成旁路时,若流经缓起电阻模块140的电流过大时,可通过缓起电阻模块140所串联的可熔断元件160早于缓起电阻模块140其中的各缓起电阻(例如图3A至图3D当中的R0或R1~R4) 熔断而将电路断开,亦可避免造成缓起电阻模块140烧毁。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应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可熔断元件串联于一个或多个缓起电阻(例如图3A至图3D当中的缓起电阻R0或缓起电阻R1~R4),当缓起电阻接收到过大电流时,可熔断元件将先熔断而避免电流继续流经缓起电阻,达到保护缓起电阻的作用。此外,将可熔断元件在空间中配置于缓起电阻周围,便能缩短可熔断元件发热断开的反应时间,达到快速熔断并有效保护缓起电阻的技术效果。更者,通过多个电流检测信号辅助判断,以选择性地主动介入断开旁路装置,能有效避免刹车电阻烧毁的风险。
虽然本公开内容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内容,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保护装置,耦接至一直流母线,且介于一整流装置与一刹车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装置包含:
一旁路装置,串联于该直流母线的一正母线的一第一节点与一第二节点之间;
一缓起电阻模块;以及
一可熔断元件,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熔点低于该缓起电阻模块的一熔点,
其中该缓起电阻模块及该可熔断元件串联于该直流母线的该正母线的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二节点之间,且与该旁路装置并联,当该旁路装置无法被导通时,且该保护装置发生过电流或过热,该可熔断元件早于该缓起电阻模块被熔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起电阻模块包含一缓起电阻,该缓起电阻的一第一端连接该第一节点,该缓起电阻的一第二端连接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第一端,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第二端连接该第二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熔断元件的一轴心及该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在空间中沿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且该缓起电阻的该第一端比该缓起电阻的该第二端靠近该可熔断元件的该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起电阻模块包含一第一缓起电阻及一第二缓起电阻,该第一缓起电阻的一第一端连接该第一节点,该第一缓起电阻的一第二端连接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第一端,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第二端连接该第二缓起电阻的一第一端,该第二缓起电阻的一第二端连接该第二节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熔断元件的一轴心、该第一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及该第二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在空间中沿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且该第一缓起电阻及该第二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该可熔断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起电阻模块包含一第一缓起电阻及一第二缓起电阻,该第一缓起电阻与该第二缓起电阻并联,再与该可熔断元件串联于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二节点之间,其中该可熔断元件较该第一缓起电阻及该第二缓起电阻更靠近该第二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熔断元件的一轴心、该第一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及该第二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在空间中沿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且该第一缓起电阻及该第二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该可熔断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起电阻模块包含一第一缓起电阻、一第二缓起电阻、一第三缓起电阻及一第四缓起电阻,该第一缓起电阻及该第三缓起电阻并联于该第一节点与该可熔断元件之间,该第二缓起电阻及该第四缓起电阻并联于该可熔断元件与该第二节点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熔断元件的一轴心、该第一缓起电阻的一轴心、该第二缓起电阻的一轴心、该第三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及该第四缓起电阻的一轴心在空间中沿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且该第一缓起电阻、该第二缓起电阻、该第三缓起电阻及该第四缓起电阻在空间中环绕该可熔断元件。
10.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整流装置,包含一输出侧;
一逆变装置,包含一输入侧,且通过一直流母线耦接于该整流装置的该输出侧;
一刹车装置,耦接于该直流母线,且介于该整流装置与该逆变装置之间;
一保护装置,耦接于该直流母线,且介于该整流装置与该刹车装置之间,该保护装置包含:
一旁路装置,串联于该直流母线的一正母线的一第一节点与一第二节点之间;
一缓起电阻模块;以及
一可熔断元件,该可熔断元件的一熔点低于该缓起电阻模块的一熔点,其中该缓起电阻模块及该可熔断元件串联于该直流母线的该正母线的该第一节点与该第二节点之间,且与该旁路装置并联,当该旁路装置无法被导通时,且该保护装置发生过电流或过热,该可熔断元件早于该缓起电阻模块被熔断;
一电流检测电路,用以检测并获得自该整流装置的该输出侧流经该直流母线的正极的一第一电流信号、自该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该逆变装置之间的一第二电流信号,以及自该直流母线的正极流经该刹车装置内部的一第三电流信号;以及
一控制电路,用以根据该第一电流信号、该第二电流信号及该第三电流信号,输出一控制信号使得该旁路装置被断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包含一刹车晶体,当该刹车晶体为关断时,且若该第三电流检测信号不为零,或该第一电流检测信号与该第二电流检测信号未互相对应时,该控制电路即控制断开该旁路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刹车装置还包含一刹车电阻,与该刹车晶体串联于该直流母线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CN202021648956.XU 2020-08-10 2020-08-10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Active CN212849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8956.XU CN212849840U (zh) 2020-08-10 2020-08-10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8956.XU CN212849840U (zh) 2020-08-10 2020-08-10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49840U true CN21284984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8956.XU Active CN212849840U (zh) 2020-08-10 2020-08-10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49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5965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4942169B2 (ja) 3レベル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14073045A (ja) 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JP6646870B2 (ja) チョッパ装置
JP2006262616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13098915A (ja) ソリッドステートリレー及び負荷駆動回路
JP6350580B2 (ja) 温度検出装置
JP2002191178A (ja) インバータの制動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故障検出回路、およびインバータ
CN212849840U (zh) 保护装置及驱动装置
JP2009077504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EP3499704A1 (en) Induced voltage suppression device, motor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TWM606066U (zh) 保護裝置及驅動裝置
WO2021157222A1 (ja) 電圧保護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10022104A (ja) 燃料電池の電力変換装置
JP489584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924164B2 (ja) 制動回路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07267435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751033B2 (ja) 並列インバータ装置
JP5477159B2 (ja) モータ電流検出用ic、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流検出器または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2315352A (ja) 回生抵抗保護機構
JPH099660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9552056A (zh) 一种制动电阻回路及其过热保护方法
JP2000354383A (ja) 3レベルインバータ
JP2000134794A (ja) 電源装置
US11973412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