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5804U -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5804U
CN212835804U CN202021232953.8U CN202021232953U CN212835804U CN 212835804 U CN212835804 U CN 212835804U CN 202021232953 U CN202021232953 U CN 202021232953U CN 212835804 U CN212835804 U CN 212835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water
collecting cavity
rainwater
ca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29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綦伟锋
张淑贤
王栩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2329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5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5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5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的雨水井,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集水腔之间的第二集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腔与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凹设有引水槽,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引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雨水井连通,所述第二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一集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排放结构排水迅速、且造价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中的车行道两侧与人行道的连接处设置有雨水排放结构,如公告号为CN2627082公开的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路缘平石、设置于路缘平石和路旁绿地之间的路缘隔离石,路缘平石与路缘隔离石接触位置低于路面,路缘隔离石上与路缘平石接触位置设有连通路旁绿地的隔离石排水孔,还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路缘隔离石间的雨水排放石,该雨水排放石设有入水口,雨水排放石下方设有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排放石入水口通过雨水排放石下部连通于地下雨水池,该雨水池连通下水管道;该雨水排放石入水口下沿低于道路路面,高于隔离石排水孔的进水口。
该雨水排放结构是采用侧入式的入水口,每个入水口附近单独连接一个雨水池,雨水池用于暂时存储雨水。根据现有市政设施中道路的设计规范,相邻两个入水口的间距范围为25m至50m,间距较大,使得雨水在路面向入水口汇流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积水。若增加入水口的数量以减少相邻两个入水口的间距,无疑需要增加雨水池的数量,但较多雨水池的设置会增大道路的建设成本,同时也增大了雨水池的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迅速、且造价成本低的雨水排放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的雨水井,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集水腔之间的第二集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腔与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凹设有引水槽,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引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雨水井连通,所述第二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一集水腔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引水槽的横截面为V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一集水口,所述第二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二集水口,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口连通,所述引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口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宽度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口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二集水口的宽度尺寸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水口和所述第二集水口分别内设有格栅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下方。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第一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的范围为25m~50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水腔与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集水腔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为平缘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雨水排放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集水腔,并在相邻两个第一集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集水腔以加快排水速率,有效缩短车行道或人行道的排水时间;第二集水腔采用第二排水管与第二集水腔连通,避免需要增加雨水井的麻烦,有效减少道路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连接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水槽,位于第一集水腔和第二集水腔之间的雨水通过引水槽快速汇集至第一集水腔和第二集水腔,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排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切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车行道;
2-人行道;
3-排水通道、31-第一集水腔、32-第二集水腔、33-平缘石、34-第一排水管、35-第二排水管、36-引水槽;
4-雨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根据市政设施的设计规范,位于车行道两侧的集水装置的间距范围为25m至50m,且雨水井设置在集水装置的附近,集水装置通过排水管与附近的雨水井连通,减小排水管的长度以节省成本。目前相邻两个集水装置的中间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增加集水装置的方式,但集水装置的增设需要额外增加雨水井,或者采用较长的排水管与距离最近的雨水井连通,这两个方式均使道路的建设成本较大。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1的雨水井4、以及设置在车行道1与人行道2之间的排水通道3;排水通道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腔31、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集水腔31之间的第二集水腔32、以及设置在第一集水腔31与第二集水腔32之间的连接块,连接块的上表面凹设有引水槽36,引水槽36的一端与第一集水腔31的顶部连通,引水槽36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水腔32的顶部连通;第一集水腔31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34与雨水井4连通,第二集水腔32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35与第一集水腔31连通。
具体地,雨水井4的数量是多个且沿车行道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集水腔31通过第一排水管34连接距离最短的一个雨水井4,第一集水腔31、第二集水腔32和连接块的上表面地势低于车行道1或人行道2的路面地势,便于雨水自然汇流至第一集水腔31、第二集水腔32和引水槽36中。为了方便施工者根据路面情况设计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之间的距离,连接块由多个相同的连接子块拼接而成,施工者自行选择不同数量的连接子块来调整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连接块为石块或木块或金属块,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平缘石33。参考图2,平缘石33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水槽36,且引水槽36的横截面为V型,引水槽36的顶部两边缘分别贴合于平缘石33上表面的两边缘,雨水从车行道1或人行道2直接流进引水槽36内,进一步加快将雨水引进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
进一步地,参考图1,第一集水腔31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一集水口,第二集水腔32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二集水口,引水槽36的一端与第一集水口连通,引水槽36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水口连通。雨水通过第一集水口汇集至第一集水腔31、通过第二集水口汇集第二集水腔32、以及通过引水槽36分别汇集至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加快雨水排放速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为了建设美观性,平缘石33为长方体结构,且平缘石33的宽度尺寸分别与第一集水口的宽度尺寸、第二集水口的宽度尺寸相同。平缘石33铺设时,将平缘石33的两个宽度棱边分别对齐第一集水口的宽度棱边和第二集水口的宽度棱边,统一尺寸便于施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垃圾或树叶等污物堵塞第一集水腔31或第二集水腔32,第一集水口与第二集水口均内设有格栅板,格栅板将污物与雨水分离,不影响第一集水腔31或第二集水腔32收集雨水的功能,同时方便环保人员对第一集水腔31或第二集水腔32的清理维护。
进一步地,参考图1,各第一集水腔31邻设在一个雨水井4的附近,第一排水管34设置在车行道1的下方,有效缩短第一排水管34的长度以节省材料。相同地,第二排水管35设置在平缘石33的下方。
进一步地,根据市政设施的设计规范,相邻第一集水腔31之间最小距离的范围为25m~50m。
进一步地,第一集水腔31与第二集水腔32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第一集水腔31与第二集水腔32之间的最小距离越短,就越能防止积水发生,同时也加快雨水的排放速率。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加快雨水排放效率,第二集水腔3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两个第二集水腔32之间通过平缘石33衔接,且相邻第二集水腔32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当相邻第一集水腔31之间设置一个或两个第二集水腔32时,即可有效将相邻第一集水腔31之间的积水排走。作为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集水腔31之间的多个第二集水腔32共用一条第二排水管35与第一集水腔31连通,进一步减小第二排水管35的用材和缩小施工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雨水分别从第一集水口汇集至第一集水腔31、从第二集水口汇集至第二集水腔32、从引水槽36分别汇集至至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随后雨水通过第一排水管34和第二排水管35排放至雨水井4,有效加快雨水排放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其在车行道1与人行道2之间间隔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集水腔31,并在相邻两个第一集水腔31之间设置有第二集水腔32以加快排水速率,有效缩短车行道1或人行道2的排水时间;第二集水腔32采用第二排水管35与第二集水腔32连通,避免需要增加雨水井4的麻烦,有效减少道路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平缘石33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水槽36,位于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之间的雨水通过引水槽36快速汇集至第一集水腔31和第二集水腔32,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雨水排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的雨水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集水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集水腔之间的第二集水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水腔与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凹设有引水槽,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引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所述雨水井连通,所述第二集水腔的底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一集水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的横截面为V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一集水口,所述第二集水腔的顶部开设有方形的第二集水口,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水口连通,所述引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连接块的宽度尺寸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水口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二集水口的宽度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口和所述第二集水口分别内设有格栅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的范围为25m~50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腔与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水腔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所述第二集水腔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0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雨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为平缘石。
CN202021232953.8U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Active CN212835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2953.8U CN21283580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2953.8U CN21283580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5804U true CN212835804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9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2953.8U Active CN212835804U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5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6583B1 (ko) 우수저장 블록
CN201459905U (zh) 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CN211227939U (zh) 防止路面积水的市政道路结构
CN212835804U (zh) 一种雨水排放结构
CN210395028U (zh) 一种道路路肩排水集水装置
CN213173929U (zh) 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
CN215405398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
CN114922277A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212270579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水供水的透水构件
CN112429906B (zh) 一种绿色海绵专用多级净化型植草沟及其施工方法
CN212925656U (zh) 一种带雨水收集的路面结构
CN211646654U (zh) 一种适用于绿色公路的生态浅碟形边沟
CN210766240U (zh) 一种海绵型城市道路结构
CN210104479U (zh) 一种园林景观透水道路结构
CN209798478U (zh) 一种带排水通道的易清理预制路缘石结构
CN212835805U (zh) 一种交叉口雨水排放结构
CN219638066U (zh) 一种线性雨排水系统
CN21177255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集水路面
CN217439127U (zh) 一种用于城市道路的海绵型边沟结构
CN214884279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组合式排水路缘石结构
CN214783039U (zh)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CN21347651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路沿雨水处理系统
CN219471169U (zh) 一种城市道路中环保雨水篦井的管位优化结构
CN214694950U (zh) 一种市政铺路砖
CN218621636U (zh) 防积水道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