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96626U -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96626U
CN212796626U CN202021874847.XU CN202021874847U CN212796626U CN 212796626 U CN212796626 U CN 212796626U CN 202021874847 U CN202021874847 U CN 202021874847U CN 212796626 U CN212796626 U CN 212796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 bed
air cushion
light truck
pv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48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恒路
李晓之
张鹏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xing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8748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96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96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96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包括:PVC气垫床,其设置在轻卡座椅前下部;以及驾驶室出气口,其为在轻卡驾驶舱的通孔;储气瓶,其设置在轻卡的底盘上;第一气路,其一端连通所述PVC气垫床的进气口,并且经过所述驾驶室出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气瓶;气路常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当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的开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容易操作。气垫床采用PVC材料,床垫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且易于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利用车辆储气筒充气并为驾驶员提供休息区域的新型车用气垫床,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背景技术
轻型卡车凭借其灵活、体积小、机动性好的特点,成为了国内短途、小批量运输的主要工具。为了保证车辆尺寸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对于轻卡的限制,在进行设计时通常会压缩车辆的驾驶室空间,使得单排轻卡通常不具有卧铺,这也导致驾驶员只能在座椅上休息,无法平躺。
PVC植绒布充气垫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坐垫椅垫,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舒适轻便、易于收纳、价格低廉,在使用时仅需对坐垫完成充气即可使用,在存放时,只需将坐垫中的气体放出,便可将坐垫折叠收纳至很小的体积。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经常长途出行的私家车主在车上自行装备了车用气垫床,在使用时将气垫床放置在后排座椅上,极大的方便了出行过程中的睡觉休息。但是目前来看,所有的车载气垫床都为车主后期自行装备,气垫床未针对车辆座椅进行特殊设计,在常规家用车中可以将气垫床放置在后排座椅上,但是对于单排座椅的卡车,在主副驾驶之间通常有变速箱档杆、驻车制动器操纵杆、扶手箱、杯架等相隔,普通的平直气垫床无法直接放置,需要对于气垫床的形状进行特殊设计。同时,在后配气垫床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气垫床从后备箱中取出并手动完成充气过程,充气时间与气垫床气体压力都需要使用者自行掌握,且需要利用外配的电动充气泵对气垫床进行充气,在使用结束后还需要将气垫床手动放气后再收入后备箱,一系列的步骤使得气垫床的使用较为繁琐,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轻型卡车的储气筒为床垫进行充气,在驾驶室内设置控制开关并配合气垫床内的压力传感器,使车辆能够自行控制充气气路与气垫床排气口的开闭,便能够极大的简化充气放气过程,同时将气垫床存放于驾驶室中某个位置,便能够真正实现气垫床的一键充气与放气,极大的简化了气垫床的使用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单排轻型卡车的气垫床,使得气垫床在完成充气后能够稳定的平置于驾驶室中。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PVC气垫床,其设置在轻卡座椅前下部;以及
驾驶室出气口,其为在轻卡驾驶舱的通孔;
储气瓶,其设置在轻卡的底盘上;
第一气路,其一端连通所述PVC气垫床的进气口,并且经过所述驾驶室出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气瓶;
气路常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当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的开闭。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充气开关,其通过第一电路连接所述气路常闭电磁阀。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限压阀,其设置所述PVC气垫床上。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PVC气垫床上,并且通过第二电路连接所述气路常闭电磁阀。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床垫常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PVC气垫床上;放气开关,其通过第三电路连接所述床垫常闭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容易操作。气垫床采用PVC材料,床垫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且易于收纳。
本实用新型在气垫床上设置限压阀,防止在充气过程中由于储气瓶中的气体压力过大或压力传感器失灵,气垫床内气体压力超过PVC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将坐床垫充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1、为限压阀,2、为PVC气垫床,3、为压力传感器,4、为床垫进气口,5、为驾驶室出气口,6、为床垫常闭电磁阀,7、为驾驶室放气开关,8、为气路常闭电磁阀,9、为驾驶室充气开关,10、为储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2所示,由于结构并不复杂,并且相关元件都是现有技术,因此附图采用示意图,就可以将技术方案描述清楚。单排轻卡车用气垫床,包括:PVC气垫床2、设置在PVC气垫床2上的三个阀门以及压力传感器3,其中气垫床一侧设有进气口4和床垫常闭电磁阀6,常闭电磁阀6固定连通气垫床2。作为一种优选,气垫床另一侧设有限压阀1,限制在充气过程中气垫床中的气体压力保持在PVC材料的最大承受压力范围之内。作为一种优选,气垫床2的外形按照驾驶室座椅、中控台及其他凸起的形状设计,使得在充气完成时气垫床能够稳定的平置于驾驶室中。
在驾驶室中设置驾驶室出气口5、驾驶室放气开关7和驾驶室充气开关9,驾驶室出气口5通过气路与储气瓶10连接,在二者之间设置气路常闭电磁阀8并通过电路连接至驾驶室充气开关9与压力传感器3,由驾驶室充气开关9和压力传感器3控制储气瓶10与驾驶室出气口5之间通路的开闭。床垫常闭电磁阀3通过气路连接至驾驶室放气开关7,由驾驶室放气开关7控制床垫常闭电磁阀3,进而完成PVC充气垫2的放气过程。
在充气过程中,使用者打开驾驶室充气开关9,由充气开关控制气路常闭电磁阀8打开,在储气瓶10与驾驶室出气口5之间形成通路,储气瓶10中的气体开始充入PVC气垫床2中,随着气体的充入,PVC气垫床2的体积开始变大,并自行从驾驶员座椅下方的储存空间中脱出,当PVC气垫床2中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气压时,压力传感器3向气路常闭电磁阀8传递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储气瓶10与驾驶室出气口5之间的通路断开,充气过程完成。在充气过程中,若压力传感器3失效,无法控制气路电磁阀8关闭,气体持续充入PVC气垫床2中,当PVC气垫床2内气体压力接近PVC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限压阀1开始工作,确保PVC气垫床2内的压力低于极限气压,保证了PVC气垫床2在出现特殊情况时的使用安全。
在放气过程中,使用者打开驾驶室放气开关7,由放气开关控制控制气垫床上的床垫常闭电磁阀6打开,PVC气垫床2中的气体排出,在放气过程完成后由使用者将PVC气垫床2收纳至驾驶员座椅下方的储存空间中,整个使用过程完成。
单排轻卡气垫床系统中主要包括三部分的设计。一部分为PVC气垫床的设计,另一部分为单排轻卡车体部分的设计,以及PVC气垫床在驾驶室内的储存空间设计。
在PVC气垫床的设计中,PVC气垫床的一侧,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气电磁阀,其中进气口与驾驶室内的出气口相连,能够直接利用车辆储气瓶中的气体为床垫充气,排气电磁阀通过电路与驾驶室控制开关相连,使用者能够在驾驶室内利用开关直接控制气垫床放气,而无需手动放气。在气垫床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车体上的常闭电磁阀连接,当气垫床内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气压时,压力传感器向车体上的电磁阀传递信号,控制电磁阀关闭从而停止充气。在气垫床另一侧设置有限压阀,防止特殊情况下气垫床中的气体压力超过PVC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保证气垫床的使用安全。PVC气垫床的形状按照驾驶室中主副驾驶座椅的形状、中控台形状以及变速箱档杆、驻车制动操纵杆等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气垫床能够在充满气的状态下稳定的平置在驾驶室中。
在单排轻卡车体部分的设计中,车体上的装置主要包括驾驶室出气口、气路常闭电磁阀、驾驶室充放气控制开关、储气瓶,各装置之间利用气路或电路连接。其中储气瓶与驾驶室出气口之间利用气路连接,中间加装一个常闭电磁阀来控制气路的开闭,常闭电磁阀可由驾驶室开关和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使用者由驾驶室开关打开电磁阀后开始充气,当气垫床内气体达到预设压力时由压力传感器自行控制电磁阀闭合,使用过程中利用压力传感器代替肉眼判断气垫床压力,使得使用过程更加科学、安全。
在PVC气垫床的储存空间设计中,在驾驶员座椅下部设置区域存放PVC气垫床,在使用过程中省略了气垫床放置、充气泵连接等过程,只需要在驾驶室中按下充气开关,气垫床便能够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从储存空间中自行脱出并完成充气,在使用结束时,只需按下驾驶室中的放气开关,气垫床便能够自行放气,待放气结束后由使用者将气垫床收入驾驶员座椅下部的储存空间中,为下次使用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容易操作。气垫床采用PVC材料,床垫结实耐用、价格低廉且易于收纳。根据单排轻型卡车驾驶内部形状进行气垫床结构设计,使得床垫在完成充气时能够与驾驶室座椅及其他结构契合,提高坐垫放置时的稳定性。将PVC气垫床放置于驾驶员座椅下部的储存空间中,在使用时气垫床能够自行从储存空间中脱出并完成充气,而无需使用者将其放置在特定位置,同时在收纳时只需在气垫床完成充气后将其放置于储存空间中,在下次使用时气垫床依然可以自行脱出并完成充气。在驾驶舱内设置充气口通过气路连接至车辆的储气瓶,并在气路中间设置常闭电磁阀,在驾驶室内设置开关控制气路常闭电磁阀的开启,并由气垫床中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磁阀关闭,驾驶员在按下驾驶室内的充气开关后,整个充气过程便能够自行完成。在气垫床上设置排气电磁阀,并通过电路连接至驾驶室内的放气开关,驾驶员只需控制放气开关便能够完成整个放气过程。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气垫床上设置限压阀,防止在充气过程中由于储气瓶中的气体压力过大或压力传感器失灵,气垫床内气体压力超过PVC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将坐床垫充爆。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5)

1.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PVC气垫床,其设置在轻卡座椅前下部;以及
驾驶室出气口,其为在轻卡驾驶舱的通孔;
储气瓶,其设置在轻卡的底盘上;
第一气路,其一端连通所述PVC气垫床的进气口,并且经过所述驾驶室出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气瓶;
气路常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气路当中,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路的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开关,其通过第一电路连接所述气路常闭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压阀,其设置所述PVC气垫床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PVC气垫床上,并且通过第二电路连接所述气路常闭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垫常闭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PVC气垫床上;放气开关,其通过第三电路连接所述床垫常闭电磁阀。
CN202021874847.X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Active CN212796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847.XU CN212796626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847.XU CN212796626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96626U true CN212796626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4847.XU Active CN212796626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96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7709U (zh) 一种休闲按摩椅
CN101904797B (zh) 一种休闲按摩椅
EP1613500A1 (de) Kindersitz für ein fahrzeug
WO2010144707A1 (en) Multi-purpose air mattress
CN212796626U (zh) 一种单排轻卡新型车用气垫床
CN105539214B (zh) 一种带有脚踏板可调节气囊式汽车座椅
CN107539183B (zh) 一种车载充气床垫及车辆
CN207000250U (zh) 汽车后备箱充气床垫
CN216153643U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后排座椅
CN113650537B (zh) 一种汽车
CN203005156U (zh) 可充放气的汽车座椅头枕
CN2547570Y (zh) 汽车专用床
CN201291796Y (zh) 汽车用气垫床
CN206644697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CN2376403Y (zh) 充气式汽车安全座位
CN212195177U (zh) 一种压缩性汽车儿童座椅
CN105857143B (zh) 便携式车载床
CN2391770Y (zh) 多用途汽车座椅
CN102756992A (zh) 自带充气泵的车载气动千斤顶
JPS5810243B2 (ja) 車高調整装置の電動コンプレツサを利用したタイヤ空気圧調整装置
CN206896156U (zh) 一种充气垫
CN209320773U (zh) 一种无靠背后排汽车坐垫
CN220442330U (zh) 一种车用单人床垫
CN201073144Y (zh) 汽车用床
CN204736736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充气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266000 No.1 Loushan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xing Vehic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o.1 Loushan Road, Lic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JILI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