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6153U -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6153U
CN212786153U CN202021477017.3U CN202021477017U CN212786153U CN 212786153 U CN212786153 U CN 212786153U CN 202021477017 U CN202021477017 U CN 202021477017U CN 212786153 U CN212786153 U CN 212786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clamping
side plates
clamping groove
she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70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晓涛
夏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70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6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6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6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便于装拆。

Description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常见的电子设备有电脑、电视、手机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通常具有用来容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壳体结构。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用来容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壳体结构大多由前壳和后壳组成,而前壳和后壳之间通常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在对壳体结构进行组装时,在将前壳和后壳的位置对准之后,需要通过手持螺丝刀对螺纹紧固件进行逐一上紧,使螺纹紧固件穿过前壳和后壳后,才能将前壳和后壳连接在一起,完成对壳体结构的组装;在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时,同样,需要通过手持螺丝刀对螺纹紧固件进行逐一拧松,使螺纹紧固件从前壳或后壳中完全退出,才能使前壳和后壳分离,完成对壳体结构的拆卸。
因此,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组成壳体结构的前壳和后壳之间装拆不便,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便于对壳体结构进行装拆。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
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装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侧板包括本体,卡接结构形成于本体上;
卡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连接部和本体齐平设置,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本体,连接部的第二端沿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延伸,卡接部连接于连接部的第二端,卡接部向第二侧板的侧方弯折,并向连接部的第一端延伸。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时,卡接部位于卡槽内部,且卡接部的端部和卡槽的槽壁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卡接部和连接部的侧壁贴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卡槽贯穿第一侧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第一侧板被夹设于两个第二侧板之间;或者,两个第二侧板被夹设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体和连接部的侧缘之间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连接部的第二端,且凹槽延伸至连接部的第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为钣金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子设备为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其中,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卡槽,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卡接结构,使得卡接结构与卡槽卡合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装拆。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中的第二连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件;
11-第一侧板;
111-卡槽;
12-第一连接板;
2-第二连接件;
21-第二侧板;
211-卡接结构;
2111-连接部;
2112-卡接部;
212-本体;
213-凹槽;
2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常见的电子设备有电脑、电视、手机等,在这些电子设备中通常具有用来容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壳体结构。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用来容纳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壳体结构大多由前壳和后壳组成,而前壳和后壳之间通常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比如,螺钉和螺母等。具体的,在对壳体结构进行组装时,在将前壳和后壳的位置对准之后,需要通过手持螺丝刀对螺纹紧固件进行逐一上紧,使螺纹紧固件穿过前壳和后壳后,才能将前壳和后壳连接在一起,完成对壳体结构的组装;在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时,同样,需要通过手持螺丝刀对螺纹紧固件进行逐一拧松,使螺纹紧固件从前壳或后壳中完全退出,才能使前壳和后壳分离,完成对壳体结构的拆卸。
因此,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组成壳体结构的前壳和后壳之间装拆不便,费时费力。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便于对壳体结构进行装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中的第二连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第二连接件2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11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21,第二侧板21与第一侧板11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11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11上设置有卡槽111,第二侧板21具有可卡入卡槽11内的卡接结构211,卡接结构211和卡槽111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11,第二连接件2包括两个第二侧板21,第一侧板11上设置有卡槽111,第二侧板21具有可卡入卡槽11内的卡接结构211,卡接结构211和卡槽111相互卡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进行装拆。
具体实施时,当需要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进行连接时,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对准,然后将第二连接件2扣合在第一连接件1上,使卡接结构211和卡槽111相互卡接,便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当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时,将第二连接件2朝着背离第一连接件1的方向从第一连接件1内拔出,即可实现对壳体结构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均呈U形结构,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21互相平行,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第一侧板11的第一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2与两个第一侧板1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件2还包括用于连接两个第二侧板21的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与两个第二侧板21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连接板12相互背离,且第一连接板12与第一侧板11垂直,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侧板21垂直,两个第一侧板11、第一连接板12、两个第二侧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共同围成容置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1为矩形槽。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卡槽1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是圆弧形或者多边形等,此处对卡槽11的形状不加以限制。
为了减小第二连接件2的制作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211形成于第二侧板21上。具体是,第二侧板21包括本体212,卡接结构211形成于本体212上;卡接结构211包括连接部2111和卡接部2112,连接部2111和本体212齐平设置,连接部2111的第一端连接于本体212,连接部2111的第二端沿第二侧板21的延伸方向延伸,卡接部2112连接于连接部2111的第二端,卡接部2112向第二侧板21的侧方弯折,并向连接部2111的第一端延伸。
这样,卡接结构211为第二连接件2的一部分,则不需要提供对卡接结构211进行单独加工的材料,减小了第二连接件2的制作成本。
为了确保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止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分离而不能围成容置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当卡接结构211和卡槽111相互卡接时,卡接部2111位于卡槽111内部,且卡接部2112的端部和卡槽111的槽壁抵接。
这样,卡接部2112能够抵接在卡槽111的槽壁上,从而阻挡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在相互背离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此外,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可以通过其它支撑结构,例如是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其它侧壁之间的相互支撑,来阻挡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在相互靠近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这样即可完成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和限位。
可选的,卡接部211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形成:通过折弯刀对本体212进行折弯形成卡接部2111;通过折弯刀对本体212进行折弯后,再用压平模对弯折部分进行压平形成卡接部2111。其中,通过第一种方式形成的卡接部2111与连接部211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这时,如果卡接部2111与连接部2111之间的夹角过大,则会导致卡接部2111越过卡槽111,而无法与卡槽111进行合理的卡接,从而会导致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无法连接;通过第二种方式形成的卡接部2111均与连接部2111平行,但是也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卡接部2111与连接部2111之间具有间隙,另一种是卡接部2111与连接部2111贴合,然而,当卡接部2111与连接部2111之间具有间隙时,卡接部2111也可能会越过卡槽111,而无法与卡槽111进行合理的卡接,从而会导致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无法连接。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2112和连接部2111的侧壁贴合。如此,能够保证卡接部2112的端部和卡槽111的槽壁抵接,使得卡接部2112和卡槽111互相卡合,以对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卡接部2112在连接部21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连接部211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
为了便于对卡槽111进行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11贯穿第一侧板11。这样,当第一侧板11具有较薄的厚度时,如果卡槽111不能贯穿第一侧板11,则对卡槽111的加工难度会提升。
因此,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中,卡槽111贯穿第一侧板11,便于对卡槽111进行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1被夹设于两个第二侧板21之间,此时,卡接部2112形成于本体212的内侧,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的卡合方向由外至内,此时,卡槽111被隐藏于内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侧板21被夹设于两个第一侧板11之间,此时,卡接部2112形成于本体212的外侧,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的卡合方向由内至外,此时,卡槽111被暴露于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侧板21被夹设于两个第一侧板11之间,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的卡合方向由内至外。
而为了便于对卡接部2112进行加工,且为了增大卡接部2112的变形量,便于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进行连接。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12和连接部2112的侧缘之间具有凹槽213,凹槽213的槽口朝向连接部2111的第二端,且凹槽213延伸至连接部2111的第一端。
这样,通过开设凹槽213,能够增大卡接部2112的变形量,便于对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进行连接,且能够防止卡接部2112发生过度变形,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可靠连接;此外,通过设置凹槽213,便于弯折刀对本体212进行折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21上具有四个卡接部2112。这样,使得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得更为可靠。
为了便于在本体212上形成卡接部2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为钣金件。由于钣金件的厚度较薄,通常都在6mm以下,因此采用钣金件,便于对本体212进行折弯形成卡接部2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为钣金件或塑胶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中,当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对准,使第一连接件1固定,然后移动第二连接件2,使第二连接件2向靠近第一连接件1的方向移动,当第二连接件2抵触到第一连接件1时,在第一连接件1自身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凹槽213的作用下,促使卡接结构211向内收缩,当第二连接件2移动至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相对应的位置时,卡接结构211向外扩张与卡槽111卡合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可靠连接,完成对壳体结构的组装;当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时,将第二连接件2从第一连接件1内拔出,当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分离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分离,完成对壳体结构的拆卸。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卡槽,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卡接结构,使得卡接结构与卡槽卡合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装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结构,其中,壳体结构内设置有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壳体结构的具体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包括上述的壳体结构,因而当壳体结构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发生损坏不能正常工作时,可以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对其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
具体的,当壳体结构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发生损坏时,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卸,此时,将第二连接件2从第一连接件1内拔出,当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分离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分离,完成对壳体结构的拆卸,然后对壳体结构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当壳体结构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检修或更换完毕之后,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组装,此时,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对准,使第一连接件1固定,然后移动第二连接件2,使第二连接件2向靠近第一连接件1的方向移动,当第二连接件2抵触到第一连接件1时,在第一连接件1自身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凹槽213的作用下,促使卡接结构211向内收缩,当第二连接件2移动至卡接部2112与卡槽111相对应的位置时,卡接结构211向外扩张与卡槽111卡合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可靠连接,完成对壳体结构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显示器。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液晶显示器。
此外,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其它不同的类型,此处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第一侧板侧方,以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卡槽内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和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卡槽,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与卡槽对应的卡接结构,使得卡接结构与卡槽卡合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装拆,进而便于对壳体结构进行装拆,便于对壳体结构内部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器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和所述第一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并贴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侧方,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共同围成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侧板具有可卡入所述卡槽内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卡槽相互卡接,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本体,所述卡接结构形成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本体齐平设置,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二侧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所述卡接部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方弯折,并向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卡槽相互卡接时,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卡槽内部,且所述卡接部的端部和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的侧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贯穿所述第一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被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或者,两个所述第二侧板被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侧缘之间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且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钣金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显示器。
CN202021477017.3U 2020-07-23 2020-07-23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86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7017.3U CN21278615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7017.3U CN21278615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6153U true CN21278615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3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7017.3U Active CN21278615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6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78539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及继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539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外壳及继电器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95923B (zh) * 2023-12-07 2024-03-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6153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US6424540B1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positioning a circuit board
US6339530B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a display device to and reducing an external size of a housing of equipment in which the attachment structure is provided
EP3146811B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rrangement
KR100647609B1 (ko) 새시 베이스용 모서리 보강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모듈
CN101770092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框架、以及该框架的制造方法
CN108321568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US11116102B2 (en) Display device
US8247707B2 (en) Shielding assembly
WO2024061033A1 (zh) 终端设备
JP2011013506A (ja) 表示装置
JP6208858B2 (ja) 液晶表示器及びその外枠部品
CN208111673U (zh) 电子设备及其弹片组件、弹片
JP2015148716A (ja) 曲面表示パネルの保持具
CN113625481B (zh) 显示设备装配结构及显示设备
EP4123239A1 (en) Air conditioner hous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9855297U (zh) 一种整体卫浴墙板转角连接件及整体卫浴机构
US10349548B1 (en)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6713576U (zh) 板材结构
CN218275405U (zh) 辅助安装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879635A (zh) 机壳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6647262U (zh) 服务器机箱
CN220080504U (zh) 一种墙板
EP2159627A1 (en) Flat screen assembly
CN218438416U (zh) 一种快速拼接式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