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3576U - 板材结构 - Google Patents

板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3576U
CN216713576U CN202123161006.1U CN202123161006U CN216713576U CN 216713576 U CN216713576 U CN 216713576U CN 202123161006 U CN202123161006 U CN 202123161006U CN 216713576 U CN216713576 U CN 216713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bstrate
mounting
plates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10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engtai Chuangzh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engtai Chuangzh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engtai Chuangzh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Pengtai Chuangzhan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10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3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3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3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材结构,包括基板和内衬板,基板呈圆弧状设置,以在基板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内衬板呈与基板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凸起与凹槽相抵接,如此实现了对所述基板的支撑,避免基板变形。

Description

板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板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不再只有单一矩形结构,人们通过大胆的创新,使得建筑物具有例如棱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圆弧形等结构,圆弧形结构由于其优美的线条,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圆弧状结构,圆弧形结构通常采用大尺寸的圆弧板进行拼接组合最终形成大的圆弧面,但是在建筑过程中,大尺寸的圆弧板存在变形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板材结构,旨在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大尺寸的圆弧板存在变形的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材结构,包括:
基板,呈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以及,
内衬板,呈与所述基板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内衬板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衬板沿所述基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基板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缘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用以分别供两个所述内衬板安装。
可选地,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的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对应设置,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部,多个所述支撑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夹装空间,所述夹装空间供对应的所述内衬板安装。
可选地,所述内衬板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螺纹孔;
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装有第一螺接件,所述第一螺接件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内衬板相抵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内衬板的侧面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抵接板和连接板,所述抵接板用以与所述基板相抵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与建筑框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基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基板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安装件用以支撑所述加强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所述基板相连的第一底板和自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二底板和自所述第二底板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抵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呈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所述内衬板呈与所述基板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通过使得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抵接,以支撑所述基板,避免所述基板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板材结构的左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板材结构的右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板材结构的俯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板材结构 4112 连接板
1 基板 5 第一螺接件
2 内衬板 6 加强件
3 安装板 61 第二底板
4 支撑组件 62 第二侧板
41 支撑部 7 安装件
411 支撑板 71 第一底板
4111 抵接板 72 第一侧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不再只有单一矩形结构,人们通过大胆的创新,使得建筑物具有例如棱形,三角形、多边形或圆弧形等结构,圆弧形结构由于其优美的线条,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圆弧状结构,圆弧形结构通常采用大尺寸的圆弧板进行拼接组合最终形成大的圆弧面,但是在建筑过程中,大尺寸的圆弧板存在变形的风险。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结构,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3及图6,板材结构100包括基板1和内衬板2,所述基板1呈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所述内衬板2呈与所述基板1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1呈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基板1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所述内衬板2呈与所述基板1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通过使得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抵接,以支撑所述基板1,避免所述基板1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基板1的材质不做限定,例如,所述基板1的材质可以是铝,还可以是不锈钢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述内衬板2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衬板2沿所述基板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两个所述内衬板2支撑所述基板1,进一步地增强了所述板材结构100的强度和硬度,避免所述基板1变形。
参照图5和图6,所述基板1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缘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板3,两个所述安装板3分别供两个所述内衬板2安装,如此实现了所述内衬板2的安装,且通过在所述基板1的侧缘设置所述安装板3,进一步增强了所述基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强度和硬度,避免所述基板1变形。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基板1沿其长度方向的强度,参照图2,所述板材结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的两个支撑组件4,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安装板3对应设置,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基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部41,多个所述支撑部41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3之间形成夹装空间,所述夹装空间供对应的所述内衬板2安装,如此设置,实现了所述内衬板2的安装,且通过所述支撑组件4、安装板3及所述内衬板2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基板1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参照图6,所述内衬板2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部41 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板3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装有第一螺接件5,所述第一螺接件5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实现了所述内衬板2的安装,操作简单,效果好。
具体地,参照图6,所述支撑部41包括与所述内衬板2相抵接的支撑板 411,所述支撑板411背离所述内衬板2的侧面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抵接板4111和连接板4112,所述抵接板4111用以与所述基板1相抵接,避免所述基板1变形,所述连接板4112用于与建筑框架相连接,如此,实现了将所述板材结构100安装于建筑框架。
,为了将所述连接板4112安装于所述建筑框架,参照图7,所述连接板4112 上设置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用于供螺接件插装,所述螺接件的螺纹端用于与建筑框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如此,实现了所述板材结构的安装,操作简单,效果好。
具体地,参照图1、图2及图4,所述板材结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加强件6,所述加强件6沿所述基板1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基板1相抵接,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加强件6在所述基板1宽度方向上进行支撑,避免所述基板1塌陷变形。
为了提高所述加强件6对于所述基板1的支撑效果,所述加强件6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6沿所述基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多个所述加强件6的支撑,使得所述基板1承受的多个所述加强件的支撑力较均匀,避免所述基板1受力不均而变形。
为了安装所述加强件6,参照图3,所述板材结构100还包括安装件7,所述安装件7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基板1相连,通过所述安装件7支撑所述加强件6,实现了所述加强件6的安装,效果好。
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安装件7包括与所述基板1相连的第一底板71 和自所述第一底板71远离所述基板1的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一侧板7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72沿所述基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强件6包括第二底板61和自所述第二底板61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二侧板6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62沿所述基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61和所述第一底板71 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72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62抵接固定,如此,增大了所述安装件7与所述加强件6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效果,使得所述加强件6安装的更稳固。
具体地,为了使得所述安装件7与所述加强件6连接牢固,所述第一侧板72上设置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侧板62上设置有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内插装有第二螺接件8,所述第二螺接件8插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螺接件8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穿设孔与螺母螺纹连接,如此,使得所述安装件7和所述加强件6连接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呈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基板的一侧面形成沿其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以及,
内衬板,呈与所述基板弧度相同的圆弧状设置,以在所述衬板的一侧面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衬板沿所述基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缘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用以分别供两个所述内衬板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的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与两个所述安装板对应设置,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部,多个所述支撑部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夹装空间,所述夹装空间供对应的所述内衬板安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沿其厚度方向贯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支撑部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螺纹孔;
所述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装有第一螺接件,所述第一螺接件的螺纹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内衬板相抵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内衬板的侧面沿其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有抵接板和连接板,所述抵接板用以与所述基板相抵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与建筑框架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内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基板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基板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结构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基板相连,所述安装件用以支撑所述加强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与所述基板相连的第一底板和自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二底板和自所述第二底板一侧面凸设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基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一底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抵接固定。
CN202123161006.1U 2021-12-15 2021-12-15 板材结构 Active CN216713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1006.1U CN216713576U (zh) 2021-12-15 2021-12-15 板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1006.1U CN216713576U (zh) 2021-12-15 2021-12-15 板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3576U true CN21671357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1006.1U Active CN216713576U (zh) 2021-12-15 2021-12-15 板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3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7738B2 (en) Auxiliary securing support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CA2597186A1 (en) Fastening member and external wal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KR20060018369A (ko) 새시 베이스용 모서리 보강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모듈
JP3867719B2 (ja) 留め付け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外壁施工構造並びに外壁施工方法
CN216713576U (zh) 板材结构
CN212786153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2190163A (zh) 一种卫浴的底盘模块及底盘结构
EP0758043A1 (en) Concrete form deformation prevent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oncrete form with the same
JPH0317988B2 (zh)
CN209977686U (zh) 一种钣金件及钣金连接结构
CN212619366U (zh) 挂板座、壁挂安装结构和热水器
CN210827979U (zh) 一种防褪色防腐蚀的铝单板幕墙
CN219938290U (zh) 光伏组件的框架以及光伏组件
CN217480614U (zh) 装配式建筑构件
CN219548220U (zh) 一种装饰面板单元及柱装饰结构
CN213963150U (zh) 一种卫浴的底盘模块及底盘结构
CN217463470U (zh) 高可靠性吊型管夹
CN217128836U (zh) 立式龙骨架
CN216218310U (zh) 连接支架及机柜
CN110259048B (zh) 一种金属板装饰线条结构
CN220135369U (zh) 灯带安装支架及显示器外壳
CN213028944U (zh) 加强构件、背板及交互平板
CN219175732U (zh) 瓷砖复合墙板的安装结构
CN213028820U (zh) 一种安装立柱及具有该安装立柱的机柜
CN214090394U (zh) 一种型材连接件、型材连接装置及拼装式房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