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8320U -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8320U
CN212748320U CN202021760510.6U CN202021760510U CN212748320U CN 212748320 U CN212748320 U CN 212748320U CN 202021760510 U CN202021760510 U CN 202021760510U CN 212748320 U CN212748320 U CN 212748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ixed
automobile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05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博�
李瀛
孟彦儒
郑国辉
宋雨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Tanscar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Tansca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Tanscar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Tanscar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05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8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8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8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包括移动支撑机构、提升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移动支撑机构固定在底座的下端面,且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抵撑架和自锁滚轮,所述第一液压缸和自锁滚轮均固定在底座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液压缸位于自锁滚轮的外侧,同时第一液压缸的下侧通过第一活塞杆与抵撑架相连接,所述提升机构贯穿底座,所述翻转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端面的左侧。该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支撑固定住该装置之后,搭载板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将汽车开到搭载板上后,搭载板向上移动至通孔内,方便完成汽车搭载工作,以便完成后续汽车的固定翻转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翻转试验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背景技术
汽车翻转试验台是对汽车进行翻转测试,验证车辆结构稳定性和整车安全性的设备,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典型的如CN201765118U,一种用于汽车整车测试的车载燃油系统检测用汽车翻转试验台。它由传动系统、机体台架、托挡支撑系统和辅件组成,传动系统设置有涡轮涡杆减速器、行星摆线针轮减速器和齿轮大齿圈减速器,减速器之间分别通过联轴器二和联轴器三连接;机体台架上设置有主体框架,主体框架所在平面偏离旋转中心轴所在平面;托挡支撑系统的左旋转座和右旋转座通过结构支架连接机体台架的主体框架。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燃油系统完整性检测的有效设备,它广泛适用于八座以下载客车辆和其他类车辆的试验要求,并且具有传动速比高、输出扭矩大、结构简单、强度可靠、运行平稳和负载能力较大的优点。
综上所述,现有的汽车翻转试验台不便搭载汽车,汽车的安装操作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翻转试验台不便搭载汽车,汽车的安装操作不够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包括移动支撑机构、提升机构和翻转机构,
移动支撑机构,所述移动支撑机构固定在底座的下端面,且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抵撑架和自锁滚轮,所述第一液压缸和自锁滚轮均固定在底座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液压缸位于自锁滚轮的外侧,同时第一液压缸的下侧通过第一活塞杆与抵撑架相连接;
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贯穿底座;
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端面的左侧。
所述抵撑架与底座构成伸缩结构,且抵撑架和自锁滚轮均设置有四个,同时四个抵撑架和四个自锁滚轮均关于底座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地点之后,抵撑架可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活塞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自锁滚轮离开地面,方便抵撑固定住该装置,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架、第二液压缸、第二活塞杆、搭载板和通孔,且支架固定在底座上端面的右侧,所述支架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液压缸,且第二液压缸的下侧通过第二活塞杆与搭载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贯穿通孔,且通孔开设在底座上,所述搭载板与支架构成伸缩结构,将汽车开到搭载板上后,搭载板可在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活塞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方便完成汽车的搭载工作,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马达、齿轮、齿圈和限位架,且马达固定在底座上,同时马达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啮合连接在齿圈的底部,且齿圈之间固定有汽车固定板,同时汽车固定板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与齿圈的内侧之间均固定有固定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1)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杆、抵撑架和自锁滚轮,该装置在自锁滚轮的作用下移动至所需地点之后,抵撑架可在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活塞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自锁滚轮离开地点,方便抵撑固定住该装置;
(2)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活塞杆、搭载板和通孔,支撑固定住该装置之后,搭载板可在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活塞杆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将汽车开到搭载板上后,搭载板向上移动至通孔内,方便完成汽车搭载工作,以便完成后续汽车的固定翻转工作;
(3)设置有搭载板、通孔、齿圈和汽车固定板,搭载板搭载汽车并向上移动至通孔内后,再将汽车开到汽车固定板上,汽车固定板上的锁紧设备固定住汽车后,汽车固定板可随着齿圈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汽车翻转,方便进行汽车翻转试验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俯视剖面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移动支撑机构,201、第一液压缸,202、第一活塞杆,203、抵撑架,204、自锁滚轮,3、提升机构,301、支架,302、第二液压缸,303、第二活塞杆,304、搭载板,305、通孔,4、翻转机构,401、马达,402、齿轮,403、齿圈,404、限位架,5、汽车固定板,6、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移动支撑机构2,移动支撑机构2固定在底座1的下端面,且移动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液压缸201、第一活塞杆202、抵撑架203和自锁滚轮204,第一液压缸201和自锁滚轮204均固定在底座1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液压缸201位于自锁滚轮204的外侧,同时第一液压缸201的下侧通过第一活塞杆202与抵撑架203相连接;
提升机构3,提升机构3贯穿底座1;
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
具体的,抵撑架203与底座1构成伸缩结构,且抵撑架203和自锁滚轮204均设置有四个,同时四个抵撑架203和四个自锁滚轮204均关于底座1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该装置在自锁滚轮204的作用下移动至所需地点之后,抵撑架203可在第一液压缸201和第一活塞杆20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自锁滚轮204离开地点,方便抵撑固定住该装置。
具体的,提升机构3包括支架301、第二液压缸302、第二活塞杆303、搭载板304和通孔305,且支架301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右侧,支架301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液压缸302,且第二液压缸302的下侧通过第二活塞杆303与搭载板304相连接,第二活塞杆303贯穿通孔305,且通孔305开设在底座1上,支撑固定住该装置之后,搭载板304可在第二液压缸302和第二活塞杆30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将汽车开到搭载板304上后,第二活塞杆303收缩,从而带动搭载板304向上移动,直至搭载板304处在通孔305内,方便完成汽车搭载工作,以便完成后续汽车的固定翻转工作。
具体的,搭载板304与支架301构成伸缩结构,将汽车开到搭载板304上后,搭载板304可在第二液压缸302和第二活塞杆30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方便搭载汽车。
具体的,翻转机构4包括马达401、齿轮402、齿圈403和限位架404,且马达40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马达40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齿轮402,汽车固定板5上的锁紧设备固定住汽车后,齿轮402可在马达401的作用下转动,以便带动齿圈403转动。
具体的,齿轮402啮合连接在齿圈403的底部,且齿圈403之间固定有汽车固定板5,同时汽车固定板5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与齿圈403的内侧之间均固定有固定架6,齿圈403与齿轮402啮合连接在一起,齿轮402转动时可带动齿圈403转动,汽车固定板5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汽车翻转,方便进行汽车翻转试验工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时,首先通过自锁滚轮204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地点,接通至外部电源,启动第一液压缸201,第一液压缸201带动第一活塞杆202伸长,从而带动抵撑架203向下移动,直至自锁滚轮204离开地面,以此抵撑固定住该装置,接着启动第二液压缸302,第二液压缸302带动第二活塞杆303伸长,从而带动搭载板304向下移动,直至搭载板304接触地点,工作人员将汽车开到搭载板304上后,第二活塞杆303收缩,从而带动搭载板304向上移动,直至搭载板304处在通孔305内,再将汽车开到汽车固定板5上,汽车固定板5上的锁紧设备固定住汽车后,工作人员离开汽车并从该装置上下来,启动马达401后,马达401带动齿轮402转动,齿圈403与齿轮402啮合连接在一起,齿轮402随之转动,汽车随着汽车固定板5一起转动,以此进行汽车翻转试验工作,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包括移动支撑机构(2)、提升机构(3)和翻转机构(4),其特征在于:
移动支撑机构(2),所述移动支撑机构(2)固定在底座(1)的下端面,且移动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液压缸(201)、第一活塞杆(202)、抵撑架(203)和自锁滚轮(204),所述第一液压缸(201)和自锁滚轮(204)均固定在底座(1)下端面的左右两侧,且第一液压缸(201)位于自锁滚轮(204)的外侧,同时第一液压缸(201)的下侧通过第一活塞杆(202)与抵撑架(203)相连接;
提升机构(3),所述提升机构(3)贯穿底座(1);
翻转机构(4),所述翻转机构(4)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左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撑架(203)与底座(1)构成伸缩结构,且抵撑架(203)和自锁滚轮(204)均设置有四个,同时四个抵撑架(203)和四个自锁滚轮(204)均关于底座(1)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支架(301)、第二液压缸(302)、第二活塞杆(303)、搭载板(304)和通孔(305),且支架(301)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的右侧,所述支架(301)的内顶部固定有第二液压缸(302),且第二液压缸(302)的下侧通过第二活塞杆(303)与搭载板(304)相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303)贯穿通孔(305),且通孔(305)开设在底座(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板(304)与支架(301)构成伸缩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马达(401)、齿轮(402)、齿圈(403)和限位架(404),且马达(401)固定在底座(1)上,同时马达(40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齿轮(4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02)啮合连接在齿圈(403)的底部,且齿圈(403)之间固定有汽车固定板(5),同时汽车固定板(5)上端面的左右两侧与齿圈(403)的内侧之间均固定有固定架(6)。
CN202021760510.6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Active CN212748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0510.6U CN21274832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0510.6U CN21274832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8320U true CN212748320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9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0510.6U Active CN212748320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8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6931U (zh) 汽车底盘焊接自动翻转机
CN212748320U (zh) 一种便于车辆安装搭载的汽车翻转试验台
CN108313945B (zh) 一种矩形法兰板翻转系统
CN21077471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集成测试台架
CN217996684U (zh) 一种安全举升架
CN111348009A (zh) 一种便于汽车维修的支持架
CN208135850U (zh) 一种矩形法兰板翻转系统
CN115790099A (zh) 驱动下置的垂直提升沥水滚床
CN211991658U (zh) 龙门式翻梁机
CN113695828A (zh) 车架翻转工装
CN210480283U (zh) 一种新型移动式登车轿
CN211770052U (zh) 一种升举起重机
CN217513243U (zh) 一种焊接用汽车底盘固定机构
CN212311853U (zh) 一种汽车天窗外护手动组装固定装置
CN210366780U (zh) 一种电机铁芯吊装翻身工具
CN217812639U (zh) 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
CN211895955U (zh) 一种新型电力检修平台
CN219747918U (zh) 一种大型壳体翻转装置
CN212125080U (zh) 一种一体式备用升降轮底盘
CN220353352U (zh) 一种可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CN217304396U (zh) 车载行吊式千斤顶现场检定装置
CN214929248U (zh) 道路检测车
CN21504268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高强度支架
CN2259975Y (zh) 一种龙门牵拉式汽车修理工作台架
CN219544851U (zh) 一种物料周转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