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6872U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46872U CN212746872U CN202021077790.0U CN202021077790U CN212746872U CN 212746872 U CN212746872 U CN 212746872U CN 202021077790 U CN202021077790 U CN 202021077790U CN 212746872 U CN212746872 U CN 2127468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 indoor unit
- guid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无风感导风件,包括导风件本体与多个导流叶片,所述导风件本体上设有通孔;多个导流叶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导流叶片的延伸末端共同围合形成透风区域;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具有过风间隙,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同向偏转,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径向截面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发射气流效果与无风感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用户在使用空气处理装置时,经常会有空气处理装置送风过硬,使用舒适度较差。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商家研发了具有无风感的导风件,使得空气处理装置能够提供柔和的气流。现有的无风感导风件通常为在导风件上开设多个微孔,利用微孔打散气流使得出风柔和,到这种导风件风阻大,提供的气流无风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风感导风件,旨在提升无风感导风件的无风感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风感导风件,包括:
导风件本体,所述导风件本体上设有通孔;以及,
多个导流叶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导流叶片的延伸末端共同围合形成透风区域;
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具有过风间隙,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同向偏转,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径向截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延伸末端相对导流叶片的连接端扭转,所述导流叶片弯曲。
可选地,所述导流叶片的连接端与所述延伸末端均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叶片的宽度沿所述连接端至所述延伸末端方向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透风区域的等效半径小于或等于15mm。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本体包括多个所述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对应设有所述导流叶片。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本体的端部具有背向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背风面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转轴。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本体为弧形板,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迎风面为凹弧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的无风感导风件。
可选地,所述无风感导风件为导风板,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形成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导风板安装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
可选地,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侧边抵接。
可选地,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状态下,所述出风口的长边与邻近所述长边的导风板之间具有过风间隙。
可选地,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摆动。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风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关机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均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门封盖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驱动件,多个所述导风板均连接有所述驱动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无风感导风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导流叶片,引导通过所述通孔中的气流发生偏转,形成旋转气流,具有气流向所述通孔周侧发散效果好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气流向前方吹送的距离和强度,从而提升无风感效果。再者,所述导流叶片为静叶片,不与所述通孔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若叶片发生被气流带动而发生转动,将会虚弱叶片对气流的发散效果,本方案导流叶片受气压影响小,对气流的发散效果好。另外,现有的多通孔类型的无风感结构件,当孔径过大时无风感效果差,而且通孔的总面积与无风感结构件的面积的比例过大也将直接削弱了无风感的效果,截流效应明显,使得无风感结构件的气流量受限,而本方案采用导流叶片形成无风感,孔径不受限制,具有风阻小的特点,有利于提升无风感导风件的气流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风感导风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在出风口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在导风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D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E-E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在无风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F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导风件在壳体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导风件与驱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 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风感导风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无风感导风件100,包括:导风件本体110和多个导流叶片120,所述导风件本体110上设有通孔111;以及,多个导流叶片120设置在所述通孔111的壁面,所述导流叶片120沿所述通孔111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导流叶片120的延伸末端共同围合形成透风区域130;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120之间具有过风间隙,多个所述导流叶片120沿所述通孔111的周向同向偏转,所述导流叶片120相对于所述通孔111的径向截面倾斜设置。因此当气流从所述通孔111经过时,所述导流叶片 120引导气流,使得气流的流动方向发生偏转,避免气流沿所述通孔111的径向直吹,多个所述导流叶片120共同作用,能够使得通孔111的出风气流发生旋转发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导流叶片120,引导通过所述通孔111中的气流发生偏转,形成旋转气流,具有气流向所述通孔111周侧发散效果好的特点,有效降低了气流向前方吹送的距离和强度,从而提升无风感效果。再者,所述导流叶片120为静叶片,不与所述通孔11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若叶片发生被气流带动而发生转动,将会虚弱叶片对气流的发散效果,本方案导流叶片120受气压影响小,对气流的发散效果好。另外,现有的多通孔111类型的无风感结构件,当孔径过大时无风感效果差,而且通孔111的总面积与无风感结构件的面积的比例过大也将直接削弱了无风感的效果,截流效应明显,使得无风感结构件的气流量受限,而本方案采用导流叶片120形成无风感,孔径不受限制,具有风阻小的特点,有利于提升无风感导风件100的气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透风区域130能够减小通孔111内的气流阻力,同时还能有利于形成旋流,增强通孔111出风的旋流效果,提升通孔111出风的发散效果,从而增强无风感效果。可以理解,旋流的风眼形成在所述透风区域130 处,当所述透风区域130具有挡风的障碍物时,旋流的风眼被破坏,会影响旋流效果。另外,旋流的风压处的气压为旋流中气压较小的位置,因此风眼处流出的气流比较柔和,使得通孔111整体的无风感效果得以保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透风区域130不仅限于设置在通孔111的轴心处,也可以是设置在偏离所述通孔轴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叶片120包括连接所述导风件本体110的连接端121以及远离所述连接端121的延伸末端122,所述延伸末端122相对所述连接端121扭转,所述导流叶片120弯曲。具体地,所述导流叶片120的后侧的表面和前侧的表面均为曲面,采用曲面引导气流具有导流效果好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小风阻和降低风量损失。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导流叶片120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导流叶片为平直板,通过倾斜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发散气流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端121与所述延伸末端122均呈弧形设置。为方便理解,可以理解为,所述导流叶片120为一弧形叶片的两端通过扭转形成。具体地,所述导流叶片120的后侧的表面为凹面,所述导流叶片120前侧的表面为凸面。相邻两个导流叶片120中,其中一者的前侧表面和另一者的后侧表面共同作用引导过风间隙中的气流,具有导风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提升气流的发散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导流叶片120扭转为形状结构特点,并不限制导流叶片120的成型工艺,所述导流叶片120具体可以通过浇铸、冲压、扭转弯曲、打磨等等工艺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延伸末端均平直设置,同样也能实现所述通孔出风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2所示,所述导流叶片120的宽度沿所述连接端121至所述延伸末端122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端121的宽度更大,导流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引导气流向通孔111的周侧发散,有利于提升气流发散的能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风件本体110包括多个所述通孔111,每个所述通孔111均对应设有所述导流叶片12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111沿所述导风件本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通孔111能够有效提高所述无风感导流件的通风量。另外,由于多个所述通孔111吹出的气流均沿周向发散,使得相邻的通孔111之间吹出的气流能够相互混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无风感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不仅限于多个所述通孔111沿所述导风件本体110的长度方向排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通孔沿在所述导风件本体上呈阵列排布,还可以是,多个所述通孔轴向排布;还可以是,多个所述通孔呈扇形排布等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风件本体110具有迎风面112和背风面113,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迎风面112远离所述背风面113的一侧。具体地,所述导风件本体110包括具体所述迎风面112和所述背风面113的板体。传统的导风板的转轴141设置在所述板体上,使得转轴141轴线位于所述板体上,其转动角度小。本实施例所述转动轴线不设置在所述板体,而是位于所述板体外,有利于提升板体的位移范围和转动角度,具有导风角度大的特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导风件本体的端部设有转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风件本体110的端部具有背向所述背风面113延伸的连接件140,所述连接件140设有转轴141,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转轴141与所述壳体200连接,以使所述导风板沿所述转动轴线转动。具体地,所述转轴141位于所述风道210,所述转轴141通过连接件140实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板体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转轴141 不仅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迎风面的中部凸设有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转轴;还可以是,所述导风件本体的端部具有背向所述背风面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轴孔,所述风道壁面设有与所述轴孔适配的转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12所示,所述导风件本体110为弧形板,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迎风面112为凹弧面,有利于所述风道210中的气流流畅过度到所述迎风面112上,具有风阻小和导风效果好的特点。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迎风面112的弯曲内侧。再者,当所述迎风面112背向出风口211的出风方向时,所述导风板用于实现无风感,弧形的迎风面112还具有将气流向所述通孔111引导的作用,有利于进行一步减小无风感出风时的气流阻力以及提升出风量。所述无风感出风量的提升还有利于换热器的能效,提升能源利用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本体110为中空板,具有减小导风件本体110的质量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透风区域130的等效半径小于或等于15mm,透风区域 130在所述通孔111径向截面上的表面积,与所述等效直径的圆面积相等。具体地,所述导流叶片120在所述通孔111径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孔111的半径,所述导流叶片120在所述通孔111径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通孔111半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5mm。当所述透风区域130的等效直径过大容易使得透风区域130风压大,从而破坏通孔111的无风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4、图6和图9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无风感导风件100,该无风感导风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无风感导风件100为导风板,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形成有风道210的壳体200,所述导风板安装于所述风道210的出风口211。所述导风板不仅能够实现无风感,同时还具有导风效果。例如,当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转向背向出风口211出风方向时,气流从所述通孔111中穿过,在所述导流叶片120的作用下实现无风感出风;当所述导风板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出风口211所在平面近视垂直位置时,所述导风板具有导风作用。当然无风感和导风功能的实现不仅限于上述位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述无风感导风件100不仅限于导风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百叶,还可以风门等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200转动连接。所述导风板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211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从而实现导风板无风感程度的调节以及导风功能的实现。本实施例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200不仅限于上述连接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200滑动连接,同样能够实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200活动连接的风门220,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关机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均位于所述风道210内,所述风门220封盖所述出风口211。本实施例所述导风板具有转入所述风道210内的第一工位,以及至少部分转出所述风道210外的第二工位,当所述壳体200的风门需要关闭所述出风口211时,所述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图8、图10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多个所述导风板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升对出风口211气流引导的效果。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所述导风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包括两个以上的导风板,另外单个所述导风板也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具的无风感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211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113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侧边抵接。相邻的导风板之间抵接,有利于使得更多的气流从所述通孔111流出风道210,从而提升无风感效果。更具体地,两个所述导风板并列设置围成一个汇流区域,汇流区域内的气流在所述导风板内侧的弧面的影响下,倾向于从所述通孔111流出,有利于提升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状态下,所述出风口211的长边与邻近所述长边的导风板之间具有过风间隙。所述导风板并未弯曲覆盖所述出风口211,从而流出的部分间隙,以供气流通过,有利于提升出风量。由于所述导风板的通孔111流出的气流具有旋转以及周向发散的特点,因此,该过风间隙流出的气流会收到所述旋转气流的影响,从而变得更加柔和,使得即使是过风间隙中流出的气流也能实现无风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室内机进行无风感出风时,所述导风板不仅限于上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导风板相互抵接以覆盖所述出风口,还可以是,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侧缘层叠,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板至少部分封盖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211宽度方向摆动。随着所述导风板摆动,所述出风口211的气流沿出风口211宽度方向发生偏转,具有出风范围大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风状态,不仅限于沿所述出风口211 宽度方向摆动,也可以是固定在某一角度进行导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驱动件300,多个所述导风板均连接有所述驱动件300。每个所述导风板均能实现单独驱动,因此,可以实现部分所述导风板无风感出风,部分所述导风板进行导风,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导风板共同用于无风感出风,也可以是多个所述导风板共同用于导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无风感导风件100,该无风感导风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件本体,所述导风件本体上设有通孔;以及,
多个导流叶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壁面,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径向延伸,多个所述导流叶片的延伸末端共同围合形成透风区域;
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叶片之间具有过风间隙,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通孔的周向同向偏转,所述导流叶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径向截面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末端相对导流叶片的连接端扭转,所述导流叶片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的连接端与所述延伸末端均呈弧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的宽度沿所述连接端至所述延伸末端方向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风区域的等效半径小于或等于1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本体包括多个所述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对应设有所述导流叶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本体的端部具有背向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背风面延伸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转轴。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本体为弧形板,所述导风件本体的迎风面为凹弧面。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导风件为导风板,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形成有风道的壳体,所述导风板安装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所述导风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侧边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状态下,所述出风口的长边与邻近所述长边的导风板之间具有过风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摆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风门,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关机状态下,多个所述导风板均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门封盖所述出风口。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驱动件,多个所述导风板均连接有所述驱动件。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风感导风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7790.0U CN212746872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77790.0U CN212746872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46872U true CN212746872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0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77790.0U Active CN212746872U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468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8625A (zh) * | 2021-04-19 | 2021-06-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21077790.0U patent/CN2127468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8625A (zh) * | 2021-04-19 | 2021-06-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板组件、空调机、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45827B2 (ja) | 軸流通風機 | |
CN112728638A (zh) | 空调器出风口导风结构、空调器 | |
CN212746872U (zh)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0192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107673U (zh) | 一种导风板及空调器 | |
CN210345661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411000B (zh) | 一种出风结构及出风控制方法 | |
CN113803866A (zh) | 无风感导风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71517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8469073B (zh) | 窗式空调设备 | |
CN215571011U (zh) | 一种换气装置 | |
CN21060196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31986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29874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378069A (zh) |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0861610U (zh) |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9539529B (zh) |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2682853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327288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511469U (zh) | 散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31987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108930U (zh) | 导风板和嵌入式空调机 | |
CN21274669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395543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817907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