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5661U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45661U CN210345661U CN201921229005.6U CN201921229005U CN210345661U CN 210345661 U CN210345661 U CN 210345661U CN 201921229005 U CN201921229005 U CN 201921229005U CN 210345661 U CN210345661 U CN 2103456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wheel
- vortex ring
- axial flow
- 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壳体、涡环发生部和风机组件,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风筒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集流件安装于出风口,集流件上设置有与风筒连通的送风口,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涡环发生部安装于壳体,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穿过且经由集流件吹出;风机组件安装于风筒,风机组件位于涡环发生部的远离集流件的一侧,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涡环发生装置吹出的涡环气流能够进行有效的消旋,且送风量更大,涡环气流送风更远、定向、定点送风的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设置带有轴流风机的涡环发生装置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而对于带有轴流风机的涡环发生装置而言,涡环发生装置内部的风源由轴流风机提供,这就使得涡环发生装置出风口截面速度聚集程度差;且出风口的气流速度方向并不完全沿着轴向方向,出风口速度向四周发散,造成了出口形成的涡环常常不太稳定,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耗散,无法实现远距离送风;同时由于出风发散,降低了定点送风的准确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涡环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经由所述集流件吹出;以及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筒,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涡环发生部的远离所述集流件的一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或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呈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α,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β,α-β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流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叶片数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叶片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5。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流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外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流风轮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轴向跨度值。
可选地,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和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安装于所述风筒,以阻隔所述风筒内的气流流向所述集流件,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门,以周期性地驱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闭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轴流风轮与所述开关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三倍的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三轴流风轮,所述第三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第三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集流件为集流罩,所述集流罩自所述出风口向所述送风口呈渐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集流件为集流板,所述集流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板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涡环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穿过且经由所述集流件吹出;以及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筒,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涡环发生部的远离所述集流件的一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涡环发生装置,其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穿过且经由所述集流件吹出;以及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筒,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涡环发生部的远离所述集流件的一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筒的出风口处设置集流罩,使得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使用具有两级轴流风轮的风机组件驱动气流流入所述涡环发生部,使得第一轴流风轮与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旋转方向相反,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经由所述风道吹出,则由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能够被有效的消旋,则涡环发生装置吹出的涡环气流的送风量更大,涡环气流送风更远、定向、定点送风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环发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涡环发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涡环发生装置的风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风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涡环发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组件的叶片安装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涡环发生装置 | 2 | 涡环发生部 |
1 | 壳体 | 21 | 驱动装置 |
11 | 风筒 | 22 | 开关门 |
111 | 进风口 | 3 | 风机组件 |
112 | 出风口 | 31 | 第一轴流风轮 |
12 | 集流件 | 32 | 第二轴流风轮 |
121 | 送风口 | 4 | 整流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可单独使用,还可用于空调器、空气净化器、加湿机或新风机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该涡环发生装置100包括壳体1、涡环发生部2和风机组件3;
壳体1包括风筒11和集流件12,风筒11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集流件12安装于出风口112,集流件12上设置有与风筒11连通的送风口121,送风口121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2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2安装于壳体1,涡环发生部2周期性地供气流穿过且经由集流件12吹出;
风机组件3安装于风筒11,风机组件3位于涡环发生部2的远离集流件12的一侧,风机组件3包括第一轴流风轮31和第二轴流风轮32,第一轴流风轮31和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腔形成风道,风筒11的形状可以为直筒形、弯折筒型,其截面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异形等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出风口112与进风口111相对设置时,风筒11呈直筒型,其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气流送风的沿程阻力小、出风更加均匀顺畅。当出风口112与进风口111不相对时,风筒11呈折弯形。风筒11的整体形状及其截面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出风口112、进风口111和送风口1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集流件12与风筒1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件12与风筒11分体成型时,集流件12与风筒11密封连接。
涡环发生部2可以安装在风筒11上,也可以安装在集流件12上,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涡环发生部2可以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或外部,涡环发生部2也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设置。涡环发生部2能够周期性地供气流经由集流件12吹出,由于风机组件3在持续进风,会使得集聚在涡环发生部2靠近风机组件3的一侧的空气快速的吹向送风口121,进而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涡环气流。使得送风口121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2的过风面积,因此从出风口112流向送风口121的气流中,会有部分气流沿着集流件12的内壁面,然后从送风口121周缘流出,另一部分气流则从送风口121中部流出。将从送风口121边缘流出的部分气流定义为边缘气流,将从送风口121中部流出的气流定位为中部气流。那么,边缘气流因受到集流件12内壁面的阻力,相较于中部气流而言,流速更低。这种流速的差距,将导致气流从送风口121流出时,会产生涡环气流。从而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且涡环在传送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空气发生热交换,涡环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温差不大,保证了涡环吹在人身上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过冷或过热感觉,提升舒适性。
具体而言,涡环发生部2包括驱动装置21和开关门22,开关门22安装于风筒11,以阻隔风筒11内的气流流向集流件12,驱动装置21连接开关门22,以周期性地驱动开关门22打开或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开关门22闭合时,即阻隔风筒11内的气流流向集流件12时,开关门22可以是完全关闭,也可以是部分关闭,例如只关闭风筒11的通道截面的2/3,4/5,5/6,9/10等。驱动装置21可以包括控制板及驱动件,控制板控制驱动件驱动开关门22往复运动或重复打开或关闭风道。驱动装置21可以设置在壳体1内,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或壳体1外,为了防止驱动装置21对风道内的气流产生阻扰,优选地将控制件设置在壳体1上或壳体1外。开关门22可以设置在风筒11的内腔,将风筒11的内腔一分为二,则开关门22可以用于阻隔气流流向出风口112;开关门22还可以设置在风筒11的出风口112处,此时,开关门22可以阻隔气流从出风口112流向集流件12。当开关门22关闭时,即阻隔风筒11内的气流流向集流件12,风筒11内持续进风,此时风筒11内能够集聚一定量的气流,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当打开开关门22时,风筒11内的气流能够形成驱动力,从送风口121吹出形成涡环,如此,开关门22的周期性开启或关闭使得气流以脉冲的方式流出,则能够进行远距离及定向送风。开关门22可以为叶片结构、风扇结构等,只需能够周期性的阻隔风筒11内的气流流向集流件12,以形成涡环状吹出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门22还可以安装于集流罩,用于周期性的阻隔气流从出风口112流向送风口121。
风机组件3能够驱动足够的气流从进风口111流入涡环发生部2,使得气流经涡环发生部2后从出风口112处形成涡环气流吹出,并保证涡环气流输出范围大且输出距离远,从而保证良好的出风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风机组件3可以包括两级风轮、三级风轮、四级风轮等。可以理解的是,当风机组件3包括多级风轮时,多级风轮的送风方向一致,均为从进风口111流向出风口112。通过使用多级风轮,能够增大进风量,从而从出风口112吹出的涡环气流更大、送风距离更远。
风机组件3包括第一轴流风轮31和第二轴流风轮32,第一轴流风轮31和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则该风机可以为对旋风机。即第一轴流风轮31的和第二轴流风轮3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第一轴流风轮31的风叶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风叶在轮毂上的旋向也相反,使得送风方向相同。进一步地,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同轴设置。如此,使得气流的沿程阻力小,消旋的效果更佳。涡环发生装置100还包括电机,电机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电机为对轴安装,分别为第一轴流风轮31及第二轴流风轮32提供动力。通过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一致,则能够抵消气流的周向旋转,则能够使得气流尽可能的沿轴向流出,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2吹出的气流更加集中,不会向四周发散,则提升了涡环的凝聚性和稳定性,减缓了涡环传播过程中的耗散,提升涡环的送风距离。
具体地,请一并参照图3、图4及图6,在气流流经风机组件3的进气方向上,第一轴流风轮31的叶片安装方向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叶片安装方向相反。如此,在第一轴流风轮31及第二轴流风轮32的旋向相反时,第一轴流风轮31的送风方向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一致,则使得风机组件3的送风量更大,消旋效果更好。经过对使用单个风轮及对旋风轮的涡环发生装置100进行出风口112速度流线仿真,可以看出使用单个风轮的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出风口112流线有向四周发散的特点,而使用对旋风轮的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出风口112流线平直,出风速度更均匀。单个风轮出风时,出风口112速度有旋,在垂直于轴向的平面上有速度风量,造成出风向四周发散的特点。而对旋风轮出风时,第一轴流风轮31的出风气流有旋,在经过第二轴流风轮32时,第二轴流风轮32的转向与第一个风轮相反,这就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施加给风的旋向与第一轴流风轮31施加给风的旋向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的出风平直,截面流速分布更为均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筒11的出风口112处设置集流罩,使得送风口121的过风面积小于出风口112的过风面积,使用具有两级轴流风轮的风机组件3驱动气流流入涡环发生部2,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相同,旋转方向相反,涡环发生部2周期性地驱动气流经由风道吹出,则由风机组件3吹出的气流能够被有效的消旋,则涡环发生装置100吹出的涡环气流的送风量更大,涡环气流送风更远、定向、定点送风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5所示,第一轴流风轮31和/或第二轴流风轮32的轴线朝向出风口112延伸。如此,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和\或第二轴流风轮32正对出风口112设置,则从轴流风轮中吹出的风流向出风口112时沿程风阻小、且出风更加均匀、同时噪音更小。在其他实施例中,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同轴设置,两者的轴线与出风口112处的送风方向呈夹角设置。还可以使得一个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出风口112延伸,另一个轴流风轮的轴线与出风口112处的送风方向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6,第一轴流风轮31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α,第二轴流风轮32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β,α-β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将轮毂展开后,叶片与轮毂交界处形成叶型投影,该叶型投影具有前缘点与后缘点,前缘点与后缘点之间的连线为弦长,叶片的安装角指的是该弦长与轮毂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第一轴流风轮31对从进风口111流入的气流进行预旋,然后第二轴流风轮32对第一轴流风轮31吹出的风进行消旋。如果第一轴流风轮31及第二轴流风轮32的安装角相差太大,容易造成第一轴流风轮31的出气在第二轴流风轮32的叶片上发生气流分离的现象,影响第二轴流风轮32的做功,进而降低风机组件3的效果。具体地,|α-β|的值可以为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等。通过使得α-β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能够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使得风机组件3的消旋效果更好,从而使得出风口112送出的涡环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及图3,第二轴流风轮32设于第一轴流风轮3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侧,第一轴流风轮31的叶片数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叶片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5。当风轮的叶片数越多,经过风轮的风被切割的份数越多,气流的扰流效果更好。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的叶片数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叶片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5,则从第一轴流风轮31出来的风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匹配效果更好,即第二轴流风轮32对第一轴流风轮31吹出的风消旋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4,第二轴流风轮32设于第一轴流风轮3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侧,第一轴流风轮31的外径(如图4中的D1)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外径(如图4中的D2)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轴流风轮的外径指的是,轴流风轮转动时,风叶轨迹形成的最大圆的直径。具体地,第一轴流风轮31的外径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外径的比值可以为0.5、0.8、1、1.2、1.5、1.8、2等。第一轴流风轮31及第二轴流风轮32均位于风筒11内,如果两个风轮的外径相差太大,会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出来的风进入到第二轴流风轮32之前会有一个速度快速变化的过程,这会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的预旋效果变差,从而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对第一轴流风轮31的消旋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到第二轴流风轮32出风的平直性。因此,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的外径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外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能够使得流出风轮组件的风具有更好的消旋效果,从而出风口112吹出的涡环的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的距离(如图4中的L1)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第一轴流风轮31的轴向跨度值(如图4中的d1)。
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轮的轴向跨度值指的是,定义一个穿过轴流风轮的轴线且与该轴线平行的基准面,轴流风轮的风叶在该基准面上投影后形成一个投影面,该投影面沿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即为轴流风轮的轴向跨度值。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的距离太小会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叶片变形而导致可能性的干涉,造成叶片相互击打损坏。而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的距离太大一方面会增大整个涡环发生装置100的体积,另一方面距离过大,会使得在第一轴流风轮31预旋后的气流,经过长距离的输送会降低预旋效果,且增加了沿程中气流与通道之间的阻力,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出来的风的预旋效果大大打折,从而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对第一轴流风轮31的消旋效果变差,进而影响到第二轴流风轮32出风的平直性。通过使得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第一轴流风轮31的轴向跨度值,第一轴流风轮31与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且在涡环发生装置100体积合理的情况下,保证风机组件3的消旋效果,从而使得出风口112的送风更加集中,提升了涡环的凝聚性和稳定性,减缓了涡环传播过程中的耗散,且提升了涡环送风距离。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2及图5,在结合涡环发生部2包括驱动装置21及开关门22的上述实施例,第二轴流风轮32靠近出风口112设置,第二轴流风轮32与开关门22之间的距离(如图5中的L2)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三倍的第二轴流风轮32的外径(如图4中的D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流风轮32靠近出风口112设置,即靠近开关门22设置。风轮叶片在对气流做功的同时气流对叶片有一个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可以使得叶片发生轻微变形,第二轴流风轮32与开关门22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不然容易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在转动时和开关门22产生干涉。第二轴流风轮32与开关门22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使得整个涡旋发生器体积过大。通过使得第二轴流风轮32与涡环发生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三倍的第二轴流风轮32的外径。在保证整个涡旋发生器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第二轴流风轮32与开关门22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包括第三轴流风轮,第三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出风口112延伸,第三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32的送风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当风机组件3具有三级风轮时,三级风轮紧密排列在一起,且第一轴流风轮31、第二轴流风轮32、第三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均相同。第三轴流风轮可以设置在第一轴流风轮31和第二轴流风轮32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轴流风轮31远离第二轴流风轮32的一端,或是设置在第二轴流远离第一轴流风轮31的一端。第三轴流风轮的旋转方向可以与第一轴流风轮31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第二轴流风轮32的旋转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改变风轮的转速,例如,可以使得两个旋转方向相同的风轮转速较大,另一个风轮的转速较小进行有效消旋,还可以通过设计叶片的安装角度等使得气流经过三级风轮后能够有效的消旋。具体地,使得两端的风轮的旋向相同,中间的风轮的旋向与两端的风轮的旋向相反,则气流流经三级风轮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消旋,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12吹出的气流更加集中,不会向四周发散,进而实现远距离送风。当风机组件3为四级、五级等风轮时,其工作原理及设计理念与三级风轮的相似,可以根据三级风轮进行合理的设计及安装,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集流件12为集流罩,集流罩自出风口112向送风口121呈渐缩设置。集流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降低风阻,集流罩大致呈圆筒状。通过使得集流罩自出风口112向送风口121呈渐缩设置,则集流罩能够对从出风口112送出的风进行集流,且使得涡环的产生和吹出更加顺畅。
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流件12为集流板,集流板安装于出风口112,集流板上开设有送风口121。集流板可以为盖设在出风口112处的一块板,且通过在集流板上开设比出风口112小的送风口121,则气流从出风口112向送风口121吹出时,由于集流板的部分阻挡作用,能够使得送风口121吹出的气流为涡环状。且集流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件12还可由几块板围合形成,通过在其中一块板上设置送风口121,同样可以实现形成涡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涡环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整流件4,整流件设于出风口112与送风口121之间,整流件4用于对由涡环发生部2吹出的气流进行整流后从送风口121流出。气流经涡环发生部2吹出后,四周的出风速度可能会不均匀,通过对涡环发生部2吹出的风进行整流后再从送风口121流出,则使得送风口121吹出的气流速度均匀,从而送风口121吹出的涡环的凝聚性和稳定性更高,减缓了涡环传播过程中的耗散,提升涡环送风距离,且提升了涡环定点送风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照图7,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涡环发生装置100,该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空调室内机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涡环发生装置100,该涡环发生装置100可以具有独立的风道,此时,涡环发生装置100的进风口111可以为室内进风口111、室外进风口111等。也可以使得涡环发生装置100的风道与空调室内机的风道连通,如此,经过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再经过涡环发生装置100后,能够实现冷风或热风的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涡环发生装置100可以通过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空调室内机的外壳内或外壳外,也可以与空调室内机的外壳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涡环发生装置100,该涡环发生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风筒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地供气流穿过且经由所述集流件吹出;以及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筒,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涡环发生部的远离所述集流件的一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轮和第二轴流风轮,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且旋转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和/或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α,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叶片的安装角为β,α-β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叶片数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叶片数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且小于或等于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设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外径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外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轴流风轮的轴向跨度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和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安装于所述风筒,以阻隔所述风筒内的气流流向所述集流件,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门,以周期性地驱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闭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流风轮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轴流风轮与所述开关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三倍的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三轴流风轮,所述第三轴流风轮的轴线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第三轴流风轮和所述第二轴流风轮的送风方向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为集流罩,所述集流罩自所述出风口向所述送风口呈渐缩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为集流板,所述集流板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集流板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
12.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9005.6U CN210345661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29005.6U CN210345661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45661U true CN210345661U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217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29005.6U Active CN210345661U (zh) | 2019-07-29 | 2019-07-29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4566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0899A (zh) * | 2020-05-29 | 2020-08-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12303717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7-29 CN CN201921229005.6U patent/CN21034566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3717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1520899A (zh) * | 2020-05-29 | 2020-08-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373769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50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01907U (zh) | 空调器 | |
CN111237873A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5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3222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19057040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345661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64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166511A (zh) | 空调室内机 | |
WO2023098243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854205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7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0192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373766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2901197B (zh) | 一种空调内机出风结构 | |
CN210373756U (zh) | 空调器 | |
CN21083222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805959A (zh) | 可控制引风量和风向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373755U (zh) | 空调器 | |
CN210373747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303717A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748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166512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373765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