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3747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3747U
CN210373747U CN201921210974.7U CN201921210974U CN210373747U CN 210373747 U CN210373747 U CN 210373747U CN 201921210974 U CN201921210974 U CN 201921210974U CN 210373747 U CN210373747 U CN 21037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ortex ring
outlet
fan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09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铁生
陈良锐
张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09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涡环发生装置和风机组件,外壳呈上下延伸设置,外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主出风口、涡环出风口以及将第一进风口与主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涡环出风口与主出风口呈间隔设置,且位于主出风口的下方;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外壳,涡环发生装置具有送风口,涡环发生装置用以周期性的由送风口吹出涡环气流;送风口通过涡环出风口与室内连通;风机组件安装于外壳内,风机组件用以驱动气流流向涡环出风口。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且在送热风时,使得整个房间的暖足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如此,使得房间温度分布并不均匀。例如在制热时,靠近空调出风口的地方温度高,而远离空调出风口的地方温度高偏低,如果要使得远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需要整体升高房间温度来满足,或者通过导风板、百叶等运动机构来调整出风方向。虽然导风板、百叶等传统空调出风口辅助运动结构能一定程度上改变空调出风口整体气流走向,但是还远无法达到定向和定点送风的功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传统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无法实现定向和定点送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涡环发生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外壳呈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主出风口、涡环出风口以及将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涡环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呈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具有送风口,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用以周期性的由所述送风口吹出涡环气流;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涡环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以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涡环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涡环送风部,所述涡环送风部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次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次出风口处,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次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的打开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集流件,以供气流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和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以阻隔所述外壳内的气流流向所述送风口,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门,以周期性地驱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闭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包括多个叶片,所述涡环发生部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多个叶片,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件,以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多个所述叶片打开或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及压缩件,所述压缩件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压缩件,以周期性的驱动所述压缩件挤压所述涡环送风部内靠近所述送风口一侧的气体,并使该气体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件为薄膜结构或活塞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主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送风部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所述次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次出风口处,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通的涡环送风通道,所述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通道,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环风机和换热风机,所述涡环风机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下方,所述涡环风机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通道内,以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涡环出风口,所述换热风机安装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主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送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换热风道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涡环风机包括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具有第三进风口,所述涡环送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涡环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风机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口呈长条状设置,所述涡环出风口呈圆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为集流罩,所述集流罩自所述次出风口向所述送风口呈渐缩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的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包括外壳、涡环发生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外壳呈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主出风口、涡环出风口以及将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涡环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呈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具有送风口,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用以周期性的由所述送风口吹出涡环气流;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涡环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以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涡环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使得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通过涡环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且使得涡环发生装置周期性由送风口吹出涡环气流,则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通过使得涡环出风口设置在主出风口的下方,则在冬天吹暖风时,涡环出风口吹出的暖风能够送的更远、从而使得房间内靠近地面的暖气更加充足,进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暖足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外壳 2 涡环送风部 31 驱动装置
11 第一进风口 21 次出风口 32 开关门
12 主出风口 22 送风口 4 风机组件
13 涡环出风口 23 风筒 41 涡环风机
14 换热风道 231 第二进风口 42 换热风机
15 涡环送风通道 24 集流件
16 第三进风口 3 涡环发生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涡环发生装置和风机组件4。该外壳1呈上下延伸设置,外壳1具有第一进风口11、主出风口12、涡环出风口13以及将第一进风口11与主出风口12连通的换热风道14,涡环出风口13与主出风口12呈间隔设置,且位于主出风口12的下方。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1,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具有送风口22,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用以周期性的由所述送风口22吹出涡环气流;所述送风口22通过所述涡环出风口13与室内连通。所述风机组件4安装于外壳1内,风机组件4用以驱动气流流向涡环出风口13。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可以是一体式的结构、也可以由几块板拼接而成。壳体1呈上下延伸,则壳体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第一进风口11、主出风口12、涡环出风口13、送风口2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异形等,也可是多个微孔,其大小及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换热风道14指的是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能够在此通道内进行换热,然后由主出风口12处吹出。换热风道1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弧形等结构,其延伸形状可以为直筒型、也可以为弯折型等。换热风道14可以直接由外壳1围合形成,也可以由外壳1内的风道内壁围合形成。涡环送风部2可以安装在外壳1外壁面,也可以安装在外壳1内,还可以嵌置在外壳1上。涡环送风部2与外壳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
涡环发生装置可以安装在外壳1内、也可以安装在外壳1外,还可以嵌置在外壳1上。涡环气流指的是由于某种冲压作用,使得被冲压区域的中心气流相对周围区域的气流的流速高,则冲压区域的压强低于周围区域的压强,周围区域的气流因压力差补充至冲压区域,因而形成可自转的旋转气流。涡环气流相比于其他气流能够吹的更远,且涡环气流的半径逐渐增大,因而使得涡环气流的送风距离远、辐射范围大,且可实现定向、定点送风。涡环发生装置吹出的涡环气流可以为换热风道14内的气流,此时涡环发生装置的进风端与换热风道14的出风端相连通。则吹出的涡环气流为经过换热后的气流,使得换热风吹的更远、辐射范围更广,进而使得室内温度能够快速换热。涡环发生装置吹出的涡环气流还可以室内气流,此时涡环发生装置的进风端与室内相连通。则由于涡环气流吹的更远、辐射范围更广,从而能够使得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当涡环发生装置工作时,此时空调室内机处于涡环送风模式,涡环发生装置周期性地从送风口22稳定的输出涡环气流。在相同的风量下,涡环送风的方式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且涡环在传送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空气发生热交换,涡环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温差不大,保证了涡环吹在人身上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过冷或过热感觉,提升舒适性。当涡环发生装置不工作时,空调室内机处于常规送风模式,从主出风口12送出经过换热后的常规风。常规送风模式和涡环送风模式可以择一开启,也可以两个模式同时开启,此时空调室内机能够同时实现涡环送风和常规送风。
通过使得送风口22通过涡环出风口13与室内相连通,则涡环出风口13被配置为涡环送风口22。主出风口12被配置为常规送风口22。如此,空调室内机的涡环送风模式和常规送风模式具有单独的出风口,则空调室内机的常规送风的结构不用做大幅度的调整,只需要增设一个涡环送风模式下相对应的结构即可。不用大幅度更改制造模具,使得产品在原来的常规空调上的结构改动小、进而生产和制造成本低。同时用户能够选择涡环送风模式和常规送风模式同时开启,其能够组合的出风模式更多,用户使用效果更佳。
风机组件4可以包括一个风机,也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风机。当风机组件4为一个风机时,此时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通道与换热风道14连通,该风机驱动气流同时流向主出风口12和涡环出风口13。则空调室内机的涡环送风模式和常规送风模式不必使用两个风机组件4,整个空调室内机使用一个风机组件4即可驱动足够量的气流,从而简化了整机结构、降低了成本。风机组件4可以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或混流风机。当风机组件4为不同类型的风机时,第一进风口11和主出风口12和涡环出风口13的开设位置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应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能够从主出风口12及涡环出风口13顺利出风。当风机组件4包括两个或多个风机时,使得涡环送风通道15和换热风道14内至少具有一个风机,则能够保证涡环出风口13和主出风口12均具有足够的出风量。
以下列举几种风机组件4包括一个风机的实施例,此时涡环发生装置的风道与换热风道14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位于主出风口12与涡环出风口13之间,或靠近第一进风口11设置。此时,轴流风机能够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流入,流向主出风口12和涡环出风口13。为了保证足够的风量,轴流风机可以选择对旋风机或多级风机。在另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位于外壳1的上端。则离心风机能够驱动足够量的气流吹向主出风口12及涡环出风口13。离心风机可以包括单向离心风轮、也可以包括双向离心风轮,以提高风量。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4还可以为贯流风轮,贯流风轮由主出风口12延伸至涡环出风口13。如此,使用一个贯流风轮即能够保证足够的风量同时吹向主出风口12和涡环出风口13。在其他实施中,风机组件4还可以为混流风轮。
涡环出风口13与主出风口12相隔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外壳1的长度及结构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使得涡环出风口13位于主出风口12的下方,则由于涡环出风口13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在空调制热时,热气流能够吹的更远、辐射范围更大,从而使得房间内靠近底板的空间能够充分换热,进而提高房间的暖足效果。同时,由于热气流具有上浮的特性,则在制热模式下,设置在外壳1下方的涡环出风口13与主出风口12可使得室内温度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22通过涡环出风口13与室内连通,且使得涡环发生装置周期性由送风口22吹出涡环气流,则能够实现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通过使得涡环出风口13设置在主出风口12的下方,则在冬天吹暖风时,涡环出风口13吹出的暖风能够送的更远、从而使得房间内靠近地面的暖气更加充足,进而使得整个房间的暖足效果更佳。且主出风口12用于吹出经过换热后的常规风,涡环出风口13用于吹出涡环气流,则使得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送风模式,从而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1的涡环送风部2,所述涡环送风部2包括风筒23和集流件24,所述风筒23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31和次出风口21,所述集流件24安装于所述次出风口21处,所述集流件24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22,所述送风口22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次出风口21的过风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涡环送风部2包括风筒23和集流件24,能够增加涡环送风部2的送风空间,更加有利于涡环的形成。涡环送风部2可以安装在外壳1的外壁面,也可以安装在外壳1内,还可以嵌置在外壳1上。涡环送风部2与外壳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送风口22可以与涡环出风口13相连接,也可以使得集流件24伸出涡环出风口13设置,即在出风方向上,涡环出风口13与送风口22呈前后设置,或是在出风方向上,送风口22与涡环出风口13呈前后设置。集流件24与风筒2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件24与风筒23分体成型时,集流件24与风筒23密封连接。当集流件24与风筒23一体成型设置时,以风筒23与集流件24相接处为界限,划分一虚拟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一侧为风筒23,另一侧为集流件24,而于分界线处形成有风筒23的次出风口21。无疑,该次出风口21的过风面积大于集流件24的送风口22的过风面积。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一条直线,此时,涡环送风部2为一个完整无转接线的形状。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不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夹角设置,此时,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连接处会形成有一转接线。
通过使得送风口22的过风面积小于次出风口21的过风面积,因此从次出风口21流向送风口22的气流中,会有部分气流沿着涡环送风部2的内壁面,然后从送风口22周缘流出,另一部分气流则从送风口22中部流出。将从送风口22边缘流出的部分气流定义为边缘气流,将从送风口22中部流出的气流定位为中部气流。那么,边缘气流因受到涡环送风部2内壁面的阻力。相较于中部气流而言,流速更低。这种流速的差距,将导致气流从送风口22流出时,会产生涡环气流。
在结合具有集流件24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至图5,集流件24为集流罩,集流罩自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呈渐缩设置。集流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降低风阻,集流罩大致呈圆筒状。通过使得集流罩自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呈渐缩设置,则集流罩能够对从次出风口21送出的风进行集流,且使得涡环的产生和吹出更加顺畅。
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流件24为集流板,集流板安装于次出风口21,集流板上开设有送风口22。集流板可以为盖设在出风口处的一块板,且通过在集流板上开设比次出风口21小的送风口22,则气流从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吹出时,由于集流板的部分阻挡作用,能够使得送风口22吹出的气流为涡环状。且集流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件24还可由几块板围合形成,通过在其中一块板上设置送风口22,同样可以实现形成涡环。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3,所述涡环发生部3周期性的打开所述风筒23和\或所述集流件24,以供气流经由所述送风口22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涡环发生部3可以安装在外壳1内,也可以安装在涡环送风部2上,涡环发生部3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外壳1内或涡环送风部2上,也可以与外壳1或涡环送风部2一体成型设置。涡环发生部3可以为开关门结构,如为百叶结构、门板结构、风扇结构等,通过周期性的打开或关闭开关门结构,从而使得积聚在开关门32一侧的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快速从次出风口21释放,流向送风口22后形成涡环吹出。
具体而言,请再次参照图2至图5,所述涡环发生部2包括驱动装置31和开关门32,所述开关门32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2,以阻隔所述外壳1内的气流流向所述送风口22,所述驱动装置31连接所述开关门32,以周期性地驱动所述开关门32打开或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开关门32闭合时,即关闭涡环送风部2时,可以是完全关闭,也可以是部分关闭,例如关闭涡环送风部2的通道截面的2/3,4/5,5/6,9/10等。涡环送风部2可以与换热风道14相连通,则换热风道内14的换热风机42能够持续的将气流吹向涡环送风部2。涡环送风部2也可以不与换热风道14相连通,则可以设置一个涡环风机41驱动足够的室内气流流向涡环送风部2。当涡环发生部3工作时,由于涡环送风部2在持续进风,则在涡环送风部2内会积聚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涡环发生部3打开后,由于压力差,会形成驱动力驱动气流流向送风口22,且使得送风口22的过风面积小于次出风口21的过风面积,则能够使得送风口22吹出涡环气流。
开关门32可以设置在风筒23和\或集流件24内。开关门32可以为百叶结构、门板结构、风扇结构等。驱动装置31可以包括控制板及驱动件,驱动件可以为液压装置、气压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31等,驱动装置31可以驱动开关门32转动、伸缩等方式实现驱动开关门32周期性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板控制驱动件驱动开关门32重复打开或关闭涡环送风部2。驱动装置31可以设置在风筒23上,也可以设置在集流件24上。通过驱动装置31加开关门32的结构,结构简单、稳定,且便于控制,从而更有利于涡环气流的顺利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开关门32包括多个叶片,涡环发生部3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传动连接多个叶片,驱动装置31连接传动件,以驱动传动件带动多个叶片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结构使得开关门32的开闭方式更加简单可靠,且易于实现。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为电磁铁,传动件包括与一叶片转轴相连接的齿轮、与电磁铁相连接的齿条、以及传动连接多个叶片转轴的传动杆,通过电磁铁脉冲驱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打开或闭合。通过电磁铁给定脉冲信号,带动齿条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在一定角度内快速开闭。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为电机,传动件包括与电机轴相连接的大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且与一叶片转轴固定连接的小齿轮、以及传动连接多个叶片转轴的传动杆,电机驱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以驱动一叶片绕其转轴转动,从而联动多个叶片翻转。
在另一实施例中,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3,所述涡环发生部3包括驱动装置31及压缩件(未图示),所述压缩件(未图示)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2,所述驱动装置31连接所述压缩件(未图示),以周期性的驱动所述压缩件(未图示)挤压所述涡环送风部2内靠近所述送风口22一侧的气体,并使该气体经由所述送风口22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件(未图示)可以为活塞结构、薄膜结构等。当压缩件(未图示)为活塞结构时,活塞与涡环送风部2的内壁面密封且可相对移动。则在驱动装置31驱动活塞在涡环送风部2内移动时,能够压缩涡环送风部2靠近送风口22一侧的气体,进而推动气体从送风口22形成涡环气流吹出。活塞可以位于风筒23和\或集流件24内。在一实施例中,活塞结构包括推动板及与推动板相连接的推动杆,推动板与风筒23和\或集流件24的内壁面活动连接。驱动装置31驱动推动杆带动推动板在涡环风道23内移动。当压缩件(未图示)为薄膜结构时,薄膜结构为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且薄膜结构与风筒23和\或集流件24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则通过推拉薄膜结构,能够周期性的挤压涡环风道23靠近送风口22一侧的气体,从而驱动气流从送风口22形成涡环气流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涡环出风口13的过风面积小于主出风口12的过风面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涡环出风口13和主出风口12均开设在前面板上。若使得涡环出风口13的过风面积过大,则会减小主出风口12的过风面积,从而不能保证空调在常规送风模式下,吹出足量的气流,进而不能使得室内空间快速的进行换热。而由于涡环送风的定向、定点和远距离送风的特性,使得涡环出风口13不必开设过大也能够满足快速送风和换热的效果。因此,通过使得涡环出风口13的过风面积小于主出风口12的过风面积,合理利用涡环送风模式与常规送风模式的特性,在不改变外壳1的体积及结构等情况下,能够保证空调器在常规送风模式及涡环送风模式下的均具有足够送风量,并且能够实现快速换热,以满足用户需求。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2至图5,涡环送风部2包括风筒23和集流件24,风筒23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31和次出风口21,集流件24安装于次出风口21处,集流件24上开设有送风口22。
在本实施例中,涡环送风部2包括风筒23和集流件24,能够增加涡环送风部2的送风空间,更加有利于涡环的形成。集流件24与风筒2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件24与风筒23分体成型时,集流件24与风筒23密封连接。当集流件24与风筒23一体成型设置时,以风筒23与集流件24相接处为界限,划分一虚拟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一侧为风筒23,另一侧为集流件24,而于分界线处形成有风筒23的次出风口21。无疑,该次出风口21的过风面积大于集流件24的送风口22的过风面积。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一条直线,此时,涡环送风部2为一个完整无转接线的形状。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不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夹角设置,此时,集流件24与风筒23的连接处会形成有一转接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外壳1还具有与第二进风口231相通的涡环送风通道15,涡环发生部3安装于涡环送风通道15,风机组件4包括涡环风机41和换热风机42,涡环风机41位于换热风机42的下方,涡环风机41安装于涡环送风通道15内,以驱动气流流向涡环出风口13,换热风机42安装于换热风道14内,以驱动气流由第一进风口11流向主出风口12。
在本实施例中,涡环送风通道15与换热风道14可以单独独立设置,也可以相互连通设置。可以通过在外壳1内设置隔板,以将涡环送风通道15与换热风道14相隔开。涡环风机41和换热风机42可以为轴流风机、混流风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等。涡环风机41可以位于涡环出风口13的上方、下方,或对应涡环出风口13设置。通过使得风机组件4包括涡环风机41和换热风机42,涡环风机41为涡环送风通道15提供气流驱动力,换热风机42为换热风道14提供气流驱动力,则使得主出风口12及涡环出风口13有足够的出风量。即涡环送风模式及常规送风模式下均能保证足够的风量,进而提高能效比。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4,涡环送风通道15与换热风道14相连通,换热风道14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涡环风机41包括轴流风轮,轴流风轮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涡环送风通道15与换热风道14相连通,则涡环送风通道15内进入的气流为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如此,涡环送风通道15内不必单独设置一个换热器,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能耗,从而提高了换热能效比,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简单、整机占用空间小、生产和制造成本更低。使得轴流风轮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则轴流风轮的轴线方向与换热风道14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能够驱动足量的、经过换热后的气流经过轴流风轮,进而保证涡环气流的顺利产生。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壳1还具有第三进风口16,涡环送风通道15连通第三进风口16与第二进风口231,涡环风机41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轴线朝向第二进风口23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可以为单风轮风机,也可以为对旋风轮风机。第三进风口16开设在壳体上,则引入室内风。第三进风口16可以正对第二进风口231设置。如此,能够使得第三进风口16正对轴流风机设置,则风阻小、进风量更大。第三进风口16可以仅流入室内风,则从送风口22送出的风为室内新风。当然,还可以在涡环送风通道15内设置一个涡环换热器,则从送风口22送出的为经过换热后的涡环气流,从而提高了整个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量,使得用户使用体验感更佳。通过使得轴流风机正对第二进风口231设置,则从轴流风机中吹出的风流向第二进风口231时沿程风阻小、且出风更加均匀、同时噪音更小。且轴流风机正对第二进风口231安装在外壳1内,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地,请参照图2及图4,换热风机42为贯流风机。换热风机42使用贯流风机,吹出的风更加集中,且能够在低噪音条件下送风更远。同时使得主出风口12吹出的气流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吹出的风更加舒适,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4所示,主出风口12呈长条状设置,涡环出风口13呈圆形设置。使得主出风口12呈长条状设置,则主出风口12能够开设的足够大,从而保证空调在常规送风模式下,能够吹出大量的气流,进而保证室内空间能够快速的进行换热。由于涡环出风口13吹出的风为涡环气流。当涡环出风口13呈方形或多边形设置时,涡环出风口13的边角转接处应力更加集中,且涡环出风口13周沿所受的风阻不均匀,从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通过使得涡环出风口13呈圆形设置,所受风阻小且均匀,从而涡环出风口13送风时噪音更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5,涡环发生部3包括驱动装置31和开关门32,开关门32安装于涡环送风部2,以阻隔次出风口21的气流流向送风口22,驱动装置31连接开关门32,以周期性地驱动开关门32打开或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门32可以为百叶结构、门板结构、风扇结构等。驱动装置31可以包括控制板及驱动件,驱动件可以为齿轮驱动装置31、液压装置、气压装置或电机驱动装置31等,驱动装置31可以驱动开关门32转动、伸缩等方式实现驱动开关门32周期性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板控制驱动件驱动开关门32重复打开或关闭次出风口21。驱动装置31可以设置在涡环送风部2上,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上,为了防止驱动装置31对涡环送风部2内的气流产生阻扰,优选地将控制件设置在外壳1上。通过驱动装置31加开关门32的结构,结构简单、稳定,且便于控制,从而更有利于涡环气流的顺利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请再次参照图5,开关门32包括多个叶片,涡环发生部3还包括传动件,传动件传动连接多个叶片,驱动装置31连接传动件,以驱动传动件带动多个叶片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结构使得开关门32的开闭方式更加简单可靠,且易于实现。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为电磁铁,传动件包括与一叶片转轴相连接的齿轮、与电磁铁相连接的齿条、以及传动连接多个叶片转轴的传动杆,通过电磁铁脉冲驱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打开或闭合。通过电磁铁给定脉冲信号,带动齿条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在一定角度内快速开闭。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1为电机,传动件包括与电机轴相连接的大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且与一叶片转轴固定连接的小齿轮、以及传动连接多个叶片转轴的传动杆,电机驱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以驱动一叶片绕其转轴转动,从而联动多个叶片翻转。
在结合具有集流件24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2至图5,集流件24为集流罩,集流罩自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呈渐缩设置。集流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降低风阻,集流罩大致呈圆筒状。通过使得集流罩自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呈渐缩设置,则集流罩能够对从次出风口21送出的风进行集流,且使得涡环的产生和吹出更加顺畅。
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流件24为集流板,集流板安装于次出风口21,集流板上开设有送风口22。集流板可以为盖设在出风口处的一块板,且通过在集流板上开设比次出风口21小的送风口22,则气流从次出风口21向送风口22吹出时,由于集流板的部分阻挡作用,能够使得送风口22吹出的气流为涡环状。且集流板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件24还可由几块板围合形成,通过在其中一块板上设置送风口22,同样可以实现形成涡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相连接,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呈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外壳具有第一进风口、主出风口、涡环出风口以及将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涡环出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呈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方;
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具有送风口,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用以周期性的由所述送风口吹出涡环气流;所述送风口通过所述涡环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以及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以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涡环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的涡环送风部,所述涡环送风部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次出风口,所述集流件安装于所述次出风口处,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所述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次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周期性的打开所述风筒和\或所述集流件,以供气流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和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以阻隔所述外壳内的气流流向所述送风口,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开关门,以周期性地驱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包括多个叶片,所述涡环发生部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多个叶片,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件,以驱动所述传动件带动多个所述叶片打开或关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涡环发生部,所述涡环发生部包括驱动装置及压缩件,所述压缩件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部,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压缩件,以周期性的驱动所述压缩件挤压所述涡环送风部内靠近所述送风口一侧的气体,并使该气体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件为薄膜结构或活塞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主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9.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通的涡环送风通道,所述涡环发生部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通道,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环风机和换热风机,所述涡环风机位于所述换热风机的下方,所述涡环风机安装于所述涡环送风通道内,以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涡环出风口,所述换热风机安装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主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送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换热风道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涡环风机包括轴流风轮,所述轴流风轮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第三进风口,所述涡环送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涡环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朝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机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风口呈长条状设置,所述涡环出风口呈圆形设置。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为集流罩,所述集流罩自所述次出风口向所述送风口呈渐缩设置。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连接。
CN201921210974.7U 2019-07-29 2019-07-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037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0974.7U CN21037374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0974.7U CN21037374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3747U true CN21037374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0974.7U Active CN210373747U (zh) 2019-07-29 2019-07-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37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639A (zh) * 2021-02-09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12984762A (zh) * 2021-04-12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及下出风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4639A (zh) * 2021-02-09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12984639B (zh) * 2021-02-09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室内柜机的控制方法
CN112984762A (zh) * 2021-04-12 2021-06-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及下出风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375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69U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5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01907U (zh) 空调器
CN21037376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2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4566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4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9100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322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56U (zh) 空调器
CN210373755U (zh) 空调器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66U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30371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459054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53U (zh) 涡环送出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2358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303714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71327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49U (zh)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38642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456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5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