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5705U -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5705U
CN212745705U CN202021555836.5U CN202021555836U CN212745705U CN 212745705 U CN212745705 U CN 212745705U CN 202021555836 U CN202021555836 U CN 202021555836U CN 212745705 U CN212745705 U CN 212745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lamping
auxiliary
clamping jaw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5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柏林
张晔
梁德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long Yato Culture Dissemin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anlong Yato Culture Dissemin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anlong Yato Culture Dissemin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anlong Yato Culture Dissemin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5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5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5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5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辅助支架包括夹持主体、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夹持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与夹持主体连接且处于第一侧壁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夹爪、第二夹爪能够与第一侧壁围成夹持区,第二侧壁与支撑面接触的部分所合围的区域为支撑区域。辅助支架可以通过第二侧壁来支撑,又通过夹爪将待支撑物束缚,并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能够落在支撑区域内,使得手机这类待支撑物在竖屏时下也能得到稳定支撑,且不用借助其他外部辅助件。辅助支架整体的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并且还能进一步与辅助支撑组件配合形成辅助支撑装置,满足更加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支架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的手机支架,往往只能满足手机的横屏支撑,难以在越来越多的竖屏使用场景中发挥作用,而带有竖屏支撑功能的支架,结构较为冗杂,而且往往需要配合辅助件才能正常完成竖屏支撑,不方便人们日常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支架,其能够改善现有的能够竖屏支撑手机的支架的结构冗杂的问题。
本申请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其包括上述辅助支架,其具有该辅助支架的全部特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架,包括:夹持主体、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所述夹持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夹持区,将所述第二侧壁放置于支撑面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支撑面接触的部分所合围的区域为支撑区域;
所述夹持区用于束缚待支撑物,所述第二侧壁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在支撑面的投影,保持在所述支撑区域内。
第一夹爪、第二夹爪能够将手机这类待支撑物束缚在夹持区内,第一侧壁可以给待支撑物提供倚靠的基础。第二侧壁放置在支撑面之后,夹持区能够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的投影落在支撑区域内,待支撑物能够在第二侧壁的支持下,保持重心的投影始终处于支撑区域内,从而保障了待支撑物能够被稳定支撑。如此,在没有其他辅助件的配合下,辅助支架自身就能够满足对于手机一类物品的支撑,使得手机可以竖屏放置,由于不需要带辅助件,辅助支架的携带会更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整个所述第二侧壁都能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或者是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能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
当将整个第二侧壁都用于支撑时,对于整个辅助支架的生产加工可以更方便;当第二侧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时,其他部分可以用于兼容另外的扩展功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基础部和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基础部齐平;翻转所述翻转部,所述第一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翻转部的边缘与所述基础部能够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
翻转部切换到第二状态后,可以进一步扩大支撑区域的范围,对于一些不太平整的支撑面,或者是一些有干扰的使用环境中,可以提升对于待支撑物的支撑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翻转部上设置有1/4螺丝标准接口。
通过在翻转部设置标准接口,辅助支架可以具备与三脚架、带标准接头的钥匙扣等具有标准接头的部件进行连接的结构基础。如此可以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进行搭配,方便多元化使用。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主体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翻转部能够开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容纳腔可以提供放置物品的结构基础,而当未放置物品时,夹持主体呈中空状态,其重量可以减轻,对于外出携带而言会更轻便,易于携带。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架还包括伸缩杆和/或数据线,所述伸缩杆和/或所述数据线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容纳腔内可以放入使用者较常使用的器物,如伸缩杆或者数据线,满足使用者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当容纳腔较大时,也可以将上述常用物品都放入,避免外出时忘带这些物品的尴尬。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从所述第一侧壁沿着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夹爪的末端朝所述夹持区方向弯扣;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夹爪的末端朝所述夹持区方向弯扣;
将所述第二侧壁放置于支撑面,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夹持待支撑物时,能够使得待支撑物斜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诸如手机一类具有显示屏的待支撑物,往往需要倾斜放置才更符合人们的查看习惯。通过将本实施例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设计成能够使得待支撑物斜倚到第一侧壁的结构,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查看习惯。并且这样的结构也使得待支撑物被束缚于夹持区后,其重心的投影可以直接调节到落入支撑区域并保持的状态,即,待支撑物在无需另外调节姿态的情况下,放置于夹持区后,就能很快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方便人们使用。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架还包括遥控模块,所述遥控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夹持主体的顶部,所述遥控模块的触发键相对于所述夹持主体而言,处于所述夹持主体的上方。
遥控模块可以让人们遥控待支撑物,比如遥控拍照、摄像等。而当遥控模块放置在夹持主体的顶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待支撑物与辅助支架。并由食指控制拍摄,犹如操作数码相机、单反相机,使得拍摄效果更佳。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相接,所述第二侧壁的相对的另外一侧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对的另外一侧衔接,所述第三侧壁为弧形壁。
弧形壁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障对于待支撑物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使用者握持该辅助支架时,弧形壁的轮廓可以与手指弯曲的形态更为契合,使得握持更稳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可拆卸连接。
通过为辅助支架配套辅助支撑组件,当使用环境不适合将待支撑物单独依靠辅助支架来支撑时,可以由辅助支撑组件构造成支撑座,然后将辅助支架支撑,以进一步满足待支撑物的支撑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的辅助支架的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的辅助支架的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的辅助支架支撑手机时的示意图;
图4为翻转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辅助支架的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标:100-辅助支架;10-夹持主体;11-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31-基础部;133-翻转部;15-第三侧壁;151-防滑纹;17-容纳腔;30-第一夹爪;50-第二夹爪;70-遥控模块;71-触发键;101-夹持区;102-1/4螺丝标准接口;200-支撑区域;300-手机;310-重心;40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至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架100,包括:夹持主体10、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
其中,夹持主体10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3,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50与夹持主体10连接且处于第一侧壁1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50能够与第一侧壁11围成夹持区101,将第二侧壁13放置于支撑面400时,第二侧壁13与支撑面400接触的部分所合围的区域为支撑区域200(如图3所示)。夹持区101用于束缚待支撑物,第二侧壁13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310在支撑面400的投影,保持在支撑区域200内。
其中,待支撑物可以是手机300,也可以是一些在使用模式中具有“竖屏”与“横屏”之别的设备、装置,如一些需要实时查看检测数据的检测仪器或者是一些交互设备。当然,这些仅是举例,并不要求必须支撑这些物件,使用者可以自行选择用于夹持何物。比如一些镜子没有支架,则也能考虑将镜子夹持在夹持区101内,方便使用等等。支撑面400则可以参考诸如桌子、平台等一些用于放置物品的承载物的表面。同样的,并不限定只能在举例的承载物上使用。
请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侧壁13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的一侧相接,第二侧壁13的相对的另外一侧通过第三侧壁15与第一侧壁11的相对的另外一侧衔接。可以选择的是,第三侧壁15为弧形壁。弧形壁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增强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3之间的连接强度,保障对于待支撑物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使用者握持该辅助支架100时,弧形壁的轮廓可以与手指弯曲的形态更为契合,使得握持更稳定。在将手机300横向放置时,可以方便拿举操作。比如要自拍时,将手机300夹持到位,然后使用者的四指可以抓住第三侧壁15,然后拇指可以直接点击手机300屏幕上的拍摄键。相较于直接横拿手机300自拍的情况而言,由于抓举辅助支架100可以更好施力,在拇指按拍摄键时,只需要拇指动,不容易不自觉地牵动四指,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手机300发生抖动,使得拍摄质量更佳。
可以选择的是,还可以在第三侧壁15设置防滑纹151,进一步提高手持的稳定性。
具体的,请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爪30从第一侧壁11沿着背离第一侧壁11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且第一夹爪30的末端朝夹持区101方向弯扣;第二夹爪50与第一夹爪3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夹爪50的末端朝夹持区101方向弯扣;将第二侧壁13放置于支撑面400,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夹持待支撑物时,能够使得待支撑物斜倚在第一侧壁11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侧壁15也可以进一步设计成能与手机300接触的形状,提供辅助性的倚靠基础,提高稳定性。当然,也可以简单地将手机300所倚靠的部分都视作第一侧壁11的一部分,并不限制第一侧壁11必须如图2所示的是一个平直的板面。
诸如手机300一类具有显示屏的待支撑物,往往需要倾斜放置才更符合人们的查看习惯。通过将本实施例的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设计成能够使得待支撑物斜倚到第一侧壁11的结构,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查看习惯。并且这样的结构也使得待支撑物被束缚于夹持区101后,其重心310的投影可以直接调节到落入支撑区域200并保持的状态,即,待支撑物在无需另外调节姿态的情况下,放置于夹持区101后,就能很快保持一个稳定的姿态,方便人们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爪30为固定夹爪,第二夹爪50为活动夹爪,活动夹爪具有向固定夹爪靠近的趋势,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对于手机300的夹持。
可以选择的是,还可以将第一夹爪30与第二夹爪50都设计成活动夹爪,且互相具有靠近的趋势,同样能够实现对于手机300的夹持。
由于至少有个夹爪是活动夹爪,能够实现对于多种尺寸的手机300的夹持,满足通常使用的手机300的竖屏支撑需求。
此外,还可以根据特定的手机300机型来设计,比如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都设计成固定夹爪,夹爪的内侧有弹性层,可以夹持住特定型号尺寸的手机300,并依靠弹性层来实现一定的过盈配合,保障夹持的可靠性。
请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活动夹爪设置有1/4螺丝标准接口102,使得辅助支架100可以具备与三脚架、带标准接头的钥匙扣等具有标准接头的部件进行连接的结构基础。如此可以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进行搭配,方便多元化使用。比如与三脚架结合时,能够使得被夹持的手机300横屏放置,满足横屏的使用需求。又比如,与钥匙扣结合时,能够方便使用者日常携带。
可以选的是,还可以在固定夹爪上设置1/4螺丝标准接口102,只要方便连接其他具有标准接头的物件即可。
关于第二侧壁13,具体的,整个第二侧壁13都能用于构造支撑区域200或者是第二侧壁13的一部分能用于构造支撑区域200。当将整个第二侧壁13都用于支撑时,对于整个辅助支架100的生产加工可以更方便;当第二侧壁13的一部分用于支撑时,其他部分可以用于兼容另外的扩展功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请结合图1,详细的,该图示的实施例中,整个第二侧壁13都是用于构造支撑区域200。第二侧壁13为一个平板,其外表面可以和桌面贴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虚线所围成的部分是表示该区域可以作为下文中的翻转部133,虚线外侧的则可以作为下文中的基础部131。在图1中示出该虚线并不表示图1中的第二侧壁13必须被划分,仅是为了便于理解选择设置基础部131和翻转部133时的第二侧壁13的结构。
可以选择的是,第二侧壁13可以是实心板,也可以做成空心或者镂空状的板体,一定程度减轻重量,更方便携带。
请结合图4,详细的,该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3的一部分可以翻折。
进一步的,第二侧壁13包括基础部131和翻转部133,翻转部13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翻转部133与基础部131齐平;翻转翻转部133,第一状态被切换至第二状态,翻转部133的边缘与基础部131能够用于构造支撑区域200。
此时,基础部131和翻转部133犹如辅助支架100的两条腿一般,翻转部133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就犹如辅助支架100岔开腿,基础部131和翻转部133之间的区域宽度比第一状态时的更大,也即是扩大了支撑区域200,这样当手机300较长时,也可以使得被夹持的手机300的重心310能够投影在支撑区域200内,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避免这类手机300由于重心310较高而无法投影到第一状态下的支撑区域200内,从而导致倾倒。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翻转部133可以翻折,但是在第一状态下时,翻转部133与基础部131依然可以共同进行支撑,犹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侧壁13直接为一整块平板的工作状态。翻转部133切换到第二状态后,由于可以进一步扩大支撑区域200的范围,对于一些不太平整的支撑面400,或者是一些有干扰(如有风或者支撑面400有抖动)的使用环境中,可以提升对于待支撑物的支撑稳定性。
可以选择的是,可以在翻转部133的边缘以及内壁设置阻尼层,翻转部133翻转到第二状态时,阻尼层与支撑面400会有接触,防止辅助支架100在支撑面400滑移。还可以进一步将阻尼层设计成胶粘层,胶粘层包括了封膜和粘黏体,撕开封膜后,粘黏体可以粘贴一些不太稳定的支撑面400,实现一个特殊环境的稳定支撑。未撕开封膜时,胶粘层本身就可以作为阻尼层使用。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粘黏体的背面与翻转部133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这样在使用完粘黏体后,可以整个更换新的胶粘层,方便后续使用。
其中,翻转部133自身可以是如本图示实施例中的一整块板,也可以选择将翻转部133设计成由多个U型框架组成的结构。详细的,多个U型框架的大小依次增大,多个U型框架可以都枢接在第三侧壁15的边缘。由于不同的U型框架的大小不同,因此翻折不同的U型框架用以支撑时,形成的支撑区域200的大小不同,并且可以使得辅助支架100整体有不同的拱起幅度(可以理解为图4中的翻转部133与支撑面400的夹角不同),使得手机300倾斜放置的角度也变得不同,以满足不同的看手机300的使用习惯。
可以考虑的是,翻转部133上也可以设置1/4螺丝标准接口102,比如设置在中部位置。同样的,通过在翻转部133设置标准接口,辅助支架100可以具备与三脚架、带标准接头的钥匙扣等具有标准接头的部件进行连接的结构基础。当与三脚架配合时,可以使得手机300在竖屏状态下也能被三脚架支撑,以方便在一些不太方便第二侧壁13直接支撑的地方或者支撑面400所处位置的高度不够的地方使用。当然,考虑到第二侧壁13没有放置在支撑面400上,手机300处于悬空状态,有可能从第一夹爪30与第二夹爪50支架漏下。所以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一般需要进一步设计成具有额外的支撑部的结构,以便于托住手机300,避免其下滑。
请结合图5,详细的,该图示的实施例中,夹持主体10内部具有容纳腔17,翻转部133能够开闭容纳腔17的开口。容纳腔17可以提供放置物品的结构基础,而当未放置物品时,夹持主体10呈中空状态,其重量可以减轻,对于外出携带而言会更轻便,易于携带。辅助支架100还包括伸缩杆和/或数据线,伸缩杆和/或数据线放置于容纳腔17内。容纳腔17内可以放入使用者较常使用的器物,如伸缩杆或者数据线,满足使用者的日常使用需求。而当容纳腔17较大时,也可以将上述常用物品都放入,避免外出时忘带这些物品的尴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到的伸缩杆是从第二夹爪50处放入容纳腔17。请结合图2,第二夹爪50的设置1/4螺丝标准接口102的部分可以直接设计成伸缩杆的一部分,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伸缩杆收纳在容纳腔17中时,其底部和第二夹爪50的一部分齐平。要取出时,则可以将虚线所示的部分抽离。
如此,可以满足伸缩杆的使用需求,以及采用数据线传输数据、充电的需求。当然,容纳腔17也可以用于存放其他大小适宜的物品,人们可以自行灵活使用。
请结合图1,详细的,该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支架100还包括遥控模块70,遥控模块70可拆卸地设置于夹持主体10的顶部,遥控模块70的触发键71相对于夹持主体10而言,处于夹持主体10的上方。
遥控模块70可以让人们遥控手机300,比如遥控拍照、摄像等。而当遥控模块70放置在夹持主体10的顶部时,使用者可以手持待支撑物与辅助支架100。并由食指控制拍摄,犹如操作数码相机、单反相机,握持更稳定,以使得拍摄效果更佳。而且也方便拇指不方便的使用者进行拍照。
总的来说,使用该辅助支架100时,可以手持辅助支架100,减少拍摄时的抖动。
也可以通过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50将手机300这类待支撑物束缚在夹持区101内,第一侧壁11可以给待支撑物提供倚靠的基础(手机300倚靠时的状态可以参考图3所示状态)。
第二侧壁13放置在支撑面400之后,夹持区101能够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310的投影落在支撑区域200内,待支撑物能够在第二侧壁13的支持下,保持重心310的投影始终处于支撑区域200内,从而保障了待支撑物能够被稳定支撑。
如此,在没有其他辅助件的配合下,辅助支架100自身就能够满足对于手机300一类物品的支撑,使得手机300可以竖屏放置,由于不需要带辅助件,辅助支架100的携带会更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在现如今对于视频会议、刷小视频、语音通话等需要手机300竖屏放置的需求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方便人们使用。
此外,辅助支架100又留有与其他外部辅助件配合的结构基础,能够用于扩展多元化功能,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2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辅助支架100,辅助支撑组件与夹持主体10、第一夹爪30和/或第二夹爪50可拆卸连接。辅助支架100的结构、功能以及图示,均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介绍。
比如,辅助支撑组件可以是三脚架。如果夹持主体10、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均开设有1/4螺丝标准接口102,则三脚架可以择一配合。如果只是其中一者开设有1/4螺丝标准接口102,则三脚架与该主体进行配合。
此外,辅助支撑组件可以有多个带1/4螺丝接头,此时,夹持主体10、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50均开设有1/4螺丝标准接口102,任意二者的接口或者全部接口都可以与这类辅助支撑组件的接头同时配合,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通过为辅助支架100配套辅助支撑组件,当使用环境不适合待支撑物单独依靠辅助支架100来支撑时,可以由辅助支撑组件构造成支撑座,然后将辅助支架100支撑,以进一步满足待支撑物的支撑工作,比如可以支撑横屏状态的手机300。由于辅助支架100自身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因此结合了辅助支撑件之后,辅助支撑装置整体所占空间也会更少,较之一般技术而言依然会更方便携带,且具备更多元化的功能,使用起来体验更佳。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辅助支架100可以通过第二侧壁13来构筑支撑区域200,又通过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50将待支撑物束缚在夹持区101,并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310能够落在支撑区域200内,使得手机300这类待支撑物在竖屏状态下也能得到稳定支撑,且不用借助其他外部辅助件,辅助支架100整体的结构简单,易于携带,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并且还能进一步与辅助支撑组件配合形成辅助支撑装置,满足更加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体、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所述夹持主体包括相邻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夹持主体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壁围成夹持区,将所述第二侧壁放置于支撑面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支撑面接触的部分所合围的区域为支撑区域;
所述夹持区用于束缚待支撑物,所述第二侧壁使得待支撑物的重心在支撑面的投影,保持在所述支撑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第二侧壁都能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或者是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能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基础部和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翻转部与所述基础部齐平;翻转所述翻转部,所述第一状态被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翻转部的边缘与所述基础部能够用于构造所述支撑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部上设置有1/4螺丝标准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内部具有容纳腔,所述翻转部能够开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还包括伸缩杆和/或数据线,所述伸缩杆和/或所述数据线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从所述第一侧壁沿着背离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向外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夹爪的末端朝所述夹持区方向弯扣;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夹爪的末端朝所述夹持区方向弯扣;
将所述第二侧壁放置于支撑面,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夹持待支撑物时,能够使得待支撑物斜倚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还包括遥控模块,所述遥控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夹持主体的顶部,所述遥控模块的触发键相对于所述夹持主体而言,处于所述夹持主体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相接,所述第二侧壁的相对的另外一侧通过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相对的另外一侧衔接,所述第三侧壁为弧形壁。
10.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支撑组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主体、所述第一夹爪和/或所述第二夹爪可拆卸连接。
CN202021555836.5U 2020-07-30 2020-07-30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Active CN212745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5836.5U CN212745705U (zh) 2020-07-30 2020-07-30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5836.5U CN212745705U (zh) 2020-07-30 2020-07-30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5705U true CN212745705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5836.5U Active CN212745705U (zh) 2020-07-30 2020-07-30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5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7638B2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US9538675B2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KR101316210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US6278779B1 (en) Telephone shoulder rest and stand
US20100072334A1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US9942369B2 (en) Mobile electronic terminal holder
US201102053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KR200466549Y1 (ko) 단말기용 핑거 홀더
US20140140557A1 (en) Support stand and wireless speaker system for tablet computing device
KR101423474B1 (ko) 접이식 고리가 구비된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847406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겸용 홀더
CN212745705U (zh) 辅助支架及辅助支撑装置
JPWO2017014227A1 (ja) 携帯通信端末用ケース
CN112166281B (zh) 可调节式移动设备悬挂器
KR20120035810A (ko) 틸트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클립 및 스탠드장치
KR100633553B1 (ko) 휴대기기 악세사리와 휴대기기 거치대 겸 휴대기기악세사리
JP2002077347A (ja) 通話機器用スタンド
KR20190106122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겸용 홀더
KR20210125853A (ko) 휴대폰 거치장치
KR102101506B1 (ko) 역브이형으로 회전이 가능한 휴대폰 단말기
KR102358279B1 (ko) 절첩 가능한 휴대 단말기용 핸드그립
KR200484140Y1 (ko) 휴대단말기 거치대
CN216715761U (zh) 一种旋转调节机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
KR100528548B1 (ko) 수평 회전이 가능한 표시 장치를 갖춘 폴더형 휴대폰
KR102421882B1 (ko) 스마트폰용 멀티그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