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3962U -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3962U
CN212723962U CN202021512412.0U CN202021512412U CN212723962U CN 212723962 U CN212723962 U CN 212723962U CN 202021512412 U CN202021512412 U CN 202021512412U CN 212723962 U CN212723962 U CN 212723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ircuit layer
light
receiving circuit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24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巫春晖
朴成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24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3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3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3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该触摸模组包括:偏光组件,偏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辅助层和偏光层,辅助层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及,触摸感应组件,所述触摸感应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入光面上;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或者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本申请公开的触摸模组,由于触摸感应组件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Description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比如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领域。
触摸显示屏包括:触摸模组和显示组件,触摸模组设置在显示组件的出光侧。相关技术中,触摸模组包括沿光路方向层叠设置的触摸感应组件和偏光组件。其中,触摸感应组件包括基板以及分别设置在基板的相背的两面上的发射电路层和接收电路层。偏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偏光片和辅助层。触摸组件和偏光组件分别制作好之后,通过胶体等粘接在一起。
然而,由于触摸感应组件的基板通常较厚,导致触摸模组的整体厚度较厚,进而导致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其能够减小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摸模组,包括:
偏光组件,所述偏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辅助层和偏光层,所述辅助层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及,
触摸感应组件,所述触摸感应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或者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模组,通过将其触摸感应组件的接收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的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的辅助层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的基板,即,以辅助层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
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和所述相位延迟片之间。
通过将辅助层设置为包括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通过保护片对偏光层进行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光层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保证良好的偏光作用,通过相位延迟片以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同时,使保护片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保护片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模组还包括:防漏光层;
所述防漏光层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且所述防漏光层在所述接收电路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外周。
通过防漏光层覆盖接收电路层的外周的方式防止显示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接收电路层的外周漏出,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光层为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的遮光油墨层;
所述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
由于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也即是,防漏光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而现有技术中的供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其上的基板通常为40μm,因此,当触摸模组还包括遮光油墨层,且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时,触摸模组的厚度依然较现有技术中的触摸模组薄。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
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保护片和所述接收电路层之间。
通过将辅助层设置为包括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通过保护片对偏光层进行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光层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保证良好的偏光作用,相位延迟片除了起到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作用之外,还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相位延迟片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层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
通过将辅助层设置为包括保护片,通过保护片对偏光层进行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光层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保证良好的偏光作用,同时,使保护片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保护片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专门设置基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层包括相位延迟片,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接收电路层位于所述相位延迟片和所述偏光层之间。
通过将辅助层设置为包括相位延迟片,相位延迟片除了起到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作用之外,还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相位延迟片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用于保护所述接收电路层;
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层,所述第二保护膜层用于保护所述发射电路层。
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保护膜层对接收电路层进行保护,通过第二保护膜层对发射电路层进行保护,使得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的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
显示组件;
以及上述一方面公开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触摸模组,所述触摸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摸显示屏,通过将其触摸感应组件的接收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的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的辅助层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的基板,即,以辅助层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以及上述另一方面所述的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其触摸显示屏上的触摸感应组件的接收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的发射电路层设置在偏光组件的辅助层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的辅助层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的基板,即,以辅助层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偏光层位于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偏光层位于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偏光层位于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保护片的两侧);
图5是图4中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第一压敏胶和第二压敏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触摸模组包括第一保护膜层和第二保护膜层);
图7是图6中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防漏光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设置在相位延迟片的两侧);
图9是图8中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第三压敏胶和第四压敏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辅助层只包括保护片);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辅助层只包括相位延迟片);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偏光组件;2:触摸感应组件;3:第一压敏胶;4:第二压敏胶;5:防漏光层;6:第三压敏胶;7:第四压敏胶;11:辅助层;12:偏光层;21:接收电路层;22:发射电路层;111:保护片;112:相位延迟片;211:第一保护膜层;221:第二保护膜层;
100:显示组件;200:触摸模组;300:壳体;400:触摸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偏光层位于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偏光层位于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参见图1和图2,该触摸模组包括:偏光组件1以及触摸感应组件2;其中,偏光组件1包括层叠设置的辅助层11和偏光层12,辅助层11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触摸感应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其中,如图1所示,偏光层12可以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如图2所示,偏光层12可以位于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摸感应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且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模组,触摸感应组件2的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了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两侧,因而可以使得触摸感应组件2无需专门提供基板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而是将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当做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使用,换言之,触摸感应组件2可以直接省掉基板,当触摸感应组件2可以省掉基板、且偏光组件1的厚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无论偏光层12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还是位于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均可以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当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时,可以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另外,基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模组不包括基板,因此,在制作触摸模组时,可以减少将印制有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的基板粘结至触摸模组的其他膜层上的一个工序,因此,可以减少加工工序,在触摸模组的加工工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使得该触摸模组的制作过程变得更简洁。
当触摸模组应用在触摸显示屏上时,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触摸显示屏通常包括显示组件,基于此,上述辅助层11的入光面是指辅助层11的靠近显示组件一侧的那个表面,辅助层11的出光面是指辅助层11的远离显示组件一侧的那个表面。同理,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是指接收电路层21的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是指发射电路层22的靠近显示组件的一侧。另外,下文中所提及到的出光侧也均是指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入光侧也均是指靠近显示组件的一侧,因此,下文对此将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是,当显示组件开始发光时,显示组件发出的光可以从辅助层11的入光面进入辅助层11,并从辅助层11的出光面出射出辅助层11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偏光层12可以为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厚度可以为5μm,接收电路层21可以为RX trace(Receive X trace,接收X轨迹),用于接收触摸信号,发射电路层22可以为TX trace(Transmit X trace,发射X轨迹),用于传送触摸信号。其中,接收电路层21可以印制在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可以印制在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触摸信号是指用户触摸触摸模组所触发的信号。比如,当摸触摸模应用在触摸显示屏上,当用户需要对触摸显示屏进行触摸操作时,即可通过触摸触摸模组来实现。显然,当用户触摸到触摸模组时,所触发的信号即为触摸信号。
在第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辅助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111和相位延迟片112;保护片111位于偏光层12的出光侧,用于对偏光层12进行保护;相位延迟片112位于偏光层12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入光面上;偏光层12位于发射电路层22和相位延迟片1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辅助层11设置为包括保护片111和相位延迟片112,通过保护片111对偏光层12进行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光层12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保证良好的偏光作用,通过相位延迟片112以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保证良好的显示效果。同时,使保护片111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保护片11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其中,保护片111可以为HC-COP(Hardcoat Cycle Olefin Polymer,硬化环烯烃聚合物硬化)保护片,厚度可以为27μm,当然,保护片111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保护片,厚度也可以为其他的厚度,只需要能够起到保护偏光层12的作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相位延迟片112可以为ND-film相位延迟片,厚度可以为52μm,当然,相位延迟片11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相位延迟片,厚度也可以为其他的厚度,只需能够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参见图5,为了将偏光层12和相位延迟片112粘结在一起,触摸模组可以包括第一压敏胶3(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第一压敏胶3位于偏光层12和相位延迟片112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压敏胶3将偏光层12和相位延迟片112粘结起来。为了将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封装起来,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触摸模组可以包括第二压敏胶4(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第二压敏胶4位于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这样,就可以将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封装起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敏胶3厚度可以为5μm,当然,第一压敏胶3还可以为其他的厚度,只需能够将偏光层12和相位延迟片112粘结起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压敏胶的厚度不作限定。另外,第二压敏胶4厚度可以为15μm,当然,第二压敏胶4还可以为其他的厚度,只需能够将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封装起来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压敏胶4的厚度也不作限定。
为了保护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层211,其中,第一保护膜层211可以为钝化层(Passivation),厚度可以为8μm,第一保护膜层211用于保护接收电路层21;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层221,第二保护膜层221可以为也可以为钝化层(Passivation),厚度可以为8μm,第二保护膜层221用于保护发射电路层22。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保护膜层211对接收电路层21进行保护,通过第二保护膜层221对发射电路层22进行保护,使得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的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当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入光面上,且偏光层12位于发射电路层22和相位延迟片112之间时,为了防止显示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接收电路层21的外周漏出,进而使得当触摸模组上粘结有显示组件上时,出现漏光的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触摸模组还包括:防漏光层5;防漏光层5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且防漏光层5在接收电路层21上的投影覆盖接收电路层21的外周。这样,就可以通过防漏光层5覆盖接收电路层21的外周的方式防止显示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接收电路层21的外周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漏光层5为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的遮光油墨层;该遮光油墨层可以为BM(Black Matrix,黑色矩阵),为了使得触摸模组的厚度尽可能的轻薄,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BM的厚度可以为3μm。
其中,当触摸模组包括遮光油墨层时,由于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也即是,防漏光层5的厚度不大于3.5μm,而现有技术中的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通常为40μm,因此,当触摸模组还包括遮光油墨层,且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时,触摸模组的厚度依然较现有技术中的触摸模组更薄。
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辅助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111和相位延迟片112;保护片111位于偏光层12的出光侧,用于对偏光层12进行保护;相位延迟片112位于偏光层12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上;偏光层12位于保护片111和接收电路层2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上,也即是,在该实施例中,直接利用辅助层11的相位延迟片112作为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的基板使用,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相位延迟片112除了起到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作用之外,还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进而使得触摸感应组件2省掉基板,当触摸感应组件2可以省掉基板时,可以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将偏光层12和接收电路层21粘结起来,参见图9,触摸模组可以包括第三压敏胶6(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第三压敏胶6设置在偏光层12和接收电路层21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三压敏胶6将偏光层12和接收电路层21粘结起来。为了将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面封装起来,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摸模组可以包括第四压敏胶7(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第四压敏胶7设置在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面上,这样,就可以通过第四压敏胶7将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面封装起来。
其中,第三压敏胶6可以和第一压敏胶3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压敏胶6不再赘述。第四压敏胶7可以和第二压敏胶4类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四压敏胶7也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护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层211,第一保护膜层211用于保护接收电路层21;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层221,第二保护膜层221用于保护发射电路层22。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保护膜层211对接收电路层21进行保护,通过第二保护膜层221对发射电路层22进行保护,使得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的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当偏光层12位于保护片111和接收电路层21之间,且偏光层12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时,由于偏光层12自带防漏光层,且自带的防漏光层可以防止显示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接收电路层21的外周漏出。因此,当偏光层12位于保护片111和接收电路层21之间,且偏光层12位于接收电路层21的出光侧时,无需单独再设置防漏光层。
在第三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辅助层11包括:保护片111,保护片111用于对偏光层12进行保护;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保护片111的入光面上;偏光层12位于发射电路层22的入光侧。
可见,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辅助层11设置为包括保护片111,通过保护片111对偏光层12进行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偏光层12磨损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保证良好的偏光作用,同时,使保护片111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保护片111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在第四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1,辅助层11包括相位延迟片112,相位延迟片112位于偏光层12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出光面上,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相位延迟片112的入光面上;接收电路层21位于相位延迟片112和偏光层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辅助层11设置为包括相位延迟片112,相位延迟片112除了起到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的作用之外,还起到了供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其上的基板的作用,使相位延迟片112得以更好的利用,从而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进而使得触摸模组的总厚度减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触摸感应组件2的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2的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2的基板,即,以辅助层11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2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实施例二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该触摸显示屏包括:显示组件100以及触摸模组200;其中,触摸模组200设置在显示组件100的出光侧。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触摸模组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摸模组2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其包括的触摸感应组件2的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2的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2的基板,即,以辅助层11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2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
实施例三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300以及触摸显示屏400,触摸显示屏400设置在壳体300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触摸显示屏400可以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二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其包括的触摸感应组件2的接收电路层21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出光面上,将触摸感应组件2的发射电路层22设置在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的入光面上,也就是说,偏光组件1的辅助层11同时充当了触摸感应组件2的基板,即,以辅助层11为基板制作接收电路层21和发射电路层22,无需在触摸感应组件2上专门设置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触摸感应组件2省掉了原先的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触摸模组的总厚度,进而使得应用该触摸模组的触摸显示屏的厚度变薄。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光组件,所述偏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辅助层和偏光层,所述辅助层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以及,
触摸感应组件,所述触摸感应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接收电路层和发射电路层;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辅助层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或者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
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和所述相位延迟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模组还包括:防漏光层;
所述防漏光层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且所述防漏光层在所述接收电路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光层为位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的遮光油墨层;
所述遮光油墨层的厚度不大于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片和相位延迟片;
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出光侧,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保护片和所述接收电路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包括:保护片,所述保护片用于对所述偏光层进行保护;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包括相位延迟片,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偏光层的入光侧,用于消除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所述接收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出光面上,所述发射电路层设置在所述相位延迟片的入光面上;
所述接收电路层位于所述相位延迟片和所述偏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电路层的出光侧设置有第一保护膜层,所述第一保护膜层用于保护所述接收电路层;
所述发射电路层的入光侧设置有第二保护膜层,所述第二保护膜层用于保护所述发射电路层。
9.一种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组件;
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模组,所述触摸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出光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CN202021512412.0U 2020-07-27 2020-07-27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23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412.0U CN212723962U (zh) 2020-07-27 2020-07-27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2412.0U CN212723962U (zh) 2020-07-27 2020-07-27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3962U true CN212723962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1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2412.0U Active CN212723962U (zh) 2020-07-27 2020-07-27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3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5823B2 (en) Under-scre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133788B (zh)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857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7067301A1 (zh) 显示装置
KR20190026476A (ko) 지문 인식 센서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KR20190063560A (ko) 표시장치
KR20190053367A (ko) 지문 인식 센서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EP33466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1242440A (ja) フロント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107113A (ko) 터치 패널
KR20210008262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586483B2 (en) Touch panel
US2022038649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KR20180138311A (ko) 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212723962U (zh) 触摸模组、触摸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241040A (zh) 偏光模组、制备偏光模组的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503039B (zh) 指纹传感器、显示组件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080089415A (ko) Pcb상에 장착될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215769704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260214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KR20220158185A (ko) 표시 장치
CN114241903A (zh)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20752683U (zh) 防止视区边缘透光的触控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21738715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4422923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