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2915U -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2915U
CN212692915U CN202021630404.6U CN202021630404U CN212692915U CN 212692915 U CN212692915 U CN 212692915U CN 202021630404 U CN202021630404 U CN 202021630404U CN 212692915 U CN212692915 U CN 21269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rofile
recesses
housing assembl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304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莫伦
陈世泽
陈俊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to CN2020216304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2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该壳体组件包括:本体,其具有第一硬度并且形状构造为与测量设备的外壳轮廓相匹配;其中,本体面朝外壳轮廓的一侧上形成多个凹部,凹部构造为在远离外壳轮廓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壳体组件套接到外壳轮廓上时,本体与外壳轮廓在凹部处分离,以便在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其中,外壳轮廓具有第二硬度,并且第一硬度小于第二硬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窗,使得外壳轮廓通过窗是可接近的,并且其中,外壳轮廓中的光学器件布置为与窗对齐。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施、使用方便等优点。测量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得使用寿命延长。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量设备结构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设备的壳体组件,其旨在改善测量设备的防撞能力。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壳体组件的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水平仪的测量设备包括相对较硬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和较软的材料制成的外套。外套通常安装为与容器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以便为容器提供保护。当测量设备不慎掉落时,外套为容器提供了缓冲,以避免冲击力直接施加到容器并影响容器内部的光学装置、机械装置和电子电路。
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于新的测量设备结构解决方案的持续需求。所期望的是新的解决方案能提供改善的冲击力吸收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旨在提供改善的冲击力吸收能力。本申请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壳体组件的测量设备。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壳体组件,其用于测量设备;该壳体组件包括:
本体,其具有第一硬度并且形状构造为与测量设备的外壳轮廓相匹配;其中,本体面朝外壳轮廓的一侧上形成多个凹部,凹部构造为在远离外壳轮廓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壳体组件套接到外壳轮廓上时,本体与外壳轮廓在凹部处分离,以便在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
其中,外壳轮廓具有第二硬度,并且第一硬度小于第二硬度;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窗,使得外壳轮廓通过窗是可接近的,并且其中,外壳轮廓中的光学器件布置为与窗对齐。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外壳轮廓包括主体和从主体突起的突起部,多个窗布置在突起部周围,并且凹部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窗的周围。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外壳轮廓具有一个或多个转角,并且本体在与转角相对应的部分处形成一个或多个凹部。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本体包括一个或多个朝向外壳轮廓突起的柱,并且当壳体组件套接到外壳轮廓上时,柱延伸至邻近外壳轮廓的表面。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柱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凹部中。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柱设置在凹部中,并且外壳轮廓上具有与柱相对应的凹入部。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凹部的周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朝向外壳轮廓突起的区段,并且当壳体组件套接到外壳轮廓上时,区段延伸至邻近外壳轮廓的表面。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本体构造为一体成型的。
在上述壳体组件中,可选地,壳体组件还包括位于外壳轮廓的支承部处的支承壳体,其中,支承壳体面朝支承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部,凹部构造为在远离支承部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支承壳体套接到支承部上时,支承壳体与支承部在凹部处分离,以便在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
一种测量设备,包括:
上述壳体组件;
外壳轮廓,其容纳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以及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并且构造为适于套设在壳体组件之内。
在上述测量设备中,可选地,光学器件构造为设置在位于外壳轮廓之内的摆锤体上。
在上述测量设备中,可选地,测量设备包括以下种类之一:激光水平仪、测距仪、温度传感器。
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施、使用方便等优点。测量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得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轮廓和支承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测量设备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这些方位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将根据其所处于的位置和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的。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来说,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能够继续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其他实施例。
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立体视图,并且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轮廓和支承壳体的立体视图。图1示出了壳体组件100的本体110。如图所示,本体110具有与下文中详细描述的外壳轮廓200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形状,并且包括延伸穿过本体110的多个窗120。当本体110装设到外壳轮廓200上时,可通过上述的窗120来接近外壳轮廓200。例如,外壳轮廓200上的光学器件、感测装置或操作开关等部件可与特定的窗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轮廓200包括多个光学器件220,各个光学器件220分别与窗120中的一个对齐,使得从光学器件220发出的电磁波能够通过窗120传播到外界,或者来自外界的电磁波能够穿过窗120到达光学器件220。
在一个实施例中,窗120可构造为具有从内向外逐渐扩大的成锥形的轮廓。
如图2中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轮廓200包括主体200a和从主体200a突起的突起部200b。多个光学器件220可布置在突起部200b处,并且光学器件本体110上的多个窗120可布置为朝向突起部200b,换言之,多个窗120可围绕突起部200b布置为与各个光学器件220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器件220构造为设置在位于外壳轮廓200之内的摆锤体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器件为激光发射器。
本体110可构造为由第一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第一硬度。第一材料可为任何合适的软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TPE(热塑性弹性体)等。例如,第一材料可具有70-90的肖氏硬度,例如80的肖氏硬度。
本体110面朝外壳轮廓200的一侧上可设置有多个凹部,这些凹部可以在远离外壳轮廓的方向上延伸。当本体110装设到外壳轮廓200上时,本体110和外壳轮廓200在凹部所在的位置处并不会直接接触,而在其他位置处,本体110将设置为邻近外壳轮廓200,这使得本体110和外壳轮廓200共同限定位于凹部处的间隔部。间隔部内充满了空气,并且本体110在间隔部的周边处设置为邻近外壳轮廓200,使得间隔部内的空气与周围空气大致隔离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部具有1-3mm的深度或厚度,例如深度可为1.5mm。本文中所称的深度或厚度指的是凹部在远离外壳轮廓200的方向上延伸的距离。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凹部的一部分。凹部中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柱111。柱111可朝向外壳轮廓200突起,并且在本体110装设到外壳轮廓200上时,柱111的远端可设置为邻近外壳轮廓200。容易理解的是,外壳轮廓200中凹部之外的位置处也可以布置有柱。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柱111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柱111可具有其他形状的横截面,包括但不限于矩形、三角形、梯形等。柱111旨在提供缓冲。此外,外壳轮廓200上也可设置有与柱相对应的凹入部,以便为柱提供定位。例如,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凹入部211的位置。容易理解的是,本体110的不可见的表面上可设置有与凹入部211相对应的柱。柱可以形状适配到凹入部211中,以便提供更稳固的安装结构。在承受来自外界的冲击时,柱111自身可提供缓冲,并且还可以与凹部中的空气协作来提供改善的缓冲能力。
凹部的边界处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区段112。区段112可朝向外壳轮廓200突起,并且在本体110装设到外壳轮廓200上时,区段112的远端可设置为邻近外壳轮廓200。区段112可设置为封闭的,也即围绕凹部的整个周边设置,以便在安装就位时限定整个间隔部,并且将空气包围并集捕在间隔部之内。
凹部(以及因此间隔部)可设置在本体110的窗的周围,并且构造为环绕整个窗的周边布置。此外,外壳轮廓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转角,并且在本体110上与转角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可设置有凹部,以便在安装就位之后提供相应的间隔部。例如,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转角201,并且在本体110上相对应的位置处布置有未示出的凹部。
柱和区段可以分布在本体110周边的各个边缘处,以便为本体110的周边提供定位能力。
外壳轮廓可由第二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第二硬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硬度要低于第二硬度,并且因此,本体110将为外壳轮廓200提供适当的保护。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本体110可构造为一体成型的,并且可构造为与外壳轮廓200分离的制造并随后组装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10与外壳轮廓200在凹部之外的位置处是无缝附接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外壳轮廓200的底部处还设置有支承部230,并且壳体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支承部230处的支承壳体130。类似地,支承壳体130面朝支承部230的一侧上可设置有多个凹部。各个凹部构造为在远离支承部230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支承壳体130套接到所述支承部230上时,支承壳体130与支承部230在凹部处分离,并且在其他部分处接触,以便在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壳体具有大致矩形的水平横截面,并且凹部(以及因此间隔部)设置在支承壳体的各个角上。这样的结构能够为支承壳体提供良好的保护性能,增强其抗摔性能。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测量设备的立体视图。如图所示,图1中的本体110套接到图2中的外壳轮廓200上,使得本体110、外壳轮廓200和支承壳体130共同组成了测量设备的外部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壳体构造为可旋转的,并且具有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支承壳体在第一位置中时,测量设备可容易地收纳。当支承壳体在第二位置中时,测量设备可容易地使用。
如图所示,外壳轮廓200上的多个光学器件220通过窗120可到达外界。此外,外壳轮廓200上的诸如开关的部件也可通过窗可到达外界。
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测量设备是激光水平仪,并且该测量设备具有五个光学器件220。容易理解的是,外壳轮廓200内部可设置有用于实现激光水平仪的功能的其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光学部件、机械部件和电子电路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测量设备包括其他类型的测量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水准仪、水平仪、测距仪、温度传感器等。根据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可根据不同的测量设备而构造为具有不同的形状,以便套接并保护不同的测量设备。
本申请的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通过采用凹部来形成间隔部,从而获得了改善的缓冲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测量设备在掉落或非期望的碰撞的情况下的生存能力,并且因此使得测量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申请,并且还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申请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含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实例。只要此类其他实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实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实例应当被认为处于由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组件(100),其用于测量设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
本体(110),其具有第一硬度并且形状构造为与所述测量设备(10)的外壳轮廓(200)相匹配;其中,所述本体(110)面朝所述外壳轮廓(200)的一侧上形成多个凹部,所述凹部构造为在远离所述外壳轮廓(200)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所述壳体组件(100)套接到所述外壳轮廓(200)上时,所述本体(110)与所述外壳轮廓(200)在所述凹部处分离,以便在所述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
其中,所述外壳轮廓(200)具有第二硬度,并且所述第一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硬度;所述本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窗(120),使得所述外壳轮廓(200)通过所述窗(120)是可接近的,并且其中,所述外壳轮廓(200)中的光学器件(220)布置为与所述窗(120)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轮廓(200)包括主体(200a)和从所述主体(200a)突起的突起部(200b),多个所述窗(120)布置在所述突起部(200b)周围,并且所述凹部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所述窗(120)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轮廓(200)具有一个或多个转角,并且所述本体(110)在与所述转角相对应的部分处形成一个或多个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0)包括一个或多个朝向所述外壳轮廓(200)突起的柱(111),并且当所述壳体组件(100)套接到所述外壳轮廓(200)上时,所述柱(111)延伸至邻近所述外壳轮廓(200)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111)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111)设置在所述凹部中,并且所述外壳轮廓(200)上具有与所述柱(111)相对应的凹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周边布置有一个或多个朝向所述外壳轮廓(200)突起的区段,并且当所述壳体组件(100)套接到所述外壳轮廓(200)上时,所述区段延伸至邻近所述外壳轮廓(200)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0)构造为一体成型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轮廓(200)的支承部(230)处的支承壳体(130),其中,所述支承壳体(130)面朝所述支承部(23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凹部,所述凹部构造为在远离所述支承部(230)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所述支承壳体(130)套接到所述支承部(230)上时,所述支承壳体(130)与所述支承部(230)在所述凹部处分离,以便在所述凹部处形成充满空气的间隔部。
10.一种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100);
外壳轮廓(200),其容纳一个或多个光学器件以及一个或多个电子器件,并且构造为适于套设在所述壳体组件(100)之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220)构造为设置在位于所述外壳轮廓(200)之内的摆锤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设备(10)包括以下种类之一:激光水平仪、测距仪、温度传感器。
CN202021630404.6U 2020-08-07 2020-08-07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Active CN21269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0404.6U CN212692915U (zh) 2020-08-07 2020-08-07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30404.6U CN212692915U (zh) 2020-08-07 2020-08-07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2915U true CN212692915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30404.6U Active CN212692915U (zh) 2020-08-07 2020-08-07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2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1992B2 (ja) 電子機器
CN110383208B (zh) 低密度电子装置
CN102053192A (zh) 包括加固外壳的数字万用表
KR102509085B1 (ko) 메탈 물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225380B2 (ja) センサ配置構造
CN212692915U (zh) 壳体组件和测量设备
JP6579028B2 (ja) 周辺情報検出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JP2011176199A (ja) 防水ケース
CA3036032C (en) Method for embedding electronics into a puck and puck having embedded electronics
JP6581531B2 (ja) 超音波センサ
JP6375993B2 (ja) 電子機器
JP6054838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US20090041969A1 (en) Packing buffer member
CN210349639U (zh) 防水按键及电子设备
JP2008175332A (ja) 防振部材及び防振部材製造方法
JP2002061328A (ja) 天井見切縁
US20140347191A1 (en) Indication apparatus
CN216057136U (zh)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CN219676269U (zh) 一种用于激光雷达扫描单元的密封防护窗口及激光雷达
JP6627460B2 (ja) 車両の歩行者衝突検出装置
CN220523177U (zh) 一种超声波雷达及其防震结构、驻车定位系统
JPH09318652A (ja) 加速度センサ装置
JP2005038538A (ja) 外部記憶装置用緩衝部材
JP6878411B2 (ja) 電子機器のガラスディスプレイを保護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10258018U (zh) 一种防止发生异响的汽车仪表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