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7136U -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7136U
CN216057136U CN202121741480.9U CN202121741480U CN216057136U CN 216057136 U CN216057136 U CN 216057136U CN 202121741480 U CN202121741480 U CN 202121741480U CN 216057136 U CN216057136 U CN 216057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haped
protective
buff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14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eng C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eng C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eng C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eng Ch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14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7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7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7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包括壳体和四个弹性的防护件。壳体四角为弧形结构,四个防护件分别设置在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上。防护件具有与弧形结构相对的构件和分别连接构件两端的两个固定脚部。两个固定脚部分别连接弧形结构的两端。构件外表面为缓冲平面,其内表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形结构同弧。弧形面、两个固定脚部的内侧面和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缓冲腔,缓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柱,缓冲柱的一端固定在弧形面的中部且垂直于缓冲平面,其另一端固定在弧形结构的弧顶上。缓冲柱于缓冲腔内形成镂空结构,因镂空结构具有很好抗撞击和减重效果,所以能减少置于该保护壳内的装置受到的冲击力。

Description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1293597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码产品用防摔保护壳,包括壳体、防护块、固定块、转动环和指环,所述壳体的四角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的四角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壳体的四角上设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插块,所述防护块内壁上的插块插接在壳体的固定槽内,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壳体底部的安装槽内粘接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块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指环。该数码产品用防摔保护壳,不仅能具有有效的缓冲防摔效果,还便于对保护壳进行多角度的支撑。但该保护壳的防护块为实体结构,在数码产品受到撞击时,还是容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数码产品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壳的防护块为实体结构,置于该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受到撞击时,还是容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置于该保护壳内的电子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四角为弧形结构;该缓冲防摔型保护壳还包括:
四个弹性的防护件,四个所述防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上;所述防护件具有一与所述弧形结构相对的构件和分别连接所述构件两端的两个固定脚部;两个所述固定脚部分别连接所述弧形结构的两端;所述构件的外表面为一缓冲平面,其内表面为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弧形结构同弧;所述弧形面、两个所述固定脚部的内侧面和所述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面的中部且垂直于所述缓冲平面,所述缓冲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结构的弧顶上。
较优地,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体本体和一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嵌入且盖合所述壳体本体。
较优地,所述壳体本体内壁面的四周均设有一缓冲凸条。
较优地,两个相邻的所述缓冲凸条和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弧形凹槽,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弧形凹槽。
较优地,所述弧形凹槽的内壁还设有一第一卡扣槽,所述弧形凸起的外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凸条,所述第一卡扣凸条嵌入所述第一卡扣槽。
较优地,所述壳体本体内顶面和两内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凸条,所述盖体的上顶面和两外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槽,所述第二卡扣凸条分别嵌入所述第二卡扣槽。
较优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按键,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面设有一与所述按键相对应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避让所述缓冲凸条;所述避让槽上设有与所述按键相对应的凸起件。
较优地,所述壳体本体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一凸边,和所述盖体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二凸边。
较优地,所述壳体本体设有一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一凸边;所述盖体设有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二凸边。
较优地,所述第二保护板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凸边相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一保护凸边,沿所述保护凸边的内周缘设有一向内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设置所述缓冲柱于所述缓冲腔内形成镂空结构,由于镂空结构具有很好抗撞击和减重效果,使得镂空的所述防护件较实体的防护件的抗震缓冲性能更好;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受到冲击时,通过设置所述缓冲平面使得受力面更大,使得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受到的冲击力大大减少,能更好的保护置于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内的装置,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包括一壳体10和四个弹性的防护件20。具体地,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硅胶或橡胶等材料。所述壳体10的四角为弧形结构11,四个所述防护件20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11的外周面上,使得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的保护更全面。所述防护件20具有一与所述弧形结构11相对的构件21和分别连接所述构件21两端的两个固定脚部22。两个所述固定脚部22分别连接所述弧形结构11的两端。所述构件21的外表面为一缓冲平面211,通过设置所述缓冲平面211使得受力面更大,使得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受到的冲击力大大减少。所述构件21的内表面为一弧形面212,所述弧形面212与所述弧形结构11同弧。所述弧形面212、两个所述固定脚部22的内侧面和所述弧形结构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缓冲腔23,所述缓冲腔23内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柱24,所述缓冲柱2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面212的中部且垂直于所述缓冲平面211,所述缓冲柱2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结构11的弧顶上,这种固定方式使所述防护件20的内部结构对称且具有更好的承载力。所述缓冲柱24于所述缓冲腔23内形成镂空结构,由于镂空结构具有很好抗撞击和减重效果,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受到冲击时,能更好的保护置于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内的装置,实用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10包括一壳体本体30和一盖体40,所述盖体40可拆卸地嵌入且盖合所述壳体本体30。示例性地,先将电子设备置于所述壳体本体30内,再将所述盖体40盖合所述壳体本体30,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应理解,所述壳体本体30和所述盖体40的配合方式优选为卡扣连接,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还可以为磁吸、紧配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30内壁面的四周均设有一缓冲凸条31。通过设置所述缓冲凸条31可以进一步抵消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对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内的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的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相邻的所述缓冲凸条31和所述壳体本体3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弧形凹槽32,所述盖体40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32相匹配的弧形凸起41,所述弧形凸起41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弧形凹槽32,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弧形凹槽32的内壁还设有一第一卡扣槽321,所述弧形凸起41的外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槽321相匹配的第一卡扣凸条411,所述第一卡扣凸条411嵌入所述第一卡扣槽321。通过设置卡扣安装,使得所述壳体本体30和所述盖体40的配合更稳固,不易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30内顶面和两内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凸条33,所述盖体40的上顶面和两外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槽42,所述第二卡扣凸条33分别嵌入所述第二卡扣槽42。通过设置卡扣安装,使得所述壳体本体30和所述盖体40的配合更稳固,不易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30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按键34,所述壳体本体30的内壁面设有一与所述按键34相对应的避让槽35,所述避让槽35避让所述缓冲凸条31。所述避让槽35上设有与所述按键34相对应的凸起件36。所述避让槽35处的所述壳体本体30的弹性更大,另外所述凸起件36抵接置于电子设备的按键,使得电子设备的按键更易按压,灵活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30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一凸边37,和所述盖体40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二凸边4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凸边37和所述第二凸边43可以更好地包裹所述所述缓冲防摔型保护壳1内的装置,保护性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壳体本体30设有一第一保护板38,所述第一保护板38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一凸边37。所述盖体40设有一第二保护板44,所述第二保护板44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二凸边43。具体地,所述第一保护板38和所述第二保护板44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玻璃、钢化玻璃、聚碳酸酯等。通过设置所述第一保护板38和所述第二保护板44,不仅隐形,还可以防尘防爆防刮痕且防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保护板44上设有一开口45,所述开口45与所述第二凸边43相接,沿所述开口45的周缘设有一保护凸边451,沿所述保护凸边451的内周缘设有一向内的斜面452。示例性地,手机上的摄像头从所述开口45处露出,所述保护凸边451和所述斜面452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摄像头磨损和磕碰,实用性高。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四角为弧形结构;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四个弹性的防护件,四个所述防护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上;所述防护件具有一与所述弧形结构相对的构件和分别连接所述构件两端的两个固定脚部;两个所述固定脚部分别连接所述弧形结构的两端;所述构件的外表面为一缓冲平面,其内表面为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弧形结构同弧;所述弧形面、两个所述固定脚部的内侧面和所述弧形结构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至少一个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面的中部且垂直于所述缓冲平面,所述缓冲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结构的弧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体本体和一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嵌入且盖合所述壳体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内壁面的四周均设有一缓冲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缓冲凸条和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弧形凹槽,所述盖体设有与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弧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内壁还设有一第一卡扣槽,所述弧形凸起的外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凸条,所述第一卡扣凸条嵌入所述第一卡扣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内顶面和两内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凸条,所述盖体的上顶面和两外侧壁均设有一第二卡扣槽,所述第二卡扣凸条分别嵌入所述第二卡扣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外侧壁还设有多个按键,所述壳体本体的内壁面设有一与所述按键相对应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避让所述缓冲凸条;所述避让槽上设有与所述按键相对应的凸起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一凸边,和所述盖体的外周缘设有一向内延伸的第二凸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设有一第一保护板,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一凸边;所述盖体设有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外周缘嵌入所述第二凸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缓冲防摔型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板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凸边相接,沿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一保护凸边,沿所述保护凸边的内周缘设有一向内的斜面。
CN202121741480.9U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Active CN216057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1480.9U CN216057136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1480.9U CN216057136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7136U true CN216057136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1480.9U Active CN216057136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7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4576B2 (en) PDA carrying device
US5436088A (en) Battery cradle
EP3729991B1 (en) Case structure
US20040027796A1 (en) Bumper
TW200836174A (en)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storage device
JP2010067730A (ja) 緩衝構造
CN216057136U (zh)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CN212628011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WO2021238003A1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US20140204506A1 (en) Bouncing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bounc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4205641U (zh) 具有防摔功能的保护壳
US20220357778A1 (en) Computing devices and mounts attachable by magnetic coupling
CN112822319A (zh) 显示屏防摔结构及具有它的电子设备
CN218734425U (zh) 防摔保护壳
CN219018856U (zh) 气囊保护壳
CN213846757U (zh) 保护壳
CN220570571U (zh) 保护壳
CN220872931U (zh) 一种减震防摔的平板保护壳
JP3873161B2 (ja) 携帯端末機
CN216391114U (zh) 电子装置及其保护壳
CN214205624U (zh) 防摔保护壳
CN215871508U (zh) 保护壳
CN218482889U (zh) 防摔保护壳
CN218630626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JPH09321847A (ja) 携帯用機器の保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