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3192U -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3192U
CN212673192U CN202020926673.0U CN202020926673U CN212673192U CN 212673192 U CN212673192 U CN 212673192U CN 202020926673 U CN202020926673 U CN 202020926673U CN 212673192 U CN212673192 U CN 212673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ir outlet
boiler
wear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66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上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266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3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3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3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包括:锅炉本体和网格防护机构,锅炉本体的顶部侧壁设有出风口;出风内壁靠近出风口一侧的区域覆盖有耐磨层;网格防护机构围设于耐磨层的外侧;网格防护机构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焊接侧壁,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横向合金板与膜式壁焊接连接形成横向防磨带;纵向合金板与膜式壁焊接连接形成纵向防磨带。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出风口处的流体降速,减缓流体与锅炉内壁的摩擦、冲击,从而保护锅炉内壁,延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锅炉的使用成本;有效改善了流体于此处的涡轮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出风口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工业化程度最高且相对清洁高效的燃煤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是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燃烧产生的能源不仅可以用于发电、供热,吊屏内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还可以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比如服装行业的熨烫)。
但在流化床锅炉的使用过程中,都面临着炉膛磨损的问题,针对燃烧室内流化燃烧造成受热面磨损严重的问题,如锅炉出风口由于流体速度发生改变,容易在此处形成涡流,极易对该处炉壁造成严重磨损、薄化、甚至爆管等不良现象,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取用浇注料浇筑形成出风口,使得锅炉出口口处无法形成换热面或减少了换热面,上述方法较为被动,虽有一定的防磨效果,但因浇注料的绝热性能减少了锅炉炉膛有效吸热面积,降低了炉膛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述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包括:
锅炉本体和网格防护机构,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排风管道连通;
围设于所述出风口的锅炉内壁形成出风内壁,所述出风内壁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区域覆盖有耐磨层;所述出风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防护机构,且所述网格防护机构围设于所述耐磨层的外侧;
所述出风内壁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所述膜式壁管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所述膜式壁;
所述网格防护机构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所述配合壁与所述膜式壁管相适配;所述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所述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用于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焊接侧壁,所述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所述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所述横向合金板通过焊接侧壁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横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防磨带,所述配合壁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所述纵向合金板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防磨带,所述纵向防磨带设于沿高度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横向防磨带之间。
可选地,所述膜式壁设有钩爪,所述钩爪的一端与所述膜式壁焊接,所述钩爪的另一端延展至所述膜式壁管,使得所述钩爪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
可选地,一个以上所述横向防磨带承托于所述钩爪的上方。
可选地,一个以上所述纵向防磨带与所述钩爪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网格防护机构靠近所述耐磨层一侧设置所述横向防磨带;所述网格防护机构远离所述耐磨层一侧设置所述横向防磨带和所述纵向防磨带。
可选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网格防护机构最靠近所述耐磨层一侧的横向合金板面接触连接。
可选地,所述网格防护机构最远离所述耐磨层一侧的横向合金板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沿高度方向高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二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流通槽;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三侧壁和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所述横向合金板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凸配合结构。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仅靠近排风管道处的锅炉内壁覆盖有耐磨层,以实现出风口与排风管道的光滑过渡,降低流体进入排风管道的流阻,使得锅炉排风更为顺畅;而远离出风口处的锅炉内壁均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构成,并通过在膜式壁管和膜式壁上设置网格防护机构,使得于锅炉下方的流体在经过出风口流向排气管道的过程中,流体因网格防护机构依次被逐级降速,减缓流体与锅炉内壁的摩擦和/或冲击,从而保护锅炉内壁,延长其使用寿命,延长其维护周期并降低锅炉的使用成本;更优的,流体的速度降低且出风口与排风管道光滑过渡,从而有效改善了流体于此处的涡轮现象,进一步降低该处的磨损;更优的,本实用新型出风口处的锅炉内壁除耐磨层处均由换热面(膜式壁管和膜式壁)构成,且换热面未覆盖任何阻碍其传热性能的覆盖层(网格防护机构不影响换热面的换热性能),大大提高了锅炉换热面的有效传热面积,保证了锅炉的输出,在同功率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体积;更优的,网格防护机构通过焊接通孔实现其与膜式壁的焊接连接,焊缝深,焊接牢靠且稳固,延长网格防护的有效使用时效,降低其损耗率,从而进一步降低锅炉的使用成本;更优的,焊接通孔与焊条的配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横向合金板与膜式壁的干涉问题(本配合壁的顶角处抵住膜式壁的焊缝)。
(2)本实用新型中,钩爪的设置大大提高了膜式壁和膜式壁管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固性,同时,由于钩爪将朝内凸起于膜式壁管,因此钩爪具有类似网格防护机构一样作用(降低流体流速,减缓流体与锅炉内壁的摩擦和/或冲击)。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连接,使得相邻设置的两个本横向合金板可实现连接,提高由本横向合金板构成的横向防磨带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即使部分本防磨合金板脱离膜式壁亦能保证整个横向防磨带的完整性(此时脱离膜式壁的本横向合金板与其他本横向合金板连接而构成横向防磨带的一部分,使得整个横向防磨带结构完整),进而保证横向防磨带对锅炉内壁(膜式壁或膜式壁管)的保护时效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个别横向合金板脱离膜式壁导致横向防磨带出现局部损伤而使得该损伤部分无法保护锅炉内壁,进而导致锅炉内壁于该处出现局部磨损、洞穿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合金板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磨合金板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位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位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横向合金板、11-第一侧壁、111-配合壁、112-第一配合壁、113-第二配合壁、114-第三配合壁、115-弧形壁、116-过渡壁、117-焊接侧壁、118-焊接通孔、119-直线过渡、12-第二侧壁、121-流通槽、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1-支撑部、152-卡扣部、153-卡槽、154-滑扣部、155-滑槽、161-卡柱部、162-抵接部、2-纵向合金板、31-膜式壁管、32-膜式壁、33-钩爪、4-耐磨层、5-出风口、6-排风管道、7-锅炉本体、71-出风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为了便于说明,本文中的高度方向为锅炉的高度方向,本文的径向方向为锅炉的径向方向,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包括:锅炉本体7和网格防护机构,锅炉本体7的顶部侧壁设有出风口5,出风口5与排风管道6连通;围设于出风口5的锅炉内壁形成出风内壁71,出风内壁71靠近出风口5一侧的区域覆盖有耐磨层4;出风内壁71设有网格防护机构,且网格防护机构围设于耐磨层4的外侧;出风内壁71由膜式壁管31和膜式壁32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膜式壁管31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膜式壁32;网格防护机构包括横向合金板1和纵向合金板2;横向合金板1的第一侧壁11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111,配合壁111与膜式壁管31相适配;第一侧壁11未内凹形成配合壁111的部位形成用于与膜式壁32焊接的焊接侧壁117,焊接侧壁117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118;横向合金板1通过焊接侧壁117与膜式壁32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横向合金板1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防磨带,配合壁111围设于膜式壁管31的外侧;纵向合金板2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膜式壁32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纵向合金板2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防磨带,纵向防磨带设于沿高度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防磨带之间。
可理解的是,排风管道6与锅炉本体7的膛炉通过出风口5连通,排风管道6和膛炉之间会形成一弯道,高速流体会因为此处流阻而产生涡流现象,涡流现象会加剧高速流体对出风口5处的锅炉内壁磨损,而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内壁71在与排风管道6接触处设有耐磨层4,从而实现出风内壁71与排风管道6光滑过渡;同时,高速流体在网格防护机构的缓冲作用下逐渐降速,降速后的低速流体通过耐磨层4顺畅地进入排风管道6,涡流现象大大降低,甚至消失,从而保护锅炉内壁,延长了锅炉内壁的维修期,减少了锅炉维修工作量,降低了锅炉的使用成本;网格防护机构不影响膜式壁管31的换热性能且不会增加锅炉内壁的壁厚,实现了同等功率下锅炉的体积最小化。
在实际应用中,横向防磨带中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可沿径向方向齐平设置或呈台阶状布置,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可接触连接、沿高度方向部分叠设、间隙设置均可。同样的,纵向防磨带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可分别与横向合金板1接触连接或间隙配合。当然,纵向防磨带和横向防磨带的交叉处的纵向合金板2和横向合金板1可沿径向方向凹凸配合,如横向合金板1对应纵向合金板2的位置设有插槽,插槽的延展方向与纵向合金板2的板面延展方向平行,使得纵向合金板2收容于插槽。当然,反之亦然,即纵向合金板2设有用于容设于横向合金板1的插槽。
可选地,膜式壁32设有钩爪33,钩爪33的一端与膜式壁32焊接,钩爪33的另一端延展至膜式壁管31,使得钩爪33围设于膜式壁管31的外侧。可选地,钩爪33成对出现,包括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相邻设置的两个膜式壁管31之间设有一膜式壁32,该两个膜式壁管31为第一膜式壁管和第二膜式壁管,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靠近该膜式壁32一侧的端部与该膜式壁32焊接或一体成型,第一钩爪的另一端绕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膜式壁管31中的第一膜式壁管,第二钩爪的另一端绕设于相邻设置的两个膜式壁管31中的第二膜式壁管,且第一钩爪靠近第一膜式壁管一侧设置,第二钩爪靠近第二膜式壁管一侧设置。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靠近该膜式壁32一侧的端部可一体成型,即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呈Y字型,为了便于钩爪33绕设膜式壁管31,钩爪33可选为形变件,当钩爪33的一端焊接于膜式壁32后,可通过弯折钩爪33的另一端实现其绕设于膜式壁管31的外侧以实现膜式壁管31的固定。当然,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可相互独立设置,使得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而纵向合金板2可与设置于第一钩爪和第二钩爪之间的膜式壁32焊接连接。当然,纵向合金板2还可与钩爪33焊接以形成纵向防磨带。
可选地,一个以上横向防磨带承托于钩爪33的上方。在实际应用中,钩爪33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每一膜式壁管3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钩爪33。
可选地,耐磨层4与网格防护机构最靠近耐磨层4一侧的横向合金板面1接触连接。不仅提高了耐磨层4和网格防护机构的一体化,还通过横向防磨带形成耐磨层4的防护盾,提高耐磨层4的耐磨性能,避免高速流体冲刷耐磨层4的端部,从而保护耐磨层4,延长耐磨层4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耐磨层4可为混凝土层、石墨层、刚玉层或涂料层等。
可选地,网格防护机构靠近耐磨层4一侧设置横向防磨带或纵向防磨带;网格防护机构远离耐磨层4一侧设置横向防磨带和纵向防磨带。在实际应用中,网格防护机构于出风口5的下侧或上侧靠近耐磨层4一侧设有横向防磨带,网格防护机构于出风口5的左侧或右侧靠近耐磨层4一侧设有纵向防磨带。
可选地,横向合金板1的第二侧壁12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流通槽121;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可选地,流通槽121与膜式壁32相对设置。流通槽121的设置在保证横向合金板1的防磨效果的同时,还便于固体颗粒通过其流向下方,有效避免固体颗粒于横向合金板1的堆积,同时,降低横向合金板1自身所受到的冲刷,保护横向合金板1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流通槽121的孔径优选不大于横向合金板1沿第三侧壁13延展的尺寸的三分之一,以保证横向合金板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网格防护机构最远离耐磨层4一侧的横向合金板1斜向下设置,第一侧壁11沿高度方向高于第二侧壁12,第二侧壁12与第一侧壁11相对设置。可选地,横向合金板1与膜式壁32的夹角为30-60度。
在实际应用中,配合壁111的圆心角可根据其适用的CFB锅炉中的膜式壁管31凸起于膜式壁32的部分所占用的圆心角进行设定,当一个配合壁111的圆心角可不小于膜式壁管31的圆心角时,则该个配合壁111可独自围设于一个膜式壁管31的外围;当一个配合壁111的圆心角小于膜式壁管31的圆心角时,则该个配合壁111可与其相邻设置的另一个横向合金板1上配合壁111共同围设于一个膜式壁管31的外围。
因此,配合壁111的圆心角大小可等于180°、大于180°或小于180°均可,具体可根据膜式壁管31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赘述。可理解的是,每一横向合金板1至少设有一个配合壁111以及一个焊接通孔118。当每一横向合金板1设有一个配合壁111以及两个焊接侧壁117(此时两个焊接侧壁117分设于配合壁111的两侧)时,两个焊接侧壁117可均设置焊接通孔118,也可为其中一个焊接侧壁117设置有焊接通孔118,且一个焊接侧壁117可间隔设置一个以上焊接通孔118,而一个焊接通孔118可设置一个以上的焊条。同样的,当每一横向合金板1设有两个以上配合壁111以及一个以上焊接侧壁117时,一个焊接侧壁117可间隔设置一个以上焊接通孔118,而一个焊接通孔118可设置一个以上的焊条,多个配合壁111的圆心角可相同或不同,可选地,焊接通孔118优选贯穿横向合金板1。当然,焊接通孔118也可为沉孔构造。可理解的是,配合壁111的目的在于避让膜式壁管31,以实现本横向合金板1与膜式壁32的焊接。因此,配合壁111的外轮廓可为光滑曲线(如弧形、U型)或不光滑曲线(多边形,如一个以上依次连接的四边形、三边形、弧形、五变形等),可选地,配合壁111最靠近膜式壁管31的部位的连线形成一近似弧形结构,以尽量近似膜式壁管31的圆弧壁面的形状为佳。
可选地,第一侧壁11间隔设有三个以上配合壁111,包括一个第一配合壁112,一个以上第二配合壁113,以及一个第三配合壁114;第二配合壁113构成与一膜式壁管31相适配的圆弧;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共同拼接构成与一膜式壁管31相适配的圆弧,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分设于所有的第二配合壁113的两侧。可理解的是,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可为沿膜式壁管31的径向方向侧壁与侧壁对接后共同构成与一膜式壁管31相适配的圆弧,即相邻设置的两个本横向合金板1横向齐平设置,首尾拼接。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也可沿膜式壁管31的轴线方向叠加部分后共同构成与一膜式壁管31相适配的圆弧,即相邻设置的两个本横向合金板1沿膜式壁管31的轴线方向叠加而呈阶梯状布置,使得相邻设置且分别位于不同横向合金板1上的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相互靠近位置部分重叠(如图7所示)并共同构成围设于一膜式壁管31的外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配合壁112和第三配合壁114的圆心角可相同或不同;可选地,第一配合壁112、第三配合壁114的圆心角均不小于90°且不大于180°。
可选地,配合壁111与焊接侧壁117之间呈倒角设置,倒角可为直角倒角(即直线过渡119)也可为弧形倒角。
可选地,配合壁111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过渡壁116。过渡壁116的设置保证了配合壁111与膜式壁管31之间一定存在间隙(不管配合壁111与膜式壁管31是密封贴合还是间隙配合),从而使得横向合金板1在保护CFB锅炉的内壁的同时不会堆积固体颗粒,优选避免固体颗粒因堆积在横向合金板1上在下次冲刷中产生扬尘现象,从而达到降尘和除尘效果。可理解的是,一个配合壁111中的两个以上过渡壁116可依次连通或不连通,当一个配合壁111中的两个以上过渡壁116不连通时,则配合壁111未内凹形成过渡壁116的部位将形成与膜式壁管31相适配的弧形壁115。过渡壁116的轮廓可为弧形或不规则形状均可。
可选地,纵向合金板2靠近膜式壁32一侧的侧壁设有一个以上焊接通孔118,使得纵向合金板2通过焊接通孔118插设焊条实现其自身与膜式壁32的焊接,以提高纵向合金板2与膜式壁32焊接的牢靠性。当然,纵向合金板2与横向合金板1的结构类似,只是纵向合金板2无需设置配合壁111。
可选地,横向合金板1的第三侧壁13和横向合金板1的第四侧壁14相对设置;横向合金板1靠近第三侧壁13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横向合金板1靠近第四侧壁14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横向合金板1的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沿横向合金板1或纵向合金板2的板面延展的凹凸配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凹凸配合不仅和实现横向合金板1的齐平设置,还可实现纵向合金板2的齐平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连接部由横向合金板1的板面凸起形成,包括支撑部151和卡扣部152,支撑部151的一端与横向合金板1连接,支撑部151的另一端与卡扣部152连接,卡扣部152远离支撑部151一侧的端部设有卡扣件(由卡扣部152凸起形成或为卡扣部152自身);第二连接部为与卡扣件扣合连接的卡槽153。可选地,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的连接方式仅靠卡槽153与卡扣件的预紧装配实现,当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齐平设置时,则卡扣部152远离支撑部151一侧的端部凸起于第三侧壁13,而卡槽153设于横向合金板1的板面上,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同侧设置于横向合金板1;当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呈阶梯状设置时,则卡扣部152远离支撑部151一侧的端部可与第三侧壁13齐平设置或突起设置均可,为了便于说明,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分别为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且第一横向合金板的卡槽153与第二横向合金板的卡扣件预紧装配,由于第一横向合金板靠近第四侧壁14的端部将叠设在第二横向合金板的卡扣部152和第二横向合金板靠近第三侧壁13的端部之间,因此,可通过将卡扣部152与第二横向合金板之间的间距设置成横向合金板1的板厚尺寸而实现第一横向合金板夹设在第二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的卡扣部152之间而提高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的连接强度。可选地,横向合金板1的第三侧壁13对应其卡扣部152的位置内凹形成滑槽155,横向合金板1靠近第四侧壁14的位置对应滑槽155设有滑扣部154,滑扣部154与滑槽155滑动连接,此时,滑扣部154和滑槽155不仅起到相邻设置的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的定位和限位作用,使得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组装更为便捷,同时,滑扣部154与滑槽155的配合还保证了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的连接强度,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即使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中的任意一个脱离膜式壁32,另一个横向合金板1不仅可通过卡扣部152与卡槽153、卡扣部152与横向合金板1的配合夹设另一横向合金板1以保证网格的完整性,还进一步可通过滑扣部154与滑槽155的配合实现第一横向合金板和第二横向合金板的连接加固和限位。可选地,滑扣部154由横向合金板1凸起形成,滑扣部154的外轮廓可为弧形或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连接部为形状记忆型合金件(即第一连接部为发生形变并可恢复的部件)。可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在装配过程中可发生一定形变以实现卡扣件发生形变时(由卡扣部152自身构成或由卡扣部152朝向滑槽155一侧凸起形成)与卡槽153的预紧装配,等卡扣件与卡槽153装配完成后,第一连接部将恢复至之前状态,便于第一连接部的加工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卡扣部152轴接于支撑部15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卡扣部152与支撑部151圆滑过渡且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配合壁111与焊接侧壁117之间呈内凹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连接部由横向合金板1的板面凸起形成,包括卡柱部161和抵接部162,卡柱部161的一端与横向合金板1连接,支撑部151的另一端与抵接部162;第二连接部由第四侧壁14内凹形成的钩槽;卡柱部161沿第一侧壁11的延展方向滑移至钩槽,使得两个以上横向合金板1呈阶梯状布置。可选地,当相邻设置的两个横向合金板1通过钩槽、卡柱部161和抵接部162实现连接时,卡柱部161贯穿的那个横向合金板1夹设于与该卡柱部161连接的抵接部162以及另一个横向合金板1中,以提高该两个横向合金板1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焊接侧壁117薄化处理,使得焊接侧壁117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可选地,配合壁111与膜式壁管31之间的间距为0.5-2cm,优选为1cm。当然,配合壁111与膜式壁管31也可密封贴合。以提高配合壁111和膜式壁管31的加工误差容忍度,保证两者配合性。可选地,过渡壁116与膜式壁管31的最远间距为1.5-5cm,优选为3cm。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本体和网格防护机构,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部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排风管道连通;
围设于所述出风口的锅炉内壁形成出风内壁,所述出风内壁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区域覆盖有耐磨层;所述出风内壁设有所述网格防护机构,且所述网格防护机构围设于所述耐磨层的外侧;
所述出风内壁由膜式壁管和膜式壁周向依次密封连接构成,所述膜式壁管的部分管壁沿径向方向朝内凸起于所述膜式壁;
所述网格防护机构包括横向合金板和纵向合金板;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一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配合壁,所述配合壁与所述膜式壁管相适配;所述第一侧壁未内凹形成所述配合壁的部位形成用于与所述膜式壁焊接的焊接侧壁,所述焊接侧壁内凹形成一个以上焊接通孔壁,所述焊接通孔壁围设形成焊接通孔;所述横向合金板通过焊接侧壁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横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横向防磨带,所述配合壁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所述纵向合金板的侧壁沿高度方向与所述膜式壁焊接连接,使得一个以上所述纵向合金板首尾依次拼接形成纵向防磨带,所述纵向防磨带设于沿高度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横向防磨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式壁设有钩爪,所述钩爪的一端与所述膜式壁焊接,所述钩爪的另一端延展至所述膜式壁管,使得所述钩爪围设于所述膜式壁管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个以上所述横向防磨带承托于所述钩爪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一个以上所述纵向防磨带与所述钩爪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防护机构靠近所述耐磨层一侧设置所述横向防磨带;
所述网格防护机构远离所述耐磨层一侧设置所述横向防磨带和所述纵向防磨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磨层与所述网格防护机构最靠近所述耐磨层一侧的横向合金板面接触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格防护机构最远离所述耐磨层一侧的横向合金板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沿高度方向高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二侧壁间隔内凹形成一个以上流通槽;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三侧壁和所述横向合金板的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三侧壁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横向合金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适配以实现两个所述横向合金板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凸配合结构。
CN202020926673.0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Active CN212673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6673.0U CN21267319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6673.0U CN21267319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3192U true CN212673192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6673.0U Active CN212673192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3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8268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11536509A (zh)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CN212673192U (zh) 一种锅炉出风口防磨结构
CN205014879U (zh) 带双h型翅片管的省煤器
CN212339227U (zh) 一种新型cfb锅炉膜式壁网格化防磨合金板
CN111536508A (zh) 一种新型cfb锅炉膜式壁网格化防磨合金板
CN103322550A (zh) 一种低温省煤器防磨损装置
CN204346228U (zh) 一种成三角布置的鳍片管组
CN212673189U (zh) 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6152116A (zh) 一种新型防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水冷壁
CN212339226U (zh) 一种炉膛内壁表面降速结构
CN210107355U (zh) 一种锅炉管排防变形装置
CN111578267A (zh) 一种炉膛内壁表面降速结构
CN210036388U (zh) 一种结构改进型h型翅片管
CN210088822U (zh) 一种h型鳍片副省煤器
CN212719828U (zh) 一种锅炉卫燃带防磨结构
CN111550775A (zh) 一种高效换热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41803U (zh) 叠装式铸铁空气预热器
CN215951383U (zh) 设有波浪槽的防磨导流板
CN210320009U (zh)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节能防磨结构
CN113108638A (zh) 一种带有三角小翼的一体化翅片
CN214948986U (zh) 一种金属防磨梁防磨片结构
CN212157134U (zh) 一种协同防磨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15723174U (zh) 一种侧向导流疏风板
CN217178567U (zh) 一种锅炉经纬防磨导流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