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1065U - 一种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1065U
CN212661065U CN202021557101.6U CN202021557101U CN212661065U CN 212661065 U CN212661065 U CN 212661065U CN 202021557101 U CN202021557101 U CN 202021557101U CN 212661065 U CN212661065 U CN 212661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pcb
microphone
component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71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志坚
丁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s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71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1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1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1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电池组件与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电池组件外部,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通过弹针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组装于一储油仓内,所述储油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包括PCB板、咪头和电芯,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咪头与弹针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咪头、电芯与弹针固定于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弹针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个结构凌乱的问题,同时结构简洁清晰,也避免了雾化材料容易被外壳污染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中,雾化器没有实现模块化,传统一体式电子烟烟具的雾化器部分与电池部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电池组件没有支架,电子烟内部布线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雾化器整个结构与布线凌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电池组件与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电池组件外部,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通过弹针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组装于一储油仓内,所述储油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包括PCB板、咪头和电芯,所述咪头、电芯与弹针固定于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弹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上还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PCB板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的一端,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PCB板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咪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筋位,所述筋位位于所述连接支架靠近所述电极的一面,两个所述筋位间形成一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油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筋位上设置有弹针孔,所述弹针孔内设置有所述弹针,所述筋位与连接支架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与所述PCB板通过绑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咪头外部设置有咪头硅胶,所述咪头硅胶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咪头硅胶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咪头硅胶远离所述PCB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咪头硅胶周侧设置有密封筋位,所述咪头硅胶远离所述PCB板一侧设置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发热件、顶部盖件与底部盖件,所述顶部盖件、底部盖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储油仓两端,所述雾化管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盖件、底部盖件,所述发热件连接于所述雾化管与所述底部盖件,所述底部盖件与所述弹针连接处设置有电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咪头硅胶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两端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别套设于底盖与顶部盖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电池组件与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电池组件外部,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通过弹针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组装于一储油仓内,所述储油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包括PCB板、咪头和电芯,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咪头与弹针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咪头、电芯与弹针固定于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弹针连接。利用储油仓对雾化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雾化材料注入储油仓后,不会直接与外壳接触,整个结构设计简洁清晰;其次,电池组件利用PCB板,将电池,咪头,探针整合化,剔除了电线;再者电池组件与雾化组件通过弹针连接,将两组组件直接推到外壳内,组装简单高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个结构凌乱的问题,同时结构简洁清晰,也避免了雾化材料容易被外壳污染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图3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件第二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1、电池组件2与外壳3,外壳3罩设于雾化组件1、电池组件2外部,雾化组件1与电池组件2通过弹针4连接,雾化组件1组装于一储油仓5内,储油仓5设置于外壳3内,电池组件2包括PCB板201、咪头202和电芯203,PCB板2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204,包括与咪头202相适配的第一固定孔2041、与弹针4相适配的第二固定孔2042,咪头202、电芯203与弹针4固定于PCB板201上,且与PCB板201电连接,雾化组件1与电池组件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极6,电极6与弹针4连接。
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通过储油仓5装配成组件,电池组件2通过PCB板201组装成组件,两者通过弹针4连接,弹针4与电极6连接,实现了模组化,将雾化组件1推进外壳3内,再将电池组件2推进外壳3,雾化组件1的两个电极6分别与电池组件2的两个弹针4相抵接,实现电连接,完成组装,无需焊接;PCB板201上设置有固定孔204,咪头202与弹针4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孔2041、第二固定孔2042连接于PCB板201上,且与PCB板201电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锡连接,其中PCB板201不仅仅起到支撑的作用,还固定了咪头202、弹针4和电芯20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个结构与布线凌乱的问题,同时没有采用电线连接,避免了组装时电线容易出错,同时结构简洁清晰;利用弹针4连接雾化组件1与电池组件2,电芯203与电极6间无需采用电线连接,利用弹针4作为中介连接的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使得雾化组件1与电池组件2组装时更为方便,同时也避免了电线连接容易出现电线被雾化材料或者冷凝液侵蚀,整体更为模块化。
进一步地,PCB板201上还固定有连接支架205,连接支架205设置于PCB板201与雾化组件1连接的一端,咪头202设置于PCB板201远离雾化组件1的一端,电芯203设置于连接支架205与咪头202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孔204还包括与连接支架205相适配的第三固定孔2043,PCB板201上相应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固定孔2043,将连接支架205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使得整个结构简洁清晰,避免了由于没有支架固定,导致各零件之间结构凌乱,同时通过焊接于PCB板201上,也避免线材之间杂乱。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205上设置有两个筋位2051,筋位2051位于连接支架205靠近电极6的一面,两个筋位2051间形成一放置槽2052,放置槽2052内设置有第一吸油件2053。
本实施例中,放置槽2052上设置有第一吸油件2053,能有效地吸附雾化组件1渗漏流出的雾化材料与冷凝液,避免雾化材料及冷凝液会直接流到电芯203或芯片,损坏功能,其次,第一吸油件2053的高度低于两个筋位2051的高度,确保即使第一吸油件2053上吸附有雾化材料,也不会轻易往下流,结构简单、易组装且改善效果佳;两个筋位2051位于连接支架205靠近电极6的一面,可以确保电池组件2与雾化组件1连接时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提及的烟油,也可以是诸如药液等一切可以雾化的材料;再者,第一吸油件2053可以为吸油棉或者其他吸油物品。
进一步地,两个筋位2051上设置有弹针孔2054,弹针孔2054内设置有弹针4,筋位2051与连接支架205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孔2055。
本实施例中,弹针4安装于通孔内,可以对弹针4起到保护作用,便于与其他的零部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电芯203与PCB板201通过绑接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电芯203与PCB板201之间通过绑带或者胶带等进行绑定连接,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脱落,其次,PCB板201上设置有焊盘2011可以用于电芯203的两片金属片,与PCB板201之间焊接,其中金属片优选为镍片2031(2032),两片镍片2031(2032)一端与焊盘2011连接,一片镍片2031的另一端与电芯203正极连接,另一片镍片2032的另一端与电芯203负极连接,进而实现电连接,电流通过金属片流入PCB板201,再通过PCB板201流入弹针4,实现了电芯203与弹针4直接的电连接。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电芯与PCB板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下述方式进行连接,PCB板上设置有焊盘2011,利用2根电线一头与焊盘2011焊接,其中,一根电线的另一头与电芯203正极连接,另一根电线的另一头与电芯203负极连接,进而实现电连接,电流通过电线流入PCB板201,再通过PCB板201流入弹针4,实现了电芯203与弹针4的电连接,其中,PCB板201取代了电线的作用,连通弹针4与电芯203的正负两极。
进一步地,咪头202外部设置有咪头硅胶206,咪头硅胶206连接于PCB板201上,咪头硅胶206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2061,咪头硅胶206远离PCB板201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孔2062。
本实施例中,咪头硅胶206罩设于咪头202上,且焊接于PCB板201上,咪头硅胶206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2061,当气流进入时,进而触发咪头202工作,咪头硅胶206上端面设有第二气孔2062,保证咪头202一侧与大气压平衡。
进一步地,咪头硅胶206周侧设置有密封筋位2063,咪头硅胶206远离PCB板201一侧设置有凸台2064。
本实施例中,咪头硅胶206上端面设置有密封筋位2063与凸台2064,两侧设置有密封筋位2063,用于管理密封咪头202与PCB板201、外壳3之间的气流,使得咪头202在一定气压下的气流经过时工作;咪头硅胶206上端面设有凸台2064,能有效阻止冷凝液直接流到咪头202上,提高咪头202的安全性,安全性更高,体验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雾化组件1包括雾化管101、发热件102、顶部盖件103与底部盖件104,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分别设置于储油仓5两端,雾化管101两端分别连接于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发热件102连接于雾化管101与底部盖件104,底部盖件104与弹针4连接处设置有电极6。
本实施例中,雾化管101包括长玻纤管1011与短玻纤管1012,其中,短玻纤管1012套设于长玻纤管1011外,长玻纤管1011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上设置有与长玻纤管1011相适配的延伸部1031(1041),该延伸部1031(1041)为中空结构,底部盖件104上还设置有用于发热件102固定的插口,发热件102穿过长玻纤管1011的两个开口连接于底部盖件104的插口处;储油仓5与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连接形成空腔,空腔可用于安装第二吸油件106;底部盖件104与电池组件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口,电极6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口上,该电极6与弹针4连接,安装口可以对电极6起到保护作用,便于与其他的零部件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吸油件106可以为吸油棉或者其他吸液物品。1032(1042),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可与储油仓5一体成型,也可拆卸连接于储油仓5的两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可设置不同口径、不同型号;此外,顶部盖件103上开设有吸嘴口,方便使用者吸食,吸嘴口两侧开设有吸油件放置槽,吸油件放置槽中设置有第三吸油件107,可以有效地吸附雾化组件1渗漏流出的雾化材料与冷凝液,顶部盖件103的材质可采用环氧树脂或者硅胶,当然也可用其它隔热效果较好的材质;同样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与储油仓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32(1042),保证了顶部盖件103、底部盖件104与储油仓5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防止漏气等现象,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盖7,底盖7上设置有与咪头硅胶206相适配的安装槽,底盖上开设有进气口701,进气口701与第一气孔2061连接。
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02工作,将第二吸油件106上的液体雾化,气流从进气口701进入,通过第一气孔2061流入咪头硅胶206内,进而触发咪头202工作,再通过第二气孔2062流出,于底部盖件104处汇合流入出气道001,带动雾化的气体进而产生烟雾提供使用者吸食。
进一步地,外壳3的两端设置有保护套301(302),保护套301(302)分别套设于底盖7与顶部盖件103上,可以起到保护底盖7与顶部盖件103的作用,同时避免受到污染。
本实施中组装时,将雾化管101与发热件102装上第二吸油件,套上底部盖件104,且底部盖件104与雾化管101连接,发热件102设置于底部盖件104上,然后套上储油仓5,从储油仓5顶部将雾化材料注入第二吸油件,然后盖上顶部盖件103,将顶部盖件103与雾化管101连接,电极6安装于底部盖件104上,然后将组装好的雾化组件1与储油仓5推进外壳3;再将组装好的电池组件2推进外壳3,完成组装;利用储油仓5对雾化组件1进行模块化的装配,将雾化材料注入储油仓5中,不会直接与外壳3接触,密封性更好,便于储存,且相对更环保卫生,整个结构设计简洁清晰,采用塑胶件组成模块,避免了雾化材料直接与外壳3接触,从而导致雾化材料容易被外壳3污染,影响使用者健康的情况发生;再者电池组件2与雾化组件1通过弹针4连接,将两组组件直接推到外壳3内,不用焊接,没有一根电子线,组装简单高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装置,利用储油仓对雾化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将雾化材料注入储油仓中,不会直接于外壳接触,整个结构设计简洁清晰;其次,电池组件利用PCB板,将电池,咪头,探针整合化,剔除了电线;再者电池组件与雾化组件通过弹针连接,将两组组件直接推到外壳内,组装简单高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个结构凌乱的问题,同时结构简洁清晰,也避免了雾化材料容易被外壳污染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电池组件与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电池组件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通过弹针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组装于一储油仓内,所述储油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池组件包括PCB板、咪头和电芯,所述咪头、电芯与弹针固定于所述PCB板上,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与电池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弹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还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PCB板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的一端,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PCB板远离所述雾化组件的一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咪头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筋位,所述筋位位于连接支架靠近所述电极的一面,两个所述筋位间形成一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吸油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筋位上设置有弹针孔,所述弹针孔内设置有所述弹针,所述筋位与连接支架件之间设置有用于进气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与所述PCB板通过绑接的方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外部设置有咪头硅胶,所述咪头硅胶连接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咪头硅胶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咪头硅胶远离所述PCB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气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硅胶周侧设置有密封筋位,所述咪头硅胶远离所述PCB板一侧设置有凸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管、发热件、顶部盖件与底部盖件,所述顶部盖件、底部盖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储油仓两端,所述雾化管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盖件、底部盖件,所述发热件连接于所述雾化管与所述底部盖件,所述底部盖件与所述弹针连接处设置有电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咪头硅胶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孔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两端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别套设于底盖与顶部盖件上。
CN202021557101.6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雾化装置 Active CN212661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7101.6U CN212661065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7101.6U CN212661065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1065U true CN212661065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7101.6U Active CN212661065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1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10076U (zh) 电子烟
CN202618275U (zh) 电子烟及其吸嘴
WO2017143865A1 (zh) 烟弹及应用其的电子烟
CN210054622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111838760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6701626U (zh) 气溶胶生成器
CN212661065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0973703A (zh) 带凸起式雾化芯的烟弹和电子烟
CN113439878A (zh) 电子雾化组件
CN112841733A (zh) 一种防漏油的雾化器组件及电子烟
CN213961805U (zh)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18790609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9052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3549687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5775565U (zh) 电子烟
CN213639649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5837089U (zh) 方便组装的雾化装置
CN115517409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2088082U (zh) 一种侧进气式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9391086U (zh) 一种电子烟
CN217743147U (zh) 一种倒置式烟弹
CN214710368U (zh) 一种防止烟油渗漏的电子雾化器
CN215837102U (zh) 换弹式电子烟结构
CN206062137U (zh) 笔型防漏油电子雾化装置
CN211431069U (zh) 雾化芯固定件与油舱底座一体成型的烟弹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