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61805U -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61805U
CN213961805U CN202120387721.8U CN202120387721U CN213961805U CN 213961805 U CN213961805 U CN 213961805U CN 202120387721 U CN202120387721 U CN 202120387721U CN 213961805 U CN213961805 U CN 213961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groov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77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升阳
金扬云
王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489363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3961805(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877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61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61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61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主体包括:主体外壳、电源组件支架、两个导电组件、传感器、电源组件和端口,电源组件支架具有第一导电槽、第二导电槽和槽部,电源组件支架具有气流道,气流道与槽部彼此间隔;两个导电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槽和第二导电槽内,且两个导电组件分别贯穿第一导电槽和第二导电槽以与主电路板电性藕接;传感器经过气流道侦测气流产生、气压变化或声波;电源组件电性藕接传感器、主电路板和充电电路板,电源组件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端口设置于主体外壳的第二端的第一开孔内,端口固定于充电电路板。

Description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20045029.2、申请日为2020年1月8日、名称为“一种雾化装 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大体上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供可吸入气雾(aerosol)之雾化装置(vaporization device)。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地区、政府对于烟草产品的管控与限制越来越严格,人们对烟草替代品的需求也不断地成长。电子烟装置可能是一种烟草替代品,其通过电子气雾产生装置或电子雾化装置将可雾化材料(例如,烟油)雾化以产生用于使用者吸入的气雾,进而达到模拟吸烟的感官体验。相对于传统烟草产品,电子烟装置作为其替代品能够有效的降低因燃烧而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而降低吸烟的有害副作用。
然而,电子烟装置在重复性的使用上往往具有一些限制包括:需要对其烟油进行更换或填充、操作复杂、烟油溢漏、烧焦、电池寿命短缺以及价格昂贵等,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不良的使用者体验。因此,必须要进一步的开发及改善电子烟装置。
因此,本揭露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之雾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包括:主体外壳(22),所述主体外壳(22)具有空腔(22c),所述空腔具有开口(22h);电源组件支架(21),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设置于所述空腔(22c)内,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在所述第一端(211),所述电源组件支架 (21)具有第一导电槽(21c1)、第二导电槽(21c2)和槽部(21g),所述槽部(21g) 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之间,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 具有贯穿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上部分的气流道(21c3),所述气流道(21c3)与所述槽部(21g)彼此间隔;两个导电组件(11),所述两个导电组件(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内,且所述两个导电组件(11)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以与主电路板(15)电性藕接;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的传感器安装槽(213)中,所述传感器(13)经过所述气流道(21c3)侦测气流产生、气压变化或声波;电源组件(20),所述电源组件(20)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内,所述电源组件(20)电性藕接所述传感器(13)、所述主电路板(15)和充电电路板(23),所述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所述导电组件(11);端口(25),所述端口(25)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所述第二端(212)的第一开孔(22h1)内,所述端口(25) 固定于所述充电电路板(2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外壳(22)的表面具有透光组件(221),所述主电路板(15)包括发光组件(153),所述发光组件(153)面对所述透光组件(2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导光架(14),所述导光架(14)贴附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内壁面,且所述导光架(14)封闭所述透光组件(22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电路板(15)包括控制器(151),所述主体(100B)还包括震动器(17),所述震动器(17)装设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所述震动器 (17)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151),所述电源组件(20)电性藕接所述震动器(17)。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外壳(22)的内壁表面具有卡合部(225),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一端(211)具有弹性卡合件(215),所述卡合部(225) 与所述弹性卡合件(215)机械藕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225)是向所述主体外壳(22)内部延伸的槽体,所述弹性卡合件(215)为悬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磁性组件(12),所述磁性组件(1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1)的导电接脚(11p1)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11)的导电接脚(11p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充电导件(19),所述充电导件(19)穿设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第二端(212)的第二开孔(22h2、22h3),所述充电导件(19) 电性藕接所述充电电路板(23),外部装置经过所述充电导件(19)对所述电源组件(20) 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第一磁导件(18a)和第二磁导件(18b),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 的第二端(212),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的一端分别经过所述主体外壳(22)的通孔(22h2、22h3)暴露。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在面对所述电子烟装置(100)外侧为相同极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组件(20)位于所述主电路板(15)和所述充电电路板(23)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还包括密封套件(13a),所述密封套件(13a)套设于所述传感器(13)和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部(21g)形成为“H”字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烟装置(100),包括:主体(100B),所述主体(100B) 为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所述的主体(100B);烟弹(100A),所述烟弹(100A)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腔(22c)内,所述烟弹(100A)具有加热组件(5)、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和进气孔(7h5、7h6),所述槽部(21g)对应所述进气孔(7h5、7h6),所述第一导电组件(11)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11)分别包括导电接脚(11p1、11p2),所述导电接脚(11p1、11p2)分别透过所述柱状导电结构(7p1、7p2)与所述加热组件 (5)电性藕接。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详细描述容易理解本申请的各方面。应注意,各种特征可能未按比例绘制,且各种特征的尺寸可出于论述的清楚起见而任意增大或减小。
图1A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顶面视图。
图1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底面视图。
图1C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正面视图。
图1D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侧面视图。
图1E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后面视图。
图2A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图2B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侧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3A及3B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C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3D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侧面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图4A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正面示意图。
图4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侧面示意图。
图4C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顶面示意图。
图4D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底面示意图。
图4E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图4F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4G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正面截面分解示意图。
图5A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B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正面截面示意图。
图5C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5D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6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设置于容置装置的侧面的截面示意图。
贯穿图式和详细描述使用共同参考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根据以下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特点将更加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所提供的标的物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例或实例。下文描述组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当然,这些仅是实例且并不意图为限制性的。在本申请中,在以下描述中对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上的形成的参考可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形成的实施例,并且还可包含额外特征可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申请可能在各个实例中重复参考标号和/ 或字母。此重复是出于简化和清楚的目的,且本身并不指示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下文详细论述本申请的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本申请提供了可在多种多样的特定情境中实施的许多适用的概念。所论述的特定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且并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文中,用语“用于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气溶胶、悬浮液体、低温蒸气及挥发性气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可以包括一次性电子烟。所述一次性电子烟为不重复更换、注入或改动其所包含的各种组件,例如电池或可雾化(vaporizable) 材料(烟油)的电子烟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可以通过加热装置将可雾化材料雾化以产生用于使用者吸入的气雾。本申请的雾化装置可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并提升使用者的体验。
图1A、1B、1C、1D及1E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示范性顶面、底面、正面、侧面及后面视图。
雾化装置100可包含储油组件(cartridge)100A及主体100B。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及主体100B可设计为一个整体。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及主体100B可设计成分开的两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设计成可移除式地与主体100B结合。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储油组件100A与主体100B结合时,储油组件100A的一部分收纳于主体100B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称为烟弹,主体100B可称为本体(main body)或电池组件。
图2A及2B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正面与侧面的截面示意图。
雾化装置100具有一中轴线L,中轴线L实质上贯穿储油组件100A的气雾通道100c及烟嘴盖1的烟嘴孔1h。换句话说,气雾通道100c与部分的中轴线L实质上共轴。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可为长扁状。由图2A所示正面的最大的第一宽度W1大于由图2B 所示侧面的最大的第二宽度W2。
图3A、3B及3C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D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侧面的立体截面示意图。图4A、4B、4C及4D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示范性正面、侧面、顶面及底面示意图视图。图4E 及4F演示图4A及4B的储油组件的示范性正面及侧面截面示意图。
如图3A至3D所演示,储油组件100A可包含烟嘴盖(mouthpiece)1、储油组件外壳2、第一吸液组件3、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底座6、油杯底座7及柱状导电结构7p1、7p2。
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盖1与储油组件外壳2可以是分开的两个组件。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盖1与储油组件外壳2可以一体成形,以共同形成储油壳。烟嘴盖1具有烟嘴孔1h。烟嘴孔1h构成气雾通道100c的一部份。雾化装置100产生的气雾可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食。如图4E及4F所示,烟嘴盖1内部包含烟嘴管1t,烟嘴管1t自烟嘴孔1h延伸至储油组件外壳2的内部。如图4E所绘示的剖视图,气雾通道100c的宽度,在靠近烟嘴孔1h 处,可以沿着烟嘴孔1h向外逐渐扩展,有利于烟雾的发散。如图4F所绘示的剖视图,气雾通道100c的宽度可大致相同。
另外,烟嘴盖1的外壳与烟嘴管1t之间具有储存舱1c。储油组件外壳2具有开口223(见图3B)。储存舱1c及烟嘴管1t经由开口223暴露于外界。
如图3D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设置于烟嘴管1t的内壁面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烟嘴管1t的内壁面具有一环形凹槽1g,于烟嘴管1t的内壁面径向向外形成。第一吸液组件3为长管形,设置于烟嘴管1t的内壁面的环形凹槽1g上。第一吸液组件3的一端抵挡于环形凹槽1g的侧壁1w上,第一吸液组件3的另一端抵挡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凸形状的连接管4t1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吸液组件3容设于烟嘴管1t的内壁面上的环形凹槽1g时,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与烟嘴管1t的内壁面(即不具有环形凹槽的内壁面) 的内径实质上相同。如此,由于第一吸液组件3设置于环形凹槽1g内,且第一吸液组件3 邻近于烟嘴管1t的一端抵挡于环形凹槽1g的侧壁1w上,使用者将无法自烟嘴孔1h将第一吸液组件3取出。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可以是长筒形状。第一吸液组件3可以包含棉芯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可以包含无纺布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 可以包含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可以包含棉芯、无纺布高分子聚合物之组合物。
如图3A至3D所演示,密封组件41可以套设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连接管4t1外的环形档槽41g1上。当烟嘴盖1与储油组件外壳2装设于加热组件顶盖4上时,烟嘴管1t的自由端可抵靠于密封组件41上,且卡合于环形档槽41g1内,如图3A及3D所演示。也就是说,密封组件41卡合于烟嘴管1t的自由端及档槽41g1的底部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具有环状外型。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可具有其他外型。密封组件41可以具有可挠性。密封组件41可以具有延展性。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可以包含硅胶材质。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可具有20至4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 可具有40至60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1可具有60至75之间的硬度。此处采用的硬度单位为邵氏硬度A型(Shore Hardness A;HA)。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及加热组件底座6可共同形成「加热组件容置壳」,其用以容纳加热组件。
如图3A至3C所演示,加热组件顶盖4主要包含底部42、本体43、连接管4t1及定位柱4p1、4p2。本体43位于底部42及连接管4t1之间。定位柱4p1、4p2自底部42朝向加热组件底座6延伸。加热组件顶盖4具有贯穿流道4c(如图3D所演示),贯穿流道4c贯穿底部 42、本体43的雾化室40及连接管4t1。在某些实施例中,定位柱4p1、4p2可以是柱状或是锥状。
如图3A至3D所演示,加热组件顶盖4之相对两侧具有进液孔4h1,分别形成于雾化装置100的相对两表面,例如正面及背面(如图3D及4F所演示),并且进液孔4h1贯通本体43。如此,可以使贯穿流道4c经由进液孔4h连通至加热组件顶盖4的外部。在某些实施例中,进液孔4h1可位于雾化装置100较为扁平的相对两侧。如此,不会使挥发性物质大量地进入雾化室40内。另外,当烟嘴盖1与储油组件外壳2组装于加热组件顶盖4上时,烟嘴盖1与储油组件外壳2的内部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外顶部形成一储存舱1c,储存舱1c用以储存液体,例如烟油。烟嘴盖1、储油组件外壳2与加热组件顶盖4界定储存舱1c。可雾化材料可储存于储存舱1c中。可雾化液体可储存于储存舱1c中。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液体。可雾化材料可以是一种溶液。在本申请后续段落中,可雾化材料亦可称为烟油。烟油系可食用的。此外,烟油可经由加热组件顶盖4的进液孔4h1流动至加热组件顶盖4的内部。
如图3A至3B所演示,底部42的两侧亦具有第一导电通道4h2、4h3,其贯穿底部42。如图3A及4E所演示,位于底部42接近于本体43的第一导电通道4h2、4h3的内壁面具有第一卡合结构44。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结构44是环状凸块。
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塑料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聚丙烯 (PP)、高压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包含硅胶材质。
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41可以使用相同材料制成。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41 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制成。加热组件顶盖4与密封组件41可以包含不同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的硬度可以大于密封组件41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65至75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75至85之间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具有85至90之间的硬度。
如图3D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在贯穿流道4c中,贯穿流道4c具有凹槽,位于本体43内,以形成气雾室40。加热组件5设置于气雾室40中。
如图3A至3D所演示,加热组件5可包括中空管件51、吸液套52及加热芯53。吸液套52围绕于中空管件51的外壁,而加热芯53设置于中空管件51的内壁面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是以螺旋的方式焊接于中空管件51的内壁面上。中空管件51内部的通道、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与烟嘴管1t的内壁面的内径可实质上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内部的通道、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与烟嘴管1t的内壁面的内径可不相同。
加热芯53亦可以埋设于中空管件51内,并朝中空管件51外延伸暴露于中空管件51的外壁面。此外,贯穿流道4c位于底部42的开口大于加热组件5的外径,而贯穿流道4c位于连接管4t1的开口小于加热组件5的外径。因此,在装设加热组件5至贯穿流道4c内时,加热组件5仅得于底部42进入,且无法自连接管4t1进入于贯穿流道4c。如此配置可提升加热组件5的稳固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的材质可以包含陶瓷,中空管件51用以吸附烟油。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的材质可以包含氧化硅。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的材质可以包含氧化铝。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的材质可以包含氧化锆。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空管件51的材质可包含多孔材料,例如,棉花、碳纤维材料、硅胶材料、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吸液套52的材质可为高分子材料。举例来说,吸液套52的材质可为聚丙烯(PP) 或聚乙烯(PE)。
吸液套52设置于进液孔4h1与中空管件51之间。吸液套52可吸附烟油。吸液套52可避免储存舱1c内的烟油直接与中空管件51接触。吸液套52可调节中空管件51吸附烟油的量。吸液套52可降低中空管件51无法完全吸附的烟油发生渗漏的机率。
参阅图3A,加热组件底座6包含座体61、导电柱6p1、6p2、导引柱6p3及导流管6t1。导电柱6p1、6p2、导引柱6p3及导流管6t1皆设置于座体61上,且皆朝向加热组件顶盖4 延伸。
加热组件顶盖4内的凹槽与加热组件底座6界定雾化室。雾化室可为加热组件顶盖4与加热组件底座6之间的空腔。换句话说,加热组件5埋设于雾化室内。
导流管6t1位于导引柱6p3中,且两者之间形成环槽62。导电柱6p1、6p2位于导引柱6p3的相对两侧,导电柱6p1、6p2内的第二导电通道6h1、6h2分别对应加热组件顶盖4的第一导电通道4h2、4h3。座体61更具有定位孔6h3、6h4,定位柱4p1、4p2可穿过定位孔 6h3、6h4,以达到加热组件顶盖4及加热组件底座6彼此定位的效果。座体61更具有容置槽63。容置槽63面对油杯底座7,并用以容置油杯底座7的一部分。导引柱6p3亦延伸于容置槽63中。导引柱6p3的顶面可具有台阶,如图3A所演示。台阶用以支撑加热组件5。当有挥发性材料的冷凝液流下时,冷凝液会流至与加热组件5内壁面对应的环槽62,以避免冷凝液流到气雾通道100c或油杯底座7内。
如图3C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导电柱6p1、6p2具有第二卡合结构65。第二卡合结构65用以分别卡合加热组件顶盖4的第一卡合结构44,如图4E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结构65为环状凹槽,用以对应第一卡合结构44的环状凸块。如图3A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底座6更具有贯穿孔6h5、6h6。贯穿孔6h5、6h6可贯穿座体61 及导引柱6p3。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底座6的座体61外侧更包含环状凸缘68。环状凸缘68可卡合至储油组件外壳2的内壁,以提升加热组件底座6与储油组件外壳2的稳定设置的效果。
如图3A与3B所演示,油杯底座7具有导流槽72、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定位槽7h3、7h4、进气孔7h5、7h6及中空导流柱7c1、7c2。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分别位于导流槽72 的两侧。第三导电通道7h1、7h2贯穿油杯底座7,并且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对应于加热组件底座6的第二导电通道6h1、6h2。定位槽7h3、7h4位于导流槽72的两侧,并分别对应于座体61的定位孔6h3、6h4。如此,当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底座6及油杯底座7 组装在一起时,定位柱4p1、4p2可穿过定位孔6h3、6h4及定位槽7h3、7h4,以达到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底座6及油杯底座7彼此定位的效果,如图4E所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导流槽72的开口面向加热组件底座6的容置槽63。如图3A至3D所演示,中空导流柱7c1、7c2位于导流槽72内,中空导流柱7c1、7c2的一端分别连通进气孔7h5、7h6,中空导流柱7c1、7c2的另一端位于导流槽72内且面向加热组件底座6。在某些实施例中,气雾通道100c是导流槽72至烟嘴孔1h之间气流所行经之通道。加热组件底座6的导引柱6p3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于对应的中空导流柱7c1、7c2的端缘。在某些实施例中,油杯底座7包括第二吸液组件71,设置于导流槽72的底部。第二吸液组件71用以吸收自气雾通道100c及加热组件5的可雾化液体,例如烟油。第二吸液组件71及导流槽 72的形状可为「H字形」,以避开中空导流柱7c1、7c2。如图4E所演示,进气孔7h5、7h6 介于柱状导电结构7p1、7p2之间,但进气孔7h5、7h6并未在正中央处,即未穿过中轴线L。此外,中空导流柱7c1、7c2的延伸方向L1、L2与所述第一吸液组件的延伸方向(气雾通道 100c)不相交。在某些实施例中,中空导流柱7c1、7c2的延伸方向L1、L2与所述第一吸液组件的延伸方向(即气雾通道100c的延伸方向)平行但不相交。如图3D、4E、4F及4G所演示,当气流中空导流柱7c1、7c2的进气孔7h5、7h6进入油杯底座7时,导引柱6p3改变气流G1(如图3D所演示)原先直线前进的方向,而使气流G1再导入导流槽72内。之后气流在沿轴向方向并通过加热组件底座6的导引柱6p3内的穿孔进入加热组件顶盖4内的雾化室 40。这种非直线的气流导引方式,可有效避免可雾化材料及其冷凝液自储油组件100A的油杯底座7的进气孔7h5、7h6流出。
如图3C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外壳2具有卡合孔23,而油杯底座7包含卡合块73。在组装时,卡合孔23及卡合块73可彼此对应卡合,以提升储油组件外壳2及油杯底座7的卡合固定。
如图2A所演示,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可以作为与主体100B的电性耦合点。即柱状导电结构7p1、7p2用以接收来自于主体100B的电源。如图3A至3D所演示,当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底座6及油杯底座7组装在一起时,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可以分别延伸穿过油杯底座7的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加热组件底座6的第二导电通道6h1、6h2及加热组件顶盖4的第一导电通道4h2、4h3,以使柱状导电结构7p1、7p2进入烟嘴盖1的储存舱1c中,如图4E所演示。
以图3B所演示的柱状导电结构7p1为例,在某些实施例中,柱状导电结构7p1包含彼此连接且逐渐缩小的底座74、第一连接段75、第二连接段76及第三连接段77。底座74暴露于储油组件100A外,底座74可以呈现扁平圆形状。当柱状导电结构7p1插入于油杯底座7、加热组件底座6及加热组件顶盖4时,第三连接段77的顶端位于储存舱1c中。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更可以包括环状垫片78a、78b,可套设于第一连接段75及第二连接段76之间,且抵靠于油杯底座7的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内的壁面。环状垫片78a、 78b用以防止液体从第三导电通道7h1、7h2流出。环状垫片78a、78b是O形环(O-ring),且具有弹性。环状垫片78a、78b的材质可以是硅胶。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柱状导电结构7p1、7p2还未安装前,油杯底座7的第三导电通道 7h1、7h2、加热组件底座6的第二导电通道6h1、6h2及加热组件顶盖4的第一导电通道4h2、 4h3可以作为注液通道。当组装员将液体注入到储存舱1c完毕后,组装员可将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及环状垫片72、73机械耦合于油杯底座7的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加热组件底座6的第二导电通道6h1、6h2及加热组件顶盖4的第一导电通道4h2、4h3,用以封闭注油通道,如图4E所演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柱状导电结构7p1、7p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例如铁,其可用以导电。柱状导电结构7p1、7p2的底座74可以镀一层金属防护层,材质例如金。金属防护层可以保护底座74并可以提升美观。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包括导电线路(未绘示)。导电线路的一端连接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并自第三导电通道7h1、7h2延伸至油杯底座7的导流槽72及加热组件底座6的容置槽63中,再透过贯穿孔6h5、6h6连接加热组件5的中心部份,即某些实施例中的位于中空管件51外壁面的加热芯53。透过前面所述的配置方式,可使柱状导电结构7p1、7p2电性耦合加热组件5的加热芯5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透过不同的路径来完成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及加热组件5的电性耦合。经由向柱状导电结构7p1、 7p2提供电源,雾化装置100可使加热组件5的加热芯51温度上升。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金属材料。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 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银。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铂。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钯。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镍。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及导电线路可包含镍合金材料。
如图4G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更包含第一保护塞79a及第二保护塞 79b。第一保护塞79a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并伸入于烟嘴孔1h。第二保护塞79b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并伸入于油杯底座7的进气孔7h5、7h6。如此,第一保护塞79a及第二保护塞 79b可以保护烟嘴孔1h及进气孔7h5、7h6的内部,并避免异物进入。当使用者开始使用雾化装置100时,需先将第一保护塞79a及第二保护塞79b拆除,才得以使用雾化装置100。
图5A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分解示意图。图5B及5C分别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主体的正面及侧面示意图。
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100B可以供应电源至储油组件100A。主体100B可包含导电组件11、磁性组件12、传感器13、密封套件13a、导光架14、主电路板15、震动器17、磁导件18a、18b、充电导件19、电源组件20、电源组件支架21、主体外壳22、充电电路板23、调整电路24、及端口(port)25。
主体外壳22具有一开口22h及一空腔22c。电源组件支架21经由主体外壳22的开口22h设置于主体外壳22的空腔22c内。如图1C及图5C所演示,主体外壳22的表面具有透光组件221。多个透光组件221可环绕而形成一特定形状或图案,例如圆形。透光组件221 可为通孔。主体外壳22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以提升雾化装置100整体的强度。举例来说,主体外壳22的材质可以是铝,以降低整体的重量。
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在第一端212(或可称顶部),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导电槽21c1、21c2及槽部21g。槽部21g形成于导电槽21c1、21c2之间,并面对进气孔7h5、7h6。导电槽21c1、21c2对应于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及第三导电通道7h1、7h2。槽部21g对应于进气孔7h5、7h6。
图5D演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油组件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5D所演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100B可包含吸液件28,例如吸液棉,设置于槽部21g内。吸液件28用以吸收自进气孔7h5、7h6的内壁面所落下的冷凝液体,例如烟油。在某些实施例中,吸液件28及槽部21g的形状可为「H字形」,以避开导电槽21c1、21c2。此外,如图5C所示,电源组件支架21更具有贯穿电源组件支架21上部分的的气流道21c3,气流道21c3位于槽部21g旁,但彼此间隔。
如图5B所演示,主体外壳22的内壁表面具有卡合部225,而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一端211可具有弹性卡合件215。主体外壳22的卡合部225可与弹性卡合件215进行机械耦接。在某些实施例中,卡合部225可以是向主体外壳22内部延伸的槽体,弹性卡合件225 可以是悬臂。悬臂可卡扣于槽体215中。如此的配置,可提升电源组件支架21与主体外壳 22的扣合效果,并防止电源组件支架21与主体外壳22之间不正确的相对位移。
在某些实施例中,导电组件11的数目为二。二导电组件11分别设置于二导电槽21c1、 21c2内内,且二导电组件11可分别贯穿导电槽21c1、21c2,以与主电路板15电性耦接。二导电组件11分别包括导电接脚11p1、11p2。导电接脚11p1、11p2可分别透过柱状导电结构7p1、7p2与加热组件5电性耦接(连结)。
在某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12可分别套设于导电组件11的导电接脚11p1、11p2上。磁性组件12可以是一种永久磁铁。在某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12可以是一种电磁铁。在某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12本身具有磁性。在某些实施例中,磁性组件12在通电之后才具有磁性。
传感器13设置于电源组件支架21的传感器安装槽213中。当储油组件100A及主体100B 安装完成后,储油组件100A及主体100B之间会产一小缝细,以供气流进入雾化装置100 的内部。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3可以经由电源组件支架21的的气流道21c3(见图5C) 侦测气流产生或气压变化。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3可以经由气流道21c3侦测声波。此外,密封套件13a可套设于传感器13及电源组件支架21之间,用以加强传感器13的稳固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3的形状可以是扁圆柱形状,密封套件13a的形状可以是圆筒形状。
主电路板15设置于导光架14及电源组件支架21之间。主电路板15包含发光组件153,发光组件153对应(及面对)于透光组件221。发光组件153经组态以对透光组件221发光。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光架14可贴附于主体外壳22的内壁面,且封闭透光组件221。导光架14可为透明或半透明,以使发光组件153所发出的光线自主体外壳22内部经由透光组件221发散出去。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组件221可呈现大体上矩形。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组件221可呈现对称外型。在某些实施例中,透光组件221可呈现不对称外型。由主电路板15 上的一或多个发光组件153发出之光经由透光组件221是可视的(visible)。
主电路板15上包含控制器151。控制器151可以是一种微处理器。控制器151可以是一种可程序化集成电路。控制器151可以是一种可程序化逻辑电路。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1内的运算逻辑在控制器151制造后便无法更改。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51内的运算逻辑在控制器151制造后可程序化更改。
控制器151可与传感器13电连接。控制器151可与导电组件11电连接。控制器151可与电源组件20电连接。当传感器13侦测到一气流时,控制器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当传感器13侦测到一气压变化时,控制器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 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当传感器13侦测到一负压时,控制器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 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当控制器151判定传感器13侦测到之气压低于一阈值时,控制器 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当传感器13侦测到一声波时,控制器 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当控制器151判定传感器13侦测到之声波之振幅高于一阈值时,控制器151可以控制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导电组件11。
震动器17可装设于电源组件支架21,且可电连接至控制器151。在某些实施例中,震动器17经由电缆电连接至主电路板15上的控制器151。
根据雾化装置100的不同操作状态,控制器151可以控制震动器17产生不同的体感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吸气超过一特定时间长度时,控制器151可控制震动器17产生震动以提醒使用者停止吸气。在某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对雾化装置100进行充电时,控制器151可控制震动器17产生震动以指示充电已经开始。在某些实施例中,当雾化装置100充电已经完成时,控制器151可控制震动器17产生震动以指示充电已经完成。
电源组件20可设置于电源组件支架21内。电源组件20可直接或间接电性耦接传感器 13、主电路板15、控制器151、震动器17、充电导件19、充电电路板23、调整电路24、及端口25。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位于主电路板15及充电电路板23之间。换句话说,主电路板15相较于充电电路板23而较为靠近第一端211,且充电电路板23相较于主电路板15而较为靠近第二端212。
磁导件18a、18b设置于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二端212(或称底部)。磁导件18a、18b的一端经由主体外壳22的通孔22h2、22h3暴露。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导件18a、18b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插设于电源组件支架21位于第二端212的安装槽216中。也就是说,磁导件18a、18b可以稍微大于电源组件支架21的安装槽216的尺寸。如此可以使磁导件18a、18b稳固地设置于电源组件支架21上。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导件18a、18b的表面上可包含黏合片 18c、18d,用以加强磁导件18c、18d与电源组件支架21的安装槽216的固定设置。举例来说,黏合片可以是背胶或双面胶。
在某些实施例中,端口25设置于主体外壳22的第二端212的第一开孔22h1内,且固定于充电电路板23上。中轴线L贯穿端口25及第一开孔22h1。端口25可以是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 port)。在某些实施例中,端口25包含USB Type-C接口。端口25亦可连接一连接线,以对雾化装置100进行充电。
在某些实施例中,主体外壳22的第二端212的第一开孔22h1的外侧为弧面,而第一开孔22h1的内侧为平面。如此,由于第一开孔22h1的内侧为平面,相较于过去采用均匀壁厚的设计,可以改善端口25与第一开孔22h1的组装缝隙。第一开孔22h1的外侧为弧面可以提升视觉美观,且基于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使用者握持。
调整电路24设置于充电电路板23上。充电电路板23通过固定件26而固定于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二端212的平台上。充电电路板23电性耦接调整电路24及主电路板15。在某些实施例中调整电路24可以是切换器(switch)。
充电导件19可穿设于主体外壳22的的第二端212的第二开孔22h2、22h3。充电导件19可电性耦接至充电电路板23及/或主电路板15。如图5B所示,充电导件19直接电性耦接至充电电路板23,且外部装置可经由充电导件19对电源组件20进行充电。在某些实施例中,充电导件19位于端口25的相对两侧。在某些实施例中,充电导件19可以是金属探针。在某些实施例中,充电导件19可以是弹簧连接器(pogo pin,或称弹簧探针),可设置于电源组件20与主体外壳22之间。充电导件19可与电源组件20的表面20S及主体外壳22 之内壁直接接触。虽然图中未显示,可以思及一额外缓冲组件可设置于电源组件20及电源组件支架21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可以是电池。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可以是可充电电池。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可以是一次性电池。
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导件18a、18b在面对雾化装置100外侧(例如,朝向开孔22h1的方向,或称相反于储油组件100A的方向)可为相同极性(磁极性)。例如同为S极,或同为N极。当磁导件18a、18b相反于所述储油组件的方向(即面对雾化装置100外侧)为相同极性时,当雾化装置100需要连接至有对应极性的外部容置装置(例如充电盒或充电座)时,雾化装置100不论以正面或反面放入外部装置中,皆可以正常吸附至外部装置中,并经由充电导件19正常充电。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导件18a、18b面向所述储油组件的相反方向(即在面对雾化装置100外侧)可为不同极性(即极性彼此相反)。即磁导件18a、18b的其中之一为N极,磁导件18a、18b的另一为S极。当磁导件18a、18b面对雾化装置100外侧为不同极性时,当雾化装置100以不对应之方向放入外部容置装置中时,外部装置内的磁导件可能会使雾化装置100弹起,使用者就可以立刻知道雾化装置100以错误的方向插入于充电盒中。
图6说明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雾化装置100设置于容置装置200的侧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演示,雾化装置100可容纳于一容置装置200中。举例来说,容置装置200可以具有一容置槽210,容置槽210可用以容纳雾化装置100。另一方面,在某些实施例中,容置装置200可以用以充电功能,用以对雾化装置100充电。在某些实施例中,容置装置 200可以包含磁吸组件220,磁吸组件220设置于容置槽210一端之下。
在某些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20的顶面222所延伸的的中轴法线L3未贯穿雾化装置100 的磁导件18a、18b,而磁吸组件220的顶面222旁邻近于雾化装置100的侧边224的切线L4贯穿对应于雾化装置100的主体100B的磁导件18a、18b。也就是说,磁导件18a、18b 较磁吸组件220邻近于容置装置200的中间区域。举例来说,当磁吸组件220的顶面222为 N极,磁导件18a向雾化装置100外(相反于储油组件100A的方向)的端面18c为S极,磁导件18b而向雾化装置100外(相反于储油组件100A的方向)的端面18d为N极。由于磁吸组件220的顶面222与磁导件18a、18b中较近的磁导件18a彼此吸引,可使雾化装置100 能够正确地设置于容置装置200的指定位置。由于磁吸组件220的顶面222与磁导件18a、 18b中较远的磁导件18b彼此互斥,可避免磁导件18a因为磁吸力过大而使雾化装置100的对侧面(即储油组件100A的烟嘴盖1的端缘)翘起或弹开。故磁导件18b有使雾化装置100 稳定设置于容置装置200的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果雾化装置100所对应的充电盒或充电座不具有相对的极性(电极性)时,充电电路板23上的调整电路24经组态可以调整来自于充电导件19的电流,以完成充电。所以,不论雾化装置100正向或反向插入于充电盒或充电座时,调整电路24经组态可以调整充电电流,以完成雾化装置100的充电。举例来说,假定通过充电导件19而提供电源至充电电路板23第一电源输入点P1(图中未显示)与第二电源输入点P2(图中未显示),充电电路板23的第一电路输出T1为正极(+)输出,第二电路输出点T2为负极(-)输出。在第一情况下,当电源输入点P1接收电源输入是正极电源,第二电源输入点P2接收电源输入是负极电源时,通过调整电路24的开关电路模块的组态,可使第一电路输出点T1(图中未显示)为正极,第二电路输出点T2(图中未显示)为负极。在第二情况下,当电源输入点P1接收的电源输入的负极电源时,而第二电源输入点P2接收的电源输入是正极电源时,通过调整电路24的开关电路模块的组态,可使调整第一电路输出点T1为正极,第二电路输出点T2为负极。因此,不论第一电源输入点P1与第二电源输入点P2的极性如何变化,第一电路输出点T1与第二电路输出点T2通过调整电路24始终保持固定输出极性,而供电给下级电路,例如电源组件20及/或主电路板15。
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外壳2的内壁可具有多个肋(rib),彼此间隔设置。肋彼此可呈平行轴向延伸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肋可呈现非平行设置。肋可强化储油组件外壳2的刚性。肋可避免储油组件外壳2因外力挤压而变形。肋可避免储存舱1c内的烟油因外力挤压而溢出。
回到图3A至4F,加热组件5的中空管件51、吸液套52及加热芯53设置于加热组件顶盖4内部的雾化室40内。中空管件51沿着气雾通道100c轴向设置。储存舱1c内的烟油可经由进液孔4h1被加热组件5吸附。加热组件5上吸附的烟油经过加热芯53加热后在雾化室40内产生气雾。气雾可经由气雾通道100c而被用户吸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液组件3可以吸附由气雾所冷凝的液体,以避免冷凝液自烟嘴孔1h不预期地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芯53可具有自限温特性。加热芯53的电阻值可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当加热芯53之温度到达一临限值T1时具有电阻值R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芯53之温度到达一临限值T1时,加热芯53与主体100B连接无法再使加热芯53温度上升。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芯53之电阻值到达R1时,加热芯53输出的加热功率无法再使加热芯53温度上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00℃至22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20℃至24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40℃至26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60℃至28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80℃至30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1在280℃至30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2在300℃至320℃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至临限值T1时,加热芯53具有大于10Ω的电阻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至临限值T1时,加热芯53具有大于15Ω的电阻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至临限值T1时,加热芯53具有大于20Ω的电阻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加热至临限值T1时,加热芯53具有大于30Ω的电阻值。
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避免加热芯53干烧。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降低加热装置13烧毁的机率。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增加加热装置13的安全性。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提高加热装置13中各组件的使用寿命。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尼古丁裂解的风险。
加热芯53的自限温特性可以将雾化装置100在烟嘴孔1h处的出烟温度控制在特定温度内,避免烫伤嘴唇。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35℃至6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35℃至4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40℃至45℃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45℃至50℃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50℃至55℃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出烟温度可控制在55℃至60℃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5包括保护组件(图中未显示),连接加热芯53。
在某些实施例中,保护组件具有可恢复特性。
当保护组件的温度上升至一临限值T2时,保护组件形成一开路(open circuit)。当保护组件的温度下降至一临限值e时,保护组件形成一短路(short circuit)。当保护组件的温度上升至一临限值T2时,电流无法提供至加热芯53。当保护组件的温度下降至一临限值T3时,电流可以提供至加热芯5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3可与临限值T2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3可与临限值T2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临限值T3可低于临限值T2。
参阅图3D、4E及4F。除烟嘴孔1h外,烟嘴管1t、第一吸液组件3及连接管4t1所形成的气雾通道100c可具有平滑的内径。气流通道100t内径于烟嘴管1t与第一吸液组件3相接处不具有明显的段差。第一吸液组件3及连接管4t1相接处不具有明显的段差。气流通道100t内径于烟嘴管1t与第一吸液组件3相接处不具有明显的界面。气流通道100t内径于第一吸液组件3及连接管4t1相接处不具有明显的界面。
在其他未演示的实施例中,烟嘴管1t、第一吸液组件3及连接管4t1所形成的气雾通道 100c可具有非均匀的内径大小。举例言之,烟嘴管1t的内径大于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可大于管的内径。烟嘴管1t邻近烟嘴孔1h的内径可大于烟嘴管1t邻近于第一吸液组件3的内径。储油组件外壳2、第一吸液组件3、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5、加热组件底座6、及油杯底座7。
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及油杯底座7的硬度可以大于加热组件底座6的硬度。如此,透过加热组件底座6卡合于加热组件顶盖4及油杯底座7的适当变形,可以提升加热组件底座6卡合于加热组件顶盖4及油杯底座7的密合程度,并降低公差要求,减低制造难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顶盖4可以小于储油组件外壳2的硬度。密封组件41的硬度可以小于加热组件顶盖4的硬度。密封组件41可以增加储油组件外壳2与加热组件顶盖 4之间的密合程度。密封组件41可以降低储油组件外壳2与加热组件顶盖4之公差要求。密封组件41可以降低储油组件外壳2与加热组件顶盖4的制造难度。密封组件41可以避免储油组件外壳2与加热组件顶盖4在组装过程中产生损坏。密封组件41也可避免储存舱1c 内的烟油从烟嘴孔1h被抽出。
参阅图4E及4F。当使用者从烟嘴孔1h吸气时,储油组件100A内产生气流。气流G1前段包含由油杯底座7的进气孔7h5、7h6进入雾化室40内的新鲜空气。气流100f后段包含由加热组件5产生的气雾。新鲜空气经由进气孔7h5、7h6及导流槽72进入雾化室40,加热组件5产生的气雾沿着气雾通道100c从达烟嘴孔1h排出。
气流在雾化室40内被加热组件5的加热而产生温度改变,可挥发材料同时雾化至气流中
当气流流至连接管4t1时,由于连接管4t1的内径小于雾化室40的内径,故气流会开始加速,且温度会下降气流进入雾化室40之后,经加热组件5加热产生一温度上升Tr。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00℃至22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40℃至26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60℃至28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80℃至30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300℃至320℃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上升Tr可以在200℃至 320℃的范围内。
从雾化室40流出的气流在到达烟嘴孔1h之前可产生一温度下降Tf。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45℃至16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65℃至 18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05℃至22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25℃至24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245℃至265℃的范围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温度下降Tf可以在145℃至265℃的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气雾通道100c可具有不均匀的内径。气流通道100t的内径从靠近加热组件5处向烟嘴孔1h方向逐渐变大。靠近烟嘴孔1h处的较大内径可使气雾体积变大。
藉由调整雾化室40内壁宽度以及气雾通道100c的内径宽度,可以控制使用者从烟嘴孔 1h吸取的气雾温度。藉由调整雾化室40内壁宽度以及气流通道100t的内径宽度,可以控制使用者从烟嘴孔1h吸取的气雾体积。
控制气雾温度可以避免用户被气雾烫伤。控制气雾体积可以提升使用者的吸气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6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5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50℃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45℃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 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40℃的温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经由烟嘴孔1h被使用者吸入的气雾可以具有低于30℃的温度。
主电路板15及充电电路板23上可进一步包含输出侦测电路、温度侦测电路、充电侦测电路、发光组件、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及电源组件保护电路。上述电路可分别进行讯号输出、温度侦测、充电侦测、发光、充电保护、充电管理及电源组件保护等功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可根据用户的吸气动作,藉由搭配控制器151、传感器 13及主电路板15上的发光组件153,设定发光组件153之发光模式。在某些实施例中,当传感器13侦测到吸气动作时,传感器13可传送传感信号至控制器15,控制器151将发光启动信号传送至发光组件153,基于发光启动信号发光组件153发出光。在某些实施例中,由发光组件153之发光二极管发出白光。由发光组件153所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架14及透光组件221是可视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启动信号为随时间变化强度之信号,以使发光组件153发出随时间变化强度之光,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启动信号之强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发光组件153 所发出之光强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信号之强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至预设定时间后,发光信号维持强度。在某些实施例中,预设定时间在1秒至3秒的范围。在某些实施例中,预设定时间可以是2秒。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传感器13侦测到吸气动作后,若使用者停止吸气动作,传感器13 停止传送传感信号。控制器151可产生发光启动信号,自控制器151将发光启动信号传送至发光组件153,基于发光启动信号发光组件153发出光。在某些实施例中,由发光组件153之发光二极管。由发光组件153所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架14及透光组件221是可视的。
雾化装置100可由外部装置所传送的外部信号对电源组件20进行充电。在某些实施例中,外部信号可经由充电导件19接收。雾化装置可以不同充电电流对电源组件20进行充电,可使充电时间有效缩短、使电源组件20寿命延长以及避免电源组件20过热而产生对使用者的伤害。
在某些实施例中,雾化装置100之充电电流设定可由控制器151、温度侦测电路、充电侦测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充电导件19、充电电路板23、调整电路24、及端口25搭配进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雾化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可先组装第一吸液组件3至烟嘴盖1及储油组件外壳2内;将密封组件41卡合于环形档槽41g1;加热组件5置入加热组件顶盖4内;加热组件顶盖4、加热组件底座6及油杯底座7彼此组装,再共同组装至烟嘴盖1及储油组件外壳2;自第三导电通道7h1、7h2注入挥发性材质(例如烟油)至储存舱1c中;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固定至第三导电通道7h1、7h2,以封闭储存舱1c。如此,可完成储油组件100A的组装。
如图2A及2B所示,依序组装导电组件11、磁性组件12、传感器13、密封套件13a、导光架14、主电路板15、震动器17、磁导件18a、18b、充电导件19、电源组件20、电源组件支架21、充电电路板23、调整电路24、及端口25至主体外壳22内,即完成主体100B 的制备;接着将储油组件100A自开口22h装设于组装好的主体100B,即完成雾化装置100 的制备。本申请雾化装置100的制备简化了组装的程序,有效的降低制作成本及工时。
在某些实施例中,储油组件100A可以轻易替换。也就是说,当储油组件100A内的可雾化材质耗尽后,可以替换另一个新的储油组件100A。如此,可以继续使用原本的主体100B,节省资源。此外,此役有利于使用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储油组件100A,降低购买成本。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近似地”、“基本上”、“基本”及“约”用于描述并考虑小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况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事件或情况精确地发生的例子以及事件或情况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如本文中相对于给定值或范围所使用,术语“约”大体上意味着在给定值或范围的±10%、±5%、±1%或±0.5%内。范围可在本文中表示为自一个端点至另一端点或在两个端点之间。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术语“基本上共面”可指沿同一平面定位的在数微米(μm)内的两个表面,例如,沿着同一平面定位的在10μm 内、5μm内、1μm内或0.5μm内。当参考“基本上”相同的数值或特性时,术语可指处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5%、±1%或±0.5%内的值。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近似地”、“基本上”、“基本”和“约”用于描述和解释小的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况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事件或情况精确地发生的例子以及事件或情况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举例来说,当与数值结合使用时,术语可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值的±10%的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举例来说,如果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小于或等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10%(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那么可认为所述两个数值“基本上”或“约”相同。举例来说,“基本上”平行可以指相对于0°的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举例来说,“基本上”垂直可以指相对于90°的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变化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5°、小于或等于±4°、小于或等于±3°、小于或等于±2°、小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0.5°、小于或等于±0.1°,或小于或等于±0.05°。
举例来说,如果两个表面之间的位移等于或小于5μm、等于或小于2μm、等于或小于1μm或等于或小于0.5μm,那么两个表面可以被认为是共面的或基本上共面的。如果表面相对于平面在表面上的任何两个点之间的位移等于或小于5μm、等于或小于2μm、等于或小于1μm或等于或小于0.5μm,那么可以认为表面是平面的或基本上平面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导电(conductive)”、“导电(electrically conductive)”和“电导率”是指转移电流的能力。导电材料通常指示对电流流动呈现极少或零对抗的那些材料。电导率的一个量度是西门子/米(S/m)。通常,导电材料是电导率大于近似地104S/m(例如,至少105 S/m或至少106S/m)的一种材料。材料的电导率有时可以随温度而变化。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材料的电导率是在室温下测量的。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规定,否则单数术语“一(a/an)”和“所述”可包含复数指示物。在一些实施例的描述中,提供于另一组件“上”或“上方”的组件可涵盖前一组件直接在后一组件上(例如,与后一组件物理接触)的情况,以及一或多个中间组件位于前一组件与后一组件之间的情况。
如本文中所使用,为易于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下部”、“左侧”、“右侧”等描述如图中所说明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涵盖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设备可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同样可相应地进行解释。应理解,当一组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其可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组件,或可存在中间组件。
前文概述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和细节方面的特征。本公开中描述的实施例可容易地用作用于设计或修改其它过程的基础以及用于执行相同或相似目的和/或获得引入本文中的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优点的结构。这些等效构造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不同变化、替代和改变。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外壳(22),所述主体外壳(22)具有空腔(22c),所述空腔具有开口(22h);
电源组件支架(21),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设置于所述空腔(22c)内,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在所述第一端(211),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第一导电槽(21c1)、第二导电槽(21c2)和槽部(21g),所述槽部(21g)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之间,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具有贯穿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上部分的气流道(21c3),所述气流道(21c3)与所述槽部(21g)彼此间隔;
两个导电组件(11),所述两个导电组件(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内,且所述两个导电组件(11)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导电槽(21c1)和所述第二导电槽(21c2)以与主电路板(15)电性藕接,所述两个导电组件(11)包括第一导电组件和第二导电组件;
传感器(13),所述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的传感器安装槽(213)中,所述传感器(13)经过所述气流道(21c3)侦测气流产生、气压变化或声波;
电源组件(20),所述电源组件(20)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内,所述电源组件(20)电性藕接所述传感器(13)、所述主电路板(15)和充电电路板(23),所述电源组件(20)输出功率至所述导电组件(11);
端口(25),所述端口(25)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所述第二端(212)的第一开孔(22h1)内,所述端口(25)固定于所述充电电路板(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表面具有透光组件(221),所述主电路板(15)包括发光组件(153),所述发光组件(153)面对所述透光组件(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架(14),所述导光架(14)贴附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内壁面,且所述导光架(14)封闭所述透光组件(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板(15)包括控制器(151),所述主体(100B)还包括震动器(17),所述震动器(17)装设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所述震动器(17)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151),所述电源组件(20)电性藕接所述震动器(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内壁表面具有卡合部(225),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一端(211)具有弹性卡合件(215),所述卡合部(225)与所述弹性卡合件(215)机械藕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225)是向所述主体外壳(22)内部延伸的槽体,所述弹性卡合件(215)为悬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性组件(12),所述磁性组件(1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导电接脚(11p1)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导电接脚(11p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导件(19),所述充电导件(19)穿设于所述主体外壳(22)的第二端(212)的第二开孔(22h2、22h3),所述充电导件(19)电性藕接所述充电电路板(23),外部装置经过所述充电导件(19)对所述电源组件(20)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导件(18a)和第二磁导件(18b),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的第二端(212),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的一端分别经过所述主体外壳(22)的通孔(22h2、22h3)暴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导件(18a)和所述第二磁导件(18b)在面对所述电子烟装置(100)外侧为相同极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20)位于所述主电路板(15)和所述充电电路板(23)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套件(13a),所述密封套件(13a)套设于所述传感器(13)和所述电源组件支架(2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装置(100)的主体(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21g)形成为“H”字形。
14.一种电子烟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B),所述主体(100B)为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体(100B);
烟弹(100A),所述烟弹(100A)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空腔(22c)内,所述烟弹(100A)具有加热组件(5)、柱状导电结构(7p1、7p2)和进气孔(7h5、7h6),所述槽部(21g)对应所述进气孔(7h5、7h6),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分别包括导电接脚(11p1、11p2),所述导电接脚(11p1、11p2)分别透过所述柱状导电结构(7p1、7p2)与所述加热组件(5)电性藕接。
CN202120387721.8U 2020-01-08 2020-01-08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Active CN213961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7721.8U CN2139618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7721.8U CN2139618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02020045029.2U CN212678353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雾化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5029.2U Division CN212678353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61805U true CN213961805U (zh) 2021-08-17

Family

ID=7489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7721.8U Active CN2139618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02120102442.2U Active CN213463820U (zh) 2020-01-08 2020-01-08 烟弹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02020045029.2U Active CN212678353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雾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2442.2U Active CN213463820U (zh) 2020-01-08 2020-01-08 烟弹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02020045029.2U Active CN212678353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39618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3675A (zh) * 2020-01-08 2020-08-18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
WO2023195703A1 (en) * 2022-04-05 2023-10-12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3675A (zh) * 2020-01-08 2020-08-18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
WO2023195703A1 (en) * 2022-04-05 2023-10-12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8353U (zh) 2021-03-12
CN213463820U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5323B1 (en) Device for storing and vaporizing liquid
RU2754483C2 (ru) Выполненный литьем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держатель для генерирующего аэрозоль элемента в генерирующей аэрозоль системе
CN111343877B (zh) 雾化装置及其方法
US11140918B2 (en) Personal vaporizer
EP3585189B1 (en)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a cartridge for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a two-part liquid storage compartment
EP2941969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ation device thereof
CN213961805U (zh) 电子烟装置的主体及具有其的电子烟装置
CN213881756U (zh) 烟弹及电子烟装置
CN114365870A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200054181A (ko)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용 카트리지
CN110558620A (zh) 雾化装置
CN212260469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5958367U (zh)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543675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1543676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971666U (zh) 一种雾化装置
US20220053827A1 (en) Vaporization device
US20220240573A1 (en) Vaporization device
CN110558621A (zh) 雾化装置
CN215958368U (zh)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1065029U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625547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1882177U (zh) 雾化装置
WO2021138830A1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212014433U (zh) 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