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7403U -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7403U
CN212637403U CN202021175217.3U CN202021175217U CN212637403U CN 212637403 U CN212637403 U CN 212637403U CN 202021175217 U CN202021175217 U CN 202021175217U CN 212637403 U CN212637403 U CN 212637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folding
bladder
lif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52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ch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52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7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7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7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支撑座和一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卡位板和一锁定板,其中所述卡位板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所述卡位板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用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器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滑动的路径上。

Description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自动折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安全被诸多的驾驶人所注重。为了防止驾驶人员驾驶车辆时受到剧烈的碰撞而撞伤头部。现有的车辆在正驾驶和副驾驶上都安装有气囊。气囊包括一囊体A、一气体发生器B以及一阀体C。所述阀体C被安装于所述囊体A形成的一充气口。当所述阀体A与外界的充气设备连通时,所述囊体A体积会增大。
气体发生器B被连通于所述囊体A。所述气体发生器B中通常会装有一些能够产生大量气体的物质,以在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接收相应的展开信号而能够为所述囊体A提供大量的气体,进而使气体能够进入所述囊体A中。所述囊体A因大量气体进入得以瞬间膨胀,以在驾驶人员和车辆之间达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车辆上的人员头部受损的几率。
通常情况下,安装气囊被安装在方向盘或者仪表板上。而车辆上安装气囊的空间有限,方向盘或者仪表板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为了使气囊既能够被很好地安装在方向盘或者仪表板,又能够在危险状态下顺利地展开。通常在气囊被缝制成型之后,会对囊体A进行预定方式的折叠。而折叠的顺序和精确度对气囊最后是否能够顺利地展开十分重要。
折叠的方式通常有翻折和卷折。现有技术中,对于气囊的翻折和卷折大多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而且通常是分工操作。比如说,当气囊被一个操作人员完成翻折后,会被人工移动到另一个工位的操作人员进行卷折。
一方面,人工折叠形成的所述气囊很容易因为人工操作的不当而导致气囊无法完整地展开。另外一方面,气囊在被人工移动到另一个工位时,被翻折后的气囊有可能会偏移原来的位置,从而有可能导致最终被折叠的气囊成为残次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对成型的气囊进行自动地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自动地对成型地气囊先后进行折叠和翻折,以提高气囊成形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自动地将气囊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转化,以避免人工移转所述气囊时使先前完成折叠的所述气囊偏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载囊装置,其中所述载囊装置能够被自动地运送至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中的不同工位之间,以减少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不仅能够对气囊进行翻折和卷折,还能够自动地所述安全气囊进行内折,以使被折叠的所述气囊在适于被安装在更小的安装空间的同时,不影响其展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对上料后的所述气囊进行位置检测,以防止未安装到位的气囊被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对对称地两种不同型号的气囊进行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循环地对气囊进行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其中采用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对气囊进行折叠时,能够稳定地固定所述气囊,以防止所述气囊偏移而影响最终完成折叠的所述气囊的形态。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嚢装置,用于承载一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具有一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嚢装置包括:
一支撑座;和
一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卡位板和一锁定板,其中所述卡位板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所述卡位板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和一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器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滑动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一预定高度,所述固定台的端部和所述U型槽的端部之间形成一锁口,供容纳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形成所述锁口的所述卡位板的端部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台的端部,所述锁定板的底面形成一契形面,以在所述锁定板被驱动而朝向所述卡位板上的所述第一U型槽滑动时,所述卡位板因受到所述锁定板的下压力而向下滑动,所述锁口的尺寸将减小,以使位于所述锁口的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升降载嚢件,其中所述升降载嚢组件的上侧形成一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在所述气囊被所述锁定组件锁定后,所述气囊的囊体被铺展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具有一低端,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被设置于穿过所述支撑座,以在所述载囊装置被所述传送部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后,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能够与自下而上运动的伸缩缸的伸缩端结合,从而随着伸缩端同步地下降,所述升降载嚢件被伸缩缸的伸缩端驱动而向下运动时,在与所述气囊的囊体和所述升降载嚢件之间形成一可操作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囊装置包括至少一压囊组件,其中所述压囊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和一压囊臂,所述支撑柱的低端被安装在所述支撑座,所述压囊臂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高端,以在所述压囊臂能够在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和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囊装置包括一充气组件,所述支撑座形成上下贯穿的一连通口,用于对接一充气装置,所述充气组件形成一上充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口,所述上充气口被设置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至少一锁囊组件,所述锁囊组件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座的一预定高度,每个所述锁囊组件包括一锁囊口,在所述气囊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上后,所述气囊的边缘被锁紧于所述锁囊口。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
一设备本体,其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一设备主体和一传送部,其中所述传送部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传送部形成一上料端和一出料端,其中所述传送部在所述上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形成至少一折叠工位;
一载嚢装置,用于承载一气囊,其中所述载嚢装置被可平移地设置于所述传送部,以在所述载嚢装置被所述传送部传动后,承载于所述载嚢装置的所述气囊得以被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和
一折叠装置,其中所述折叠装置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折叠装置被设置能够折叠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
一支撑座;和
一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卡位板和一锁定板,其中所述卡位板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所述卡位板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和一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器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滑动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一预定高度,所述固定台的端部和所述U型槽的端部之间形成一锁口,供容纳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形成所述锁口的所述卡位板的端部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台的端部,所述锁定板的底面形成一契形面,以在所述锁定板被驱动而朝向所述卡位板上的所述第一U型槽滑动时,所述卡位板因受到所述锁定板的下压力而向下滑动,所述锁口的尺寸将减小,以使位于所述锁口的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升降载嚢件,其中所述升降载嚢组件的上侧形成一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在所述气囊被所述锁定组件锁定后,所述气囊的囊体被铺展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具有一低端,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被设置于穿过所述支撑座,以在所述载囊装置被所述传送部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后,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能够与自下而上运动的伸缩缸的伸缩端结合,从而随着伸缩端同步地下降,所述升降载嚢件被伸缩缸的伸缩端驱动而向下运动时,在与所述气囊的囊体和所述升降载嚢件之间形成一可操作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与所述折叠工位对应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台、至少一驱动单元和一升降部件,所述升降台被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一升降端,在所述载囊装置上的所述气囊被所述传送部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时,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升降端同步地向上提升而能够向上抵压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囊装置包括至少一压囊组件,其中所述压囊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和一压囊臂,所述支撑柱的低端被安装在所述支撑座,所述压囊臂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高端,以在所述压囊臂能够在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和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单元,其中所述升降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具有一驱动端,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上升时,所述驱动端抵压所述压囊组件的所述压囊臂的低端,从而使所述压囊臂转换至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下降时,所述驱动端所述压囊组件的所述压囊臂的低端分离,从而使所述压囊臂转换至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盖压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嚢装置包括至少一锁囊组件,所述锁囊组件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座的一预定高度,每个所述锁囊组件包括一锁囊口,在所述气囊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上后,所述气囊的边缘被锁紧于所述锁囊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向上移动时,所述解锁组件自下而上地抵压所述锁囊组件,从而使所述锁囊组件解锁,所述解锁组件随着所述升降台向下移动而撤出所述抵压力后,所述锁囊组件复位而锁紧所述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载囊装置包括一充气组件,所述支撑座形成上下贯穿的一连通口,用于对接一充气装置,所述充气组件形成一上充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口,所述上充气口被设置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台上形成一对接口,所述充气装置被连通于所述对接口,其中所述升降台被驱动向上移动后,所述对接口与所述连通口密封地对接,以能够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对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进行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内折组件包括一内折臂和一驱动构件,所述内折臂通过所述驱动构件被可水平移动地支撑在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内折臂被设置驱动平移而能够平推被所述充气装置充气的所述气囊的一部分,以使部分所述气囊的囊体内折于所述气囊的另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一斜翻组件,所述斜翻组件包括一斜折臂和一驱动机构,所述斜折臂和所述驱动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斜折臂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斜折臂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平移至所述折叠工位后,能够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夹持和斜翻所述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一对翻组件,所述对翻组件包括一对折臂和一动力构件,其中所述对折臂和所述动力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对折臂被平移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构件,所述对折臂被所述动力构件驱动而平移至所述折叠工位后,能够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夹持和对折所述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一卷折组件,所述卷折组件包括一卷折臂和一动力机构,所述卷折臂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卷折臂被设置能够被所述动力机构驱动而夹持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并夹住所述气囊的囊体朝向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翻转。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的自动折叠方法,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一传送部,自动地传送被锁定于一载嚢装置的气囊于一折叠工位;和
按照预定的方式折叠保持在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折叠保持在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包括选自以下步骤的至少一个步骤:
内折所述气囊;
斜折所述气囊;
对折所述气囊;
卷折所述气囊;或
Z形折叠所述气囊。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一个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载囊装置和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4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载嚢装置锁定一气囊之前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载嚢装置锁定一气囊之后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载嚢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工位的所述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所述载嚢装置和所述拉平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内折组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斜翻组件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对翻组件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的Z折组件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E示出了气囊在未折叠、内折、斜折、翻折和Z形折叠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12E,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
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设备本体10、至少一载囊装置20以及至少一折叠装置30。所述设备本体10包括一设备主体11和一传送部12。所述传送部12形成一上料端1201和一出料端1202。所述传送部12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
所述载囊装置20被设置用于承载至少一气囊900,并且所述载囊装置20被支撑于所述传送部12。所述传送部12被设置能够传送所述载囊装置20自所述上料端1201移向所述出料端1202。
所述传送部12在所述上料端1201和所述出料端1202之间形成至少一折叠工位1203。所述传送部12被设置能够自动地传送位于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
所述折叠装置3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并且被设置能够以预定的方式对位于所述折叠工位1203的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气囊进行折叠,以形成预定形态的气囊。
优选地,所述传送部12被实施为包括至少一传动带和至少一传动电机。作为示例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部12被实施为包括为两条同尺寸的传动带。
具体地,所述载囊装置20包括一支撑座21、一升降载嚢件22和一锁定组件23。所述升降载嚢件22的上侧形成一支撑面2201。并且所述升降载嚢件22和所述锁定组件23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1的上侧。所述锁定组件23被设置用于锁定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900的囊体以展开的方式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22形成的所述支撑面2201。
更具体地,所述升降载嚢件22具有一低端2202。所述低端2202被设置于穿过所述支撑座21,以在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被所述传送部12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后,所述升降载嚢件22的所述低端2202能够与自下而上运动的伸缩缸的伸缩端结合,从而随着伸缩端同步地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升降载嚢件22被伸缩缸的伸缩端驱动而向下运动时,能够与上方被拉平的所述气囊900的囊体之间形成一可操作空间2203,以便于后续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折叠时,其他部件能够伸入所述可操作空间2203而夹紧所述气囊900的囊体。
所述锁定组件23包括一卡位板231和一锁定板232。所述卡位板231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21一预定高度。所述卡位板231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2311,其中一对所述第一U型槽2311的开口同向设置。
所述锁定板232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卡位板231。所述锁定板232上设有一对第二U型槽2321,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232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2311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2311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2321滑动的路径上。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U型槽2321被朝着所述第一U型槽2311滑动时,所述第二U型槽2321能够经过所述第一U型槽2311的槽底。
由此,当需要将所述气囊900固定于所述载囊装置20时,可以先将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上的立柱通过所述第一U型槽2311的开口卡入所述第一U型槽2311。随后,通过驱动所述第二U型槽2321朝向所述第一U型槽2311滑动,进而能够将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上的立柱锁定。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23还包括一固定台233。所述固定台233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21一预定高度。所述固定台233的端部和所述U型槽的端部之间形成一锁口2301,供容纳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形成所述锁口2301的所述卡位板231的端部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台233的端部。所述锁定板232的底面形成一契形面,以在所述锁定板232被驱动而朝向所述卡位板231上的所述第一U型槽2311滑动时,所述卡位板231因受到所述锁定板232的下压力而向下滑动。相应地,所述锁口2301的尺寸将减小,以使位于所述锁口2301的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夹紧。
也就是说,所述气囊900在被固定在所述升降载嚢件22后,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双重锁定,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气囊900在运输和后续折叠加工过程中发生偏移。
优选地,所述载囊装置20还包括至少一压囊组件24,其中所述压囊组件24包括一支撑柱241和一压囊臂242。所述支撑柱241的低端被安装在所述支撑座21。所述压囊臂242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241的高端。
当所述气囊900被展开地支撑在所述支撑面2201和所述气囊900无需被折叠时,所述压囊组件24的所述压囊臂242被驱动而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2201上的所述气囊900的所述囊体。当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被所述传送部12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时,所述压囊臂242能够被驱动而向上枢转,从而使所述压囊臂24远离所述气囊900,进而使所述气囊900得以被所述折叠装置30自由地操作。
值得一体的是,所述气囊900随着所述载囊装置20被传动的过程中,所述压囊装置20能够较好地盖压所述气囊900的囊体,从而避免所述气囊900的囊体因外界的风而翻折。
进一步地,所述载囊装置20还包括一充气组件25。所述支撑座21形成上下贯穿的一连通口2101。所述充气组件25形成一上充气口2501。所述上充气口2501被设置与所述连通口2101连通。所述充气组件25包括一充气柱251和一连通管252。所述充气柱251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1。所述充气柱251的顶端形成所述上充气口2501。所述充气柱251的底部形成与所述上充气口2501连通的一下充气口2502。所述连通管252被设置连通所述下充气口2502和所述连通口2101。
由此,当所述支撑座21上的所述连通口2101被对接一充气装置后,所述充气装置能够将气体供给至所述充气柱251的所述上充气口2501。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气囊900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22的所述支撑面2201后,所述充气柱251的所述上充气口2501能够与所述气囊900的充气口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充气装置为所述连通口2101充气,进而能够使所述气囊900体积增大。此外,所述充气柱251还能够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支撑,从而使所述气囊900能够以保持展开的方式被支撑,进而便于后续的所述气囊900的折叠。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升降载嚢件22和所述充气组件25可选择性地设置一个,这都不影响所述气囊900以展开的方式保持在所述载囊装置20上。
所述折叠装置30包括一内折组件31。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还包括一升降装置40和一充气装置50。所述充气装置50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40。所述升降装置4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上与所述折叠工位1203对应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40包括一升降台41和至少一驱动单元42,所述升降台41上形成一对接口4101。所述充气装置50被连通于所述对接口4101。所述升降台41被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42。
在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被所述传送部12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时,所述升降台41能够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向上移动,并且所述升降台41能够自下而上地压紧所述载囊装置20的所述支撑座21。与此同时,位于所述升降台41上的所述对接口4101被密封地对接于所述支撑座21上的所述连通口2101。在所述气囊900被所述折叠装置30完成预定的折叠动作后,所述升降台41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升降台41得以与所述支撑座21分离,进而允许所述支撑座21能够被所述传送部12继续传送至下一个工位。
优选地,所述载囊装置20能够被所述升降装置40提升预定高度和下沉预定的高度,从而在所述载囊装置20随着所述升降装置40提升预定高度后,所述载囊装置20脱离所述传送部12,以及在所述载囊装置20随着所述升降装置40下沉预定高度后,所述载囊装置20被支撑于所述传送部12。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40还包括一升降部件43,所述升降部件43具有一升降端431。在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被所述传送部12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时,所述升降部件43的所述升降端431同步地向上提升而能够向上抵压所述升降载嚢件22的所述低端2202结合,以在后续所述气囊900被拉平且需要被折叠时,带动所述升降载嚢件22向下移动,从而在所述支撑面2201和所述气囊900之间形成所述可操作空间2203。
所述内折组件31包括一内折臂311和一驱动构件312。所述内折臂311通过所述驱动构件312被可水平移动地支撑在所述设备主体11。
在所述升降台41的所述对接口4101与所述支撑座21的所述连通口2101连通,且所述充气装置50供气时,所述气囊900将因被充气而鼓起。相应地,所述内折组件31的所述内折臂311被所述驱动构件312驱动而能够水平移动。随后,所述气囊900的囊体的侧部,部分被所述内折臂311塞入所述气囊900囊体的其他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实现对所述气囊900的内折折叠。
值得一体的是,所述内折臂311能够被替换,从而使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能够实现对不同尺寸的气囊900进行内侧和能够对同一囊体的不同大小的侧部进行内折。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所述升降装置40的所述升降台41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向下移动。所述对接口4101和所述连通口2101将相互分开,从而使所述气囊900中的气体得以被释放,从而使所述气囊900体积减小,以便于后续对所述气囊900进行其它的折叠操作。
优选地,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至少一拉紧装置60。所述拉紧装置60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10。其中所述拉紧装置60包括一夹紧臂61和一动力单元62。所述夹紧臂61形成一夹紧口6101。所述夹紧臂61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动力单元62。所述夹紧臂61形成的所述夹紧口6101通过所述动力单元62能够在闭合所述夹紧口6101的夹紧状态和张开所述夹紧口6101的张开状态之间转换。
在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被所述传送部12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1203后,铺展于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对的部分被容纳于所述夹紧口6101。随后,通过所述动力单元62驱动所述夹紧臂61转换成所述夹紧状态,位于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对的部分得以被夹紧。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所述载囊装置20的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由于能够被所述锁定组件23锁定。所述载囊装置20上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相对的部分由于能够被所述拉紧装置60拉紧。因此,在随后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折叠的过程中,所述气囊900不会因为被充气或者外界的风而偏移原来的位置,进而保证所述气囊900内折叠位置的一致性。
优选地,所述载嚢装置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锁囊组件26。所述锁囊组件26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座一预定高度。每个所述锁囊组件26包括一锁囊口2601。在所述气囊900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22上后,通过操作所述锁囊组件26,所述气囊900的边缘得以被锁紧于所述锁囊口2601。
所述升降装置40包括一解锁组件44。所述解锁组件44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41。当所述升降台41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向上移动时,所述解锁组件44自下而上地抵压所述锁囊组件26,从而使所述锁囊组件26解锁,以便于后续的所述整形装置30能够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整形。
在所述气囊900完成整形后,所述解锁组件44能够撤出所述抵压力,从而使所述锁囊组件26得以复位而锁紧所述气囊900。
所述锁囊组件26被实施为一枢转臂。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解锁组件44可以被实施为一伸缩缸。
所述升降装置40还包括一升降单元45,其中所述升降单元45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41,其中所述升降单元45具有一驱动端451。当所述升降台41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上升时,所述驱动端451抵压所述压囊组件24的所述压囊臂242的低端,从而使所述压囊臂242转换至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升降台41被所述驱动单元42驱动而下降时,所述驱动端451与所述压囊组件24的所述压囊臂242的低端分离,从而使所述压囊臂242转换至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盖压状态。
所述升降单元45可以被实施为一伸缩缸。所述压囊臂242也可以被实施为一枢转臂。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30还包括一斜翻组件32。所述斜翻组件32包括一斜折臂321和一驱动机构322。所述斜折臂321和所述驱动机构322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所述斜折臂321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322。优选地,所述斜折臂321形成一可收口的夹持口32101。当需要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斜折时,所述斜折臂321被所述驱动机构322驱动而平移,从而使所述气囊900的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夹持口32101。随后,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22驱动所述斜折臂321而使所述夹持口32101收小,以夹住位于所述夹持口32101中的所述气囊900。
随后,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22,所述斜折臂321被驱动翻转180度,以完成对所述气囊900的斜折。完成斜折后,所述斜折臂321将回程,回程后的所述斜折臂321的所述夹持口32101将被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机构322包括但不限于气缸、驱动电机以及滑块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斜折臂321被实施为一对第一夹尺3211。每个所述第一夹尺3211具有一定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夹尺3211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一对所述第一夹尺3211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口32101。当所述斜折臂321被所述驱动构件312驱动而水平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夹尺3211可伸入所述可操作空间2203。
更优选地,所述折叠装置30还包括一对翻组件33。所述对翻组件33包括一对折臂331和一动力构件332。所述对折臂331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构件332。优选地,所述对折臂331形成一可收口的持囊口33101。当需要对所述气囊900进行对折时,所述对折臂331被所述动力构件332驱动而平移,从而使所述气囊900的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持囊口33101。随后,通过所述动力构件332驱动所述对折臂331,所述持囊口33101得以收小,以使位于所述持囊口33101中的所述气囊900被夹住。
随后,通过所述动力构件332,所述对折臂331被驱动翻转180度,以完成对所述气囊900的对折。完成对折后,所述对折臂331将回程,回程后的所述对折臂331的所述持囊口33101将被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动力构件332包括但不限于气缸、驱动电机以及滑块等。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对折臂331被实施为一对第二夹尺3311。每个所述第二夹尺3311具有一定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二夹尺3311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一对所述第二夹尺3311之间形成所述持囊口33101。当所述斜折臂321被所述驱动构件312驱动而水平移动时,其中一个所述夹持3211可伸入所述可操作空间2203。
更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装置30还包括一卷折组件34。所述卷折组件34包括一卷折臂341和一动力机构342。所述卷折臂341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342。所述卷折臂341的延伸方向被设置与所述气囊900的气体发生器延伸的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卷折臂341形成一可收口的收小口34101。当需要对所述气囊900进行对折时,所述卷折臂341被所述动力机构342驱动而平移,从而使所述气囊900的被容纳于所述收小口34101。随后,通过所述动力机构342驱动所述卷折臂341而使所述收小口34101收小,以夹住位于所述收小口34101中的所述气囊900。随后,通过所述动力机构342,使得所述卷折臂341朝向所述气囊900的所述气体发生器滚动,从而使得所述气囊900被收卷成预定的形态。
完成卷折后的所述卷折臂341被所述动力机构342驱动而回程,并且所述收小口34101重新张开,以等待进行后续的卷折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最终所要求的所述气囊900形态的要求不同,所述折叠装置30中所述内折组件31、所述斜翻组件32、所述对翻组件33以及所述卷折组件34对所述气囊900进行折叠的顺序先后可以有所不同。
作为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所述折叠装置30中的所述内折组件31先对所述气囊900的囊体的一侧进行内折。随后,所述斜翻组件32对所述气囊900的囊体的另一侧的一部分进行斜翻。随后,再将所述气囊900的囊体上经过斜翻的部分朝向经过内折的所述气囊900的囊体的部分对折。最后,通过所述卷折组件34对所述气囊900的囊体进行卷折。
值得一体的是,经过上述方式折叠后的所述气囊900在保持较小体积的同时,不会妨碍其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时而致使所述囊体正常展开。
更优选地,所述折叠装置30包括一Z折组件35。所述Z折组件35包括一对第一升降臂351和一第一升降机构352。所述第一升降臂351被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一对所述第一升降臂351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35101。
所述Z折组件35还包括一第二升降臂353和一第二升降机构354。所述第二升降臂353被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
所述第二升降臂353被设置能够对准一对所述第一升降臂351的中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同时被启动后,所述第二升降臂353伸入所述容纳空间35101而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一升降臂351之间分别保持一预定距离。
当所述第一升降臂351和所述第二升降臂353分别被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驱动而相对运动时,位于所述第一升降臂351和所述第二升降臂353之间的所述气囊900将被所述第一升降臂351和所述第二升降臂353错开地对压,从而能够在完成折叠的所述气囊900上形成Z形折痕。
所述第一升降臂351和所述第二升降臂353错开地对压所述气囊900后,相应地分别被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驱动而相互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臂351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并保持在距离所述折叠工位1203的一预定高度。所述第二升降臂353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40的所述升降台41。对应地,所述支撑座21上形成一通窗2102,供被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驱动的所述第二升降臂353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54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并保持在距离所述折叠工位1203的一预定高度。所述第一升降臂351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40的所述升降台41。对应地,所述支撑座21上形成一通窗2102,供被所述第一升降机构352驱动的所述第一升降臂351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传送部12可以形成一个折叠工位1203,以便于所述折叠装置30有序地完成内折、斜翻、对翻、卷折和Z折的动作。所述传送部12还可以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折叠工位1203,以便于所述折叠装置30有序地完成内折、斜翻、对翻、卷折和Z折的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还包括一循环输送装置70。所述循环输送装置70被用于承接所述传送部12从所述折叠工位1203传送的所述载囊装置20。所述循环输送装置70在承接从所述折叠工位1203传来的所述气囊900后,自动地将所述载囊装置20运送至所述传送部12的所述上料端1201。
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载囊装置20得以循环地承载需要被折叠的所述气囊900。
具体地,所述循环输送装置70 包括一传送部71。所述传送部71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1。所述传送部71具有一送出端711和一送入端712。
所述循环输送装置70包括至少一对转向组件72。一个所述转向组件72被设置于所述传送部71的所述送出端711和所述传送部12的所述出料端1202之间。另一个所述转向组件72被设置于所述传送部71的所述送入端712与所述传送部12的所述上料端1201之间。
所述载囊装置20上的所述气囊900被所述折叠装置30折叠后,所述载囊装置20被所述传送部12被从所述出料端1202传送至一个所述转向组件72。所述转向组件72相应地带动所述载囊装置20转动90度。并随后将所述载囊装置20转送至所述传送部71的所述送出端711。
相应地,所述传送部71自动地将所述载囊装置20自所述送出端711传送至所述送入端712,并将位于所述送入端712的所述载囊装置20传送至另一个所述转向组件72。随后,位于所述送入端712与所述传送部12的所述上料端1201之间的所述转向组件72被驱动而回转90度,并且所述送入端712与所述传送部12的所述上料端1201之间的所述转向组件72朝向所述上料端1201传送所述载囊装置20,以使所述载囊装置20被传送至所述传送部12。
优选地,所述传送部71被实施为包括至少一传动带和至少一传动电机。作为示例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部71被实施为包括为两条同尺寸的传动带。
所述转向组件72包括一转向盘、至少一传动带和至少一电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气囊的自动整形设备的所述传送部12能够形成至少两个所述折叠工位1203。相应地,所述折叠装置30的所述内折组件31、所述斜翻组件32、所述对翻组件33、所述翻折组件34以及所述Z折组件35可以以不同的组合设置在不同的所述折叠工位1203。相对应地,在不同的所述折叠工位1203,所述升降装置40上的所述解锁组件44、所述升降单元45以及所述充气装置50等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所述传送部12形成两个所述折叠工位1203,且所述第二升降臂353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40时的示意图。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6)

1.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
一设备本体,其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一设备主体和一传送部,其中所述传送部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传送部形成一上料端和一出料端,其中所述传送部在所述上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形成至少一折叠工位;
一载嚢装置,用于承载一气囊,其中所述载嚢装置被可平移地设置于所述传送部,以在所述载嚢装置被所述传送部传动后,承载于所述载嚢装置的所述气囊得以被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和
一折叠装置,其中所述折叠装置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折叠装置被设置能够折叠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嚢装置包括:
一支撑座;和
一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卡位板和一锁定板,其中所述卡位板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所述卡位板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和一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滑动的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固定台,所述固定台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一预定高度,所述固定台的端部和所述U型槽的端部之间形成一锁口,供容纳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形成所述锁口的所述卡位板的端部被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台的端部,所述锁定板的底面形成一契形面,以在所述锁定板被驱动而朝向所述卡位板上的所述第一U型槽滑动时,所述卡位板因受到所述锁定板的下压力而向下滑动,所述锁口的尺寸将减小,以使位于所述锁口的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能够被夹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升降载嚢件,其中所述升降载嚢组件的上侧形成一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在所述气囊被所述锁定组件锁定后,所述气囊的囊体被铺展于所述支撑面,所述升降载嚢件具有一低端,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被设置于穿过所述支撑座,以在所述载嚢装置被所述传送部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后,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能够与自下而上运动的伸缩缸的伸缩端结合,从而随着伸缩端同步地下降,所述升降载嚢件被伸缩缸的伸缩端驱动而向下运动时,在与所述气囊的囊体和所述升降载嚢件之间形成一可操作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与所述折叠工位对应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台、至少一驱动单元和一升降部件,所述升降台被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升降部件具有一升降端,在所述载嚢装置上的所述气囊被所述传送部传送至所述折叠工位时,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升降端同步地向上提升而能够向上抵压所述升降载嚢件的所述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嚢装置包括至少一压囊组件,其中所述压囊组件包括一支撑柱和一压囊臂,所述支撑柱的低端被安装在所述支撑座,所述压囊臂的一端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高端,以在所述压囊臂能够在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和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两个状态之间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升降单元,其中所述升降单元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具有一驱动端,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上升时,所述驱动端抵压所述压囊组件的所述压囊臂的低端,从而使所述压囊臂转换至远离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打开状态,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下降时,所述驱动端所述压囊组件的所述压囊臂的低端分离,从而使所述压囊臂转换至盖压支撑于所述支撑面的所述气囊的盖压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嚢装置包括至少一锁囊组件,所述锁囊组件被支撑于所述支撑座的一预定高度,每个所述锁囊组件包括一锁囊口,在所述气囊被铺设在所述升降载嚢件上后,所述气囊的边缘被锁紧于所述锁囊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当所述升降台被所述驱动单元驱动而向上移动时,所述解锁组件自下而上地抵压所述锁囊组件,从而使所述锁囊组件解锁,所述解锁组件随着所述升降台向下移动而撤出抵压力后,所述锁囊组件复位而锁紧所述气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嚢装置包括一充气组件,所述支撑座形成上下贯穿的一连通口,用于对接一充气装置,所述充气组件形成一上充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气囊的充气口,所述上充气口被设置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包括一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台上形成一对接口,所述充气装置被连通于所述对接口,其中所述升降台被驱动向上移动后,所述对接口与所述连通口密封地对接,以能够通过所述充气装置对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进行充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一内折组件,所述内折组件包括一内折臂和一驱动构件,所述内折臂通过所述驱动构件被可水平移动地支撑在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内折臂被设置驱动平移而能够平推被所述充气装置充气的所述气囊的一部分,以使部分所述气囊的囊体内折于所述气囊的另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一斜翻组件,所述斜翻组件包括一斜折臂和一驱动机构,所述斜折臂和所述驱动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斜折臂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斜折臂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平移至所述折叠工位后,能够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夹持和斜翻所述气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一对翻组件,所述对翻组件包括一对折臂和一动力构件,其中所述对折臂和所述动力构件被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其中所述对折臂被平移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构件,所述对折臂被所述动力构件驱动而平移至所述折叠工位后,能够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夹持和对折所述气囊。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一卷折组件,所述卷折组件包括一卷折臂和一动力机构,所述卷折臂被可伸缩和可翻转地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其中所述卷折臂被设置能够被所述动力机构驱动而夹持位于所述折叠工位的所述气囊,并夹住所述气囊的囊体朝向所述气囊的气体发生器翻转。
16.载嚢装置,用于承载一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具有一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载嚢装置包括:
一支撑座;和
一锁定组件,其中所述锁定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卡位板和一锁定板,其中所述卡位板被支撑在距离所述支撑座,所述卡位板具有至少一对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和一第二U型槽,用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器上的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其中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同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二U型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型槽的开口方向位于水平平面内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所述第一U型槽与其开口相对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U型槽滑动的路径上。
CN202021175217.3U 2020-06-22 2020-06-22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Active CN212637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5217.3U CN212637403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5217.3U CN212637403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7403U true CN212637403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72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5217.3U Active CN212637403U (zh) 2020-06-22 2020-06-22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7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992A (zh) * 2020-06-22 2020-09-15 上海胤勤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折叠方法以及载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992A (zh) * 2020-06-22 2020-09-15 上海胤勤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折叠方法以及载囊装置
CN111660992B (zh) * 2020-06-22 2024-05-14 上海胤勤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折叠方法以及载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0992B (zh)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折叠方法以及载囊装置
US6739622B2 (en)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CN1883985B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US8714619B2 (en) Vehicle seat
US8801030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WO2009035116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2637403U (zh) 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和其载嚢装置
US200400949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venting gas in an airbag module
US20040251669A1 (en)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and an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727225B (zh) 气囊装置及其壳体
US8128144B2 (en) Pick-up style utility vehicle with expandable cargo bed
JPH1086739A (ja) 車両の車椅子用昇降装置
CN113212359A (zh) 一种具有侧面防护功能的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
CN105829170B (zh) 用于折叠车辆的侧气囊装置的方法
DE19804461C1 (de) Ablage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innenraum
ITRM950446A1 (it) Autoveicolo con tettuccio almeno parzialmente abbassabile.
DE102023113144A1 (de) Am boden montierter airbag zwischen fahrgastzelle und frachtraum
CN113212361B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气囊的自动折叠设备
CN110293890A (zh) 一种军用卡车便携式提升机及用其装卸物料的方法
CN110214099B (zh) 折叠安全气囊的方法
CN102837661A (zh)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JP3348295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畳み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5322431U (zh) 一种具有侧面防护功能的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结构
DE102019124070A1 (de) Halterung für dachmontierten airbag
JPH0692546A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