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8962U -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8962U
CN212628962U CN202021296197.5U CN202021296197U CN212628962U CN 212628962 U CN212628962 U CN 212628962U CN 202021296197 U CN202021296197 U CN 202021296197U CN 212628962 U CN212628962 U CN 212628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base
fins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61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宇靖
李佳洁
李林志
莫崇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a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61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8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8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8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上述的散热组件包括底座、散热件、固定部以及散热板,散热件设置于底座上;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多个散热鳍片依次间隔设置于底座上;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散热鳍片垂直;底座的侧边与固定部连接,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散热鳍片背离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缺口,缺口用于放置风扇;散热板的一边与底座的侧边连接,散热板的另一边远离底座设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散热板,使得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技术发展,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从而使得集成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增大,为了确保其在工作时处于最佳温度,通常采用散热器进行散热,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的情况。
传统的散热器通常是设置多个并列设置于底座上的散热片,底座固定在需要散热的设备上,从而对发热量大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但是,传统的散热器的底座只是起到导热的作用,无法起到提高散热效率的功能,从而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底座、散热件、固定部以及散热板,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每一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垂直;所述底座的侧边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所述散热鳍片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放置风扇;所述散热板的一边与所述底座的侧边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边远离所述底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散热部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均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每一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散热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还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散热鳍片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鳍片连接,所述散热条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条的横截面呈L型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贯穿所述底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的贯穿所述底座的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一种散热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上述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面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散热板,使得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侧视方向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另一侧的侧视方向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底座、散热件、固定部以及散热板。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垂直。所述底座的侧边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所述散热鳍片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放置风扇。所述散热板的一边与所述底座的侧边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边远离所述底座设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散热板,使得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一实施例的散热组件10包括底座100、散热件200、固定部110以及散热板120。所述散热件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散热件200包括多个散热鳍片210。每一所述散热鳍片21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210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散热鳍片210开设有散热孔212,所述散热孔21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210垂直。所述底座100的侧边与固定部110连接,所述固定部110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所述散热鳍片210背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开设有缺口214,所述缺口214用于放置风扇。所述散热板120的一边与所述底座100的侧边连接,所述散热板120的另一边远离所述底座100设置。通过在底座100上设置散热板120,使得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210上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散热板120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每一所述散热鳍片210包括第一散热部216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218,所述第一散热部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均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2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218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216与每一所述第二散热部218之间形成有所述缺口2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14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和所述第二散热部218之间,且所述缺口214具有圆弧状结构。例如,所述缺口214具有四分之一圆弧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部216背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所在平面与所述缺口214的圆弧结构相切,所述第二散热部218的一侧所在平面与所述缺口214的圆弧结构相切,即所述缺口214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16背离所述底座100的端部,且所述缺口214还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部218靠近所述第一散热部216的一侧。这样,所述缺口214在所述散热鳍片210上形成一个凹陷处,便于将风扇安装于其中,从而便于将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上,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凸出于所述底座10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散热部218凸出于所述底座10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210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即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和所述第二散热部218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和所述第二散热部218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为其在所述底座100上的高度,即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和所述第二散热部218凸出于所述底座100的距离为其在所述底座100上的高度。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凸出于所述底座10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218凸出于所述底座100的距离,表明了所述第一散热部216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218的高度,即表明了所述第二散热部218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一散热部216远离所述底座100的一端,使得多个所述散热鳍片210形成一个凹陷部分,而这一部分区域也即为所述缺口214所在区域。这样,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部216和所述第二散热部218的高度不同的结构,便于在所述散热组件上形成一个缺口214,从而便于将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均为所述散热鳍片的一部分,即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散热部共同提供散热。为了所述散热鳍片上的风扇运行时,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受到震动而分离的情况,将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在生产时一体成型,使得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的连接间隙减少,从而提高了所述散热鳍片的整体机械强度,进而提高了所述散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所述散热件200还包括固定条220,所述固定条220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散热鳍片2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条220将至少两个所述散热鳍片210固定在一起,使得所述散热鳍片210之间相对稳定,降低了所述散热鳍片210的晃动几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条22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的一侧边对应散热鳍片连接,所述固定条22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00的另一侧边对应散热鳍片连接,使得多个所述散热鳍片被固定,提高了所述散热鳍片在所述读作上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条220包括本体222以及抵持部224,所述本体222设置于所述散热鳍片210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抵持部224与所述散热鳍片210的一侧面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散热鳍片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一所述抵持部,即两个所述抵持部夹持一所述散热鳍片,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鳍片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所述散热板120开设有散热口122,所述散热口12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板120的延伸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口122贯穿所述散热板120,使得在所述散热板120上的空气流动空间增大,从而增大了空气流通的速率,便于所述底座100导向所述散热板120上的热量被快速散失至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12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散热口122对应设置,即多个所述散热口122的开口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散热组件10还包括散热条124,所述散热条124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鳍片210连接,所述散热条124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板1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条1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鳍片210和所述散热板120连接,使得热量通过所述散热条124进行传导。在所述散热鳍片210上的温度过高的时候,所述散热条124将所述散热鳍片210上过多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板120,通过所述散热板120进行散热。又如,在所述散热板120上的温度过高时,所述散热条124将所述散热板120上过多的热量导向所述散热鳍片210。这样,热量在传导的过程中,使得热量得以分散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进行一步提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条的横截面呈L型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所述底座100开设有散热通道130,所述散热通道130贯穿所述底座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130为一个贯穿所述底座100的通孔,而且,所述散热通道130的贯穿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00,即所述散热通道130的贯穿方向垂直于所述散热鳍片210。所述散热通道130具有两个通风口,空气在所述散热通道130内流通,空气从其中一个通风口进入,再从另一个通风口排出,使得所述底座100上的部分热量被所述散热通道130内的空气所带走,从而使得所述底座100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通道130散失至空气中,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述散热通道130的贯穿所述底座的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210的延伸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通道130利用空气的流动进行散热,所述散热鳍片210之间的间隙,也利于空气的流动,从而进行散热。为了便于空气的流通,即使得所述散热通道13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和所述散热鳍片210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保持所述散热通道130的贯穿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210的延伸方向一致,便于空气的流通方向一致,从而便于空气在所述散热组件上的流通,进而提高了空气的流通速率,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上述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面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底座、散热件、固定部以及散热板。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垂直。所述底座的侧边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所述散热鳍片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放置风扇。所述散热板的一边与所述底座的侧边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边远离所述底座设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散热板,使得一部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增大了散热组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散热件、固定部以及散热板,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所述散热鳍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鳍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垂直;所述底座的侧边与固定部连接,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处理器上;所述散热鳍片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放置风扇;所述散热板的一边与所述底座的侧边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另一边远离所述底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鳍片包括第一散热部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以及两个第二散热部均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散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每一所述第二散热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散热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还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散热鳍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板的延伸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鳍片连接,所述散热条的另一侧与所述散热板连接;所述散热条的横截面呈L型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贯穿所述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的贯穿所述底座的方向与所述散热鳍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10.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散热鳍片的一面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CN202021296197.5U 2020-07-06 2020-07-06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Active CN212628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6197.5U CN212628962U (zh) 2020-07-06 2020-07-06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6197.5U CN212628962U (zh) 2020-07-06 2020-07-06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8962U true CN212628962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4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6197.5U Active CN212628962U (zh) 2020-07-06 2020-07-06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8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6708B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7040388B1 (en) Heat sink,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ol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50094375A1 (en) Integrate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with curved fins
US6819564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11447783B (zh) 逆变器用散热模块
KR20100091775A (ko) 히트싱크
CN214316109U (zh) 一种分区散热片
US7733653B1 (en) Heat radiating member mounting structure
JP2007134472A (ja) 放熱板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CN212628962U (zh) 散热组件以及散热器
US20090321050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216565834U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2463902U (zh) 多孔散热装置
CN212628961U (zh) 散热组件以及水冷散热器
CN101193532B (zh) 散热装置
CN220189760U (zh) 散热结构及蓄电组件
CN220545363U (zh) 模块化散热安装架及储能装置
JP5117303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CN219738101U (zh) 一种网卡
CN213244796U (zh) 一种用于电热电器散热用散热片
CN217790150U (zh) 具有高散热性能的散热组件结构
CN213403908U (zh) 水冷散热结构以及水冷散热器
CN219981405U (zh) 一种散热器及电气设备
CN211509704U (zh) 一种新型的散热模块
CN217718621U (zh) 一种cpu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