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797U -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797U
CN212618797U CN202021493549.6U CN202021493549U CN212618797U CN 212618797 U CN212618797 U CN 212618797U CN 202021493549 U CN202021493549 U CN 202021493549U CN 212618797 U CN212618797 U CN 212618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ube
ptc
heating assembly
hea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35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德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35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TC电加热组件和空调器,其中,PTC电加热组件包括单根发热管、散热器以及支架,发热管内具有PTC发热元件;散热器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发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散热器包括至少两层沿发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且相互连接的散热条;支架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发热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PTC电加热组件仅使用单根发热管,并通过在该发热管的两侧设置由两层以上的散热条组成的散热器,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保证散热能力,由此,在满足加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Description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的电阻)电加热组件在各类加热电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通常应用于空调、烘干机、暖风机、热水器等电器。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加热性能要求,常见的PTC电加热组件通常具有双根发热管,以及在设置在发热管两侧的散热器。但是,这种双根发热管形式的PTC电加热组件的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PTC电加热组件,能够在满足加热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制造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PTC电加热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实施例的PTC电加热组件,包括:
单根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内具有PTC发热元件;
散热器,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散热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发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且相互连接的散热条;
支架,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TC电加热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仅使用单根发热管,并通过在该发热管的两侧设置由两层以上的散热条组成的散热器,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保证散热能力,由此,在满足加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TC电加热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管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中部沿所述发热管的宽度方向朝外侧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突出部包括本体以及沿所述发热管的厚度方向朝外伸出的止挡部,所述散热器位于伸出到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止挡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为向外凸出的三角形或圆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管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突出部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管的宽度为15mm至19mm,所述发热管的厚度为5.6mm至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条为波纹散热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包括固定片,所述波纹散热条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片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条的厚度为9mm至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
机体,
以及上述的PTC电加热组件,所述PTC电加热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机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利用如上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能够提高空调器整体的散热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小空调器整体的耗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PTC电加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发热管的剖视图旋转90度之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热管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热管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发热管,110-散热器,111-散热条,120-固定片,130-支架,131-连接柱,200-突出部,210-PTC发热元件,300-本体,310-止挡部,320-电极,330-绝缘层,a-散热条的厚度,b-发热管的上下管壁厚度,c-突出部的厚度,d-发热管的宽度,e-发热管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发热管100的长度方向对应于附图中的前后方向,发热管100的宽度方向对应于附图中的左右方向,发热管100的厚度方向对应于附图中的上下方向。
参照图1与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PTC电加热组件,包括单根发热管100、散热器110以及支架130,发热管100内具有PTC发热元件210;散热器110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发热管1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散热器110包括至少两层沿发热管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且相互连接的散热条111;支架130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发热管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单根发热管100,发热管10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器110,为了在仅使用单根发热管100的情况下保证发热管100的散热能力,散热器110包括两层在上下方向平行排列的散热条111,且散热条111之间相互连接。两层散热条111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热管100表面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而单根的发热管100以及其中的PTC发热元件210,能够有效降低PTC电加热组件的制造成本,利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可以理解的是,每侧散热器110的散热条111可以设置为多于两条。
具体地,由于金属的导热性能较佳,发热管100为金属管,例如铝管。散热条111可以是波纹形状的散热条111。波纹形状的散热条111与发热管100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因此,发热管100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大面积地传递至散热条111,从而快速地将热量向外散发;同时,波纹形状的散热条111的表面积较大,因此,其散发的热量更多,导热能力更佳。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双层相互连接的波纹形状的散热条111,双层波纹散热条111能够在满足增大散热面积的同时使得PTC电加热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避免过度挤压发热管100。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管100的左右两侧相对设有突出部200,突出部200的中部沿左右方向朝向发热管100的外侧凸出。传统的发热管100的左右侧壁均设为平面,由于平面侧壁的厚度较小,同时,设置在发热管100上壁的散热器110会向下抵压发热管100,发热管100的上壁将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散热器110和发热管100之间出现一定的缝隙,进一步引起散热能力降低。通过设置突出部200,不但能够增大发热管100的表面积,增强发热管100的散热能力;并且,由于设置突出部200,发热管100的管壁的厚度增加,发热管100的管壁能够以足够的强度支撑散热器110,从而避免发热管100的变形,进一步避免由管壁变形引起的散热能力的降低。另外,在发热管100的左右侧设置突出部200,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大发热管100的内部容量,从而能够放置更大功率的PTC发热元件210,保证PTC电加热组件以较高的功率制热。在某些实施例中,突出部200可以是与发热管100的上下侧壁一体成型的左右侧壁,也可以与发热管100的上下侧壁相邻焊接,只要能够增加发热管100整体的壁厚即可。
参照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限制散热器110沿发热管100的长度方向移动,突出部200包括本体300以及沿上下方向朝发热管100的外部伸出的止挡部310,由于突出部200设置在发热管100的左右两侧,因此,止挡部310能够防止连接在发热管100的上下侧壁上的散热器110沿左右方向偏移。止挡部310可以是由本体300形成的圆弧形凸起,也可以是呈突刺状的凸起。另外,该止挡部310也可以增加突出部200的壁厚,增强发热管100整体的支撑强度。具体地,止挡部310的接近散热器110的一侧可以垂直于发热管100上下侧壁,能够沿水平方向限制散热器110的移动。
参照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本体300可以是向外凸出的三角形或圆弧形。相较于左右两侧为平面的发热管100,向外凸出的本体300不仅可以增大发热管100的散热面积,并且能够使得发热管100的结构强度增大,减小发热管100受压产生的形变。相对应地,发热管100的内壁与发热管100的外壁形状相一致,其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可以向外凸出,从而能够保证发热管100整体受力均匀,同时散热均匀。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发热管100的整体强度,发热管100连接散热器110的侧壁的厚度b大于突出部200的厚度c。由于散热器110包括多层散热条111,因此,发热管100的上下管壁需要向散热器110提供足够的支撑,将发热管100的上下管壁设置为厚度较大的管壁,可以防止被散热器110挤压变形,保证散热器110与发热管100之间较大的接触面积。为了保证在单根发热管100的前提下,提供足够的热量,发热管100的宽度d可以为15m m至19mm,发热管100的厚度e为5.6mm至8mm,使得发热管100体积增大,保证PTC电加热组件的基本性能。在某些实施例中,发热管100的厚度d为18.8mm,宽度e为7.58mm。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PTC电加热组件整体结构紧凑,同时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散热条111的厚度a为9mm至12mm,在某些实施例中,散热条111的厚度a为9.6mm至11mm,具体地,散热条111的厚度a可以是10.7mm。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110还包括固定片120,固定片120可以用于连接两层散热条111,即双层波纹散热条111,双层波纹散热条111可以分别连接在固定片120的上下两侧。由于固定片120设置在双层散热条111之间,每层散热条111均与固定片120相互接触,并且,当散热条111使双层波纹片散热条111时,波纹散热条111与固定片120之间存在面接触,从而能够将发热管100传递的热量通过面接触逐渐向外传导,进一步增强PTC电加热组件的散热性。另外,在散热条111之间设置固定片120,可以使得双层波纹散热条1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松动,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具体地,散热条111与固定片12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相互连接,优选为焊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稳定的连接散热器110与发热管100,散热器110与发热管100也可以通过焊接相互固定,从而可以增强发热管100和散热条111之间的稳定性。
参照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管100内设有容置腔,PTC发热元件210及电极320固定在容置腔内,电极320分别设置在PTC发热元件210的上下表面上。为了防止PTC发热元件210与电极320之间的两个平面在相互接触时有空隙出现,PTC发热元件210与电极320之间涂覆有导热层。具体地,PTC发热元件210可以是陶瓷发热体,陶瓷发热体可以自动调节功率,达到恒温功能。另外,该导热层可以是导热硅胶或导热硅脂等本领域常规的导热材料。为了增加PTC发热元件210与发热管100之间的适配性,PTC发热元件210可以沿左右方向相对的侧边同样向外凸出,其发热面积与发热管100的结构更加适配,从而能够使得散热更加均匀。为了保持电极320与发热管100之间绝缘,容置腔内还设有绝缘层330,绝缘层330能够包裹PTC发热元件210和电极320。具体地,绝缘层330可以是卷绕的绝缘纸,使电极320与发热管100之间绝缘。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30的一端可以设有两个连接柱131,例如,后侧的支架130可以设有两个连接柱131,用于与空调器的机体相互连接,使得PTC电加热组件与机体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松动。温控器以及熔断器并排设置在该支架130内。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加节省PTC电机热组件所需的安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机,包括机体(未示出)以及上述的PTC电加热组件。PTC电加热组件通过支架130与机体相互连接。
通过设置两个连接柱131,能够使得PTC电加热组件与空调机的机体稳定连接。利用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PTC电加热组件,不仅能够提高空调机整体的散热能力,而且,也可以减小空调机整体的耗能,节能减排。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根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内具有PTC发热元件;
散热器,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每个所述散热器包括至少两层沿所述发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排列且相互连接的散热条;
支架,具有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中部沿所述发热管的宽度方向朝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包括本体以及沿所述发热管的厚度方向朝外伸出的止挡部,所述散热器位于伸出到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止挡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向外凸出的三角形或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突出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宽度为15mm至19mm,所述发热管的厚度为5.6mm至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为波纹散热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固定片,所述波纹散热条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片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的厚度为9mm至12mm。
10.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PTC电加热组件,所述PTC电加热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机体连接。
CN202021493549.6U 2020-07-24 2020-07-24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618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3549.6U CN212618797U (zh) 2020-07-24 2020-07-24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3549.6U CN212618797U (zh) 2020-07-24 2020-07-24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797U true CN212618797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3549.6U Active CN212618797U (zh) 2020-07-24 2020-07-24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110678A (ja) 電気ヒータ装置
US10059306B2 (en) Defroster and a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210607368U (zh) 一种恒温电池模组
CN212618797U (zh) Ptc电加热组件及空调器
CN203193916U (zh) 波纹散热条
KR100450116B1 (ko) 피티씨 히터
CN215300226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快充充电器
CN211671135U (zh) 电动汽车用高压箱
CN210403510U (zh) 散热电容器
KR102186982B1 (ko) 피티씨 히터
CN210091843U (zh) 一种高电压用的ptc热敏电阻及其组件
CN106376106B (zh) 空调室内机的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2048941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KR200416894Y1 (ko) 자동차용 프리 히터의 히트로드 구조
CN215872483U (zh) 压夹型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KR100817794B1 (ko) 일체형 방열 장치
CN215345104U (zh) 电动车辆、电加热器以及电极和电极安装结构
CN220733032U (zh) 一种加热器结构及设有该加热器结构的加热系统
CN218039423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集装箱
CN211641768U (zh) 自控温发热装置
CN211792070U (zh) 一种ptc电加热器管壳结构
CN215446623U (zh) 散热元件及暖风加热器
CN218103554U (zh) 一种管式ptc电加热器
CN220457782U (zh) 散热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CN221043256U (zh) 发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